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机械技术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兰凤崇,男,汉族,1959年7月出生,吉林人,博士。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华南理工大学 “兴华人才” 团队车辆工程学科带头人。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2年1月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汽车设计与制造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2年2月至1984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勤务学院车辆教研室教员。

1986年12月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汽车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

1987年1月至1993年8月任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身工程系讲师。

1993年9月至1998年8月任副教授。

1998年9月起任教授。

1998年12月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

2000年9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出站。

2001年9月至2006年1月在英国Birmingham大学工程学院从事研究工作。

2006年被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

2006年起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

社会任职:

1.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2.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首批特聘专家。

3.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车身专业委员会委员。

4. 中国汽车标准化协会车身标准化分委员会委员。

5.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

6. 广东省汽车工业协会常务理事。

7.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8. 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业设计专业分委员会委员。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车辆工程”。

培养研究生情况: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汽车现代设计方法、汽车车身工程的科学研究工作。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或参加国家、省部委及汽车企业研究和开发项目30余项。

1. 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汽车轻量化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子项:“SUV车型结构轻量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2008.06-2010.07。

2. 粤港重点领域招标项目,高品质汽车钢板的开发和产业化(200749831)子项:“国产轿车车身高强度钢板用于车身覆盖件设计的应用研究”,2007.10-2010.12。

3. 广东省科技厅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广东省汽车产业及汽车产品知识产权状况研究”,2008.6-2008.12。

4. 广州汽车集团委托项目:“自主品牌乘用车开发技术支持(2007440003110915)”,2007.01-2009.01。

5. 郑州宇通客车集团委托产品开发项目:“客车车体结构CAE分析、实验及系列客车模型库建立(2008440003010062 )”,2008.03-2010.12。

6. 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汽车环境适应性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2009。

7. 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广东省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2009。

8. 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汽车发动机舱流场与温度场耦合分析”,2009.06-2010.06。

科研成果:

资料更新中……

发明专利:

1. 高转向灵活性、高稳定性的三轮车及其所用车架 兰凤崇; 陈吉清; 姜立标; 肖宏伟 【中国专利】华南理工大学 2009-07-15

2. 三轮车 肖宏伟; 兰凤崇; 陈吉清; 姜立标 【中国专利】华南理工大学 2009-12-09

3. 一种仿生行走式气垫运载平台 陈吉清; 兰凤崇; 张兰义 【中国专利】华南理工大学 2010-01-20

4. 一种双向作用弹性支撑连接杆 陈吉清; 兰凤崇 【中国专利】华南理工大学 2010-06-02

5. 高转向灵活性、高稳定性的三轮车及其所用车架 陈吉清; 姜立标; 肖宏伟; 兰凤崇 【中国专利】华南理工大学 2010-05-05

6. 三轮车车架 姜立标; 肖宏伟; 兰凤崇; 陈吉清 【中国专利】华南理工大学 2010-05-05

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1部。

出版专著:

《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及促进政策研究》兰凤崇 黄维军 华南理大出版社 2011-06-01

发表英文论文:

1 Springback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in U-Typed Sheet Metal Forming Processes. Journal of Plasticity Engineering, Vol.11(5), pp. 78-84, 2004.

2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Bus Side Structures and Lightweight Optimisation. Proc. Instn. Mech.Engs. Part D –Journal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Vol.218, pp. 1067-1075, 2004.

3 A New FE Modeling Approach to Spot Welding Joints of Automotive Panels and Modal Characteristics. Proceedings of ICADAM 2008, Vol.1/2: Global Design to Gain a Competitive Edge: An Holistic and Collaborative Design Approach Based on Computational Tools, p.661-670.

4 Material Selection and Sheet Metal Forming Simulation of Aluminum Alloy Engine Hood Panel. Proceedings of ICADAM 2008, Vol.1/2: Global Design to Gain a Competitive Edge: An Holistic and Collaborative Design Approach Based on Computational Tools, p.529-538.

5 Studies on FE Modelling and Stress Characteristics of Joining in the Steel-aluminum Hybrid Structure of Car Body. Proceedings of ICADAM 2008, Vol.2/2: Advanced Design and Manufacture to Gain a Competitive Edge: New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and their Role in Improving Enterprise Performance, p.483-492.

6 Instantaneous Stiffness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for hexapod machine. Simulation modeling practice and theory,Vol.16, pp419-428,2008

7 An integrated numerical technique in determining initial blank shape for netshape sheet metal forming.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6,177: 72-75

8 A method of constructing smooth tool surfaces for FE prediction of springback in sheet metal forming.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6,177: 382-385

9 Mechanical Properties Prediction in the Mechanical Clinching Joints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and BP Neural Network,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09,Vol.22(1), p36-41

10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joints of mechanical clinching in the steel-aluminum hybrid structure car body, (英文), 塑性工程学报,2009,16(1):88-94

11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rotary active magnetic regenerator for room temperature application, Proceedings of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CCHMT), May 18-21, 2009, Guangzhou, China, pp 425-432

12 Study on noise and vibration control of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s, Proceedings of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CCHMT), May 18-21, 2009, Guangzhou, China, pp 534-540

发表中文论文:

1 基于CAITA的头部撞击器设计方法研究 谢振光; 兰凤崇; 陈吉清; 李宇彤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 【期刊】机械与电子 2010-07-10

2 天窗对轿车内外流场的影响研究 吴萍; 兰凤崇; 张文灿; 陈吉清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期刊】公路与汽运 2010-11-25

3 满足可靠性要求的轻量化车身结构多目标优化方法 谢然; 兰凤崇; 陈吉清; 丁勇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期刊】机械工程学报 2011-02-20

