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地球科学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康万利,男,1963年8月生,工学博士(后)。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1.9-1985.7: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生。

1985.7: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5.7-1987.8: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系,三次采油科研工作。

1987.9-1990.6: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0.6: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0.7-1997.8: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系工程师,三次采油科研工作。

1997.9-2000.6: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系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及承担三次采油科研工作。

1998.9:晋高级工程师。

2000.6: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0.7-2001.9: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系提高采收率研究所。

2001.9- 2006.3: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系研究员。

2003年:石油大学(北京)应用化学专业博士后出站。

2004.4:选聘为博士生导师。

2006.3-至今: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1.SPE会员。

2.中国化学会终身会员。

3.石油学会会员。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采油化学》、《胶体化学》、《油田地面采出液处理技术》、《油田应用化学》、《油田化学》课程。

培养研究生情况:

他指导硕士生11人,本科毕业设计29人。培养青年教师3人,他所领导的课题组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队。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油田化学,胶体与界面化学,提高原油采收率理论与技术研究。

1.化学驱油理论与技术,包括新型驱油表面活性剂分子设计与合成;驱油体系配方设计与评价;聚合物驱及复合驱的驱油机理研究。

2.油田采出液处理理论与技术,包括破乳剂分子设计与合成;高效低温破乳剂配方设计与评价;破乳剂作用机理研究。

3.油田化学剂作用机理及应用。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1990.1-1994.12,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子课题,“石油羧酸盐驱油体系性能及其配方研究”,负责人。

2.1991.3-1996.6,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技术研究”,参加人。

3.1990.1-1995.12,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子课题,“聚合物调剖及驱油物理模拟研究”,主要贡献者。

4.1991.3-1996.6,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大庆油田聚合物完善配套技术研究”,参加人。

5.1995.1-1996.12,黑龙江省科技项目,“油田注水泵复合材料轴瓦水基润滑剂研究”,负责人。

6.1995.4-1997.12,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子课题,“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性质研究”,负责人。

7.1995.4-1998.12,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子课题,“大庆油田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机理研究”,负责人。

8.1997.4-1998.12,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子课题,“大庆油田三元非离子型驱油剂的研制”,负责人。

9.1997.4-1998.12,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子课题,“大庆油田泡沫复合驱采出液室内评价方法研究”,负责人。

10.1996.1-1999.12,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三级课题,“复合驱采出液处理技术研究”,负责人之一。

11.1997.1-1999.12,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三级课题,“泡沫复合驱采出工艺技术研究”,负责人之一。

12.1995.1-1999.12,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子课题,“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水利用方法研究”,负责人之一。

13.1995.6-1996.12,大庆石油管理局采油一厂项目,负责人。

14.1997.1-1999.1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泡沫复合驱天然气在油水相分配的动态研究”,主要贡献者。

15.1995.1-1999.12,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子课题,“大型非均质仿真物理模型水驱油实验研究”,主要贡献者。

16.1995.1-1998.12,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子课题,“大庆油田三元复合体系注入方式研究”,参加人。

17.1998.7-1999.12, 大庆石油管理局科研攻关项目,“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乳化作用对提高采收率影响探索研究”,参加人。

18.1995.1-1998.12, 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子课题, “三元复合体系驱油过程流变性及其渗流特性研究”,参加人。

19.2000.10-2002.1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注二元前置段塞防止三元乳化技术研究,负责人。

20.2001.1-2002.12,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树枝状破乳剂的分子设计与破乳机理研究,技术骨干。

21.2001.1-2002.1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三元复合驱油层结垢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负责人之一。

22.2000.10-2002.1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油田驱油用烷基苯磺酸盐的合成,技术骨干。

正在承担的项目:

1.2002.10-2004.1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高浓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方法可行性研究,负责人。

2.2001.1-2003.1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粘弹性低张力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油方法研究,负责人之一。

3.2002.1-2004.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油层多孔介质内纳米渗流动力学模型,技术骨干。

4.2008-2011,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自组织行为的两亲聚合物的自乳化驱油研究,负责人。

5.2009-2011,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基于自组织行为的两亲聚合物驱油剂的增溶和乳化规律研究,负责人。

6.2009-2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自组织行为的特定两亲聚合物驱油剂溶液的流变动力学研究,负责人。

