论文专著:
已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10余篇,论文被Nature系列、Neuron、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等国际顶尖刊物引用。
发表论文:
英文:
1. Qinghua Cui, Bing Liu, Tianzi Jiang and Songde Ma, Characterizing the dynamic connectivity between genes by variable parameter regression and Kalman filtering based on temporal gene expression data, Bioinformatics, vol.21, no.8, 2005, 1538-1541.
2.Yingli Lu, Tianzi Jiang, and Yufeng Zang, Single-Trial Variable Model for Event-Related fMRI Data Analysis, 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vol. 24, no. 2, 2005, 236-245.
3. Gaolang Gong, Tianzi Jiang, Chaozhe Zhu, Yufeng Zang, Fei Wang, Sheng Xie, Jiangxi Xiao, and Xuemei Guo, Asymmetry Analysis of Cingulum Based on Scale-Invariant Parameterization by Diffusion Tensor, Human Brain Mapping, vol. 24, no. 2, 2005, 92-98. (Cover Article).
4. Yingli Lu, Tianzi Jiang, and Yufeng Zang, A Split-merge Based Region Growing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fMRI Data, Human Brain Mapping, vol. 22, no. 4, 2004, 271-279.
5. Tianzi Jiang, Yong He, Yufeng Zang, and Xuchu Weng, Modulation of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Rest State and the Task State, Human Brain Mapping, vol. 22, no.1, 2004, 63-71.
6. Yufeng Zang, Tianzi Jiang, Yingli Lu, Yong He and Lixia Tian, Regional Honogeneity Based Approach to fMRI Data Analysis, NeuroImage, vol. 22, no. 1, 2004, 394-400.
7. Yingli Lu, Tianzi Jiang, and Yufeng Zang, Region Growing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fMRI Data, NeuroImage, vol.20, no. 1, 2003, 455-465.
8. Chaozhe Zhu and Tianzi Jiang, Multi-context Fuzzy Clustering for Separation of Brain Tissues in MR Images, NeuroImage, vol. 18, no.3, 2003, 685-696.
9. Faguo Yang and Tianzi Jiang, Pixon-based Image Segmentation with Markov Random Fields,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vol. 12, no. 12, 2003, 1552-1559.
10. Tianzi Jiang, Qinghua Cui, Guihua Shi, and Songde Ma, Protein Folding Simulations of the Hydrophobic-Hydrophilic Model by Combining Tabu Search with Genetic Algorithms,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vol.119, no. 8, 2003, 4592-4596.
11. Yong Fan, Tianzi Jiang, and David J. Evans, Volumetric Segmentation of Brain Images Using Parallel Genetic Algorithm, 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vol. 21, no. 8, 2002, 904-909.
12. Tianzi Jiang and Faguo Yang, An Evolutionary Tabu Search for Cell Image Segment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vol. 32, no. 5, 2002, 675-678.
中文:
1 观察精神发育迟缓患者的脑局部一致性 李伟兰; 于春水; 宋明; 宋茜; 齐悦彤; 李莹; 蒋田仔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1-04-20
2 高血压相关脑白质损伤的磁共振弥散张量研究 管锦群; 张熙; 蒋田仔; 安宁豫; 王鲁宁; 王奇峰 解放军总医院南楼神经内科;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解放军总医院南楼放射科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1-02-28
3 岛叶的任务态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伊慧明; 周媛; 张权; 张翀; 何雅娜; 陈静; 蒋田仔; 张云亭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03-20
4 基于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脑机接口研究 胡汉彬; 祝晔; 蒋田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 中国科学院北京自动化所 【期刊】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0-03-25
5 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中枢的fMRI评价 何雅娜; 张权; 张云亭; 宋明; 朱晓冬; 陈静; 伊慧明; 蒋田仔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 【期刊】磁共振成像 2010-01-20
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额叶反应抑制功能研究 方悦; 王高华; 胡汉彬; 蒋田仔; 刘璇; 王晓萍; 王惠玲; 白雪光; 舒畅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期刊】上海精神医学 2010-06-25
7 近红外光学成像(fNIRS)技术研究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诊断中的应用 方悦; 王高华; 蒋田仔; 胡汉彬; 王晓萍; 王惠玲; 刘璇; 白雪光; 舒畅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 【期刊】精神医学杂志 2010-06-01
8 弱视儿童的MRI全脑皮层厚度分析 谢晟; 江界峰; 叶锦棠; 肖江喜; 刘海华; 蒋田仔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 【期刊】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9-04-20
