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生命科学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教学情况 科学研究 发明专利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刘泽寰,博士、研究员、博士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现任暨南大学生命与健康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分子生物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人类基因组多态性和微生物代谢工程方面的研究。

教育经历:

2001: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博士学位(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1998: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硕士学位 (遗传学)。

1995: 华侨大学生化与化工工程系,获学士学位 (生化工程)。

工作经历:

 2001年6月,任中山大学医药分子生物实验室讲师。

2002年5月,赴美国西雅图参加第13届国际免疫遗传学大会;同月,赴温哥华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参观和访问。

2004年被破格遴选为硕士导师,同年被聘为副教授。

2004年12月受暨南大学的聘请,负责筹建暨南大学分子生物研究中心。

2005年10月,应邀短期访问新加坡。

2007年1月,担任暨南大学生命与健康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2008年至今,先后被评为博士导师、研究员。

社会兼职:

1、暨南大学生命与健康工程研究院 副院长。

2、暨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副主任。

3、广东省药用功能基因研究重点实验室 学术委员会委员

4、中国农学会农产品加工储藏分会 理事。

5、广东省仪器仪表学会 理事。

6、澳门生命与环境科学技术协会 副会长。

7、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监理专家。

8、《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y》 编委。

9、Bioresource Technology, Plos one, BMC Medical Genetics, FEBS Letter, 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bioresurces, Biologia等多种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进展。

培养研究生情况:

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多人。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1. 生物质转化与利用:生物质降解利用方面的合成生物学研究。

2. 功能基因组学:基因组SNPs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企业横向项目,能降解利用餐厨废弃物的基因重组酵母构建研究(40113094),50万元,2013-2015。

2、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蔗渣低碳转化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2012B020311005),24万元,2012.1-2013.12, 主持。

3、企业横向项目,蔗渣-燃料乙醇的低碳生物转化及中试研究(40112070),45万元,2012.11-2014.10。

4、企业横向项目,酿酒酵母遗传育种研究(40111083),45万元,2011.10-2013.9。

5、中华环保基金会项目,蔗渣纤维素直接发酵法制备燃料乙醇中试工艺中的关键问题研究,2011.1-2011.12,主持。

6、广州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蔗渣纤维素直接发酵法制取燃料乙醇的中试发酵工艺研究(2009Z2-D521),75万元,2009.11-2011.10,主持。

7、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TLR家族基因多态性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关联研究(8151063201000047),5万元,2008.10-2010.10,主持。

8、珠海市科技计划项目,一种能直接利用纤维素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工艺研究”(PC20071080),2007.9-2009.9,主持。

9、 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配套基金(NCET-05-0745),秸秆纤维素低碳生物转化技术研究,2006.1-2008.12,主持。 

10、广东省科技计划重点引导项目,构建能直接利用纤维素发酵生产乙醇的基因工程重组酿酒酵母(2005B10401015),10万元,2006.1-2007.12,主持。

11、珠海市科技计划项目,一种酵母金属硫蛋白制备工艺的开发(PC20061065),2006.6-2008.6,主持。

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人TLR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图谱的构建及其临床应用(30500450),8万元,2006.1-2006.12,主持。

1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南海海洋生物重要功能基因的研究与开发 (04205408),2005.1-2007.12,核心成员。

1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人HLA二类抗原的基因组SNP研究(021691),2002.9-2005.9,主持。

15、十五“863”计划项目子项目,中华民族HLA二类抗原基因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研究(2001AA224021-04),2002.9-2005.9,主持。

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不同体质类型与HLA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 (30100235), 2002.1-2004.12,第三成员。

17、“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子项目,SARS病人免疫应答机理研究 (2003CB514110),2003.9-2004.9,第五成员。

18、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人HLA的特异性与其常见病的关系(39725007),1998.1-2001.12,第二成员。

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人HLA免疫功能相关基因调控区SNPs及其与疾病的关系(30170873),2001.1-2004.12,第二成员。

主要成就:

