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材料科学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社会兼职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专家信息:


刘宗昌,男,河北省玉田县人,1940.4.21.(农历三月十四日)生(庚辰年、庚辰月、甲午日),共产党员,汉族。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60~1965年在北京科技大学金属学系学习。

1965年7月毕业于现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金属学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

1965—2002年一直在包头钢铁学院任教。

1979年晋升讲师。

1982年任金相热处理教研室主任。

1987年晋升副教授。

1992年晋升教授。

1992年任冶金系主任。

1993年任材料系主任兼党总支书记。

现退休。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曾经讲授《金属学》、《金属热处理》、《金属材料学》课程。1996年从事研究生教学,讲授《金属固态相变》、《自然辩证法》、《热处理新技术》等课程。

培养学生情况:

从1995年始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研究生多名。

社会兼职:


1.中国热处理学会理事。

2.内蒙古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理事长。

3.内蒙古金属学会理事。

4.“金属热处理” 杂志编委会高级顾问。

5.“热处理” 杂志编委会委员。

6.“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杂志编委会委员。

7.“材料热处理学报”杂志编委会委员。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20世纪70年代进行渗铝工艺研究和高炉风口研究。20世纪80年代主要从事金属材料相变理论、新材料研究、节能热处理新工艺等研究。

1.金属固态相变新理论的研究;

2.热处理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新材料的开发。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1.稀土对结构钢CCT图的影响,内蒙古基金项目,1989~1991。

2.钢锭节能退火新工艺,1989~1990,抚钢项目。

3.5CrNiMo,5CrMnMo锻材节能退火新工艺,抚钢项目,1991~1992。

4.钢的防氧化涂料的研究,内蒙古基金项目,1990~1991。

5.稀土元素对非调质钢组织结构的影响,内蒙古基金项目,1991~1993。

6.合金钢钢锭环行炉加热新工艺,抚钢项目,1992~1994。

7.轴承钢轧后徐冷新工艺研究,抚钢项目,1994~1996。

8.H13,D2等模具钢TTT图及退火工艺,抚钢项目,1994~1997。

9.国产65Mn锯片在日本产设备上的淬透技术,唐山冶金锯片厂,1994~1995。

10.金刚石圆锯片的热处理技术,河北丰润,1994~1995。

11.扁钢生产线钢坯加热曲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及研究,抚钢项目,1995~1996。

12.模具扁钢热处理工艺的计算机模拟及设计,抚钢项目,1995~1997。

13.辊底炉合金钢棒材退火工艺研究,抚钢项目,1995~1996。

14.金矿用球磨机的磨球的研究,包头哈德门,1995~1996。

15.S7,S5钢转变C-曲线及退火工艺,抚钢项目,1995~1996。

16.模具钢退火软化机理的研究,内蒙古基金项目,1997~1999。

17.850分厂均热炉加热工艺节能研究,抚钢项目,1996~1998。

18.结构钢钢锭红送裂纹和纵裂的理论研究,抚钢项目,1998~2000。

19.23MnCrNiMo钢热处理工艺及组织性能的研究,抚钢项目,1999~2000。

20.剪刃处理及修复技术,抚钢项目,1998~2001。

21.德国45CrNiMo4钢的软化退火,抚钢项目,1998~2001。

22.大型球墨铸铁管的组织和性能的研究,抚钢项目,1999~2000。

23.塑料模具钢的组织和性能的研究,抚钢项目,1999~2002。

24.特殊钢大锻件去氢退火节能研究,北方重工集团,2001~2002。

25.特殊钢退火工艺整体优化,北方重工集团,2002~2003。

26.提高MPM芯棒热处理质量及使用寿命的研究,包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2003~2004。

27.铜在新一代钢铁材料中析出规律的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0361001,2004~2006.12。

28. 贝氏体相变学理论的研究,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NJ06073.2006~2008。

科研成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抚钢、河北、内蒙古、福建、太原、大连等地开展科学研究及科技服务,开题30多项,其中横向课题26项,纵向课题8项,均已鉴定或验收,都有经济效益或有理论价值。进入21世纪以来,继续进行相变研究和新材料开发。此外,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也有多项获奖。共为企业创直接经济效益1亿多元。发表论文近240余篇。专著15部,专利两项。有10多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1.1982,“高压水螺旋铜管风口”, 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研制者。

2.1991,“钢锭节能退火新工艺”, 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课题负责人。国家科委重点推广项目。

3.1992,“钢锭退火新工艺”,抚顺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课题负责人。

4.1994,“5CrNiMo,5CrMnMo锻材节能退火新工艺”,冶金部科技进步四等奖,课题负责人。

5.1993,“钢锭节能退火新工艺”,包头钢铁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6.1986,“培养大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方法”, 冶金部教学改革二等奖,课题负责人。

7.1996,“钢坯,锭环型炉加热新工艺“,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课题负责人。

8.1996,“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冶金部教学改革三等奖,课题负责人。

9.1998,“高铬铸铁球的研究”,包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者。

10.1999,“H13等工具钢大型锻件软化退火机理及新工艺”国家 冶金局科技进步三等奖,课题负责人。

11.2000,“H13等工具钢大型锻件软化机理及新工艺”,包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课题负责人。

