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

发明公开:
[1]白东义, 宫文典, 丁文淇, 图格琴, 史琳, 史晓源, 李政, 蔺亚楠, 芒来. 阿魏酸在促进蒙古马肌肉纤维类型转变中的应用[P]. 内蒙古自治区: CN118452320A, 2024-08-09.
[2]刘晓民, 杨耀天, 王克志, 刘海燕, 芒来. 一种上游水库群与分凌区联合调控方法[P]. 内蒙古自治区: CN117634823A, 2024-03-01.
[3]芒来, 赵一萍, 苏少锋, 张建强, 陶金山, 吴海青, 胡明, 蔺雅楠, 李蓓, 白东义, 杜明. 一株戊糖片球菌M6及其应用[P]. 内蒙古自治区: CN115572689A, 2023-01-06.
[4]董瑞峰, 陈子帅, 张伟, 张肖雨, 陈基权, 额敦图拉嘎, 芒来. 一种GH4738镍基高温合金的热加工工艺[P]. 内蒙古自治区: CN113560481A, 2021-10-29.
[5]格日乐其木格, 纳日嘎, 杜明, 韩海格, 芒来. 用于制备马驴骡睾丸冰冻切片的方法[P]. 内蒙古自治区: CN112129600A, 2020-12-25.
[6]格日乐其木格, 纳日嘎, 王希生, 康德措, 神英超, 才文道力玛, 伊敏娜, 乌英嘎, 陶力, 芒来. 一种用于制作马睾丸组织石蜡切片的方法[P]. 内蒙古自治区: CN112129601A, 2020-12-25.
[7]张心壮, 赵雅丽, 格日乐其木格, 李连浩, 才文道力玛, 芒来. 提高马骨骼肌卫星细胞贴壁培养生长速度的方法及细胞氧化应激培养模型[P]. 内蒙古自治区: CN112094806A, 2020-12-18.
[8]李蓓, 宋连杰, 杜明, 崔迎迎, 特日格乐, 任秀娟, 赵一萍, 白东义, 韩海格, 芒来, 张心壮, 格日乐其木格. 一种体外分离培养蒙古马睾丸精原干细胞的方法[P]. 内蒙古自治区: CN111893088A, 2020-11-06.
[9]李蓓, 宋连杰, 张心壮, 赵一萍, 白东义, 芒来, 任秀娟, 崔迎迎, 特日格乐. 一种体外分离培养蒙古马睾丸支持细胞的方法[P]. 内蒙古自治区: CN111088215A, 2020-05-01.
[10]格日乐其木格, 赵雅丽, 张心壮, 才文道力玛, 曹迪, 纳日嘎, 芒来. 一种马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P]. 内蒙古自治区: CN111004776A, 2020-04-14.
[11]格日乐其木格, 王希生, 张心壮, 神英超, 纳日嘎, 芒来. 用于检测马、驴、马骡以及驴骡源性成分的引物组及检测试剂盒[P]. 内蒙古自治区: CN110964837A, 2020-04-07.
[12]格日乐其木格, 神英超, 陶力, 王希生, 白东义, 赵一萍, 张心壮, 李蓓, 芒来. 一种适用于制作马属动物卵巢石蜡切片的方法[P]. 内蒙古自治区: CN110926907A, 2020-03-27.
[13]格日乐其木格, 神英超, 任宏, 王希生, 白东义, 张心壮, 赵一萍, 李蓓, 芒来. 一种用于马属动物的冲胚装置及冲胚方法[P]. 内蒙古自治区: CN109966006A, 2019-07-05.
[14]白东义, 萨如拉, 任秀娟, 赵一萍, 乌尼尔夫, 李蓓, 阿娜尔, 吴敬, 芒来. 一种miRNA序列、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 内蒙古: CN106148342A, 2016-11-23.
[15]赵一萍, 任秀娟, 萨如拉, 李蓓, 白东义, 乌尼尔夫, 杨丽华, 乌云达来, 芒来. 驴的miRNA序列、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 内蒙古: CN106148343A, 2016-11-23.
[16]阿娜尔, 白东义, 赵一萍, 房元海, 格力格桑, 芒来. 一种马精液冷冻保存液及其配制方法[P]. 内蒙古: CN105519521A, 2016-04-27.
实用新型:
[1]赵一萍, 蔺雅楠, 苏少锋, 白东义, 陶金山, 杜明, 任秀娟, 图格琴, 丁文淇, 宫文典, 曹佳龙, 武慧, 翁雅娟, 张心壮, 芒来. 一种琼脂凝胶板打孔装置[P]. 内蒙古自治区: CN221561633U, 2024-08-20.
[2]芒来, 查格德尔·朝丽明. 一种移动式动物防疫栏[P]. 内蒙古自治区: CN217657594U, 2022-10-28.
[3]苏少锋, 张建强, 赵一萍, 赵小庆, 刘文强, 芒来, 陶金山, 蔺雅楠, 李雅静, 刘桂芹, 伊六喜, 杜明, 白东义, 李蓓, 任秀娟, 格日乐其木格, 张心壮, 韩海格, 王希生, 神英超. 一种可调节的平板涂布器装置[P]. 内蒙古自治区: CN216738343U, 2022-06-14.
[4]陶金山, 苏少锋, 赵一萍, 赵小庆, 刘文强, 张建强, 芒来, 蔺雅楠, 李雅静, 刘桂芹, 伊六喜, 杜明, 白东义, 李蓓, 任秀娟, 格日乐其木格, 张心壮, 韩海格, 王希生, 神英超. 一种牲畜固定笼装置[P]. 内蒙古自治区: CN216219490U, 2022-04-08.
[5]乌云达来, 芒来, 郭军, 孙云峰. 一种用于量取无机酸的定量瓶[P]. 内蒙古: CN204297266U, 2015-04-29.
[6]芒来, 布仁巴雅尔, 杨永平, 满都呼, 孟克达来. 马奶发酵装置[P]. 内蒙古: CN201789887U, 2011-04-13.
