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地球科学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赵国泽,1946年生于河北省,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学 历:

1964--1970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大学毕业

1978--198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获硕士学位

1982--1986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获博士学位

1988--1989 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    博士后研究 客座副教授

研究经历:

1970-1978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实研

1978-1999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原为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助研

1990-1994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副研究员

1994-至今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1996-2006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地球物理研究室 室主任

1996-2004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 副主任

1996-2006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科技委员会 委员

2001-至今  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讲学 客座教授

2004--2006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 主任

学术组织兼职:

1981—现在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会员

1982—现在  中国地质学会 会员

1983—现在  中国地震学会 会员

1987—2003  北京球物理学会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届理事会 理事、常务理事

1988—现在  日本地磁、地球及行星和空间科学学会 会员

1995—2000   北京减灾协会理事会 理事

1996—2006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

1996—现在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委员

1996—现在  《地震地质》 编委委员

1997— 现在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 委员

1998—      率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和无线电物理科学代表团访问俄罗斯 团长

1999—现在  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委员

1999—现在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 委员

1999—现在  中国地震学会深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委员

2002—现在   中国火山学会 副主席

2002—2007   中国地震学会 理事

2002      “第三届地震、火山学中磁、电和电磁法国际学术讨论会”(莫斯科,任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3—现在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理事

2003—现在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 主任

2004—现在  (I-2 Working group committee) 国际地球电磁委员会 观察员

2004—现在  《地震学报》 编委委员

2006—现在   美国地区物理学会 会员

2006        “第十八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学术委员会 委员

2006—现在  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

2008—现在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常务理事

2008     “第19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研讨会” 组委会秘书长,执行委员会主席,学术委员会 主席

2009—现在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 委员

2010     “第20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研讨会”(埃及) 学术委员会 委员

已培养博士5名、硕士7名,正指导博士研究生2名。

他为我国地球电磁法应用研究,推动电磁法在地震预测和资源探测等领域的应用及后继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曾11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荣誉奖励:

1.1984 “北京地区地震地质研究” 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2. 1985 "SD--1型数字大地电磁测深仪和软件系统及其应用" 国家地震局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第七)

3.1985 "SD--1型数字大地电磁测深仪及其软件系统和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主要参加者)

4.1986 "地壳深部构造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国家地震局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第一)

5.1990 "鄂中拗陷大地电磁测深研究和应用" 国家地震局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第一)

6.1991 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评为 "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部学位获得者" (国家级个人荣誉奖)

7.1992 "一种二维大地电磁反演方法的研究" 国家地震局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第一)

8.1995 “板内大震孕震环境和震源结构研究” 国家地震局科学技术进步 二等奖 (第二)

9.2000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0.2005 “超低频发信台天线场区选址勘察和超低频地球电磁法的开发研究”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 (第一)

11.2005 “青藏高原东北缘和鄂尔多斯地块相互作用和构造变形的深部驱动机制” 获得度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 (第三)

12 .2009 组织19届国际电磁会议作出突出贡献 获中国地震局特别奖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天然源和人工源地球电磁法理论、议器、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推动电磁法在地震预测和资源探测等领域的应用。

科研项目:

曾担我国“六五”至“十一五”计划期间国家重点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地震局、国防和有关部门以及国际合作项目30多项目。

课题内容主要有:华北、新疆和青藏板块边缘带地壳上地幔结构探测研究,海原等地震活动区和长白山、五大连池等近代活动火山区的深部结构探测研究,东太平洋Juan de Fuca板块岩石圈二维电性结构国际合作研究,秦岭-大别-苏鲁中央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深部电性结构研究,512汶川8级地震深部孕震环境和成因机制研究。在我国首先以中外合作形式开展了上地幔过渡带深部结构的大地电磁网(Network-MT)探测研究,首先研究了人工源超低频/极低频(SLF/ELF)电磁波新技术及其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本人并率领研究组在电磁法数据处理和反演、解释新技术方面研发了大量的软件。

研究成果:

