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生命科学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于湘晖,女,汉族,1973年11月出生,博士。现任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9年考入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2001年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从事艾滋病病毒的基础理论研究和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工作。

社会任职:

资料更新中……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生物化学(下)”。

培养研究生情况: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HIV-1 感染机制研究和宿主限制因子与病毒蛋白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肿瘤的基因治疗与免疫治疗。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资助计划和1项吉林省杰出青年资助计划,1项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资助计划,并参与多项国家“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六邻体嵌合型rAd5载体逃避机体预存免疫的机制。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Vif为靶点的抗HIV-1药物先导结构的发现和优化。

3. 十一五重大专项:创新性艾滋病疫苗的前期研究。

4. 十一五重大专项:新型艾滋病嵌合病毒构建及感染机制研究。

5. 博士点博士导基金:Vif为靶点的抗HIV-1药物的设计和筛选。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HIV-1Vif-ECS复合物作用机制的研究。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心肌细胞Ito调控与心衰机理,主要成员。

8. 吉林大学校内青年基金: HIV-1Vif 蛋白抑制剂类药物筛选方法的研究和建立,项目负责人。

科研成果:

1. 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病毒基因突变调查和超分子组装构建DNA疫苗的非病毒载体研究 查晓; 孔维; 于湘晖; 张国楠; 乌恩齐; 吴永革; 陈妍; 周现锋; 任源; 樊英; 程佳 【科技成果】四川省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 吉林大学疫苗中心 2009-05-20

发明专利:

1. 冻干剂型艾滋病重组痘病毒安卡拉株载体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孔维; 张一折; 姜春来; 吴永革; 于湘晖 【中国专利】吉林大学 2005-11-16

2. HIV-1病毒样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孔维; 张喜珍; 于湘晖; 赵东海; 田春娟; 于晓方 【中国专利】吉林大学; 长春高新百克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6-05-17

论文专著:


发表论文4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1本。

出版专著:

1《生物学英语与写作》于湘晖 吴永革 刘永新 李青山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发表英文论文:

1. Identification of a Cullin5-ElonginB-ElonginC E3 Complex in Degradation of Feline Immunodeficiency Virus Vif-Mediated Feline APOBEC3 Proteins.J. Virol., Dec. 2011, p. 12482–12491.

2. Polarity Changes in the Transmembrane Domain Core of HIV-1 Vpu Inhibits Its Anti-Tetherin Activity,PLOSONE,June 2011,Volume 6,Issue 6,e20890.

3. Co-expression of 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 and Escherichia coli nitroreductase by an hTERT-driven adenovirus vector in breast cancer cells results in additive anti-tumor effects,oncology reports,26: 255-264, 2011.

4. Thermal Stability and Structural Variations of Survivin and Its Deletants in Aqueous Solution as Revealed by Spectroscopy,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2011, 115, 7038–7044.

5.N-terminal hemagglutinin tag renders lysine-deficient APOBEC3G resistant to HIV-1 Vif-induced degradation by reduced polyubiquitination.J Virol. 2011 May;85(9):4510-9.

6.N-terminal deletion effects of human survivin on dimerization and binding to Smac/DIABLO in vitro,J. Phys. Chem. B 2010, 114, 15656–15662.

7. Selective assembly of HIV-1 Vif-Cul5-ElonginB-ElonginC E3 ubiquitin ligase complex through a novel SOCS box and upstream cysteines,Genes Dev. 2004 Dec 1;18(23):2867-72;

8.Induction of APOBEC3G ubiquitination and degradation by an HIV-1 Vif-Cul5-SCF complex. Science. 2003 Nov 7;302 (5647) :1056-60.

发表中文论文:

1 HIV的超分子自组装:Gag和Vif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于湘晖; 查晓; 孔维; 沈家骢 吉林大学艾滋病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 四川省肿瘤医院; 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会议】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 2009-10-22

2 双顺反子表达载体DV的构建及其表达效率 张丽星; 张喜珍; 王玉倩; 刘晨露; 夏秋; 孔维; 于湘晖; 张海红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艾滋病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 【期刊】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1-09-20

3 铁、锰氧化还原细菌研究概况 鲍志戎; 于湘晖; 李惟; 杨宏; 张杰 吉林大学分子生物学系;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 【期刊】微生物学通报 1996-02-27

4 乙肝病毒C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研究概述 郭雷; 于湘晖; 貌盼勇 吉林大学艾滋病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传染病研究所 【期刊】实用预防医学 2009-10-25

