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汽车频道 > 文章正文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大众)位于上海西北郊安亭国际汽车城,占地面积 3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之一,年生产能力超过45万辆,产品包括桑塔纳、桑塔纳3000型、帕萨特、波罗、高尔、途安五大平台六大系列几十个品种。

成长的上海大众

  上海大众成立于1985年3月,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中德双方投资比例各占50%,合同期限为25年;2002年4月12日,投资双方将合营合同延长20年至2030年。

上海大众的诞生,结束了中国汽车工业“闭门造车”低水平徘徊的历史,开辟了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加快发展的道路。二十多年来,上海大众自我积累、滚动发展,创下了我国轿车工业发展的新模式。经过合资各方多次追加投资,上海大众的注册资本已从1985年的1.6亿元达到目前的100亿元人民币;总资产由9.8亿元增长到359.7亿元人民币。

上海大众的成功大大推进了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在扩大自身生产规模的同时,上海大众开展了振兴中国轿车零部件工业的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工作,这一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宏大系统工程,带动了一大批配套企业的技术进步,为形成符合国际水准的零部件生产打下扎实的基础。目前为上海大众配套的400多家零部件企业,更广泛地被其他汽车生产企业选作供应商,有的还被列入国际采购的行列。

  在一个跨国界、跨文化、跨时代、跨技术的大背景下,上海大众中德双方精诚合作,开拓前进,被称为“中德两国成功合作的典范”。公司曾连续八年荣获中国十佳合资企业称号,八度蝉联全国最大500家外商投资企业榜首,并连续九年被评为全国质量效益型企业。凭借质量、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显著绩效,上海大众成为了中国汽车行业中首家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奖的企业。在发展里程中,上海大众创下中国轿车工业多项第一。

  2005年7月5日,上海大众累计生产的第300万辆轿车下线,成为国内首家也是惟一一家累计生产达到300万辆的轿车企业。

  先进的工艺设备

  经过三期重大的技术改造工程,上海大众目前已形成四大生产区域(汽车一、二、三厂和发动机厂)和一个技术开发中心的生产布局。

  上海大众拥有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和工艺。

  模块化生产方式的总装线、先进的激光在线检测设备,确保轿车制造质量稳定可靠;

  先进的全自动化冲压生产线、目前国内仅有的两台2000T全封闭快速成型多工位压机、大量采用的机械手,确保冲压件的制作精度;

大量的焊接机器人、先进的激光焊接技术,大大提高了车身结构的钢性强度和表面的光洁度;

  双面镀锌钢板、先进的空腔注蜡工艺,结合先进的轿车涂装工艺和自动喷涂设备,保证车身多年防腐。

  严谨的质量管理

  质量是上海大众的生命。上海大众秉承德国大众“像制作工艺品那样精工细致制造轿车”的精神,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评估体系,持之以恒地贯彻和坚持产品技术含量高、安全性强、制造精益的标准。

  1995年,上海大众在中国汽车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1年又相继通过了VDA6.1(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质量体系)和ISO9001(2000版)体系审核。2001年,上海大众荣获“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并获得了国家首次颁发的“全国质量管理奖”。2003年,上海大众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班组”、“上海市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2004年,上海大众又将“上海市质量金奖”收入囊中。

  上海大众质量控制中心拥有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综合匹配测量室,其质量检测手段已实现了现代化和数字化。

  雄厚的开发能力

  作为一个合资企业,上海大众在多年的发展中坚持走引进吸收与自主开发并重的技术道路,大力提升产品开发能力。在2005年度上海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评价中,上海大众技术中心位列行业第一。

  在硬件设施上,多年来上海大众累计投资达20亿元。发展至今,公司拥有规模庞大、设施先进的技术中心,配备了完整的车身自主开发和发动机、电器、底盘匹配开发的硬件设施;拥有中国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集各种特殊路面与完整配备设施于一身的轿车专业试车场;拥有具备世界先进实验设备的质保实验室,包括金属、非金属、电器等方面众多先进的实验设备。

  在技术人才的培养上,上海大众通过TTA培训和项目合作,建立了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产品开发队伍,各领域已基本拥有开发领头人。在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的国产化阶段,以及联合开发阶段之后,上海大众进入了加大自主开发能力的建设阶段。由上海大众开发的出口版右置方向POLO轿车,在2003年成功批量出口澳大利亚;2004年3月,由上海大众自主完成开发的桑塔纳3000型成功上市。被《中国汽车画报》“年度榜2006”评选活动专家团称之为“优秀的设计人员采用优秀的开发模式创造出的最优秀的本土车型”的PASSAT领驭2005年11月上市后持续热销,供不应求。