4 结构减重中车架横梁上加强筋对局部应力影响分析 罗运; 兰凤崇; 陈吉清; 张怡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期刊】机械设计 2010-03-20

5 利用蜂窝结构改善汽车耐撞性的仿真研究 简坚得; 兰凤崇; 饶建强; 吴成明 华南理工大学;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 【期刊】汽车技术 2010-04-24

6 基于自适应响应面法的车身前部吸能部件优化 兰凤崇; 钟阳; 庄良飘; 陈吉清; 方舟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期刊】汽车工程 2010-05-25

7 基于虚拟技术的大客车侧翻安全性分析及其改进设计研究 周鑫美; 兰凤崇; 陈吉清; 谢然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期刊】现代制造工程 2010-05-18

8 太阳辐射下客车车厢内热环境的分析研究 张文灿; 陈吉清; 兰凤崇; 吴萍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期刊】汽车工程 2010-07-25

9 侧翻工况下客车顶盖碰撞强度的仿真分析 饶建强; 陈吉清; 兰凤崇; 谢振光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期刊】机械设计 2010-07-20

10 乘用车车身结构轻量化设计技术研究与实践 兰凤崇; 庄良飘; 钟阳; 陈吉清; 韦兴民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 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期刊】汽车工程 2010-09-25

11 钢铝一体化车身结构机械连接技术试验研究(英文) 龙江启; 兰凤崇; 陈吉清; 石柏军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期刊】塑性工程学报 2009-02-28

12 广州汽车产业集群现状与竞争力分析 熊飞; 陈吉清; 兰凤崇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学院 【期刊】汽车与配件 2009-06-08

13 铝合金车身骨架结构T型接头匹配强度分析 张怡; 兰凤崇; 陈吉清; 李宇彤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 【期刊】汽车技术 2009-07-24

14 车身覆盖件点焊结构虚拟节点建模及应用 兰凤崇; 周云郊; 陈吉清; 龙江启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期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9-08-15

15 基于神经网络无铆钉自冲铆接头力学性能预测 龙江启; 兰凤崇; 陈吉清 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期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9-08-15

16 正面碰撞下车身前端结构高强度钢板匹配规律研究 周云郊; 兰凤崇; 韦兴民; 吴成明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 【期刊】汽车工程 2009-10-25

17 车辆发动机悬置处的动态刚度仿真研究 兰凤崇; 谢然; 陈吉清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期刊】振动、测试与诊断 2009-09-15

18 基于机构刚度的六杆虚拟轴并联机床几何结构优化 陈吉清; 兰凤崇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广东广州; 广东广州 【期刊】兵工学报 2006-02-28

19 汽车外表面模型测量数据处理及曲面建模 兰凤崇; 陈吉清; 魏文; J.Lin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中国计量学院信息学院; 英国Birming ham大学工程学院 【期刊】航空制造技术 2006-04-10

20 承载式车身结构的强度刚度及模态的有限元分析 兰凤崇; 陈吉清; J.Lin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School of Engineering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广州; Edgbaston; Birmingham B15 2TT 【期刊】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6-03-30

21 刚度分析理论在虚拟轴并联机床中的应用研究 陈吉清; 兰凤崇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广州 【期刊】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6-04-30

22 板料成形FE中网格节点重构参数曲面的方法研究 兰凤崇; 陈吉清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长春市 【期刊】塑性工程学报 2006-06-28

23 冲压成形件毛坯设计的曲面展平截面剖分算法 陈吉清; 兰凤崇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 【期刊】中国机械工程 2007-02-25

24 Stewart平台式并联机床的一种运动及受力分析方法 陈吉清; 兰凤崇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广州 【期刊】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7-04-15

25 Stewart并联机床瞬时刚度分析与应用 陈吉清; 兰凤崇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广东广州; 广东广州 【期刊】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8-30

26 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仿真研究进展 兰凤崇; 王玉超; 陈吉清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广东广州; 广东广州 【期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7-08-15

27 基于正交试验的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参数优化 陈吉清; 王玉超; 兰凤崇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广东广州; 广东广州 【期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7-12-15

28 车身轻量化与钢铝一体化结构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龙江启; 兰凤崇; 陈吉清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广州 【期刊】机械工程学报 2008-06-15

29 轻型货车转向轮摆振计算仿真和试验研究 陈吉清; 兰凤崇; J.Lin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School of Engineering;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长春; Edgbaston; Birmingham B152TT 【期刊】振动、测试与诊断 2005-01-30

30 用偏微分方程构造车身外形曲面 兰凤崇 ; 陈吉清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期刊】航空制造技术 2005-06-15

31 轿卡货厢车顶盖疲劳失效分析及改进设计 陈吉清; 兰凤崇; J.Lin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The School of Engineering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Edgbaston; Birmingham B152TT; UK 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 【期刊】机械研究与应用 2005-06-30

32 NURBS自由型曲面延展和过渡功能的开发 兰凤崇; 陈吉清; 魏文; J.Lin 吉林大学; 中国计量学院; 伯明翰大学 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 浙江杭州; 英国伯明翰B152TT 【期刊】机械与电子 2005-08-25

33 散乱点曲面拟合及在车身曲面中的应用 兰凤崇; 陈吉清; 林建国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伯明翰大学工程学院 长春; 伯明翰 B15 2TT 英国 【期刊】机械工程学报 2005-11-15

34 轿卡货厢车顶盖有限元分析及结构改进设计 兰凤崇; 张建伟; 陈吉清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教授 【期刊】农业机械学报 2004-02-01

