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及图象信息提取与理解的科研工作。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国家自然基金:基于模型-遥感整合的人工林应对干扰和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研究,2013.01-2016.12,主持人。
2. 国家自然基金:基于植被变化追踪遥感模型的南方人工林破碎化模式研究,2010.01-2012.12,主持人。
3. 省项目:基于Globcover数据的中国森林破碎化模式及驱动力评价,2010.01-2012.12,主持人。
4. 其他项目:基于遥感及GIS的南方集体林破碎化时空模式特征分析及其驱动力研究,2009.01-2011.12,主持人。
5. 省项目:林业有害生物预警监测管理信息技术引进,2009.01-2012.12,参加、技术总负责。
6. 国家项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MC2在人工林应对气候变化方向上的应用,2013.06-2015.06,主持人。
科研成果:
1. Use of remote sensing coupled with a vegetation change tracker model to assess forest change and fragmentation in Mississippi, USA,2010年获第三届梁希青年论文二等奖
资料更新中……
发明专利: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在SCI核心期刊《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和《Applied Geography》等,及CSCD收录期刊《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国土资源遥感》、《遥感信息》、《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文核心期刊《林业资源管理》以及《Frontiers of Forestry in china》等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30余篇科研论文。
出版专著:
资料更新中……
发表英文论文:
1. Assessing rates of forest change and fragmentation in Alabama, USA, using the vegetation change tracker model;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SCI;257
2. Use of remote sensing coupled with a vegetation change tracker model to assess rates of forest change and fragmentation in Mississippi, US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SCI;30(24).
3. Comparing forest fragmentation and its drivers in China and the USA with Globcover v2.2;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SCI;91.
4. Characterizing fragmentation of the collective forests in Southern China from multitemporal Landsat imagery: A case study from Kecheng district of Zhejiang province;Applied Geography;SCI;31.
5. Assessing rates and causes of global forest fragmentation based on globcover v2.2;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mage and signal processing;EI;2010.
6. Deriving spatio-temporal profiles of global forest fragmentation and disturbance patterns from the latest globcover datasets;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mage and signal processing;EI;2011.
7. Temporal change in fragmentation in China's primary forest ecoregions;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c Control;EI;2010.
8. Changes in Forest Spatial Patterns Driven by an Intensive Land Use Scenario in Jiangsu province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EI;2011.
9.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Urban Heat Islands Effects of Nanjing, China Derived from the Dense Landsat Imagery(1992-201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mage and signal processing;EI;2012.
10. Mapping Urban Impervious Surfaces of Nanjing from the Dense Landsat Imagery (1992-201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mage and signal processing;EI;2012.
发表中文论文:
1 中国大陆省级尺度森林破碎化特征评价 李明诗; 毛丽君; 孙飞; 陈敏学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会议】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10-07-31
2 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进展 王春红; 阮进生; 蒋超群; 李明诗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营林分院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12-07-10
3 急剧城市化背景下森林破碎化模式分析——以浙江余杭区为例 戎慧; 李明诗; 沈文娟; 彭世揆; 徐达; 翁卫松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期刊】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01-15
4 城市不透水层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沈文娟; 孙力; 明莉; 李明诗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金光集团App中国总部物流部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12-04-01
5 基于树种分类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纹理特征分析 王妮; 彭世揆; 李明诗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期刊】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2-04-20