9 扩散张量成像观察先天性耳聋患者脑白质结构 王胜; 李永辉; 周媛; 于春水; 许存禄; 秦文; 刘勇; 蒋田仔 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法联合实验室计算医学研究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 【期刊】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9-04-20
10 脑网络:从脑结构到脑功能 蒋田仔; 刘勇; 李永辉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LIAMA计算医学研究中心 【期刊】生命科学 2009-04-15
11 跨期选择的神经机制:从折扣未来获益到折扣未来损失 徐丽娟; 梁竹苑; 王坤; 李纾; 蒋田仔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 【期刊】中国基础科学 2009-12-15
12 男性攻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杏仁核功能连接的磁共振研究 易嘉龙; 王小平; 廖坚; 王维; 王坤; 蒋田仔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放射科;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期刊】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12-25
13 复发好转型多发性硬化表现正常脑白质的MTR研究 于春水; 李坤成; 林富春; 蒋田仔; 秦文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6-01-20
14 复发好转型多发性硬化的全脑DTI直方图分析 于春水; 李坤成; 林富春; 蒋田仔; 秦文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6-01-20
15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全脑DTI直方图分析 于春水; 李坤成; 林富春; 蒋田仔; 秦文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放射学实践 2006-01-20
16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脑灰质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于春水; 李坤成; 林富春; 蒋田仔; 孙虹; 陈彪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放射科;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期刊】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04-23
17 复发好转型多发性硬化患者中表现正常的脑组织的DTI研究 于春水; 李坤成; 林富春; 蒋田仔; 孙虹; 陈彪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期刊】中华医学杂志 2006-05-02
18 视神经脊髓炎皮质脊髓束与胼胝体的DTI研究 于春水; 林富春; 李坤成; 蒋田仔; 朱朝喆; 秦文; 陈彪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学影像学部放射科;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学影像学部神经内科 北京 【期刊】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6-07-20
19 一般直线-圆弧扫描轨迹CT的三维精确重建 左年明; 夏丹; 蒋田仔; 邹宇; 潘晓川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美国芝加哥大学放射系;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美国芝加哥大学放射系 中国北京; 美国芝加哥60637; 中国北京 【期刊】电子学报 2007-07-15
20 复发性视神经脊髓炎脑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于春水; 李坤成; 林富春; 蒋田仔; 秦文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7-06-10
21 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脑白质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马宁; 李凌江; 刘军; 舒妮; 龚高浪; 贺忠; 谭立文; 蒋田仔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放射科;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7-08-05
22 应用28通道近红外光谱分析恢复过程中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前额叶的激活特征 赵丽莎; 马辛; 鲍枫; 蒋田仔; 祝晔; 周媛; 谢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老年科 首都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老年科; 首都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系;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期刊】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11-04
23 复发好转型多发性硬化磁化传递成像研究 于春水; 林富春; 李坤成; 蒋田仔; 朱朝喆; 秦文; 陈彪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北京 【期刊】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5-08-20
24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脑灰质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于春水; 林富春; 李坤成; 蒋田仔; 朱朝喆; 秦文; 陈彪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北京 【期刊】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5-09-20
25 复发好转型多发性硬化表现正常脑白质DTI研究 于春水; 李坤成; 林富春; 蒋田仔; 秦文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放射学实践 2005-12-20
26 基于X线影像的骨发育成熟度自动评价系统:研究进展和挑战 陈亿霖; 蒋田仔; 李淑宇; 邵伟东; 张绍岩; 刘丽娟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河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北京 【期刊】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4-01-20
27 图像分割技术纵览 魏弘博; 吕振肃; 蒋田仔; 刘新艳 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甘肃兰州; 甘肃兰州 【期刊】甘肃科学学报 2004-06-30
28 AFNI和SPM脑图像空间标准化的效果比较 王培织; 臧玉峰; 蒋田仔; 朱朝喆; 王建哲; 田丽霞; 梁猛; 贺永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手术室 【期刊】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4-11-20
29 自由项在W_1~r([0,1])上的第二类Fredholm积分方程的计算复杂性 蒋田仔 杭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期刊】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10-25