35 轿车参数化分析模型的构造及在车身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庄蔚敏; 兰凤崇; 于多年; 陈东平 吉林大学汽车学院; 吉林大学汽车学院 长春 【期刊】机械工程学报 2004-07-15

36 客车概念设计阶段的车身结构优化设计分析 陈吉清; 兰凤崇; J.Lin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The School of Engineering;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Edgbaston; Birmingham B152TT; UK 长春 【期刊】机械设计与研究 2004-06-30

37 汽车车身开发数据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兰凤崇; 魏文; J.Lin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中国计量学院信息学院; SchoolofEngineering; theUniversityofBirmingham 长春市; Edgbaston; BirminghamB152TT 【期刊】机械设计与研究 2004-08-30

38 U形件拉深成形回弹影响因素的计算机仿真(英文) 兰凤崇; 陈吉清; 林建国; 于雪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The School of Engineering;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Birmingham B152TT;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长春 【期刊】塑性工程学报 2004-10-30

39 汽车车身开发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陈吉清; 魏文; 兰凤崇; 林建国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中国计量学院信息学院; 伯明翰大学工程学院机械和制造工程系 吉林 长春; 浙江 杭州; 吉林 长春; 英国伯明翰 B152TT 【期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4-12-30

40 结构优化有限元分析在客车概念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崔岸; 王龙山; 兰凤崇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长春 【期刊】机械强度 2004-12-30

41 轿车参数化分析模型的构造及应用研究 兰凤崇; 陈吉清; 林建国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伯明翰大学工程学院机械和制造工程系 吉林 长春; 吉林 长春; 英国 伯明翰 B15 2TT 【期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5-02-25

42 承载式车身覆盖件板厚优化及灵敏度分析 兰凤崇; 陈吉清 吉林大学汽车学院 【期刊】航空制造技术 2005-03-15

43 非四边(N边)域曲面造型方法的研究及在汽车外形设计中的应用 陈吉清; 兰凤崇; 林建国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伯明翰大学工程学院 长春; 伯明翰 B15 2TT 英国 【期刊】机械工程学报 2005-05-15

44 面向设计的车身结构刚度与强度分析 兰凤崇; 陈吉清; 林建国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英国伯明翰大学工程学院 教授; 高级讲师; B152TT英国伯明翰 【期刊】农业机械学报 2005-04-30

45 客车车身结构件对整车刚度的影响 兰凤崇; 李涛 吉林大学;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期刊】汽车工程 2002-04-15

46 成组技术(GT)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 李红建 ; 王新宇 ; 兰凤崇 一汽集团公司技术中心; 吉林大学 【期刊】汽车技术 2002-04-30

47 车身开发过程中的成形仿真 马铁利; 兰凤崇; 刘锡国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 【期刊】计算机仿真 2002-12-30

48 客车车身结构概念设计中的优化分析 李涛; 兰凤崇; 张百杰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吉林大学; 长春城市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期刊】上海汽车 2002-01-15

49 汽车并行设计中的新技术应用 李涛; 兰凤崇 吉林大学 【期刊】世界汽车 2001-04-15

50 行为建模——第五代CAD建模技术 马铁利; 兰凤崇 吉林大学轿车车型开发中心; 吉林大学轿车车型开发中心 长春 【期刊】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2-04-01

51 发展中的计算机辅助车身开发技术 兰凤崇; 马铁利 【期刊】制造业设计技术 2000-09-20

52 车身雕塑表面测量数据处理中的区间协调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兰凤崇; 黄金陵; 龚雪飞; 成锋 吉林工业大学 【期刊】汽车工程 1994-10-15

53 客车底盘底架结构强度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及实例 兰凤崇; 陈吉清; 崔岸 吉林工业大学 【期刊】城市车辆 1995-11-15

54 基于NURBS方法的车身表面造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兰凤崇; 陈吉清; 卢金火 吉林工业大学 【期刊】中国机械工程 1996-10-30

55 散乱数据的曲面拟合及其在汽车车身外表面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兰凤崇; 陈吉清; 郑世红; 赵冬杰 吉林工业大学; 第一汽车制造厂 【期刊】吉林工业大学学报 1996-07-30

56 前轮驱动车辆越障能力的计算机模拟及试验研究 陈吉清; 兰凤崇; 王望予; 王宇阳 吉林工业大学; 长春汽车研究所 【期刊】有色金属 1996-05-15

57 新型转向梯形机构运动模型及其优化设计 陈吉清; 兰凤崇; 王望予; 钦传军 吉林工业大学 【期刊】有色金属 1996-11-15

58 改善履带式集材拖拉机行驶平顺性的研究 陈吉清; 兰凤崇; 郑世红 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期刊】农业机械学报 1997-06-25

59 汽车垂直越障能力的计算及试验 兰凤崇; 陈吉清; 王望予 吉林工业大学 【期刊】汽车工程 1997-04-15

60 车身CAGD中散乱数据的曲面拟合 陈吉清; 兰凤崇; 郑世红 吉林工业大学 【期刊】汽车工程 1997-06-15

61 前置组合式转向梯形机构的运动模型及优化设计 兰凤崇; 陈吉清; 王望予; 钦传军 吉林工业大学 【期刊】汽车工程 1997-06-15

62 车身外形CAGD中磨光三角域曲面的计算和应用 兰凤崇; 陈吉清; 卢金火 吉林工业大学;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期刊】汽车工程 1997-08-15

63 非均匀有理B样条方法在车身外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陈吉清; 兰凤崇 吉林工业大学 【期刊】中国公路学报 1997-12-30

64 非四边域自由曲面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在车身外形设计中的应用 陈吉清; 兰凤崇; 林逸 吉林工业大学 【期刊】工程图学学报 1997-03-30