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450余篇,出版著作45部。
出版专著:
类别 |
书名 |
字数(万) |
出版社名称及刊号 |
出版年 |
1、专著(主编) |
《马艺术与文化旅游》(中文版) |
19.3 |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
2022年 |
2、专著(参编) |
《中国马文化产业蓝皮书》(中文版) |
19.3 |
商务印书馆出版 |
2021年 |
3、专著(主编) |
《Healing Miracle: What You Didn’t Know About Koumiss》(译著,英文版) |
20.0 |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
2021年 |
4、专著(主编) |
《奇跡の健康食品——知られざる馬乳酒》(译著,日文版) |
20.0 |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
2021年 |
5、专著(主编) |
《相马金典》(蒙文版) |
37.4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2020年 |
6、专著(副主编) |
《内蒙古现代马产业科技发展技术路线图》(中文版) |
50.0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2020年 |
7、专著(编委) |
《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技术手册》(中文第二版) |
15.0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19年 |
8、专著(主编) |
《走近蒙古马》(中文版) |
33.0 |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2019年 |
9、专著(主编) |
《马科学》(中文版) |
53.0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2019年 |
10、专著(主编) |
《马科学——口袋书》(中文版) |
6.5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2019年 |
11、专著(顾问) |
《中国马产业蓝皮书》(中文版) |
23.6 |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
2019年 |
12、专著(副主编) |
《蒙古马与草原文明》(中文版) |
28.4 |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
2019年 |
13、教材(审稿) |
《数量遗传学》(中文第四版) |
26.25 |
内蒙古农业大学印制中心 |
2018年 |
14、专著(主编) |
《蒙古马精神》(中文版) |
18.0 |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8年 |
15、专著(主编) |
《治愈奇迹:你不知道的的酸马奶—酸马奶的医疗功效》(中文版) |
16.2 |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8年 |
16、教材(副主编) |
《马学》(中文版) |
54.6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17年 |
17、专著(主编) |
《科学诠释酸马奶--揭示策格(艾日嘎)奥秘之金钥匙》(中文版) |
47.0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2016年 |
18、专著(第二作者) |
《中国马属动物文献综目》(英、中、日、蒙古文版) |
46.0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2016年 |
19、教材(主编) |
《新概念马学》(中文版) |
37.2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15年 |
20、专著(第二作者) |
《寻马记》(新西里尔文) |
42.0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2015年 |
21、专著(第一作者) |
《马年说马》(中文版) |
35.0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2014年 |
22、专著(第二作者) |
《马病针灸学》(中文版) |
36.5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14年 |
23、专著(第二主编) |
《内蒙古运动马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文版) |
27.0 |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2014年 |
24、专著(参编) |
《中国奶业史---专史卷》(中文版) |
156.0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13年 |
25、教材(主编) |
《现代马业科学》(中文第三版) |
42.9 |
内蒙古农业大学印制中心 |
2013年 |
26、专著(独著) |
《モンゴル民族の馬事文化--草原·人·马》(日文版) |
30.2 |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
2013年 |
27、专著(第一作者) |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马文化》(蒙古文版) |
100.8 |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
2013年 |
28、专著(第一作者) |
《策格---草原珍品》(中蒙日文对照版) |
15.8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2013年 |
29、专著(独著) |
《养马宝典》(中文版) |
32.0 |
香港文化出版社 |
2013年 |
30、专著(主编) |
《草原天骏》(中文版) |
30.0 |
内蒙古人民出版 |
2012年 |
31、专著(第一作者) |
《乌珠穆沁白马》(蒙、汉对照版) |
22.4 |
内蒙古人民出版 |
2012年 |
32、教材(主编) |
《数量遗传学》(蒙古文版) |
29.4 |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2012年 |
33、教材(主编) |
《数量遗传学》(中文第三版) |
26.3 |
内蒙古农业大学印制中心 |
2012年 |
34、专著(参编) |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马驴驼志》(中文版) |
74.3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11年 |
35、专著(独著) |
《马在中国》(中英文对照版) |
30.0 |
香港文化出版社 |
2009年 |
36、教材(主编) |
《马业科学》(中文第二版) |
20.8 |
内蒙古农业大学印制中心 |
2009年 |
37、教材(主编) |
《数量遗传学》(中文第二版) |
26.6 |
内蒙古农业大学印制中心 |
2008年 |
38、专著(独译) |
《轻种马饲养标准》(中文版) |
18.4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2007年 |
39、专著(独著) |
《蒙古族马文化》(日文版) |
20.0 |
日本国秋叶原书社 |
2007年 |
40、教材(主编) |
《马业科学》(蒙古文版) |
20.8 |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2007年 |
41、教材(主编) |
《马业科学》(中文第一版) |
30.6 |
内蒙古农业大学印制中心 |
2003年 |
42、教材(主编) |
《数量遗传学》(中文第一版) |
25.7 |
内蒙古农业大学印制中心 |
2003年 |
43、专著(第一作者) |
《蒙古人与马》(蒙古文版) |
85.0 |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2年 |
44、教材(主编) |
《数量遗传学》(蒙古文版) |
29.4 |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2002年 |
45、教材(参编) |
《畜牧学概论》(中文版) |
61.8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2年 |
46、专著(独著) |
《中国猪遗传资源保存的系统工程研究》(中文版) |
10.0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1997年 |
47、专著(副主编) |
《牧业小百科》(蒙古文版) |
28.0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1994年 |
48、专著(第一作者) |
《兽医手册》(蒙古文版) |
32.0 |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2年 |
注:按出版发行年份倒排序。
发表英文论文:
1.Dugarjaviin MANGLAI, Seiji HOBO, Toru ANZAI, Toyohiko YOSHIHARA, Ryuichi WADA, Masamichi KUROHMARU, Masa-aki OIKAWA, Atsuhiko HASEGAWA, Yoshihiro HAYASHI. Microbiological and Cytological Analysis of Guttural Pouch Lavages Obtained from Apparently Healthy Thoroughbreds[J]. Equine Sci, 1999,10(2): 49-51.(Annual Report of Equine Research Institute (ERI,1999(7):50)).
2.Dugarjaviin MANGLAI. Ryuichi WADA. Hideki ENDO. Masamichi KUROHMARU. Toyohiko YOSHIHARA. Motoki SASAKI. Masa-aki OIKAWA and Yoshihiro HAYASHI. Macroscopic Anatomy of the Auditory Tube Divericulum (Guttural Pouch) in the Thoroughbred Equine---A Silicon Mold Approach---. Okajimas Folia Anat.Jpn. 76(6):335~346,2000 (Equine Research Institute Report 2000: 65~66)
3.Dugarjaviin MANGLAI. Ryuichi WADA. Masamichi KUROHMARU. Toyohiko YOSHIHARA. Atsutoshi KUWANO. Masa-aki OIKAWA and Yoshihiro HAYASHI. Histological and Morphometrical Studies on the Mucosa of the Equine Guttural Pouch (Auditory Tube Diverticulum). Okajimas Folia Anat,Jpn. 77(2-3),69~76,2000 (Equine Research Institute Report 2000: 66~67)
4. Dugarjaviin MANGLAI. Ryuichi WADA. Masamichi KUROHMARU. Takeo SUGIURA. Toyohiko YOSHIHARA. Masa-aki OIKAWA and Yoshihiro HAYASHI. Distribution of Immunoglobulin Isotypes and Subisotypes in Equine Guttural Pouch (Auditory Thbe Diverticulum). J.Vet.Med.Sci. 62(9),1001~1003,2000 (Equine Research Institute Report 2000: 67)
5.Dugarjaviin MANGLAI. Seiji HOBO. Toru ANZAI. Toyohiko YOSHIHARA. Ryuichi WADA. Masamichi KUROHMARU. Masa-aki OIKAWA. Atsuhiko HASEGAWA and Yoshihiro HAYASHI. Microbiological and Cytological Analysis of Guttural Pouch Lavages Obtained from Apparently Healthy Thoroughbreds. J.Equine Sci. 10(2),49~51,1999 (Annual Report of Equine Research Institute (ERI,1999 (7): 50))
6.Dugarjaviin MANGLAI. Ryuichi WADA. Hideki ENDO. Masamichi KUROHMARU. Toyohiko YOSHIHARA. Motoki SASAKI. Masa-aki OIKAWA and Yoshihiro HAYASHI. Macroscopic Anatomy of the Auditory Tube Divericulum (Guttural Pouch) in the Thoroughbred Equine---A Silicon Mold Approach,125th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Japanese society of veterinary science, 1998.4.5~7:23
7.Dugarjaviin MANGLAI. Ryuichi WADA. Masamichi KUROHMARU. Takeo SUGIURA. Toyohiko YOSHIHARA. Masa-aki OIKAWA and Yoshihiro HAYASHI. Distribution of Immunoglobulin Isotypes and Subisotypes in Equine Guttural Pouch (Auditory Thbe Diverticulum), 126th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Japanese society of veterinary science, 1998.8.21~23:248
8.Dugarjaviin MANGLAI. Seiji HOBO. Toru ANZAI. Toyohiko YOSHIHARA. Ryuichi WADA. Masamichi KUROHMARU. Masa-aki OIKAWA. Atsuhiko HASEGAWA and Yoshihiro HAYASHI. Microbiological and Cytological Analysis of Guttural Pouch Lavages Obtained from Apparently Healthy Thoroughbreds. 124th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Japanese society of veterinary science, 1997.10.10~12:195
9. Jinlong Huang, Yiping Zhao, Wunierfu Shiraigol, Bei Li, Dongyi Bai, Weixing Ye, Dorjsuren Daidiikhuu, Lihua Yang, Burenqiqige Jin, Qinan Zhao, Yahan Gao, Jing Wu, Wuyundalai Bao, Anaer Li, Yuhong Zhang, Haige Han, Haitang Bai, Yanqing Bao, Lele Zhao,Zhengxiao Zhai, Wenjing Zhao, Zikui Sun, Yan Zhang, He Meng, MANGLAI Dugarjaviin*. Analysis of horse genomes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diversification and adaptive evolution of karyotype[J]. Sci. Rep., 2014,4:4958. doi:10.1038/srep04958. (影响因子5.578)
10. Bei Li, Xiao-long He, Yi-ping Zhao, Qi-nan Zhao, Unierhu, Dong-yi Bai, Dugarjaviin MANGLAI*. Tyrosinase-relatedprotein 1(TYRP1)gene polymorphism and skin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related to coat color in Mongolian horse[J]. Livestock Science,2014,167:58–64.(影响因子1.293)
11. Jinlong Huang, Yiping Zhao, Wunierfu Shiraigol, Bei Li, Dongyi Bai, Weixing Ye, Dorjsuren Daidiikhuu, Lihua Yang, Burenqiqige Jin, Qinan Zhao, Yahan Gao, Jing Wu, Wuyundalai Bao, Anaer Li, Yuhong Zhang, Haige Han, Haitang Bai, Yanqing Bao, Lele Zhao, Zhengxiao Zhai, Wenjing Zhao, Zikui Sun, Yan Zhang, He Meng, MANGLAI Dugarjaviin*. Genome sequences of Monglian horse and Przewalski‘s wild horse. The 34th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Animal Genetics Conference, 2014:P8006.