刘泽寰博士主要致力于可再生生物质降解利用方面的合成生物学研究。成功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基因共表达载体;利用该技术分别构建了能直接降解利用秸秆废弃物的代谢工程菌株(已获国家发明专利)和能直接降解利用餐厨废弃物的代谢工程菌株(已申报PCT国际专利),同时搭建了高效表达生物质降解酶的克隆表达体系;系统性地研究了代表性秸秆废弃物——蔗渣的预处理和脱毒工艺,并对蔗渣纤维素的降解进行了多种酶的协同作用研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利用蔗渣制备燃料乙醇的“一体化同步糖化发酵技术”(多篇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生物资源领域权威期刊Bioresource Technology上);系统性地研究了餐厨废弃物的成分构成和资源化、无害化的利用策略,建立了利用餐厨废弃物制备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的统合生物加工工艺(已申报PCT国际专利)。部分成果已成功实施转化,已同多家企事业单位形成了实质性的合作,共同开发农业秸秆废弃物和城市餐厨废弃物的先进处理技术,以推动我国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和能源以及环保领域的技术发展。

在人类基因组多态性方面,曾率先在国内建立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又称移植抗原)基因的测序分型技术,并利用该技术系统、精确的完成了10多个中国南方民族群体的HLA基因多态性研究,发现了8种中国人特有的HLA的新等位基因,获得了GenBank的注册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命名;研究过多种疾病与HLA、TLRs等家族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发现TLR2基因调控区的一段插入/缺失多态性与Grave’s病有显著的易感关系,为疾病的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分子遗传学依据。

在微生物代谢工程方面,构建了酿酒酵母多基因共表达载体,利用该载体在纤维素代谢工程方面获得了突破,构建了能直接代谢纤维素产生乙醇的转基因酿酒酵母工程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纤维素直接发酵法制备乙醇的工艺技术,形成了国际上独具一格的纤维质燃料乙醇制备技术,为纤维素这一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

迄今为止,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近40篇,包括JCR 1区和2区的专业权威期刊,引用超过200次;主持和参与过10多项国家、省部、地市级科研项目;申报和获得过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部分专利已成功实现产业化;培养过博、硕士生20多人;兼任国家省市多种基金项目的评审专家及多种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参加了多个学术团体。

发明专利:


1 一种无臭餐厨垃圾固液分离装置 刘人怀;林蒋海;刘泽寰;金宇鹏;金铭;熊春江;雷永康 广东利世康低碳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7-02-21 2017-10-20

2 一种餐厨垃圾固液分离装置 刘人怀;林蒋海;刘泽寰;金宇鹏;金铭;熊春江;雷永康 广东利世康低碳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7-02-21 2017-10-20

3 一种餐厨垃圾预处理生产线 刘泽寰;金宇鹏;林蒋海;金铭;熊春江;雷永康 广东利世康低碳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7-02-21 2017-10-20

4 一种螺旋压榨一体机 刘人怀;林蒋海;刘泽寰;金宇鹏;金铭;熊春江;雷永康 广东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7-02-21 2017-09-05

5 一种能降解利用餐厨废弃物的基因工程产朊假丝酵母及其构建方法 刘泽寰;林蒋海;李帅 广东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6-12-19 2017-05-24

6 一种降低木质纤维素碱法预处理液中副产物抑制效应的方法及基于此方法制备纤维素乙醇 刘泽寰;林蒋海;黄清;吕晓静;傅菁;李帅 广东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6-10-21 2017-03-29

7 一种能降解利用半纤维素的基因重组产朊假丝酵母及其应用 刘泽寰;林蒋海;武可婧;熊春江;姜苏峻;肖文娟 广东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6-09-12 2017-03-22

8 一组用于皮肤相关基因检测的引物组合物及检测方法 李静雯;付永贵;林蒋海;刘泽寰 广州肌因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6-08-29 2016-11-23

9 一种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餐厨废弃物处理工艺,201410210556.3,2014申请(含PCT国际专利申请)
 刘人怀;刘泽寰;王志伟;林蒋海;马宏伟;康小龙;吕晓静 广东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4-05-19 2014-08-06

10 一种能降解利用餐厨废弃物的基因重组酿酒酵母,201310742190.x,2013申请(含PCT国际专利申请) 刘泽寰;方龙;闫凯;康小龙;郑阳阳;刘人怀;林蒋海;肖文娟;李晶博;龚映雪 广东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 2013-12-30 2014-04-16

11 一种能降解结晶纤维素的基因重组酿酒酵母,201310033477.5, 刘泽寰;林蒋海;胡佳;黎惠忠;李晶博;龚映雪;肖文娟 广州分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暨南大学 中国专利 2013-01-29 2013-11-06

