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资源环境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社会活动 媒体报道 照片集锦

专家信息:


陈安泽,男,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旅游地学”学科的创始人和学科带头人之一,中国地质公园创议倡导者和推动者主要人士之一。

教育及工作经历:

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勘探专业。

资料更新中……

社会任职:

1. 国家地质公园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总工。

2. 国土资源部国家地质公园评委。

3. 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

4. 中国地质博物馆副馆长。

5. 中国地质学会副秘书长。

6.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会长

7. 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筹)创始会长。

8. 中国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副会长。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黄山、张家界、云南石林、河北白石山、福建白云山、江西三清山等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地貌研究。

1. 中国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综合研究。

资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3部。

出版专著: 

1、《旅游地学概率》,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1-05。

2、《火成岩结构构造图册》,地质出版社出版。

3、《旅游地学论文集》1-16卷,主编,林业出版社出版,1994。

4、《国家地质公园丛书》1-8卷,主编,上海地图学社出版。

5、《中国喀斯特石林景观研究》,科学出版社出版。

6、《喀斯特旅游资源研究》,地震出版社出版,2011-09 。

7、《中国花岗岩地质地貌研究》,地质论评增刊。

8、 《旅游地学大辞典》,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13-05。

《旅游地学大辞典》概要介绍:

地学是地球科学(Earthscience)的简称,是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学六大基础科学之一。旅游地学(Tourism Earthscience)是笔者等,将地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到为旅游业服务中去,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创立的一门新兴学科,属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旅游地学在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在实践活动中,推动了中国国家地质公园(National Geopark of China)体系的创立和发展。在服务于旅游活动和地质公园建设与管理实践中,又促进了旅游地学理论、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旅游地学与中国旅游业、中国地质公园事业是紧密相连的,前者是指导后者发展的理论基础,后者为前者提供了不断完善的实践平台,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了使广大读者对旅游地学有所了解,兹将旅游地学的内涵、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对中国旅游业与地质公园事业的实际贡献以及编写《旅游地学大辞典》的目的进行概要介绍。 更多……

9、《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陈安泽文集    陈安泽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2  

更多文集内容查看:

序言

文集内容一

文集内容二

文集内容三

发表中文论文:

1 论旅游地学、地质公园是中国地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陈安泽 中国地质科学院 【会议】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0-10-15

2 国家地质公园概论 陈安泽 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学会 【会议】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2-06-30

3 丹霞地貌若干问题探讨 陈安泽 中国地质科学院 【会议】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 2005-06-30

4 纵论兴义旅游业发展之路 陈安泽 中国地质科学院 【会议】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 2005-06-30

5 休闲与发展——成都休闲业论略 陈安泽 中国地质科学院 【会议】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 2005-06-30

6 花岗岩地貌景观若干问题讨论 陈安泽 中国地质科学院 【会议】第一届国际花岗岩地质地貌研讨会交流文集 2006-07-01

7 花岗岩地貌景观若干问题讨论 陈安泽 中国地质科学院 【会议】第一届国际花岗岩地质地貌研讨会交流文集 2006-07-01

8 江西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内的重大地质事件记录 叶张煌; 刘嘉麒; 尹国胜; 陈安泽; 王敏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东华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江西省地质调查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期刊】地球学报 2012-03-15

9 张家界砂岩地貌形成时代:来自阶地与溶洞对比的证据 平亚敏; 杨桂芳; 张绪教; 田明中; 陈安泽; 葛之亮; 倪志云; 杨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期刊】地质论评 2011-01-15

10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是建设和管理好地质公园的关键 陈安泽 中国地质科学院 【期刊】地质通报 2010-08-15

11 东北伊春地区桃山古元古代花岗岩的发现 吴才来; 陈安泽; 高前明; 郑元; 郜源红; 雷敏; 秦海鹏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 安徽省地矿局321地质队 【期刊】地质学报 2010-09-15

12 开拓创新旅游地学20年——为纪念旅游地学研究会20周年而作 陈安泽 中国地质学会 北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 【期刊】旅游学刊 2006-04-06

13 中国花岗岩地貌景观若干问题讨论 陈安泽 中国地质科学院 北京 【期刊】地质论评 2007-08-15

14 中国花岗岩旅游地貌类型划分初论及其意义 陈安泽 中国地质科学院 北京 【期刊】国土资源导刊 2007-12-15

15 中国喀斯特旅游资源类型划分及旅游价值初步研究 陈安泽 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科学院 北京 【期刊】南方国土资源 2003-12-15

16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若干问题 陈安泽 中国地质科学院 北京 【期刊】资源?产业 2003-02-28

17 开拓思路抓住机遇 地质工作为发展旅游服务 陈安泽; 王泽九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北京 【期刊】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4-04-28

18 论砂(砾)岩地貌类型划分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陈安泽 中国地质学会 中国地质科学院 北京 【期刊】国土资源导刊 2004-02-29

19 21世纪中国旅游资源开发前景美好 陈安泽 中国地质科学院 【期刊】国土经济 1999-02-28

20 火成堆积岩及其结构构造特征 陈安泽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博物馆 【期刊】抚州地质学院学报 1980-07-01

荣誉奖励:


1. 2011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资料更新中……

社会活动


关于召开“世界地质旅游大会.中国.郑州.2014”的通知

(第一号)