12. Jinlong Huang, Yiping Zhao, Dongyi Bai, Wunierfu Shiraigol, Bei Li, Lihua Yang, Jing Wu, Wuyundalai Bao, Xiujuan Ren, Burenqiqige Jin, Qinan Zhao, Anaer Li, Sarula Bao, Wuyingga Bao, Zhencun Xing, Aoruga An, Yahan Gao, Ruiyuan Wei, Yirugeletu Bao, Taoketao Bao, Haige Han, Haitang Bai, Yanqing Bao, Yuhong Zhang, Dorjsuren Daidiikhuu, Wenjing Zhao, Shuyun Liu, Jinmei Ding, Weixing Ye, Fangmei Ding, Zikui Sun, Yixiang Shi, Yan Zhang, He Meng, MANGLAI Dugarjaviin*. Donkey genome and insight into the imprinting of fast karyotype evolution[J]. Sci. Rep.,2015,5:14106. doi: 10.1038/srep14106. (影响因子5.228)
13. Bei Li, Xiaolong He, Yiping Zhao, Dongyi Bai, Gerelchimeg Bou, Xinzhuang Zhang, Shaofeng Su, Leng Dao, Rui Liu, Yuejiao Wang, Dugarjaviin MANGLAI*.Identification of piRNAs and piRNA clusters in the testes of the Mongolian horse[J]. Sci. Rep.,2019,9:5022. doi:10.1038/s41598-019-41475-9. (影响因子4.122)
14. Yongfu Chen, Wenjun Liu, Jiangang Xue, Jie Yang, Xia Chen, Yuyu Shao, Lai-yu Kwok,Menghe Bilige, Lai Mang, Heping Zhang.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strains from traditional fermented dairy foods and antihypert[J]. J. Dairy Sci.2014,97:1-13. (影响因子2.573)
15. Tugeqin Bao, Haige Han, Bei Li, Yiping Zhao, Gerelchimeg Bou, Xinzhuang Zhang, Ming Du,Ruoyang Zhao, Togtokh Mongke, Laxima, Wenqi Ding, Zijie Jia, MANGLAI Dugarjaviin*,Dongyi Bai*,The distinct transcriptomes of fast-twitch and slow-twitch muscles in Mongolian horses[J].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 Part D,2020(33),100646.
16. Shaofeng Su, Yiping Zhao, Zongzheng Liu,Guiqin Liu,Ming Du, Jing Wu,Dongyi Bai,Bei Li,Gerelchimeg Bou,Xinzhuang Zhang,MANGLAI Dugarjaviin; Characteriz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bacterial microbiota in different gastrointestinal tract compartments of Mongolian horses,microbiology,2020, DOI: 10.1002/mbo3.1020
17. Guiqin Liu, Gerelchimeg Bou, Shaofeng Su, Jingya Xing, Honglei Qu, Xinzhuang Zhang, Xisheng Wang, Yiping Zhao, MANGLAI Dugarjaviin; Microbial diversity within the digestive tract contents of Dezhou donkeys, PLOS ONE, 2019,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26186
18. Bei Li, Xiaolong He, Yiping Zhao, Dongyi Bai, Dandan Li, Zhiyu Zhou, Dugarjaviin MANGLAI.Analysis of the miRNA transcriptome during testicular development and spermatogenesis of the Mongolian horse, Reprod Fertil Dev. 2020;32(6):582-593. doi:10.1071/RD19133.
19. Zhao, R., Yihan, W., Zhao, Y. MANGLAI.et al. Hair follicle regional specificity in different parts of bay Mongolian horse by histology and transcriptional profiling. BMC Genomics 21, 651 (2020). https://doi.org/10.1186/s12864-020-07064-1
20. H.ENDO, MANGLAI, M.FUJISAWA, M.KUROHMARU, Y.HAYASHI. The Guttural Pouch in not Present in the White Rhinoceros (Ceratotherium Simum); Morphology of the Eustachian Tube and Nasopharynx [J]. Anat.Histol.Embryol, 1998,27:327-330.
21. Motoki SASAKI, Yoshihiro HAYASHI, Hiroshi KOIE, Yoshiki YAMAYA, Junpei KIMURA, Dugarjav MANGLAI, Schu KAWASHIMA, Hideki ENDO, Masako YAMAMOTO. CT Examination of the Guttural Pouch (Auditory Tube Diverticulum) in Przewalski’s Horse (Equus Przewalskii) [J]. Vet.Med.Sci, 1999,61(9):1019-1022..
22. Nobuyuki NOZAWA, Dugarjaviin MANGLAI, Treatment Techniques of Equine Illness Employed by the Mongolian Nomads [J]. Bulletin of the JAMS, 2000,30:63-72.
23. Zhang Wenguang, Li Jinquan, Mang Lai, Lai Shuangying. Putative transmission of SARS-CoV. Applied Immunohistochemistry & Molecular Morphology, 2004,12 (1) : 93-94.(SCI收录)
24. Ling YH, Ma YH, Guan WJ , Cheng YJ , Wang YP, Han JL, Jin DP, Mang L , Mahmut H·Identification of Y Chromosome Genetic Variations in Chinese Indigenous Horse Breeds[J]. Journal of Heredity, 2010:101(5):639–643. (影响因子2.249)
25. Jinshan, Jirintai, MANGLAI D, Takahashi M, Nagashima S, Okamoto H. Molecular and serological survey of hepatitis E virus infection among domestic pigs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J]. Arch Virol, 2010,155(8):1217-1226. (影响因子1.909)
26. Jirintai S, Jinshan, Tanggis, MANGLAI D, Mulyanto, Takahashi M, Nagashima S, Kobayashi T, Nishizawa T, Okamoto H. Molecular analysis of hepatitis E virus from farm rabbits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and its successful propagation in A549 and PLC/PRF/5 cells[J]. Virus Res. 2012,170(1-2):126-37. (影响因子2.72)
27. Dong J, Bao H, Mang L.Ultra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rval stages of the horse nasal-myiasis fly, Rhinoestrus sp. (Diptera: Oestridae) from Mongolian horse in China[J]. Microsc Res Tech, 2018, 81(2):198-206. doi: 10.1002/jemt.22965. (影响因子1.087)
28. Han H, Wallner B, Rigler D, MacHugh DE, MANGLAI, Hill EW. Chinese Mongolian horses may retain early domestic male genetic lineages yet to be discovered[J].Animal Genetics,2019,9. doi: 10.1111/age.12780.
29. Haige Han, Kenneth Bryan, Wunierfu Shiraigol, Dongyi Bai, Yiping Zhao, Wuyingga Borjigin, Siqin Yang, Wengang Zhang, David E. MacHugh, MANGLAI Dugarjaviin, Emmeline W. Hill. Refinement of Global Domestic Horse Biogeography Using Historic Landrace Chinese Mongolian Populations. J Hered, 2019. 110(7): p. 769-781.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
1.芒来. 畜禽保种理论的分析与探新[D]. 东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989.
2.芒来. 数学方法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J]. 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90,11(1):60-64.
3.芒来. 现有畜禽的保种理论[J]. 国外畜牧学—草食家畜, 1990,(3):21-24.
4.芒来. 保种群体遗传结构变化的模拟研究——不同起始频率和群体大小与基因丢失概率的关系[M]. 中国畜禽遗传育种进展(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1,43-48.
