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资源环境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发明专利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李茂松,男,汉族,1959年出生,四川三台人,农学博士。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农情信息研究室主任。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4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

2006年12月组织召开 “农业环境资源的保护与修复”中日双边学术交流研讨会。

资料更新中……

社会任职:

1. 国家应急专家组成员。

2. 农业部农业灾情会商专家。

3.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农业自然灾害减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4. 《自然灾害学报》副主编。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农业自然灾害评价与减灾技术、化学节水减灾制剂的研制与产品推广应用工作。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预警与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2. 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三剂在旱地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3. 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保水种衣剂节水增产机理研究”。

4. 国家科技攻关课题“抗旱、抑盐化学制剂应用研究”。

5. 国家863课题“新型多功能保水剂系列产品研制与产业化开发”。

6. 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专项资金项目“复合多功能蔬菜种衣剂研制”。

7. 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专项资金项目“抗旱型玉米种子包衣及综合配套增产技术”。

8. 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专项资金项目“抗旱型复合种子包衣剂的开发与推广”。

9. 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新型植物蒸腾抑制剂中试示范”。

10. 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抗旱种衣剂中试示范”。

1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南方季节性干旱防控技术研究”。

12. 日本鸟取大学合作研究“盐碱地的生物修复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科研成果:

1. 湖南农业季节性干旱适应性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李茂松; 汤文光; 帅细强; 杨晓光; 肖小平; 陆魁东; 肖继新; 王春艳; 唐海明; 汤海涛; 魏湘林; 汪柯; 黄晚华; 宋吉青; 罗尊长; 杨学武; 汪双波; 殷玉梁; 刘国栋; 杨光立 【科技成果】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湖南省华容县农业局 2010-12-18

2. 富钾、腐植酸保水剂的研制与应用 黄占斌; 宁荣昌; 祝光富; 朱书全; 苏海鱼; 李茂松; 初茉; 邹力壮; 张国桢; 赵世伟; 夏春良; 辛小桂; 张玉秀; 于彩虹; 张玲春; 焦志华; 李岩斌 【科技成果】广东上九生物降解塑料有限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西北工业大学; 中国农科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005-01-01

3. 玉米种子包衣及综合配套增产技术 李茂松; 王宗礼; 文学; 程高祥; 张新公; 苏胜娣; 李增福; 李明科; 毛瑞涛; 邵小来; 王欣; 武明生; 蔡旭恩; 张全成; 彭卓 【科技成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山西省寿阳县农业局; 山西省昔阳县农业局; 山西省榆次市榆次区农业局 2005-01-01

4. 抗旱种衣剂的研制与推广应用 李茂松 【科技成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晋中地区农业局 2002-04-07

发明专利:


1. 一种设备安装杆 李茂松; 李志海 【中国专利】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上智恒达科技有限公司 2012-11-21

2. 一种物体高度测量仪 马兴林; 李茂松; 林治安; 王春艳; 黎裕; 王天宇; 梁明福; 王传海; 徐安波 【中国专利】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2013-01-23

3. 一种植物幼苗移栽器 王传海; 马兴林; 李茂松; 林治安; 王春艳; 王天宇; 黎裕 【中国专利】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2013-01-30

4. 一种基于远程监控的农情信息实时监测方法及系统 李志海; 李茂松 【中国专利】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上智恒达科技有限公司 2011-11-23

5. 基于远程监控的农作物产量实时测量装置、系统及方法 李茂松; 李志海 【中国专利】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上智恒达科技有限公司 2011-05-25

6. 基于远程监控的农田信息实时采集系统、装置及方法 李茂松; 李志海; 武永峰; 宋吉青 【中国专利】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上智恒达科技有限公司 2010-11-03

7. 基于远程监控的农田信息实时监测系统及方法 李茂松; 李志海 【中国专利】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上智恒达科技有限公司 2010-12-29

8. 一种丝柏油醇金属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宋吉青; 李茂松 【中国专利】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2007-07-18

9. 淀粉简易糊化超强吸水保水剂的制备方法 宋吉青; 李茂松; 李育慧 【中国专利】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 2004-12-15

10. 一种高分子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宋吉青; 李茂松; 李育慧 【中国专利】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 2004-12-15

11. 丝柏油醇金属化合物的应用 宋吉青; 李茂松 【中国专利】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2009-04-01