6 美国西部国有森林破碎化模式及其管理含义 李明诗; 明莉; 樊鸣鸣; 沈文娟; 孙力 南京林业大学; 金光集团APP中国总部物流部 【期刊】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2-03-25
7 中国大陆省级尺度森林破碎化特征评价 孙飞; 陈敏学; 毛丽君; 李明诗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10
8 高等林业院校双语教学问题及对策——以遥感类课程为例 李明诗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期刊】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03-20
9 南方集体林区森林破碎化模式及趋势遥感刻画——以浙江余杭为例 李明诗; 徐祎凡; 李云梅; 徐达; 温卫松; 刘安兴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期刊】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7-15
10 森林破碎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以美国阿拉巴马州为例 李明诗; 刘图强; 潘洁 南京林业大学 【期刊】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0-06-25
11 基于信息量的高分辨率影像纹理提取的研究 潘洁; 李明诗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期刊】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7-15
12 基于TM和ASTER的植被指数建模性能对比 李明诗; 齐家; 彭世揆; 周林; 马以秀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江苏省建湖县林业站; 江苏省建湖县林业站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江苏建湖 【期刊】林业资源管理 2006-06-30
13 ASTER遥感图像融合与特征变换的实用性评价 李明诗; 谭莹; 彭世揆; 周林; 马以秀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江苏省建湖县林业站; 江苏省建湖县林业站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江苏建湖 【期刊】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5-30
14 基于ASTER数据的决策树自动构建及分类研究 李明诗; 彭世揆; 周林; 马以秀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江苏省建湖县林业站; 江苏省建湖县林业站 南京 【期刊】国土资源遥感 2006-09-15
15 基于ASTER遥感数据的杨树林分因子建模及制图研究 李明诗; 谭莹; 彭世揆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期刊】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9-30
16 结合光谱、纹理及地形特征的森林生物量建模研究 李明诗; 谭莹; 潘洁; 彭世揆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期刊】遥感信息 2006-12-30
17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MERIS土地覆盖制图及其空间一致性分析(英文) 李明诗; Chandra Giri; 朱智良; 吕恒; 潘洁; 温卫松; 徐达; 刘安兴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美国地质调查局EROS数据中心; 美国林务局;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期刊】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11-15
18 中国三大林区森林空间格局评价(英文) 李明诗; 朱智良; 吕恒; 徐达; 刘安兴; 彭世揆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美国地质调查局地球资源观测与科学数据中心(USGS/EROS); 江苏省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 南京师范大学; 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苏福尔斯; 南达科他57198 【期刊】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8-03-15
19 基于ETM+遥感影像的南京市城市绿地的动态监测 郑光; 田庆久; 李明诗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南京;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期刊】遥感信息 2005-10-30
20 基于GIS的紫金山风景区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分析 李明诗; 彭世揆; 钟宏宇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江苏 南京; 江苏 南京 【期刊】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9-30
21 小班界线计算机自动提取的初步研究 李明诗; 叶水仙; 彭世揆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期刊】林业资源管理 2000-04-30
22 从遥感TM影像分类图提取小班界限的算法实现 李明诗; 彭世揆; 李海涛; 王洪良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山东省临沂市园林处; 吉林省林业规划设计院 江苏南京; 江苏南京; 山东临沂; 吉林延吉 【期刊】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10-20
23 基于ASTER遥感数据的建湖县杨树信息提取的研究 李明诗 南京林业大学 【博士】南京林业大学 2005-06-01
媒体报道:
本科毕业生的论文,倾注他的心血
———记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李明诗副教授
由森环院李明诗副教授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有多篇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表,在学校里引起不小的反响。为了探究李明诗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秘诀”,记者近日采访了他。
“我没有特殊的方法,只是尽力做好了我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李明诗这样评说自己。
李明诗的学术道路和科研成果是令人称羡的。他从南林林业信息管理的本科,到森林经理的硕士,再到生态学的博士,留美两年在美国地质调查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后返回本校任教。回国工作两年来硕果累累。他荣获2010年优秀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奖,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第三届梁希青年论文二等奖等。