5 HBcrAg的研究进展 郭雷; 孔维; 于湘晖; 貌盼勇 吉林大学艾滋病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传染病研究所 【期刊】实用预防医学 2010-01-25

6 四川地区宫颈癌组织HPV18和HPV45 E6基因突变分析 乌恩奇; 任源; 邱爱东; 张国楠; 姜春来; 樊英; 于湘晖; 吴永革; 查晓; 孔维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四川省肿瘤医院;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长春 【期刊】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6-02-10

7 狗心脏中I_(to)相关钾离子通道表达分析 李皓; 于湘晖; 姜春来; 吴永革; 李惟; 孔维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长春;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期刊】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01-20

8 重组MVA病毒载体疫苗的冻干保护剂研究 张一折; 姜春来; 王忠诚; 于湘晖; 吴永革; 刘成山; 孔维 吉林大学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疫苗研究中心; 长春百克药业有限公司; 吉林大学疫苗研究中心 长春 【期刊】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02-20

9 人乳头瘤病毒16型晚期蛋白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刘大维; 刘景晔; 王鹏富; 姜春来; 于湘晖; 孔维 吉林大学疫苗研究中心;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 吉林大学疫苗研究中心;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长春130062) 【期刊】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03-20

10 人乳头瘤病毒16型晚期蛋白L1基因重组MVA病毒的构建及鉴定 刘大维; 姜春来; 于湘晖; 吴永革; 金英花; 孔维 吉林大学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疫苗研究中心 长春;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疫苗二室长春 【期刊】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04-20

11 中国流行株HIV-1B/C重组亚型包膜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稳定表达细胞株的筛选 马红霞; 于湘晖; 姜春来; 吴永革; 孔维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长春 【期刊】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04-20

12 四川地区宫颈癌患者组织中部分高危HPV亚型感染及E6基因序列分析 邱爱东; 乌恩奇; 任源; 于湘晖; 吴永革; 金英花; 姜春来; 查晓; 孔维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四川省肿瘤医院药理室;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长春 【期刊】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05-20

13 Vif-ΔN28和Cullin5-N138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张文艳; 楼朝平; 朱可彤; 张帆; 姜春来; 吴永革; 于湘晖; 孔维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长春 【期刊】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05-20

14 HIV-1 DNA疫苗的构建及免疫原性 滕红刚; 姜春来; 于湘晖; 孔维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长春 【期刊】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6-05-20

15 表达HIV-1 Gag-Pol抗原的重组痘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 滕红刚; 姜春来; 于湘晖; 孔维 吉林大学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疫苗研究中心 长春 【期刊】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01-20

16 重组HIV-1腺病毒载体活疫苗的冻干保护剂研究 张一折; 滕洪刚; 吕帅然; 姜春来; 于湘晖; 孔维 吉林大学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疫苗研究中心 长春 【期刊】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02-20

17 稳定表达HIV-1病毒样颗粒的293细胞系的筛选及其稳定性 张喜珍; 于湘晖; 赵东海; 谷铁军; 姜春来; 吴永革; 孔维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长春 【期刊】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03-20

18 阿尔采默病治疗性疫苗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吴永革; 尹艳春; 孙天旭; 于湘晖; 姜春来; 金英花; 孔维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长春 【期刊】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04-20

19 HIV-1膜蛋白在甲醇型酵母中的表达和抗原性的研究 赵丽辉; 于湘晖; 姜春来; 吴永革; 沈家骢; 孔维 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长春 【期刊】生物工程学报 2007-05-15

20 HIV-1外膜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构建 赵丽辉; 于湘晖; 姜春来; 吴永革; 沈家骢; 孔维 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吉林长春; 吉林长春 【期刊】分子科学学报 2007-06-15

21 重组乙型肝炎痘病毒载体疫苗与DNA疫苗免疫原性比较 陈宇; 杨小松; 杨萍; 张帆; 于湘晖; 吴永革; 姜春来; 李惟; 孔维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长春 【期刊】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09-20

22 人黏蛋白1串联重复区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动物细胞中的表达 张淑子; 张娲; 张海红; 吴永革; 于湘晖; 孔维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亚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长春 【期刊】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09-20

23 人黏蛋白1串联重复区DNA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 张淑子; 张海红; 于湘晖; 孔维; 李维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亚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长春 【期刊】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7-10-20

24 HIV-1病毒样颗粒的纯化及其免疫原性 张喜珍; 赵东海; 孔维; 于湘晖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大学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医药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期刊】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11-20

