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人文社科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秦自强,男,汉族,1956年11月出生,四川武胜人,中共党员。现任四川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政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农业大学社科联主席。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四川农业大学(原四川农学院)果树专业学习,获农学学士学位。

1982年1月至1984年7月四川农业大学(原四川农学院)园艺系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委员、学生党支部书记。

1983年3月至1983年7月在西南师范大学进修教育学、心理学和学校管理。

1984年7月至1988年11月四川农业大学团委工作。

1985年5月至1987年5月四川农业大学任副书记。

1987年5月至1988年11月四川农业大学任书记。

1987年9月至1988年11月四川农业大学兼任学生处副处长。

1988年11月至1990年7月四川农业大学林学系党总支副书记。

1990年7月至1991年5月四川农业大学农化系党总支副书记。

1990年8月四川农业大学晋升讲师。

1991年5月至1993年4月四川农业大学农化系党总支书记。

1992年3月至1992年7月在省二党校系处班培训。

1993年4月至1996年11月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党总支书记。

1995年9月四川农业大学晋升副教授。

1996年11月至2002年4月四川农业大学党委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

1997年9月在省委党校公推干部培训班第二期学习。

2000年9月至2002年7月在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职学习结业。

2002年4月至2010年3月四川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党校校长。

2004年2月参加教育部“青年教育工作者代表团”赴欧洲学习培训。

2005年1月四川农业大学晋升教授。

2009年3月至2009年4月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校长班学习培训。

2009年11月参加“中国高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赴英国学习培训。

2010年3月至今四川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校社科联主席。

社会任职:

1.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奖委员会委员。

2. 四川省党建研究会常务理事。

3. 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4. 四川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

5. 四川省高教学会毕业生就业工作专委会副会长。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研究生课程“领导科学与党政管理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本科生课程“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领导学”、“大学生就业指导”。

培养研究生情况:

指导硕士总数:23人,已获硕士总数:8人。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主持、主研完成省级项目3项,现主持省级科研课题2项。

1. 四川省科技厅:重点-农村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及运作机制研究。

2. 农业劳动力资源配置问题研究。

资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1. 发展创新教改成果、建立全方位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 深化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性,获四川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3.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学与实践,获四川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4. 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及思考(论文),获四川省高教学会毕业生就业专委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5. 扩大规模,确保质量,把发展作为办学兴校的第一要务,获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三等到奖。

论文专著:


发表论文30余篇,作为主编出版专著、教材3部,作为副主编和编委参编教材5部。

出版专著:

1《大学生就业指导新编》(21世纪课程教材)秦自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08-01

资料更新中……

发表中文论文:

1 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运用 郑紫东; 秦自强 四川农业大学 【期刊】高等农业教育 2013-01-15

2 四川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对接机制研究 舒敏; 秦自强 四川农业大学 【期刊】人民论坛 2012-09-15

3 弘扬长征精神 促进老区发展——基于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宝兴两县的调研分析 郑紫东; 秦自强 四川农业大学政治学院 【期刊】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2-11-25

4 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郑紫东; 秦自强 四川农业大学政治学院 【期刊】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12-28

5 对四川省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制约因素的思考 周琴; 秦自强 四川农业大学语言学院党总支办公室; 四川农业大学党委 【期刊】教育与职业 2011-06-11

6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机制探析——对大学生党建工作所面临问题的思考 郑紫东; 秦自强 四川农业大学政治学院 【期刊】人力资源管理 2011-07-08

7 四川省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现状窥探 周琴; 秦自强 四川农业大学语言学院 【期刊】成人教育 2011-07-10

8 利用微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邓小玲; 秦自强; 柴续续; 周永正 四川农业大学政治学院 【期刊】学理论 2011-07-30

9 试论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的缺失与重构 周琴; 秦自强 四川农业大学 【期刊】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1-08-10

10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立体化德育模式探索 陈杰; 秦自强 四川农业大学 【期刊】中国成人教育 2011-07-31