  完善的产品系列

  桑塔纳 从1984年引进至今,上海大众桑塔纳已经进行了几百项技术改进,陆续推出了99新秀、世纪新秀和俊秀等数种车型,技术含量不断提升,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销售势头,被誉为中国车坛的“常青树”。

  帕萨特 上海大众帕萨特于1999年12月成功投产,迅速成为中高级轿车的经典之作。

  2005年11月全新上市的PASSAT领驭在保持帕萨特品牌经典品质的同时,融合了更多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元素,外形设计豪华动感,内部空间舒适精致,操控性能精确扎实。

  波罗 2002年4月,代表着当今汽车工业国际先进水平的上海大众波罗正式上市。在这款国际紧凑型家庭轿车最新车型的引进中,上海大众真正实现了全球同步规划、同步生产、同步上市。

  高尔 2003年2月,上海大众推出两门紧凑型经济轿车高尔,开创了国内两门轿车产品之先河。随后,高尔系列产品不断涌现:四门高尔、两门运动版高尔旋风、四门高尔旋彩相继面世。

  桑塔纳3000型“超越者” 上海大众首款自主开发的产品——桑塔纳3000型于2004年3月成功上市。作为桑塔纳2000型的垂直换代产品,“超越者”不仅外观更加时尚现代,空调系统、电控系统、舒适系统等也有较大的提升。

  途安 2004年11月正式上市的上海大众途安应用简洁、时尚的设计理念,兼具轿车的舒适、安全和MPV的多功能性,在家用、商务和休闲性上达到了完美结合,是国内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多功能轿车。

  全新的营销服务

  上海大众是国内保有量最大的轿车生产企业,产品和营销服务网络也遍布全国各地。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上海大众“四位一体”经销商和特约维修站总计达到1000多家,全国的地级市覆盖率超过70%,南至三亚,北至漠河,东至佳木斯,西至喀什,形成了分布最广、布点最密的轿车营销与售后服务网络。

  作为国内最早引入客户关系管理(CRM)的汽车企业之一,上海大众在2001年就筹划实施了CRM项目。五年来,上海大众的CRM日益完善,并蝉联2004、2005年度中国汽车行业最佳CRM实施企业。2005年9月,上海大众售后服务热线启用新号码10106789,此举标志着CRM的重要一环——客户服务中心完成了售前、售后呼叫中心的业务整合工作,从而使客户享受到上海大众全过程统一的标准服务,确保各类咨询和建议得到最快速的响应,并且通过对客户生命周期的全程跟踪实现个性化服务。

  2005年10月,上海大众推出了全新的服务品牌“Techcare大众关爱”,为用户提供购车、用车、换车、装饰车等全方位的服务,让用户真正体会到360度的全程关爱。系统化的销售服务,透明诚信的二手车置换,便利化的汽车金融服务,个性化的汽车附件,以及维系客户忠诚度的车主俱乐部等与标准化专业服务的有机融合,是上海大众服务品牌的六大支柱。

  负责的企业公民

在向社会提供一流产品的同时,上海大众承诺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尽最大的努力减少产品、活动及服务中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并于1997年12月在国内汽车行业中率先取得ISO14001环境体系的认证。

  多年来,上海大众一直致力于开发和生产兼具安全性、动力性、经济性和舒适性的环保型轿车。目前,上海大众各类车型均比国家法规规定的时间至少提前了2年达到排放法规的要求,其中帕萨特、波罗、途安的排放标准可以达到欧洲四号水平。

  与此同时,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上海大众始终本着回报社会、造福社会的理念广泛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历年来,上海大众累计捐赠约1.6亿元,捐赠项目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支持和赞助各种社会公益事业及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上海大众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榜样和示范作用,获得社会和公众好评。

  腾飞

  面对飞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上海大众不断地进行调整转型。通过变革管理、流程再造、企业文化重塑等措施,上海大众将转变为一个彻底的市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形成成本领先优势、差异化优势、专业化集中优势和速度领先优势。

  在大众品牌产品结构不断完善的同时,上海大众又积极推出了多品牌发展战略。2005年4月11日,上海大众与SKODA汽车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在欧洲享誉百年的SKODA汽车品牌正式落户上海大众。上海大众将在保持SKODA汽车原有品牌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的技术能力,进行本土化的创新开发,联合开发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从经济型轿车到中高端产品的全系列车型。

  未来五年,上海大众将推出近10款新车。领中国车市,驭大众辉煌,以“追求卓越 永争第一”为核心理念的上海大众,不仅要成为全国一流的企业,更将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跻身世界一流的轿车企业行列,努力为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腾飞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251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