25 HIV多抗原位点同源序列合成基因的表达及活性鉴定 杨怀宁; 徐卉; 浦昀; 于湘晖; 张煜; 赵大力; 孙志伟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电诊科;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吉林长春 【期刊】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3-28

26 hKv4.3基因5′非翻译区序列S160功能分析 李皓; 姜春来; 于湘晖; 吴永革; 李惟; 孔维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期刊】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8-07-10

27 HIV-1 Vif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朱可彤; 杜娟; 王小丹; 郭博; 孔维; 于湘晖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期刊】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06-20

28 HIV-1 Vif与ElonginC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共表达 朱可彤; 王小丹; 杜娟; 郭博; 孔维; 于湘晖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期刊】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07-20

29 HIV-1 Vif蛋白的体内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 张文艳; 孔维; 于湘晖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期刊】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09-20

30 HIV-1中和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赵东海; 张喜珍; 马红霞; 孔维; 于湘晖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大学疫苗研究中心 【期刊】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09-20

31 hKv4.3最小功能启动子区与上游抑制元件分析 李皓; 姜春来; 于湘晖; 吴永革; 李惟; 孔维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期刊】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5-05-15

32 鼠白细胞介素-2(mIL-2)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蛋白检测 姜春来; 马红霞; 于湘晖; 吴永革; 李惟; 孔维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长春 【期刊】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5-05-25

33 鼠白细胞介素15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活性鉴定 姜春来; 马红霞; 于湘晖; 吴永革; 李惟; 孔维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长春 【期刊】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5-03-30

34 四川地区宫颈癌HPV59型感染及其E6基因突变 乌恩奇; 任源; 邱爱东; 张国楠; 姜春来; 于湘晖; 吴永革; 查晓; 孔维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四川省肿瘤医院;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疫苗研究中心 长春 【期刊】中国病毒学 2005-12-30

35 HIV-1嵌合抗原的纯化及免疫原性分析 蒋静; 赵丽辉; 于湘晖; 姜春来; 吴永革; 貌盼勇; 李惟; 孔维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解放军302医院病毒研究室;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长春; 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期刊】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5-12-15

36 条件复制腺病毒的构建 李清; 查晓; 于湘晖; 姜春来; 吴永革; 孔维 大连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四川省肿瘤医院; 吉林大学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疫苗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疫苗研究中心 大连 【期刊】生命的化学 2005-04-15

荣誉奖励:


获得“吉林大学十大杰出青年”、吉林大学青年教职工“三育人”成果奖、吉林大学“三八”红旗手、第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提名奖等荣誉。

1. 2007年获全国妇联、中国科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设立的第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奖提名奖。

2. 2006年获吉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

3. 2005至2006年度获吉林大学“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一:


搏击者——记吉林大学疫苗研究中心教授、博导于湘晖

年仅35岁的她,就已在艾滋病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并在2007年荣获全国妇联、中国科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设立的第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奖提名奖。她就是吉林大学疫苗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于湘晖。

学海泛舟

1999年,于湘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01年由学校公派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从事艾滋病病毒的基础理论研究和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工作。在异国他乡,于湘晖时刻牢记自己所肩负的学习任务,以无畏的勇气和超人的勤奋弥补自己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上的不足,短短数日内就掌握了自己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并解决了艾滋病病毒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大问题。

于湘晖所在的科研小组率先利用免疫共沉淀和免疫印迹等实验方法,第一个阐述了艾滋病病毒逃避宿主防御系统而导致机体发病的机理。作为本研究的主要完成人于湘晖以第一作者将该研究成果于2003年11月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 Science”上。随后的相关工作也相继发表在“Gene&Development”和“J.Virol”等高水平杂志上,引起了全世界艾滋病防治领域科学家的关注。这一重要发现,不仅填补了艾滋病基础理论研究的空白,为艾滋病新药的研制和开发找到了一个新的理想靶标,同时也为研究艾滋病的作用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勇攀高峰

因为博士期间的出色工作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于湘晖被吉林大学特聘为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继续从事艾滋病的理论研究及疫苗的研制开发。回国后,她工作的吉林大学疫苗中心和长春百克药业正联合进行预防性艾滋病疫苗的研发工作。作为项目组的重要成员,于湘晖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新的研究工作中。2004年11月25日,于湘晖参与研制的预防性艾滋病疫苗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Ⅰ期临床研究。这是我国首次也是目前惟一批准进入临床研究的艾滋病疫苗,标志着我国在艾滋病疫苗研究领域已与国际同步。

