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
发明公开:
[1]刘立生, 张会民, 张璐, 文石林, 段英华. 一种改善土壤健康用酸化土壤分层翻土型石灰施加设备[P]. 湖南省: CN118020419A, 2024-05-14.
[2]蔡泽江, 张璐, 文石林, 张文菊, 余强毅. 一种防治土壤复酸化的调控系统、方法及应用[P]. 北京市: CN117474705A, 2024-01-30.
[3]刘立生, 张璐, 文石林, 张会民, 段英华. 一种基于改善红壤肥力的微生物培养装置[P]. 湖南省: CN117106546A, 2023-11-24.
[4]张璐, 刘立生, 文石林, 蔡泽江, 张会民. 一种基于红壤稻田微生物降酸试验的容器[P]. 湖南省: CN117063689A, 2023-11-17.
[5]刘立生, 张璐, 文石林, 蔡泽江, 张会民. 一种酸化板结红壤修复装置及方法[P]. 湖南省: CN117016086A, 2023-11-10.
[6]刘立生, 张璐, 文石林, 张会民, 段英华. 一种基于生物培肥效果对比实验的栽培装置[P]. 湖南省: CN117016235A, 2023-11-10.
[7]张会民, 刘立生, 蔡泽江, 黄晶, 文石林. 一种红壤酸化改良装置及使用方法[P]. 北京市: CN117016071A, 2023-11-10.
[8]刘立生, 张璐, 文石林, 张会民, 段英华. 一种实验室土壤分析用节能型土壤粉碎装置[P]. 湖南省: CN117030389A, 2023-11-10.
[9]蔡泽江, 张璐, 文石林, 余强毅. 一种适宜强酸性贫瘠土壤酸瘦改良材料的快速筛选方法[P]. 北京市: CN116698770A, 2023-09-05.
[10]蔡泽江, 徐明岗, 张璐, 孙楠, 文石林, 石伟琦. 一种化学氮肥与有机酸盐配施防治红壤酸化的方法[P]. 北京市: CN110249771A, 2019-09-20.
[11]张璐, 张会民, 蔡泽江, 上官方钦, 刘洋, 文石林. 一种稻田土壤调理剂及其使用方法[P]. 湖南省: CN109134147A, 2019-01-04.
[12]张璐, 蔡泽江, 文石林. 缓解稻田土壤酸化的调理剂[P]. 湖南: CN108947744A, 2018-12-07.
[13]徐明岗, 周海燕, 王伯仁, 蔡泽江, 文石林. 一种保水供肥改酸型多功能红壤调理剂及其应用[P]. 北京: CN107118058A, 2017-09-01.
[14]徐明岗, 文石林, 周海燕, 周世伟, 孙楠. 一种改酸营养型复合土壤调理剂及其应用[P]. 北京: CN107032931A, 2017-08-11.
[15]蔡泽江, 徐明岗, 张璐, 王伯仁, 文石林. 防治红壤酸化的肥料[P]. 湖南: CN106986730A, 2017-07-28.
实用新型:
[1]刘立生, 张璐, 文石林, 蔡泽江, 张会民. 一种用于防治水土流失的土壤和水分离装置[P]. 湖南省: CN220572773U, 2024-03-12.
[2]张璐, 文石林, 张会民. 一种适用于稻田小区试验灌溉防回流装置[P]. 湖南省: CN219660575U, 2023-09-12.
发明授权:
[1]刘立生, 张璐, 文石林, 张会民, 段英华. 一种基于改善红壤肥力的微生物培养装置[P]. 湖南省: CN117106546B, 2024-05-14.
[2]刘立生, 张璐, 文石林, 张会民, 段英华. 一种实验室土壤分析用节能型土壤粉碎装置[P]. 湖南省: CN117030389B, 2024-04-09.
[3]张璐, 刘立生, 文石林, 蔡泽江, 张会民. 一种基于红壤稻田微生物降酸试验的容器[P]. 湖南省: CN117063689B, 2024-04-02.
[4]刘立生, 张璐, 文石林, 蔡泽江, 张会民. 一种酸化板结红壤修复装置及方法[P]. 湖南省: CN117016086B, 2024-02-13
[1]蔡泽江,徐明岗,张璐,孙楠,文石林,石伟琦. 一种化学氮肥与有机酸盐配施防治红壤酸化的方法[P]. CN110249771A,2019-09-20.
[2]张璐,张会民,蔡泽江,上官方钦,刘洋,文石林. 一种稻田土壤调理剂及其使用方法[P]. CN109134147A,2019-01-04.
[3]张璐,蔡泽江,文石林. 缓解稻田土壤酸化的调理剂[P]. CN108947744A,2018-12-07.
[4]徐明岗,周海燕,王伯仁,蔡泽江,文石林. 一种保水供肥改酸型多功能红壤调理剂及其应用[P]. CN107118058A,2017-09-01.
[5]徐明岗,文石林,周海燕,周世伟,孙楠. 一种改酸营养型复合土壤调理剂及其应用[P]. CN107032931A,2017-08-11.