他指导8名本科毕业生撰写论文,有7篇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
在对本科毕业生论文指导过程中,李明诗毫无保留地把最新的学术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并不厌其烦地对每篇论文进行精心细致的修改,彰显出人格的魅力。
2008年10月,李明诗刚完成博士后的研究回国,便从仍在美国工作的同事口中得知,10月1日全球将发布globcover 的最新数据。如获珍宝的李明诗立马把“中美森林破碎化及其驱动力比较”这个选题推荐给当时的05级本科毕业生,由他们和自己共同完成这项论题的研究。
“每篇论文,李老师至少读2-3遍,包括参考文献的插入位置、数据的精确度、图表制作的美观,李老师都会提出宝贵的意见。有时深夜11点了,还会收到他对论文的修改意见。打开邮箱里的文章,每一页都有他密密麻麻的修改批注。”目前就读于我校森林经理研二的毛丽君充满感激之情地告诉记者。
“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中,一幅关于‘森林破碎化’的国家地图就花费了大部分时间,因为一开始制作的比例尺缺乏美学价值,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我反复修改比例尺和英文图例,虽当时耗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现在想起来,真感谢李老师孜孜不倦地点拨,才让我的论文取得今天的成绩。”06级毕业生孙飞说道。他的毕业论文前半部分整理成的《中国大陆省级尺度森林破碎化特征评价》一文已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接受,后半部分成果正整理并拟投稿至Ecological Economics (SCI核心期刊)。
李明诗对待学术讲究认真、踏实、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从大二开始,他就要求学生们认真阅读《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Internation Tournal of Remote Sensing》等英文科学文献,“SCI、EI等国际核心期刊对英文的要求很高,只有不断地阅读欧美文献,才能把握国际科研前沿,使用符合惯例的专业术语。”李明诗如是说。谈及教学成就时,李明诗淡淡地笑了笑:“我只是希望本科生们在论文写作中不是混那16个周,而是实实在在地做学问、学知识。”
李明诗一直信奉:要做好一个大学教师,除了具备广博的学识外,真诚、善良、公正的品格更为重要。他认为这些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社会价值取向。在课堂教学及课后辅导中,李明诗坚持“因材施教”的理念并将之付诸实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一直是我坚持的教书育人的基本准则。”李明诗如是说。正因为李明诗投入了大量精力与时间,他的教学活动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肯定和拥戴,学生网上评教和校教学督导组都对他的教学实践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妻子即将临产,他赴美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李明诗教导学生不要虚度时光,认真做学问,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
2005年,李明诗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邀请,前往USGS/EROS Data Center 进行学术进修。经过两个月卓有成效的工作,李明诗的出色表现赢得了美国同行的赞赏,并鼓励李明诗参加博士后研究。经过评审会4个阶段的删选,2006年4月,李明诗得到消息,能在美国地质调查局EROS数据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然而这时,他的妻子还有两个月就要临盆了。李明诗十分矛盾,这一去就是两年,妻子最需要他的时候却不能在身边。但面对这么好的进修机会,说不心动是假的。当他踌躇着把这事告诉家人时,没想到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妻子的理解。“能拓展科学研究事业机会难得,你就安心地去美国吧,家里有我呢,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照顾爸妈和宝宝的。”这句话终于让李明诗放心地去了美国。在宝宝出生一个月前,产检发现胎儿状态不好,李明诗心急如焚,恨不得立马飞回来,但是手头的工作丢不下。于是,他在美国不停地向同事求助,发帖子咨询。“好在孩子安全出生了,不然我真会愧疚一辈子。”李明诗感慨道。
“我到美国两个月后,儿子出生了。每天和妻儿的交流,仅限于视频、语音这些看得见摸不着的方式。”说起妻儿,李明诗一脸的愧疚。“我从美国回来时,太太带着儿子去上海浦东机场接我,我满心欢喜地要抱儿子,可儿子竟然扭来扭去对我抗拒,哄了好久才让我抱。说实话,当时真的很心酸,不过等他长大后,他会理解我的。”
为了学术研究,李明诗毅然告别即将临产的妻子,飞往大洋彼岸。经过两年的辛勤努力,终于学有所成。在美期间,他参与了森林破碎化模式遥感刻画、土地覆盖度遥感制图、大地域森林结构参数遥感建模与制图及Landfire国家项目等科研项目,成果颇多。
他任讲师以来,以第一作者发表了20篇科研论文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些年来,李明诗全身心地投入学术研究,没有半点懈怠。一篇篇高水平的论文是他心血与智慧的结晶。
虽然住在江北,路途较远,李明诗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走进森环院的办公楼。“我有早起的习惯,在美国时我早上4点半就起床了,回国后每天6点之前我就出家门了。”李明诗告诉记者,每天进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查收邮件。他担任两家国际杂志的审稿人,审一篇稿件大约需要一周时间,核查稿件内容、文献引用、数据真实度等。李明诗做这项工作完全属于义务之举,没有任何报酬。“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参与审核了4篇SCI稿件、20余篇中文稿件。承担这一任务,可以让我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国内外行业动态及学术前沿,这些又会反哺我的教学工作。”李明诗告诉记者,话浯中流露出一种满足和快乐。
据记者了解,李明诗任讲师以来,在SCI核心期刊《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和《Applied Geography》等,及CSCD收录期刊《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国土资源遥感》、《遥感信息》、《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文核心期刊《林业资源管理》以及《Frontiers of Forestry in china》等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20篇科研论文, 其中9篇为英文文章。2007年5月,他在北京参加了由多个国际机构组织的全球生态峰会Ecosummit2007并展示了墙报“Comparing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for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Availability and Quality of National Data.”,同时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文章来源:《南京林业大学校报》2010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