65 LLJ—6590型客车车身强度的有限元计算分析 陈吉清; 崔岸; 兰凤崇 吉林工业大学 【期刊】城市车辆 1997-02-15

66 车身模具CAD/CAM集成化技术研究 卢金火; 刘伯伦; 兰凤崇 中国一汽集团模具中心; 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期刊】机电一体化 1998-10-15

67 激光焊和滚压电阻缝焊焊接的特制板料及其在汽车车身上的应用 兰凤崇; 陈鑫 吉林工业大学 【期刊】世界汽车 1998-06-15

68 人体工程学及其在采运系统中的应用 许其春; 兰凤崇 东北林业大学; 吉林工业大学 【期刊】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87-08-29

69 运材汽车乘座舒适性的试验研究 许其春; 兰凤崇 东北林业大学 【期刊】林业科技 1987-12-27

70 J—50型集材拖拉机振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平顺性评价 兰凤崇; 王冬梅 吉林工业大学; 吉林大学 【期刊】吉林林业科技 1987-10-28

71 手提林业机械操作者手部承受振动量的容许限度及评价 兰凤崇 吉林工业大学 【期刊】浙江林业科技 1988-06-29

72 运材汽车和挂车制动性能分析及对运材生产安全的影响 兰凤崇 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学院 【期刊】辽宁林业科技 1988-06-29

73 发动机罩平衡铰链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兰凤崇; 王冬梅 吉林工业大学; 吉林大学 【期刊】汽车技术 1988-11-26

74 手提式林业机械隔振效果及人体受振的评价 兰凤崇 吉林工业大学 【期刊】林业机械 1989-05-01

75 汽车车身曲线曲面光顺处理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兰凤崇; 黄金陵 吉林工业大学 【期刊】汽车工程 1991-06-30

76 基于CAITA的头部撞击器设计方法研究 谢振光; 兰凤崇; 陈吉清; 李宇彤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 【会议】2010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0-07-14

77 基于刚度与模态分析的客车结构轻量化研究 周云郊; 兰凤崇; 陈吉清; 李宇彤; 裘芝敏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 【会议】2009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 2009-09-20

78 基于行人保护的头部撞击器开发与冲击试验 谢振光; 兰凤崇; 陈吉清; 李宇彤; 裘芝敏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 【会议】2009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 2009-09-20

79 基于刚度与模态分析的客车结构轻量化研究 周云郊; 兰凤崇; 陈吉清; 李宇彤; 裘芝敏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 【会议】2009年广东先进制造技术(佛山)活动周文集 2009-06-25

80 基于行人保护的头部撞击器开发与冲击试验 谢振光; 兰凤崇; 陈吉清; 李宇彤; 裘芝敏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 【会议】2009年广东先进制造技术(佛山)活动周文集 2009-06-25

荣誉奖励:


获部省级科技攻关一等奖1次,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三等奖2次。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一:


人物专访: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兰凤崇

华南理工大学兰凤崇教授是专门从事汽车材料和减重方面的专家。在业内享受较高的声誉。近一阶段华南理工大学对其学科进行了重新调整。兰凤崇教授被任命为华南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院长。太平洋汽车网作为专业的汽车类垂直门户网站,不仅需要向广大网友传递最新最丰富的汽车资讯,同时也有义务带给大家专业从事汽车方面研究的专家,他们对汽车的认识和理解。用更专业的眼光看待汽车工业的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为增加太平洋汽车网评测中心的专业度,加强与汽车学院技术专家的合作,我们专程拜访了兰凤崇教授,并对他进行了愉快的专访。下面就是此次太平洋汽车网独家采访兰凤崇教授的内容。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兰凤崇

太平洋汽车网(以下简称太平洋):兰院长,您好,您作为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的院长,能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深表荣幸。同时也感谢您对我们太平洋汽车网的关心和支持。作为专业从事汽车材料和减重方面研究的专家,您在业内已经有了很高的知名度,但对于广大网友来说,可能对您还比较陌生。您能否向我们的广大网友介绍一下关于您的一些信息呢?

兰凤崇教授(以下简称兰教授):我是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批大学生。那时全国只有7家大学拥有汽车制造方面的专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清华大学和吉林工业大学。我在吉林工业大学读完本科后,继续深造,最后在吉林工业大学拿到的博士学位。随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取得博士后学位。之后回到吉林工业大学,担任教育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并在1998年的时候被聘为教授。与此同时我也从事一些管理工作,1996年担任汽车学院副院长。担任两届副院长之后,我便离开中国,到英国工作了五年。后来得知华南理工大学在海外招聘汽车学院院长一职,我便与华南理工大学取得了联系。到今天为止(2008年1月9日),我来到华南理工大学的时间是两年零三天。一直担任汽车学院院长和教授至今。

太平洋:请兰教授谈一下您在英国工作期间的一些情况吧。

兰教授:我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作。伯明翰大学是一所擅长汽车和工科研究的大学,我在大学中的汽车研究中心工作。主要从事汽车车体、车型、安全方面的研究,而这些都是我比较擅长的项目。伯明翰位于英国中部,是英国汽车工业最发达的地方。包括美洲虎等均产自英国中部。因而在伯明翰工作对汽车方面的研究有比较大的帮助。

太平洋:请您谈一下对英国车的看法。

兰教授:在2000年的时候,英国本土的大众消费品牌已经不多。我们比较熟悉的美洲虎实际上属于高端产品,价格昂贵,并不是一般消费者能够负担得起的商品。我曾到美洲虎工厂看过,这个品牌的车系的确有着很高的质量。除了销售和经营方面,它在品牌、形象和工厂的水平都有着很好的理念和管理。除少数几家工厂之外,英国本土的很多汽车企业,尤其是面向普通消费者进行生产的企业,基本上都被国外大企业或兼并或购买。因此目前的英国汽车工业实际上已经从辉煌走向了衰落。目前英国较大规模的工厂,即以美、日等大企业为主。而且正因为英国汽车工业如今面临的困境,很多工厂经营不善而倒闭,这就导致了大批工人的事业。像中国上汽和南汽购买MG罗孚品牌,实际上也是对英国汽车工业莫大的帮助。

太平洋:您认为MG罗孚来到中国后会有怎样的发展前景?