12 一种能降解无定形纤维素的基因重组酿酒酵母,201310033518.0, 刘泽寰;龚映雪;唐根云;黎惠忠;肖文娟;李晶博;林蒋海 广州分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暨南大学 中国专利 2013-01-29 2013-05-15

13 一种利用基因重组酵母混合培养将纤维素转化为乙醇的方法,201310033476.0, 刘泽寰;林蒋海;胡佳;黎惠忠;李晶博;龚映雪;肖文娟 广州分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暨南大学 中国专利 2013-01-29 2013-05-15

14 酿酒酵母金属硫蛋白成熟肽的高效表达纯化方法 刘泽寰;梁晓峰;龚映雪;肖文娟;李晶博 暨南大学 中国专利 2011-01-26 2011-09-14

15 一种降解纤维素合成乙醇的转基因酿酒酵母菌及其构建方法,200810029631.0, 刘泽寰;台艳;肖文娟;王峻梅 暨南大学 中国专利 2008-07-22 2008-12-10

16 一种酿酒酵母多基因表达载体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200810029630.6, 刘泽寰;台艳;肖文娟;王峻梅 暨南大学 中国专利 2008-07-22 2008-12-10

17 分泌表达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方法 李校坤;刘泽寰;吴晓萍;付小兵;冯成利 广州暨南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中国专利 2000-01-07 2001-07-18

备注:按照专利名称 发明人 申请人 来源数据库 申请日 公开日排序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1、参与编著《国家公共安全相关工程科技中长期(2010-2030)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生物安全篇。

发表英文论文:

1、Li JB, Zhou PF, Liu HM, Wu KJ, Kang XL, Gong YX, Xiao WJ, Lin JH, Liu ZH*. A comparison of fermentation strategies for cellulosic ethanol production from NaOH-soaked sugarcane bagasse at high solid loading with decreased cellulase loading.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14, 62:446-452.

2、Li JB, Zhou PF, Liu HM, Wu KJ, Xiao WJ, Gong YX, Lin JH, Liu ZH*. Ethanol production from xylan-removed sugarcane bagasse using low loading of commercial cellulose.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4, 163:390-394.

3、Xiao WJ, Liu ZL, Lin JH, Li JB, Wu KJ, Ma Y, Xiong CJ, Gong YX, Liu ZH*. Association of Toll-like receptor 7 and 8 gene polymorphisms with Graves' disease in Chinese Cantonese population. Tissue Antigens, 2015, 85(1), 29-34.

4、Xiao WJ, Liu ZL, Lin JH, Li JB, Wu KJ, Ma Y, Gong YX, Liu ZH*. Polymorphisms in TLR1, TLR6 and TLR10 genes and the risk of Graves’ disease. Autoimmunity, 2015, 48(1): 13-18.

5、Li JB, Lin JH, Zhou PF, Wu KJ, Liu HM, Xiong CJ, Gong YX, Xiao WJ, Liu ZH*. One-pot simultaneous saccharification and fermentation: A preliminary study of a novel configuration for cellulosic ethanol production.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4, 161: 171–178.

6、Li JB, Zhou PF, Liu HM, Xiong CJ, Lin JH, Xiao WJ, Gong YX, Liu ZH*. Synergism of cellulase, xylanase, and pectinase on hydrolyzing sugarcane bagasse resulting from different pretreatment technologie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4, 155: 258-265.

7、Gong YX, Tang GY, Wang MM, Li JB, Xiao WJ, Lin JH, Liu ZH*. Direct fermentation of amorphous cellulose to ethanol by engineered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oexpressing Trichoderma viride EG3 and BGL1. The Journal of General and Applied Microbiology, 2014, 60(5): 198-206.

8、Li JB, Wu KJ, Xiao WJ, Zhang JJ, Lin JH, Gong YX, Liu ZH*. Effect of antioxidant extraction on the enzymatic hydrolysis and bioethanol production of the extracted steam-exploded sugarcane bagasse.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4, 82: 91-96.

9、Xiao WJ, Liu ZL, Lin JH, Xiong CJ, Li JB, Wu KJ, Ma Y, Gong YX, Liu ZH*. Association of TLR4 and TLR5 gene polymorphisms with Graves’disease in Chinese Cantonese population. Human Immunology, 2014, 75: 609-613.