1、参加了由刘国栋教授主持的我国第一台SD-1型数字化大地电磁测深系统的研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较系统地开发或引进了大地电磁参考道数据处理、连续介质反演、阻抗张量分解、二维反演和三维模型技术等软件。研制“塑体”模型二维反演和三维模型技术等软件。研制的“塑体”模型二维反演软件获得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

3、指导学生研发了先进的电磁性数据处理和解释软件系统,在多个重要的项目中得到应用。

4、在我国率先研究超低频/极低频(ELF/SLF)电磁波和超长周期大地电磁( Network—MT)的探测技术,在地震预测和地球深部结构探深部结构测等应用中进行有益的和卓有成效的探索,受到中国地震局等部门的高度重视。

5、在我国华北、西北、东北和青藏高原等许多地区以及地震活动区、火山地区进行了电磁探测研究,发现中国大陆稳定或轻微变地区地壳中下部较普遍存在“低阻层”的现象,而在构造变形严重的地区、构造活动区或造山带的地壳内部电性结构复杂,高电导带往往伴随断裂带或构造边界发育。提出地壳电性结构特点可以作为研究不同地区的构造活动性和变形程度的标志。

6、基于电磁方法探测的地壳至地幔过渡带的深部结构和中国大陆的构造环境,分析提出2008年512汶川8级地震的发生与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印度板块向北碰撞和松潘甘孜盆地向四川盆地的推挤三个层次的作用有关的认识。

7、在我国首先在长白山、五大连池等火山区进行的电磁探测,发现尽管两个火山区都处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带的舌状停滞的板片区,但深部电性明显不同。

8、作为第一个中国学者还参加了地球电磁学界最大的国际合作计划—EMSLAB计划的研究,研究得到关于地球上最年轻的板块之至东太平洋Juan De Fuca板块岩石圈结构的认识,现正在研究如何利用卫星进行城建局等灾害预测的电磁监测。

9、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投身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先后用电磁法在大庆油田、中下扬子、西藏广大地区进行油气勘探,在矿区进行金属矿勘探,在山东某煤矿对深层含水带的电磁测量结果被应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大大加快了进度,节约了大量经费,受到应用部门的高度好评。

10、2008年组织筹办了国际地球电磁学界最高层次的国际会议“第十九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参会人数500多人(含境外225人),这是第一次在我国举办该系列的会议,会议规模是历届最大的,会议的学术水平和组织工作等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广泛好评,被喻为“北京电磁奥林匹克”。

论文专著: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等100多篇。

2009, 赵国泽,汤 吉,王继军,陈小斌,詹艳,王立凤,极低频/超低频电磁技术及其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研究,监测司(出版中)

2009,Zhao Guoze,Zhan Yan,Wang Lifeng,Wang Jijun,Tang Ji,Xiao Qibin,Chen Xiaobin, Electromagnetic anomaly before earthquakes measured by EM experiment, Earthquake Science (in press)

2009, G. ZHAO,L. WANG,X. CHEN,J. TANG,Z. WAN,Y. ZHAN ,Q. XIAO,J. CAI,J. ZHANG and J. WANG, The active fault belts in eastern Tibet margin inferred using magnetotellurics, Geologica Acta (Spain), (in press)

2009, 赵国泽,何展翔,魏文博,地球电磁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展望,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地球物理学学科发展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52-69

2009, 赵国泽,陈小斌,肖骑彬等.汶川Ms8.0级地震成因三“层次”分析—基于深部电性结构.地球物理学报,52(2):553~563

2008, 赵国泽,陈小斌,王立凤 等.青藏高原东边缘地壳“管流”层的电磁探测证据.科学通报, 53(3):345 ~ 350 2008

2008,Zhao Guoze, Chen Xiaobin,Wang Lifeng,etal.2008,Evidence of crustal ‘channel flow’in eastern margin of Tibet Plateau from MT measurements.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vol. 53,no. 12.1887-1893

2008,肖骑彬 赵国泽 王继军 詹艳 陈小斌 汤吉蔡军涛 万战生 王立凤 马为 张继红 苏鲁造山带及邻区深部电性结构研究 中国科学(D) 2008,38(10):1258-1267

