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生命科学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杨庆尧,男,1936年出生,2016年7月27日逝世。上海松江人。现任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微生物与免疫研究所所长,上海杨杨百草研究所所长,上海芝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36年10月16日 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县中山镇。

1942年9月~1948年7月 江苏省松江县中山路小学求学。

1948年9月~1951年7月 上海市虹口中学初中部求学。

1951年9月~1954年7月 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求学。

1954年9月~1956年8月 上海师范专科学校求学。

1956年9月~1976年8月 上海第二师范学院助教。

1976年9月~1981年8月 上海师范学院讲师。

1981年9月~1986年11月 上海师范学院副教授。

1982年4月  获一九八一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1982年7月  获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1986年10月 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授予的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

1986年12月 晋升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1988年3月  获上海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89年9月  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0年12月 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授予的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1991年10月 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12月 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97年3月  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97年12月 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申美科技成果推广奖。

1999年12月 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火炬奖二等奖。

2001年12月 获上海市发明创造专利奖 发明专利一等奖。

2008年10月 退休。

社会任职:

1. 中国菌物学会理事。

2. 中国菌物学会药用真菌专业委员会主任。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药用真菌学》、《Mycology》等课程。

培养研究生情况:

培养硕士4名。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真菌生理学研究。

科研成果:

1. 1960年分离成功银耳芽生孢子纯菌种,首次在不产银耳地区栽培出银耳。

2. 1961年取得用猪牛粪栽培蘑菇的研究成果,打破了蘑菇栽培必需依赖马粪的陈规。

3. 1980年首创用深层培养菌丝体栽培香菇、金针菇、金顶磨的新工艺,实现了香菇等食用菌的工厂化栽培,1981年获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4. 1985年发明了达国际先进水平的蘑菇“液体一颗粒菌种”,1986年获第二届发明展览会金牌奖,1988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获国家发明专利。

5. 1993年发明1种新的BRM抑瘤物质--PSP,论文获美国中华医学会杰出成就奖。

6. 1995年“一种云芝糖肽(PSP)的生产方法”获国家专利局“中国专利优秀奖”。

7. 1998年“云芝糖肽(PSP)的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8. 1998年“云芝糖肽及其胶囊”作为国家II类新药分获卫生部准生产号。

9. 2004年发明酸碱法制备熊果酸,所制得的熊果酸纯度超过美国Sigma公司产品。

10. “抗癌免疫调节剂云芝糖脓(PSP)”获第三届全国发明展览银牌奖、第四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及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1. “一种新的BRM物质——PSP”一文获美国中华医学会东方药物国际学术研讨会杰出成就奖。

发明专利:

1、《蘑菇液体-合成颗粒菌种快速制作法》,专利号:89 1 00509.0

2、《一种云芝糖肽(PSP)的生产方法》,专利号:89 1 05471.5

3、《从长春花中提取抗瘤活性成份的工艺》,专利号:ZL01 1 31987.9

4、《酸碱法制备熊果酸》,专利号:ZL2003 1 0122716.0

5、《冬虫夏草的固体发酵法》,专利号:ZL2009 1 0197957.9

6、《一种云芝糖肽生产方法及其制剂》,专利号:ZL2007 1 0042036.6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和译著六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出版专著:

著作:

1.《蘑菇栽培技术》,(第一作者),农业出版社,1965年。

2.《食用菌生物学基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

编著:

1.《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微生物学》,(病毒一章编者),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年。

2.《中国食用菌百科》(第一副主编),农业出版社,1993年。

3.《中国药用真菌学》(余永年:中国菌物学一百年,第二十七章),科学出版社,2013年。

译著:

1.《分子生物学入门》,(第一译者),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

主要论文:

1.《用猪牛粪代替马粪栽培蘑菇的试验效果》,中国农业科学,1981年第8期。

2、《香菇、侧耳、毛柄金钱菌深层发酵研究》,上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第3期。

3、《金顶蘑的深层培养》,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第3期。

4、《蘑菇液体——颗粒菌种》(第一作者)、上海农业学报 ,1987年第3卷第1期。

5、《一种新的生物效应调节剂──PSP,Ⅰ.PSP的药理学研究》,(第一作者),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23卷第2期。

6、《一种新的生物效应调节剂──PSP,Ⅱ.PSP的临床学研究》,(第一作者),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23卷第2期。

7、《The Phys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lysaccharide-peptide(PSP) of Coriolus versicolor(Yun-Zhi)》(First editor),in E.C.Chew et al:Recent Advances in Cancer 1989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1989.