[6]蔡泽江,徐明岗,张璐,王伯仁,文石林. 防治红壤酸化的肥料[P]. CN106986730A,2017-07-28.
论文专著:
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英文论文17篇,合作主编专著3部。
出版专著:
1《红壤丘陵区牧草栽培与利用》徐明岗 张久权 文石林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8年2月
2《红壤丘陵区农业综合发展研究》徐明岗 黄鸿翔 文石林等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年5月
3《红壤特性与高效利用》徐明岗 文石林 李菊梅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5年10月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
[1]邱海华, 蒯磊鑫, 张璐, 刘立生, 文石林, 蔡泽江. 水田改旱地和菜地后红壤酸度和养分变化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 (03): 525-538.
[2]杨昌富, 张璐, 陈波浪, 文石林, 蔡泽江. 湘南丘陵区水田改旱地后土壤磷的有效性及淋失风险[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4, 30 (01): 199-208.
[3]张璐, 文石林, 上官方钦, 秦松, 张会民. 两种调理剂对水稻土pH值和重金属吸收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4, (01): 79-85.
[4]杨昌富, 王好圆, 覃双结, 张璐, 文石林, 蔡泽江. 氮肥形态及用量对坡耕地红壤pH的影响机理[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3, 29 (06): 1168-1180.
[5]何翠翠, 张文, 刘立生, 周斌, 文石林, 汪秀华, 吴景森. 作物种植对梯田土壤肥力要素演变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3, (05): 190-197.
[6]刘锐, 金玉霞, 王好圆, 杨昌富, 余发美, 文石林, 徐明岗, 蔡泽江. 不同改良材料对红壤酸度的改良作用及玉米生长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3, (01): 199-205.
[7]胡天睿, 蔡泽江, 王伯仁, 张璐, 文石林, 朱建强, 徐明岗. 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提升红壤抗酸化能力[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2, 28 (11): 2052-2059.
[8]刘鹏祺, 徐东昊, 李亚琳, 蔡泽江, 文石林, 徐明岗, 朱齐超. 基于多评估方法的县域镉污染风险管控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2, 41 (07): 1424-1432+1619.
[9]蔡泽江, 余强毅, 吴文斌, 文石林. 广东省增城区不同耕地利用类型下赤红壤酸度变化[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1, 38 (06): 980-988.
[10]周伟, 张运龙, 徐明岗, 李文瑾, 吴红慧, 文石林. 长期撂荒对黑土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 (04): 11-18.
[11]张群, 唐贤, 周海燕, 蔡泽江, 徐明岗, 文石林, 高强. 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剖面酸度特征[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20, 42 (05): 561-568.
[12]张璐, 蔡泽江, 王慧颖, 于子坤, 韩天富, 柳开楼, 刘立生, 黄晶, 文石林, 张会民. 中国稻田土壤有效态中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特征[J]. 农业工程学报, 2020, 36 (16): 62-70.
[13]唐贤, 梁丰, 徐明岗, 文石林, 蔡泽江, 宋芳芳, 高强. 长期施用化肥对农田土壤pH影响的整合分析[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20, 42 (03): 316-321.
[14]唐贤, 蔡泽江, 徐明岗, 文石林, 高强, 姚晨, 陈玲英. 余江县水稻土剖面酸缓冲性能与酸化速率[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9, 36 (06): 774-782.
[15]周海燕, 徐明岗, 蔡泽江, 文石林, 吴红慧. 湖南祁阳县土壤酸化主要驱动因素贡献解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 (08): 1400-1412.
[16]周伟, 吴红慧, 张运龙, 徐明岗, MUHAMMADAslam, 文石林. 土壤活性有机碳测定方法的改良[J]. 土壤通报, 2019, 50 (01): 70-75.
[17]唐贤, 蔡泽江, 徐明岗, 梁丰, 文石林, 高强. 红壤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剖面酸度特征[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 24 (06): 1704-1712.
[18]张璐, 蔡泽江, 文石林, 上官方钦, 秦松, 张会民. 两种钢渣源调理剂对水稻生长及氮磷钾吸收量的影响[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7, 34 (05): 439-448.
[19]蔡泽江, 徐明岗, 张璐, 王伯仁, 文石林, 申华平. 红壤幼龄桔园套种豆科牧草后土壤酸度变化特征[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 36 (02): 308-313.
[20]宋文峰, 王超, 陈荣府, 文石林, 王伯仁, 沈仁芳. 长期不同施肥下小麦离子吸收对土壤酸化贡献能力的比较[J]. 土壤, 2017, 49 (01): 7-12.
[21]张璐, 文石林, 蔡泽江, 刘立生, 管建新, 段淑辉, 代快. 枸溶性钾肥的水稻肥效[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 (05): 61-65.
[22]董春华, 曾希柏, 刘强, 高菊生, 文石林.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晚稻产量和杂草群落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16, 30 (09): 1815-1823.
[23]董春华, 曾希柏, 文石林, 罗尊长, 苏以荣. 湘南红壤丘陵区幼龄果园豆科牧草培肥效果研究[J]. 土壤学报, 2016, 53 (05): 1225-1236.