2008,陈小斌 赵国泽 汤吉 Makoto Uyeshima[2] Hisashi Utada 网式大地电磁阻抗张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地球物理学报,年 51卷 1期273-279

2008,詹艳, 赵国泽,王继军,陈小斌,肖骑彬,黄哲,镇国钧。1927年古浪8级大震区及其周边地块的深部电性结构,地球物理学报, 51卷 2期511-520

2008,马为 陈小斌 赵国泽,大地电磁测深二维正演中辅助场的新算法,地震地质,30(2): 525-533

2008,汪晓 赵国泽 汤吉 肖骑彬 陈小斌 王继军 蔡军涛, 宁洱地震区深部电性结构及发震构造初析 30卷 2期,516-524

2008,汤吉 詹艳 王立凤 徐建郎 赵国泽 陈小斌 董泽义 肖骑彬 王继军 蔡军涛 徐光晶,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强余震观测的电磁同震效应 地震地质 30卷 3期739-745

2008,申旭辉,吴云,单新建,张景发,康春丽,陈化然,张学民,钱家栋,丁鉴海,王兰炜, 赵国泽,中国卫星地震应用系统框架与地震电磁卫星计划进展,国际地震动态, 11:153-153

2007, 赵国泽 柳超 詹艳 等. 电磁法在深部着矿中的作用和发展潜力.中国地质, 34(supp):349-254

2007, 赵国泽 陈小斌 汤吉 等. 中国地球电磁法新近展和发展趋势.地球物理学进展, 22(4):1171-1180

2007, 赵国泽 陈小斌 汤吉 中国地球电磁法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地球物理学进展,22卷 4期1171-1180

2007, 赵国泽 陈小斌 蔡军涛.电磁卫星和地震预测.地球物理学进展,22(3):667-673

2007,肖骑彬 赵国泽 詹艳 陈小斌 汤吉 王继军王立凤 汪晓.地震电磁卫星交变电磁场的数据处理[J].地球物理学进展, 22(3):674-678

2007,汤吉 赵国泽 陈小斌 詹艳 王继军 肖骑彬.地震电磁卫星载荷及现状[J].地球物理学进展, 22(3):679-686.

2007,张学民 赵国泽 陈小斌 马为.国外地震电磁现象观测[J].地球物理学进展, 22(3):687-694

2007,蔡军涛 赵国泽 詹艳 汤吉 陈小斌.地震期间电离层扰动现象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 22(3):695-701

2007,詹艳 王继军 汤吉 陈小斌 赵国泽.利用卫星探测研究地下结构[J].地球物理学进展,22(3):702-707

2007,万战生 赵国泽 陈小斌 郭秀芬 施兴.岩石圈地震前兆异常机制[J].地球物理学进展, 22(3):708-714

2007,王立凤 王继军 陈小斌 赵国泽.岩石破裂电磁辐射(EMR)现象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 22(3):715-719

2007,蔡军涛 陈小斌 赵国泽 詹艳 汤吉.地震前兆:电离层F2层异常[J].地球物理学进展, 22(3):720-728.

2007,肖骑彬 赵国泽 詹艳 陈小斌 汤吉 王继军 邓前辉.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深部电性结构及其动力学意义初步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7,50(3):812-822

2007,詹艳, 赵国泽,王继军.银川断陷盆地及其两侧地块的深部电性结构.地球物理学报,(送审)

2007,卓贤军, 赵国泽,底青云,毕文斌,汤吉,王若,无线电磁法(WEM)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初步应用 地球物理学进展,22(6):1921-1924

2007,蔡军涛,阮百尧, 赵国泽,朱光萍,复电阻率法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地球物理学报,50卷 6期 1869-1876

2006,Zhao Guoze, et al, , Conductivity Structure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Along Profiles in the Northeastern Tibet Plateau, AGU Fall Meeting

2006,Zhao Guoze, et al, Conductivity structure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along a profile crossing Ordos block , WPGM

2006,Zhao Guoze, et al,2006, Crustal and upper mantle structure in eastern boundary of Tibet plateau by MT data, 18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in the Earth, IAGA, Spain, September

