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海洋科学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王桂堂,男,1964年8月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

1989年和1995年分别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

1995-1997年在日本东京大学农学部做博士后研究。

2000年9月在捷克科学院寄生虫学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

2002年10月赴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访问研究。

2003年6-9月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太平洋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做访问研究。

2003年被聘为研究员。

2004年被聘为博士导师。

社会兼职:

1. 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2. 中国水产学会理事。

3.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4. 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5.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病虫害灾情预测与防治”专家组成员。

6.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技术咨询专家组成员。

7. 全国动物卫生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

培养研究生情况: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一直从事寄生虫学和鱼病学研究。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小组项目、中科院方向性项目(课题)、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湖北省科技攻关重大项目、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项目等,曾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973”项目、“863”项目、中科院重大项目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杜父鱼驼形线虫的种内分子变异及种群遗传学研究。

科研成果:

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1、鳜鱼河鲈锚首吸虫的病原生物学与种群生态学研究,1999年获省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中国淡水鱼类粘孢子虫的研究,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二等奖。

论文专著:


在国内外共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其中30余篇被SCI收录,参编著作2部。

出版专著:

《淡水鱼病防治彩色图说》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资料更新中……

发表论文:

英文:

1. Gao, D., Wang, G.T., Chen, X.T. & Nie, P. 2009. Metallothionein-2 gene from the mandarinfish 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 1855): cDNA cloning, tissue expression,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localization.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C: Pharmacology Toxicology and Endocrinology. 149: 18–25

2. Chen, X.T. & Wang, G.T. 2008.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genes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7 (6): 811-819.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3. Moravec F., Nie P. & Wang, G. T. 2008. Redescription and systematic status of Neocapilaria phoxini Yu et Wang, 1994 (Nematoda: Capillariidae). Folia Parasitologica, 55: 316-318.

4. Li, W.X., Wang, G.T. & Nie, P. 2008. Genetic variation of fish parasite populations in historically connected habitats: undetected habitat fragmentation effect on populations of the nematode Procamallanus fulvidraconis in the catfish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The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94(3): 643-647.

5. Li, W.X., Wang, G.T., Wu, S.G., Yao, W.J. & Nie, P. 2008.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he nematode Procamallanus fulvidraconis and trematode Genarchopsis goppo in yellowhead catfish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in Liangzi lake of Hubei Province, China.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32 (1): 195-200.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6. Gao, D., Wang, G.T., Xi, B.W., Yao, W.J. & Nie, P., 2008. A new species of Allocreadium (Trematoda: Allocreadiidae) from freshwater fishes in the Danjiangkou Reservoir in China. The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94(1): 176-180.

7. Wu, S.G., Wang, G.T. Xi, B.W., Gao, D. & Nie, P. 2008.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Camallanus spp. (Spirurida: Camallanidae) in fishes from China based on its rDNA sequences. The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94 (3): 731-736.

8. Gao, D., Wang, G.T., Xi, B.W., Yao, W.J. & Nie, P. 2008. Seasonal dynamics of Micracanthornhynchina motomurai (Acanthocephala: Rhadinorhynchidae) in three cyprinids from the Danjiangkou reservoir.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32(1): 1-5.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9. Song, Y., Wang, G.T., Yao, W.J., Gao, Q. & Nie, P. 2008. Phylogeny of freshwater parasitic copepods in the Ergasilidae (Copepoda: Poecilostomatoida) based on 18S and 28S rDNA sequences. Parasitology Research, 102: 299-306.

10. Wu, S. G., Wang, G. T., Gao, D., Xi, B. W., Yao, W. J. & Liu, M. L., 2007. Occurrence of Camallanus cotti in greatly diverse fish species from Danjiangkou Reservior in central China. Parasitology Research, 101: 467-471.

11. Wu, S. G., Wang, G. T., Xi, B. W., Gao, D. & Nie, P., 2007.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maturation cycle of Camallanus cotti (Nematoda: Camallanidae) in the Chinese hooksnout carp Opsariichthys bidens (Osteichthyes: Cyprinidae) from a reservoir in China. Veterinary Parasitology, 147: 125-131.

12. Urabe, M., Ogawa, K., Nakatsugawa, T., Nakai, K., Tanaka, M. & Wang, G., 2007. Morphological description of two bucephalid trematodes collected from freshwater fishes in the Uji River, Kyoto, Japan. Parasitology international, 56: 269-272.

13. Gao, Q., Chen, M.X., Yao, W.J., Gao, Y., Song, Y., Wang, G.T., Wang, M.X. & Nie,P. 2007. Phylogeny of diplozoids in five genera of the subfamily Diplozoinae Palombi, 1949 as inferred from ITS-2 rDNA sequences. Parasitology, 134: 695–703.