[24]赵凯丽, 蔡泽江, 王伯仁, 文石林, 周晓阳, 孙楠. 不同母质和植被类型下红壤pH和交换性酸的剖面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48 (23): 4818-4826.
[25]刘立生, 徐明岗, 张璐, 文石林, 高菊生, 董春华. 长期种植绿肥稻田土壤颗粒有机碳演变特征[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21 (06): 1439-1446.
[26]董春华, 曾希柏, 文石林, 高菊生. 长期施肥对早稻产量和杂草群落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 (11): 3079-3085.
[27]董春华, 曾希柏, 文石林, 高菊生. 长期施肥对红壤双季稻冬闲田春季杂草群落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 23 (09): 1150-1157.
[28]张璐, 文石林, 蔡泽江, 刘立生, 管建新, 段淑辉, 代快. 有机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下水稻土铵态氮释放特征[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5, (04): 15-22.
[29]姬钢, 徐明岗, 文石林, 王伯仁, 张璐, 刘立生. 不同植被类型下红壤pH和交换性酸的剖面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 (09): 2639-2645.
[30]董春华, 高菊生, 曾希柏, 刘强, 徐明岗, 文石林.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下红壤性稻田水稻产量及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20 (02): 336-345.
[31]董春华, 曾闹华, 高菊生, 刘强, 徐明岗, 文石林.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稻田杂草生长动态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4, 34 (24): 7329-7337.
[32]高菊生, 黄晶, 董春华, 徐明岗, 曾希柏, 文石林.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有效养分影响[J]. 土壤学报, 2014, 51 (02): 314-324.
[33]董春华, 曾闹华, 高菊生, 刘强, 徐明岗, 文石林.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红壤性稻田水稻产量及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J].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 (02): 193-198.
[34]张璐, 文石林, 蔡泽江, 黄平娜. 湘南红壤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肥力特征[J]. 生态学报, 2014, 34 (14): 3996-4005.
[35]袁敏, 文石林, 徐明岗, 董春华, 秦琳, 张璐. 湘南红壤丘陵区不同生态种植模式下土壤磷素流失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24 (11): 3162-3168.
[36]董春华, 刘强, 高菊生, 徐明岗, 文石林, 曾希柏. 不同施肥模式下水稻生育期间杂草群落特征[J]. 草业学报, 2013, 22 (03): 218-226.
[37]董春华, 刘强, 文石林, 曾希柏, 徐震, 高菊生. 磷肥和石灰对红壤白三叶草、大翼豆和圆叶决明生长的影响(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 14 (04): 640-644.
[38]袁敏, 文石林, 秦琳, 董春华. 湘南红壤丘陵区不同生态模式水土流失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 2012, 26 (06): 21-26.
[39]高菊生, 徐明岗, 董春华, 黄晶, 曹卫东, 曾希柏, 文石林, 聂军. 长期稻-稻-绿肥轮作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3, 39 (02): 343-349.
[40]侯红乾, 冀建华, 刘光荣, 刘益仁, 刘秀梅, 程正新, 杨俊诚, 文石林. 南方红壤区稻-稻连作体系下氮肥减施模式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26 (05): 555-562.
[41]秦琳, 段英华, 王伯仁, 蔡泽江, 徐明岗, 文石林. 工业盐和生态净化剂配施对黑麦草生长和土壤性质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2012, (13): 68-70.
[42]文石林, 刘强, 董春华, 周升明, 黄平娜. 罗顿豆与3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混播[J]. 草地学报, 2012, 20 (02): 305-311.
[43]文石林, 刘强, 荣湘民, 董春华, 高菊生, 周升明. 南方草食动物生产预测模型——以湖南道县为例[J]. 草地学报, 2012, 20 (01): 183-188.
[44]董春华, 宋海星, 荣湘民, 刘强, 文石林, 张玉平, 官春云, 周升明. 喷施氯化钾对油菜氮、磷及籽粒产量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11, 20 (10): 64-68.
[45]董春华, 刘强, 文石林, 荣湘民, 宋海星, 张玉平, 高菊生. 喷洒氯化钾对油菜植株硝酸盐再利用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11, 42 (02): 438-442.
[46]李娟, 黄平娜, 刘淑军, 张建峰, 姜慧敏, 秦道珠, 文石林, 杨俊诚. 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生理特性、产量及其N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11, 25 (01): 169-173+195.
[47]侯红乾, 刘秀梅, 刘光荣, 黄永兰, 杨俊诚, 文石林, 邵彩虹, 程正新. 水稻氮磷肥料减施途径研究[J]. 土壤通报, 2011, 42 (01): 123-127.
[48]文石林, 董春华. 湘南红壤丘陵区牧草栽培潜力及发展模式建议[J]. 热带农业科学, 2011, 31 (01): 24-27.
[49]何增明, 董春华, 文石林, 荣湘民, 高菊生. 不同施磷水平对红壤酸害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33): 18822-18824.
[50]文石林, 董春华, 荣湘民. 磷肥和石灰对红壤墨西哥玉米生长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10, 18 (06): 870-874.