7.2008-2010,国家科技重大专项,CO2管道输送、储存和注入技术研究,负责人。

科研成果:

康万利教授弄清了三元组分对复合驱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和液膜强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原油乳状液破乳的动态法,并给出了三元复合驱采出乳状液类型及含水率在不同驱替阶段的变化规律,通过该项目的研究,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性质有了较深刻的认识,鉴定认为,该项目研究方法有所创新,理论上有所突破,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处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其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项成果已在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中获得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康万利针对大庆油田已应用的表面活性剂ORS-41首次开展了分子膜性质及影响因素研究,从分子水平阐述了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机理,研究认为表面活性剂必须具有较大的亲水基和亲油基,且在水相和油相均具有很小的溶解度,才能在界面富集,产生超低界面张力。该项成果已用来指导复合驱表面活性剂合成及配方研究,目前已合成了一种新型复合驱用烷醇酰胺表面活性剂。

康万利教授针对大庆油田筛选出了石油羧酸盐复合体系配方,不仅为复合驱用表面活性剂研究,探索了新的方向。而且对大庆油田条件超低界面张力形成加深了认识。其中测定羧酸盐吸附量专门研究的“微量皂类物质检测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公开号为CN114414A,该项研究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提出加大主段塞高分子量聚合物用量,可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填补国内外空白。

康万利教授首次提出了聚合物驱油理论的新观点,即加大主段塞高分子量聚合物用量,依次降低聚合物分子量,可较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采用自己开发的两维纵向非均质物理模型所进行的聚合物调剖及等浓、等粘条件下的不同分子量及其段塞组合的驱油物理模拟方法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研究成果为现场聚合物驱油和聚合物调剖提供了依据。对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工业推广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首次提出天然气在水相中溶解的“水合作用”、“间隙填充”,“无机盐作用”和“胶束增溶”四种机理,建立了预测天然气在水相中溶解度的理论体系。

康万利教授教授在水溶气,油溶气及三元液溶气理论和机理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首次提出了关于天然气在水相中溶解的“水合作用”、“间隙填充”,“无机盐作用”和“胶束增溶”四种机理,建立了预测天然气在水相中溶解度的理论体系。在实验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天然气溶于原油的“缔合作用”和“二次溶解作用”机理,建立了既考虑原油性质又考虑气体组成的油溶气理论;采用严密的逻辑分析与数学推导,建立了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方程。从理论上研究了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气油比与溶气原油体积系数与密度的关系,建立了溶气原油的体积系数与密度的理论方程,实现了动态描述地层流体性质。建立了地层中天然气在油、水相中的分配系数模型。该项成果部分内容已在《中国科学》B辑,《石油学报》等权威刊物发表。经黑龙江省教委组织的专家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水溶气理论达国际领先水平。

康万利教授负责或参加的其它课题也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如:康万利负责省级课题“油田注水泵复合材料轴瓦水基润滑剂研究”已通过省级鉴定。在油田注水泵复合材料轴瓦情况下,研制出了一种以水为介质的水基润滑剂,以代替传统的气轮机油,大大降低了成本,节约了能源。在大庆采油二厂南六注水站试验运行一万小时,运转平稳。获经济效益400多万元。

发明专利:

1 泡沫调驱剂、驱油体系以及驱油方法 李兆敏; 康万利; 韩修廷; 冯其红; 蒲春生; 李宾飞; 刘忠和; 赵金省; 孟令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专利】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08-12-03

2 弹性颗粒调驱剂、驱油体系以及驱油方法 康万利; 李兆敏; 韩修廷; 冯其红; 孟令伟; 李宾飞; 赵金省; 王志伟; 周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专利】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08-12-03

3 微球调驱剂、驱油体系以及驱油方法 康万利; 李兆敏; 韩修廷; 冯其红; 孟令伟; 雷光伦; 李宾飞; 赵金省; 王志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专利】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08-12-03

4 油田污水中硫离子含量的间接测定及硫的价态分析方法 康万利; 孟令伟; 周阳; 王志伟; 张红艳; 刘述忍; 郭黎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专利】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09-12-30

论文专著:


先后在《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l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物理化学学报》,《石油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了50多篇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科研论文,多次被引用,3篇被SCI检索。

出版专著:

《三次采油化学原理》康万利,董喜贵,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3。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化学剂作用机理研究》 康万利,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5。