5.芒来. 保种群体遗传结构变化的模拟研究[J]. 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91,12(2):31-37.
6.芒来. 不同起始基因频率和群体大小与基因丢失概率关系的研究[J]. 内蒙古畜牧科学, 1992,(2):1-4.
7.芒来, 盛志廉. 杂合子长期变化的计算机模拟试验——群体中长期保存杂合子的可能性分析[J]. 遗传学报, 1992,19(6):486-490.
8.芒来. 畜禽遗传资源随机保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M]. 内蒙古农牧学院建校四十大庆学术论文集(蒙文版), 1992,48-56.
9.芒来. 影响随机保种理论的随机遗传因素分析[J]. 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93,14(1):55-60.
10.芒来. 畜禽保种理论的研究[J]. 草食家畜, 1993,(1):12-14.
11.芒来, 潘玉春. 畜禽随机保种理论可行性的探讨[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993,23(1):33-35.
12.芒来, 潘玉春. 畜禽保种理论及其发展刍议[J]. 内蒙古畜牧科学, 1993,(2):8-13.
13.芒来. 中国猪遗传资源保存的系统工程研究[D]. 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993.
14.芒来, 旭荣花. 蒙古族传统乳制品——马奶酒和奶酒[J]. 内蒙古畜牧业(蒙文版), 1993,(7),34-36.
15.芒来. 随机保种群体遗传结构变化的数学模型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4,25(1):32-37.
16.芒来, 旭荣花. 蒙古族传统乳制品——酸奶[J]. 内蒙古畜牧业(蒙文版), 1994,(7):32-35.
17.芒来. 系统保种理论及策略研究[M]. 动物遗传育种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1995,133-137.
18.芒来. 世界畜禽保种研究现状探讨[M]. 动物遗传育种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1995,138-142.
19.芒来. 马乳酒[J]. 马の科学, 1997,34(1):50-56.
20.芒来. モンゴル文化の中の马の姿について[J]. Equine Sci.Supplement, 1997,(1):39-44.
21.芒来. 私の人生目标, 第9回[在日留学生のための研究助成金][M]. 赠呈者应募小论文集, 1997,25~26.
22.芒来. 日本在来马のル—ツ: モンゴル马?! (1)モンゴル文化の中の马の姿について(上)[J]. 马の科学, 1997,34(2):133-139.
23.芒来, 楠濑良. 日本在来马のル—ツ: モンゴル马?! (2)モンゴル文化の中の马の姿について(下) [J]. 马の科学, 1997,34(3):211-218.
24.芒来, 楠濑良. 日本在来马のル—ツ: モンゴル马?! (3)モンゴル竞马について(上) [J]. 马の科学, 1997,34(4):318-322.
25.芒来, 楠濑良. 日本在来马のル—ツ: モンゴル马?! (4)モンゴル竞马について(下) [J]. 马の科学, 1997,34(5):402-407.
26.芒来, 楠濑良. 日本在来马のル—ツ: モンゴル马?! (5)モンゴル马装具について(上) [J]. 马の科学, 1997,34(6):458-463.
27.芒来. 中国猪遗传资源保存的系统工程研究(中文版)[M].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7,2.
28.芒来. モンゴルの马乳酒文化[J]. Vesta, 1998,98(32):75-80.
29.芒来. モンゴル游牧民の传统的乳制品に关する研究[M]. 三岛海云记念财团[研究报告书], 1998,98(35):43-45.
30.芒来, 楠濑良. 日本在来马のル—ツ: モンゴル马?! (6)モンゴル马装具について(下) [J]. 马の科学, 1998,35(1):66-71.
31.芒来, 楠濑良. 日本在来马のル—ツ: モンゴル马?! (7)马の生产物とその用途について(上) [J]. 马の科学, 1998,35(3):247-251.
32.芒来, 楠濑良. 日本在来马のル—ツ: モンゴル马?! (8)马の生产物とその用途について(下) [J]. 马の科学, 1998,35(4):325-330.
33.芒来, 楠濑良. 日本在来马のル—ツ: モンゴル马?! (9)モンゴルの马の烧印、毛色および骑马狩猎法について[J]. 马の科学, 1998,35(5):431-437.
34.芒来, M.ェルデニバ-トル, 楠濑良. 日本在来马のル—ツ: モンゴル马?! (10)モンゴルにおける马の放牧技术について[J]. 马の科学, 1998,35(6):530-536.
35.芒来. 对谈: 马とともに——モンゴルの草原と木曾山中[J]. 地域文化, 1998,46:4-11.
36.芒来, M.ェルデニバ-トル, 楠濑良. 日本在来马のル—ツ: モンゴル马?! (11)马に关するタブ一について[J]. 马の科学, 1999,36(1):61-68.
37.芒来, M.ェルデニバ-トル, 楠濑良. 日本在来马のル—ツ: モンゴル马?! (12)モンゴルの马に关する祝词、赞歌、谚について[J]. 马の科学, 1999,36(3):245-250.
38.芒来, M.ェルデニバ-トル, 楠濑良. 日本在来马のル—ツ: モンゴル马?! (13)モンゴルの佛教历学および占いによる马の色彩观と乘马の幸运方位学について[J]. 马の科学, 1999,36(4):364-370.
39.芒来, M.ェルデニバ-トル, 楠濑良. 日本在来马のル—ツ: モンゴル马?! (14)モンゴルの特独な马の命名法について[J]. 马の科学, 1999,36(5):466-471.
40.芒来, 林玉宝, M.ェルデニバ-トル, 楠濑良. 日本在来马のル—ツ: モンゴル马?! (15)モンゴルの特独な马の治疗法について[J]. 马の科学, 1999,36(6):562-566.
41.芒来と楠濑良が迫る——シリ—ズ对论サラブレッドの世界(22)上: やさしい[马学][J].优骏, 1999,(5):114-117.
42.芒来と楠濑良が迫る——シリ—ズ对论サラブレッドの世界(22)下: やさしい[马学] [J].优骏, 1999(6):116-119.
43.芒来. 月替わりエッセイ: 大草原からのおくりもの[J].优骏, 1999,(4),97.
44.芒来. 留学してから考えたこと[M].在日中国籍モンゴル人留学生记念册, 1999,86-88.
45.芒来, 帆保诚二, 安齐了吉原丰彦, 和田隆一, 九朗丸正道, 及川正明, 长谷川笃彦, 林 良博. 健康なサラブレッドにおける耳管憩室(喉囊)洗净液の微生物学的および临床病理学的研究[J], 马の科学, 1999,36(4),295-300.
46.芒来, 和田隆一, 远藤秀纪, 九郎丸正道, 吉原丰彦, 南保泰雄, 及川正明, 林良博. 马の耳管憩室(喉囊)の肉眼解剖学的研究—Silicon铸型模型の作制[J]. 马の科学, 2000,37(3): 109-116.
47.芒来, 和田隆一, 九郎丸正道, 吉原丰彦, 桑野睦敏, 及川正明, 林良博. 马耳管憩室(喉囊)粘膜の组织学的および形态计测学的解析[J]. 马の科学, 2000,37(4):215-223.
48.芒来, 林良博, 楠濑良. モンゴル游牧民の乳酒文化について[M]. 食文化助成研究の报告, 2000,10:81-88.
49.芒来, 和田隆一, 杉浦健夫, 九郎丸正道, 吉原丰彦, 及川正明, 林良博. 马耳管憩室(喉囊)粘膜における各种免疫グロブリンアイソタイプおよびサブアイソタイプの分布[J]. 马の科学, 2001,38(1):1-5.
50.芒来, 布和. 随机保种理论的可行性分析[M]. 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一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1,510-514.
51.芒来. 随机保种群体遗传结构变化规律的研究[M]. 动物数量遗传学在中国—庆祝吴仲贤教授九十华诞论文集, 2001,236-244.
52.芒来. 随机保种群体遗传结构变化规律的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Vol.23(1):1-8.
53.芒来. 抓住机遇、锐意创新, 尽快使马产业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2, 6:9-11.(本文同时发表在《内蒙古科技与经济》(蒙文版) 2002,5:42-45).