12. 一种生物质液态农用膜材料的制备及使用方法 宋吉清; 李茂松; 赵解春 【中国专利】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2010-06-16

13. 一种植物蒸腾抑制材料的制备及使用方法 宋吉清; 李茂松; 赵解春 【中国专利】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2010-06-16

论文专著:


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3部。

出版专著:

1. 《四川季节性干旱与农业防控节水技术研究》刘永红 李茂松 科学出版社 2011年08月

2. 《农业气象灾害及其减灾技术》李茂松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年09月

3. 《农业低温灾害研究新进展》李茂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10月

发表中文论文:

1 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现状与科技对策研究 陈兆波; 陈霞; 董文; 李茂松; 霍治国; 陈银基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研究所 【中国会议】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 2013-01-16

2 玉米农情远程数字化监测软件系统设计 宫志宏; 冯利平; 李茂松; 武永峰 天津市气候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会议】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 2011-11-01

3 我国农业保险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 吕春生; 王道龙; 李茂松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会议】纪念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建所50周年庆典论文集 2008-12-11

4 抗蒸腾剂减轻玉米干旱的效果和某些机理 李茂松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 【中国会议】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 1993-12-01

5 BAU光合测定系统与国外同类产品性能的比较研究 李茂松; 王美云; 王纪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 【中国会议】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 1993-12-01

6 中国畜禽废弃物的产出量、污染现状及危害 李茂松; 左旭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会议】全国农业面源污染与综合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12-01

7 近20年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动态及现状 李茂松; 汪亚峰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会议】全国农业面源污染与综合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12-01

8 保水剂聚丙烯酸钠不同施用方法对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黄占斌; 朱元骏; 李茂松; 祝光富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所; 广东三九生物降解塑料有限公司 【中国会议】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06-30

9 吸水材料的水势及非金属矿物/高分子吸水保水复合材料的水势研究 范力仁; 田惠卿; 李茂松; 罗文君; 宋吉青; 栗海峰; 马睿; 周东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会议】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9) 2007-11-01

10 中国粮食与农业环境双向安全战略思考 杨正礼; 王道龙; 李茂松; 李长生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会议】2006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6-08-01

11 中国陆地景观干旱风险评估(英文) 李茂松; 武永峰; 王秀芬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 【国际会议】2007中美灾害防御研讨会会议日程和论文集 2007-08-01

12 不同类型农户农业保险需求意愿影响分析 王秀芬; 李茂松; 王春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3-04-03 10:12

13 我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机制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王秀芬; 王春艳; 李茂松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农村经济 2012-11-25

14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特征与适应.Ⅲ.基于降水量距平百分率的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时空特征* 黄晚华; 隋月; 杨晓光; 代姝玮; 李茂松 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自然资源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应用生态学报 2013-02-15

15 保水剂对新疆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王春艳; 李茂松; 何爽; 王秀芬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期刊】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2-12-15

16 农作物灾情田间调查分级规范的研究现状 段萌; 李茂松; 王春艳; 李祥洲; 赵天宏 沈阳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11-01-05

17 冬小麦霜冻害灾情田间调查分级规范的研究 段萌; 李恩普; 陈友权; 李茂松; 李祥洲; 王春艳; 赵天宏 沈阳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期刊】麦类作物学报 2011-05-15

18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影响 马瑞芳; 李茂松; 马秀枝 内蒙古气象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 【期刊】内蒙古气象 2011-04-15

19 不同保水措施对南方季节性干旱区春玉米的影响 汤文光; 唐海明; 肖小平; 杨光立; 李茂松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1-06-15

20 图像识别技术在作物农情信息反演中的应用 陆明; 李茂松; 申双和; 王春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自然灾害学报 2011-06-15

21 60年来中国农业干旱时空演替规律研究 陈方藻; 刘江; 李茂松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8-20

22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夏玉米生育期识别方法初探 陆明; 申双和; 王春艳; 李茂松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中国农业气象 2011-08-20

23 近50年东北地区春玉米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 董秋婷; 李茂松; 刘江; 王春艳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自然灾害学报 2011-08-15

24 干旱胁迫对大豆苗期生长发育和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王春艳; 庞艳梅; 李茂松; 王秀芬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市门头沟区气象局 【期刊】生物技术进展 2011-10-25

25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业保险发展研究 王秀芬; 李茂松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11-10-20

26 中国自然灾害与粮食生产脱钩关系分析 王秀芬; 李茂松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灾害学 2012-01-20