10、Li JB, Zhou PF, Liu HM, Lin JH, Gong YX, Xiao WJ, Liu ZH*. Monosaccharides and ethanol production from superfine ground sugarcane bagasse using enzyme cocktail. BioResources, 2014, 9(2): 2529-2540.

11、Li JB, Lin JH, Xiao WJ, Gong YX, Wang MM, Zhou PF, Liu ZH*. Solvent extraction of antioxidants from steam exploded sugarcane bagasse and its enhancement on the enzymatic convertibility of the solid fraction.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2, 130:8-15.(SCI,JCR 1区)

12、Liu ZH*, Zheng YY, Gong YX, Li JB, Xiao WJ, Lin JH. Direct conversion from cassava to bioethanol with a recombinant yeast. Journal of Shenzhen Universi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2, 29(5)(EI)

13、Wang H, Gong YX, Xie W, Xiao WJ, Wang JM, Zheng YY, Hu J, Liu ZH*.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Thermostable gh-57 Gene from Metagenomic Fosmid Library of the Juan De Fuca Ridge Hydrothemal Vent. 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2011, 164(8), 1323-1338.DOI 10.1007/s12010 -011-9215-1. (*通讯作者) (SCI)

14、Wu MX, Lin JH, Liu ZL, Xiao WJ, Ma Y, Zhang XH, Wang JM, Gong YX, Liu ZH*. The -196 to -174 Insertion/Deletion Polymorphism at the Toll-like Receptor 2 Promoter Region Contributes to Graves’ disease Susceptibility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 PLoS One, 2011. (in press) (*通讯作者) (SCI,JCR 2区) 

15、Xiao WJ, Gong YX, Liu ZH*, Wang JM.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nd haplotypes of TLR6 gene in Chinese Cantonese popul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munogenetics, 2010, 37(4): 245-251. (*通讯作者) (SCI)

16、Xiao WJ, Li N, Gong YX, Wang JM, Quan YC, Liu ZH*.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of TLR4 locus in Chinese Cantonese population. Chinese Journal of Pathophysiology, 2010, 26(6): 1193-1197. (*通讯作者)

17、Wang JM, Fu YG, Liu ZH*, Xiao WJ.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nd haplotypes of TLR9 gene in Cantonese population. 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2010, 46(6): 131-138. (*通讯作者)

18、Gong YX, Tai Y, Xiao WJ, Wang JM, Tang GY, Quan YC, Liu ZH*. Construction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integrated expression vecto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ellulose bioconversion. Journal of Shenzhen Universi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0, 27(1): 82-87. (EI)

19、Liu ZH*, Quan YC, Tang GY, Gong YX, Xiao WJ, Wang JM. Cloning of cellobiohydrolase II encoding gene from Trichoderma viride and its expression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2009, 37(6): 91-95. (EI)

20、Chen SW, Hu QS, Liu ZH*, Fu YG, Lin JH, Tao H, Wu YP, Xu AL. The distribution of HLA alleles revealed a founder effect in the geographically isolated Chinese population, Drung. Molecular Immunology, 2007, 44(8): 2017–2022. (SCI,JCR 2区)

21、Chen SW, Lv FJ, Gao J, Lin JH, Liu ZH, Fu YG, et al. HLA class II polymorphisms associated with the physiologic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nking modern genetics with an ancient medicine.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 2007, 13 (2): 231-239 . (SCI)

22、Liu XY, Fu YG, Liu ZH, et al. An Ancient Balanced Polymorphism in a Regulatory Region of Human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Is Retained in Chinese Minorities but Lost Worldwid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06, 78 (3): 393-400. (SCI,JCR 1区)

23、Wu YP, Chen YL, Li LY, Cao YC, Liu ZH, Liu BY, et al. Polymorphic amino acids at codons 9 and 37 of HLA-DQB1 alleles may confer susceptibility to cervical cancer among Chinese women. Int. J. Cancer, 2006, 118: 3006–3011. (SCI,JCR 2区)

24、Shao HW, Lan DM, Duan ZH, Liu ZH, Min J, Zhang LC, et al. Upregulation of Mitochondrial Gene Expression in PBMC from Convalescent SARS Patients. Journal of Clinical Immunology, 2006, 26: 546-554. (SCI)

25、Liu Y, Liu ZH*, Fu YG, Jia ZJ, Chen SW, Xu AL. Polymorphism of HLA class II genes in Miao and Yao nationalities of Southwest China. Tissue Antigens, 2006, 67(2): 157–159. (SCI)