11 弘扬“川农大精神” 建设特色鲜明的优良校风 邓良基; 张禧; 张广博; 秦自强 四川农业大学 【期刊】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9-03-15

12 农村小额信贷的经济学分析——基于金融抑制理论的视角 袁智明; 秦自强; 吴平; 封明川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国农业银行达州市分行 【期刊】乡镇经济 2009-05-25

13 文科硕士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五个着力点——基于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特殊性的思考 李毅弘; 殷焕举; 秦自强 四川农业大学政法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党委 【期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9-07-15

14 高校人文教育的德育功能探析 秦自强; 李孝华 四川农业大学党委; 四川农业大学政治与法学学院 【期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05-10

15 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基于创业者主体性分析 柴续续; 秦自强 四川农业大学政法学院 【期刊】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0-07-25

16 关于增强高校人文教育德育功能的途径思考 李孝华; 秦自强; 候德苹 四川农业大学 【期刊】世纪桥 2010-06-10

17 新时期农村社会矛盾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研究——以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为视角 朱建斌; 秦自强 四川农业大学政治与法学学院 【期刊】求实 2010-09-10

18 浅论大学生村官去留机制的创新 张波; 秦自强 四川农业大学政治与法学学院 【期刊】现代交际 2010-08-15

19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策略——以四川省为例 周琴; 秦自强 四川农业大学 【期刊】人民论坛 2010-10-15

20 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的研究——基于对川渝部分地区基层农村党员队伍的调查 周琴; 陈杰; 秦自强 四川农业大学 【期刊】前沿 2010-12-25

21 完善高校立体化德育途径探究 陈杰; 秦自强 四川农业大学 【期刊】学理论 2010-12-20

22 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分析 李崇梅; 秦自强 四川农业大学 【期刊】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7-08-15

23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 陈娟; 秦自强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雅安; 四川雅安 【期刊】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7-06-15

24 国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经验及启示 颜怀坤; 秦自强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雅安; 四川雅安 【期刊】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11-01

25 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高校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庄天慧; 秦自强 四川农业大学党政办; 四川农业大学党委 【期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08-20

26 扩大规模 确保质量 把发展作为办学兴校的第一要务 秦自强 四川农业大学 雅安 【期刊】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12-30

27 以就业为导向,调整结构,提高质量,促进农林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秦自强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雅安 【期刊】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4-12-30

28 大力推进高校德育立体化工程 秦自强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雅安 【期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08-28

29 邓小平理论“三进”必须把握的几个关键 秦自强 四川农业大学 雅安 【期刊】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4-12-15

30 农科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思考 秦自强 四川农大学生处 【期刊】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0-06-05

31 萃取浮选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硅 方国桢; 秦自强; 范增华 四川大学分析化学教研室; 四川大学分析化学教研室; 四川大学分析化学教研室 成都; 成都 分析化学专业毕业生 【期刊】化学世界 1990-08-09

荣誉奖励:


先后获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研究会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四川省高教学会毕业生就业工作专委会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国家教育部《校园文化成果》二等奖。先后被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新长征突击手”,“四川省优秀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者”,“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分配先进工作者”,“四川省普通高校招生先进个人”,“四川省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工作者”。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


选择学农,依然可以天宽海阔

——专访四川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秦自强

无论如何,他不曾想过,从他第一次离开教室讲台,到再次回到教室的讲台前,中间竟然隔了整整13年。

从一名学习果树专业的理科学生,到从事《领导科学与党政管理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领导学》《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大学课程教学的文科教授;从大学毕业留校做一名辅导员到四川农业大学的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在他身上,我们在感叹其“身手不凡”、角色多变的同时,好奇地想知道关于他更多的故事。