[51]文石林, 董春华, 荣湘民, 常嵩华, 高菊生. 道县春秋塘村养牛情况调查及道县养牛产业化发展建议[J]. 中国牛业科学, 2010, 36 (06): 81-83.
[52]文石林, 董春华, 荣湘民, 常嵩华, 高菊生. 道县养牛业现状及肉牛发展产业化探析[J]. 湖南农业科学, 2010, (21): 131-133.
[53]董春华, 文石林, 荣湘民, 刘强, 宋海星, 张玉平, 高菊生. 喷施KCl对油菜光合产物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32): 18031-18034.
[54]高菊生, 曹卫东, 董春华, 徐明岗, 曾希柏, 文石林. 长期稻-稻-绿肥轮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 (06): 672-676.
[55]文石林, 董春华, 高菊生, 刘杰. 酸性红壤下施磷对墨西哥玉米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10, 19 (10): 60-64.
[56]董春华, 文石林, 高菊生, 黄平娜. 磷肥和石灰对红壤墨西哥玉米产量和养分含量的影响[J]. 草业与畜牧, 2010, (10): 12-16.
[57]文石林, 董春华, 荣湘民, 高菊生. 道县发展草食动物的资源与潜力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9): 284-285.
[58]董春华, 文石林. 道县发展草食动物潜力可期[J]. 中国牧业通讯, 2010, (17): 20-21.
[59]高菊生, 徐明岗, 曹卫东, 聂军, 董春华, 文石林. 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28年对水稻产量及田间杂草多样性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 (17): 155-159.
[60]文石林, 董春华, 高菊生. 磷肥和石灰对红壤墨西哥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2010, (16): 35-36+38.
[61]董春华, 文石林, 荣湘民, 刘强, 宋海星, 张玉平, 高菊生. 喷施KCl对油菜光合产物及籽粒产量和品质影响研究(摘要)(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11 (07): 41-44+144.
[62]董春华, 刘强, 文石林, 荣湘民, 宋海星, 张玉平, 高菊生, 刘俊. 不同品种油菜不同生育期植株氮素分配动态[J]. 西北农业学报, 2010, 19 (02): 70-74.
[63]董春华, 刘强, 文石林, 荣湘民, 宋海星, 张玉平, 高菊生, 刘俊. 喷施氯化钾对油菜植株硝酸盐含量及氮素分配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24): 108-113.
[64]胡明文, 文石林, 徐明岗. 南方红壤丘陵农区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 (16): 219-224.
[65]王伯仁, 徐明岗, 文石林, 李冬初, 黄晶. 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作物产量及肥料效益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10): 322-326.
[66]徐明岗, 文石林, 高菊生. 南方丘陵区水土流失控制的技术模式[J].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8, (04): 72-75.
[67]王伯仁, 徐明岗, 文石林. 长期施肥对红壤磷组分及活性酸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03): 254-259.
[68]徐明岗, 邓国取, 文石林, 高菊生, 扬光立. 我国农区畜牧业发展战略思路探讨[J]. 中国家禽, 2006, (04): 5-8.
[69]王伯仁,徐明岗,文石林. 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磷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9): 255-259.
[70]高菊生,徐明岗,王伯仁,秦道珠,文石林,申华平.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8): 211-214+259.
[71]高菊生,文石林,段贵平. 湘南红壤丘陵区草山草坡改良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2005, (02): 74-75+78.
[72]王伯仁,徐明岗,文石林. 长期不同施肥对旱地红壤性质和作物生长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1): 97-100+144.
[73]王伯仁,徐明岗,文石林. 有机肥和化学肥料配合施用对红壤肥力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2): 160-163.
[74]高菊生,段贵平,文石林,秦道珠. 充分利用冬闲稻田 大力发展冬季饲草[J]. 湖南农业科学, 2005, (01): 71-74.
[75]张帆,杨正礼,文石林,苏子友. 橘园种植豆科牧草罗顿豆的生态效益[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7): 104-106+110.
[76]王伯仁,徐明岗,文石林,李冬初. 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磷组分及磷有效性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293-297.
[77]文石林,徐明岗,黄平娜. 红壤丘陵区圆叶决明新品种的适应性研究[J]. 草业学报, 2001, (04): 92-100.
[78]徐明岗,文石林,高菊生. 红壤丘陵区不同种草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与生态环境效应[J].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01): 77-80.
[79]徐明岗,文石林. 南方红黄壤地区草地资源特点与开发利用(英文)[J]. 中国草地, 2000, (04): 2-9.
[80]文石林,黄平娜,徐明岗,王伯仁. 氮、磷、钾和镁对罗顿豆生长的影响[J]. 中国草地, 1999, (04): 18-21+31.
[81]文石林,徐明岗,黄平娜,张久权. 红壤地区优良牧草圆叶决明新品种的筛选[J]. 土壤肥料, 1999, (03): 45-46.
[82]游有文,黄鸿翔,王伯仁,文石林. 湘南地区几种主要土壤钾钙镁施用效果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1999, (01): 39-41.