12.2004,45Cr2NiMoVSi等特殊钢锻件去氢、节能、高效退火新工艺研究,内蒙古科技进步2等奖,2004-2-03-166。

13.2005,特殊钢大锻件退火新工艺研究,冶金科技进步三等奖。

14.2006年,“特殊钢锻件去氢、节能、高效退火新工艺研究”获得内蒙古科技大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5.2011年3月,刘宗昌等编著的《金属学与热处理》教材,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二等奖。

发明专利:

1 新型台车式退火炉 麻永林; 刘宗昌; 贺友多 包头钢铁学院 【中国专利】包头钢铁学院 1992-12-30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发表论文240余篇,出版作品15余部。

出版专著:

1.刘宗昌译,《热处理内应力及变形》[M],1973,包头科技研究所出版

2.刘宗昌,张羊换,麻永林编著,《冶金类热处理及计算机应用》[M],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

3.刘宗昌编著,《钢件的淬火开裂及防止方法》[M],冶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1

4.刘宗昌,任慧平,宋义全编著,《金属固态相变教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9

5.刘宗昌等编著《材料组织结构转变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9

6..刘宗昌,任慧平,郝少祥编著《金属材料工程概论》,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2

7.刘宗昌著,《珠光体转变与退火》,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9

8.刘宗昌,任慧平著,《过冷奥氏体扩散型相变》[M],科学出版社,2007.12

9.刘宗昌等编著,《金属学与热处理》[M],化学出版社,2008.8

10.刘宗昌编著《钢件的淬火开裂及防止方法》第2版[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10

11.刘宗昌,任慧平等著,贝氏体与贝氏体相变[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5

12.刘宗昌,任慧平,王海燕著,奥氏体形成与珠光体转变[M],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5

13.刘宗昌,李慧琴,冯甸臣等编著,冶金厂热处理技术,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7

14.刘宗昌,袁泽喜,刘永长编著,《固态相变》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9

15.刘宗昌,任慧平,宋义全,赵莉萍编著,《金属固态相变教程》[M]第2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

发表论文:

1.刘宗昌,高碳孪晶马氏体微裂缝的形成,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82,No1,9~17

2.刘宗昌,中碳钢淬火马氏体的电镜分析,电子显微学报,1986,Vo1.5 No.3 150~151

3.刘宗昌,阎俊萍,韩端如,杨植玑,RE对中碳锰钒钢冷却转变的影响,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86,No.2 ,51~58

4.刘宗昌,戴建明等,H13的退火软化,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1997,Vo1.16,No.4 285~289

5.刘宗昌,张羊换,任慧平,65Mn钢CCT曲线及圆锯片淬火工艺,金属热处理,1994.11. 8~11

6.刘宗昌,淬火裂纹形态及影响因素,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1.No.144~50

7.麻永林,刘宗昌,贺友多,钢锭退火时间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1No.1 36~43

8.刘宗昌,麻永林,贺友多,钢锭节能退火新工艺研究,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2.3 27~32

9.刘宗昌,李承基,稀土对低碳锰钒钢组织转变的影响,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0.4, 23~29

10.刘宗昌,高碳钢淬火断口形态及形成,理化检验 1983,No.6, 1~5

11.刘宗昌,高速钢推刀热处理新工艺的研究,包头科技 ,1987 ,No.1

12.刘宗昌,淬火显微裂纹及控制因素,金属热处理,1981.3,21~26

13.刘宗昌,高炉风口的熔损机理,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83,No1.2.113~122

14.刘宗昌,中高碳钢马氏体沿晶断裂成因的探讨,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83,No1.2, 122~129

15.刘宗昌,固体渗铝实践及研究,材料保护,1973,3 ,27~31

16.刘宗昌,李承基,固溶稀土对钢临界点的影响,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89,9.56~59

17.刘宗昌,正火45MnVRE钢的组织,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88.11.39~44

18.刘宗昌,李文学,李承基,10SiMn钢的CCT曲线及铈的影响,金属热处理学报,1990,第11卷第1期,75~80

19.刘宗昌等,含钒中碳省略调质钢的综合机械性能与组织结构,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84 No.1,123~135

20.李文学,刘宗昌,微合金化稀土对结构钢相变及组织的影响,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3,No.1,35~42

21.刘宗昌,麻永林等, 钢锭退火工艺现状及工艺参数的合理制定,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9~44,1990,No2

22.李文学,刘宗昌,铈对60Mn2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的影响,包头钢铁学院学报,44~49,1990No.2

23.刘宗昌,杨植玑,钒在正火钢中的相分析及稀土的影响,金属学报,1987,12.Vo1.23,No.6,531~533

24.宋义全,刘宗昌,FS—2型热处理防渗涂料的研究,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5.6, No.2, 46~48

25.刘宗昌,杨植玑, 钒,钛,稀土元素在正火钢中的存在,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1.12, 32~40

26.刘宗昌,淬火工艺中的几个规律性问题,内蒙古机械,1980,2.23~29

27.刘宗昌,钢制零件淬火脆性的探讨, 内蒙古机械,1983,No.1, 7~14

28.刘宗昌,稀土元素对钢马氏体点的影响,第三届全国马氏体相变会论文集,1990.8, 101~103

29.刘宗昌,含碳量对Fe-C合金马氏体形态的影响,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89.2, 68~73

30.刘宗昌,工具钢硬韧化处理的探讨,金属热处理,1978.3, 54~60

31.刘宗昌,刘红飓等低碳钢钢锭红送裂纹形成机理,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9。No.4, 418~423