《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中的应用》康万利,董喜贵,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1。

《腐蚀电化学原理、方法及应用》王凤平,康万利,敬和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6。

发表英文论文:

1.Mingqi Ao, Guiying Xu, Wanli Kang, Lingwei Meng, Houjian Gong and Ting Zhou,Surface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gelatin/ionic liquid-type imidazolium gemini surfactant mixed systems,Soft Matter, 2011, 7, 1199-1206(IF,4.869)

2.Wanli Kang, Liming Guo, Haiming Fan, Lingwei Men.Flocculation, Coalescence and Migration of Dispersed Phase Droplets and Oil-water Separation in Heavy Oil Emulsion,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on submitting.

3.Lingwei Meng, Wanli Kang, Xiaoyan Wu, Liming Guo, Xinyan Wei, Yinan Wan.gRelationship Between Rheology and Stability of Crude Oil Emulsion with an Amphiphilic Polymer,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2011,on submitting

4.Haiming Fan;Lingwei Meng; Yongjian Wang; Xiaoyan Wu; Shuren Liu; Yuan Li; Wanli KangSuperior Thermal Stability Gel Emulsion Produced from Low Concentration Gemini Surfactant,COLLOID AND SURFACES A: Physiochem. and Eng. Asp,2011,384: 194–199.

5.Lingwei Meng, Wanli Kang, Xiaoyan Wu, Xinyan Wei, Yinan Wang,Research on the Viscoelastic Time Behavior of Amphiphilic Polymer Displacing Agent Solution,J.of Chinese Chemistry.2011,accepted.

6.Wanli Kang,Shuren Liu,Bin Xu.Study on Demulsification of a Demulsifier at Low Temperature and Application in Jilin Oilfield,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Accepted

7.Xu Bin, Kang Wanli,Wan Xianzhong,Meng Lingwei.Influence of water content and temperature on stability of W/O crude oil emulsion,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Accepted.

8.Wang Ying,Kang Wanli, Wu Ying.Method research on removing sulfide ion and sulfate radical in the oilfield sewage ,J.of Chinese Chemistry[,2011,29:1273-1277.

9.Kang Wanli,Xubin.Study on Stability and Treatment of 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Waste Water,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Accepted

10.Kang Wanli,Xubin.Stability Mechanism of W/O Crude Oil Emulsion Stabilized by Polymer and Surfactant,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2011,384:555-560

11.KANG Wan-Li, ZHANG Hong-Yan, Meng Ling-Wei, LIU Shu-Ren, Compositional analysis and Adsorption Rules of the Surfactant used for Combinational Floodi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accepted.2010,28(3):344-348(SCI)

12.KANG Wan-Li , WU Rui-Kun,MENG Ling-Wei, WU Xiao-Yan,Novel Intermolecular C–H π Interactions from a One- dimensional Chain: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a Ladder Dibenzyl Tin Carboxylate.J. Struc. Chem.2010,29(2): 285~289 (SCI)

13.Jinhuan Li , Wanli Kang, Xia Yang.Mesoporous titania-based H3PW12O40 composite by a block copolymer surfactant-assisted templating route: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heterogeneous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Desalination,255 (2010) 107–116(SCI)

14.Lingwei Meng, Wanli Kang, Liming Guo,Study on Interfacial Tension Between Alkanolamide Surfactants of Different Carbon Structure and Daqing Crude Oil,Asia-Pacific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Conference ( APPEEC ),Mar. 28-31, 2010(EI)

15.Wanli Kang, Shuren Liu, Lingwei Meng.A Novel Ultra-low Interfacial Tension Enhanced Foam Flooding Method to Improve Heavy Oil Recovery,the 17th SPE Improved Oil Recovery Symposium 2010,IOR2010, 24-APR-10 to 28-APR-10 in Tulsa,Proceedings-SPE Symposium On Improved Oil Recovery,V1,94-102 (EI)

16. Jinhuan Li , Xia Yang , Xiaodan Yu , Leilei Xu , Wanli Kang*, Wenhua Yan , Hongfeng Gao ,Zhonghe Liu , Yihang Guo Rare earth oxide-doped titania nanocomposites with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towards the degradation of partially hydrolysis polyacrylamide,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55 (2009) 3731–3738.(SCI)