地质旅游以地质科技、地质文化为内涵,以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为游览对象,以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地质公园、矿山公园等为载体和平台,是全世界旅游产业发展中潜力巨大、愈来愈受关注的重要方向。中国是地质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地质公园等地质旅游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同时还是地质旅游游客最多的国家之一。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所在地设在中国国土资源部,中国现有地质公园、矿山公园数百处,地质公园建设为中国社会经济和地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地质旅游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介全世界各类独特的地质旅游资源,展示各国现代化的地质旅游技术,充分发挥地质旅游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执行局、世界地质旅游组织、亚太地区地质旅游组织、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国际休闲度假学会共同研究,与河南省地质旅游发展促进会协商,拟定于2014年“世界地质旅游大会”在中国河南省郑州市举办。现将会议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会名称

世界地质旅游大会.中国.郑州.2014

二、大会工作语言

英语、汉语

三、主办单位及基本情况

1、主办单位

世界地质旅游组织

国际休闲度假学会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

2、主办单位基本情况

世界地质旅游组织:是一个从事地质旅游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学术团体,是由全球地学专家和旅游专家在加拿大创立的非营利性机构。机构旨在推进全球地球科学和旅游业的融合,促进旅游发展的科学化,建立一个全球高端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交流平台。

国际休闲度假学会: 是一个从事休闲度假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国际学术团体,是由从事国际休闲度假学术研究和业务活动的人员及单位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民间学术研究机构。学会聚集了很多世界著名专家如世界遗产地旅游规划与开发专家、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地理与环境管理学院教授杰夫·沃尔(Geoffrey Wall),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副校长、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克里斯·库珀(Chirs Cooper)教授等。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 建立于1985年,是团结中国地质、地理学界相关学者运用地学知识开展地质旅游活动的非政府学术团体。该会在活动中创建了旅游地学学科,促进了地质公园的建立,为全球地质公园与地质旅游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承办单位及承办地情况

1、承办单位

河南省地质旅游发展促进会

2、承办地基本情况

承办地郑州市位于中国的中部,黄河中下游分界处,是中国河南省的省会,重要的交通枢纽。河南省是中国矿产、矿业、经济大省和历史文化、旅游大省,也是世界上拥有地质公园最多的省份,地质旅游一直走在中国的前列,云台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建设的成功典范,《资源导刊.地质旅游》是中国唯一的以地质旅游为特色的杂志,“河南省地质旅游发展促进会”是目前中国唯一的省一级的地质旅游发展促进会,正在建设的“郑州万山地质文化产业园”是以地质文化为特色的产业园区。河南省又是中华文明发祥地的核心区,有安阳、洛阳、开封等历史文化名城,太极拳、少林武术闻名于世。河南省还是旅游胜地,少林寺、云台山、龙门石窟、黄河等世界闻名。

3、主会场基本情况

主会场设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位于郑州市中东部,是一座宏伟而先进的展览和会议场地,举行过不同类型国际性商贸展览、国际创意产业博览会等大型会议。

主会场展览中心建筑面积16.68万平方米。由两个展馆、会议室、餐饮设施、办公室及商店等组成,两个展馆共可设置3,394个9平方米的国际标准展位,展馆跨度102米并设有五道活动隔段,可把展馆分割成6个独立展览会;二层展馆为无柱间隔,车辆可直接驶入两个展馆布展或撤展。

主会场会议中心建筑面积6.08万平方米,可容纳3,160人开会,两个分别可容纳400人的报告厅、17个大中小型会议室,其中九鼎厅拥有8路同声传译系统。

五、支持单位

1、地质公园网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

欧洲地质公园网络

2、学会协会

亚太地质旅游协会

中国地质学会

中国宝玉石协会

中国观赏石协会

中国古生物化石基金会

美国国家地理协会

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

台湾旅游地学协会

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协会

3、新闻媒体

中央电视台地理频道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资源导刊.地质旅游》杂志

中国国土资源报

中国矿业报

地质出版社

六、大会组织

1、大会名誉主席

孙文盛 国土资源部原部长、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名誉会长

P.麦基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球科学部主任

R.杜 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顾问

2、大会主席

陈安泽 中国旅游地学创始人和地质旅游创始人,世界地质旅游组织亚洲区主席、中国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中国国家地质公园评委

G.沃尔教授 国际休闲度假学会主席

3、组委会成员

龙长兴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执行局成员

吴必虎 北京大学教授

吴振扬 亚太地区地质旅游组织主席

杨振之国际休闲度假学会秘书长

唐全国 河南省地质旅游发展促进会会长

曹江水河南省地质旅游发展促进会副会长

田明中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会长

七、大会内容

1、学术交流

① 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

② 地质旅游开发技术与地质旅游产业发展;

③ 地质旅游文化产品研发;

③ 地质旅游目的地(地质公园)推介;

⑤ 其它。

2、会间野外地质考察

拟安排一天时间,考察河南省省内的世界地质公园。

3、展览展示

展示展览包括三大展区:地质旅游景观产品展区,地质旅游开发技术展区,地质文化产品展区。充分利用会展中心广阔的展示空间,采用图片、模型、雕塑、实物、标本、多媒体现场讲解、影视、动漫技术、虚拟技术、声光电技术和体验娱乐设施等方式对参展者和展示品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在大会网站上对参展者和展示品进行充分展示。

(1) 展区一:地质旅游景观产品展区

建议参展者:

① 地质公园;

② 矿山公园;

③ 国家公园;

④ 风景名胜区及其它类型的地质旅游景区;

⑤ 旅行社(推介地质旅游线路)。

(2) 展区二:地质旅游开发技术展区

建议参展者:

① 从事地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地质勘查单位和企业;

② 从事地质旅游(含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地质文化产业园)规划设计的院校、单位和企业。