32.刘宗昌,李文学等,钢的退火软化机理,,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8No.3,178~182

33.高占永,刘宗昌等,冷却速度对退火软化的影响,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8,No.3, 183~186

34.高占永,刘宗昌等,碳化物对H13钢退火软化的作用,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8,No.3, 186~190

35.赵莉萍,刘宗昌等,D2钢大锻件退火加热新工艺,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No.31998.190~194

36.李文学,刘宗昌,H13、S7、S5钢退火用TTT图及临界点测定,同上 194~199

37.赵莉萍,刘宗昌,计算机在冶金厂热循环工艺设计中的应用,同上 208`~212

38.刘宗昌,李文学,改进冶金厂热处理 节能 降耗 提效,同上,241~244

39.刘宗昌等,我国机械类热处理现状及发展,同上 244~247

40.刘宗昌,李文学,H13钢A1稍下转变动力学及相分析,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8,3, 33~36

41.刘宗昌, 淬裂及影响因素,金属材料及热加工工艺,1980.5, 57~62

42.麻永林,刘宗昌等,计算机辅助钢锭加热工艺参数, 锻压技术,1996.Vo1.21, No1,15~18

43.赵利萍,刘宗昌,铸态组织对红送DIN20MnCr5钢锭表面裂纹的影响,特殊钢,2000.8.NO4

44.刘宗昌,高碳钢马氏体长大速度的研究,金属材料与热加工工艺,1981.2—3.111~121

45.高占勇,刘宗昌,李文学,汪洪海,申林等,加热温度对H13钢球化退火组织和硬度的影响,金属热处理学报,1999,Vo1. 20, 230~233

46.刘宗昌,阎俊萍等,稀土对中碳锰钒钢连续冷却转变的影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1987. 686~691

47.刘宗昌等,铈和稀土对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的影响,中国稀土学会第2届年会论文集,1990.10.78~82

48.刘宗昌,高炉风口的熔损机理, 钢铁,1984,No1.2.1~5

49.刘宗昌 李文学 董学东 戴建明 刘 向 钢锭、坯、材的热循环工艺 第五届全国冶金工艺理论学术会议论文集 1999,9 p348

50.刘宗昌 美国工具钢退火工艺述评 国外金属热处理 1997,12 第18卷第6期(总第105期)p4

51.李慧琴 刘宗昌 王 贵等 钢红送裂纹分析 轧钢 “第八届全塑性加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 1999,6 p17

52.刘宗昌 李文学 麻永林 任慧萍 赵利萍 闫俊萍 冶金厂钢的热循环新工艺开发应用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8,3 第17卷第1期 p70

53.Liu Zongchang ,Li Wenxue, Gao Zhanyong (China) Transformation Dynamics and Phase Analysis of Steel H13 Slightly Below Critical Point A1 PROCEEDINGS OF THE ASINAN CONFERENCE ON HEAT TREATMENT OF MATERIALS May 13—15 ,1998 Beijing China p199

54.赵丽萍 刘宗昌 艾慰心 吴世中 戴建明 H13钢在辊底式退火炉中退火新工艺的研究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7,2 第16卷第2期 p137

55.宋义全 刘宗昌 新型钢锭模涂料的研究与应用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6,3第15 卷第1期p45

56.李文学 刘宗昌 任慧萍 艾慰心 吴世中 S7 钢TTT曲线测定及研究 物理测试1997 ,5 第3期(总第86期)p9

57.闫俊萍 李文学 刘宗昌 赵利萍 戴建明 顾 容 S5钢软化退火的研究 金属热处理学报 1998,6 第19卷第2期 p53

58.赵利萍 唐荣德 刘宗昌等 钢坯加热新工艺及计算机辅助设计 工业加热 1997,8 第4期 (总第138期) p6

59.赵丽萍 刘宗昌 赵忠武 朱学功 徐华森 合金钢棒材辊底式退火炉退火工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1996,6第15卷第2期 p84

60.张羊换 刘宗昌 P—C法涂覆提高结构钢耐蚀耐热性初探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1995,3 第14卷第1 期 p45

61.刘宗昌 王宝峰 王 贵 张国柱 钢轨在线余热强化工艺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1995,3 第14 卷第1 期 p53

62.刘宗昌 ,淬火高碳马氏体沿晶断裂机制 , 金属学报 1989,第25卷 ,第4期,A294~297

63.刘宗昌 杨植玑 钒在正火钢中的相分布及稀土的影响 金属学报1987,12 第23卷 第6期 pA531

64.刘宗昌 任慧萍 5CrNiMo,5CrMnMo 锻件退火节能新工艺的研究与设计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2,12 第11卷第2期 p46

65.闫俊萍 刘宗昌 李文学 王宝峰 艾慰心 吴世中 S5 钢TTT曲线及软化退火工艺的研究 物理测试 1997,10第5期 p5

66.刘宗昌 杨植玑 钒、钛、稀土元素在正火钢中的存在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1,12 第10卷第2期 p32

67.张羊换 王 贵 刘宗昌等 稀土钒钛高铬白口铸铁磨球的研制与应用 金属热处理1998第2期(总第246期)p28

68.刘宗昌 钢件淬火开裂机理 金属热处理 1990年第8期 (总第156期)p3

69.刘宗昌 李承基 稀土对低碳硅锰钢组织转变的影响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1990,4 第4期 p23