8、《A Quick and Efficient Method of Making Mushroom Spawn》(First editor),Mushroom Science , 12( PartⅠ),Braunschweig, Genmany,1989.

9、《Medicinal Mushroom in China》(First editor),Mushroom Science 12(PartⅠ),Braunschweig,Genmany,1989.

10、《Antitumor and Immunomodulating Activities of the Polysaccharide-Peptide (PSP) of Coriolus verisicolor》(First editor),EOS-J. Imm Immunopharm 12(1),1992.

11、《A New 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 Substance──PSP》(First editor),in Mushroom Biology and Mushroom Products, The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93.

12、《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xtracts of the Mycelia and the Fruit Bodies of Yun-Zhi (Coriolus versicolor),in T.J.Elliott:Science and Cultivation of Edible Fungi,Vol. 2, 1995.

13、《Yun zhi Polysaccharopeptide (PSP) and the General Aspects of Its Research》, Fung Sci, 12(1, 2),1997.

14、《Advanced Research in PSP,1999》,The Hong Kong Association for Health Care Ltd Published,1999.

15、《.Discussion of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 for Fermentative Products of Aweto》(First editor),Chinese Journal of Grassandl 32(supp.), 2010.

荣誉奖励:


1. 1982年获“上海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 1987年入选国家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3. 1989年获国务院“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4. 1989年获“上海市科技精英”荣誉称号。

5. 1990年获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6. 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7. 1996年入选中国发明协会“中国当代发明家”。

8. 2004年获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科技创业领军人物”荣誉称号。 

 

媒体报道:


矢志菌蕈世界探秘 驰骋科研天地追梦

——菌物学家杨庆尧传

杨庆尧(1936年— ),上海松江人。1956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前身上海师范专科学校,任教于上海第二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长期从事微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1986年晋升为教授,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菌物学会药用真菌专业委员会主任。

杨庆尧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药用真菌学》、《Mycology》等课程。获省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八项,发明专利六项,出版专著和译著六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杨庆尧获下列荣誉:上海市劳动模范(1982年);人事部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1987年);全国先进工作者(1989年);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1990年);上海市科技创业领军人物称号(2004年)。

师长引领 茁壮成长

杨庆尧1936年10月出生在江苏省松江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祖父杨志民曾任申报记者,父亲杨铸是上海新陆师范学校教师,其母亲朱惠宗亦出身书香门第。这是一个知识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杨庆尧从小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令杨庆尧感到幸运的是:他的家就在两座小土山之间,屋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潺潺流过,他常和小伙伴们去小河里抓小鱼、捉螃蟹、摸螺蛳;或是去长满树的土山上采摘形状各异的树叶,将串串枫杨花序做成门饰;或是将朴树的果实塞进竹筒里,玩打仗游戏……杨庆尧的童年和大自然有了亲密接触,大自然的奥妙,孵育了杨庆尧对生物世界的浓厚兴趣。

杨庆尧父母共育有六个孩子,杨庆尧排行第二,全家仅靠父亲一人的薪金维持生计,好在杨母勤劳、节俭,且育子有方。她常安排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杨庆尧亦好学,平時放学回家常去土山上挖蚯蚓,喂鸡鸭; 或割青草,照料兔子和山羊。还帮助母亲腌过腊肉,做过咸菜,发酵馒头,制酒酿、酸泡菜和甜面酱……杨庆尧通过这些家务劳动接受了不少食品微生物学的知识。