17. Wanli Kang, Xiaoyan Wu , Jianbin Huang,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four novel tetranuclear di-organotin(IV) carboxylates,Journal of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694 (2009) 2402–2408.(SCI)

18. KANG Wan-li, LI Jin-huan, HUANG Jian-bin, YU Xiao-dan , GUO Yi-hang. Preparation and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Mesoporous H3PW12O40/TiO2 Composite. Chem. Res. Chinese Universities,2009, 25(6)781-785.(SCI)

19. Xiaoyan Wu, Wanli Kang,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two novel organotin(IV) complexes constructed from 12-(4-methylbenzoyl)-9,10-dihydro-9,l0- ethanoanthracene -ll-carboxylic acid,Journal of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694(2009)2981-2986.(SCI)

20.Kang Wanli,Meng Lingwei,Zhang Hongyan,Liu Shuren.Synthesis and Demulsibility of the Terpolymer Demulsifier of Acryl Resin.Chinese J.of Chemistry.2008,26(6): 1137-1140(SCI)

21.Meng Lingwei,Kang Wanli*,Liu Shuren,Zhang Hongyan.An Analysis Method of Trace Carboxylate Surfactant in Oilfield Produced Water.Chinese J.of Chemistry.2008 .26 (10 ):1853-1856 (SCI)

22.Kang Wanli,Meng Lingwei,Zhang Hongyan,Liu Shuren.Synthesis and Demulsibility of the Terpolymer Demulsifier of Acryl Resin.Chinese J.of Chemistry.2008,26(6): 1137-1140(SCI)

23.Meng Lingwei,Kang Wanli*,Liu Shuren,Zhang Hongyan.An Analysis Method of Trace Carboxylate Surfactant in Oilfield Produced Water.Chinese J.of Chemistry.2008 .26 (10 ):1853-1856 (SCI)

24.KANG Wan-li, WANG Zhi-wei, ZHOU Yang,MENG Ling-wei, LIU Shu-en, BAI Bao-jun,Factors Influencing HPAM Solution Viscosity Prepared by Produced Water Using Orthogonal Method J. Cent. South Univ. Technol. (2008) 15(S1): 492−495。(SCI)

25.MENG Ling-wei , KANG Wan-li , ZHOU Yang ,WANG Zhi-wei ,Viscoelastic Rheological Property Comparison on Different Types of Polymer Solutions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8 15 (S1), 126-129 (SCI)

26.KANG Wan-li, ZHOU Yang, WANG Zhi-wei,MENG Ling-wei, LIU Shu-ren,Mechanism of sulfide effect on viscosity of HPAM polymer solution,J. Cent. South Univ. Technol. (2008) 15(s1): 115-117(SCI)

27.Kang Wanli,Jing Guolin,Zhang Hongyan et al .Influence of Demulsifier on Interfacial Film between Oil and Water COLLOID AND SURFACES A: Physiochem. and Eng. Asp. 2006,272 (1-2):27-31(SCI)

28.Kang Wanli, Liu Yi, Qi Baoyan, Liao Guangzhi, et al .Interactions between Alkali/Surfactant/ Polymer and their Effects on Emulsion Stability .COLLOID AND SURFACES A: Physiochem. and Eng. Asp. 2000,175(1-2):243-247(SCI)

29.Kang Wanli,Gao Huimei et al.Surface Film Properties of the Surfactant Used for Alkaline-Surfactant-Polymer Combination Flooding,5th World conference on detergents,Reinventing the industry;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AOCS Press,2003.6

30.Kang Wanli ,Wang Demin.Emul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De-emulsifiers Action for Alkaline/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SPE72138,2001.10

发表中文论文:

1 高频脉冲交流电场对 W/O 型原油乳状液的破乳作用 康万利; 张凯波; 刘述忍; 曹东青; 范海明 中国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油气储运 2011-03-14 17:15

2 铜表面烯丙基硫脲自组装膜的电化学行为 高洪峰; 康万利; 孟令伟; 王轶男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期刊】分子科学学报 2011-04-15

3 离子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无机阴离子 杜涛; 王莹; 高超; 康万利; 赵丹; 吴英 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期刊】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15

4 大庆油田和南阳油田采出水的分析 王莹; 康万利; 高超; 杜涛; 辛士刚 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期刊】光谱实验室 2011-05-25

