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载体 > 重点实验室 > 文章正文

经络是中医药基础的理论的一个重要核心。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以十二经脉为主体的一个复杂体系,它内属腑脏,外络支节,行气血、营阴阳、应天道,是气血运行的通路,是人体机能的联络调节和反应系统。经络学说以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医学和生命科学理论的方式来阐述人体的机能调节和生命过程,因而多年来始终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深切的关注。经络实质的阐明,必将大大推动中医学乃至整个医学科学的发展,造福全人类。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落经络研究室建立于1957年,是国内建立最早,规模较大,长期坚持经络研究的少数专职研究机构之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和福建省经络研究重点实验室,设有人体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7个基础实验室和一个临床实验室。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9人(高级职称人员8人)。基础设施完备,主要仪器的性能先进。还有4个稳定的协作单位贡同工作,多年来一直承担国家攀登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福建省科技厅、卫生厅、教育厅等下达的经络研究任务。研究的内容涉及循经感传及其形成机理、经脉-脏腑相关及其联系途径、经脉路线的客观检测及其理化特性的研究等当前我国经络研究的各个主要方面,并都有重要的建树。

上一世纪50年代后期,该研究室主任胡翔龙就明确指出:循经感传现象在经络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探讨经络实质的入门向导,并开始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1972年,在针麻研究工作的推动下,文化大革命中饱受摧残的经络研究开始恢复。研究室友立即组织人员,全力以赴,对循经感传现象(特别是循经感传与针刺镇痛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此举,对全国的经络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经过30多年的风风雨雨,在各参与单位的贡同努力下,循经感传现象终于得到了人们的公认,为经络研究奠定了一决固的基石。

在经脉-脏腑相关及其联系途径研究方面,根据古人概括的“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守失其时,勿失其气”的基本原则和行针治病时“必先使气直到病所”的宝贵经验,以及自己的实验结果,上世纪80年代,该研究室就提出了经脉功能的整体性和相对特异性问题,强调经脉是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对相应腑功能的调节,从而把以往对少数穴位的研究扩展到研究一条经脉,迈出了不起新的一步。强调“循经”和“调气”是探讨经脉-脏腑相关时必须充分注意的两个问题。并在对循经感传的重要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压迫阻滞针效定位检测针时“体表”出现的特殊经脉循行轨迹的方法。这一方法建立在针刺效应的基础上,而且也只有在针刺过程中才能检测出来,将功能与定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说明在实现针刺调节内脏功能活动的过程中除了已知的神经体液综合调节机制之外,可能还有其他的途径参与。开阔了人们的研究思路。

鉴于形势的需要,《七·五》期间,该研究室又开始涉足经脉循行路线的客观显示及其相关物质基础的研究。首先,以可靠的检测方法和系统的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人体体表的皮肤低阻点的分布基本上是循经的,以皮肤阻抗为指标,可以检测出古人描述的经脉循行路线。但一般所说的“低阻线”只是密集排列的低阻点的联线而不是一条不间断的低且线,澄清了一个多年的争论,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1991年他们又把注意力转向经络“看不见,摸不着”的难题,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红外辐射示踪仪,克服了种种困难和障碍,终于成功地显示了沿人体表经脉循行路线分布的红外辐射轨迹,使古人描述的十四经脉路线成为“可见”。并证明这是人群之中相当普遍存在的一种正常生命现象,回答了经络研究中最令人揪心的难题。之后,又进一步发现经脉线上相关组织的导热性较其两侧非经对照部位更好,二者的物理学特性确有不同。说明经脉路线在外周必然有其相应的物质基础,它可能是某种具有多元结构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转换和传递的通道,为阐明经络的实质提供了一方面的实验依据。

以上这些研究结果初步证实了以下三个关键的问题:第一,经络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其中循经感传尤为多见,它是普遍存在于人群之中的一种正常生命现象;第二,经脉和脏腑之间有相对的特异性联系,人体的机能调控过程中存在着某些循经的特征;第三,人体体表可以观察到与古典的经脉循行路线基本一致的某种线路或轨迹,它与人体机能的调节密切相关。目前,已经可以用几种客观的方法把它检测或显示出来。以上这些研究结果尚难以用已知西方医学和生物学知识做出恰当的说明,为进一步阐明经络的实质奠定了可靠的基础,把这一古老的理论推向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

经络研究探索性强,难度极大,确是一个难解之谜。胡翔龙和他所领导的研究室友亲身经历了我国经络研究的各个阶段,切身的体验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阐明经络的实质绝不是什么轻而易举之事。经络研究必须走中国自己的道路,才能有所作为。那么,如何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经络研究的道路呢,他们认为主要有二条: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它使我们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迷茫中找到出路,脚踏实地,稳步向前;其次,必须要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的基本原则,注意保持中医理论的物色。这样,经络研究才能健康地发展,不偏离正确的方向。1973年,该研究室就提出从把握经络现象开始,逐步逼近经络实质的工作设想。尔后又根据“肯定现象,掌握规律,提高疗效,阐明本质”的思路,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观察到不少重要的事实。几十年来,始终坚持不懈,奋斗在我国经络研究的第一线,为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经络研究的道路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长期的工作中有发现、有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论文170余篇,其中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均为首报或首创。这些工作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的重大科技成果奖一项,国家级科技成果一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7项,以及《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发明创新科技之星》等其他多项奖励。经络研究室也被评为全国科学大会的先进科技集体(1978年)和福建省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先进集体(1985年)。目前,该研究室仍在不断改善自己的工作条件,强化实验室的管理和研究梯队的建设,为完成新的研究任务继续努力。自上世纪70年代,针灸开始走向世界,经络研究也引起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这些年来,研究室接特了来自英、美、法、德、日、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科技代表团、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的访问。胡翔龙多次应邀在世界针灸学术大会等生大国际学术会议上作经络研究的专题报告,扩大了我国经络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

出于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历史责任感,近50年来研究室主任胡翔龙克服重重困难,对经络研究始终坚持不懈。他认为经络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着手,但要阐明经络实质,就必须紧紧抓住十四经脉的特殊循行路线,及其在人体机能调节过程中的作用这一最核心的问题。研究循经的规律,阐明循经的机理,并力求弄清与其相应的物质基础。“循经”是一个最有希望的突破口,也是经络研究能否取得原创性成果的关键所在。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认真开展多学科之间的交叉协作,从各个不同的层次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有可能取得重大的突破,使经络实质得到全面的阐明,他长期担任全国经络研究协作组的领导职务和中国针灸学会经络研究会的副理事长,参与我国经络研究工作的组织和协调,1992年又受聘担任国家攀登计划经络研究项目的第一任首席科学家,所主持编写的《中医经络现代研究》一书概括了建国后四十多年来我国经络研究的主要成就为推动我国经络研究的发展,保持我国经络研究在国际上的优势做出了重要贡献,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251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