杨庆尧的父亲是位教劳作课的教师,他心灵手巧,木工、电工、金工、藤工、纸工无一不会,还会浇模具,刻雕塑,编结绒线,做石膏模型。杨庆尧耳濡目染,或多或少也学到一些劳作技能。这为他日后的生物科学实验打下了基础。

杨庆尧的初中就读于上海虹口中学。他对田福恒老师的平面几何课印象深刻。田老师的教学常常和自然现象相联系。他通过观察蜂窝结构,讲述正凹多面体;通过剖解鹦鹉螺外壳,讲述等角螺线; 通过观察黄铁矿的晶体,介绍正十二面体等。这种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秘密的欲望。杨庆尧特别受益于几何的解题辅导课,田老师常常巧妙地运用已知的定理,通过缜密分析,出其不意地破解了学生原先认为解不了的难题。这种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位令杨庆尧敬佩的老师是教大学遗传学课的褚圻教授。褚老师的课堂教学不是知识的堆砌,他交给学生的是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褚老师常常在课堂上介绍一些重大科研成果的产生背景和创新点。介绍科学家们是如何设计实验、选择方法,又如何分析其实验数据,从数据中又如何得出合理结论。如他在讲述基因突变概念時,先介绍了J.Lederberg的影印培养实验。该实验发现:原长有几百个菌落的细菌平板,经影印接种在加药或不加药的平板上后,在加药平板上会出现少数几个耐药的细菌菌落。褚圻要求学生根据J.Lederberg的这一实验结果,就细菌抗药性的形成作分析讨论。讨论的结果自然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那就是:细菌抗药性的形成乃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和药物无关。因为那个抗药的细菌,在它接触药物之前,早就存在于原先的那个细菌平板上了。褚圻教授的这种启发式的、层层剖析式的教学,养成了杨庆尧创新思维的习惯和方法,为他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杨庆尧感言:他的创新成果,除源于父母的基因,自身的勤奋外,还得益于学校老师的创新教育。

钟情科研 初见成效

1957年12月,杨庆尧响应政府号召,下放到上海西郊华村乡华村一社劳动锻炼,直至1959年4月。之后又去过上海塘湾公社,松江新桥公社和奉贤五七干校。每次下乡劳动锻炼,他态度积极,任劳任怨,虚心向农民兄弟学习农活。难能可贵的是,杨庆尧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忘记他钟情的科学研究,没有忘记将自己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运用于生产实际。他帮助农村推广根外追肥、营养钵育苗、人工授粉、菌肥发酵及赤霉素、24-D等激素的应用技术。杨庆尧和华村一社青年农民一起承包的蕃茄试验田亩产高达一万余斤,曾获上海市农业局的奖状,杨庆尧还被推荐任生产队长。队长的责任使他更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社员多增加一点收入,于是他想到要试种双孢蘑菇。

双孢蘑菇(俗称“西洋蘑菇”)原产法国,1959年除上海虹桥镇有个菇房生产双孢蘑菇外,我国其它各地均无种植。杨庆尧先从康健园游乐场中收集马粪,並和稻草混和发酵得培养料,然后自掏腰包从虹桥买回菌种,在废弃的碉堡中试种蘑菇,成功后又发动农民在各自的床底下用木箱种蘑菇。在废碉堡和床底下能培养出蘑菇,在当時是一个新闻,文汇报和新民晚报都曾作过报道。

