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解红娥,女,1965年5月出生,山西平陆人。现任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甘薯研究室主任。
多年来主要从事甘薯新品种选育和植物脱毒技术研究,主持、参加省攻关项目、科技部成果产业化项目、农业部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省财政支农等项目30余项。育成食用、加工、兼用及营养保健型甘薯品种5个,选育的品种和甘薯、地黄脱毒技术先后获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7项。获得甘薯垄膜一体机及秧苗注水移栽机等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制定地方标准3项。在《环境科学学报》、《中草药》、《华北农学报》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8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现西北农林科技学院),学士学位。
1988年7月 棉花研究所工作。
1988年7月-1993年4月 栽培室 从事棉花栽培技术研究。
1993年4月-2001年3月 实用技术室 从事甘薯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2001年3月-2005年12月 植物脱毒中心副主任,从事甘薯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及地黄脱毒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 。
2005年12月-2011年7月 植物脱毒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甘薯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及地黄脱毒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
2011年7月-至今 甘薯与食用菌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甘薯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植物脱毒及快繁技术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承担、主持国家科技部成果产业化项目、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山西省财政支农项目、山西省留学资助项目以及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育种工程等研究及推广项目。
1.甘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省攻关项目 2017-2019年。
2.功能型甘薯新品种及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省农发项目 2017-2019年。
3.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优种地黄脱毒实用技术研究。
4.省攻关项目:半夏脱毒技术研究。
5.“晋甘薯3号”甘薯新品种的选育。
6.地黄脱毒技术研究。
7.脱毒甘薯示范推广。
品种选育:
育成晋甘薯3号、晋甘薯4号、晋甘薯5号、晋甘薯5号、晋甘薯9号等甘薯新品种。
制定标准:
1、“甘薯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省地方标准 2015年12月
2、“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技术规程”省地方标准 2015年12月
3、“无公害甘薯生产技术规程”省地方标准 2011年3月
认定成果:
1 功能型甘薯新品种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推广 李江辉;徐宁生;武宗信;解红娥;解晓红;王凌云;贾峥嵘;李全学;闫建德;吴秀峰;裴贞;吴宇浩 山西农业大学 2019
2 甘薯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研究 解红娥;解晓红;王晓民;王凌云;李江辉;吴宇浩;张鸿兴;席天元;王萌;王立虎;武宗信 山西农业大学 2019
3 甘薯垄作综合一体机 武宗信;樊柴管;解红娥;李江辉;解晓红;贾峥嵘;王凌云;吴宇浩;郝佳丽;高磊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017
4 甘薯脉冲式破膜注水移栽机 武宗信;樊柴管;解红娥;李江辉;解晓红;王凌云;贾峥嵘;吴宇浩;郝佳丽;高磊;曹武红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017
5 废弃苹果枝资源化栽培香菇大棚水冷降温新技术 南建福;解红娥;李波;陈丽;段超;薛变丽;李江辉;解晓红;王凌云;武宗信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014
6 优种地黄脱毒实用技术研究 武宗信;解红娥;冯文龙;解晓红;李江辉;陈丽;李红霞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003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
[1]王凌云,武宗信,解红娥,解晓红,李江辉,吴宇浩,王萌,张鸿兴,王立虎,卫武霄. 可调式甘薯垄作中耕机[P]. 山西省:CN210840563U,2020-06-26.
[2]王凌云,武宗信,解红娥,解晓红,李江辉,吴宇浩,王萌,张鸿兴,王立虎. 甘薯起垄栽植后覆膜机[P]. 山西省:CN210840921U,2020-06-26.
[3]武宗信,樊柴管,解红娥,李江辉,解晓红,王凌云,贾峥嵘,吴宇浩,郝佳丽,高磊,曹武红. 甘薯脉冲式破膜注水移栽机[P]. 山西:CN206196302U,2017-05-31.
[4]武宗信,樊柴管,解红娥,李江辉,解晓红,贾峥嵘,王凌云,吴宇浩,郝佳丽,高磊. 甘薯垄作综合一体机[P]. 山西:CN206077996U,2017-04-12.