2006,陈小斌 赵国泽 马霄 大地电磁三维模型的一位二维蕃衍近似问题研究,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v。3, no。1, 9-15

2006,詹艳, 赵国泽,王继军,肖骑彬,汤吉,Rokityansky I.I.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地壳电性结构.岩石学报, 22(6):1494~1502

2006 汤吉, 赵国泽,詹艳,邓前辉,王继军,陈小斌,基于地下电性结构探讨中国东北活动火山形成机制,岩石学报, ,22(6):1503-1510

2005,汤吉,詹艳, 赵国泽,邓前辉,王继军,陈小斌,赵俊猛,宣飞. 青藏高原东北缘玛沁-兰州-靖边剖面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48(5) (Sci)

2005,Tang J., Zhao G., Liu G. et al., A study on th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Structure at Tianchi Volcanic area of Changbaishan Mountain, NE China, Journal of Volcano and Geothemal Research (J.V.G..R.) , accepted

2005,詹艳 赵国泽 王继军 汤吉 陈小斌 等,青藏高原东北缘海原弧形构造区地壳电性结构探测研究,地震学报,27(4),431-440, (EI)

2005,王继军 赵国泽 詹艳 卓贤军 汤吉 关华平 万战生, 中国地震电磁现象的观测与研究,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5(2),11-21

2005,王继军 赵国泽 詹艳 卓贤军 汤吉 关华平 万战生,中国地震电磁现象的岩石试验研究,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5(2),22-28

2005,陈小斌, 赵国泽, 汤吉, 詹艳, 王继军. 大地电磁自适应正则化反演算法. 地球物理学报, 48(4):出版中(Sci)

2005,卓贤军 赵国泽 王继军 汤吉 詹艳, 地震预测中的电磁卫星,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5(2),1-5

2005,Zhan Yan,Zhao Guoze,Wang Jijun,Tang Ji,Chen Xiaobin,Deng Qianhui,Xuan Fei,Zhao Junmeng.Crustal electric structure of Haiyuan arcuate tectonic region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Qinghai-Xizang Plateau,China.Acta Aeismological Sinica,,18(4):460~470

2005,汤吉,詹艳, 赵国泽 等.青藏高原东北缘玛沁一兰州一靖边剖面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研究.地球物理学报, 48(5):1205— 1216

2005,Tang J,zhan Y,Zhao G Z,et a1.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tructure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in the noaheastern margin of the Qinghm—Tibet plateau Mong the profile Maq~n-Lanzhou—Jingbian.Chinese J.Geophys.(in Chinese), 48(5):1205~1216

2004,ZHAO Guoze, TANG Ji,ZHAN Yan, CHEN Xiaobin, ZHUO Xianjun, WANG Jijun, XUAN Fei, DENG Qianhui & ZHAO Junmeng, Relation between electricity structure of the crust and deformation of crustal blocks o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Sciences in China SerD,V.48.,No. 10, 1613-1626

2004,Zhao Guoze, Zhan Yan, Chen Xiaobin, Han Jimin, Guan Yunzhang, Yu Xulei, Detection on the ground water using EM methods, Progrss in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Geophysics, Science Press USA Inc., 354-358

2004, 赵国泽 王继军 陈小斌, 中国地壳上地幔结构电磁探测研究, 陈运泰等主编,《中国大陆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研究进展》,地震出版社,107-121

2004, 赵国泽,汤吉,詹艳等。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电性结构和地块变形关系的研究,中国科学,D辑, 34(10):908-910

2004, 赵国泽. 詹艳. 陈小斌. 韩吉民. 官云章. 张远东. 于旭磊. 席京德. 电磁法在地下水探查中的应用.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1(3):220-225

2004,汤吉,王继军,陈小斌, 赵国泽,詹艳. 阿尔山火山区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初探, 地球物理学报, 48(1):196~202

2004,Zhan Yan,Zhao Guoze,Chen Xiaobin,Tang Ji,Wang Jijun,Deng Qianhui.Imaging of crustal structure from Magnetotelluric profiling in the Haiyuan earthauake area,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China.Chinese J.Geophysics,47(2):305~313