[83]文石林,徐明岗,张久权,黄平娜. 湘南红壤区牧草生产的气候模型[J]. 草业科学, 1998, (06): 37-42.
[84]王伯仁,文石林,徐明岗,谢良商,李学军. SO_4~(2-)吸附特征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1998, (05): 35-37.
[85]徐明岗,张久权,文石林. 南方红壤丘陵区人工草地的合理施肥[J]. 中国草地, 1998, (01): 62-66.
[86]徐明岗,张久权,文石林. 南方红壤丘陵区牧草的肥料效应与施肥[J]. 草业科学, 1997, (06): 22-24.
[87]文石林. 红壤丘陵区耐酸牧草筛选与铝毒控制技术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12.
发表会议论文:
[1]董春华,刘强,高菊生,文石林,谢桂先,曾希柏.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稻田杂草生长动态研究[C]. 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 2012:470-480.
央视网报道:
文石林:情系红土地 “荒漠”变良田
2017-06-26 18:22:37 来源: 央视网
湖南省祁阳县文富市镇官山坪村的偏僻山沟里,有一个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文石林,是这个山沟深处实验站里一名普通科技员,也是副站长。33年来,他扎根在这里,研究着占中国耕地面积三分之一的红壤土地,为了一个“不让土地沙漠化”的梦想。
1984年从华中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毕业后,文石林被分配到祁阳站。他是进站最早的一批大学生中的一员,也是里面唯一坚守至今的一员。从青春少年到五十知天命,他整整在这里呆了33年。
誓破“黑色”魔咒
美国土壤学家曾有一个“黑色预言”:经过风吹雨淋,中国南方红壤地带将成为“红色的沙漠”。
红壤是什么?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天晴一块铜,下雨一包脓”,路难走,田难种。科学地说,就是易板结、生产力低下的酸性土壤。研究这样的土壤,要出成果和效益,很困难。可红壤是我国南方14个省(区)的主要土壤类型,总面积约2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近1/3的耕地面积。文石林选择了这里,就必须肩负起将这片“荒漠”变良田的重任。
走出办公室,就进水稻田,文石林每天要顶着烈日在野外工作8小时以上。每年要在实验站工作300天。住的是泥砖房,喝的是泥巴水,干的是苦力活,拿的是零工钱。文石林当时的感觉,自己就像个农民,但是比农民辛苦,白天在田野工作,晚上还要整理实验数据。
“农业科研总需要有人在一线从事田间试验和野外数据收集等工作,虽然这些研究难以发表高水平论文。”这片热土愣是长在了文石林的心里,让他始终都不舍离去。
守望“红色”土壤
当初,和文石林一起分配到红壤研究站的一批大学生纷纷设法调离,时间最长的也只待了5年。
1988年,文石林在澳大利亚攻读研究生课程。1989年,作为中澳牧草合作项目首席科研人员,只要文石林愿意,他就能成为“澳大利亚”永久居民。那年代,澳大利亚平均工资是国内的80多倍,生活工作环境均很宽松,是国内很多人梦想的天堂。可同年12月,他还是回到了这个山沟沟。
“不是没有动心过,主要是舍不得这里的工作、这里的人。”更让文石林执迷的,是他对红土地的“感情”。“实验站的实验大多是长期实验,研究几十年来土壤的变化,慢慢地就离不开了。”文石林说。
赋予“绿色”希望
祁阳站科研条件简陋、经费不足、信息闭塞、外出交流机会少,但艰苦的环境都不曾压倒这个执着的科研者。
文石林做了10年牧草引种及栽培研究,筛选出10多种适合南方红壤丘陵区气候与土壤特点的牧草品种。其中,通过国家牧草品种审定的“威恩圆叶决明”“迈尔斯罗顿豆”,解决了南方红壤丘陵区长期缺乏当家豆科牧草的问题。他提出的牧草栽培管理技术及草畜综合发展配套技术模式,累计推广牧草400多万亩,为农民增收9亿多元,极大促进了南方红壤丘陵区牧草产业的发展。
在文石林等人的努力下,红壤实验站共完成国家重大研究课题与国际合作课题30余项,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4项,使南方水稻亩产量由200公斤左右提高到350公斤左右,累计为南方红壤地区农业增加效益近60亿元。(资料来源:科技部)
光明日报报道:
这辈子恋上泥土——记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研究员文石林
黝黑的皮肤,深度的近,面对记者们的不断提问,只简短地回答:“没什么后悔。如果离开红壤实验站,我就再也不能从事我的专业了。”然后报以几声憨笑。他就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研究员文石林。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湖南祁阳至广西友谊关322国道83公里处的一个小山坳里。这里设有一个国家级科学实验站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在实验田参观时,如果不是红壤实验站工会主席高菊生介绍,谁也没看出,眼前这位衣着朴素、蹲在田埂上拨弄稻穗的中年男子就是曾5次获得省部级成果奖、3次获得农科院成果二等奖的红壤研究科学家文石林。