27 基于降水利用比较分析的四川省种植制度优化 王明田; 曲辉辉; 杨晓光; 张晓煜; 李茂松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 【期刊】生态学报 2012-04-08

28 降水变化对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霍治国; 李茂松; 王丽; 肖晶晶; 黄大鹏; 王春艳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中国农业科学 2012-05-16

29 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霍治国; 李茂松; 王丽; 温泉沛; 肖晶晶; 黄大鹏; 王春艳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中国农业科学 2012-05-16

30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特征与适应Ⅰ.降水资源演变特征 隋月; 黄晚华; 杨晓光; 李茂松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应用生态学报 2012-07-15

31 季节性变暖对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 霍治国; 李茂松; 李娜; 王丽; 黄大鹏; 王春艳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中国农业科学 2012-06-01

32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特征与适应Ⅱ.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的越冬粮油作物干旱时空特征 隋月; 黄晚华; 杨晓光; 李茂松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应用生态学报 2012-09-15

33 基于降水保证指数的四川省种植制度优化研究 王明田; 曲辉辉; 杨晓光; 张晓煜; 李茂松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 南方丘区节水农业研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9-25 10:08

34 海泡石矿物含量对海泡石/聚丙烯酸(钠)复合材料吸水保水性能的影响 栗海峰; 范力仁; 徐志良; 沈上越; 宋吉青; 李茂松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期刊】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9-01-15

35 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垂直入渗特征的影响 白文波; 宋吉青; 李茂松; 汪亚峰; 武永峰; 刘布春; 王春艳; 王秀芬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 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期刊】农业工程学报 2009-02-28

36 坡缕石/聚丙烯酸(钠)高吸水复合材料的溶胀行为 栗海峰; 范力仁; 景录如; 宋吉青; 李茂松; 田惠卿 教育部纳米矿物材料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期刊】复合材料学报 2009-06-15

37 气候驱动格局下中国陆地植被指数变化 武永峰; 王秀芬; 李茂松; 宋吉青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 【期刊】干旱区地理 2009-03-15

38 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的春玉米季节性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黄晚华; 杨晓光; 曲辉辉; 冯利平; 黄彬香; 王靖; 施生锦; 武永峰; 张晓煜; 肖小平; 杨光立; 李茂松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与肥料研究所 【期刊】农业工程学报 2009-08-31

39 保水剂对土壤体积膨胀率及土壤团聚体影响研究 汪亚峰; 李茂松; 宋吉青; 罗春燕; 李章程; 左旭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 【期刊】土壤通报 2009-10-06

40 抑制蒸腾剂的研究进展 何爽; 李茂松; 宋吉青; 王道龙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中国农业气象 2009-06-20

41 水稻热害研究综述 马宝; 李茂松; 宋吉青; 王春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期刊】中国农业气象 2009-06-20

42 充分与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光合速率与产量的关系 徐凡; 李茂松; 王春艳; 宋吉青; 庞艳梅; 何爽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 【期刊】中国农业气象 2009-06-20

43 种植业政策性保险补贴需求测算与分析 刘布春; 李茂松; 储玉军; 武永峰; 徐凡; 郭勇; 何爽; 马宝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试验室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开放实验; 农业部种植业司 【期刊】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9-12-15

44 贵阳市外销蔬菜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及发展研究 郭勇; 陈德军; 潘剑; 陈贵蜀; 李茂松; 王道龙 贵阳市蔬菜工作办公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0-04-10

45 基于花粉量的作物产量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单琨; 刘布春; 李茂松; 武永峰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试验室/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期刊】中国农业气象 2010-05-20

46 贵阳市蔬菜质量安全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郭勇; 陈德军; 潘剑; 陈贵蜀; 李茂松; 王道龙 贵州省贵阳市蔬菜工作办公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0-06-10

47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中国南方季节性干旱近58a演变特征 黄晚华; 杨晓光; 李茂松; 张晓煜; 王明田; 代姝玮; 马洁华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四川省气候中心 【期刊】农业工程学报 2010-07-31

48 基于作物需水与自然降水适配度的湖南省防旱避灾种植制度优化 曲辉辉; 杨晓光; 张晓煜; 黄晚华; 李茂松; 李金云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黑龙江省海林气象局 【期刊】生态学报 2010-08-23

49 基于远程监控的农业气象自动采集系统设计 武永峰; 宫志宏; 刘布春; 李茂松; 陆明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期刊】农业机械学报 2010-10-25