2004,詹艳, 赵国泽,王继军,等.鄂尔多斯西缘六盘山盆地的大地电磁探测。石油地球物理勘探,,39(suppl.):80~84

2004,詹艳, 赵国泽, 陈小斌,汤吉,王继军,邓前辉. 海原大震区西安州-韦州剖面大地电磁探测与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47(2):274-281

2004,詹艳, 赵国泽,王继军,陈小斌,汤吉,邓前辉,汪卫毛,王友胜。 六盘山盆地的大地电磁探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39(suppl.):80-84

2004,陈小斌, 赵国泽. 基本结构有限元算法及大地电磁测深一维连续介质正演。地球物理学报, 47(3):535-541

2004,陈小斌, 赵国泽,詹艳, MT资料处理与解释的Windows可视化集成系统。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39(suppl.):11-16

2004,陈小斌, 赵国泽,詹艳,汤吉,邓前辉,王继军,陈树岩,汪卫毛,王友胜. 磁倾子矢量的图示分析及其应用研究,地学前缘, 11(4):626-636

2004,卓贤军, 赵国泽. 一种资源探测人工源电磁新技术,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39(suppl.):114-117

2004,Zhan Y,Zhao G Z,Chen X B,et a1.Crustal structure from magnetotelluric profiling in the Haiyuan earthquake area,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China.Chinese J.Geophys.(in Chinese),2004,47(2):274~281

2004,詹 艳 赵国泽 陈小斌 汤 吉 王继军 邓前辉 宁夏海原大震区西安州一韦州剖面大地电磁探测与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47(2):274~281

2003, 赵国泽 汤吉 邓前辉 A.K. Saraev,等,人工源超低频电磁波技术及其用于首都圈地震预测的测量研究,地学前缘,Vol.10 Suppl (248-257)

2003,Zhao Guoze,Tang Ji,Deng Oianhui,Zhao Junmeng,Wang Jijun,Chen Xiaobin,Zhan Yan,Xuan Fei,A.K.Saraev,M.I.Pertel,A.B.Kotcherov, M .M .Kharlmov,LU Yue,LIU Yunxiu,ZHANG Jianxin. ZHAI Yanzhong, 2003, Artificial SLF method and the experimental study for earthquake monitoring in Beijing area.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10(Suppl):(248-257)

2003, 赵国泽,陆建勋,利用人工源超低频电磁波监测地震的试验和分析,中国工程科学。V0l. 5,No.10 (27-33)

2003,Zhao Guoze,Lu Jianxun,2003.Monitoring &Analysis of Earthquake phenomena by Artificial SLF Waves. Engineering Science, 5(10):27-33

2003,Zhao Junmeng, Liu Guodong, Lu Zaoxun, Zhang Xiankang, and Zhao Guoze. Lithospheric structure and dynamic processes of Tianshan orogenic belt and Junggar basin, Tectonophysics. (376) 199~239

2003,Tang, J., Uyeshima, M., Utada, H., Zhao G., Ichiki, M., Ma, M. and Liu, Y. , The preliminary result of Long period MT and GDS sounding in Liaoning Province, NE China, CA Peoceeding (66-7),Japan

2002,赵俊猛,刘国栋,卢造勋,张先康, 赵国泽,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壳幔过渡带及其动力学含义. 中国科学,D辑, 31(4):272-282

2002,张宝林, 赵国泽,詹艳等。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对金矿深部找矿靶区的验证。地球物理学报, 45(增刊):346-355

2001, 赵国泽,汤吉 梁竞阁 H. Utada, M. Uyeshina, M. Ichiki,马明志,黄之维,王洪歧 等,用大地电磁网在长春等地探测上地幔电导率结构。地震地质;Vol.23,No.2 ,p143-152

2001,汤吉, 邓前辉, 赵国泽 李文军,宣飞,晋光文,白登海,詹艳,梁竞阁,蒲兴华, 王继军,李国深,洪飞,马明志,陈风学 等,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电性结构和岩浆系统,地震地质, v. 23, no.2, p191-202