挥之不去的记忆:代课时光、备战高考

1956年,他出生在四川省武胜县的一个农村家庭。高中毕业后,由于文革十年漫长的消极社会影响,他没想过考大学。很快,他由一名高中毕业生化身为一名乡村代课老师。

对于代课经历,他记忆犹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当代课老师,工作是干得不错的。我带小学两个年级,负责全部科目的教学,当然音乐课也上,因为音乐是我的长项嘛,课堂上我一边拉二胡,一边唱歌,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他们也喜欢我这个代课老师”。他的出现,给当时的乡村小学教育内容带来了一抹新意,他把县城高级中学里教授的广播体操一点一点地示范给孩子们看,然后孩子们跟着做起了广播体操。“那时候的乡村老师哪会广播体操呢,孩子们第一次跟着我跳,觉得跳起操来就像跳舞一样,很有意思……”提及此事,他至今难以忘怀。

由于处在特殊的历史环境,直到他21岁的时候,才有机会参加高考,而此时,他的代课时间将近一年。21岁这年龄,在今天看来,应该算是大龄考生了。问及为何这么晚才参加高考,他说:“我当时读书晚,而是当时的历史原因造成的。我先在老家另外一个乡读小学,文革时,要求学生必须回户籍所在的大队小学读书,结果我所在的大队没有我读的年级,所以我就降级跟了一个班读书,于是就成了大龄考生!”。回忆起当时的求学环境,他说当时师资缺乏,一个班上三个年级在一起上课的情况很普遍,连桌子都是石头砌成的,上课条件十分简陋。

“上课时,老师先给高年班级学生讲,低年级学生自己自习。然后给低年级学生讲课,而高年级的学生就在那里接嘴,当老师讲到“3+4”等于多少的时候,高年级学生都在回答等于‘7’。然后嘲笑低年级的同学们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此时老师就会在讲台上大声训斥高年级的同学捣蛋扰乱课堂秩序……”即便是在那样艰苦的求学环境中,学习对他而言却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

1977年,高考恢复。

他回忆道:“我清楚地记得我是1977年11月参加高考,1978年3月上大学的。在那时候,我也是我们中学第一个捕捉到高考可能恢复的信息。”他说因为那时候他是团总支副书记,在班上,常常由他组织大家学习报纸,每天学习半个小时。“有一次,我从《参考消息》读出了一则有可能会恢复高考的消息,因为邓小平同志复出后,就透露出有可能高考,看到这个消息之后我就兴奋不已。给大家读完之后,当时很多同学并没有重视,而我凭着自己的直觉,在那个时候开始着手复习”。因为恢复高考的消息来得太突然,复习时间十分紧迫,为了供他复习迎考,他的班主任老师把甚至自己的寝室腾出来给他读书。那时候正值寒冷的冬天,没有电灯,也没有煤油灯,他就把父亲单位电话上的废旧电池利用起来,通过一个导线与电筒的灯泡连接起来,为自己做了一个简易的灯,一个人缩在被窝里,在昏黄暗淡的灯光下,一直自习到晚上12点才睡觉。

“如今,我把当年高考的真实故事讲给自己孩子听时,从他的表情,我可以判断他就像听天书一样。”说到此,他感叹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条件如此优越,却不知道珍惜。“那时候复习资料也特别紧缺,我记得我向同学借了一本化学的复习资料小册子,因为多看了一天的时间,当我还书时,他显得很不高兴。”他道出了高考复习的极度不易。

1966年,高考中断。在之后的十年时间里,对于大学,是许多高中生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所以明确了恢复高考之后,大家那高兴劲是没法用语言形容的。而当时能够参加高考,对21岁的我而言,本身就意味着命运的改变。”他激动地说道。

是啊,也许是恢复高考来得太突然了,当时全国有很多同学没有做好应考准备,即便是被誉为“XX重点中学”的学校,能考上大学的人数依然寥寥无几。而他,却是在他所在的那中学里除艺体生外,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应届毕业生。

他说,每一次当自己试图去回忆高考的经历时,都会暗自庆幸,庆幸自己在高考考场上的不放弃和坚持精神,为自己赢得了尽可能多的高考分数。“我高考那年大学是200分上线,而我只考了201分。假使我在高考考场上,遇到难题就打退堂鼓,而不是努力争取得分,甚至放弃作答,也许我就考不上大学!”。他告诉记者,当年高考数学试考卷上有一道题,题目要求是如何推算圆锥体的容积,当时他一时找不到解决方法。“我就回想老师讲解这个知识的情景,不断回忆,最后把这道题的步骤写出了大部分,为自己争取了不少分数。恰恰是这些分数,成为了我上大学的保障。”他举例说。