1984年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来到这个山坳,文石林已经在这里度过了整整30年。每天面对这片泥土,分析它,琢磨它,已经成为文石林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妻子常常抱怨:“那个年代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还有几个像他这么傻的,30年了还窝在这个山沟沟里。”面对妻子的怨言,文石林不急不恼,只嘿嘿一笑。
当初,和文石林一起分配到红壤研究站的一批大学生纷纷设法调离,时间最长的也只待了5年。1989年,作为中澳牧草合作项目首席科研人员,文石林曾有机会拿到澳大利亚的“绿卡”;2004年,文石林又有机会调到收入颇丰的衡阳烟草公司,但他都放弃了。“不是没有动心过,主要是舍不得这里的工作、这里的人。”
在文石林等人的努力下,54年来,红壤实验站共完成国家重大研究课题与国际合作课题30余项,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4项,使南方水稻亩产量由200公斤左右提高到350公斤左右,累计为南方红壤地区农业增加效益近60亿元。为了表示感谢,老百姓和县政府在站里立了块碑。负责起草碑文的县委原黄承先说,碑文先后请了3个人写,改了无数次,“希望每个字都能表达我们的谢意”。
在实验室,当文石林拿起一瓶瓶实验泥土细细端详时,亮晶晶的眼神透出恋人间的那种光芒。此刻他会主动和记者说话:“这一克泥土比一克黄金还贵,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卖。”(本报记者 雷柯)
日期:2014年07月11日 来源:光明日报
华声在线报道:
走近科学家|文石林:把脉大地的“土行僧”
2018-12-13 19:40
祁阳县文富市镇官山坪村杨山冲——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所在地,也是文石林呆了快33年的小山窝窝。半辈子和“土坷垃”打交道,他是守护、改良土壤的“科学农夫”,是远离繁华、纵横阡陌、把脉大地的“土行僧”。他还是年轻人眼中厉害的“科技男神”。
文石林在查看采集回来的土壤标本。
文石林在查看土壤标本。
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黄花菜在红壤里生长。
文石林(左二)与学生在交流红壤油菜种植。
【名片】
文石林,1964年12月生,湖南宁乡人,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副站长。1984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长期从事牧草引种与栽培、稻田培肥、红壤生态等方面的研究,先后获得省部级成果奖9项,发表论文50多篇,合作主编专著3部。2014年入选科技部“最美科技人员”人物,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作了报道。衡阳红壤实验站始建于1960年,是我国建得最早的农业试验站之一,先后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3项,为当地培养了500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2005年,该站当选为湖南省十大新闻人物(群体)。
【故事】
2月底下湘南,春风百里,桃红柳绿菜花黄。直到正午,跳跃了一路的春光水色,才收住脚步,乖巧地在眼前勾勒出一幅田园静物画。
就是这里了。祁阳县文富市镇官山坪村杨山冲——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所在地,也是文石林呆了快33年的小山窝窝。
文石林憨厚,寡言。抓起脚下一把红土,在手心里细搓慢捻,他才眉目舒展,好比摩挲着心爱孩子的后背。
半辈子和“土坷垃”打交道,他是守护、改良土壤的“科学农夫”,是远离繁华、纵横阡陌、把脉大地的“土行僧”。他还是年轻人眼中厉害的“科技男神”。
柿子树,旧平房……
53岁的文石林,觉得自己还蛮“结实”。
“这柿子树高吧?我还能爬上去摘柿子。”拍着院子里那棵粗壮的柿子树,不苟言笑的文石林,这会儿笑得像个孩子。
柿子树的另一头,立着第一任站长刘更另的半身雕像。他是湖南桃源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土壤肥料与植物营养学家。
老站长戴着眼镜,笑眯眯地瞧着他。1964年春天,刘更另选中这里建站,特地留下好几棵柿子树。那年年底,文石林才出生。
20年后的1984年7月,毕业于华中农大土壤农业化学系的宁乡农家小伙子,被一辆自行车,驮到了实验站。
这一呆,就快33年了。
柿子树前,几间青瓦土砖的旧平房排开。当年老站长带着同事们建的“窝”,文石林住了好些年。
巴掌大的小屋子,天花板上开了个大窟窿,露出一根根木板条,雨水把墙壁涂成了一张大花脸。