(3) 展区三:地质旅游文化产品展区

建议参展者:

① 从事地质旅游文化产品创意、开发的院校、单位、企业和个人;

② 从事地质科技影视、动漫、图书、摄影制作的单位、企业和个人;

③ 地质游乐园及游乐体验产品开发和制作企业;

④ 地质旅游纪念品开发商和经营者;

⑤ 观赏石、宝玉石开发商、经营者、收藏家;

⑥ 其他地质文化产品开发商和经营者。

八、参展商及参观观众邀请

展区将对公众免费开放,并有重点的邀请三大展区的目标客户群体,包括:公园所在地政府、地质公园管理部门、旅游主管部门、地质博物馆、旅游景区、旅行社、产业园代表,以及从事地质公园及景区规划、设计及功能开发的单位、地质公园及景区代表,地质旅游资源开发公司、地质旅游纪念品开发公司、宝玉石公司、观赏石公司等参会参展。

展览中心可提供给参展商的收费标准为:

展位价格:标准展位:15000元(2500美元)/9平方米

特装展位(空地,36平方米起订,1200元(200美元)/平方米)

九、时间和地点

大会时间:2014年10月28~30日(27日报到)

会展时间:2014年10月28~11月2日(27日报道)

会展地点:中国河南省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CBD1号)。

十、征文要求

为了便于会议交流,会前将编印会议交流用论文摘要集(英文),请积极投稿,并请注明“第一届世界地质旅游大会论文摘要”,于2014年8月21日前以电子邮件形式发至会议联系人。论文摘要(英文)篇幅控制在A4纸一页以内,包括:题目、3-7个关键词、参考文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邮编、Email地址。格式采用word文档。

十一、参会费用

1、注册费1200元/人(200美元/人),2014年9月31日汇款至指定账户。现场注册费1500元/人(250美元/人)。参展者每个标准展位免注册费2人。

账户:河南省地质旅游发展促进会

账号:7622 0157 4000 00087

开户行:浦发银行郑州东风支行

2. 住宿费、生活费自理。

十二、报名

报名截止日期为2014年9月30日,详情请登录www.hndzlv.cn,报名填写通知所附回执,第一号通知的回执请于四月三十日之前以电子邮件或传真方式发至联系人。

十三、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河南省地质旅游发展促进会秘书处

董 钧(秘书长):

联系电话 15639916119 邮箱 1138439856@qq.com

赵俊峰(中文):

联系电话 18768866961 邮箱 765442301@qq.com

李晗琦(英文):

联系电话 18614981679 邮箱 283004311@qq.com

2014年2月10日

 

世界地质旅游大会.中国.郑州.2014


(第一号通知回执)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务

 

职称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邮编

电话

传真

手机(很重要)

Email
(很重要)

论文题目
(交流人员填写)

参展内容
(参展单位填写)

参展产品:

参展面积:

参展人数:

抵达地点
日期、时间

车(机)次

签名:     2014年 月 日

World Geotourism Conference

Zhengzhou, China, October 2014

The First Announcement

China is one of the founding countries of the global geopark movement. The Global Geoparks Network (GGN) is located in China’s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There are 29 Global Geoparks in China, which is the country with the largest number of global geoparks in the world (there are only 100 ones in the world). Moreover, China has 219 national geoparks, 60 national mining parks, 100 provincial geoparks, dozens of provincial mining parks, and the Geopark Network System has a wide national distribu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geoparks has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for a socioeconomic and geotourism in China.

In order to promot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on geotourism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the World Geotouris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ference will be held and the following i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event::

1. Conference Name

World Geotourism Conference, Zhengzhou, China, 2014

2. Conference Languages

English, Chinese

3. Organizers

Main Organizers

The World Geotourism Organization (WGO)

International Recreation and Vacation Society (IRVS)

Commission on Tourism Earth Science and Geopark, GSC

4. Host Organizer

Henan Geological Tourism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5. Support Organizations

Global Geoparks Network of the UNESCO

European Geoparks Network

Associations

Asia-Pacific Geological Tourism Association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GSC)

China Gem and Jade Association (CGJA)

View Stone Association of China

China Fossil Specimens Foundation

The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of the United States

Ecotourism Australia

Taiwan Geotourism Association

Association for Geoconservation, Hong Kong

Media

CCTV - Geography

China National Geography Magazine

Resource Guide, Geotourism Magazine

Chinese Land and Resources Newspaper

China Mineral Newspaper

China Geological Publishing Press

6. Conference Committee

Honorable Chairs

Wensheng Sun, Former Minister,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Patrick McKeever, Secretary, UNESCO's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Programme

Ross Dowling, Advisor, UNESCO’s Global Network of National Geoparks

Conference Chairs

Prof. Anze Chen, Founder of China Geotourism, Regional President in Asia of WGO

Prof. Geoffrey Wall, President of IRVS

Conference Committee Members

Changxing Long, Executive Board Member of the Geopark Network

Bihu Wu, Prof. of Beijing University

Zhenyang Wu, Chairman of Asia Pacific Geotourism Organization

Zhenzhi Yang,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International Recreation and Vacation Society

Quanguo Tang, President of Henan Geotourism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Jiangshui Cao, Vice President of Henan Geotourism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Mingzhong Tian, Prof.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7. Conference & Exhibition Program

1). Acade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geoscience and geoparks

Geotourism development technology and academic exchanges geo-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Geotourism and culture products exchange

Geotourism destination (geopark) marketing and promotions

Others

2). Field trip

A proposed one-day field trip to visit a Global Geopark in Henan Province.