[5]王凌云,武宗信,解红娥,李江辉,解晓红,贾峥嵘,王倩,申红星,任文斌. 可调式起垄机[P]. 山西:CN204518329U,2015-08-05.
[6]任文斌,武宗信,董哲生,王倩,谢三刚,解红娥,解晓红,李江辉,王凌云,贾峥嵘. 小区精量施肥机[P]. 山西:CN204425984U,2015-07-01.
[7]贾峥嵘,武宗信,解红娥,李江辉,解晓红,王凌云,李波,郝佳丽. 可调式甘薯垄膜收获机[P]. 山西:CN204425993U,2015-07-01.
[8]周艺,武宗信,李耀刚,张立功,王晓莉,解红娥. 破膜开穴注水移栽机[P]. 山西:CN202841893U,2013-04-03.
[9]王凌云,武宗信,解红娥,李波,李江辉,解晓红,陈丽,李全学,元治家. 甘薯起垄覆膜单行一体机[P]. 山西:CN202773285U,2013-03-13.
[10]解红娥,武宗信,李波,李江辉,解晓红,陈丽,王凌云,李全学,元治家. 甘薯起垄覆膜多行一体机[P]. 山西:CN202773286U,2013-03-13.
[11]李波,武宗信,李江辉,解红娥,解晓红,陈丽,王凌云,李全学,元治家. 块茎农作物播种机[P]. 山西:CN202773333U,2013-03-13.
[12]武宗信,李江辉,元治家,解红娥,解晓红,陈丽,李波,裴蕾. 地黄播种机[P]. 山西:CN201191983,2009-02-11.
发明公开:
[1]贾小云,张洁,赵彩良,武宗信,唐锐敏,解红娥,贺立恒,吴宇浩. IbCCD4基因在调控甘薯块根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方面的应用[P]. 山西省:CN116083446A,2023-05-09.
[2]李江辉,吴宇浩,解红娥,王萌,王凌云,张鸿兴,张旭东. 一种适合北方薯区的甘薯全膜覆盖促早栽培方法[P]. 山西省:CN115868382A,2023-03-31.
[3]贺立恒,贾小云,武宗信,解红娥,吴宇浩,尹雪斌,董琦,孙敏,黄文芳,刘世芳,刘海忠. 一种甘薯收获机[P]. 山西省:CN111727721A,2020-10-02.
[4]解晓红,王凌云,解红娥,李江辉,吴宇浩,王萌,张鸿兴,武宗信,王立虎. 地黄脱毒苗无糖培养壮苗移栽方法[P]. 山西省:CN110771504A,2020-02-11.
[5]解红娥,王凌云,解晓红,李江辉,吴宇浩,王萌,张鸿兴,武宗信,王立虎. 甘薯脱毒苗无糖培养壮苗移栽方法[P]. 山西省:CN110771503A,2020-02-11.
[6]李波,段超,薛变丽,陈丽,李卓凯,唐艳玲,王晓民,郭益鸿,解红娥,李江辉,王东星. 一种栽培猴头菇用的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P]. 山西:CN106365748A,2017-02-01.
[7]解晓红,解红娥,武宗信,李江辉,王凌云,李波,陈丽. 地黄脱毒试管苗网棚直接入土移栽方法[P]. 山西:CN103975722A,2014-08-13.
[8]李江辉,武宗信,解红娥,解晓红,王凌云,陈丽,李波. 甘薯脱毒试管苗网棚直接移栽入土方法[P]. 山西:CN103975723A,2014-08-13.
发明授权:
[1]解红娥,王凌云,解晓红,李江辉,吴宇浩,王萌,张鸿兴,武宗信,王立虎. 甘薯脱毒苗无糖培养壮苗移栽方法[P]. 山西省:CN110771503B,2022-10-21.
[2]解晓红,王凌云,解红娥,李江辉,吴宇浩,王萌,张鸿兴,武宗信,王立虎. 地黄脱毒苗无糖培养壮苗移栽方法[P]. 山西省:CN110771504B,2022-09-13.
[3]贺立恒,贾小云,武宗信,解红娥,吴宇浩,尹雪斌,董琦,孙敏,黄文芳,刘世芳,刘海忠. 一种甘薯收获机[P]. 山西省:CN111727721B,2021-08-06.