54.芒来. 蒙古族马文化[J]. Abstract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ongolists, Ulaanbeatar, 2002,5-11August:217-218.(第8次国际蒙古学会议论文).
55.芒来. 蒙古马的历史与展望[J]. 马业杂志, 2002,(4):1-3.
56.芒来. 马咽鼓管囊(喉囊)的形态学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蒙古文•综合版), 2002,1(1):4-9.
56.芒来. 抓住机遇、锐意创新、尽快使马产业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2,6:9-11.
58.芒来. 为发展马产业而努力[J]. 内蒙古科技(蒙), 2002,5:42-45.
59.芒来. 蒙古马的历史与展望[J]. 马业杂志, 2002,4:14-17.
60.芒来. 酸马奶及其医学价值[J]. 中国中药杂志, 2003,28(1):11-14.
61.芒来. 中国蒙古马mtDNA D-Loop高变区序列分析[A]. 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二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3:271-273.
62.芒来. 利用微卫星标记对蒙古马和纯血马遗传多样性的研究[A]. 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二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3:266-270.
63.芒来. 中国蒙古马与国外纯血马mtDNA D-Loop高变区序列比较[M]. 200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3-5.
64.芒来. 保种与选育的关系研究[M].中国家畜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盛志廉先生80寿辰纪念文集, 2003,163-178.
65.芒来. 游牧生活及蒙古马文化[J]. 马业杂志, 2003,9:28-31哈斯苏荣, 阿木古楞, 芒来*. 酸马奶及其医学价值[J]. 中国中药杂志, 2003,28(1):11-14.
66.芒来, 张焱如, 孟青龙, 乌尼尔夫. 中国马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4, 3:32-35.
67.芒来, 旭荣花. 加快开发马业潜力, 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服务[J].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04, 131(4):20-26.(本文同时被转载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学集刊》, 2004,3(2):60-65.
68.芒来. 酸马奶特征及疗效之密[J].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04,131(4):95-97.(本文同时被转载在《中国马业杂志》, 2004,19:44-45).
69.芒来, 旭荣花. 浅谈竞技马及马术[J].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04,131(4):98-103.
70.芒来, 张焱如. 马体细胞克隆技术研究进展[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4,(05):44-46.
71.芒来. 蒙古马咽鼓管囊(喉囊)硅铸模型的制作[J]. 中国马业杂志, 2004,20(8):4-9.
72.芒来. 锡林郭勒大草原的优良马种—乌珠穆沁马[M]. 中国马业论文集, 2004,1:77-80.
73.芒来, 史贵俊. 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的几点思考[N], 鄂尔多斯日报/ 经济导刊, 2004年5月29日.
74.芒来. 鄂前旗如何迈向现代化畜牧业[N], 鄂尔多斯日报, 2004年8月2日.
75.芒来. 论内蒙古开发马业的重要性[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蒙古文·综合版), 2004,(1):47-56.
76.芒来. 内蒙古马业如何打好"蒙古族马文化牌"——挖掘蒙古马的市场潜力[M]. 中国马业论文集, 2005,1:30-35.
77.芒来. 中国蒙古马与国外纯血马mtDNA D-Loop高变区序列比较[A]. 中国马业论文集, 2005(1):145-150.
78.芒来. 蒙古族马文化与马产业之我见[J]. 内蒙古工作, 2005,(11):22-23. 李金莲, 芒来*, 石有斐. 利用微卫星标记对蒙古马和纯血马遗传多样性的研究[J]. 畜牧兽医学报, 2005,36(1):6-9.
79.芒来, 李金莲, 石有斐. 中国蒙古马与国外纯血马mtDNA D-Loop高变区序列比较[J]. 遗传, 2005,27(1):91-94.
80.芒来. 随机保种群体遗传结构变化规律的研究[A]. 中国畜牧业协会.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畜牧业协会:,2005:10.
81.芒来, 李金莲, 孙玉江, 石有斐, 孟青龙. 不同品种马ELA-DQA*exon2的多态性分析[J]. 畜牧兽医学报, 2006,37(10):951-955.
82.芒来. 蒙古马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 2007:1.
83.芒来. 啸马长空, 谋突围欲建新功[N]. 内蒙古日报(汉), 2008.6(9):13.
84.芒来. 蒙古族马文化与现代马业发展新趋势[M]. 内蒙古保护和开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会议文件汇编, 2008年4月22-24日:164-181.
85.芒来, 杨虹. 蒙古马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J]. 遗传, 2008,30(3):269-276.
86.芒来. 蒙古族马文化与马产业发展之我见[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0(4):229-233.
87.芒来. 关于发展马业的几点看法[M]. 阿尔塞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231-239.
88.芒来. 水的妙用[J]. 中国马术与赛马, 2008,(11):64-65.
89.芒来. 哈萨克马Kazakh horse[J]. 中国马术与赛马, 2009,(1):55-56.
90.芒来. 马匹能量的需要[J]. 中国马术与赛马, 2009,(1):67-68.
91.芒来. 马文化是草原文化的核心[J]. 中国马术与赛马, 2009,(3):28-31.
92.芒来. 藏马Tibetan Horse[J]. 中国马术与赛马, 2009,(6):63-64.
93.芒来. 关于发展内蒙古自治区马业的思考[J]. 内蒙古科技(蒙), 2009,177(6):1.
94.芒来. 别让“铁蹄马”灭绝[N]. 光明日报,2010-11-24(013).
95.芒来. 马文化[J]. 环球人物(特刊), 2010,(3):10.
96.芒来. 西南马[J]. 中国马术与赛马, 2010,(4):64-68.
97.芒来.“汗血宝马”阿哈尔捷金马[J]. 中国马术与赛马, 2010,(6):68-69.
98.芒来, 赵一萍, 张焱如. 内蒙古马业科学创新团队在马遗传学科学科研中的作用[M]. 高等院校遗传学教学改革探索(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159-163.
99.芒来. 利川马[J]. 中国马术与赛马, 2010,(11):42-43.
100.芒来, 乌尼尔夫, 白东义. 蒙古白马KIT基因的组织表达研究(蒙古文)[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11,18-19(3-4):1-6.
101.芒来, 杨永平, 萨仁苏和, 布仁巴雅尔, 胡日查. 阿巴嘎马——激情草原上奔腾的良驹[J]. 内蒙古科学与经济, 2011:10:5-7.
102.芒来. 在来馬の種の保存(保全)理論と方法について[M]. 草原天骏,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12:201-223.
103.芒来. 马文化与马产业[A]. 《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丛书》文化类[C].:,2012:23.
104.芒来. 中国马史记(一)[J]. 中国马术与赛马, 2013,(2):38-40.
105.芒来. 中国马业发展现状及其趋势[J]. 内蒙古文化影视艺术, 2013,(1-2):30-38.
106.芒来. 中国马史记(二)[J]. 中国马术与赛马, 2013,(3):50-53.
107.芒来. 中国现代马业大有可为[J]. 新经济导刊, 2013,208(9):74-77.
108.芒来. 中国马史记(三)[J]. 中国马术与赛马, 2013,(4):50-53.
109.芒来. 马的饲养管理 (一)[J]. 中国马术与赛马, 2013,(10):69-73.
110.芒来等. 马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 中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畜禽养殖卷),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448-485.
111.芒来. 马的饲养管理 (二)[J]. 中国马术与赛马, 2013,(12):76-80.
112.芒来. 马的饲养管理 (三)[J]. 中国马术与赛马, 2014,(2):48-53.
113.芒来. 我梦想展翅翱翔的地方[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6(1):153-156.(本文同时被转载在《校园书简》一书, 2012:166-171.)
114.芒来. 追寻蒙古族马时代[J].游遍天下, 2014,146(1):36-41.
115.芒来. 寻找野马精灵[J].游遍天下, 2014,146(1):42-43.
116.芒来. 马的饲养管理 (四)[J]. 中国马术与赛马, 2014,(3):48-52.
117.芒来. 蒙古族马文化传承者——对话 芒来[J]. 中国马术与赛马, 2014,(3):30-33.
118.芒来. 面孔FACE以梦为马[J].传承, 2014,37(2):114-117.