26、Xu YP, Hu QS, Liu ZH, et al. Sequence variations in th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 region and intron1 of HLA-DQB1 gene and their linkage in southern Chinese ethnic groups. Immunogenetics, 2005, 57(7): 465-478. (SCI)

27、Hu ZH, Liu ZH, Xiong YJ, et al. A novel HLA-DRB1*15 allelic sequence isolated from the Han population of Guangdong,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munogenet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munogenetics, 2005, 32: 221–222. (SCI)

28、Hu ZH, Liu ZH, Xiong YJ, et al. A novel HLA-DRB1*09 allele, HLADRB1*090103*, isolated from the Han population of Guangdong, China. Tissue Antigens, 2005, 65: 293–294. (SCI)

29、Liu XY, Liu ZH, Lin B, et al. Catalog of 162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in a 4.7-kb region of the HLA-DP loci in southern Chinese ethnic groups. J Hum Genet, 2004, 49:73–79. (SCI)

30、Lv FJ, Lin JH, Liu ZH,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HLA-DPB1 allele - DPB1*0102. Tissue Antigens, 2004, 64(4): 512-514. (SCI)

31、Liu ZH, Fan XL, Lin JH,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DPB1 allele (DPB1*9301) by sequence-based typing in Lahu ethnic minority of China. Tissue Antigens, 2003, 61:261-262. (SCI)

32、Fu YG, Liu ZH, Lin JH, et al. Extensive polymorphism and different evolutionary patterns of intron 2 were identified in the HLA-DQB1 gene. Immunogenetics, 2003, 54: 761–766. (SCI)

33、Fu YG, Liu ZH, Lin JH, et al. HLA-DRB1, DQB1 and DPB1 polymorphism in the Naxi ethnic group of Southwestern China. Tissue Antigens, 2003, 61: 1-5. (SCI)

34、Lin JH, Liu ZH, Lv FJ, et al. Molecular Analyses of HLA-DRB1, -DPB1, and -DQB1 in Jing Ethnic Minority of Southwest China. Human Immunology, 2003, 64: 830–834. (SCI)

35、Liu ZH, Lin JH, Pan DJ, et al. HLA-DPB1 allelic frequency of the Pumi ethnic group in the South-west China and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of Pumi with other populat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genetics, 2002, 29, 259-261. (SCI)

36、Fu YG, Chen WM, Liu ZH, et al. A novel HLA-DQB1 allele, DQB1*05022, isolated from the Jing ethnic group in South-west China. Tissue Antigens, 2002, 60 (1): 102-103. (SCI)

37、Lin JH, Liu ZH, Chen WM, et al. A novel DRB1*09 allelic sequence in the Jing ethnic minority of China. 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genetics, 2002, 29, 335-336. (SCI)

38、Liu Z, Lin J, Fu Z, Pan D, Xu A. A sequence-based typing method for HLA-DPB1 genotyping. Acta Scientiarum Natralium Universitatis Sunyatseni, 2001, 40(5): 83-87. (EI)

发表中文论文:

1 典型餐厨垃圾预处理效果比较 雷永康; 熊春江; 姜苏峻; 林蒋海; 刘泽寰 环境卫生工程 2017-08-25

2 新型破碎压榨联合生物工艺处理餐厨垃圾中试研究 雷永康; 熊春江; 姜苏峻; 林蒋海; 刘泽寰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7-07-20

3 不同金属醇盐预处理对甘蔗渣成分和酶解的影响 龚映雪; 王苏环; 张泽政; 刘泽寰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05-25 09:01

4 餐饮垃圾制备乙醇的同步糖化发酵研究 黄清媚; 康小龙; 黄清; 肖文娟; 李晶博; 林蒋海; 刘泽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9-15

5 黄曲霉寡聚-1,6-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工业酿酒酵母CICC1346中的表达 康小龙; 吕晓静; 黄清媚; 熊春江; 林蒋海; 肖文娟; 刘泽寰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6-04-27 09:55

6 “微课”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肖文娟; 刘泽寰; 林蒋海; 龚映雪 高教学刊 2016-04-10

7 米根霉脂肪酶的制备及其在餐厨废弃油脂转化中的应用 姜苏峻; 林蒋海; 吕晓静; 肖文娟; 龚映雪; 刘泽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15