14. Wu, S. G., Moravec, F., Wang, G. T. & Nie, P., 2006. First description of the male and redescription of the female of Philometra clavaeceps Dogiel and Akhmerov, 1959 (Nematoda: Philometridae), a parasite of east Asian cyprinid fish. The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92(2): 380-384.

15. Li, W.X., Wang, G.T., Yao, W.J. & Nie, P. 2006. Seasonal changes in the occurrence and maturation of the nematode Procamallanus fulvidraconis in the yellowhead catfish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in Liangzi Lake of Hubei Province, China.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30 (3): 339-343.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6. Wu, S.G, Wang, G.T., Li, W.X. & Nie, P. 2005. A preliminary study on phylogeny of nine species of philometrids in China.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29 (5): 571-575.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7. Zeng, B.P., Liao, X.H., Nie, P. & Wang, G.T. 2005. Monthly changes of the metacercarial cyst infrapopulation of the digenean, Centrocestus formosanus in the gill lamellae of the mosquito fish.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29 (6): 705-707.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8. Li, W.X., Wang, G.T., Yao, W.J. & Nie, P., 2005. Seasonal dynamics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digenean Phyllodistomum pawlovskii (Trematoda: Gorgoderidae) in the bullhead catfish, Pseudobagrus fulvidraco, in a lake of China. The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91(4): 850-853.

19. Luo, D., Chen, X., Fang, W., Wang, G., 2004. Phiometroides buirnurensis n. sp. (Nematoda: Philometridae) from cyprinid fishes in the Buir Nur lake on the border of China and Mongolia. The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90(4): 813-816.

20. Moravec, F., Nie, P. & Wang, G., 2004. New data on the morphology and systematic status of Spinitectus petrowi and Spinitectus gigi (Nematoda: Cystidicolidae) parasitic in catfishes in central China. Folia Parasitologica, 51: 346-358.

21. Moravec, F., Nie, P. & Wang, G., 2004. Redescription of Camallanus hypophthalmichthys Dogel and Akhmerov, 1959 (Nematoda: Camallanidae) and its first record from fishes in China. The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90(6): 1463-1467.

22. Huang, Y.Q., Wang, G.T., Chen, X.X. & Li, W.X. 2004. Microscopic structural studies on the thymus of the bullhead catfish Pseudobagrus fulvidraco.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3 (2): 236-240.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3. Wang, G.T. 2003. A note on the monthly changes of Dollfustrema vaneyi in the digestive tract of the mandarin fish, Siniperca chuatsi.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27 (1): 108-109. (In Chinese)

24. Moravec, F., Nie, P. & Wang, G.T., 2003. Some nematodes of fishes from central China, with the redescription of Procamallanus (Spirocamallanus) fulvidraconis (Camallanidae). Folia Parasitologica, 50: 220-230.

25. Wang, G.T., Yao, W.J., Gong, X.N .Wang, J.G. & Nie, P., 2003. Seasonal fluctuation of Myxobolus gibelioi(Myxosporea) plasmodia in gills of the farmed allogynogenetic gibel carp in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1(2):149-153.

26. Huang, Y.Q., Wang, G.T., Sun, J. & Chen, X.X. 2003. Purification and molecular weight determination of serum immunoglobulin from Pseudobagrus fulvidraco.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27 (6): 654-656. (In Chinese)

27. Luo, H.Y., Nie P., Yao, W.J., Wang, G.T. & Gao Q., 2003. Is the genus Digramma synonymous to the genus Ligula (Cestoda: Pseudophyllidea)? Evidence from ITS and 5’ end rDNA sequences. Parasitology Research. 89:419-421.

28. Luo, H.Y., Nie P., Zhang, Y.A., Yao, W.J. & Wang, G.T., 2003.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in populations of the cestode Bothriocephalus acheilognathi (Cestoda, Pseudophyllidea) as revealed by eight microsatellite markers. Parasitology. 126:493-501.

29. Moravec, F., Nie, P. & Wang. G., 2003. Observations on some acanthocephalans of fishes from Hubei Province, central China. Acta Soc. Zool. Bohem. 67: 213-224.

30. Moravec, F., Nie, P. & Wang. G., 2003. Some trematodes and cestodes of fishes mainly from Hubei Province, central China. Acta Soc. Zool. Bohem. 67: 161-174.