兰教授:我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是一个多元化的市场。并不是一个相当成熟的市场。中国有能力购车并懂车的人很少。中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在地区间不平衡。所以从需求来看的话,是一个多层次的需求。正因为有中国庞大的多元化市场,才能使得像吉利这样价格低廉质量一般的企业有生存的空间。所以我认为,在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下,所有品牌都有发展的空间。比如曾经我们预计中国国内摩托车数量最多达到1000万辆,但事实上到2007年底,国内摩托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500万辆。再比如韩国品牌,其质量不如日本和美国,价格却比国内自主品牌的车型还高,但它同样能够在中国市场生存。这就是因为它锁定了高端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之间的市场空间。由此我认为至少在最近几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势头还是不错的。最终会形成一个理性成熟的汽车市场。我们可以看到在欧洲成熟的汽车市场中,大家评价一款车的好坏,首先是德国车,其次是日本车。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是从二手车市场的残值中看出来的。德国的大众、宝马、奔驰等品牌以及日本的丰田等品牌,他们的车型在二手车市场中的残值相对较高,这就表明这些车的质量更好。但关于这些方面,中国的普通消费者是不清楚的,还处在感性的阶段。

太平洋:目前国内很多网友中流行一种说法,就是钢板越厚,汽车越安全。您作为汽车车体方面研究的专家,最这个问题是怎么看待的?

兰教授:这个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汽车的安全肯定与钢板的薄厚和汽车的架构有关。目前一般汽车用钢板最厚的在0.8到1毫米之间,最薄的在0.6毫米,这些差异就引起了争论。有些人就认为钢板薄了就不行,需要厚一点。但从真正科学研究的角度,包括通过检测、实验等手段来看,实际上薄厚并不是绝对的结论。关键还在汽车在车身架构的设计、焊接、冲压、装配质量的综合考量。也就是说汽车究竟安全不安全,和汽车骨架的关系更紧密。钢板仅仅是汽车最外侧的一层,骨架的坚固才能保证车辆的安全。现在学术界关于安全的定义就是:车辆的架构需要最大限度地保障车内乘员的安全。即在两车相撞后,哪辆车中的人没有受伤或者伤势较轻,那么这辆车就是安全的。我们希望的是驾驶者乘坐的那部分空间,周围的钢结构强度尽量大,变形比较小,而从那部分空间往前或车辆尾部的钢结构的变形幅度尽量大。这就意味着车辆的前后两端需要尽量的吸能,从而保证中间乘员舱部分的完整不变形。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企业开始采用强度不等的钢板制造汽车,这种做法的目的也是尽可能的保证汽车乘员舱部分的尽可能坚固。需要判断一款车究竟是否安全,需要做多方面的测试,不能仅仅通过某一次事故来下结论。

PCauto专访兰凤崇院长

太平洋:请介绍一下目前汽车工程学院的一些情况。

兰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是广东包括华南地区的工科院校中投入比较强的一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的汽车方面的专业开设较早,在70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汽车方面人才的培养。当时全国7家开设汽车专业的大学中,就有华南理工大学。但后来有一段时间的发展并不理想。主要在于广东地区的汽车工业的重视程度一度较低。自日系品牌大规模进驻广东后,目前广东的汽车工业产值在全国已名列前茅。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给学校的汽车工业带来了生机。所以华南理工大学在2004年的时候开设了汽车工程学院。

这几年学院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学院研究生录取比例达到10:1,这就表明了这一行业的热门程度。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也相当好。但我们对这样的热门也有着清醒的认识,我们将华南理工大学的汽车专业定位于培养高端人才。我们走的是精品路线,本科生数量不求多,每年学院本科生招生人数仅为200人,从而保证学生质量。我们的这一战略是和清华大学一致的。但在研究生招生方面,我认为目前每年100名的数量仍然不多,因为我们在汽车方面的学科实力较强。将来我们希望研究生的数量能够进一步增加,甚至超过本科生。由此表明我们华南理工大学培养的是高素质专业人才。

我们不仅具有博士点,在师资力量方面更具优势,华南理工大学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平均在80%,而我们学院的比例比这一平均值更高。我们学院教授、副教授的比例也要比学校的平均数更高。这样一个师资队伍,有助于我们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汽车专业高端人才。而我们在设备投入方面和国内多数学校相比会更强。

目前每年都学院研究经费在1000万元。包括我在内,都是学院最近两年从国内外引进的人才。我是第一学术带头人,下面有七个大的课题研究组。做的比较多的是由我领导的汽车车身方面的研究,此外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底盘系统的集成和优化、动力和传动组合、汽车电子控制系统、863项目、制氢、太阳能等方面的研究。

太平洋:请谈一下汽车工程学院与广汽集团之间的联系。

兰教授:广汽汽车研究院的前身,广州汽车技术研究所与华南理工大学有联系 ,后改名为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广汽集团与我们的汽车工程学院正在加强沟通与协作。在华南理工大学旁有一座属于广汽集团的大楼,在数月后,广汽汽车研究院和我们的汽车工程学院都将迁入大楼,展开进一步的合作。除此之外,广汽汽车研究院在番禺还有与自主品牌研发的规划。在11月的广州车展上展出的三款自主品牌概念车,就是广汽汽车研究院研发的成果,其中也有我们参与的内容。现在研究院在对车的研究方面也都有我们的参与。我们希望与在广州的几大企业结成战略联盟,以有利于我们学院的成长。

太平洋:您认为该如何评判一款车的好坏?