8 两种葡萄糖氧化酶基因分别在酿酒酵母及毕赤酵母中的重组表达 龚映雪; 张楚秋; 林蒋海; 肖文娟; 刘泽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15

9 p53基因rs1042522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 黄郁馨; 莫雯驭; 宗利丽; 林蒋海; 刘泽寰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4-08-01

10 Bcl-2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 郝双; 宗利丽; 林蒋海; 刘泽寰; 付永贵; 毛婷; 王玉凤; 赵欣 广东医学 2014-07-25

11 一种高效快速鉴定酵母转化子的酵母菌落PCR方法 武可婧; 吕一鸣; 李晶博; 肖文娟; 龚映雪; 刘泽寰; 林蒋海 生物技术通报 2013-12-25 18:40

12 利用重组酵母实现木薯至乙醇的直接转化(英文) 刘泽寰; 郑阳阳; 龚映雪; 李晶博; 肖文娟; 林蒋海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2-11-30

13 蒸汽爆破甘蔗渣中抗氧化物质的提取及评价 李晶博; 林蒋海; 肖文娟; 刘泽寰 食品工业科技 2012-05-15

14 技术团队工作模式创新 刘泽寰 山东纺织经济 2011-11-20

15 广东地区汉族人群TLR1基因多态性的测序研究 张斌; 肖林; 肖文娟; 刘泽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1-11-15

16 酿酒酵母金属硫蛋白的表达、纯化及活性检测 梁晓峰; 龚映雪; 肖文娟; 胡佳; 郑阳阳; 张小洪; 王峻梅; 刘泽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15

17 广东汉族人群TLR2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伍模鑫; 肖文娟; 刘泽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0, 26(12): 2373-2377. (*通讯作者)

18 广东汉族人群TLR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单倍型(英文) 王峻梅; 付永贵; 刘泽寰; 肖文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15

19 广东汉族正常人群TLR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英文) 肖文娟; 李楠; 龚映雪; 王峻梅; 全艳彩; 刘泽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0-06-15

20 酵母多基因表达载体在纤维素生物转化中应用 龚映雪; 台艳; 肖文娟; 王峻梅; 唐根云; 全艳彩; 刘泽寰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0, 27(1): 82-87. (*通讯作者) (EI收录)

21 绿色木霉EGⅢ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工业酿酒酵母中的整合表达 刘泽寰; 台艳; 唐根云; 全艳彩; 王峻梅; 肖文娟; 龚映雪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8(6): 83-88.

22 绿色木霉BGL Ⅰ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克隆表达及其纤维素乙醇发酵 刘泽寰; 唐根云; 全艳彩; 龚映雪; 肖文娟; 王峻梅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3): 61-66.

23 绿色木霉CBHⅡ基因的克隆及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 刘泽寰; 全艳彩; 唐根云; 龚映雪; 肖文娟; 王峻梅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8(6): 83-88.

24 重组SARS-CoV S1蛋白抗原表位分析及抗原性检测 邵红伟; 蓝东明; 陈尚武; 刘泽寰; 黄树林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8-06-15

25 应用毛细管参考链介导的构象分析法进行HLA-DR4等位基因分型 毕颎; 陈规划; 刘泽寰; 黄丽英; 徐安龙 免疫学杂志 2005-03-25

26 毛细管参考链介导的构象分析法在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中的应用 毕颎; 陈规划; 刘泽寰; 徐安龙; 黄丽英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4-05-20

27 南方汉族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与HLA-DP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田红; 周淑芸; 刘泽寰; 付永贵; 吕凤娟; 林蒋海; 徐安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3-06-20

28 南方人群HBV感染与HLA-DQB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陈为民; 黄洪莲; 潘德京; 刘泽寰; 林蒋海; 贾宗剑; 付永贵; 吴文言; 徐安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2-09-30

29 广州地区汉族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HLA-DPB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刘泽寰; 范新兰; 林蒋海; 符志彦; 潘德京; 付永贵; 贾宗剑; 徐安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2-08-30

30 中国广东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与HLA-DPB1的相关性研究 何援利; 宗利丽; 彭冬先; 刘泽寰; 林蒋海; 徐安龙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2-05-30

31 云南澜沧拉祜族HLA-DRB1基因多态性研究 贾宗剑; 付永贵; 潘德京; 刘泽寰; 陈为民; 林蒋海; 陈荣祥; 李安素; 朱玉芳; 周大鸣; 徐安龙 遗传 2002-03-28