31. Wang, G., Lapatra, S., Zeng, L., Zhao, Z. & Lu, Y., 2003. Establishment, growth, cryopreservation and species of origin identification of three cell lines from white sturgeon, Acipenser transmontanus. Methods in Cell Science, 25: 211-220.

32. Wang, G.T., Li, W.X., Yao, W.J. & Nie P. 2002. Mortalities induced by the copepod Sinergasilus polycolpus in farmed silver and bighead carp in a reservoir. Diseases of Aquatic Organisms, 48(3): 237-239.

33. Wang, G.T., 2002. Seasonal dynamics and distribution of Philometroides fulvidraconi (Philometridae) in the bullhead catfish, Pseud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 Journal of Fish Diseases, 25(10): 621-625.

34. Luo, H.Y., Nie, P., Zhang, Y.A., Wang, G.T. & Yao, W.J., 2002. Molecular variation of Bothriocephalus acheilognathi Yamaguti, 1934 (Cestoda: Pseudophyllidea) in different fish host species based on ITS rDNA sequences. Systematic Parasitology, 52: 159-166.

35. Li, W.X. & Wang, G.T. 2002. Regulation of parasites on host population: a brief review.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26 (5): 550-554. (In Chinese)

36. Moravec, F. & Wang, G.T., 2002. Dentiphilometra monopteri sp. n. (Nematoda: Philometridae) from the abdominal cavity of the swamp-eel Monopterus albus in China. The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88: 961-966.

中文:

1 水体pH胁迫对异育银鲫皮质醇激素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李文祥; 谢骏; 宋锐; 邹红; 吴山功; 王桂堂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水生生物学报 2011-03-15

2 秀丽隐杆线虫经福尔马林处理后上调表达基因的分析 陈星桃; 王桂堂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水生生物学报 2010-01-15

3 丹江口水库马口鱼肠道寄生蠕虫群落结构 习丙文; 王桂堂; 吴山功; 高典; 邹红; 姚卫建; 聂品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水生生物学报 2009-03-15

4 梭形纽带属在中国新纪录及矢梭形纽带绦虫再描述(绦虫纲,鲤蠢目)(英文) 习丙文; 王桂堂; 吴山功; 聂品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动物分类学报 2009-07-15

5 有关锚头鳋病防治的几个问题 王桂堂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期刊】科学养鱼 2009-10-10

6 黄颡前驼形线虫发生和成熟的季节动态 李文祥; 王桂堂; 姚卫建; 聂品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期刊】水生生物学报 2006-05-30

7 两个新的桃花水母形态度量学参数的建立及其在种类区分上的应用 高谦; 张立强; 姚卫建; 王桂堂; 李文祥; 聂品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期刊】水生生物学报 2007-01-30

8 丹江口水库三种鲤科鱼类寄生木村小棘吻虫的季节动态 高典; 王桂堂; 吴山功; 习丙文; 姚卫建; 聂品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水生生物学报 2008-01-15

9 秀丽隐杆线虫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陈星桃; 王桂堂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8-12-15

10 黄颡鱼河鲈源吸虫和黄颡前驼形线虫的季节动态和频率分布 李文祥; 王桂堂; 吴山功; 姚卫建; 聂品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期刊】水生生物学报 2008-03-15

11 鳜消化道内寄生范尼道佛吸虫月份变化的初步观察 王桂堂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 【期刊】水生生物学报 2003-01-20

12 黄颡鱼血清免疫球蛋白的纯化及分子量的初步测定 黄艳青; 王桂堂; 孙军; 陈孝煊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期刊】水生生物学报 2003-11-20

13 食蚊鱼鳃上台湾棘带吸虫囊蚴内种群的月变化 曾伯平; 廖翔华; 聂品; 王桂堂 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系;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常德 【期刊】水生生物学报 2005-11-20

14 中国9种嗜子宫线虫系统发育的初步研究 吴山功; 王桂堂; 李文祥; 聂品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期刊】水生生物学报 2005-09-20

15 鱼用核酸疫苗研究进展 谢海侠; 聂品; 王桂堂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期刊】水生生物学报 2004-01-20

16 黄颡鱼胸腺显微结构的观察 黄艳青; 王桂堂; 陈孝煊; 李文祥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 【期刊】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4-04-30

17 寄生虫对宿主种群的调节 李文祥; 王桂堂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期刊】水生生物学报 2002-09-20

18 中华鳖工厂化养殖技术Ⅱ中华鳖病防治药物的分类、选购与使用 姚卫建; 王桂堂; 陈英鸿; 雷思佳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应用工程系 【期刊】水利渔业 2000-05-25

19 放射孢子虫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英文) 王桂堂; 姚卫建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期刊】水生生物学报 2000-03-20