5 油田污水中去除阳离子的方法 王莹; 康万利; 高倩倩; 高超; 杜涛; 辛士刚 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期刊】光谱实验室 2011-05-25

6 用荧光法分析大庆油田驱油用两亲聚合物的缔合行为 孟令伟; 康万利; 范海明; 蔚新艳; 吴晓燕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2-20

7 吉林油田含油污泥的破乳-润湿处理 康万利; 蔚新燕; 张柏桐; 朱志强; 范海明; 赵龙州 中国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察设计院 油田化学 2010-12-25

8 疏水缔合两亲聚合物凝胶的形成规律及性能 康万利; 王轶男; 孟令伟; 张凯波 中国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1-02-15

9 用动态数据确定缝洞型油藏的有效厚度和渗透率 王子胜; 任爱军; 姚军 ; 卢泉杰; 康万利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化西北分公司塔河采油一厂; 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 【期刊】新疆石油地质 2010-02-01

10 破乳剂对含聚乳状液破乳及油水界面膜作用研究 张红艳; 康万利 ; 孟令伟; 焦利田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大庆石油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期刊】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20

11 新型N-(2-氧乙酸-3-甲氧基)苄叉丙二胺合铜(Ⅱ)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抑菌活性 吴瑞坤; 康万利 ; 吴晓燕; 胡尚林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龙岩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院 【期刊】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20

12 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研究 孙春柳; 康万利; 刘卫东; 萧汉敏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中国石油大学采收率研究中心 【期刊】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0-04-15

13 基于自组织的两亲聚合物驱油剂粘弹性的影响机理 孟令伟; 康万利; 刘述忍; 周阳; 王志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中石化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期刊】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0-06-15

14 三种水处理剂对活性剂污水溶液和孤东原油间界面张力的影响 刘述忍; 康万利; 孟令伟; 毛天聪; 郭黎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新疆油田公司陆梁油田作业区 【期刊】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0-06-15

15 一种驱油用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的乳化性能 张红艳; 康万利; 孟令伟; 王永建; 郭黎明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大庆石油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期刊】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0-08-25

16 4-羟基-4-[2-(炔丙基氧基)苯基]丁-2-酮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高洪峰; 康万利; 徐斌; 吴晓燕; 王永建 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期刊】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9-20

17 离子色谱测定土壤中Cl~-和SO_4~(2-) 高超; 王莹; 杜涛; 康万利; 赵丹; 吴英 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期刊】光谱实验室 2010-09-25

18 重烷基苯供料泵超压分析 刘忠和; 康万利 大庆油田化工有限公司技术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中石化提高采收率研究所 【期刊】日用化学工业 2010-10-14

19 鲍鱼、海参中微量元素的分析研究 王莹; 康万利; 辛士刚; 邢万全 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期刊】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9-02-15

20 煤及燃烧物中多种金属元素ICP-AES法测定 王莹; 康万利; 康艳红; 辛士刚; 郑志国; 勾颖 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分析教研室; 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沈阳市质量信息服务中心 【期刊】中国公共卫生 2009-03-15

21 聚驱后等流度提高采收率室内驱油实验研究 孟令伟; 康万利; 王志伟; 周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9-06-15

22 自发乳化微观驱油机理研究 康万利; 刘述忍; 孟令伟; 王志伟; 周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提高油气采收率研究中心 【期刊】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9-06-15

23 硫离子对HPAM溶液黏度的影响及除硫方法研究 孟令伟; 康万利; 刘莉萍; 周阳; 王志伟; 刘述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 【期刊】油田化学 2009-09-25

24 不同结构破乳剂对原油乳状液的适用性研究 孙春柳; 曲延明; 刘卫东; 萧汉敏; 康万利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海拉尔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采收率研究中心 【期刊】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09-12-15

25 百香果中矿物元素分析 王莹; 刘忠和; 康万利; 吴英; 赵丹; 张京京 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大庆油田化工有限公司东昊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期刊】食品科学 2009-11-15

26 模拟聚表剂驱原油乳状液的制备方法 张红艳; 康万利; 孟令伟; 马百霞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大庆石油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大庆石油技术培训中心 【期刊】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0-01-20

27 Gemini型表面活性剂稳定的凝胶乳液的流变性和热稳定性研究 范海明; 孟令伟; 王永健; 吴晓燕; 刘述忍; 李渊; 李凯凯; 康万利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会议】中国流变学研究进展(2010) 2010-11-13