119.芒来. 马产业、马文化与城市生活[M].第十一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交流材料集, 2014:43-47. (本文同时被转载在《论草原文化》(第十一辑),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5, 40-48).
120.芒来. 蒙古马主要行为特征及其性格行为测试方法研究[M].中国马会2014年中国天山论马专刊, 2014:42-47.
121.芒来. 中国马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马业发展转型升级分析[M].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马学分会成立大会学术论文集, 2014:3-7.
122.芒来. 传承马精神 推进马产业[J].呼伦贝尔摄影(蒙古马文化专辑),2014,20(2):98-100.
123.芒来. 关于发展内蒙古自治区马业的几点思考(内蒙古自治区首届马文化研讨会马文化论文汇编)[M].鄂尔多斯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4:1-20.
124.芒来. 蒙古头马芒来[J].传承(蒙古马专辑), 2014,41(6):108-113.
125.芒来. 献上祝福的哈达[J].传承(编外增刊:蒙古马专辑), 2014:12-13.
126.芒来. 创新源于灵感 灵感源于实践(超越始于学习 成熟源自思考——2014“草原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美国培训考察报告)[M].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 2014:75-78.
127.芒来. 我梦想展翅翱翔的地方[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蒙古文·综合版), 2014,31-31(3-4):105-110.
128.芒来. 解读国内外马产业现状与未来(会议报告)[M].内蒙古营养学会会刊(内蒙古首届食物营养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5:1-3.
129.芒来, 路冠军. “蒙古马精神”的现实启迪与丝路传承[J].中国马会(中国天山论马专刊),2015,56-60.
130.芒来. 马产业、马文化与城市生活[J].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5,02:50-52.
131.芒来, 路冠军,阿娜尔. “蒙古马精神”光照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7(3):148-150.
132.芒来, 阿娜尔,赵一萍. 中国马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及产业发展刍议[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7(4):25-27.
133.芒来*,邢振存,赵一萍,乌尼尔夫,白东义,阿娜尔,王嘉夫,王勇. 马与丝绸之路[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S1:35-39.
134.芒来. 中国马业主产区马产业的发展趋势[J].新疆畜牧业,2016,09:42-49.(本文获得2016年马业科技十大论文奖)
135.芒来, 赵一萍,李蓓,白东义. 中国驴业的历史回顾及未来展望刍议[J].中国驴产业(2016年中国驴业进展专刊),2016,5:001-004.
136.芒来. 蒙古马[M].马王巴拉图苏和,2016,9:181-189.
137.芒来. 亲密伙伴,铁骑疾风.《天之骄子(蒙古族,上下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17:77-97.
138.芒来. 扬蹄有奔腾,骏马驰天下. 《走何阳关的壮美事业---蒙古族创业者纪事》,上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集团, 2017:266-272. (本文同时被转载在《华人华侨与中国改革开放》一书,中国华侨出版社,2019年1月, 234-238).
139.芒来,盛门一代弟子—忆恩师,《泰斗盛业 高山景行——盛志廉先生纪念册》[M].2019,195-197.
140.芒来.马产业、马文化与马科学[M].《2019世界马文化论坛交流材料汇总》,2019,223-227.
141.芒来,白东义.内蒙古自治区马业现状分析[J].北方经济,2019,384(11):20-25.
142.芒来. 什么是蒙古马精神?[J].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0, (05): 15-17.
143.芒来. 树立“驴业发展、种业为先,种铸基石”的理念——驴品种遗传资源保种理论与方法及其普查技术要点[J]. 畜牧产业, 2022, (12): 36-41.
144.芒来, 白东义. 提出马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系统保种(小群维稳保种)新理论与新方法[J]. 畜牧产业, 2022, (12): 42-47.
光明日报报道:

芒来:蒙古马遗传资源保护第一人
2019年05月17日 03版
【爱国情 奋斗者】
你听说过有一门学问叫“养马学”吗?芒来,这位酷爱马的蒙古族汉子,经过30多年的执着研究,已经成长为我国新一代养马学教学科研的奠基者和创始人之一。他是内蒙古第一位蒙古族农学博士和兽医学博士双博士学位获得者,现任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
走进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芒来的指引下,有关“养马学”科普让人眼界大开:这里建设起全国唯一的农业部马属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科学观测试验站,设立了马术技师专科专业和马科学研究中心,建成了国内第一个蒙古马基因数据库。在刚刚建成投入使用的马属动物综合资源库里,3台零下81摄氏度的低温冰柜有条不紊地运转着,这里储存着我国29个马品种、24个驴品种的血液和基因数据。
“这是国内第一个马基因数据库,在国际基因银行登录了近百个基因序列。”芒来告诉记者。
在日本留学期间,芒来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马咽鼓管囊模型,填补了世界性空白,在国际马科学界引起震动。
2003年,从日本东京大学留学6年的芒来毅然拒绝了国外的高薪报酬,选择回到母校内蒙古农业大学任教。系统恢复马科学专业,成为芒来的当务之急。
作为一个古老的品种,蒙古马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之一。然而另一方面,随着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蒙古马的数量也随之锐减。
资料显示,1975年,内蒙古有蒙古马约240万匹,1982年下降为约170余万匹,到2006年,仅剩69万匹。这些马中,真正纯种蒙古马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
芒来是研究马的。内蒙古的蒙古马世界闻名,曾经作为成吉思汗的战马立下过不朽的功勋。在遗传学上,蒙古马具有抗寒、耐粗饲、有耐力、生命力顽强等特性,是国外纯血马无法比拟的。在遗传资源上是一个极为宝贵的基因库。
在芒来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下,“马属动物种质资源创新与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在挖掘蒙古马特色遗传资源方面,做了较全面系统的基础应用研究,已经在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市分别建立了乌珠穆沁白马、阿巴嘎黑马、乌审马三个保护基地。在保种基地,每匹马都建有自己的档案,加入蒙古马保护基地的牧民,政府给每户每年补助8万到10万元。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每年投入约1800万元,保育2000多匹蒙古名马,其中乌珠穆沁白马500匹、乌审马300~500匹、阿巴嘎黑马1000匹。
怎么让日渐远离的蒙古马回到牧民的生活中来?芒来认为,赛马是蒙古族传统马文化的重要内容,弘扬马文化的核心是发展马产业,而在当今内蒙古乃至中国,赛马、旅游和马产品综合开发是马产业的三大主要内容。传统蒙古马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马产业发展要求。
“蒙古马品种在保护的同时,也需要进行改良。”芒来并不讳言,引进良种马的目的,一是要改良现有的蒙古马品种,二是为赛马业提供良驹。“参与国际性的专业赛马,肯定不能依靠传统的蒙古马,但是内蒙古可望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提供最好的赛马。”芒来信心满满地说。
来源:光明日报 原文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9-05/17/nw.D110000gmrb_20190517_7-03.htm
内蒙古日报报道:

芒来,致力于蒙古马遗传资源保护第一人
2019年04月30日11:03 来源:内蒙古日报

图为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芒来教授。记者 白莲 摄

作为我国年轻一代养马学教学科研工作代表性领军人物、自治区新一代养马学教学科研的奠基者和创始人之一,芒来带领他的团队始终致力于拯救蒙古马、挖掘及保护蒙古马遗传资源等工作,为内蒙古马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和技术支撑,推动了自治区马科学发展的脚步,助力全区马产业链延伸。
走进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芒来的办公室,一股“马的气息”扑面而来:书法作品“蒙古马精神”的匾额下,两张办公桌铺着印满可爱卡通马形象的桌布,上面摆着不同材质、不同造型的各色马雕像艺术品。
“每一位蒙古族儿女心中,都有一种关于马的情结,作为一个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牧民的儿子,马对于我来说,有着特殊而不可割舍的感情。”芒来说。
“马博士”“马教授”“马科学专家”……芒来有着很多的头衔,作为我国年轻一代养马学教学科研工作代表性领军人物、自治区新一代养马学教学科研的奠基者和创始人之一,他同时也是蒙古马拯救者、蒙古族马文化的守望者和传承者、蒙古马遗传资源挖掘者及保护者、蒙古马保种工作的组织者。
马是草原的灵魂。在芒来眼中,蒙古马充满魅力:它骨骼结实,肌肉充实,耐力超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芒来如同蒙古马一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孜孜不倦。
20余年来,芒来带领团队推动了自治区马科学发展的脚步,助力自治区马产业链的延伸。他在马科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为自治区马业乃至全国马业发展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
选择“与马为伴”,是芒来的初心,也是他永远无悔的科研方向。
建立蒙古马基因库,拯救濒危蒙古马
在日本留学期间,芒来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马咽鼓管囊模型,填补了世界性空白,在国际马科学界引起震动。
2003年,从日本东京大学毕业后,芒来毅然拒绝了国外的高薪报酬,选择回到家乡,回到母校内蒙古农业大学任教。系统恢复马科学专业,成为芒来的当务之急。
作为一个古老的品种,蒙古马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之一。然而另一方面,随着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蒙古马的数量也随之锐减。
“作为马种遗传资源,蒙古马有着重要的保种价值,我们决不能任其自生自灭。”
资料显示,1975年,全自治区有蒙古马约240万匹,1982年下降为约170余万匹,到2006年,仅有69万匹。这些马中,真正纯种蒙古马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
芒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必须建立马基因库,抓紧开展蒙古马遗传资源保护研究、保护基地和实验室建设!”