兰教授:汽车作为大众耐用消费品,它的好坏的评判标准是多方面的。从专业角度来讲也不能立即下定论。一般的评判标准需要通过很多条件的综合考量后产生。比如碰撞试验,我们不能完全按照星级来确定某款车的安全性究竟有多好。因为碰撞试验的结果是在特定的速度、特定的角度下产生的,而用户在实际驾驶过程中是不可能创造完全符合实验室结果的碰撞条件的。国内的碰撞试验刚刚起步,其权威性的建立势必需要一定时间。我个人也更相信欧美的碰撞测试结果。当然我们也希望我们国内的碰撞测试标准和技术能够提高,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车辆碰撞时的安全性能。但这方面的经验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太平洋:您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是怎样看待的?

兰教授:我们需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汽车产业。就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中国汽车产业还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可能为了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中国汽车界内也会出现的兼并和重组这样的事件。为了汽车企业变大变强,下一步就需要提供企业的内涵、产品质量等。从长远发展来看,国内汽车企业和国外各厂商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能源和环保的问题。特别是环境保护问题。现在我们已经看到,石油价格已经很高,石油已成为一种战略物资,如果中国汽车的保有量与美国持平甚至超过美国,那将会产生相当严重的能源危机。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国将来的汽车工业发展,还是很令人担忧的。所以现在政府也越来越加强对汽车环保的重视,不断制定绿色环保法规,以减轻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尽管现在油价还不足以让公众感受到能源和环保带来的压力,但一旦危机到来,这样的压力势必会令公众产生担忧。所以在欧洲,我们很少看到大排量的汽车,小排量的车占据着主导地位。

太平洋:您在新能源和车身材料开发方面有些什么样的研究?

兰教授:我们的团队在电池和混合动力方面有专门的研究。同时也有制氢项目在研究阶段。而制氢是最理想的解决能源问题的办法。如果能够廉价地得到氢能源,就可以将燃料电池运用于汽车,这样就使得汽车达到零排放的标准。但这方面各个国家都在进行研究。

关于车身材料方面,我们认为车身重量低,那么就会降低油耗,也会减少排放污染的产生。所以我们一直在研究如何在降低车身重量的同时不影响车辆安全性能。我现在在做的项目就是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即推进铝合金或镁合金在车身方面的应用,尝试用铝或镁与钢结合做成车身。奥迪A8作为全铝车身,其工艺质量、安全性能都非常高,但同时其成本也非常高。全铝车身并不适合大众级别的车型。我们考虑的是在车上采用不同强度的材料,包括钢和铝的结合。目前国内有部分大客车的材料研究,我们也有参与。其中一些客车已经开始采用铝合金材料。但铝和钢的结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艺,如何在工艺方面更好地使两者结合,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车身设计方面,面临铝和钢的结合也有不同的设计方式。这些都需要思考如何去开发。从发展的趋势来看,车辆车身的重量势必会越轻同时越安全。现在很多车采用不同刚性的材料,目的就是让车身更安全。而过去的车辆在设计时并不会考虑到这一方面,只有随着安全理念的逐步完善,在汽车安全设计方面的投入才会越来越多。

太平洋:虽然中国现代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但能不能理解为,国内企业在向他人学习的同时,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进步,而面对更新的课题,我们和国外企业或研究团体一样在做着尝试和努力?

兰教授:应该说我们目前差距比较大的还在于中高级轿车的研发方面。在这方面我们没有经验,我们没有数据的积累,我们没有能力进行开发,这需要逐渐积累经验。而轻便型的小车我们已经掌握了优势。另外我国的商用车生产规模也是全球最大的,国外企业无法在数量上与我国抗衡。从学术角度来讲,任何“大跃进”式的发展都是不可行的,都必须经过技术、装备、人员的积累,才能逐步做出一个成熟的产品。

文章来源:《太平洋汽车网》 2008-01-14

媒体报道二:


兰凤崇:广东省汽车工业只有产品没有品牌

网易汽车12月29日报道 12月28日,华南理工大学牵头举办了广东省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技术路线图技术壁垒研讨会,在专家们进行头脑风暴之前,网易汽车专访了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兰凤崇教授以及李礼夫教授。请他们就绘制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出发点及意义为我们做了详细解释,两位教授对目前广东汽车工业发展所面临的不足,也给出了中肯的意见:日系汽车产业集群带来的产值大幅提升和零部件配套壁垒共存,而广东省只有产品没有品牌的现状亦令人担忧,兰凤崇院长认为,未来的战场是自主品牌的,谁先突破,谁就能抢占先机。此外,对于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两位教授也给出了前景不乐观的评价。

产业技术路线图为政府、企业及科研单位制定明确目标

网易汽车:绘制广东省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初衷是什么?对广东省汽车产业有什么意义?