50 不同灌溉条件下保水剂对新疆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白文波; 王春艳; 李茂松; 鲍顺淑; 何爽; 曹肆林; 宋吉青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 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新疆农垦科学院农机研究所 【期刊】农业工程学报 2010-10-31

51 保水剂对土壤积水入渗特征的影响 白文波; 李茂松; 赵虹瑞; 刘布春; 武永峰; 宋吉青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天津农学院农学系 【期刊】中国农业科学 2010-12-23

5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气象灾害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与减灾对策 王道龙; 钟秀丽; 李茂松; 杨修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 【期刊】灾害学 2006-03-20

53 不同保水剂吸水保水能力聚类分级研究 李茂松; 李章成; 宋吉青; 汪亚峰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期刊】水土保持研究 2006-06-30

54 我国农业灾害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阎峰; 李茂松; 覃志豪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江苏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江苏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自然灾害学报 2006-06-30

55 新疆石河子棉区高密条件下冠层结构和光分布特征 王春艳; 礒田昭弘; 王道龙; 李茂松; 阮明艳; 苏跃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研究所; 日本千葉大学園芸学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研究所; 新疆石河子中亚干旱农业环境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研究所 北京; 日本千葉県松市271-0085 【期刊】棉花学报 2006-07-15

56 大豆抗旱节水生理及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宿庆瑞; 迟凤琴; 李茂松; 宋吉青; 早川嘉彦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中国可持续农业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日本专家组 黑龙江哈尔滨; 黑龙江哈尔滨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06-08-05

57 试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防灾减灾 李茂松; 王道龙; 闫峰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研究员、书记、副所长 【期刊】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6-08-20

58 我国农业立体污染特征与防治设想 杨正礼; 李茂松; 章力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 北京 【期刊】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6-10-30

59 中国粮食与农业环境双向安全战略思考 杨正礼; 王道龙; 李茂松; 李长生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研究员、书记、副所长; 硕士研究生 【期刊】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6-12-20

60 农业旱灾监测中土壤水分遥感反演研究进展 闫峰; 覃志豪; 李茂松; 王艳姣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江苏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江苏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期刊】自然灾害学报 2006-12-30

61 新时期我国农业灾害统计的改进 李茂松; 闫峰; 王艳姣; 覃志豪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北京; 江苏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自然灾害学报 2006-12-30

62 台风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李瑞英; 李茂松; 王小兵; 蒋相梅; 王秀芬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 【期刊】自然灾害学报 2006-12-30

63 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闫峰; 李茂松; 王艳姣; 覃志豪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自然灾害学报 2006-12-30

64 不同经济地带旱灾灾情变化及其与粮食单产波动的关系 武永峰; 李茂松; 蒋卫国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北京 【期刊】自然灾害学报 2006-12-30

65 黄淮地区冬小麦的抗晚霜冻害能力 王春艳; 李茂松; 胡新; 王道龙; 吉田久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河南商丘农科所;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中国可持续农业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日本专家组 北京; 河南 商丘 【期刊】自然灾害学报 2006-12-30

66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探讨 王秀芬; 李茂松; 王道龙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 【期刊】自然灾害学报 2006-12-30

67 黄淮海地区农田污染对粮食生产的制约及防治对策 李长生; 李茂松; 马秀枝; 杨正礼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 内蒙古 呼和浩特 【期刊】自然灾害学报 2006-12-30

68 移栽期变化对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的影响——以2002年为例 王雨; 杨修; 李茂松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 【期刊】自然灾害学报 2006-12-30

69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何爽; 王道龙; 李茂松; 王春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 【期刊】自然灾害学报 2006-12-30

70 国外农业保险模式概述 庞艳梅; 李茂松; 王道龙; 王春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 【期刊】自然灾害学报 2006-12-30

71 几种化学物质对番茄幼苗耐低温弱光能力的影响 苏常红; 钟秀丽; 王道龙; 李茂松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 【期刊】自然灾害学报 2006-12-30

72 冬小麦品种抗霜力鉴定与霜冻害防御新对策 钟秀丽; 王道龙; 李茂松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 【期刊】自然灾害学报 2006-12-30

73 昭通市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闫峰; 李茂松; 覃志豪; 王艳姣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研究员、博导 【期刊】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7-02-20