3). Exhibition

Three areas and themes

Area 1: geotourism landscape products

Suggested exhibitors

● Geoparks exhibition

● Mine parks exhibition

● China national parks exhibition

● Landscape resorts and other geo-landscapes exhibition

● Travel agencies exhibition (geotourism routes recommendation)

Area 2: Geotourism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uggested exhibitors

● Geological exploration units and enterprises occupied in geotourism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 Universities, organizations and enterprises engaged in geotourism planning and design(including geoparks, mine park and geo- cultural industrial parks)

Area 3: Geotourism culture products

Suggested exhibitors

● Geologic specimens

● Universities, organizations , enterprises and persons engaged in the creativity and development of geotourism cultural products

● Organizations , enterprises and persons engaged in the manufacture of geo-technological movies, cartoon and books

● Enterprises engag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e of geo-fairgrounds and experience produc

● Developers and operators on geotourism souvenirs

● Developers and operators and collectors on view stone and gem-jade

● Developers and operators on other geo-culture products

8. Invited exhibitors and visitors in audience

● Local government with geoparks in their areas

● Geopark management department

● Geopark administration

● Tourism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 Tourism competent authorities

● l Geo-museums

● Tour operators

● Travel agencies

● Industry gardens

● Industrial park representatives

● Geopark and area planning companies

● Design and funct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unit

● Geoparks and scenic representatives

● Geo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mpanies

● Geo-souvenirs development corporations

● Gemstone (view stone company) and ornamental companies

Price

Booth Price: Standard booth: 15,000 Yuan ($2,500)/9 m2 standard size: $2,500/9 m2

Special booth (space, 36 m2 from the set, 1,200 Yuan ($200)/m2)

Special size: above 35 m2/each, $200/m2

9. Conference Dates and Venue

Conference: 28-30 October, 2014(report on 27 October)

Exhibition: 28 October -2 November, 2014(report on 27 October)

Venue: China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Center, Zhengzhou, Henan, China

 

10. Requirements of paper

● Format of Paper: Abstract

● Language of Paper: English

● Deadline for submission: August 21, 2014

● Abstract (English) length: less than one page of A4 paper, including: title, 3-7 keywords, references, author's name, affiliation, address, zip code, Email address.

● Please use Word document format to submit the abstracts. Please indicate "World Geotourism Conference Abstract" and send by e-mail through http://www.hndzly.cn

11. Registration Fees

1). Early registration ends September 31, 2014: RMB 1200(USD 200) per person On-site registration: RMB 1500(250 USD) per person.

Two exhibitors can take registration fee for free in each standard booth.

Account: Henan Geotourism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Account number: 7622 0157 4000 00087

Bank of deposit: Zhengzhou Dongfeng Branch of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2). Accommodation and living costs are not included in registration fees.

12. Register

The application deadline is on 30 September, 2014.Please check the web site http://www.hndzly.cn for more details. The applicants need to feel the receipt attached and the No.1 receipt should be sent to the contacts by email or fax by 30 April, 2014.

13. Contact Information

Geological Association of Henan Tourism Development Secretariat

Jun Dong (Secretary General):

Tel +86 15639916119 E-mail 1138439856@qq.com

Junfeng Zhao (in Chinese):

Tel +86 18768866961 Email 765442301@qq.com

Hanqi Li (in English):

Tel +86 18614981679 Email 283004311@qq.com

2014年2月10日

  World Geotourism Conference

     Zhengzhou, China, 2014

Receipt to the 1st announcement

 

Name Sumame
 
Gender
 
Age
 
Company
 
Title
 

Organization 

Mailing Address

Email

Telephone

Fax

Mobile phone(important)

Email
(important)

Title of paper
(To be completed by the author)

Exhibition Content
(To be completed by exhibitors)

Product:

Exhibit area:

Number of exhibitors:

Place of Arrival Date, Time

Train/Flight No.

Signature:      Month/Date/ Year:

首届中国最美地质公园评选组织委员会

---------------------------------------------

关于开展全国首届“中国最美地质公园”

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地质公园及相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努力建设美丽中国”重要思想,推动我国地质公园事业发展,扩大地质公园的影响,普及地学科学知识,活跃地质旅游市场,并为在全国举办“地质公园旅游年”或“地质旅游年”做准备,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会同河南省地质旅游发展促进会商定开展首届“中国最美地质公园”评选活动。现将具体方案通知如下:

一、参评对象

2012年12月31日前,被中国国土资源部正式揭牌命名的中国国家地质公园。

二、评选原则

(一)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实行群众网络投票与专家评审相结合,充分尊重群众意见。

(二)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公开参评资格、评选标准,公开参评资料、图片,公开评选结果。

(三)坚持地质公园建设和管理服务综合评价原则。

(四)坚持地质环境及景观保护、普及地学知识和促进地学普及地质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评选条件和标准

(一)地质公园内生态环境与地质景观优美、风格独特,极具观赏价值。

(二)地质公园设施齐全,管理服务规范,园风良好,游客满意度高。

(三)地质公园重视地学科普活动,园内科普读物和标示系统齐全,导游介绍及地质博物馆建设富有特色。

(四) 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和原生态保护成绩显著,当地政府重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评选程序

1.活动筹备(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20日)

拟定活动方案,组建评审机构,协调各方行动。

2.活动启动(2013年1月21日至2013年1月31日)

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活动信息。活动组织机构以《邀请函》等形式,邀请国家地质公园参与评选。