70.刘宗昌 闫俊萍 杨植玑 韩端菇 混合稀土对中碳锰钒钢连续冷却转变的影响 金属热处理学报 1987 ,12 第8卷第2期 p82

71.刘宗昌 李承基 稀土元素对正火钢马氏体点的影响 物理测试 1990 第6 期(总第48 期)p41

72.李文学 任慧萍 刘宗昌 艾慰心 吴世中 王福广 S7钢的软化退火 金属热处理 1997年第9期p8

73.LIU Zongchang, Intergranular Fracture of As—Quenched Martensite in High Carbon Steels, ACTA METALLIURGICA SINICA Volume 3A Number1 January 1990 ,58~64

74.Liu Zongchang Li chengji Influence of RE and Nb on the CCT Diagram of 10SiMn Steels HSLA Steels’90 October 28-November 2,1990 Beijing, China p116

75.王 贵 刘红飓 赵丽萍 刘宗昌 李 强 孙立新 16MnCr5 钢锭表层凝固及冷却过程中组织转变规律研究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2000,9 第19 卷第3期 p202

76.刘红飓 刘宗昌 李 强 孙立新 DIN16MnCr5 钢的高温性能及对红送裂纹的影响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2000,9 第19 卷第3期 p205

77.高占勇 赵 鸣 刘宗昌 X45NiCrMo4 钢软化工艺的研究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2000,9 第19 卷第3期 p241

78. 曹建刚 刘宗昌 李慧琴 李 涛 精锻过程中孔洞形成机理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2000,No.3,第19 卷第3期 p264

79.刘宗昌,李承基,稀土对正火钢马氏体点的影响,物理测试,1990.6P41~43

80.刘宗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搞好教研室工作,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1991,114~`17

81.刘宗昌,王宝峰等,教学—科研—推广生产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4.2.1~7

82.刘宗昌,培养学生科研论文的能力,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85.1, 37~43

83.刘宗昌,课程论文教改实践五年回顾,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89,1.2,29~33

84.刘宗昌,工科大学生智能培养刍议,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84,1. 20~24

85.刘宗昌,我们是怎样培养学生撰写科研论文能力的, 冶金高等教育研究,1986,No3. 53~56

86.刘宗昌,教学计划环节改革刍议,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86.No.28~12

87.刘宗昌 教学计划环节改革刍议 《高等教育研究》 包头钢铁学院1986,6 第2期 8~12

88.刘宗昌 发展我院的材料科学教育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1996,10 第14卷 第2期p8

89.刘宗昌 高等理工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刍议 冶金高等教育研究 1986,5 第1期 70~72

90.刘宗昌等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7第15卷第1期34~37

91.刘宗昌,李文学,等,H13等工模具钢退火软化新工艺, 国外金属热处理,2000.2.Vo1.21,NO.1,30~33

92.刘宗昌 刘红飓 孙立新 李 强 低碳钢钢锭急冷层的相变及其对红送裂纹的影响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2000,9 第19 卷第3期 p197

93.吕旭东,刘宗昌,王 贵,T8Mn钢珠光体连续冷却转变动力学, 特殊钢,2000. Vo1.21, No3

94.刘红飓 刘宗昌 李 强 孙立新 DIN16MnCr5 钢的高温性能及对红送裂纹的影响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2000,9 第19 卷第3期 p205

95.徐进,刘宗昌,S7钢CCT图的测定及研究,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0.Vo1.19,No.146~50

96.刘宗昌,赵鸣,高占勇,邵淑艳,X45NiCrMo4锻轧材退火组织对硬度的影响,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No.6,Vo1.23,9~11

97.张羊换,王 贵,刘宗昌,稀土对高铬白口铸铁组织转变的影响,金属热处理学报,2000.Vo1.21 No3.55~60

98.李文学,任惠平,阎俊平,刘宗昌,孙久红,吴世中,王福广,A6钢软化退火工艺研究,金属热处理,1999,7。25~28

99.李文学,刘宗昌,徐进,邵淑艳,孙立新,S7钢过冷奥氏体转变曲线及碳化物研究,金属热处理学报,2000,VO1.21.N0。3,75~77

100.Liping Zhao, Zhongchang Liu, Jianming Dai, Jiuhong Sun, Qiang Li,Application of Computet in the Design of Process Thermal Cyele of Steel.Jourm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Vo1.E-5,No1.2000,173~177

101.刘宗昌,王开国,邵淑艳,马党参, X45NiCrMo钢材的软化退火,特殊钢,2001.V01.22,N02 17~19

102.王开国,刘宗昌,邵淑艳,X45NiCrMo钢退火工艺参数对硬度的影响,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1.NO1.20,NO.2,141~143

103.刘宗昌,杜志伟,朱文方,曹东奎,H13钢的回火二次硬化,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5.24卷,No3.11~14

104.刘宗昌,李文学,邵淑艳,工模具钢退火用C-曲线测定及应用,金属热处理,2001,26卷N0.7.36~38

105.杜志伟,刘宗昌,朱文方,曹东奎, H13钢淬火、回火过程中相变的研究,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0

106.闫俊萍 ,刘宗昌, 李强 ,张丽颖, 煤机链条钢TTT曲线的研究,金属热处理,2001,N06,33~35

107.刘宗昌,论钢的整合系统及其复杂性,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2001.N0.2,180~187