74 基于MODIS数据的上海市热岛效应研究 闫峰; 覃志豪; 李茂松; 王艳姣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南京市汉口路22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 南京市汉口路22号;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46号 【期刊】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7-07-05

75 新农村建设中的昭通市竹产业发展 闫峰; 覃志豪; 李茂松; 唐巍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7-08-20

76 中国植被绿度期遥感监测方法研究 武永峰; 李茂松; 李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北京 【期刊】遥感学报 2008-01-15

77 淀粉接枝衣康酸/丙烯酸高吸水材料制备与性能 栗海峰; 范力仁; 罗文君; 宋吉青; 李茂松; 潘亚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期刊】化工学报 2008-12-15

78 小麦进化过程中叶片气孔和光合特征演变趋势 李茂松; 王春艳; 宋吉青; 迟永刚; 王秀芬; 武永锋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 【期刊】生态学报 2008-11-15

79 基于NOAA NDVI的中国植被绿度始期变化 武永峰; 李茂松; 刘布春; 白文波; 蒋卫国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地理科学进展 2008-11-15

80 磷矿粉复合保水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尹秋英; 范力仁; 沈上越; 罗文君; 李茂松; 宋吉青 中国地质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期刊】矿物岩石 2008-12-25

81 我国农业保险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 吕春生; 王道龙; 李茂松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期刊】农业经济问题 2008-06-15

82 54年来贵州旱灾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苏跃; 廖婧琳; 冯泽蔚; 李茂松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贵州财经学院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 贵州省农业厅;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重庆; 贵州贵阳 【期刊】贵州农业科学 2008-02-15

83 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种植业的影响 刘布春; 李茂松; 霍治国; 郑大玮; 宋吉青; 武永峰; 白文波; 王秀芬; 王春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试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试验室;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试验室 北京 【期刊】中国农业气象 2008-05-20

84 泸县受淹水稻割苗再生技术 张乃洪; 白文波; 李瑞英; 王明田; 宋吉青; 李茂松 四川省泸县农业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试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试验室; 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试验室 北京 【期刊】中国农业气象 2008-05-20

85 植物物候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武永峰; 李茂松; 宋吉青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 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 【期刊】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06-15

86 二倍体小麦种间气孔与光合特征差异 王春艳; 李茂松; 宋吉青; 迟永刚; 王秀芬; 武永锋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 【期刊】生态学报 2008-07-15

87 棉花苗期冻害高光谱特征研究 李章成; 周清波; 江道辉; 吕新; 林海荣; 李茂松 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新疆兵团石河子大学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期刊】棉花学报 2008-07-15

88 洪水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白文波; 李茂松; 张乃洪; 李瑞英; 刘布春; 武永峰; 王春艳; 王秀芬; 宋吉青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 泸县农业局 【期刊】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08-15

89 54年来农业自然灾害对贵州农业经济的影响分析——以农业及粮食生产为例 廖婧琳; 苏跃; 冯泽蔚; 李茂松 贵州财经学院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贵州省农业厅;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 2008-09-01

90 4种保水剂吸持水特性的比较研究 白文波; 宋吉青; 李茂松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试验室 【期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09-10

91 一种新型FA抗蒸腾剂对春玉米生理调节作用的研究 李茂松; 李森; 张述义; 池宝亮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中国农业科学 2003-11-20

92 灌浆期喷施新型FA抗蒸腾剂对冬小麦的生理调节作用研究 李茂松; 李森; 张述义; 池宝亮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 北京 【期刊】中国农业科学 2005-04-10

93 50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李茂松; 李章成; 王道龙; 杨修; 钟秀丽; 李正; 李育慧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 【期刊】自然灾害学报 2005-04-30

94 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机理与监测研究进展 覃志豪; 徐斌; 李茂松; 王道龙; 张万昌; 李文娟; 黄建明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区划研究所农业生态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区划研究所农业生态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广州地理研究所遥感与GIS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北京; 江苏南京; 广东广州 【期刊】自然灾害学报 2005-04-30

95 基于GIS的城市环境工程地质质量模糊评价——以陕西略阳城区为例 卢玉东; 张骏; 李茂松 长安大学环工学院;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陕西西安; 陕西西安 【期刊】自然灾害学报 2005-04-30

96 2004-2005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冻害成因分析 李茂松; 王道龙; 张强; 迟永刚; 王春艳; 渡边好昭; 吉田久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评价与气候影响评估室;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中国可持续农业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日本专家组;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中国可持续农业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日本专家组 北京; 陕西杨凌; 日本国家作物研究所; 筑波日本305-8518 【期刊】自然灾害学报 2005-08-30