但培养蘑菇必需依赖热性粪肥——马粪,而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马粪的来源日益匮乏。开发马粪代用品已成为发展蘑菇业必须解决的难题。“生产需要的,就是我科研的选题。”1979~1980年杨庆尧与上海市农业试验站等单位协作,利用堆肥中的好气性高温放线菌,用猪牛粪成功地发酵成蘑菇培养料,且产量和质量均和马粪培养的相当,论文发表在《中国农业科学》1981年第8期。用猪牛粪栽培蘑菇的成功,打破了蘑菇栽培必须依赖马粪的陈规。在全国各地农业部门推广下,该项技术很快遍及全国,使我国的蘑菇生产量一下跃升为世界首位。是项成果曾被评为:“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蘑菇栽培的发展”(孔祥君、王泽生主编,《中国蘑菇生产》第四页,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1974年杨庆尧又被动员去奉贤五七干校劳动,曾被分配在食堂工作。为改善伙食,他又想到为干校食堂种蘑菇。蘑菇栽培除发酵培养料外,还需要复土。复土中含有能使菌丝体纽结发育成蘑菇子实体的假单孢杆菌。但干校位于海边,盐碱土中不含假单孢杆菌,用其复土,不长蘑菇。于是杨庆尧放弃节假日和午休時间,用摇瓶培养假单孢杆菌,使盐碱土也栽培出美味的蘑菇,并每天供应食堂。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有人竟批评他:“去干校不好好改造思想,还在搞业务,走白专道路。”好在杨庆尧并未被极“左”思潮压倒,他认为钻研业务为大众服务的志向沒有错,决不能动摇。他喜欢看拳击比赛,他佩服被击倒后再爬起来战斗的运动员,一个科研工作者也应是那样。1979年他又马不停蹄地开展了香菇、金顶蘑、金针菇、凤尾菇的深层发酵研究,在上海溶剂厂和昆山生物化学厂的配合下,用大型发酵罐生产其菌丝体。另在嘉定、宝山、昆山、太仓等县科委的支持下,通过将发酵菌丝体直接拌入木屑、棉籽壳或玉米残渣等培养料的方法,大规模生产食用菌。杨庆尧创造的这一方法,是食用菌栽培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使我国的食用菌生产从手工园艺跨进了工厂化生产领域,上海科教电影厂就此拍摄了《工厂化生产金顶蘑》的科教电影,轰动沪上。1982年该项目被评为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同年,杨庆尧被授予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十年一剑 研制新药

如果说“工厂化生产金顶蘑”的研究是杨庆尧在熟悉的食用菌领域里行走的话,那么对国家二类新药——云芝糖肽(PSP)及其胶囊的研究发明则是他在完全陌生的药用菌世界中探寻了。

云芝是我国传统药材,野生于枯木上,形似朵朵彩云,故名。云芝自古作为上品药,久食有补益精气、轻身延年功效。

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吴羽株式会社有一位药师,其邻居患胃癌晚期,被医院拒收。但这位病人根据土方自己服用了云芝煮汁,六个月后竟重新踏上工作岗位。这个活生生的事例促使这位药师决心把云芝开发成抗癌新药。1977年,他的公司从我国吉林、辽宁省分离到云芝菌种,並成功地从云芝的深层培养菌丝体中获得一种抗癌成份——云芝结合蛋白多糖,开发成抗癌新药——Krestin(PSK)。PSK能显著提高人体自身的抗癌免疫力而不损伤人体的正常细胞。因而引起国际医药界的广泛兴趣,销售额如日中天。1985年,PSK在14届国际化学疗法学术研讨会上的论文数高达68篇,独占全部化疗药论文总数的19.3%,1987年,PSK在世界100种主要抗癌药的销售额中跃居第二,在日本前10种抗癌药的销售额中名列第一。

一个中国的传统云芝药材,被日本开发成一个顶尖的抗癌药,並广泛销及全球,这一事实深深触动了我国的菌物学工作者。1985年,上海中药三厂领导拜访杨庆尧,建议和师大合作共同开发中国的PSK产品。杨庆尧心想: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云芝品种繁多,我们为什么不能用自己的云芝资源去开发Krestin那样的药物呢?但新药的研制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数十个学科。自己也不是药师,不懂制药;师范大学也不具备制药的条件和设备。要想完成该项目谈何容易?然而,一个科学家的中国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最后还是让杨庆尧痛下了决心,担起了开发云芝药物的重担,并于1985年正式签订开发合同。