3.参选报名(2013年2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

活动办公室以通知等形式,邀请国家地质公园参加。参评单位可从资源导刊网(http://www.ziyuan360.com)下载参评申请表填写报名。

参评单位报名办法:实行自荐与推荐相结合。

参评有关资料统一报送至zgzmdzgy@163.com信箱。参评资料包括:填写申请表并附6至10张图片,自身形象宣传电视专题片光盘,并发送申请表电子档1份。申请表打印报送3份。

五、评选方法

1.网络投票(2013年6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

新华网、资源导刊网专门开辟专栏,介绍参评地质公园情况、图片资料。群众可通过网络投票至新华网或资源导刊网。同时,在《资源导刊·地质旅游版》杂志上刊登参评地质公园资料,并附纸质选票,各参评单位可从网上下载选票或从杂志上复印选票,尽可能多的发放游客,动员群众投票。纸质投票与网络投票具有同等效力。

根据各参选地质公园所获群众投票数顺序,并按参选地质公园数量产生一定比例的候选地质公园名单。

2.评委会评选(2013年7月1日~2013年8月31日)

根据群众投票产生的候选地质公园名单,由届时组建的专家评定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中国最美地质公园”30名。

六、评选组织

1. 组委会

首届中国最美地质公园评选组织委员会人员名单

名誉主任:孙文盛(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 分会名誉会长)

     孟宪来(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主   任:李廷栋(中国科学院院士)

副 主 任:翟裕生(中国科学院院士)

     阚兆江(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副总监)

     陈安泽(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会长)

委 员: 刘嘉麒(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秉忱(国务院资深参事)

     郑 元(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秘书长)

     田明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周爱国(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陶奎元(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王建平(河南省地质矿产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曹江水(河南省地质旅游发展促进会副会长)

     张忠慧(《资源导刊》杂志地质旅游版 副主编)

2.组委会办公室:

北 京: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邮编:100037

联系人:王艳君

电 话:010-68999642,13693625009

信 箱:yanjun@cags.ac.cn

郑 州:《资源导刊》杂志地质旅游编辑部

地 址:郑州市金水东路18号401室 邮编:450016

联系人:左金安 张 瑞

电 话:0371-68108706,13623806388

信 箱:zgzmdzgy@163.com

3.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和河南省地质旅游发展促进会

4.承办单位:《资源导刊》杂志社、新华网

5.支持单位: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

七、评选结果发布及宣传

评选结束,由组委会向国内各主流媒体发布评选消息。同时,获奖单位名单分别在新华网和《资源导刊·地质旅游版》杂志刊载,并录入拟编辑出版的画册和光盘,向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推荐播出。

八、评选费用

本次评选活动不收取报名费和参选费。评审活动费用由主办单位筹集。参评资料整理及自我宣传推介活动费用,由推介单位自理。

2013年1月20日

全国首届中国最美地质公园评选活动启动
 

本报讯 中国地质公园开始选“美”啦!这是1月21日,记者在全国首届“中国最美地质公园”评选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的消息。业内人士指出,这是有关部门为落实十八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而开展的一项有益活动。 

 

 

本次活动组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介绍说,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及文化水平的提高,崇尚自然、乐于山水旅游的人们迅速增多,并在形成新的潮流。为了适应人们在游山玩水过程中了解山水由来及相关地学科普知识,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我国自2000年以来对符合条件的优美自然景观开始地质公园建设。由于它融合了深受人们喜爱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及其他各种文化因素,它一出现便受到了各地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大大促进了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12月,我国已建设世界级地质公园27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45处,另有74处已取得国家地质公园资格,还有众多的省级地质公园,全国地质公园数量之多,风景之美,影响之大,居世界前列。

据介绍,这次参加评选的范围是在2012年12月31日前,由中国国土资源部正式揭牌命名的中国国家地质公园。评选活动2013年2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报名参加。参评单位可从资源导刊网(http://www.ziyuan360.com)下载参评申请表填写报名。评选活动在2013年6月通过新华网和资源导刊网进行一个月的网络投票,选出侯选地质公园,然后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专家评审,产生本次活动的“中国最美地质公园”。

据了解,本次评选活动组委会由国土资源部原部长孙文盛、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局长孟宪来,中科院院士李廷栋、中国地质学会旅游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会长陈安泽等院士、专家组成。本次评选活动是由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会同河南省地质旅游发展促进会主办,新华网与《资源导刊》杂志社具体承办。

媒体报道一:


科学是地质公园之魂--陈安泽

科学是地质公园的灵魂,是其生命力永不枯竭的源头。为了中国地质公园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地学工作者能够也必须去做的事情,太多了……

2006年,国家地质公园研究中心设《中国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综合研究》项目,在旅游地学界首次对花岗岩地貌景观旅游资源进行专项研究。日前,记者专程拜访了该项目组组长、旅游地学专家陈安泽。

记者:据我了解,对花岗岩研究在世界上比较普遍,我们为什么还要设这个专项?

陈安泽:尽管现代地质学不乏对花岗岩的研究,但其着力点都是花岗岩与地球演化历史、与区域地质构造发展史特别是与成矿的关系,研究的内容多是岩理学、岩类学和花岗岩成因理论等,服务于旅游业的花岗岩地貌景观研究还是空白。在这个领域,需要探讨、关注的命题很多,不仅是花岗岩地貌景观的分类和评价,更涵盖科学开发、高效保护等内容,这些问题既有基本理论问题,也有技术方法问题,还有管理应用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花岗岩地貌景观发育完美、应用于旅游业程度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效益显著的国家。这些花岗岩地貌景观分布在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和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中,由于构成景观的岩石性质、形成时代、岩体成因、形成地貌的地质营力不尽相同,其地貌形态、组合及旅游价值也有很大差异。研究这些异同点,对指导地质公园、风景区建设有重要实用价值,对深入研究花岗岩地貌学及向公众普及花岗岩景区地学知识也有重要意义。

记者:我国花岗岩景区在世界占有怎样的地位?