[4]李江辉,武宗信,解红娥,解晓红,王凌云,陈丽,李波. 甘薯脱毒试管苗网棚直接移栽入土方法[P]. 山西省:CN103975723B,2016-01-20.
[5]解晓红,解红娥,武宗信,李江辉,王凌云,李波,陈丽. 地黄脱毒试管苗网棚直接入土移栽方法[P]. 山西省:CN103975722B,2016-01-20.
外观设计:
[1]任文斌,武宗信,董哲生,王倩,谢三刚,解红娥,解晓红,李江辉,王凌云,贾峥嵘. 施肥机(小区精量)[P]. 山西:CN303415829S,2015-10-21.
[2]陈丽,武宗信,解红娥,李江辉,李波,解晓红,王凌云,李全学,元治家. 甘薯垄膜单行一体机[P]. 山西:CN302415170S,2013-04-24.
[3]李江辉,武宗信,解红娥,李波,解晓红,陈丽,王凌云,李全学,元治家. 甘薯垄膜多行一体机[P]. 山西:CN302383220S,2013-04-03.
[4]解晓红,武宗信,解红娥,李江辉,李波,陈丽,王凌云,李全学,元治家. 块茎播种机[P]. 山西:CN302383221S,2013-04-03.
论文专著:
在《植物生理学通讯》、《中草药》、《世界农业》、《华北农学报》、《山西大学学报》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1部。
出版专著:
《甘薯脱毒技术》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
[1]解晓红,解红娥,王凌云,王萌,吴宇浩,张鸿兴,李江辉. 不同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添加对丹参微扦插苗的影响[J]. 陕西农业科学,2023,69(02):66-69.
[2]解晓红,解红娥,王凌云,王萌,吴宇浩,张鸿兴,李江辉. 甘薯无糖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J]. 山西农业科学,2023,51(01):1-6.
[3]王萌,解红娥,王凌云,解晓红,李江辉,吴宇浩,张鸿兴,武宗信. 高硫苷油菜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J]. 江苏农业科学,2022,50(11):119-123.
[4]王萌,解红娥,解晓红,李江辉,吴宇浩,张鸿兴,王凌云,武宗信. 运城市草莓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J]. 北方果树,2021,(06):42-44.
[5]贺立恒,张毅,张洁,任豫超,解红娥,唐锐敏,贾小云,武宗信. 基于转录组和WGCNA的甘薯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共表达网络的构建及核心基因的挖掘[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21,41(09):27-36.
[6]姚旭峰,董静静,刘世芳,张毅,唐锐敏,王文斌,解红娥,吴宇浩,武宗信,贺立恒,李润植,贾小云. 三浅裂野牵牛MADS-box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与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J]. 激光生物学报,2021,30(03):223-235.
[7]解晓红,解红娥,王凌云,李江辉,吴宇浩,王萌,张鸿兴,武宗信. 绿洲一号菌草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J]. 山西农业科学,2020,48(09):1383-1386.
[8]许爱玲,席天元,解红娥,卫晓东,梁哲军. 不同地黄种质在山西南部的生物学性状及适应性评价[J]. 山西农业科学,2020,48(05):730-733.
[9]张鸿兴,解红娥,武宗信,解晓红,王凌云,王萌,吴宇浩. 甘薯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 山西农经,2020,(02):86-90.
[10]解晓红,王凌云,吴慎杰,李江辉,王萌,吴宇浩,贾峥嵘,解红娥,武宗信. 垄膜栽培下不同株行距定植晋甘薯9号的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19,65(03):31-35.
[11]解晓红,王凌云,李江辉,王萌,贾峥嵘,吴宇浩,解红娥,武宗信. 不同甘薯专用肥对富钾土壤中甘薯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18,46(11):1859-1862.
[12]贾峥嵘,李江辉,武宗信,解红娥,郝佳丽,王凌云,解晓红,吴宇浩,王萌,姜南,高磊,贾琛. 山西省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山西农业科学,2018,46(11):1939-1942.