30 弥散张量成像的计算方法与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蒋田仔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会议】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 2004-06-30
31 精神疾病的脑结构和脑功能磁共振影像的计算理论与算法研究 蒋田仔; 臧玉峰; 朱朝喆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会议】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神经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4-11-01
32 首发精神分裂症背外侧前额叶功能连接的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周媛; 梁猛; 蒋田仔; 田丽霞; 刘哲宁; 刘海洪; 匡凡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南大学第二湘雅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会议】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06-06-30
33 医学图像计算的新进展及展望 蒋田仔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实验室医学成像与计算研究组 【会议】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3-08-01
34 功能磁共振成像对人脑运动功能连接网络变化的研究 贺永; 臧玉峰; 吕英立; 蒋田仔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会议】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3-08-01
35 PET成像中的自动分割算法 朱万琳; 蒋田仔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会议】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3-08-01
36 基于分裂合并与区域增长的fMRI激活区检测 吕英立; 蒋田仔; 臧玉峰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会议】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3-08-01
37 SCA3/MJD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氢质子波谱、弥散张量、VBM)相关研究 江泓; 梁晓春; 蒋田仔; 唐北沙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 中南大学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会议】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8-08-01
38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脑白质DTI直方图分析 于春水; 李坤成; 林富春; 蒋田仔; 朱朝; 秦文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 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 北京 【期刊】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07-20
39 阿尔茨海默病脑灰质体积异常的MRI研究 李淑宇; 蒲放; 蒋田仔; 刘爱珍; 谢晟; 王荫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工程系; 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北京 【期刊】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6-08-20
40 基于MRI海马形状特征的阿尔茨海默病的自动判别 李淑宇; 石峰; 蒲放; 蒋田仔; 谢晟; 王荫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工程系; 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北京 【期刊】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6-09-20
41 丛集性头痛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连接研究 邱恩超; 于生元; 王岩; 马林; 邹智彤; 徐贤; 田丽霞; 刘勇; 蒋田仔; 姜磊; 董钊; 刘若卓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解放军总医院放射诊断科; 中科院自动化所 【会议】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10-09-23
42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研究 臧玉峰; 贺永; 曹庆久; 朱朝喆; 隋嫚秋; 梁猛; 田丽霞; 蒋田仔; 王玉凤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会议】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06-06-30
43 基于NURBS的非刚体脑图像配准 王建哲; 蒋田仔 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会议】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3-08-01
44 基于扩散张量成像的白质纤维束跟踪 龚高浪; 朱朝喆; 臧玉峰; 蒋田仔 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实验室医学影像与计算组; 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实验室医学影像与计算组 【会议】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3-08-01
45 一个Lagrange插值算子的导算子的模的渐近展开 蒋田仔 苏州丝绸工学院 【期刊】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1990-04-02
46 两种修正的Meyer-Knig—Zeller算子对有界变差函数的点态逼近度 蒋田仔 苏州丝绸工学院 【期刊】纺织基础科学学报 1990-12-31
47 SSB算子和SSK算子对有界变差函数的点态逼近度 蒋田仔 苏州丝绸工学院 【期刊】应用数学 1990-07-02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一:
蒋田仔:大脑非理性选择之谜
假设你上个月刷信用卡消费了5000元,今天恰是还款日,那么你会现在就还款5000元?还是会付出一些利息,一年后还款5500元?更多的人会偏好现在还款,而非一年后还款。
中国科学家比较了人们在权衡现在获得与未来获得、现在损失与未来损失时,神经机制会出现怎样的差异。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研究发现人类大脑对“失去”比对“获得”更加敏感,这为人们选择时存在非理性偏差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近日,研究报告在线发表在知名学术刊物《脑研究》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蒋田仔是论文的主要责任作者。
《北京科技报》:您在自动化研究所工作,为什么关注脑神经领域?
蒋田仔:我们所在的计算医学研究中心就是利用数学和信息技术研究人类大脑进行信息处理的机理是什么。主要目的是为开发智能系统提供关键技术,为探求人类智力的本质提供科学依据。
《北京科技报》:通过计算机研究脑神经,实验是怎么开展的?