32 HLA-DQA1、-DRB1等位基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比较性研究 宗利丽; 潘德京; 陈为明; 何援利; 刘泽寰; 林江海; 徐安龙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2-02-26

33 中国广州人群中HBV感染与HLA-DRB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贾宗剑; 潘德京; 付永贵; 黄洪莲; 刘泽寰; 陈为民; 林蒋海; 徐安龙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02-01-30

34 广东地区部分人HBV感染与HLA-DPB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刘泽寰, 范新兰, 林蒋海, 符志彦, 潘德京, 付永贵, 贾宗剑, 徐安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2, 18(8): 907-909.

35 云南纳西族HLA-DRB1基因多态性研究及其族源分析 贾宗剑; 潘德京; 付永贵; 陈为民; 刘泽寰; 林蒋海; 朱玉芳; 陈荣祥; 符志彦; 周大鸣; 徐安龙 遗传学报 2001-12-10

36 一种以测序为基础的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 刘泽寰; 林蒋海; 符志彦; 潘德京; 徐安龙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40(5): 83-87. (EI收录)

37 中国南方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与HLA-DRB1相关性的研究 宗利丽; 何援利; 刘泽寰; 林蒋海; 潘德京; 徐安龙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1-08-26

38 广东地区妇女子宫平滑肌瘤遗传易感性与HLA-DRB1、DQA1、DQB1相关性的研究 宗利丽; 何援利; 林江海; 刘泽寰; 陈为民; 潘得京; 徐安龙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1-06-20

39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与HLA-DQA1、DRB1的相关性 宗利丽; 何援利; 潘得京; 刘泽寰; 林江海; 周宇风; 陈为民; 徐安龙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1-03-20

40 用PCR-SSO方法研究云南西部彝族HLA-DQB1基因的多态性 陈为民; 黄洪莲; 刘泽寰; 陶洪; 潘德京; 林蒋海; 徐安龙 遗传学报 2001-02-10

41 云南西部彝族HLA-DQA1基因构成及中华民族19个华人群体DQA1基因频率的比较分析 潘德京; 黄洪莲; 刘泽寰; 陈为民; 林蒋海; 陶洪; 陈荣祥; 吴文言; 徐安龙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1-01-25

会议论文:

1 Direct fermentation of amorphous cellulose to ethanol by engineered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oexpressing Trichoderma viride EG3 and BGL1 龚映雪; 李晶博; 肖文娟; 林蒋海; 刘泽寰 第九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中国会议 2013-11-14

2 P53(rs1042522)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易感性的相关研究 黄郁馨; 林蒋海; 宗利丽; 刘泽寰; 毛婷; 曾俊; 王玉凤; 赵欣 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肿瘤会场(妇科肿瘤学组、妇科病理学组) 中国会议 2012-11-02

3 P53(rs1042522)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风险相关的荟萃分析 黄郁馨; 宗利丽; 林蒋海; 刘泽寰 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肿瘤会场(妇科肿瘤学组、妇科病理学组) 中国会议 2012-11-02

4 云南普米族HLA-DRB1基因多态性研究 徐安龙; 贾宗剑; 付永贵; 潘德京; 陈为民; 刘泽寰; 林蒋海; 陈荣祥; 李安素; 朱玉芳; 周大鸣 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 中国会议 2002-12-01

5 我国云南少数民族HLAⅡ类分子多态性研究 徐安龙; 刘泽寰; 贾宗剑; 陈为民; 潘德京; 林海海; 付永贵; 张华; 范新兰; 刘小意 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 中国会议 2002-12-01

荣誉奖励:


1、“南粤科技创新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015,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2、“中国专利优秀奖”,2014,国家知识产权局。

3、2012 Marquis' Who's Who in the World。

4、2010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候选人。

5、2010绿动未来•全国高校环保科研应用技术项目评选三等奖。

6、“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6,国家教育部。

7、“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05,广东省人民政府。

8、“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2003,国家教育部。


 

媒体报道一:


刘泽寰:真情镌刻的足迹

专家档案刘泽寰博士,副教授,硕士导师,现任暨南大学分子生物研究中心主任。1991-1995年,攻读华侨大学生化工程专业学士学位;1995-1998年,攻读暨南大学遗传学专业硕士学位;1998-2001年,攻读中山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6月,留校中山大学医药分子生物实验室工作