在芒来的努力下,内蒙古农业大学建立了全国唯一的农业部马属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科学观测试验站,通过对蒙古马遗传资源的研究,为世界马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在刚刚建成投入使用的马属动物综合资源库里,3台零下81摄氏度的低温冰柜有条不紊地运转着,这里储存着我国29个马品种、24个驴品种的血液和基因数据。
“这是国内第一个马数据库,在国际基因银行登陆了近百个基因序列。”芒来告诉记者。
十余年来,在芒来教授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下,“马属动物种质资源创新与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在挖掘蒙古马特色遗传资源方面,做了较全面系统的基础应用研究,而且对内蒙古地区蒙古马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也做了很多宣传、推广和建设工作,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
如今,芒来教授和他的“马队”正在做“蒙古马多样性的遗传研究”,这项研究对蒙古马种群保护意义重大。
“良种马的繁育对于蒙古马产业的发展意义深远。”在芒来的努力下,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和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建立了3个蒙古马保种基地。现在,在国家和自治区的大力扶持下,内蒙古已经拥有世界一流的纯血马上百匹。
传承接力,定位5大科研方向
多年来,芒来致力于马科学、马文化与马产业研究,出版专著和教材38部,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有30篇,并于2014年、2015年和2019年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关于蒙古马和蒙古野马以及家驴和蒙古野驴全基因组研究论文3篇,其中首篇论文影响因子高达5.578。
芒来带领科研团队进行的项目“马属动物基因组分析和注释研究”今年获得自治区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同时获得新型实用专利2项、发明专利3项。
如今,在芒来的带领下,“马队”站在时代的前沿,致力于蒙古马特色基因的挖掘研究与种质资源保护工作。马属动物生殖发育研究为主的繁殖理论及技术研究;基于基因与表观遗传学的马属动物生理、生产性状基因探索和开发研究;结合肠道微生物研究的马属动物饲料与营养学研究;结合基因组、转录组研究的马运动生理学与调教训练体系研究;长距离耐力强、速度快三元竞技马新品种培育研究等是芒来团队已经成型的5大马科学研究方向。
“我在学生生涯遇到的每一位老师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启发和滋养,我也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为学生们创造更好的学术氛围和科研条件。马团队将继续发展这5大方向,永远不变。”芒来告诉记者。
多年繁忙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芒来已经习惯了几乎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的节奏。白天处理行政和教学工作,晚上和公休时间总能在实验室看到他的身影。从教30年来,芒来始终不渝地教书育人,共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00人,许多学生取得了突出成绩。
芒来和他的团队为内蒙古马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和技术支撑。新理论和新技术应用于马的遗传育种与繁殖等马业生产中,带动了农牧民养马的积极性,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芒来团队的带动下,内蒙古在蒙古马保护、开发利用和马产品及马产业建设、马业科学研究、马文化传播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进入新时代,内蒙古马业发展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的马产业结构模式,引起了全国乃至世界的高度关注。(记者 白莲)
科技日报报道:

芒来:蒙古马文化的守望者和传承者
他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马咽鼓管囊模型,即马咽囊的“地图”,填补了世界性空白,在国际马科学界引起震动,被日本东京大学副校长林良博教授誉为“世界一流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他的努力下,内蒙古农业大学建立了全国唯一的农业部马属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科学观测试验站,建成了国内第一个马数据库,在国际基因银行登陆了近百个基因序列;
在他的推动下,内蒙古建成了第一个蒙古马文化博物馆;建立了多个蒙古马保种基地;多次从美国、德国、爱尔兰成功引进纯血马,进行内蒙古本土马的改良,并获得迪拜国王赠送的一匹价值970万美元的世界顶级种公马;
他叫芒来,是中国马业协会秘书长、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校长,一位从锡林郭勒大草原走来的“马博士”“马教授”、蒙古族马科学专家,在国内外被誉为“蒙古马的拯救者”、“蒙古马灵魂的寻觅者”“蒙古马文化的守望者和传承者”。
双料博士 东京大学里的蒙古人
2000年3月的一天,日本东京大学。
“祝贺你通过论文答辩,芒来博士!”“谢谢!谢谢!”
一位来自中国内蒙古大草原的蒙古族汉子,站起来真诚地接受大家的祝福,并向自己的导师和在座的评委表达谢意。
在一片掌声中,芒来以全A的成绩通过了高难度研究课题的博士论文答辩,成为东京大学第一个来自中国的蒙古族博士学位获得者。此前,他已经获得我国东北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
芒来,一位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牧民的孩子。自幼跟随父亲牧马为生的他,怎么也没想到,三十年后,自己会来到日本东京大学这所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研究马,并且从此与马结下不解之缘。
蒙古族是马背民族。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世界上最好的草原之一。这里出产世界上著名的乌珠穆沁白马——在十三世纪曾经是成吉思汗的战马。
日本人爱马近乎疯狂,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赛马国家之一。中央赛马会(JRA)作为日本国家出资的特殊法人,掌管着几乎全国的马业赛事,凭借与东京大学的特殊关系,交给芒来一个立项已经十几年的难啃课题:“马咽鼓管囊形态学特性研究”。
日本JRA竞走马研究所十几年前确立的这个项目,一直没有研究进展。国际上对于马咽鼓管囊生物学机能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近一个世纪,但对于该器官的功能、形状、体积、准确位置等问题仍没解决。赛马咽鼓管囊一旦染上有关疾病,会导致内颈动脉破裂而死亡。一匹赛马的死亡导致的经济损失,小则几千万日元,多则几十亿日元。
芒来至今还记得,在接到这个课题的当天,他兴奋异常,夜不能寐,半夜起来起草研究计划书,第二天一早,他拿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研究试验方案,并得到了导师的认可。
在此后四年,在东京大学的14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解剖了先后27匹纯血马(世界上赛马市场上纯血马价格贵得惊人),拍摄了几千张显微照片,做了几十次CT 和MRI(核磁共振)切片,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马咽鼓管囊硅胶模型,准确测定出马咽管囊的体积,明确了马咽管囊与头部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揭示了其超微结构、免疫球蛋白分布及其内含物质成分……
这些突破性成果的取得,为马咽鼓管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最新的实验数据,为世界赛马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重新发现蒙古马 拯救蒙古马
在获得学位的第五天,他就匆匆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祖国,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内蒙古农业大学。
日本留学六年,大大开阔了芒来的眼界。出国回来对祖国、对内蒙古反而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芒来是研究马的。内蒙的蒙古马世界闻名,曾经作为成吉思汗的战马立下过不朽的功勋。在遗传学上,蒙古马具有抗寒、耐粗饲、有耐力、生命力顽强等特性,是国外纯血马无法比拟的。在遗传资源上是一个极为宝贵的基因库。