陈安泽:我国的花岗岩在地理分布上遍及全国,从岩石类型、成因类型上看,世界上已知的类型中国几乎都有,而且美学观赏价值优于世界各国。中国的花岗岩景区虽然很多,但不同成因、时代、岩性、产状、气候带、海拔高度、剥蚀深度、地质营力等,每个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瑰丽风姿。

花岗岩景观是我国最重要的风景旅游资源之一,如安徽的黄山、天柱山、牯牛降、大别山、九华山,内蒙古克什克腾,江西三清山,福建的太姥山、石牛山、鼓浪屿,辽宁风凰山,浙江普陀山,山东的泰山、崂山,湖南衡山,河南的宝天幔、?酷?山、鸡公山,黑龙江伊春,广东封开、罗浮山,山西北武当山,海南三亚天涯海角等,即使放在世界大背景中看,都是很有特点的。

高山尖峰地貌-新疆博尔塔拉怪石沟

花岗岩景观中的圆形石蛋景观-三亚天涯海角的海龟石

海蚀崖、柱、穴地貌-福建平原

记者:项目研究的内容有哪些,目前进展如何?

陈安泽:本项目将从地貌的岩石因素、地貌的地球内动力因素、地球外动力因素三个方面着眼,从各个花岗岩景区入手,对不同形态的花岗岩地貌景观作出成因解释,并评价出各处花岗岩地貌景观价值。

由于花岗岩景区众多,分布面广,研究工作量十分庞大,我们拟采取统一规划,国家地质公园研究中心成立总项目组,按省区设立若干子课题,会同各省国土资源厅、地质公园、风景区,采用联合协作的方式进行研究。

目前,项目组已与三清山、黄山、崂山、克什克腾等地质公园签订了相关协议,开始了具体的研究工作;福建、河南、黑龙江等省的国土资源厅也对此颇感兴趣。整体上看,项目进行得比较顺利。

记者:这项研究将达到什么目标?

陈安泽:我们将提出新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划分方案,包括类、型、式、亚式等;提出花岗岩地貌景观评价准则,从科学、美学、经济开发等方面综合研究;提出中国花岗岩地貌景观对比研究总报告,包括类型划分、评价准则、成因规律、分布规律、对比分析、利用现状、科学普及方案、保护开发远景建议等;以省为单元的子课题提交本省花岗岩地貌景观对比研究分报告,包括本省及各个景区花岗岩地貌景观特征、形成机理、分布规律、科学与美学评价、对比分析,并针对现有景区的科学解说、景观保护、今后开发等提出指导性建议;提交世界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综合研究报告;提交分省区、景区及全国、全球主要花岗岩地貌景观图片集;初步建立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数据库。

崩塌叠石地貌-翠华山

花岗岩低山塔峰地貌-河南嵖岈山

记者:上述这些成果,对地质公园或景区建设有哪些实际意义呢?

陈安泽:我国拥有众多的花岗岩地貌景区,对游人的吸引力、创造的经济效益都非常高,但是,绝大多数景区并没有真正把景区的科学优势发掘出来。比如,崂山是一座花岗岩名山,它临海而立,山雄、水秀、石奇,但在那里,游客看不到任何有关崂山山水成因的说明牌,也听不到导游对崂山的科学解说。这样,崂山就只能是一座“道教名山”,其“科学文化名山”的魅力和功能便被湮没了,而这,不能不说是种遗憾。

要知道,花岗岩景区的基础——地质地貌是打造旅游精品的重要素材。但目前,多数花岗岩景区还是把风景旅游资源当作抽象的美学、文学载体去打造。随着社会的进步,游客需求在变化,景区如果满足不了较高层次的需求,就会逐渐失去吸引力、失去生命力。而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进行深度开发,既可以通过打造丰满且高品位的产品而获得更大的综合收益,又可以提升景区旅游资源开发水平,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关键在于,要有新的开发理念和新的科研成果注入。

记者:能再具体讲一下吗?

陈安泽:景区的科学规划和开发,必须以扎实的科学研究成果为底色。

就某个花岗岩景区而言,不但要查清岩体的形成原因、侵入时代、期次、岩石类型、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地貌类型、地貌形成机制等,编制大比例尺的地质地貌图,还要收集本区的遥感、航空照片,拍摄各种地貌、地质现象照片,采集典型的矿物、岩石、化石、地质现象标本,进行同类地质地貌景观的对比研究和评价,发现景区旅游资源的共性和个性,在此基础上编制本景区地质地貌调查报告以及科学利用、科学保护地质地貌景观的规划,并推出富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旅游产品。同时,帮助景区建立一个面向游客的博物馆或游客中心,全面展示景区的地质学内涵及综合价值,指导游客的旅游活动;针对景区内的地质地貌景点、景观,设立解说牌,使科学普及渗透到景区的各个角落;按不同层次编制科普旅游路线,编写科普读物,对导游员进行地学知识培训等。

这个项目还将对花岗岩旅游资源的保护有一定指导和帮助作用。地质遗迹的保护从来都不是盲目的,只有通过科研了解地质遗迹被破坏的因素和途径,才能找到遏制和减缓的本源。

我们对花岗岩地貌景观的相关研究只是地质科研服务于旅游业的一项内容,就我们国家地质公园研究中心而言,今后还将陆续进行中国喀斯特石柱林、火山等地质地貌景观的对比研究。

文章来源:《地质勘查导报》记者:周飞飞

媒体报道二:


专访:地质专家陈安泽教授

在第一届国际华岗岩地质地貌研讨会期间,新浪网旅游频道专访记者就网民所关心的问题访问了国土资源部国家地质公园评委、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中国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地质公园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总工、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陈安泽教授。

记者:景区传统宣传和介绍中,有一种倾向是以传说和神化加强旅游者的印象和兴趣,而较少有将科学知识和景观价值相结合的讲解和宣传,请问陈教授对此现象的看法和见解?