为赶超PSK,杨庆尧和他的助手做了五件事:

第一、筛选出比PSK更好的云芝菌株。

日本的菌类资源有限,PSK的生产菌株—CM101分离自中国吉林。我国的地域广阔,云芝资源异常丰富。至1986年底杨庆尧团队已从全国各地搜集和分离到46株云芝菌种,并从中筛选得到比CM101糖肽含量更高的Cov-1菌株。杨庆尧把由该菌株生产的产品命名为云芝糖肽,英文名Polysaccharopeptide of YunZhi,简称PSP。令人欣慰的是:上海市肿瘤医院用PSP和PSK作比较测试,结果证明:PSP和PSK一样,都能明显抑制人肺癌、胃癌和淋巴瘤的增殖;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用S-180肉瘤和艾氏腹水癌作比较,PSP的活性还高于PSK。杨庆尧十年一剑,研制出国家二类新药——云芝糖肽(PSP)及其胶囊

第二、创建新的发酵和提取工艺。

要赶超PSK, 必须建立更先进的生产工艺。PSK的发酵种子,原先将菌种通过静置培养得菌膜,然后再将菌膜匀浆得发酵种子,耗时20-25天。杨庆尧则采用通气振荡培养法,在提高培养基粘度的前提下,只需培养6-8天,即能获得匀质的云芝发酵种子。

日本PSK的提取,采用碱提、盐析、超滤法。生产中需用苛性钠和硫酸铵,不利环境保护。同時,由于糖肽系线形分子,用5kd滤膜超滤,常会截留大于100kd的无效成分。PSP的生产工艺则采用酒精分步沉淀法,当菌丝体水提浓缩液的比密度达1.04,酒精度达75度时,能获得平均分子量在10—100kd的糖肽成分,生产中不用强碱和硫酸铵,有利环保。

第三、 制订比PSK更高的质量标准。

在PSK的“鉴别”项中,只要求用糖和肽的显色剂显色,两者均呈阳性即可,但它不能鉴别产品中的糖和肽是否结合。此外,在PSK的质量标准中也未对糖肽的分子量作监控。杨庆尧起草的云芝糖肽国家药品质量标准增加了对糖肽的特征性鉴别。要求用DEAE纤维素柱层析或用HPLC仪检测产品中的糖和肽,其糖的吸收峰与肽的吸收峰应重叠一致。如果糖峰和肽峰不相重叠,表明产品中的糖和肽不是结合物,而是混合物。

此外,由于糖肽的抑瘤活性与分子量大小有关,分子量小于4000Da的糖肽无抑瘤活性。因此杨庆尧和他的助手又建立了PSP糖肽分子量的监控指标,他们参照英国药典对肝素分子量的测定方法,选用已知不同分子量的Dextran作标准曲线,用TSK—4000凝胶色谱柱作分离柱,以GPC软件计算多糖分子量,要求大于4000Da的量不少于50%。是项工作得到国家卫生部新药评审办公室的赞赏,“建议牵头用本法对多糖类中药亦作分子量监控”[药政局(96)Zb-03]。

第四、解决了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

重金属含量超标是中成药走向世界的拦路虎。日本要求PSK中的铅含量在20ppm以下,砷在10ppm以下。为提高PSP的品质和国际竞争力,杨庆尧要求PSP工厂所用的发酵用水和提取用水,其电导率都应接近零,使PSP产品中的铅含量小于6ppm,砷小于1.4ppm,其他汞、镉、铬、锑、锡和铜等重金属含量也均应低于世界各国食品卫生标准。PSP的重金属限量标准比PSK 高3-7倍。

第五、探索了PSP的抑瘤机理

PSP在香港保健协会支持下已召开过三次国际学术研讨会(1989年、1993年、1999年),通过开展国际大协作,初步探明了PSP的抑瘤机理。

大量研究结果证明:PSP和PSK一样,主要是通过提高机体的抗癌免疫系统功能实现抑瘤的。PSP能活化巨噬细胞、NK细胞、LAK细胞及浸润性杀伤细胞(TIL)等免疫细胞; 诱导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2、6(IL-2,IL-6),及 γ 干扰素等细胞因子。