过去一度辉煌的蒙古马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在逐年大幅度下降。1995年内蒙古有马239万匹,到本世纪初,马的数量只剩七八十万匹。因为马的传统役用价值在减少,退牧还草后,草场也在减少。没有市场拉动,养马只赔不赚。过去与牧民朝夕相伴的马,如今已经是草原上的稀少动物了。即使有一些十分爱马的牧民养了马,却也在为如何长久维持马的生计而犯愁。
世界马产业分为传统马产业和现代马产业。传统马产业以马的役用(农耕、运输、军事等)为主,现代马业则以体育赛事、文化娱乐为主。蒙古马具有长距离奔跑耐力持久的优势,发展以赛马、旅游、马产品为主的现代马产业,对于自治区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另一方面,蒙古马作为中国优秀蓄种资源之一,已被录入国家畜禽保种名录之中,但国内对蒙古马遗传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合理开发却十分薄弱,几乎是空白。而国外的马科学专家对我们的蒙古马一直怀有浓厚兴趣,如果我们不重视这个优势蓄种的研究与保护,他们很可能会捷足先登。
“蒙古马的保护势在必行。首先要建立蒙古马基因库。”芒来多次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建议。应该抓紧开展蒙古马遗传资源保护研究、保护基地和实验室建设。通过对蒙古马遗传资源的研究,为世界马科学研究提供宝贵的遗传资源。
“蒙古马的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呢?”记者问。
“蒙古马的保护不在数量,主要是保护遗传基因。采取基地保护是国际通行的方式。”芒来告诉记者。
蒙古马数量的衰减,其实早在1998年就已经引起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注意。出国前作为专家组成员,芒来曾多次到东、西乌珠穆沁旗和鄂尔多斯调查乌珠穆沁白马、阿巴嘎黑马、乌审马的核心种群的分布情况。回国之后芒来继续努力推进这件事。
在他和有关专家们的建议之下,现在已经在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市分别建立了乌珠穆沁白马、阿巴嘎黑马、乌审马三个保护基地。在保种基地,每匹马都建有自己的档案,加入蒙古马保护基地的牧民,政府给每户每年补助8到10万元。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每年投入约1800万元,保育2000多匹蒙古名马,其中乌珠穆沁白马500匹、乌审马300—500匹、阿巴嘎黑马1000匹。
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和中国马业协会的支持下,2009年内蒙古马业协会和马业发展基金会成立。原自治区政府秘书长乌兰巴特尔担任会长,芒来担任秘书长。
通过内蒙古马业协会的努力,内蒙古分别建立了蒙古马的原种场、保护基地、竞技马新品系培育基地。
芒来同时在内蒙古大学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农业部马属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科学观测试验站,设立了马术技师专科专业和马科学研究中心,建成了国内第一个蒙古马基因数据库,在国际基因银行登陆了近百个基因序列。
弘扬马文化 寻找马精灵
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使得世界马业发生很大变化。与传统马业中马的役用地位不同,世界现代马业的主要内容已经转向了体育和娱乐等文化领域。
现代马产业既是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文化产业,又是一个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可以为国家提供广大的税源和大量的就业机会。
蒙古族是马背民族,千百年来马在牧民心中拥有独特的地位。蒙古族传统马文化内容极为丰富,每年的那达慕大会,赛马与射箭、博克一起是著名的“男人三艺”之一。
在内蒙古,虽然蒙古马正在逐渐退出草原牧民的生产生活,但蒙古族马文化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应该大力弘扬。
回国之后,在教学和科研之余,芒来大力弘扬蒙古族传统马文化。作为马背民族的后人,他要将马和马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尽快告知自己的同胞。
2003年,内蒙古作为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的多民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建设民族文化大区。他认识到这是马文化建设的难得机遇,多次写文章、接受采访,极力主张马和马文化应该成为民族文化大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标志。
如何弘扬传统马文化?怎么让日渐远离的蒙古马回到牧民的生活中来?芒来认为,赛马是蒙古族传统马文化的重要内容,弘扬马文化的核心是发展马产业,而在当今内蒙古和中国,赛马、旅游和马产品综合开发是马产业的三大主要内容。传统蒙古马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马产业发展要求。
“蒙古马品种在保护的同时,也需要进行改良。”芒来说。
在内蒙古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内蒙古马业协会和马业发展基金会的组织协调下,2010年12月2日,搭乘54匹美国纯血马的波音737专机,首次抵达呼和浩特白塔机场。芒来又开始了对传统蒙古马的改良和传统马产业的改造。
此次从美国进口的良种马共有5个品种:包括英国纯血马、萨德尔马、美国纯血马、迷你矮种马和克莱德斯德尔马。其中英国纯血马是世界跳高、跳远纪录保持者,遗传力强,特别适合用于改良其他马种。
2012年3月15日,内蒙古马业协会又从德国和爱尔兰引进4个品种纯种马22匹,同时还获得迪拜国王赠送的一匹价值970万美金世界顶级种马。
英美纯血马速度快,萨德尔马、阿哈金马、卡巴金马等体形健美,蒙古马耐力持久,交叉配种之后,传统的蒙古马有望得到彻底的改良。
芒来并不讳言,引进良种马的目的,一是要改良现有的蒙古马品种,二是为正在酝酿之中、不久必将兴起的自治区和全国赛马业提供良驹。“参与国际性的专业赛马,肯定不能依靠传统的蒙古马,但是内蒙古可望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提供最好的赛马。”芒来信心满满地说。
在他的策划下,2005年,内蒙古大草原成功举办了800匹蒙古马“阿吉乃”大赛,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获得成功;2011年,以11517匹骏马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万马奔腾的壮丽景象,再一次创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永载史册。
芒来告诉记者,弘扬马文化,发展马产业,第一步是让马跑起来。在自治区内可以先在每年的传统那达慕大会、速度马赛事上跑起来,一旦时机成熟,国内各大城市的赛马和“马彩”都搞起来后,内蒙古的马产业、马文化就会兴旺发展起来。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2012-06-15
金俊文化传媒报道:

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校长芒来教授——内蒙古现代马产业路向何方
芒来,30多年来一直从事蒙古马研究,业界公认其为蒙古马的拯救者,马文化的守望者,蒙古马遗传资源的挖掘者及保护者。2014年5月12日,芒来参加了世界汗血马大会暨中国马文化节的闭幕式,随后的5月30日,蒙古马选美大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国际会展中心召开,生性雄悍,体魄强健,清秀机敏,灵气逼人,是芒来对蒙古马的评价,他希望可以将蒙古马的这些特色基因传承下去。做为研究马的专家,芒来认为良种马的繁育对于内蒙古马产业的发展意义深远。
内蒙古,一个与马并肩而行的地方,
蒙古族,一个与马难舍难分的民族,
蒙古马,一个承载了蒙古骑兵辉煌炫赫的马种,这一切本可以让蒙古马继续闪耀下去。
800百年的岁月轮转亦不曾让它止步停歇,然而在传统马业向现代马业转型的今天,这匹马却渐慢脚步,目睹时代更迭,它沉默不语,踏蹄踌躇。



大时代下,如何抓住机遇?
怎样利用这里丰富而独特的马业资源,再次开启蒙古马的盛世荣光,内蒙古现代马产业究竟路向何方?
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使得世界马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与传统马业中马的役用地位不同,现代马业的主要内容已经转向了体育和娱乐等文化领域。这是一系列的产业链条,上游链条包括马匹的繁育、杂交改良;中游链条包括体育、马匹交易等马术产品、马术赛事;下游包括旅游马业和产品马业等配套产业,上中下游的协同发展,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现代马产业也是我国近年来大力扶持的朝阳产业。



蒙古马是世界十大著名马种之一,作为中国优秀的蓄种资源,已被录入国家畜禽保种名录之中,蒙古马具有抗寒、耐粗饲、耐力好、生命力顽强等特性,这是国外纯血马无法比拟的,这在遗传资源上是一个极为宝贵的基因库。

育马养殖为基础,赛马赛事为牵引,文化旅游为重点,产品马业上规模,蒙古马改良、马产业发展的车轮经过近几年的推动,已经缓缓启动。
沧海桑田,八百年之后,内蒙古再次骑上了这匹阔别已久的“蒙古马”,它蹄疾而步稳,踌躇满志,必将在这片土地上重新散发出无比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