兰凤崇:产业的发展,政府和科技部门是应该去引导和规划,如果有政府规划,大家知道3年、5年、10年,知道产业的方向和增长点在哪里,那么企业就会有明确的目标。

规划怎么做出来呢?怎么能够把科学的目标规划出来,把前景展现出来,确定目标以后,各个企业围绕目标做的工作可能意义就更大。另一个方面是政府的资源怎么投入,科技厅之前说,每年报来上千个课题,投入哪个?我们不知道哪些是跟产业发展相关的,如果有了技术路线图,那么对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脉络就清晰了,凡是在这个路线图上的技术,我们就认为是主导的技术,是应该发展的技术,凡是某一个技术不在这个路线图上,那么政府的关注度就可以下降。

路线图对企业和政府都有引导。比如做气门的企业,现在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那么气门就会越来越少,那么这个企业下一步怎么发展怎么规划?这样他就必须关注这个产业往什么方向走,因此也就必须关注产业路线图。

同时,路线图对学校、对科研单位也是很有用的。有了这个路线图,我就知道未来主要的技术什么,明确了技术壁垒,我将来的研发力量就投入到技术壁垒上去,就会产生更大的力量。广东省在技术路线图的制定方面是走在前列的,目前已经规定大的项目都要通过技术路线图的研究。

网易汽车:华工为什么要参与到技术路线图的制定中来?又会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兰凤崇:在经过政府部门的引导以后,广东省已经在十几个产业开始绘制技术路线图,包括造纸、食品、化工、铝镁合金等领域都已经开始。华工汽车方面的教学科研在全省来说是领头的,所以由华工来牵头,联合主机厂、零部件厂、研究院还有汽车行业协会做这个工作。这个技术路线图是广东省的重大专项,是对广东省十二五的汽车规划做一个前期的研究。

学校愿意牵头做这个事情,就是希望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联合各个部门,把这个事情做起来。我们的目标就是把它做成示范性的,最好的。目前全国还没有这样全局的路线图制定,我们是唯一的。

网易汽车:国外的技术路线图一般是做一个企业的技术路线图,但是从一个产业来说,如何调动整个产业链里的人因素来服从这个技术路线图?

兰凤崇:产业也是可以做的,因为整个汽车产业链是清晰的,包括前端的材料,然后是零部件、整车、销售、服务等。我们参与到链条中的企业,对各自所处的地方是很明确的。根据这个关系,整个产业的规划是可以的,而且技术路线图是符合这个产业规划的。

李礼夫:单个的企业和整个行业的企业,因为技术路线图是一个全局的宏观的东西,它解决的是我们在今后发展的问题,市场和计划要协调,实现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因为汽车是一个很宏大的产业,整个构架是唯一以万计的零部件集成在一起的产品,单个企业是不行的。比如将来可能会出现新能源车,那么传统的企业能不能适应新能源车的技术?它需要技术路线图来指引。

广东省汽车工业弱势:日系集群是柄双刃剑

网易汽车:这个技术路线图的绘制工作,我知道已经开展了有一段时间了,那么从前期研究来看,广东汽车工业的弱势和将来的发展目标是怎样的?

兰凤崇:广东省汽车工业已经基本上和上海、长江三角洲等其它地区并驾齐驱了。如果说弱势的话,我觉得主要是这个问题,目前我们汽车工业做得很大,产值很大,但这些都是日系的合资企业,我们自己的品牌没有,品牌就是本田、丰田。我们经营了产品,还没有经营品牌,换句话说,应该呼唤自主品牌汽车的研发和制造,这是一个大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零部件配套体系很弱。真正强的汽车工业,不仅仅是整车厂强,给整车做配套的塔状零部件企业也要强。目前广东汽车的零部件体系,尽管厂不少,围绕珠江三角洲有一千多家企业,但本地的配套能力还很弱,零部件发展比较滞后,客观上来说,也是因为和日系企业配套比较难。他们有单独的配套体系,目前我们的零部件企业就存在很大的壁垒。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企业的水准满足不了要求,我们现在更多的企业还是来料加工,没有形成零部件研发的技术;另一方面,还有国外的保护,即便好也不用。

第三个弱势是,技术研发和人才储备等方面,有很大的不足。其它几个汽车产业集群地区,都有大量国家的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的支持,省级国家级的技术平台等。在广东当然也有,但还是比较薄弱,在汽车人才、产品开发的能力、研发的装备、技术水平等方面还是和汽车工业发达地区有比较大的差距。

广东省汽车工业,从经济效益来说,的确没有少挣钱。但怎么持续发展?现在的竞争已经很激烈,将来的竞争不会是在合资里面,而是在自主创新的这些技术里面,谁能够先突破,谁就能抢占先机。

网易汽车:我们刚才也谈到广东汽车工业里面,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日系汽车产业的集群,您如何评价它带来的利弊?

兰凤崇:日系企业经营得法,技术也很精湛,日本的企业在经营产品,经营品牌,经营技术方面,都是做得非常地道的。这些企业对中国企业是树立了一个样板。

但是日系企业占比重太大,造成了整车厂的封闭垄断,日系保护主义导致技术壁垒严重,它的整个供应链是封闭的,那么我们的零部件配套就跟不上,成为汽车工业塔基的零部件企业就发展不起来,是很畸形的发展。

市场能否换来技术,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

网易汽车:我们贡献了很大的市场,但是“市场换技术”的提法现在却遭到了诸多质疑,您如何评价?