108.刘宗昌, 王 贵,李 强,田玉新,杜彩霞,化学成分和组织对23MnCrNiMo钢冲击韧性的影响,特殊钢。2001.22卷,N0.4.10~12

109.刘宗昌,赵莉萍,王 贵,李强,田玉新, 杜彩霞, 煤机链条钢的中温回火转变 .金属热处理. 2001年26卷10期,35~37

110.刘宗昌, 董学东,特殊钢厂热循环节能新工艺 第三次全国热处理技术改造会议论文集,99~101 2001.5

111.刘宗昌,高占勇,董学东,戴建明,工具钢锻轧材退火软化机理,金属热处理.2001.9.第26卷第9期。27~29

112.李文学,刘宗昌,赵鸣,王玉峰,邵淑艳,申琳,热处理对S7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0。12.V01.19,N0.4, 303~306

113.王贵,刘红飓,赵莉萍,刘宗昌,李强,李立新,16MnCr5钢锭高温组织转变和性能研究,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1,19~23

114.王 贵, 刘红飓,赵莉萍,刘宗昌,李 强,田玉新,杜彩霞,低合金钢钢锭红送裂纹形成机理,钢铁研究学报,2001.6.第13卷. 第3期.15~20

115.刘宗昌,孙久红,高效节能退火热处理新工艺,2001全国热处理厂长经理会议暨第二次质量工作会议论文集,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2001.8.217~221

116.李文学,任惠平,阎俊平,刘宗昌,孙久红,吴世中,王福广,A6钢软化退火工艺研究,金属热处理,1999,7。25~28

117.刘宗昌等,23MnNiCrMo煤机链条钢的球化退火工艺,特殊钢,2001.1.Vo1.22.45~47

118.刘宗昌,闫俊萍,赵莉萍,王 贵,李强,田玉新,23MnNiCrMo钢的相变及组织特征,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1.VO1.20,N0.1,30~34

119.刘宗昌, 高占勇, 马党参, 孙久红,718塑料模具钢的组织及预硬化,2002.VO1.23,N0.2,特殊钢,43~46

120.赵莉萍,刘宗昌,孙久红,鄂成松,王守明,GCr15轴承钢钢锭的均热炉加热工艺,特殊钢1998.12.V01.19.N0.6.55~56

121. Liu Zongchang ,Gao Zhanyong, Dong Xuedong,Dai Jianming, Mechanism of Softening Annealing of Rolled or Forged Tool Steels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RESEARCH,2003,Volume 10.Number 1,40~44

122.刘宗昌,王振国,朱文方,陈 龙,大型离心球铁铸管的组织和性能,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2.V01.21,NO.1,27~31

123.刘宗昌,王振国,王玉锋,朱文方, 陈龙,铸铁中渗碳体高温石墨化研究,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2.6,第21卷第2期, 150~154

124.刘宗昌,孙久红,马党参,特殊钢厂退火工艺研究,国外金属热处理,2002。NO1.23,N0.1,13~15.

125.刘宗昌,钢的整合系统及其复杂性,钢铁研究学报2002,第14卷,第5期,35~41

126.刘宗昌,马党参,霍晓阳,P20钢的预硬化组织及工艺, 第14届华北地区热处理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2.10,30~34

127.刘宗昌,论钢的系统整合特性,第四届全国热处理学会物理冶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2,.111~117

128.刘宗昌,孙久红,特殊钢热循环新工艺,金属热处理,2003,第28卷,NO7,41~44

129.LIU ZongChang LI wenXue SUN Jiouhong C—Curves of Tool Steels for Annealing and Their application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2003,Volume10.Number2,30~34

130.刘宗昌,杨慧,李文学,胡永平,崔玉军,去氢退火工艺设计及应用,金属热处理,2003,第28卷,NO3,51~53

131.刘宗昌,王玉峰,激光热处理对铜基摩擦片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3.142~145

132.于键,宋义全,刘宗昌,张丽颖,范秀风,P20塑料模具钢的回火组织与硬度,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3,V0122,N0.1,42~46

133. 刘宗昌,钢中贝氏体相变的论争及前景,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3.第22卷,第一期。1~5

134.刘宗昌,王振国,硅对渗碳体石墨化相变机理的影响,第八届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2003.11,北京,395~398

135.刘宗昌,于健,宋义全,张丽颖,范秀风,P20钢的相变动力学曲线,特殊钢,2003.Vo1.24,No.4,16~18

136.刘宗昌,贝氏体相变的过渡性,材料热处理学报,2003,第24卷,第2期,37~41

137.刘宗昌,钢中相变的自组织,金属热处理,2003.第28卷第2期.13~18

138.刘宗昌,宋义全,关于钢的珠光体分解,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3,V0122,N0.3,227~231

139.王海燕,刘宗昌,任慧平,固溶温度对含铜钢时效行为的影响,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4,23,N0.1,41~45

140.杨慧,刘宗昌,王玉峰,胡永平,王蓉梅, 35CrNi3MoV钢的混晶及防止方法,金属热处理,2003.第28卷,第12期,48~50

141.刘宗昌,王玉峰,杨慧,赵爱军,刘红飓,42CrMo钢锻轧材的带状组织,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3,VO122.N04,323~326