20 四种牛首科吸虫染色体的观察 王桂堂; 唐嘉玉; 王伟俊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期刊】水生生物学报 2000-05-20

21 范尼道佛吸虫的生活史研究 王桂堂; 王伟俊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期刊】水生生物学报 2000-11-20

22 养殖鱼类的防疫策略及健康管理 王桂堂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期刊】中国动物保健 2000-06-15

23 关于牛首科吸虫的分类地位(吸虫纲:复殖目:牛首科) 王桂堂; 王伟俊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 【期刊】动物分类学报 2001-12-30

24 中华鳖工厂化养殖技术Ⅲ.疾病预防及健康管理 姚卫建; 王桂堂; 陈英鸿; 雷思佳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应用工程系 【期刊】水利渔业 2001-03-25

25 中华鳖工厂化养殖技术Ⅰ.亲鳖产卵和鳖卵孵化试验 姚卫建; 王桂堂; 魏端正; 雷思佳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应用工程系 武汉 【期刊】水利渔业 2001-05-25

26 鱼类寄生毛细科线虫-新属新种的研究 余仪; 王桂堂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期刊】水生生物学报 1994-03-20

27 武陵山地区鱼类寄生杆咽属线虫两新种 王桂堂; 余仪; 伍惠生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期刊】水生生物学报 1994-09-20

28 鱼类寄生线虫伍氏属鳠伍氏线虫新属新种的研究 余仪; 王桂堂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 【期刊】水生生物学报 1992-12-30

29 鲤科鱼类寄生头槽绦虫核糖体DNA间隔序列的比较研究 罗海燕; 聂品; 王桂堂; 姚卫建; 高谦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寄生虫学及免疫学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寄生虫学及免疫学实验室 【会议】中国动物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 2000-08-01

30 异育银鲫粘孢子虫病的季节动态及药物治疗 王桂堂; 姚卫建; 聂品; 汪建国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会议】中国动物学会第八次全国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1-07-01

31 一株特异性抗圆形碘泡虫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 鲁义善; 聂品; 汪建国; 王桂堂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专利】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3-06-25

荣誉奖励:


2003年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获得者。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


北京青年报就桃花水母保护问题采访我所专家

北京青年报2009年7月6日登载《桃花鱼保护区该不该建》一文,转载如下。

桃花鱼保护区该不该建

文/李鹏

“一些媒体对桃花水母的报道有些过分了,说它是‘活化石’、‘水中大熊猫’,都是名不副实的。”

湖北发现大量桃花水母

最近,号称“水中大熊猫”的桃花水母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这一切始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丹教授及其研究生的一次意外发现。位于湖北鄂州的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武汉大学一个重要的野外科研基地,6月24日上午,于丹的研究生进行每月一次的下湖调研时,发现在梁子湖钱江大湖区水域中有大量桃花水母,大的直径大约在1厘米左右,分布在10余平方公里面积内。而后的调研发现这里的桃花水母密度相当大,一般为每平方米300~1000只,最大密度为每平方米分布约5000只。于丹的一个同事告诉《北京科技报》,于丹和他的研究生以前在梁子湖也曾零星见过桃花水母出现,但在国内外的报道中,像梁子湖这么大的湖泊,如此大面积、高密度地出现桃花水母还非常罕见。

桃花水母是全球唯一生活于淡水水体的水母类群,目前,科学界很多人也认为它是地球上最原始、最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它们诞生于约5.5亿年前,因此被称为“水生生物的活化石”。由于桃花水母的最长存活时间仅有1~2个月,活体罕见,也极难制成标本和进行人工繁殖培养,有很多人也称其为“水中大熊猫”。在2002年3月于四川都江堰召开的“中国红色名录”研讨会上,桃花水母已被列为“极危动物”。

是否实施保护引发争议

现在梁子湖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这么大数量的桃花水母究竟要不要实施特殊保护。

“完全没有必要实施特殊保护,我并不认为它是一种濒危类群,目前桃花水母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广泛分布。”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桂堂研究员告诉《北京科技报》,现在人们对桃花水母的认识已经步入了误区。

在中国最早引起的关注是湖北秭归长江边三个水潭的桃花水母。 在秭归县归州镇境内长江北岸,原秭归县城脚下不远处,有鸭子潭、天音潭和牛卧潭三个水潭,自古以来,这里就因为桃花水母名闻天下。并且早在明朝万历三十七年,《归州志》中有“桃花鱼”的记载,这也是世界上关于桃花水母最早的记录。