兰凤崇:实际上,市场是换不来的技术。我们把市场给人家了,虽然也拿来了一些技术,但拿来的不是最好的技术。所以说,市场换技术,在汽车工业中是做得不成功的。

但是市场换技术,在别的地方也是有成功经验的,比如越南。我们把摩托车带去越南,但是现在越南学会了摩托车制造技术,现在中国的摩托车企业已经完全无法进入。

李礼夫:市场是可以带来技术的,而不是换,关键是你有没有心去学人家的东西。像韩国、日本、越南,他们学得很好。

但是我们的合资企业发展,我们现在能学的往往只是管理,而没有办法学到核心技术。但是如果市场是封闭的,连看都看不到,那如何能知道更好的技术?所以现在还是有很多机会的,至少能给我们启发。现在引进进来的设备和技术,以及出去参观等,都比较开放了,这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我们的发展有一个过程,现在就是要看能不能沉下心来做研究,我们之前模仿别人、拿过来别人的技术,但是却不能够认真去研究。

其实产业技术路线图,也有这方面的担心。我们是否能够按照这个产业路线图去实施将来的产业发展路线,现在还不知道。中国习惯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没有如日本那样迫切的资源压力,有惰性。而汽车零部件是很复杂的,产业发展需要很长时间的积淀,长期的积累就会带来风险。

新能源技术发展:纯电动汽车前景非常渺茫

网易汽车:作为产业技术路线图的一个重要方向,新能源可行性的发展现状和方向究竟是怎样的?

兰凤崇: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我们目前是在做产业化,但是还没有完成产业化。新能源技术还处在产业化的前期,研发的大有人在,但是投入生产的还很少。

而且目前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制造成本要高过传统乘用车,那么,就必须涉及到政府补贴的问题。而且,即便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补贴政策,市场还是会持观望的态度,因为我们国家的这些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车,都还没有经过足够的时间检验,对其可靠性、稳定性、维修是否便利都还是一个未知数,技术上还是有一定的问题。

网易汽车:我们都在设想未来是纯电动汽车的时代,但是纯电动汽车是否就真的可以避免污染?

兰凤崇:电动汽车的污染问题,主要是要看电是怎么来的。如果说电是通过有污染的途径的来的,那么电动汽车就还是有污染,但相比于石油枯竭的问题,这个污染还是可以接受的弊端。

曾经有人描述过最好的新能源路径,是烧氢。美工的氢能源汽车的氢气,是从天然气中提取的,但这还是有污染的。德国宝马曾经提出过一点,在海边风力发电,就地电解水,水就变成氢气,来驱动汽车。这个是目前污染最少的一个技术路线。所以现在研究电动汽车是基于两个目的,一是不污染环境,二是不烧汽油。

网易汽车:我们在上午的演讲讨论中,也说到柴油发动机的能源效率要远高于汽车发动机,但是为什么我们国家的柴油发动机乘用车却非常少?

兰凤崇:现在欧洲的乘用车有一大半都是柴油车,奔驰、宝马等都有大量的柴油发动机轿车。但中国的油品质量不行,另外发动机技术也不过关,所以我们印象中的柴油发动机都是冒黑烟、又响又吵。柴油机我们落后,柴油油品不行,所以后来就放弃了这一块的技术改进与研发。虽然也有一些协会和部门给国家部委建议发展先进柴油机技术,但是目前的进展还不明朗。

网易汽车:请您评价一下目前的几种新能源技术。

兰凤崇:纯电动汽车是离我们是最远的,除非是低速纯电动汽车,像那种机场和旅游景点的游览车。能够达到传统汽车水平的纯电动车,产业化的前景非常渺茫。问题有两个,一个是电池不行,二是充电环节不行。而混合动力的技术则相对比较成熟。

文章来源:《网易汽车》作者:张琼 2009-12-29

媒体报道三:


兰凤崇:“价值连城”——宇通企业成熟的标志

兰凤崇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业设计专业分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标准化协会车身标准化分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特聘专家、美国SAE会员。兰凤崇教授长期从事汽车车身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作,在车身覆盖件及模具CAD/CAM理论和一体化技术、车体结构性能分析与轻量化设计理论、FE分析及产品信息集成技术、车体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及车身覆盖件成形数值模拟和回弹控制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价值连城”——宇通企业成熟的标志

各位政府、行业领导,各位来宾,很高兴参加今天宇通"价值连城"这个会议,宇通客车厂是我国客车行业的著名企业,我也曾经参加过宇通公司举办的有关产品、市场或其他方面的活动。

我觉得宇通公司很注重两个方面,第一是技术的研发、投入,现在宇通把节能减排提到这么一个重要的高度,我是非常赞成的,大家都知道节能减排现在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一个策略,特别是在汽车这个行业重点就是环境、油耗的问题。 如果油耗降低了,那么排放就少了,现在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经到了一个承受极限,所以宇通能够在车的技术,在产品研究、开发上能注意节能减排,我觉得这是企业成熟的一个标志。

宇通发动机热管理系统是节能减排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不同的企业客户、不同的驾驶员在同样的路况驾驶同样的车,油耗能相差很多,这说明产品的最终节油性能和客户恰当的使用是很相关的。

第二,宇通公司能够把客户的使用纳入到公司的视线,在客车的整个生命周期、在下游关注客户真正需求,真是在为客户考虑,这是宇通公司很负责任的一个态度。就是说宇通从产品的定义、研发、出厂到交付客户的手中使用,去提升客户的使用水平和水准,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这样才能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良好效果。中国运输行业众多用户选择宇通这样企业的产品是一个恰当的选择,也会在推进这些先进技术的过程中、在使用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回报。

从专家的层面来讲,我们也希望宇通公司能继续在产品研发上加大投入,不断地促进我国科技的进步,满足客户的需求,把客户利益放在心上,就像这次“价值连城”活动一样。我相信广大的客户在使用发动机热管理系统产品的过程中能得到真正的实惠,在此也非常祝贺获奖的企业和节油精英。谢谢!

人人都节油,才能真正节油,这样就更有利于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文章来源:《中国客车网》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251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