28 适于北布扎奇油田的聚合物弱凝胶体系研究 吴瑞坤; 康万利; 吴晓燕; 范海明; 戴彩丽; 冯其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会议】中国流变学研究进展(2010) 2010-11-13

29 新型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合成及流变性能评价 吴晓燕; 康万利; 高彬; 王超; 杨文胜 中国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会议】中国流变学研究进展(2010) 2010-11-13

30 改性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对两亲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 孟令伟; 蔚新燕; 付春丽; 范海明; 康万利; 孟祥灿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会议】中国流变学研究进展(2010) 2010-11-13

31 破乳剂存在下聚合物对乳状液及其界面性质影响研究 张红艳; 康万利; 孟令伟; 周阳; 王志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大庆石油学院 【会议】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 2007-08-20

32 红岗油田二元驱原油模拟乳状液稳定性分析 王永健; 康万利; 于英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提高采收率中心 【会议】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 2009-08-17

33 疏水缔合两亲聚合物调剖体系的试验研究 王轶男; 康万利; 张凯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会议】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 2009-08-17

34 长春岭热采产出稠油乳状液稳定性及失稳研究 郭黎明; 康万利; 于德水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会议】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 2009-08-17

35 稠油开采用超低界面张力驱油体系研究 刘述忍; 康万利; 丁名臣; 曹东青; 吴晓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会议】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 2009-08-17

36 驱油用两亲聚合物乳化性能研究 张红艳; 康万利; 王永建; 朱小林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大庆石油学院 【会议】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 2009-08-17

37 疏水缔合两亲聚合物驱油剂流变性和黏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 孟令伟; 康万利; 李翔; 吴晓燕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会议】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 2009-08-17

38 一种含油污泥处理工艺的研究 蔚新燕; 康万利 ; 赵龙州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会议】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 2009-08-17

39 吉林油田热采稠油污水用絮凝剂的研究 王杰; 康万利; 丁昊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会议】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 2009-08-17

40 两亲聚合物的自乳化特性及驱油效果 孟令伟; 康万利; 张红艳; 王志伟; 周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会议】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 2007-07-01

41 Eu~(3+)掺杂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降解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研究 李金环; 康万利; 闫文华; 高洪峰; 刘忠殷 大庆石油学院教育部提高油气采收率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教育部石油工程重点实验室 【会议】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 2007-08- 01

42 硫离子对HPAM溶液黏度影响及除硫方法研究 孟令伟; 康万利; 周阳; 王志伟; 刘述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会议】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胶体与界面化学分会场论文集 2008-07-01

43 ICP-AES法测定油田污水中硫离子的分析方法研究 王莹; 康万利; 吴英; 赵丹; 张京京 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会议】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 2008-07-01

44 硫化物影响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黏度机理 周阳 ; 康万利; 王志伟; 孟令伟; 刘述忍; 白宝君 中国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会议】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 2008-09-01

45 不同类型聚合物驱油剂溶液的流变黏弹性规律研究 孟令伟; 康万利; 郭黎明; 周阳; 王志伟 中国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会议】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 2008-09-01

46 污水配制HPAM黏度影响因素的正交法研究 王志伟; 康万利; 周阳; 孟令伟; 刘述忍; 白宝君 中国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会议】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 2008-09-01

47 不同地区人发中微量元素的测定与生存环境的比较研究 王莹; 康万利; 辛士刚; 徐鹏 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辽宁沈阳; 山东青岛 【期刊】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7-11-15

48 中空玻璃微珠低密度钻井液性能探讨 张雪娜; 康万利; 何福义; 金蓓 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专业; 中国石油大学采收率研究中心; 安东石油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黑龙江大庆; 山东东营; 新疆库尔勒 【期刊】钻井液与完井液 2007-11-30

49 新型2-(1,3-二噻烷-2- 亚基)丙二酸Cd(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张秀华; 孙德军; 康万利; 孟令伟; 邵允 大庆师范学院化学化工系;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采收率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采收率研究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黑龙江大庆; 黑龙江大庆; 山东东营; 吉林长春 【期刊】分子科学学报 2007-12-15