《科学中国人》 2006年09期

媒体报道二:


 专访刘泽寰

刘泽寰,1972年12月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曾祖父刘良曾是清末最后一代秀才,后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成为早期同盟会会员,毕生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运动中。父亲刘人怀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家。从小刘泽寰便在家庭背景的影响下,对科学研究情有独钟。14岁时便在《小学科技》、《中学科技》等青少年科普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多次获得科技竞赛奖励,并曾受到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先生的接见。

199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保送暨南大学遗传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独立完成了“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AFGF)”的基因克隆和表达工作,后来此项技术作为国家一类基因工程新药“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核心技术,以人民币770万元转让给了医药企业,为学校的“产学研”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8年,他考入了中山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协助导师开展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由于业务突出很快便被任命为课题组副组长,负责研究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工作。为此,他带领科研小组多次下到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集居地收集样本,历经艰险、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快速建立起了10多个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群体的基因资源库。这一工作的及时开展不但对课题的顺利进展奠定了基础,还及时保护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基因资源。采集期间,经常遇到各种困难,因为许多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条件都非常艰苦。最让他记忆深刻的是2000年10月的那次采集,目的地是中缅边境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神秘的独龙族。这是一个常年在高黎贡雪山和碧罗雪山环绕的独龙河谷生活的民族。每年6月至10月雪山隘口的积雪融化,才能爬过海拔3500多米的隘口进入到河谷,其它时间大雪封山,谁都过不去。正因为这样,里面的居民们过着近乎原始的生活,靠刀耕火种、自制原始的弓弩射猎维持生计,这给课题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爬雪山、睡草棚,吃野菜,在雪水中洗澡,更要防止瘴气、野兽和疟疾,这些都挡不住他追求科学之迷的热情。在他的带领下,课题组毅然完成了任务。当然,收获也是巨大的,因为独龙人的夜不闭户、纯朴好客的民风和不带半点污染的世外桃源般的环境深深迷住了他,课题组和独龙人成了好朋友,他们把带去的物资全都留给了当地人,还无偿给他们做了医疗检查。

2000年,他所带领的科研小组率先在国内建立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的测序分型技术(Sequence Based Typing,SBT),并利用该项技术,系统、精确的研究了中国南方人群的HLA遗传多态性,发现了大量以前从未在中国人群中出现过的等位基因,从而清晰的勾勒出了HLA遗传多态性在中国不同民族、地域的分布差异和规律。同时,率先在国际上公布了在中国人群中特有的8种HLA新等位基因,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承认和命名(DRB1*0902、DRB1*0449、DRB1*090103、DRB1*1516、DQB1*050202、DQB1*020102、DPB1*9301和DPB1*0102)。

2001年,刘泽寰博士学成毕业后,留校中山大学医药分子生物实验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由于工作基础好、成果突出,毕业当年便获得了十五“863”专项《中国人基因组SNP单倍型图谱构建及其开发应用》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承担了研究人类HLA基因组区域(约4,000,000 bp)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分布和定位情况,发现了400多个全新的SNPs位点,并研究了这些SNPs位点潜在的功能和进化意义。相关成果大都发表在国际免疫遗传学主流期刊。

2003年,面对“非典”的肆虐,他参加了“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SARS防治基础研究》的研究工作,探索SARS病人免疫应答的机理。期间,带领科研小组夜以继日,在10天时间内处理了2000多份疑似患者的血液样品,接触了大量患病人员的血液。可喜的是,在他的妥善安排下,没有一位参与人员感染,同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了课题任务。

2004年时任讲师的他因为科研业绩突出被破格遴选为硕士导师,同年被评为副教授。2004年12月接受暨南大学的聘请,负责筹建暨南大学分子生物研究中心。这对他来说是一项全新的挑战,从原本场地、资金、人员一无所有,到中心的各项工作走上正规,个中辛苦,只有亲身经历的他才能知道。虽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他坚信辛勤的劳动必然会带来丰富的回报。2005年同样是他丰收的一年,获得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等多项课题,还获得了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至今为止,他已主持和参加了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千百十”计划等10多项课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篇, 其中SCI收录34篇。

目前,他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大规模筛查方法和功能研究,尤其是与疾病密切相关的免疫功能基因;二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研究,特别是近期正在攻关的能直接利用纤维素发酵生产乙醇的基因重组酿酒酵母研究,对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251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