蒋田仔:这项研究中,我们主要借助脑成像技术,有20多名被试者参与了我们的实验,在他们完成预先设计的任务时,我们实时记录了其大脑的活动。
比如,我们要求他们对“现在得到40元”与“一个月后得到60元”两个情形做出抉择。结果发现,面对“得钱”的选择,与情感有关的大脑区域(内侧额叶脑区和腹侧纹状体)和与理性认知有关的脑区(背外侧额叶和后顶叶区域)都被激活。再以“失钱”的情形为例,让参与者在“现在失去40元”与“一个月后失去60元”等类似情景中选择。结果发现,面对“失钱”,与理性认知有关的脑区比面对“得钱”时激活更强,同时和厌恶、害怕等负性情绪相关的脑区(脑岛、丘脑等区域)也被显著激活。
这说明人类大脑对“失去”比对“获得”更加敏感,而这可能是由恐惧、厌恶之类的负性情绪所驱动的。
《北京科技报》: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都会受到这种现象的影响?
蒋田仔:是的。很多人在做抉择时都会受感情影响,不可能完全理性,人们更多地倾向于从现在的短期行为中获取暂时利益。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冲动性行为。
《北京科技报》:您的这一成果对人们有什么帮助?
蒋田仔:我们想了解清楚人们在做一些和冲动性有关的行为抉择时,大脑是如何运作的。目前,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应用到临床上。现在,有些人很容易对药物、网络上瘾,这就是人对大脑的控制过程出了问题,这类人总倾向于从短期行为中获取暂时快感。我们希望发现一些关键性脑区,并对这些脑区在行为中的作用深入研究,将来能为吸毒、药物成瘾、精神疾病等领域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来源:《北京科技报》2009年
媒体报道二:
蒋田仔:当老年到来 我们不再“遗忘”
蒋田仔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现为中法信息、自动化与应用数学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
主持和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攀登计划、973计划等项目;在脑影像与脑认知障碍及相关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90余篇被SCI收录,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已授权3项;曾获Max-PlanckResearchFellowships(1999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UNSWVice-Chancellor'sPostdoctoralResearchFellowships(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4)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6年),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并获政府特殊津贴。
如果把人类未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排列,疾病势必要排在各种问题的前面。在疾病面前,人类的脆弱暴露无疑。
在与疾病进行斗争的前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蒋田仔是一个国内外闻名的沉着斗士,他的研究方向是脑影像与脑认知障碍。
“我们的工作就是探索认知障碍人群脑结构和脑功能的异常变化,以及这些异常变化的遗传学基础,寻求认知障碍的早期预测、早期诊断和药物疗效评价的客观定量生物标志。”在采访中,蒋田仔如是说。这项研究在国际上是前沿领域。
目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3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多于1.4亿,超过全国总人口的11%。而阿尔茨海默病是占老年痴呆症50%以上的一种老年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逐步上升,因此我国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将会逐年增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严重受损,生活能力逐渐丧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轻度认知障碍者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高危人群。
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
当前,脑认知障碍在全世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一直大力支持对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最近又投入6000万美元用来对多中心大样本影像数据的采集。
蒋田仔介绍说,国内该方向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他领导的课题组成立于2001年。不过,此项研究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973子课题等项目支持。经过4、5年的积累,该项研究在一些新方法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已趋于国际领先地位,在该研究领域占据了重要一席。
“国外很多同行都跟踪我们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希望和我们进行深入合作。”蒋田仔说,从研究到出产品也许要5-10年的时间,但现在的成果令人乐观。他微笑着说:“今年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的重要论文已有20多篇。”
据了解,蒋田仔领导的课题组所发表的论文,每篇都会被国外检索机构所收录。甚至有时候论文还未正式发表,国外机构获得了一点信息,马上就会有Email过来索要。