陈: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好,我们国家旅游高速发展,旅游为什么会发生?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旅游则是必然发展。在人们个体需求方面,满足了物质的需要之后,就要满足精神需要,这是很重要一个方面,人只有吃饱穿暖后才去旅游,人的肚子没吃饱,穿不暖是谈不上旅游的。战国时代的墨子对此即有精辟的论述:食必求饱,然后求美;衣必求暖,然后求丽;居必求安,然后求乐。显然,旅游是满足人精神最好的需要。

关于怎么去旅游,中国讲游山玩水,对于自然界的山和水都是地质作用形成,是自然界力量造就了山水。在古代也去旅游,云游四方,那时缺少很多知识,就是去看美景。现在进入二十一世纪,是科学的世纪,不但要欣赏自然界的美,也要学到自然界的知识,要从高层次的去看。一般游人旅游是看热闹而不是看门道,山美,山是怎么形成的?水美,水为什么会在此流动?只是看热闹。更有甚者,被一些流传甚至是杜撰的传说所迷惑。去过承德的人都知道棒锤山,传说那是孙悟空的金箍棒,抑或这是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但去的地方多了,发现全国各地有诸多孙悟空的金箍棒,抑或这是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游客显然会乏味!

旅游者的素质在不断提高,需要更多的更确切的信息满足旅游需求。而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也需要应乎市场的需求变化。这如同我们曾经看过黑白电视,但如今已经需要的是等离子、液晶电视了,再在市场中吆喝黑白电视,必然会被无情的淘汰。旅游产品是一样的道理,需要科学、文化、历史、民俗等多方面的诠释,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我们当前的旅游界,科学进入的程度太低,而国外在此方面有诸多可以借鉴的案例,例如科罗拉多大峡谷的讲解标牌系统等等。

同时,媒体方面也需要宣传和引导科学的旅游观,促进行业的发展,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我们的社会文化进步。

记者:请陈教授从专业的角度简单向网民介绍一些有关三清山花岗岩地质地貌的知识。

陈:花岗岩主要形成于地下5到30公里处,这么厚的一个“帽子”需要历经地壳运动,才能逐渐抬升露出地表。花岗岩具备高硬度、高抗腐蚀度等特色,从而形成高山峻岭。我国的五岳均属花岗岩地质。中国花岗岩景区,在各种地质景区中分布最广,据初步统计,花岗岩景区总量占全部风景名胜的16%,接待的游客超过7000万,占总游客的19.2%,经济收入达52亿元人民币(所占比例32%)。从这些数据,可见花岗岩景区在我国旅游景区所处的位置。

本次大会将公布有关三清山花岗岩的最新年龄测算——12000万年前,成型于地下5公里,历经长期演变,如今主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尖峰状地貌”,代表性的造型石有:东方女神、巨蟒出山等。三清山属于新起的花岗岩地质景区,其形成年代和美学价值等方面,独具特色,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记者:本次在三清山脚下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华岗岩地质地貌研讨会”,具有何种意义?

陈:我国的旅游需要抓住几种主要的地形特色景区,花岗岩、喀斯特、沙岩、火山岩等,这就占据了国内景区的绝大部分。从而抓住旅游地质的主干,推动旅游发展。

本次大会选在上饶,由三清山旅游风景区承办,这是一个机遇。专家曾向黄山等花岗岩景区有过类似推荐,但这个机会最终被三清山抓住了。如果说专家学者是千里马的话,三清山则在此次合作中具备伯乐的眼光!

本次到会的专家学者,在花岗岩研究领域均属国内外一流的专家,是一次学术的盛会,也是科学走向社会的盛会!希望此次国际花岗岩地质地貌研讨,在提升本专业学术交流的同时,更能全面带动国内科学旅游的趋势,使游客在未来旅游中能够更多更好的了解和认识科学。希望三清山能在国内树立花岗岩景区的典范!

文章来源:《乐途旅游网》

媒体报道三:


地质公园是挖不完的“金矿”——访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国家地质公园评委陈安泽

作为一种深度旅游形式,以地质公园为核心的地质旅游在经过十年的发展之后,已经由“新生事物”步入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并成为中国旅游产业中的生力军。在整个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凝聚了无数地质工作者的辛劳和智慧。作为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会长、国家地质公园评委的陈安泽研究员,多年来为地质公园建设和地质遗迹保护鼓与呼,亲历了地质公园从有到无、从新生到成长的整个过程。回首十年间的日日夜夜,他对我国的地质公园事业感慨良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决定和组织领导,是中国地质公园得以建立的关键

记者:我国是地质遗迹非常丰富的国家,地质遗迹资源种类几乎齐全,其中一些甚至是全球独一无二的。那么十年前,这些地质遗迹处于什么样的保护状态?