142.刘宗昌,郝少祥,于 键, P20塑料模具钢的组织与抛光性能,《特殊钢》,2004,5, V01.25,19~22

143. 刘宗昌,郝少祥,王振国,Fe-2.3Si-3.7C合金中渗碳体的石墨化,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4,23。N02,129~134

144.刘宗昌,任慧平,王海燕,含铜高纯净钢的固溶与时效工艺,金属热处理,2004,Vo1.29, N0.12,58~61

145.刘宗昌,任慧平,王海燕,高纯钢中ε-Cu的析出贯序,全国物理冶金会议,昆明,2004.8

146.王海燕,刘宗昌,任慧平,含铜钢的等温时效过程,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4第23卷,第3期,233-235

147.刘宗昌 珠光体到贝氏体转变的演化,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4,N01

148.王海燕,刘宗昌,任慧平,固溶温度对含铜高纯净钢时效的影响,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4,N01

149.刘宗昌1,任慧平1,王海燕1,卢弘2,含铜高纯钢固溶态的纳米结构,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4,V01.23,N0.4,314~319

150.刘宗昌,任慧平,王海燕,含铜高纯钢的固溶与沉淀,第六届全国固态相变、凝固及应用学术会议,西安,2004.8

151.刘宗昌,从科学技术哲学角度看金属固态相变,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4,第23卷No3,194~199

152.刘宗昌,任慧平,王海燕,王玉峰,卢弘,高纯低碳含铜钢固溶处理的研究,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4第23卷,第3期,229~232

153.郝少祥,刘宗昌,H13热作模具钢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的研究,特殊钢,2005.V01.26,N0.2,23~25

154.刘宗昌,任慧平,王海燕,王玉峰,卢弘,高纯低碳含铜钢固溶处理的研究,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4第23卷,第3期,229~232 233-235

155.刘宗昌1,任慧平1,王海燕1,卢弘2,含铜高纯钢固溶态的纳米结构,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4,V01.23,N0.4,314~319

156.王海燕,卢 弘,刘宗昌,任慧平,王玉峰,含铜高纯钢固溶态的研究,材料热处理学报,200512.V01.26,N0.6,66~68

157.刘宗昌,李文学,王玉峰,王海燕,安治国,任慧平,Fe-1.12Cu合金中铜的沉淀,金属热处理,2005,VO1.30 N0.6,40~45

158.刘宗昌,王海燕,安治国,高占勇,任慧平,含铜高纯低碳钢中的纳米结构及时效强化,国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739~743,2005.8

159.Microstructure in Solution State of Fe-1.18Cu Alloy Liu Zongchang,An zhiguo Wang heiyian Ren huiping国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434~437,2005.8

160.刘宗昌,安治国,任慧平 含铜高纯低碳钢及其沉淀强化 国外金属热处理,2005Vo1.26,No.4,11~!6

161.安治国,刘宗昌,任慧平,王海燕,王玉峰,时效工艺对含铜高纯钢显微组织的影响,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5-11,V01.41,549~552.

162.刘宗昌,李文学,王海燕,安治国,任慧平,含铜高纯钢中有序结构的高分辨电子显微分析,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5,Vo1.24,No.2,137~143

163.刘宗昌1,卢 弘2,李文学1,王海燕1,任慧平1, 含铜高纯钢中的有序畴 钢铁研究学报2006年第18卷,第11期,39~43

164.刘宗昌,李 峰, 任慧平, 固溶La对高纯净钢中γ→α相变的影响,稀土,2006年第27卷第5期57~62

165.赵永桃,刘宗昌,王玉峰,34CrNi3MoV钢贝氏体形貌和亚结构,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6年9月,NO1.25,NO3,238~242

166.刘宗昌,贝氏体相变机制的探讨,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5。第24卷第3期,195~203

167.李峰,任慧平,刘宗昌,稀土镧对纯净钢组织的影响,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5,第23卷,2期,144~147

168.安治国,任慧平,刘宗昌,王海燕,1.18Cu高纯钢等温时效时富铜相的析出行为,特殊钢,2006,V01.27.N0.2,20~22

169.刘宗昌,王海燕,任慧平,块状转变与钢中贝氏体相变的亲缘关系,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6,第25卷,2期,153~160

170.刘宗昌,安治国,王海燕,王玉峰,任慧平 Fe-1.18Cu合金过饱和固溶体中的纳米条带结构,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171.刘宗昌,任慧平,王海燕,贝氏体相变机制与块状转变,《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06.V01.27,N0.4,1~5

172.刘宗昌,安治国,王海燕,王玉峰,任慧平 Fe-1.18Cu合金过饱和固溶体中的纳米条带结构,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6,V01.25(1),32-37

173.王玉峰,刘宗昌,朱文芳,离心球墨铸铁管的组织及退火工艺研究,金属热处理,2002,第27卷,10期,38~41

174.刘宗昌,王海燕,任慧平 <贝氏体相变的切変-扩散整合机制>,金属热处理。2006。31卷,增刊,36~43

175.安治国,刘宗昌,任慧平,王海燕,Fe-1.18Cu合金的时效强化,金属热处理,2006.第31卷,第11期,31~35

176.金自力,王风香,刘宗昌,Fe-Ni-Cr软磁合金的正交试验研究,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6,V01.25(1),47-52

177.刘宗昌, 任慧平,王海燕,从动力学特征看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成,科学研究月刊,香港,总22期,2006.10.70~72