“这是人类共同的课题。”他说,需要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课题组也对自身的知识产权有所保护。已经申请专利20多项,获授权专利4项。
蒋田仔领导的课题组隶属于中法信息、自动化与应用数学联合实验室(LIAMA)。LIAMA是1997年1月由中国科学院与法国国立信息与自动化研究院(INRIA)联合建立的实验室。蒋田仔的一项重要职务就是担任LIAMA中方主任。
LIAMA的事务耗费了蒋田仔很多精力,诸如协调实验室内部的利益关系,竞争外部资源等。“对待实验室像家产一样,为了让它更好地往前发展,推动中法双方的学术合作,我们设立了欧洲事务秘书、学术秘书和行政秘书岗位。”
蒋田仔颇有感触地说:“虽然工作繁忙,但我感觉很充实,担任实验室的中方主任使我有更多的机会近距离了解国际著名研究机构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管理运作模式,并能与实验室内不同成员及研究组之间进行更密切的交流。”他十分看重实验室内部的交流,他同时认为,实验室作出了很多富有成效的研究,培养了一批高水平人才。
鉴于蒋田仔在该领域的独特地位,目前他被邀请作为国际著名杂志NeuroImage的编委,而且是该杂志创刊十多年来第一位华人编委;他还是《IEEE医学影像汇刊》创刊26年亚洲地区惟一的编委。
跨越:研究领域决定事业之路
在1997-1999年在澳洲工作期间,蒋田仔经常想的问题是“什么适合我做?”他没有像很多留学生那样,选择一个小领域,多发几篇论文。他更多的时间是在和别人交流,最终确定了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领域,最终移师到国际上在人类认知科学研究方面最著名的研究机构——现更名为“马普人类认知与脑科学研究所”的德国马普认知科学研究所。
从本科到博士一直是数学专业的蒋田仔,却发誓要解决人类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数学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工具。”蒋田仔希望能用掌握的数学方法来解决其他领域的一些实际问题。“当时我考虑,信息科学向生命科学渗透是国际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应该会很有前途。国内在这两方面进行交叉研究的科研人员还很少、研究方向也比较单一,而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往往是在学科综合与交叉中产生。”蒋田仔对记者说。
蒋田仔选择现在的研究领域还与一个重要人物有密切关系——他的博士后导师,科技部原副部长马颂德。当时学者选择博士后的标准主要是其背景、学习、研究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但留法回国的马颂德与众不同,他非常关注学生的研究兴趣以及对兴趣的恒心。
“当时只和马老师谈了10分钟,就吸收我了,使我成为马老师的第3批博士后。”蒋田仔记忆犹新,正是有了马颂德的认可,他才有机会进入这个研究领域。他把这次机遇看作是人生的转折点之一,因为当时一家著名学府希望他去任教,如果去了他的事业之路可能是另一番样子。
即使现在,马颂德对蒋田仔的研究也很重视。作为蒋田仔的老师和领导,只要发现与其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章就会随时发给他,蒋田仔对此感激不已。
育人:严谨治学自由成长
除了研究之外,指导自己的学生也是蒋田仔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目前他带领着十多个博士生、博士后。他给学生确定好研究方向,由先来的、有一定经验的学生和后来的经验较少的学生共同组建一个研发梯队,每周定期讨论,遇到任何问题,随时到他办公室,共同讨论解决。
“任何问题都变成了大家的问题,大家共同思考、解决。这种关系其实已经跨越了师生关系,更多是学术上的朋友。”他说,博士生阶段是一个人很重要的经历。
蒋田仔要求学生必须保证学术的严谨性,“我常对学生说,晚毕业1年不是问题,如果出错,就无法在学术界立足了。学者最基本的底线就是解决科学问题,没有任何水分。”他说,个人名誉的建立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一旦要毁掉却很容易,可能很小的一篇文章就会带来自毁前程的后果。
韩国黄禹锡学术造假事件殷鉴不远,事实上,黄禹锡的个人能力很不错。美国一位重复黄禹锡“治疗性克隆”试验的人为黄禹锡感到非常遗憾,指出黄禹锡太急于求成了。
“我希望我的学生永远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为此我常常如履薄冰。”蒋田仔说,在引导学生严肃学术道德的同时,他在吸收学生的过程中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选择学生,我认为人品非常关键。有的人很聪明,但在团队中只考虑自己,没有团队合作精神,这样的人我绝不会接收。因为对一个团队来说,哪怕只有一两个这类人,都会造成很大伤害。我给他们灌输这样的思想:不管到了哪个地方,随着科学的发展,学术界限的模糊,跨领域工作越来越多,你首先要想到,你的合作伙伴为什么和你合作?要知道他能得到什么,而不是你从他那儿得到什么。”
富有学者气质的蒋田仔,还是一个11岁孩子的爸爸。提到小孩,蒋田仔对没有把更多的时间给孩子和家庭感到歉疚。他爱孩子但从不在意所谓的神童,对心理学有所研究的蒋田仔认为,心理的成长比学点东西更重要。“等他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想做什么自己决定。人生的路很长,如果心理出现障碍,对其成长十分不利。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思考,我觉得营造合适的环境,让孩子慢慢长大更重要。”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媒体报道三:
蒋田仔:驰骋在科学前沿交叉领域