[13]贾峥嵘,李江辉,武宗信,解红娥,郝佳丽,王凌云,解晓红,吴宇浩,王萌,高磊,贾琛. 生物菌肥对甘薯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18,46(09):1506-1508+1514.
[14]王凌云,王萌,解晓红,吴宇浩,贾峥嵘,李江辉,解红娥,武宗信,李波. 甘薯茎线虫病研究进展[J]. 山西农业科学,2018,46(07):1211-1215.
[15]解晓红,解红娥,王凌云,李江辉,贾峥嵘,吴宇浩,王萌,武宗信. 黄土旱塬区扦插密度对不同蔓型甘薯品种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18,46(07):1147-1151.
[16]解晓红,李江辉,解红娥,王凌云,贾峥嵘,吴宇浩,王萌,武宗信. 甘薯脱毒苗圃地直接移栽技术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18,46(04):580-582+611.
[17]王凌云,郝佳丽,武宗信,李江辉,解红娥,贾峥嵘,高磊,曹武红. 运城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作超高产技术品种筛选[J]. 山西农业科学,2017,45(06):949-952+970.
[18]王凌云,贾峥嵘,李江辉,解晓红,解红娥,武宗信,李波. 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甘薯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16,44(06):790-793.
[19]李江辉,贾峥嵘,王凌云,解晓红,解红娥,武宗信,李波. 甘薯垄作覆膜的增温保墒效果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16,44(04):494-497.
[20]李江辉,贾峥嵘,王凌云,解晓红,解红娥,武宗信. 食用型甘薯新品种晋甘薯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山西农业科学,2015,43(07):792-794.
[21]解晓红,解红娥,李江辉,王凌云,吴慎杰,陈丽,武宗信. 地黄脱毒试管苗大田直接移栽技术研究[J]. 中药材,2015,38(02):231-233.
[22]解晓红,解红娥,李江辉,武宗信,王凌云,陈丽,李波. 富钾土壤中氮、磷肥不同水平对甘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14,42(06):576-580.
[23]李江辉,解红娥,陈丽,王凌云,解晓红,李波,南建福. 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J]. 中国食用菌,2012,31(05):57-59.
[24]解晓红,陈丽,王凌云,李江辉,李波,解红娥,武宗信. 日本薯蓣脱毒快繁限制因子的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12,58(04):3-6.
[25]解晓红,李江辉,陈丽,李波,裴蕾,范建春,解红娥,武宗信. 半夏脱毒技术研究及应用[J]. 中药材,2011,34(07):1014-1017.
[26]解晓红,陈丽,裴蕾,李江辉,李波,解红娥,武宗信. 日本薯蓣脱毒培养及离体高效快繁体系的建立[J].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06):508-511.
[27]解红娥,李永山,杨淑巧,王娇娟,吴秀峰,武宗信. 农田残膜对土壤环境及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S1):153-156.
[28]解红娥,王娇娟,解晓红,李江辉,陈丽,武宗信. 地黄土壤中主要病原真菌的鉴定及致病性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07,(02):59-63.
[29]刘国强,武宗信,郭晓岚,解红娥. 地黄的脱毒与栽培[J]. 北京农业,2007,(01):20-21.
[30]刘国强,武宗信,郭晓岚,解红娥. 地黄的脱毒与栽培[J]. 山西农业,2006,(24):35.
[31]解红娥,解晓红,李江辉,陈丽,武宗信,郝建平. 半夏的病毒危害及脱毒快繁技术研究[J]. 中草药,2005,(11):1697-1700.
[32]武宗信,郝建平,王晓立,解红娥. 半夏快速繁殖研究[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3):315-317.
[33]解红娥,解晓红,李江辉,武宗信,郝建平. 地黄脱毒技术研究与应用[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3):318-321.
[34]武宗信,冯文龙,解红娥. 山西省甘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 山西农业科学,2004,(04):29-32.
[35]解晓红,李江辉,冯文龙,解红娥,陈丽,李红霞,武宗信. 丹参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中药材,2004,(07):474-475.
[36]王晓立,郝建平1,武宗信,解红娥. 丹参茎尖培养与快速繁殖[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2):182-184.