杨庆尧还让他的儿子—杨晓彤博士赴香港大学从事PSP的分子药理学研究,证明PSP还能活化癌细胞中的凋亡蛋白酶(caspase-3),引发癌细胞DNA裂解,阻遏抑制凋亡基因(Bc1-2)的表达,促使癌细胞凋亡(Oncol Rep, 13(6),2005)。

最近,澳大利亚前列腺癌研究所还证明:PSP能靶向抑制前列腺癌干细胞(CSC)的活性。即:PSP能通过抑制前列腺癌干细胞,阻断前列腺癌的形成。他们发现含前列腺癌干细胞的PC-3细胞群在500 μg/ml的 PSP作用下,其前列腺癌的特征性成分—CD133表达量明显下降,也未见前列腺癌细胞球(prostaspheres)的形成。另用前列腺癌的敏感鼠(TgMAP鼠)作试验,发现预先口投PSP(300mg/Kg)2周的TgMAP鼠,40%不形成前列腺癌; 口投PSP 20周的,则100%不形成前列腺癌。PSP能靶向抑制前列腺癌干细胞的发现,有望从根源上切断前列腺癌的形成,为人类预防前列腺癌带来了希望。(PloS ONE, 6(5).2011)

PSP的研究于1987年由上海市高教局主持召开了科技成果鉴定会,与会专家一致评定该项研究“填补了国内这类药物的空白,打破了日本Krestin(PSK)在国际上垄断,达国际先进水平”。1990年,PSP的生产方法获中国发明专利。1993年进一步开发成云芝糖肽和云芝糖肽胶囊两个国家级新药。1993年PSP的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又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专利局颁发的中国专利优秀奖。1998年云芝糖肽和云芝糖肽胶囊获“准生产”批件。2001年“一种云芝糖肽(PSP)的生产方法”获上海市发明专利一等奖。2003年云芝糖肽和云芝糖肽胶囊获国家药品标准;同年卫生部批准云芝糖肽胶囊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至此,PSP的开发研制宣告成功,前后历时共18个年头,真所谓十年一剑

目前,PSP已累计生产152吨,受益人群已愈百万。PSP已是国际公认的两个云芝抗癌多糖之一,与日本PSK齐名。

PSP的开发成功,除杨庆尧和他的助手辛勤劳动外,也和上师大领导和社会保健界的关心、支持分不开。上师大分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还亲自率领PSP课题组赴北京申报PSP新药。香港保健協会主席周文轩和周忠继先生除主持召开三次PSP国际学术研讨会外,另资助出版了四册PSP学术论文集,扩大了PSP在国际上的影响。

国际PSP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出版社出版)

老骥伏枥 追梦不息

进入新世纪,功成名就的杨庆尧恰好到了退休年龄,原本可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了,可谁也没有想到他风趣地说:“科研没有休止符。”

2002年11月28日,杨庆尧突发心梗,急送医院抢救,冠状动脉装了三根支架,与死神擦肩而过,算是逃过一劫。岂料他休养半年后,又钻进了实验室,继续他永无休止的科研。我校原党委书记刘克同志为此特书写横批“健康快乐长寿”,并在落款处写道:“杨老师:天上不要你,人间不放你。善哉!”。这正是大家对杨庆尧的良好祝愿。

PSP的成功已成过去,2003年起他又继续开展第二代PSP及其新剂型的研究。

PSP虽能显著改善肿瘤患者临床证候,提高机体免疫力,但它对肿瘤的抑制力还远不及化疗药。为此,杨庆尧拟将PSP和无毒抗癌成分——熊果酸相配伍,制成复方PSP,以提高它的抑瘤力。但熊果酸是一类熊果烷类三萜化合物,常和众多的同分异构体混杂一起,提纯困难。美国Sigma公司供应的熊果酸试剂,其纯度也只有95%。2003年杨庆尧发明了一种用水和酒精,通过调节其酸碱度的方法来制备熊果酸,这一方法不仅革除了苯、氯仿、乙醚等有害溶剂,且所得的熊果酸纯度达到99%以上。该项研究已获得发明专利,并在第十七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荣获金奖。张爱萍将军题字