命运的天壤之别:只差一分

仅仅只是一分的落差,体现他另一个同学的身上,是命运的天壤之别。

故事是这样的,大学毕业工作后,有一年寒假回老家,在县城街边擦皮鞋,他和擦鞋匠随意攀谈了起来,当他感叹老家变化很大时,这位擦鞋匠一句“这个城看起来发展快,其实是一个空壳城市”震撼了他,心想,一位擦鞋匠怎么能说出这样有水平的话呢?接下来的对话中,高三时一位数学成绩极好的同班同学的名字进入了他的脑海,他问擦鞋匠高三班主任的名字是谁?鞋匠准确无误地回答了上来。对,没错,就是XX同学,当年他高考就差一分上大学了。而眼前这位擦鞋匠的面孔,实在是跟他的记忆对不上号,或许高中毕业太久,他们之间并没有认出对方来……

他追问擦鞋匠后来为什么没有复读继续参加高考,擦鞋匠说后来也参考了,但是每一次考试分数都差得更多,考了两年都没考上,后来朋友介绍就结了婚,生了两个孩子,因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罚款之后,家里一贫如洗,加上妻子患病,无奈擦鞋养家……听完鞋匠的讲述,他的喉咙哽咽了,他感叹残酷的生活把这这位曾经活泼、充满朝气的同学改变了太多!

他决心给擦鞋匠一些帮助,但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份,因为他担心檫鞋匠得知他们是同学关系后,会拒绝接受帮助。擦完鞋,他给鞋匠100块钱,再三强调不用补零钱。“拿到钱后,他就像小孩一样兴奋,对其他擦鞋的朋友说,我今天遇到贵人了,擦一双皮鞋赚了一百元。”讲到此处,他说那一刻心里莫名地充斥着无言的酸楚。

1978年3月,他去了四川农学院(今四川农业大学)报到注册,顺利成为一名果树专业的在校大学生。

四年后,他从果树专业毕业,先后任职园艺系团总支书记、校团委书记、林学系党总支副书记、农学院党总支书记、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校党委副书记(兼任纪委书记)。

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现任四川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秦自强。

对话秦自强教授:选择学农,依然可以天宽海阔

《中国高校招生》:如果我把自己当成一位读者(高三考生),我特别想知道您当初为什么想要报考四川农业大学?并且还选择了果树专业?

秦自强:之所以选择川农(编者注:隶属于四川省教育厅),因为川农名气很大。填志愿时,除了川农,我就没填其他学校了,后来进入大学,我才发现按照我的分数,原本可以考上重庆的一所国家部属农业大学的。为此,在大学毕业分配工作时,我们吃了不少亏,毕业后基本都分派到省级各部门工作,而重庆那所部属学校的毕业生基本去了国家农业部各级部门工作。但不论怎样说,由于国家对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十分紧迫,我们这些学农的同学在各自岗位上大显身手的人才,如今已成各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起着领导和中坚力量的作用。比如中共四川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李登菊,四川省政府秘书长于伟,华西集团创始人、希望集团总裁陈育新等等。通过我选大学的故事,现在想来,给大家是一个莫大的提醒:提前对大学展开了解是多么重要啊。

当时我选择学果树专业,除了自己喜欢吃水果外,更多的是出于对果树的好奇,比如有一种脐橙(编者注:柑橘的一类),果皮里面还长着一个小水果,我觉得很奇怪。另外,当时生物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比如他讲到一些有关嫁接技术、修剪技术、果树的栽培等知识,我对这些都产生了兴趣,然后就做出了这个专业选择。

坦白地讲,我是很喜欢果树专业的,大学毕业后,我留校做辅导员工作,然后又因组织的安排,我开始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就没有继续做专业的深度研究了,可以说我是眼巴巴地跟自己喜欢的专业道别的。