[37]解晓红,李江辉,冯文龙,解红娥,陈丽,李红霞,武宗信. 脱毒地黄低成本快繁技术探讨[J]. 山西农业科学,2004,(01):49-51.
[38]解晓红,武宗信,冯文龙,解红娥,陈丽,李红霞,李江辉. 地黄茎尖快繁技术及其问题探讨[J]. 山西农业科学,2003,(04):66-68.
[39]武宗信,解红娥,冯文龙,解晓红,陈丽,李江辉,李红霞. 地黄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2,(06):582.
[40]冯文龙,解红娥,武宗信,解晓红,李红霞,陈丽,李江辉. 晋甘薯4号[J]. 作物杂志,2002,(04):16.
[41]武宗信,解红娥,冯文龙,解晓红,陈丽,李红霞,李江辉. 地黄脱毒技术研究[J]. 中药材,2002,(06):383-385.
[42]冯文龙,解红娥. 种脱毒地黄效益好[J]. 山西农业,2002,(05):51.
[43]李素俭,卫亚红,程丽娟,解红娥. 三株酱油曲霉蛋白酶特性的研究[J]. 中国酿造,2000,(01):9-10.
[44]冯文龙,武宗信,解红娥,解晓红,陈丽,朱新华,李红霞.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DS-10Ca在棉田的应用研究初报[J]. 山西农业科学,2000,(01):43-45.
[45]李燕娥,武宗信,解红娥,杨广东,吴家和,孟晋红. 调温移栽地黄脱毒试管苗探讨[J]. 山西农业科学,2000,(01):75-76.
[46]解红娥,武宗信,解晓红,冯文龙,陈丽,朱新华,李红霞. 晋甘薯3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1999,(03):33-36.
[47]解红娥. 塑料薄膜的危害及其利用前景[J]. 世界农业,1999,(07):46-47.
[48]解红娥,武守信,冯文龙,解小红,陈丽. 晋甘薯3号[J]. 作物杂志,1999,(02):32.
[49]南殿杰,武宗信,解红娥. 棉花喷施多氨液肥对产量的影响[J]. 中国棉花,1999,(03):44.
[50]冯文龙,解红娥,武宗信,解晓红,陈丽. 甘薯茎尖培养主要影响因素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1999,(01):32-35.
[51]解红娥,武宗信,冯文龙,解晓红,陈丽,朱新华,李红霞. 甘薯脱毒技术及应用[J].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7,(06):25-26.
[52]武宗信,解红娥,冯文龙,解晓红,陈丽. 甘薯微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1997,(04):59-62.
[53]李燕娥,赵海祯,解红娥,任平合,董忠义,南殿杰. 旱地棉田施用钾肥效应[J]. 棉花学报,1997,(01):48-52.
[54]李燕娥,解红娥,任平合,南殿杰. 不同小麦品种混播产量效应初报[J]. 山西农业科学,1997,(01):28-29.
[55]南殿杰,解红娥,高两省,张冬梅,赵海祯,任平合,柴士伟. 棉田残留地膜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棉花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 棉花学报,1996,(01):50-54.
[56]武宗信,解红娥,任平合,柴士伟,李燕娥,赵海祯. 残留地膜对土壤污染及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1995,(03):27-30.
[57]武宗信,解红娥, 白茹,任平合,柴士伟. 棉花喷施多氨液肥的增产效应[J]. 中国棉花,1995,(04):20.
[58]李燕娥,解红娥,任平和,南殿杰,史继辉,丁清怀. 旱地小麦深松覆盖技术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1994,(03):53-56.
[59]武宗信,解红娥,南殿杰. 光解地膜棉田效应研究[J].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1994,6(03):16-20.
[60]南殿杰,解红娥,李燕娥,武宗信,任平合,赵海祯,柴士伟. 覆盖光降解地膜对土壤污染及棉花生育影响的研究[J]. 棉花学报,1994,(02):103-108.
[61]南殿杰,解红娥,李燕娥,武宗信,任平合,赵海祯,柴士伟. 光解地膜棉田效应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1994,(01):23-28.
[62]李燕娥,任平和,解红娥,南殿杰. 旱地棉花混作栽培调控效应初探[J]. 耕作与栽培,1992,(03):17-18.