秭归人也把桃花水母当成吉祥物,美其名曰“桃花鱼”,并把它与屈原、王昭君一起作为本地的骄傲。然而2003年6月三峡工程开始蓄水以后,鸭子潭、天音潭和牛卧潭三个水潭就不复存在。当时,很多人认为,这里的桃花水母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保护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王桂堂说,他们曾经在湖北秭归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桃花水母研究。“2003三峡大坝要进行蓄水,很多人一直在呼吁,要对桃花水母进行妥善保护。后来三峡建委就将‘秭归县桃花水母抢救性保护研究’这个课题交给了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要求我们论证桃花水母的种类和分布,它在中国到底是稀有类群还是非稀有类群。”

“水中大熊猫”名不副实

2006年4月28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完成了这个项目的结题报告并通过验收。但是该所的研究结论却给很多桃花水母的爱好者和保护者泼了一盆凉水,“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桃花水母在我国广泛分布,在我们所调查的20多个省市区中,都已经发现了它们的踪迹。并且这种东西在长江中到处都有,三峡蓄水以后,我们在三峡水库的很多库叉中都发现了桃花水母的踪迹。秭归的鸭子潭、天音潭和牛卧潭三个潭在冬季的枯水期水质比较清,所以比较容易看见,实际上在整个长江里面,每年都有桃花水母,只是长江里的水一般都很浑,一般很难看到桃花水母的身影。”

王桂堂指出,他们这个研究团队在经过研究并详细查阅了国外的有关资料后得出了两个结论。第一,桃花水母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物种,而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有分布;第二,桃花水母在中国的分布非常广泛,并不是只有几个地方有,其他地方没有。因此,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专家们认为,没有必要对桃花水母实施特殊的保护。

王桂堂认为,现在很多媒体对桃花水母的报道并不科学。“一些媒体对桃花水母的报道有些过分了,说它是‘活化石’、‘水中大熊猫’,都是名不副实的。”

“现在有些科学家认为有这样两个理由导致桃花水母必须要受到保护。一是认为,它是目前地球上现存的最为古老的生物。首先,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我想学过生物的都应该知道,地球上最为古老的动物应该是单细胞动物,绝对不是多细胞动物,原生动物绝对比它要古老。有人说它诞生于5.5亿年以前,还有的说在10多亿年以前,这是没有任何依据的。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判断桃花水母的出现年代的。从生物的进化我们可以了解到,动物在最初的进化过程中由原生动物即单细胞动物开始,从单细胞发展到多细胞。但也不是说单细胞变成多细胞时就全部变成了桃花水母,比如,还有海绵类动物。在生命的进化树上,从生命的科学表我们来推断,水母是进化史上的一个盲支,它不会再进化成别的东西,所以对于它诞生的年代我们目前是没有办法准确推断的。另外,桃花水母没有骨本结构,没有留下任何化石,这也为推断它的具体年龄带来了巨大的难题。现在我们根本就无法知道它究竟是在什么时候诞生的。”

桃花水母带来生态危害

现在在国内,一些地方已经建立起了桃花水母保护区,还有很多地方有人正在呼吁建立。“我认为这完全是在浪费钱财,桃花水母就目前来看,除了科学研究价值以外,并没有其他什么实质性的价值,既没有保护价值,也没有经济价值,该不该为之建保护区需要仔细考虑。” 王桂堂说。

此外,王桂堂还有一种担心,“这个东西也许今年在保护区出现,但是明年,或者在10年以内,它在保护区再也不出现了。如果是这样,为其建立保护区还有什么意义?”

针对桃花水母最近在湖北梁子湖几十平方公里的地方出现,王桂堂说他现在担心的是它会给梁子湖的生态带来危害,它的大量出现会对水中的一些浮游动物,甚至鱼苗有危害。因为它是以浮游动物甚至小鱼苗为食的。“2003年,我到浙江萧山去考察那里的桃花水母,发现那里一个池塘的桃花水母密度非常大,用网子一捞,就可以捞上一桶,但是里面鱼苗一条都没有。由于桃花水母在池塘中的密度太大,让整个池塘里面缺氧,它自身的死亡率也很高,而这破坏了池塘的生态环境。”

不过王桂堂也表示,如果是做桃花水母的有关生物学研究,倒是还挺有意思和价值的。他们研究发现,只要在有淡水的地方,桃花水母就有可能出现,但年年出现的地方还不是很多。在秭归这个地方,桃花水母倒是年年出现,然而这个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在全国其他的一些地方,年年都出现桃花水母的情形都比较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他们目前还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桃花水母的出现究竟有什么规律?目前还是一个谜。

来源:《北京青年报》2009-076-06第C4版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251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