50 TiO_2光催化法处理难降解废水的研究进展 李金环; 张敏; 康万利 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发展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黑龙江大庆; 山东青岛 【期刊】四川环境 2008-02-26

51 Eu~(3+)掺杂TiO_2纳米晶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李金环; 康万利; 闫文华; 郭伊荇; 高洪峰; 刘忠和 大庆石油学院 教育部提高油气采收率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 教育部石油工程重点实验室; 大庆石油学院; 教育部提高油气采收率重点实验室;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黑龙江大庆; 山东青岛 【期刊】物理化学学报 2008-06-15

52 聚能等流度高效驱油新方法研究 韩修廷; 刘春天; 万新德; 盖德林; 康万利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发展部;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黑龙江大庆; 黑龙江大庆; 山东东营 【期刊】石油学报 2008-05- 15

53 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含油污水中HPAM的研究 李金环; 康万利; 张雪娜; 闫文华; 刘忠和 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教育部石油工程重点实验室; 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 黑龙江大庆; 山东青岛; 黑龙江大庆 【期刊】化工科技 2008-04-15

54 Eu/TiO_2光催化降解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影响因素研究 李金环; 康万利; 闫文华; 刘忠和; 郭伊荇 大庆石油学院教育部提高油气采收率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教育部石油工程重点实验室;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期刊】分子催化 2008-06-15

5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光谱法间接测定油田污水中硫离子 王莹; 康万利; 吴英; 赵丹; 张京京 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 【期刊】分析化学 2008-11-15

荣誉奖励:


1.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2.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

3.获黑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4.获大庆石油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5.获大庆石油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6.1996年获黑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7.1996年获大庆石油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

8.1996年荣获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9.1997年荣获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10.1997年荣获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11.1997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2.1998年获黑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3.1999年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科研论文一等奖。

14.1999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奖。

15.2000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6.2000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第九届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优秀青年科技奖。

17.2001年获黑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8.2002年获大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9.2003年获第六届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

20.2003年获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1.2003年获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论文。

22.2003年获获黑龙江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

23.2004年获黑龙江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

24.2007年获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25.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媒体报道:


康万利——为石油高产增加动力

康万利

康万利,男,1963年8月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为大庆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带头人。博士论文获200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2003年获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后。主要从事油田化学、提高原油采收率理论与技术研究。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第九届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优秀青年科技奖,第六届省青年科技奖等荣誉。主持了"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性质研究"等国家"九五"攻关课题。荣获第九届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优秀青年科技奖,第六届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等荣誉。

康万利出生在吉林省长岭县农村,小时候家境很困难,吃穿常常都成问题。高中时因吃不饱还落下了严重的胃病,至今仍时常发作,但父母一直坚持供他完成学业。正是这种艰难的环境,造就了他顽强的个性,使他早早地懂得了要靠自己踏踏实实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步。出于对知识渴求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他把业余时间和精力大都用在了学习上。1981年,康万利顺利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85年毕业后,他带着对油田的向往来到大庆,并被分配到大庆石油学院提高采收率研究所工作。在新的环境中,他始终恪守努力工作、勤奋学习、诚实待人的信条。1985年,在大庆石油学院外语培训中心学习,英语水平大幅度提高。1986年开始参加与三次采油相关项目的科研工作,很快进入角色。1987年9月至1990年6月,他又考到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攻读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90年,学成后回校继续三次采油科研工作。1997年9月至2000年6月,攻读大庆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博士生并获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晋升为副研究员,并获准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2003年博士后出站。2004年又被遴选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康万利在三次采油化学驱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领域形成了鲜明的学术和科研特色,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性进展:首次建立了原油乳状液破乳的动态方法,为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首次提出了聚合物驱油加大主段塞高分子量聚合物用量也能提高洗油效率的新观点,为油田聚合物驱油方案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首次开展了针对大庆油田矿场试验的复合驱表面活性剂ORS-41分子膜性质及影响因素研究,从分子水平阐述了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机理。首次提出了关于天然气在水相中溶解的"水合作用"、"间隙填充","无机盐作用"和"胶束增溶"四种机理,建立了预测天然气在水相中溶解度的理论体系。这一系列惊人 的成就,赢得了专家的赏识,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他的博士论文《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化学剂作用机理研究》获得2003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论文。浙江大学侯虞钧院士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该项成果是对大庆三元复合驱试验区研究工作的补充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意义";王德民院士认为"该项成果是目前大庆油田以及我国各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并延长稳产期的一项关键技术,有重要理论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内容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和相当的广度"。