[63]李燕娥,赵海祯,解红娥,任平合,南殿杰. 旱地小麦施用钾肥效应[J]. 山西农业科学,1992,(06):15-17.
[64]李燕娥,赵海祯,解红娥,任平和,南殿杰. 旱地棉花综合覆盖调控栽培技术研究[J]. 棉花学报,1992,(01):27-32.
[65]南殿杰,冯正龙,赵海祯,李燕娥,解红娥. 旱地小麦深松覆盖沟种栽培体系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1991,(01):12-13.
[66]李燕娥,赵海祯,解红娥,柴士伟,南殿杰. 棉田综合覆盖效应研究初报[J]. 中国棉花,1990,(05):31.
发表会议论文:
[1]武宗信,解红娥,冯文龙,解晓红,李江辉,陈丽,李红霞. 地黄脱毒技术研究及应用[C]. 第二届全国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399-404.
报纸文章:
[1]冯文龙 解红娥. 脱毒甘薯品种[N]. 山西科技报,2001-11-27(002).
[2]冯文龙 解红娥. 脱毒地黄栽培技术[N]. 山西科技报,2001-11-20(002).
荣誉奖励:
所获荣誉:
1、2016年获运城市“爱岗敬业”劳动模范。
2、2018获年山西省“三晋英才”称号。
主要科研获奖:
1. 晋甘薯9号选育及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应用,2015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 优种地黄脱毒实用技术研究,2006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3. 优种地黄脱毒实用技术研究,2005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 甘薯脱毒植株育成及实用化技术研究,2005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 晋甘薯4号选育及推广,2004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6. 甘薯脱毒植株育成及实用化技术研究,2002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7. 晋甘薯3号甘薯新品种选育及推广,1999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8. 旱地小麦少耕覆盖栽培体系及增产机理,1995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9. 光降解地膜的农业效果、降解机理及质检指标,1994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0.晋甘薯4号甘薯新品种选育及推广,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1.脱毒地黄产业化技术承包,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研究室:
甘薯研究室
主 任:解红娥
副 主任:
科室成员: 王凌云 王萌 张鸿兴 吴宇浩
甘薯与食用菌研究室是一个集科研开发为一体的研究科室,是国家农业部现代甘薯产业技术体系设置在运城的综合试验站。主要从事作物脱毒技术研究;甘薯新品种选育、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地黄脱毒技术研究及推广;食用菌研究及推广工作。
目前研究室从事科研及推广人员共10名。其中正高级研究员3名,副高及其他研究人员7名。主持承担科技部、农业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财政、省攻关、省重点研发等项目30余项,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奖9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1项,选育甘薯新品种5个,鉴定成果3项,编制地方标准4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撰写论著2册,选育的甘薯品种和甘薯、地黄脱毒技术在周边省份累计推广数千万亩,获得社会效益数十亿元。
甘薯垄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1.技术概述:选用高产、适应性广、适宜轻简化作业的甘薯品种,应用垄膜轻简化栽培技术达到起垄、移栽、切蔓和收获等环节的机械操作,可以显著提高甘薯产量和经济效益。
2.技术要点:选择适宜山西区域种质的抗病品种晋甘薯9号、晋甘薯3号和秦薯5号等。整地施肥,每亩N-P-K复合肥料50kg配施3000~4000kg农家肥。起垄栽培,垄距100cm、垄高22~25cm。选用脱毒健康薯苗,密度3000~3500株/亩。7~8月份雨水较多时,应采取控蔓措施,叶面喷15%多效唑150~200g/亩。10月上中旬及时收获,以防冻害。
3.适宜区域:山西甘薯种植区
4.依托单位: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
联 系 人:解红娥
电子邮箱:xieheyb@126.com
黄河新闻网报道:
解红娥创新工作室:把“小甘薯”做成“大产业”
2019-05-14 09:12
在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的脱毒实验室里,您总能看到一位研究员,身袭白褂,眉头紧锁、一丝不苟。她叫解红娥,是一位甘薯专家,约见当天,她正在超净台做脱毒试管苗的扩繁实验,当时正值甘薯育苗和地黄播种的关键时期,采访期间不间断有各地市种植户前来,在答疑解惑的空隙,她为我们讲述了创新工作室的故事。
坚守——“学农、爱农、为农”初心不改
解红娥,1988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之后便来到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一干就是30年。30个春夏秋冬坚守在自己心爱的农业科研岗位上,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她的话很朴实:“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既然选择了这个农业科研职业,就要爱这个工作,要尽力去做好,为家乡的老百姓做有用的事情!”