《中国高校招生》:从报考情况来看,很多考生对冠名“农业大学”的学校有着别样的心态,觉得学农以后找的工作不那么光鲜,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秦自强:我觉得大家一定要转变传统的、片面的学农概念。其实学农也并非是说你要天天下田犁地,现在的农业和传统的的农民种地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你是专门人才,主要的是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

说句大实话,对于选择农业大学,早先我在心理上还是觉得有些尴尬。在我们那个时候,能够戴上大学校徽,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但我觉得自己是“农业大学”的,有些底气不足,于是在戴校徽的同时,我又戴上一个团徽,把团徽压在“农业”二字上。然后觉得走出去,别人就不知道我是学农的了。事实上,跟我一起毕业的同学一点不逊色于那些非农院校毕业的学生,许多同学如今都发展得非常出色。

我国是农业大国,而四川又是农业大省,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农村的基层干部如果是有学农专业技术人才去担当的话,是最切合农村需要的。另一方面,四川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省、市、县几级领导干部的配比当中,分管农业的领导,如果从农业科班上的比例构成来看,要不就是来源于川农大,要不就是西南农大(编者注:现西南大学)……所以许多干部都来源于这些大学。正因为如此,如今在四川省各级党政机关中分管农业的领导基本上都有我校的校友。所以,我们学校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良好表现和作为,实际上也让很多人认识到了学农是大有可为的。

我经常说,我们学校这些校友的良好表现和出色成绩为我校做出了无声的广告,这也让很多人认识到了学农的前途所在。今年报考我校的考生十分火爆,以四川省为例,在本科二批文、理科录取分数均高出省控线40余分。

另一方面,在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国家支持力度是很大的。农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也在大幅度增加,现在很多企业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都选择了农业开发的相关项目,由此带来的现代养殖业、种植业更是方兴未艾。又比如新希望集团,它曾经涉足不少非农行业,比如投资房地产、投资金融业和教育等等,也了不少赚钱,但它回过头来,它还是把重点放在农业开发上,在农业项目上下功夫,如今他们把精力大量放在了乳业发展上就是一个明证。很多有远见的企业家都选择了投资农业,这也在客观上促使人们对农业的观念有很大的转变。

《中国高校招生》:一些考生在选择大学上,偏爱东部沿海、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而忽略掉了一些身处中西部的院校,您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秦自强:考生对学校地点的选择,不仅对农业院校有大城市倾向,对其他院校亦如此。放眼世界范围内,很多名校都不在大城市。而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否明显、学术水平是否高以及培养人才质量的高低,才是一所学校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正因为刚才我谈的这个观点,所以,川农大在雅安这个地方经过50余年的历史积淀,创立了川农大的品牌、培养了众多人才、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在社会上获得的赞誉和认可度并没有完全因为偏居雅安市而受影响。学校在1996年通过“211工程”预审,1998年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建设序列,这也反映了学校在同类院校中的地位之所在。这些年来,我们也感受到,考生对于院校地域上的选择越来越看重,尤其他们在对院校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啊,大城市被他们偏爱。他们认为在城市求学信息要丰富一些、文化要繁荣一些,各方面的资源要多一些。另外一方面是,学校在吸引高端人才,比如师资、科研人才的时候,这些受聘的高端人才,很多都会要考虑自己的实际利益,他们要求留在大城市,这使得我们在人才的引进上受到较大的制约。

当然,前些年我们在跟外界的交流上,交通上确实有些不便,现在成雅高速公路的开通极大地便利了我们与外界学术、人才的沟通,但毕竟没有把新校区选在成都那么方便。所以我校在2008年地震之前,就考虑在成都温江区建设新校区。地震之后,学校异地重建,就把成都校区的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加快建设步伐,目前成都校区已有13000余名学生入驻学习了。