PSP的临床用药原为胶囊剂。但食管癌患者吞咽困难。为此,杨庆尧又开展了PSP新剂型的研究。2004~2007年杨庆尧完成了不同种成膜剂、增塑剂和着色剂的筛选,成功地用英国Colorcon公司的Opadry包裹了PSP素片,制成云芝糖肽薄膜衣片。云芝糖肽薄膜衣片因原药已经压缩,体积只有胶囊剂的1/3,吞服容易。且素片外包有不透光不渗水的薄膜,药品稳定性比胶囊剂延长一年。该项研究成果在2008年第六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被评为金奖,2012年获中国发明专利证书。

另外,面对日益枯竭的冬虫夏草资源,和价格的异常颷升,2007年起杨庆尧又开展冬虫夏草发酵的研究。目前他已从天然冬虫夏草中分离到一株yy-0701菌株,经DNA ITS序列测试,在600个核苷酸中仅有一个碱基和天然冬虫夏草不同,两者相似率高达99%;2008~2009年杨庆尧又完成了冬虫夏草的发酵研究並予2010年获中国发明专利。同時他又和苏州中药研究所合作用该冬虫夏草菌的菌丝体提取物防治肺纤维化,证明它能有效地改善肺泡炎、肺间质纤维化和肺胶原化;另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等单位合作,测定冬虫夏草菌的菌丝体提取物在防治肾衰竭上的活性,证明yy-0701菌株的菌丝体提取物能有效降低由马兜铃酸、顺帕、庆大霉素和阿霉素导致的肾组织损伤,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含量,有望可开发成防治肾衰竭的药物。

纵观杨庆尧的累累硕果,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杨庆尧深有感触地说:“本人并无超人的智慧和才能,只是我一直在追逐心中的科研梦,几十年如一日。”他没有耀眼的学历,但善于学习。为进修盛祖嘉的微生物遗传学和王鸣岐的病毒学,他常常天还没有亮就要从上海西南角的师院宿舍出发,赶到上海东北角的复旦大学去听课。他还喜欢动手做实验,从实验中得到活的知识。他编写的《微生物学实验》、《农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Meditinol Mycology》等大学自编教材,深受学生欢迎,並被聘为全国高等学校统编教材《微生物学》撰写人;他原不熟悉现代分子生物学,但他通过翻译《分子生物学入门》,掌握了分子生物学;他原不熟悉高压液相色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现代波谱学知识,但他通过对PSP多糖和熊果酸晶体的结构分析,已能独立剖析新化合物—Inotodiol的结构了……。成就源自勤奋,动力来自追梦。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要“让中国人民共同享有出彩的机会。”在这个梦想成真的时代,杨庆尧的一个个中国梦正在成为现实。

杨庆尧现年78岁,其冠状动脉上已装了七根支架,另有一根血管因完全堵塞还无法装进支架,但这位“老骥”依然每天骑车到实验室工作。他说,只要生命尚存,我就要追梦不息。他说,银耳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和燕窝一样也是珍稀药材,只有少数人才能享用。现在,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通过分离银耳纯菌种,摸清子实体形成机理后,已能大规模生产,成为大众的廉价食品。现今,价贵如金的冬虫夏草,我们也已分离得它的纯菌种,掌握了它的菌丝体发酵技术,並已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得子座,我们离实现人工培养冬虫夏草的梦不远了,我们一定要让这一中华神草,成为大众食品,为中华儿女的健康服务!

我们衷心祝愿杨庆尧:健康长寿,梦想成真!

(秦向东 撰文)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251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