说起解红娥创新工作室,她娓娓道来:甘薯品种选育、甘薯轻简化栽培技术研究以及甘薯、地黄的脱毒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都是她们的科研领域。这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舌尖上的问题”,还先后承担农业部、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以及省星火、省攻关、省财政和省示范推广项目30多项。
耕耘——“产业、企业、事业”俯首做事
“甘薯是粮食安全的底线作物,60年代曾经拯救了一代人,是曾经的‘救命薯’,如何把‘小甘薯’发展为可以致富的‘大产业’,是我和我的团队一直追求的目标和理想。”
经过反复的探索、试验、努力,团队先后与十余家企业开展了技术合作,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农乐种植专业合作社2016年引进商薯19、晋甘薯9号、济薯25等脱毒种薯,建立了年产400万株健康种苗繁育基地,引进轻简化配套机械,建立2000余亩淀粉型甘薯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县市2.5万亩应用垄膜轻简化栽培模式,亩增产20%以上,亩增加效益达400元,经深加工亩产值增加1000-1200元;高平市的山西前和农工商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合作,引进了脱毒种苗培育扩繁技术,建立了甘薯脱毒组培实验室和脱毒种苗繁育基地,年繁殖脱毒种苗达500万株,辐射示范面积1万亩,同时拓展有机甘薯深加工产品,打造了深加工的高端品牌“晋宝绿珍”,社会经济效益增加1000余万元。
农业部农技中心汤处长在总结发言时指出,运城站举办的培训会不论从专家授课还是现场观摩都非常成功,呈现了绿色、融合、创新3个特点,真正的把“小甘薯”做成“大产业”,是脚踏实地、创新发展的“大事业”,实现了技术效益型转变为产业效益型和功能导向型,推动了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
创新——“思路、方法、制度”竭力改变
创新工作室,如何体现“创新”?在哪些方面“创新”?解红娥创新工作室的“钻研”精神体现在哪儿?工作室始终以思路创新为灵魂,以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探索科研方法的多点突破,从而以更先进的科研成果、更优化的栽培模式在农业生产中起到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思路创新了,回头看以前科研方法和工作制度就有些滞后。”解主任说,“在科研方法方面,针对引进品种适应性差且可能携带病害,种植区用种多乱杂、退化严重的问题上,我们创新了以常规育种法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针对移栽、切蔓、收获的田间生产环节用工量大、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上,我们创新研发了甘薯垄作综合一体机、脉冲式破膜注水移栽机、可调式甘薯收获机、伸展式喷药机,配套熟化了切蔓机、动铲式收获机等机械,每亩可节约人工成本500元-600元;针对近年来甘薯病毒病危害严重的问题上,我们创新研究了脱毒试管苗裸地直接移栽技术和试管苗无糖培养技术,建立了‘原原种—原种—生产种’种薯三级繁殖生产体系,实现了工厂化育苗。在制度创新等方面,我们也有许多新的做法”。
硕果——“成果、认可、影响”服务社会
工作室先后育成甘薯新品种5个,取得“甘薯试管苗直接入土移栽方法”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十余项。制定了“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技术规程”、“甘薯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甘薯绿色无公害栽培技术”3项地方标准。先后在国家及专业期刊上发明论文50余篇。研究的“晋甘薯9号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甘薯脱毒植株育成及实用化技术研究”、“甘薯脱毒技术研究及应用”“晋甘薯4号品种选育及应用”、“晋甘薯9号的选育及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等5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同时“晋甘薯9号示范推广项目”和“甘薯轻简化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获省农村技术承包一、二等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为我省及周边地区甘薯的健康发展及我国北方薯区甘薯的轻简化生产起到引领和支撑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