刻苦的工作与丰富的知识积累,让他的科研事业屡结硕果。1990年开始,康万利参加国家"八五"攻关课题 "石油羧酸盐驱油体系性能及其配方研究"和"聚合物调剖及驱油物理模拟研究"。1995年以来,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九五"攻关项目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性质研究"、"大庆油田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机理研究"、"大庆油田三元非离子型驱油剂的研制"、"大庆油田泡沫复合驱采出液室内评价方法研究"、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自发乳化强化驱油方法研究"、省科委项目"油田注水泵复合材料轴瓦水基润滑剂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泡沫复合驱天然气在油水相分配的动态研究"和"树枝状破乳剂的分子设计与破乳机理研究"、大庆油田项目"注二元前置段塞防止三元乳化技术研究"、"三元复合驱油层结垢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粘弹性低张力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油方法研究"、"大庆油田驱油用烷基苯磺酸盐的合成"、"高浓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方法可行性研究"及国家"973"课题"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基础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油层多孔介质内纳米渗流动力学模型"等。

1997年,他提出了聚合物驱油加大主段塞高分子量聚合物用量能提高洗油效率的新观点。聚合物调剖及等浓、等粘条件下的不同分子量及其段塞组合的驱油物理模拟方法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方案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聚合物驱油技术可使原油采收率在水驱基础上增加10%以上,对保持油田持续发展和黑龙江省经济具有重要作用。1998年,他提出的原油乳状液破乳的动态法理论,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性质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为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解决了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处理技术中的难题,其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99年,针对大庆油田矿场试验的复合驱表面活性剂ORS-41首次开展了分子膜性质及影响因素研究。提出表面活性剂必须具有较大的亲水基和亲油基,才能在界面富集产生超低界面张力,从分子水平阐述了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机理。该项成果已用来指导复合驱表面活性剂合成及配方研究。复合驱技术在大庆油田应用后,可使原油采收率在水驱基础上增加20%以上,对我国能源具有战略意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一分汗水就有一分收获,康万利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奖励也接踵而至:1996年,"石油羧酸盐驱油体系性能及其配方研究" 获黑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聚合物调剖及驱油物理模拟研究"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大庆油田三元复合体系注入方式研究" 获黑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性质研究" 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奖;2000年,"大庆油田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机理研究"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2000度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第九届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优秀青年科技奖;2001年,"大型非均质仿真物理模型水驱油实验研究"获黑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注二元前置段塞防止三元乳化技术研究"获大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又获第六届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和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论文,"大庆油田驱油用烷基苯磺酸盐的合成"获黑龙江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三元复合驱油层结垢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 获黑龙江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

对于培养人才,康万利同样不遗余力。在承担科研任务的同时,他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采油化学》、《胶体化学》、《油田地面采出液处理技术》、《油田应用化学》、《油田化学》等课程。紧密结合油田发展的特点和最新的科研成果,对教学课程内容不断充实、更新,使课程内容更丰富,更具有实用性。并针对教学内容开展实验教学,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几年来,他指导硕士生11人,本科毕业设计29人。培养青年教师3人,他所领导的课题组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队。

勤于思考,治学严谨,脚踏实地,精诚协作,富于创新是康万利一贯的工作作风。他在科学研究的同时,也不断总结成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著作。先后在《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l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物理化学学报》,《石油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了50多篇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科研论文,多次被引用,3篇被SCI检索。结合科研实践和自己的科研成果,撰写了《三次采油化学原理》和《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化学剂作用机理研究》2部著作。4次(2次国外)参加国际学术性会议,并3次在大会上作报告。已申报3项国际发明专利。目前正在主编《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中的应用》一书,主持三次采油科研项目8项,向实现原油采收率提高30%以上的三次采油技术目标迈进。

每个人都能走向成功,但必须靠自己顽强的毅力去拼搏,坚持一个方向不动摇。"志当存高远,路自脚下行。"是康万利的座右铭,也是他事业成功的真实写照。康万利没有满足以往的收获,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热爱的事业中,向着更高的石油高产技术顶峰攀登。

来源:黑龙江省科技信息服务网 2008-04-24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251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