97 冬小麦霜冻害研究现状与展望 李茂松; 王道龙; 钟秀丽; 王春艳; 苏常红; 赵鹏; 阎旭雨; 渡边好昭; 吉田久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日本国家作物研究所;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中国可持续农业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日本专家组 北京; 筑波日本305-8518;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中国可持续农业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日本专家组 【期刊】自然灾害学报 2005-08-30

98 保水剂与不同化学材料配合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 迟永刚; 黄占斌; 李茂松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陕西杨凌; 陕西杨凌;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期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11-10

99 创新是农业气象所生存与发展的必然——庆祝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成立50周年 林而达; 张厚瑄; 孙忠富; 李玉娥; 李茂松; 贺文君 中国农科院农业气象所; 中国农科院农业气象所; 中国农科院农业气象所 北京 【期刊】中国农业气象 2003-02-15

100 中国近50年旱灾灾情分析 李茂松; 李森; 李育慧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 北京 【期刊】中国农业气象 2003-02-15

101 高吸水树脂吸液率及其测定方法的研究 张付舜; 高程达; 张伟; 李茂松 威尔斯现代化学实验室;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广东深圳; 广东深圳 【期刊】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4-01-28

102 中国近50年洪涝灾害灾情分析 李茂松; 李森; 李育慧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 北京 【期刊】中国农业气象 2004-02-15

103 试论退耕还林中对坡度标准的界定 汪亚峰; 李茂松; 卢玉东; 罗春燕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重庆 【期刊】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4-12-20

104 保水剂聚丙烯酸钠不同施用方法对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黄占斌; 朱元骏; 李茂松; 祝光富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所; 广东三九生物降解塑料有限公司 北京; 陕西杨凌; 广东东莞 【期刊】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4-12-25

105 20种保水剂吸水特性研究 汪亚峰; 李茂松; 卢玉东; 宋吉青; 李章成; 罗春燕; 缪驰远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重庆 【期刊】中国农学通报 2005-01-30

106 不同覆盖材料对春玉米田间土壤水热状况和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李茂松; 王一鸣; 周凌希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 【期刊】水土保持研究 1995-03-30

107 屯留县旱农实验区农林牧优化结构研究 李茂松; 罗其友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区划研究所 【期刊】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2-09-30

108 抗旱剂一号在旱地小麦上的试验研究与推广应用 王一鸣; 李玉娥; 李茂松; 刘晓廷; 冯乃宽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 山西省屯留县农业局技术站 【期刊】中国农业气象 1990-08-29

109 晋东南地区干旱特点及其防御对策 李茂松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 【期刊】中国农业气象 1991-03-02

荣誉奖励:


1. 1999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2. 2003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3. 2012年入选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


农业防灾减灾科技贯穿始终

——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李茂松

众所周知,我国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不容小觑。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农业气象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高达500多亿公斤。要稳定粮食生产,防灾减灾至关重要。灾损减一分,产量多几许。而科技,正是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关键。

2012年,由科技部组织,农业部、教育部、中国气象局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预警与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正式启动,该项目也是我国农业防灾减灾领域内的又一次科技大协作。项目启动一年取得重大进展。

日前,2013年度全国农业自然灾害减灾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记者专访了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李茂松,解读我国农业防灾减灾的相关问题。

记者:尽管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九连增,但每年因灾损失的粮食也不少。当前,我国农业防灾减灾的状况如何?科技究竟能为农业防灾减灾做些什么?

李茂松:我国是一个多种灾害类型频繁发生的国家,特别是农业干旱、洪涝、低温、干热风等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般灾年,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666.7万公顷,因灾损失粮食500多亿公斤。近几十年来,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呈现发生频率不断加快、危害范围持续扩大、灾害程度进一步加重、因灾损失明显增加的态势。我国农业防灾减灾面临严峻挑战。

农业防灾减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具体来说,科技可以在灾前、灾中、灾后发挥重要作用。

灾前,我们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建立起灾情的数据库,搭建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同时利用现代通讯技术,让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广大农民群众在第一时间就能获得灾害预警信息,为赢得农业防灾减灾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提供科学依据,对一些高风险灾害,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农作物在区域和季节的配置,研发避灾技术,针对当地季节性灾害对农业生产活动做适当调整,避开灾情。