于湘晖在完成自己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对新的领域进行研究,如:艾滋病新药的研究,肿瘤的基因治疗和肿瘤疫苗,以及新的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她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工作起来一丝不苟,所完成的实验设计严密、巧妙、逻辑性强,并极具创新性。在这期间,研究成果突出,进展顺利,在sci杂志上发表文章20余篇,申请专利1项,并参与撰写一部专著。

言传身教

几年来,于湘晖一直从事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她深知年轻人的成长、科研水平的提高,作为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她始终坚持用自己的品德和言行影响、鼓舞、带领学生进步,并倡导“做学问要先学会做人”的理念。每一个研究生的研究课题,从立题、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到论文撰写、文章发表,她都给予细致严谨的指导,并常常是和学生一起完成。于湘晖常说:“研究生期间,是一个学生培养健全人格、良好品德、出色科研能力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得到了正确的引导,那么将来学生成材、成功的几率就大很多,而老师给予的帮助和影响可能会让他们受益终身,我很愿意帮助他们”。

于湘晖先后获得“吉林大学十大杰出青年”、吉林大学青年教职工“三育人”成果奖、吉林大学“三八”红旗手、第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提名奖等荣誉。

文章来源:《吉林日报》2008-01-10

媒体报道二:


于湘晖和她的病毒感染因子研究

在世界自然科学最权威杂志之一《科学》(2003年11月7日)上,一篇高水准的关于病毒感染因子研究方面的论文——《HIV-1Vif-Cu15-SCF复合物诱导APOBEC3G的遍在化作用和降解》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该论文系统地介绍了HIV-1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蛋白,并通过研究解决了该蛋白对于艾滋病病毒逃逸宿主细胞抗病毒机制的作用机理,这一基础研究可作为艾滋病药物研究的靶标,为寻找新的抗病毒方法以及开发治疗药物提供潜在的重要途径,从而为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武器。这一研究成果在国际上获得很高的评价,在该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也是我国2003年在《科学》上发表的15篇论文之一。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就是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生——于湘晖。

初识于湘晖,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这位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博士生竟然是一位年仅30岁的年轻女性。一件羽绒服、一条牛仔裤、一双休闲鞋,朴素的衣着很难让我们想到她刚刚从大洋彼岸归来。

无悔选择生命科学

于湘晖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是一名医生,她希望女儿从事医学工作,可于湘晖从小就喜欢高楼大厦,立下的志愿是当一名建筑专家。由于身体较弱,也为了母亲的意愿,在高考时,她选择了和医学比较接近的分子生物学专业并于1990年考入我校。1994年,于湘晖由于学习成绩优秀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1999年,参加工作两年的于湘晖再次跨入母校的大门,攻读博士学位。2001年3月,她作为我校访问学者远渡重洋来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那里开始了她长达近三年的病毒感染因子研究,并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

谈到她所从事的研究和取得的成果,于湘晖感慨万千。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微生物及分子免疫系流行病研究实验室是专门从事疫苗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的,于湘晖选择了艾滋病基础研究。虽然她是学分子生物学的,在我校学习期间也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但在出国之前,她还不了解病毒感染因子,对于她来说这完全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但于湘晖还是选择了这个令许多人作过无数次,又令许多人放弃的实验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研究从大洋彼岸开始

在课题组中,于湘晖承担了主要的工作。最初的实验做得很艰难。一次次的失败令她身心疲惫,她深感研究路上的艰辛和迷茫,她甚至想是否还应再继续下去……但她选择了勇敢面对。她开始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不断地借鉴其它实验室的经验,反复寻找失败的原因,一次一次地实验。她要求自己每天必须完成十项工作并将它记在一个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每完成一项划掉一项,工作全部完成她才离开,两年多的时间她已经记了7、8本。每天,于湘晖要在不同的实验室同时做不同的实验,楼上楼下不停地跑,没有午休时间更没有节假日,有时下午3、4点钟才能吃上午饭。每天的工作量之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回到家里往往是晚上8、9点钟,她开始为自己准备晚饭和第二天的午饭,饭后还要查阅文献资料,经常到半夜才能上床休息,由于过度的劳累常常使她失眠。