推开一间没上锁的屋子,文石林忆起当年窘境:“一进站,每人发盏煤油灯,晚上常停电啊。天花板上掉石灰块,一下雨,半边床铺都湿了,现在我的右肩膀还有严重风湿。蛇?有!我就从这床底下捉过一条……”
好不容易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没想到这里比家乡农村还差,还要和农民一样下田干活,弄得满身是泥。在当地老百姓眼中,站里的人甚至比农民还农民:“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卖炭的,仔细一问是实验站的。”
慢慢地,一起分来的几位大学生都走了。
文石林也有机会离开。1988年,他赴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读研究生。第二年,澳大利亚政府延期签证并自动转为绿卡。只要他愿意,就能成为那里的永久居民。
出乎意料的是,1989年12月,获得研究生文凭的文石林,回到了官山坪。
为了小牧草,大男人练出了“绣花”功夫
“这叫三叶草,就是当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的。”
走到老站长雕像旁的草坪上,文石林蹲下,细看一大片柔嫩的青草。草叶中心三道月牙似的白晕,像镶在翡翠上的小银钻。
三叶草是一种优良牧草。从1986年之后,文石林主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就是牧草引种及栽培等红壤荒山改良技术。
红壤是我国南方14个省(区)的主要土壤类型,约2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近1/3的耕地面积。但红壤是易板结、生产力低下的酸性土壤。美国土壤学家梭颇曾说,中国南方温度高,水土流失严重,红壤将变成红色沙漠。
衡阳红壤实验站,就是刘更另、陈福兴等中国第一代土壤科学家,立志打破黑色预言建起的“科学堡垒”。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解决“鸭屎田”等低产田问题,让老百姓吃饱饭,是站里的首要任务。文石林接过的,是前辈们移交的另一个重担:改良牧草种植,让荒沟野滩铺上绿地毯,不仅防止水土流失,还能种草养畜,造福百姓。
为此,文石林不仅回来了,还跑到条件更差的冷水滩孟公山基地呆了5年。
孟公山基地方圆1公里没有人家,要走七八公里路才买得到日用品。前3年,只有文石林和两位同事轮值,每次一个人在山里呆上10天。文石林回忆说:“夏天没水洗澡,就去一个大水渠里洗。水很深很急,一下被水冲出去20多米。”
为了几株小草, 大男人也练出了女人绣花般的细心。
1996年,站里和澳大利亚合作牧草研究,要从200多种澳大利亚牧草里挑出合适南方红壤的品种。文石林和一位同事负责40多个品种的挑选。春天,每个品种要栽种3个观测小区,每个小区用铁丝围出一个小框。为了观察草籽的再生能力,每天要拔掉100多个铁丝框里发芽的种子,记录发芽数量,不能落下一天。如果前晚下雨,第二天发芽的种子会特别多,他们在地里要从早蹲到晚,头晕眼花脚发麻。秋天,他们又得一趟趟到牧草地里,将成熟的种子穗剪下来。种子比芝麻还小,拿在手上怕从指缝里漏了,打个哈欠又怕把它吹跑了……
颜家山上,他当起了“牛倌”“羊倌”
小院对面,卧着一座叫颜家山的小山岗。
那是文石林和同事们的牧草实验场之一。为了验证牧草效果,他还在山上当起了“牛倌”“羊倌”。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国家牧草品种审定的“威恩圆叶决明”“迈尔斯罗顿豆”,解决了南方红壤丘陵区长期缺乏当家豆科牧草的问题。他提出的牧草栽培管理技术及草畜综合发展配套技术模式,累计推广牧草400多万亩,为农民增收9亿多元。
沿着小径上山,熟悉的一景一物,引出了文石林更多回忆。
“那是当年的牛圈,我们一次就养了16头牛,还养过40多头羊。牛圈里老鼠多,一棍子过去能打晕好几只……
“这是储水的水池。牛喝?站里人喝呢,黄泥巴水稍微沉淀一下,不少人得了结石病……
“气象观测点那时还建在山上,每天每隔3小时要记录一次数据。1986年冬天,住在山上负责记录的临时工出了事,我顶了一个多月的差。每晚8点钟路过这片坟地,风很大……”
官山坪的山山水水,见证了文石林青丝变白发。
拐过山腰,一大片斜坡地上,不少小土丘里种着油茶树,还有刚出苗的黄花菜,立着“油茶加花生”这样的一些小木牌。这是文石林2011年开始的“不同种植模式生态效果定位试验”。
绕过山脚,穿过油菜花地,开阔的平地分成很多小区,有的地里麦苗绿油油的,有的稀疏得像癞子脑壳……这里是“国家红壤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一系列长期定位实验始于上世纪90年代。
他是“科技男神”
实验站附近的农田里,一块“水稻阴离子实验”的灰色碑石,与翠绿的望梅娘、紫云英相映成画。
这是1975年刘更另布置的中国第一个土壤肥料长期定位监测。从这块农田里收集的各种数据,已成为中国土壤研究的“宝贝”。
至今,文石林还记得刘更另站在这里说的话:光坐在实验室搞不好农业科学。老老实实扎进农村,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近年来,红壤的酸化日趋严重。文石林目前的重点科研项目是“东南丘陵区红壤酸化过程与调控原理”。这是2014年启动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文石林所在的科研组已收集分析了2000多个土壤样品。“2016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维护土壤健康成为焦点,也是我们科研的重点。”