“其实我的本行并不是现在从事的脑影像与脑认知障碍研究,而是与生命科学相距很远的数学。”现任中法信息、自动化与应用数学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LIAMA)中方主任蒋田仔的这句话,让记者颇感意外。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蒋田仔的经历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在兰州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后,1992年和1994年,蒋田仔在杭州大学分别获理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他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他主持和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攀登计划、“973”计划等项目,在脑成像和医学图像分析、生物信息学及应用数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近80篇被SCI收录,申请发明专利18项,已授权3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目前,他担任IEEE 信号处理学会生物成像与信号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神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我从本科到博士一直学习数学,从所学的数学领域转到一无所知的图像分析是我人生的一次大胆选择,这其中马颂德研究员给我的鼓励和提供的机会起了决定性作用。第一次见面时,他就告诉我,有了良好的数学背景,只要有兴趣和信心就行。现在从事的脑影像与脑认知障碍领域是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交叉领域和两门学科共同的科学前沿。1999年,我到德国马普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以后,才下定决心回国组建一个团队开展系统研究,研究所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蒋田仔解释说。
“数学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工具。”最初,蒋田仔希望能用掌握的数学方法来解决一些其他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当时我考虑,信息科学向生命科学渗透是国际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应该会很有前途,因为国内在这两方面进行交叉研究的科研人员还很少、研究方向也比较单一,而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往往是在学科综合与交叉中产生。到德国后,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也就是用数学和信息科学的方法解决生命科学中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现在国内已开始重视这方面的研究。”蒋田仔对记者说。
蒋田仔领导的医学成像与计算研究组成立于2001年,现在隶属于LIAMA。研究组成立至今在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共发表文章100多篇,其中国际期刊80多篇,目前在脑功能影像以及基因影像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令国内外同行关注的研究成果,在该研究领域已经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我国在脑影像这个领域相对比较落后,这个研究领域需要和临床相结合。由于教育方式和学科设置上的差异,我们的临床医生往往懂医学却理工科知识不足。但在西方国家,大部分医生本科是其他理工学专业,有了本科的基础后再学医,他们更强调医工结合,与其他学科的人交流起来就有效得多。在国际上,这个领域顶尖的科学家有不少是理学和医学的‘双料博士’。”蒋田仔说。
经过几年的运作与筹划,蒋田仔带领的医学成像与计算研究组带动了一大批国内高水平医院的医生进行高水平的研究,并共同在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了很多文章。蒋田仔认为,这对提高医生自身的研究水平以及他们对疾病机理的认识都有很大帮助。目前,很多医院,例如宣武医院、天坛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及湖南湘雅二院等,都与研究组建立了实质性的深入合作关系并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多赢模式。
蒋田仔及其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在脑影像与脑疾病领域已取得了国际同行公认的成果并形成了重要的国际影响。蒋田仔被邀请作为国际著名杂志NeuroImage的编委,而且是该杂志创刊十多年来的第一位华人编委;他还是《IEEE医学影像汇刊》创刊26年亚洲地区唯一的编委。此外,他还担任了本领域另外4种重要国际期刊的编委,并被国际“医学影像计算与计算机辅助干预”学会选为该学会第13届年会(MICCAI 2010) 大会主席。这一会议是该领域最重要的国际会议,主要在欧美两大洲交替举行,大会主席由本领域著名学者担任,并自动成为该学会11个理事成员。
“现在我担任LIAMA中方主任,科研和管理要双肩挑,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蒋田仔颇有感触地说:“虽然工作繁忙,但我感觉很充实,担任实验室的中方主任使我们有更多的机会近距离了解国际著名研究机构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管理运作模式,并能与实验室内不同成员及研究组之间进行更密切的交流。看着LIAMA在国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就像盼望小树苗长大一样,希望LIAMA不仅在国际合作中继续起到旗舰作用,而且将来能发展成有自己特色的国际一流研究机构,在中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来源:《科学时报》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