在美国刻苦拼搏的岁月里,于湘晖十分感谢他的师兄孔维研究员。正是这位师长在生活和事业上的安慰和支持,才使得于湘晖渡过了艰难的日子。孔维不仅成为于湘晖事业的合作者,也是她生活上的挚友。孔维是我校沈家骢院士的得意弟子。1995年相继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并成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微生物及分子免疫系流行病研究实验室研究员,兼做研究和组织工作。

由于艾滋病病毒有地域差异性,2002年孔维回到祖国,致力于在中国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发展壮大的母校张开双臂迎接了这位海外赤子,投资500万元在长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了1000多平方米的“吉林大学疫苗研究中心”,其实验设备、条件可以同美国的实验室相媲美。回国后他积极工作,成功地申报了我国863计划中第一个艾滋病的专项,并承担多项国家重要研究项目。尽管研究中心严重缺乏实验员,孔维凭借自己对事业的执著和热爱,往返于大洋两岸,使自己的科研事业与世界前沿同步。

正是孔维与于湘晖及其伙伴的共同努力,使他成为《科学》杂志上发表这篇论文的作者之一。同时,在感染因子研究领域里崭露头角的于湘晖也成为“吉林大学疫苗研究中心”的绝佳人选。

发现病毒感染因子之迷

付出终有回报,经过近一年时间脚踏实地的工作,于湘晖和她的伙伴们所作的机理研究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她渐渐地看到了希望,对自己更加充满了信心。但同时来自外界的压力越来越大,在两三个月的时间内,相继有7、8篇关于病毒感染因子研究的论文在世界权威杂志上发表。不断传来的最新成果,让她既兴奋又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她一边作着实验,一边上网查找有关方面的信息,生怕自己的脚步落在了别人的后边。于湘晖在跟别人竞争的同时也在跟自己竞争,她不断加大自己的工作量,用她自己的话说她不想停下来,也停不下来。当研究的脉络越来越清晰,成果越来越显现的时候,于湘晖的内心又萌发了一个新的更高的目标,把研究成果发表出去,让它尽早地为人类发挥作用,她把目标锁定在全球最令人瞩目的世界自然科学最权威杂志之一——《科学》上。2003年6月,于湘晖等人将论文第一次投给了《科学》杂志社。2003年7月底,于湘晖接到来自《科学》杂志社的反馈意见,要求对论文进行修改。她们又一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在撰写修改论文的最后阶段,于湘晖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3、4个小时。直到论文发表她记不得反复修改了多少次,也不知道重复作过多少次实验。直至论文刊登出来,她才放下心来。但她的脚步并没有停息,不久,她根据后续工作整理的第二篇论文《InfluenceofprimatelentiviralVifandproteasomeinhibitorsonHIV-1virionpackagingofAPOBEC3G》撰写完毕,该论文将在2004年2月,另一个病毒学权威杂志之一——《病毒》杂志上发表。

亲情不竭的力量源泉

成绩背后有喜悦也有泪水,更有远方女儿对年迈父母的牵挂;妻子对丈夫的不尽思念。说起自己的家庭,于湘晖泪眼婆娑,作为女儿、作为妻子她觉得亏欠双方父母和丈夫的太多太多,这也许是她今生都无法弥补的。三年来,她一直没有回国,是丈夫悉心照料着双方年迈的父母,使她在大洋彼岸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她和丈夫结婚六年,公婆、父母早就盼望他们早点生个孩子,可为了事业他们一拖再拖至今还没有要小孩。2002年12月公公不幸因病去世,当时正是她的研究处于攻坚阶段,为了不影响她的工作,丈夫和家人一直没有告诉她,直到回国她才知道公公早就永远地离开了他们。丈夫和家人的良苦用心,让于湘晖百感交集……。正是亲情,助她事业走向成功,也正是亲情给了她无穷的力量。三年来,她把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到实验上。正常情况下她在2002年7月就该结束研究,完成论文回国答辩和亲人团聚,但她舍不得这项很有前景的研究,她一再延长在美时间,直到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就意味着她要比其他人晚将近两年时间才能拿到毕业文凭。回首过去,于湘晖无怨无悔,对于自己的付出,她只有普普通通的一个字“值”。

作为病毒感染因子研究的成功者,于湘晖有很多条件和机会留在国外,尤其是她所在的实验室非常希望她能留在美国继续深造,但于湘晖在完成论文的那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可以回到阔别近三年的祖国了,这是三年来她魂牵梦绕的时刻。谢绝了各方的挽留,2003年12月于湘晖毅然地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回到了母校,因为这里有她的事业,有她的伙伴,还有更高的领域等待她去开创!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报》 2006-03-27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251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