陈安泽:中国的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是作为其他自然保护区中的一项专项内容进行保护的。直到1987年,原地矿部颁布了《关于建立地质自然保护区的规定》,这是中国建立地质自然保护区保护地质遗迹的开始。到1992年,我国共建立地质自然保护区52处,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31处、县级17处。1995年,原地质矿产部颁发了《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使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到1997年国土资源部成立前,我国共建立地质遗迹保护区86处,其中国家级12处、省级33处、地市级9处、县级32处。另外,在当时全国660处自然保护区中有地质遗迹内容的104处,其中国家级27处,省级71处、县级6处;在119处国家级风景区和920处森林公园中,多数含有地质遗迹内容。1999年春,国土资源部制定了《全国地质遗产保护区保护规划(2000~2010)》。

这就是十年前我国地质遗迹保护的状况,总体来讲,一是数量少,地质遗迹保护区仅占自然保护区总数的2%左右;二是地质遗迹调查未列入部工作任务,地质遗迹资源基本情况不清楚;三是地质遗迹破坏严重,如化石、溶洞中的钟乳石被盗卖,采矿以及修建大型工程等对地质遗迹的破坏;四是管理机构不健全,没有专项保护经费。

记者: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地质公园建设走在了世界前列。这其中,您个人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陈安泽:看到中国许多宝贵的地质遗产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我感到无比欣慰。一个老地质工作者能够为中国地质事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为能赶上这个机遇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同行们的合作、地方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地质遗迹保护、发展地质公园的关键因素。在中国地质公园事业的建立和发展中作出贡献的人很多,其中作出特别突出贡献的人是相关部门的领导。没有他们的理解、支持与领导,中国地质公园事业是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的。广大地学界专家的参与,是保证地质公园坚持地质科学特色的知识源泉,地方政府领导的重视是建成地质公园体系的保障。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决定和组织领导,是中国地质公园得以建立的关键,是我国建立地质公园事业的法律依据。地质公园的建立为中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开辟了一条坦途,找到了一个最有效的保护办法。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取得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成绩,走在了世界最前列。

十年艰辛发展路,地质公园进入“四化”新阶段

记者:作为地质公园的评委和专家,您见证了中国地质公园从诞生到发展的历程,您认为目前中国的地质公园建设处于什么阶段?中国的地质公园为世界的地质公园建设和地质遗迹保护起到了什么作用?

陈安泽:十年前是初创阶段,以发展为重点工作。现在地质公园已经具有一定数量和规模,已经从重发展走到了重建设、重管理、重质量的新阶段。国土资源部提出地质公园管理工作要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构成了地质公园发展“四化”新阶段。这个阶段是巩固提高阶段,对地质公园事业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发展阶段。只有这个阶段搞好了,地质公园今后才能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找矿,而建立地质公园是既“找矿”,又“建矿山”、“开矿山”。我认为,地质公园是永远挖不完的“金矿”,国家地质公园是“大型金矿”,世界地质公园是“超大型金矿”。

中国的地质公园工作支持了世界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在全球起到了示范作用,引领了全球地质公园发展的方向,成为推动世界地质公园发展的中心,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办公室设在中国国土资源部内就是很好的明证。我国是最早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国家,是最早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的国家之一,是世界地质公园总数最多的国家。

记者:地质公园的相关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在十年中是如何架构起来的?

陈安泽:毕竟地质公园发展初期是我国的新生事物,管理制度是在参考建设、环保、旅游等相关部门的规章建立起来的,相关制度也是结合地质公园的特点逐步建立起来的。如在2000年9月,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书》、《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国家地质公园评审表》、《国家地质公园评审标准(试行)》以及确定了国家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和国家地质公园评审组;2008年11月出台了《地质公园规划技术要求》,随后又出台了国家地质公园督察员的相关规定;目前正在制定新的地质公园验收标准和考核办法。

地质公园是中国公园建设史和中国旅游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记者:您认为地质旅游在中国旅游业具有怎样的地位和影响?

陈安泽:地质公园是中国旅游业走上科学之路的标志和里程碑,为中国旅游业的再提升插上了科学的翅膀。地质公园是最为完善的科学旅游产品,为打造科学旅游产品树立了榜样。地质公园迎合了新时期旅游者在旅游中寻求科学知识的新需求,中国科学旅游时代即将到来。我认为,地质公园是中国公园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国旅游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记者:我国的地质公园建设已经日趋成熟,您认为未来中国地质公园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陈安泽:从目前中国地质公园的发展趋势来看,一个兴办地质公园的热潮将持续升温,这是各级地方政府发展旅游业的需求、保护地质遗产的需求,公众对旅游产品科学含量的需求,国际上对中国地质公园建设的要求以及政府对地质公园建设的要求所决定的。中国地质公园的数量将持续增加,预计到本世纪中期,我国将建成世界地质公园50处左右、国家地质公园200~300处、省级地质公园500~750处。此外,还应大力发展县级地质公园。

我国的地质公园发展到今天,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建议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制定国家地质公园法或国家地质公园管理条例、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办法,部分省要建立省地质公园法或条例;将地质公园规划与管理列入国务院三定方案。国土资源部要加强对地质公园的管理,如列入部办公会议日程,听取地质公园工作汇报;每年召开一次全国性地质公园工作会议;设立“地质公园管理处”,为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打基础;设立地质公园管理专项经费;加强地质公园规划与动态管理。

经过十年的发展,地质公园事业正在茁壮成长,也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章来源:《地质勘查导报》2010-07-06

照片集锦: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251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