文石林颇为欣慰的,是年轻科研人员的加入。因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实验站曾多年未招到一名大学生,科研人员平均年龄50岁左右。2005年,通过媒体呼吁,那一年来了大学毕业生黄晶,现在已成为骨干。现在,文石林的两名研究生也在官山坪安了家。黑龙江小伙子刘立生和当地姑娘结了婚。石家庄姑娘张璐也和站里的年轻人蔡泽江成了一对。
在张璐眼里,文石林有“超强大脑”,哪块地可做什么实验,他看几眼走几步就知道,有些实验结果他算起来比电脑还快。她惊呼:“文老师简直是我的科技男神。”
张璐1984年出生,正是20岁的文石林来官山坪的那一年。
她来站里的2010年,赶上实验站成立50周年。进站左侧的小坪上,立起了一块题名“红壤丰碑”的大理石。
这是老百姓和当地政府为实验站树起的第三块碑。
【评说】
“父亲教我学会坚持”
印象里,我是外婆和母亲带大的,父亲陪伴我的时间很少。有次他要回站里,我哭喊着不让他走,竟晕了过去。
父亲很少谈起他的工作。小时候,同学问起他的职业,我总说,父亲是种地的。后来知道他在国外读过研究生,别人再问起时,我便会补充说,父亲还在国外读过书呢。再后来许多媒体开始报道他们这批坚守在山沟沟里的研究人员,我才知道父亲工作的艰辛,他一干就是几十年。年轻人最容易躁动,最容易不甘,但他坚持了下来。这份坚持,他没有挂在嘴边,而是默默地做。
虽然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他的行事为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我也有自己的坚持,经历过两次高考、两次艺考。我庆幸父亲教我学会坚持,我才成长为我想要的样子。
——中央美院家居产品设计系大四学生、文石林女儿石菁
认识文老师10个年头了,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如果想跟他聊天,那就聊科研,只有这样他才会打开话匣子,而且必须做足了功课才能跟得上他的思路。我经常感觉他的脑子比电脑还要快,或许是科研的内容已经深入到他的骨髓了。
文老师要求很严格,在他面前实验结果绝对做不了假。2008年平安夜,我要做一个重要实验,文老师在一旁盯着我。每一份实验样品的重量,哪怕差0.01毫克都不行,实验一直做到凌晨3点钟。有一件事,我也很感动。2009年文老师带我去南昌试验地采样,他在列车上边修改我的论文边讲解,吃午饭的时间也不放过。结果,滚烫的泡面全洒在他身上。
文老师经常爬树摘柿子给我们吃,池塘钓鱼捞虾给我们的宝宝玩。他并不只是科研上的老学究,还是生活中的老顽童。
——衡阳红壤实验站助理研究员张璐
【手记】
但愿脚下每一寸泥土,你我皆不怠慢
春阳中,我折一枝花开盎然的迎春藤,敬献于刘更另院士的雕像前。这位开启中国红壤科研的湖南人,已归于尘土。但由他而始绽放的科研之花,挽住了南中国红壤区的每一个春天。
时间的连绵与人才的接力,对于土壤科学研究有着特别意义。没有时间序列缺失的土样实验标本与数据,才有完整的科研价值。时间越长,价值越高。始建于1864年的英国洛桑土壤实验室,一克泥土标本比一克黄金还要贵。
57年来,因为三代中国土壤科学家的执着坚守,衡阳红壤实验站成为中国唯一深入红壤腹地、建站时间最长的农业科研前哨。218万平方公里的红壤区,张起了绿色安全的生态防护网,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农业科学为民富民的红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唯一留下的大学生文石林与实验站的33年,意味着他那一代科研精英,在这个岗哨上留下了重要的历史定位,而不是难以弥补的断代之憾。隐没于1万多个日夜背后的,是七尺男儿的遗憾:父亲病重未能服侍,女儿出生3天他就不得不远行……
在土样标本库里,文石林找到了站里保留年代最早的一瓶土样,发黄的标签上依稀可见“82、11、1”的模糊字迹。我将土样瓶放在耳边轻轻摇动,仿佛那是一只海螺,能听得到时光之海的声音。
几百亩实验山地,阡陌纵横春风拂面,文石林领着我穿行其间。面对这个男人的寡言少语,我觉得喋喋不休的职业追问,竟有一种疏浅与空洞。土壤科学的基础性与田野性,使扎根其间的文石林们,更深地浸染着土地般的本色:沉默,素朴,稳重。我真想卸下追问者的角色,和他一起坐在田埂上静听风过原野,或者将手抚过青绿的麦苗,感受麦苗尖碰触掌心的微妙。
57年了,文石林们和这片土地,已独自生发出某种神奇的雄浑之力,能将我从都市红尘的漩涡里吸扯出来,去慢慢打捞某些沉落于底的心爱之物。
暮色里与文石林和几位年轻人告别。他们身后,几只鸟儿飞过,疾速隐没于一片灿烂的油菜花,又从花丛中扑腾而起掠过天空。我突然觉得,眼神清亮、言笑晏晏的他们,内心并不只有泥土之重。在这个远离都市繁华的小山窝窝里,对土壤秘密的科学探索,也是一场身心的修炼。他们的心灵能长出翅膀,像鸟儿一样轻盈、自由。
土壤是历经数亿年时间演变而成的地球生命之本,我们也许一辈子也看不到1厘米土壤的形成。但愿脚下每一寸泥土,你我皆不怠慢,不轻薄;但愿当你我漫步田园,吟唱大地,不会忘记诗和远方背后,那些默默的“土行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