178.刘宗昌,安治国,王海燕,郭风莲,任慧平,含1.12%Cu高纯钢的时效,《中国材料科技与设备》,2006.第3卷,第6期,102~104

179.任慧平,刘宗昌,安治国,王海燕,含铜过饱和铁素体中纳米结构的高分辨电镜分析,2006年 材料热处理学报

180.刘宗昌,安治国,王海燕,王玉峰,任慧平 Fe-1.18Cu合金过饱和固溶体中的纳米条带结构,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6

181.刘宗昌,王海燕,任慧平,Fe-C合金贝氏体相变热力学,香港《现代学术研究杂志》2006年11月第3期,8~11

182.王海燕,刘宗昌,王玉峰,任慧平,含铜钢的应变诱导晶粒细化,2007年,第九届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153~156

183.刘宗昌,安治国,任慧平,含1.12%Cu高纯钢的时效,2006年第6届全国物理冶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75~80

184.刘宗昌,王海燕,任慧平,贝氏体铁素体形核机理求索,材料热处理学报,2007年28卷第1期,53~58

185.刘宗昌,任慧平,含La钢的γ→α块状相变,热处理 ,2007,第22卷,85期,34~39

186.刘宗昌,李 峰, 任慧平 含La高纯钢中的块状相变组织,钢铁研究学报 2007.第19卷,第5期,76~80

187.刘宗昌,郭凤莲,任慧平 王海燕Fe-1.55Cu合金的时效硬化,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07,第28卷第2期,25-29.

188.刘宗昌,王海燕,任慧平,钢中贝氏体相变热力学,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6.Vo1.25,No.4,307~314

189.赵永桃,刘宗昌,王玉峰,34CrNi3MoV钢的混晶及消除措施,金属热处理,2007年5月,No1.32,No.5,75~78

190.郭风莲,刘宗昌,任慧平,含1.55%Cu高纯钢的时效行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7第26卷第1期,14~19

191.刘宗昌,王海燕,李文学,任慧平,贝氏体碳化物形成机理,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07.Vo1.28,No.4,19~23

192.刘宗昌,王海燕,任慧平,贝氏体铁素体形成热力学,第九届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2007年,大连,中国热处理学会175~180

193.刘宗昌,王海燕,任慧平,李文学, 贝氏体相变特点的研究,材料热处理学报,2007年,第28卷,增刊,168~171

194.任慧平,刘宗昌,王海燕,李文学,含铜高纯钢的沉淀硬化,材料热处理学报,2007年,第28卷,增刊,119~122

195.李峰、任慧平、刘宗昌、稀土镧对纯净钢组织的影响,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5,第23卷,2期,144-146

196.刘宗昌,王海燕,王玉峰,李文学,任慧平,贝氏体铁素体形成的热激活跃迁机制,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7 ,Vo1.26,No.2,113~117

197.刘宗昌,王海燕,任慧平,李文学,王玉峰,贝氏体铁素体形核长大的热激活迁移机制,金属热处理2007.第32卷第11期,1~5

198.刘宗昌,王海燕,王玉峰,任慧平,李文学,贝氏体碳化物的形貌及形成机制,材料热处理学报,2008。2

199.REN Huiping ,WANG haiyan,LIU zongchang,Cu clusters evolvement in Fe-1.18%Cu binary alloy,Frontiers of Materials Sciense in China,2007,Vo1,Number 4

200.刘宗昌, 郭风莲,王海燕, 任慧平,铜偏聚区的高分辨电镜分析,热处理,2008,第23卷90期。

201.刘宗昌,王海燕,计云萍,任慧平,李文学,贝氏体相变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第八届全国固态相变、凝固及应用学术会议,详细论文集,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分会,2008,107~110

202.刘宗昌,王海燕,王玉峰,任慧平,李文学,贝氏体碳化物的形貌及形成机制,材料热处理学报,2008. Vo1.29,No.1,32~37

203.刘宗昌 ,珠光体转变理论研究的新进展,金属热处理,2008,第33卷,第4期,1~8

204.刘宗昌,李文学,任慧平,高效节能退火新工艺,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08,第29卷,168期,29~39

205.刘宗昌,珠光体形核-长大理论的更新,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7第26卷,第4期,301~309

206.刘宗昌 ,王海燕,计云萍,李文学,任慧平,钢中贝氏体相变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8,27卷第2期,99~108

207.段宝玉,刘宗昌,任慧平,王海燕,计云萍,T8钢中珠光体表面浮凸观察[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8,27卷第2期,108~114

208.段宝玉,刘宗昌,任慧平,王海燕,计云萍,T8钢中珠光体表面浮凸的观察[J],第八届全国固态相变、凝固及应用学术会议,详细论文集,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分会,2008,113~115

209.计云萍,刘宗昌,任慧平,高碳铬钼钢贝氏体碳化物形貌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J],第八届全国固态相变、凝固及应用学术会议,详细论文集,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分会,2008,111~112

210.刘宗昌,段宝玉,王海燕,任慧平,珠光体表面浮凸的形貌及成因[J],金属热处理,2009,1第34卷第1期,23-27

211.刘宗昌,王海燕,段宝玉,任慧平,李文学,上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及长大[J],钢铁研究学报,2009.第21卷,第2期,28~34