即便不搬迁到成都,我们学校在雅安依然会发展得很好。因为在文化积淀上,雅安作为西康省(编者注:旧省名。设于1939年,于1955年废止。所辖地主要为现在的四川甘孜州、凉山州、雅安市等地区)的省会,有良好的文化积淀;在地理环境上,雅安是一个天然的“大空调”,它四面环山,两条大河穿城而过,夏天,从夹金山、二郎山的流下来雪山融水,带走了城市热量,整个气候显得凉爽;而冬天,两条河水的比热补偿了温度,显得暖和而不严寒,加上良好的空气质量,校园环境清幽、绿树成荫,非常适合静心读书治学。

《中国高校招生》:川农大的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秦自强:在办学上,学校是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的。只要涉及大农业方面包括畜牧业、养殖业、种植业、资源环境、农副产品加工、农林经济管理等都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体现。当然,作为一所理、工、经、管、医、文、教、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也在其他非农学科领域取得了很大发展。

川农大在105年的办学历程中,特别是在四川省雅安市半个多世纪的艰苦环境中,一代代川农人继承学校爱国爱校的优良传统,怀着兴农报国、振兴中华之志,艰苦创业,自强不息,默默耕耘在农业科教的第一线,为中国农业发展进步培养了大批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数代川农人的薪火传承和不懈努力,形成了“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陶冶下,学校培养的人才有其独特的品质,那就是:做事踏实肯干、不浮躁;能干事,也能干好事。这些离开校园,融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潮中的校友,以其实在的表现,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中国高校招生》:作为一所偏居一隅,身处非省会城市的大学,学生的就业可能会受到较大的制约,贵校的就业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秦自强:在就业方面,传统的观点认为好酒不怕巷子深,但我们仍然十分看重对外对推荐人才。在四川省内,主动把用人单位请进校园来,开办大型双选会,我们是紧接着四川理工学院之后,第二最早实施这种做法的高校。我曾经当过学生处处长,当时我们组织过很多队伍,带上学生的材料,到省内各大用人单位宣传,由此打开了就业市场。总的来看,我校在就业方面,有三大优势。一是我校取得的科技成果多,在科技推广过程中,有许多合作单位,而恰好这些单位需要我们提供专业的人才智力支持,所以这也为我们就业开辟了新的用人渠道。二是我们的校友。每年很多校友来校选择人才,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母校有感情,另一个方面是因为他们很了解学校培养的人才的特质。三是一些单位用了我们的人才觉得好,就来我校选人才。

最后一个就是,我校把学生就业当成我校建设过程中的最大“民生工程”,就业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也关乎到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我们知道学生是学校的生命力所在,没有学生也就无法谈从学校。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出口(编者注:就业)畅、进口(编者注:招生)旺、学生质量是保障。如果学校的“出口”不好,人家就会说你们学校培养的学生怎么工作不好找呢?这就会影响“进口”。如果学校的就业形势很好,人们就会赞美:这所学校培养的学生有前途,所以很多学生就会积极报考学校。

在学生就业机制上,我们学校实施全员关心就业。在我校,无论是某个专业的老师、系主任还是院领导负责人,对毕业的学生就业是十分关心的。在我校的毕业生双选会上,你可以看到很多教师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带出的学生。

《中国高校招生》:很多考生在专业选择上容易望文生义,也趋向于社会或媒体热议的专业。考生如何选专业,您的建议是?

秦自强:在专业的选择上,考生一方面要考虑到社会的需要。那么考生如何得知国家究竟在哪些方面和领域需要专门人才,这就需要大家及时关注和了解国家中长期的一些产业政策,并以此来推断估测较好的专业。比如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项目,又比如我们搞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有哪些新的产业政策,就要有意识去了解。

第二个是考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志向和兴趣爱好选择专业。考生要认真思考,客观地讲,现在的高三考生对自己究竟从事哪方面工作,在认识上还是不足的,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考生还是因为先查询专业的具体培养方式和目标,在自己比较了解的情况下,再做出专业的选择。第三个方面,考生应该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对专业选择做出必要的考虑。

文章来源:《中国高校招生》2011年第10期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251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