在灾害发生的过程中,我们依靠科技抗灾、减灾、救灾。比如,一旦发生旱灾,我们什么时间浇水、浇多少水、如何浇水等,都要依靠科技把这些东西搞清楚,提高我们技术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要尽快研发出一系列的抗灾品种,减少损失。

而灾害发生后,如何做到减产不减收,要根据一年季节变化,剩下的光照和热量,根据剩下的资源来决定,把它们有效利用起来。怎么来减少农民损失,究竟该种什么、养什么,都不能胡来,这一切,都需要依靠科技。

记者:如您所言,农业防灾减灾,科技必须贯穿始终。作为“十二五”重点科技支撑项目,“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预警与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围绕哪些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李茂松:从2006年的川渝干旱,到2008年初的全国范围雨雪灾害,再到2010年的西南干旱,自然灾害频发,亟待我国通过科技主体计划来开展防灾减灾的科技研究。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科技防灾减灾工作,需要形成协同一致的创新团队,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项目应运而生。

项目主要针对旱灾、低温和洪涝等灾害开展研究。旱灾属于“重大”灾害,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目前旱灾造成的损失能达到60%以上。而低温和洪涝属于“突发性”灾害,影响也非常巨大,如果在东北水稻抽穗扬花期发生日均气温低于17摄氏度的低温灾害,水稻的结实率就会下降,温度低于15摄氏度以下,就能导致绝收。

在农作物选择上,我们主要研究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5大作物,它们对我国粮棉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研究区域选择上,主要包括东北、华北、西北、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它们是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区。

这个项目是我国农业防灾减灾领域内的又一次科技团队大协作,涉及农业气象、气象灾害、农学、农业水土工程、水文水资料、电子自动化、机械制造等多个专业领域,项目设置6个课题。围绕灾前、灾中、灾后整个过程,针对5大作物、3个灾种、3个区域展开全方位的科技研究。我们希望通过研究重大突发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新技术,研发基于农田尺度的地面监测技术与设备,实现农业灾害的自动化、强时效和高精度监测,初步建立我国农业灾害监测技术支撑体系;通过研究农艺、工程、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防灾减灾新技术,实现农业重大自然灾害防、抗、避、减技术和措施的一体化,形成我国农业防灾减灾技术体系。一旦项目完成,将对我国农业生产发挥重要的作用,增加的粮食产量相当可观。

记者:目前项目取得了哪些进展?今后又有哪些规划?作为这一重大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您对我国农业科技防灾减灾,有哪些建议和体会?

李茂松:项目启动一年以来,我们在全国首次构建了突发性灾害数据库,收集整理了全国和研究区域的长时间序列气象资料、农情资料、农业生产数据资料,研究区域主要农作物的干旱、洪涝、低温等灾害发生的时段、范围、强度、频率,种植模式、孕灾环境、承灾体抗灾性能和灾损资料以及应急防控技术、减灾技术和灾后恢复生产技术等资料。数据库的建立,有助于我们摸清灾害发生的时空规律。

同时,我们还初步筛选出小麦、玉米、水稻、棉花适宜区域种植的47个抗逆性品种;初步揭示了区域主要农作物气象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初步构建了3项灾害等级评价指标和灾情监测预警数据库,初步提出了适宜不同区域的避灾减灾种植模式、防灾避灾技术、灾后补救技术,初步试制了部分设备、机具、研制了抗逆制剂配方。

在项目的试验地区,一些初步的技术成果得到了应用。农业部通过12316信息服务平台,已将项目组的科研成果传递给农民。农业部将建成500个农情信息基点县,在500个县里,我们要逐步把远程可视化无线监测系统布置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第一时间就知道灾情,赢得防灾减灾的主动性;同时优化实用技术,推广抗灾避灾品种和设备,让农民学得会、用得上、用得起。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防灾减灾技术并不先进,这也意味着发展潜力巨大。我国的防灾减灾必须从应急向风险管理转变,减灾向备灾转变。既要加强技术集成,更要注重风险管理。

今后,我们的项目将进一步围绕主要粮食作物,分灾种、区域和季节制订防灾减灾技术方案,做到科学预警、分类指导,增强农业防灾减灾的主动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真正为我国预防和减轻农业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筑起一道防火墙、撑起一把保护伞、打造一个保险箱,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有效科技支撑。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2013-03-27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251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