212.刘宗昌,王海燕,袁长军,任慧平,马氏体形核-长大机制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9第28卷,第3期,195~201

213.LIU Zong-chang, WANG Hai-yan, LI Wen-xue, REN Hui-ping, DUAN Bao-yu,Morphology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bainite carbide,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SSN1934-8959, Dec. 2008, Volume 2,No.12 (Serial No.13)USA 58~64

214.刘宗昌,王海燕,段宝玉,任慧平,李文学,上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及长大[J],钢铁研究学报,2009.第21卷,第2期,28~34

215.刘宗昌,马氏体切变学说的评价[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8,Vo1.27,No.4,293~300

216.刘宗昌,王海燕,任慧平,再评马氏体相变的切变学说[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9第28卷,第2期,99~105

217.刘宗昌,王海燕,贝氏体相变新机制的研究[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09.10,第30卷,第5期,1~10

218.LIU Zong-chang, WANG Hai-yan, LI Wen-xue, REN Hui-ping, DUAN Bao-yu,Morphology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bainite carbide,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SSN1934-8959, Dec. 2008, Volume 2,No.12 (Serial No.13)USA 58~64

219.刘宗昌,王海燕,任慧平. 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表面浮凸[J].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9,第14卷,第3期,227-236

220.LIU Zong-chang,JI Yun-ping,YAN Cheng-jun,WANG Hai-yan,REN Hui-ping,Surface Relief of Phase Transformation Products of Supercooled Austenite,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Asian Conference on Heat Treatment and Surface Engineering 2009.Beijing china.64~74

221.LIU Zong-chang,WANG Hai-yan, JI Yun-ping,REN Hui-ping.A New Concept of Martensite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Asian Conference on Heat Treatment and Surface Engineering 2009.Beijing china.106~111

222.LIU Zong-chang, WANG Hai-yan, LI Wen-xue, REN Hui-ping, DUAN Bao-yu,Morphology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bainite carbide,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SSN1934-8959, Dec. 2008, Volume 2,No.12 (Serial No.13)USA 58~64

223.刘宗昌。王海燕,奥氏体形成机理[J],热处理,2009,第24卷,第6期,13~18

224.刘宗昌,计云萍,林学强,王海燕,任慧平,三评马氏体相变的切变机制[J],金属热处理,2010年,2月,第35卷第2期,1~6

225.刘宗昌,王海燕,任慧平,马氏体相变的热激活跃迁机制[J],科技促进发展,2009年,第12期,36~38 总第61期

226.刘宗昌,计云萍,段宝玉,任慧平,板条状马氏体的亚结构及形成机制。第九届全国固态相变、凝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宁波),2010.5.51-55

227.刘宗昌,计云萍,任慧平,过冷奥氏体整合系统和转变贯序(摘要),第九届全国固态相变、凝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宁波,2010.5. 81-84

228.刘宗昌,计云萍,任慧平,过冷奥氏体整合系统和转变贯序,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10.第31卷,第3期,14-20

229.刘宗昌,淬火开裂及防止方法[J],热处理,2010年,第25卷第3期,72-79

230.刘宗昌,淬火开裂及防止方法[J],热处理,2010年,第25卷第4期,76-83

231.刘宗昌,袁长军,计云萍,任慧平,马氏体的形核及临界晶核的研究,金属热处理,2010.Vo1.35,No.11,18-22

232.刘宗昌,计云萍,任慧平,马氏体相变形核机制的研究[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第2期,48~51

233.刘宗昌,袁长军,计云萍,任慧平,钢中马氏体组织形貌的变化规律,热处理,2011. 第26卷第1期,20~25

234.袁长军,刘宗昌,Cu-Al-Be-B合金马氏体形貌和亚结构[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0,Vo1.29,No.4,312-319

235.刘宗昌,王海燕,林学强,任慧平,Fe-15Ni-0.6C合金马氏体浮凸及相变新机制[J],热处理,2010.第6期,第25卷 总107期,15~21

236.Yunping Ji, Zongchang Liu, Huiping Ren. Morphology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artensite in Steels with Different Carbon Content [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201-203: 1612-1618

237.Zongchang Liu, Yunping Ji, Haiyan Wang, Huiping Ren Discussion of Mechanism of Martensite Phase Transformation .Selected peer reviewed paper from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Industrial and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Lecture Note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ls 1-2 350~353

238.刘宗昌,袁长军,计云萍,节能、高效、优质的热处理工艺[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11第32卷,第184期,11~14

239.刘宗昌,袁长军,计云萍,任慧平,珠光体转变形核的研究[J],金属热处理,2011.2,Vo1.36,No.2,14~17

240.刘宗昌,计云萍,段宝玉,任慧平,板条状马氏体的亚结构及形成机制[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1,Vo1.32,No.3.56~62

241.刘宗昌,袁长军,计云萍,节能、高效、优质的热处理工艺(二)[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11第32卷,第2期,16~22

242.袁长军,刘宗昌,马氏体临界晶核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1,Vo1.30,No.1,13-18

荣誉奖励:


1.1985年至1998年先后多次评为院级先进工作者或先进党务工作者。

2.1986年被评为包头市先进工作者。

3.1992年评为内蒙古优秀教师。

4.1992年评为冶金部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

5.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6.1993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及奖章。

7.2006年评为内蒙古科技大学科技工作突出贡献奖。

8.2007年评为内蒙古教学名师。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251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