2001,詹艳, 赵国泽 梁竞阁,汤吉,邓前辉,李文军,赵俊猛,范宏瑞,赵永贵,李群. 等,PROTEM-37瞬变电磁测深系统及应用实例,地震地质,V。23, no.2, p264-270

2001,Masahiro Ichiki, Makoto Uyeshima, Hisashi Utada, Zhao Guoze and Tangji. Upper mantle conductivity structure of the back-arc region beneath northeastern China.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8(19):3773-3776

2000,Zhao Guoze, Zhan Yan, etal, Electrical structure of the crust in Manas earthquake area, Xinjiang, 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v. 14, no. 1, p75-85

1999,Zhao Guoze, Zhan Yan, Liu Guodong, et al, Structure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beneath the Zhangbei-Shangyi earthquake area and its surroundings,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Vol. 13, No.1, P13-24

1999,Guoze ZHAO, Yan Zhan, Ji Tang, Junmeng Zhao and Guangwen Jin, MT measurement in northern Tianshan mountain and Junggar basin in western 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22th IUGG, G1.02

1999,Guoze ZHAO, Yan Zhan, Ji Tang, Qianhui Deng, Jijun Wang, Zhao Jiang and Guodong Liu, The crust electrical structure surrounding some earthquake foci and MT observation before and after Zhangbei earthquake, 22th IUGG, JSA15

1999,Guoze ZHAO, Denghai Bai, Yan Zhan, Jijun Wang, Guangwen Jin and Zhao Jiang, The electrical structure beneath Uadalianchi volcanic cluster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of China, 22th IUGG, JSV36

1999, 赵国泽 詹艳 江钊 邓前辉 华北北部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及其与地震关系研究的新进展, 马宗晋等主编 构造地质学-岩石圈动力学研究进展,地震出版社,331-338

1999,詹艳 赵国泽 等 新疆玛纳斯大震区地壳深部的电性结构,地震地质,v.21,No.2, p.159-167

1999,詹艳 赵国泽 等, 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大地电磁探测和研究初步结果, 地质论评,v.45, sup, p.400-408

1999,汤吉,晋光文, 赵国泽等, 感应矢量及其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应用,地质论评,v.45, sup, p.294-303

1999,Aiming Lin,Guochun Zhao,Guoze Zhao,Xiwei Xu, Inferred seismic fault associated with the 1998 M=6.2 Zhangbei-Shangyi earthquake, Hebei Province, China, 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n,89, 2, p.1-5

1998, 赵国泽、刘国栋、詹艳、江钊等,张北-尚义地震区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结构, 地震地质,20(2):155-171 1998,汤吉 赵国泽 王继军 李文军 詹艳, 张北-尚义地震前后电阻率的变化及分析, 地震地质,v.20, No.2, p 164-171

1998,林爱明 赵国春 赵国泽 需锡伟 1998年1月10日に发生した中国河北张北-尚义地震にょる被害(速报),地质学杂志

1998,林爱明 赵国春 赵国泽 徐锡伟, 中国河北省张北-尚义地震にょる被害と震源断层の推定,地学杂志,v.107, No.3, p.435-443

1997, 赵国泽 刘铁胜 汤吉詹艳 江钊 山西阳高--河北容城剖面大地电磁二维反演解释,地球物理学报 40(1)38-46

1997,Zhao Guoze, Jiang Zhao, Liu Tiesheng, Tang Ji, Xu Changfang,etal. Investigation of MT data along the Yanggao-Rongcheng profile by two-dimensional inversion,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V. 40, No.2, p.211-220

1997,Zhao Guoze, Jiang Zhao, Liu Guodong, et al., Two-dimensional invers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MT data in a seismic active area of northern part of North China, Proc. 30th Int'l Geol Congr, 20: 69~82

1997, 赵国泽 邓前辉 詹艳 江钊北京西北和邢台地震区地下电性构造特征,陈禺页 等主编“地球物理学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地质出版,社p33-334

1996, 赵国泽 汤吉 詹艳 刘铁胜 江钊 山西阳高--河北容城剖面大地电磁资料的初步解释,地震地质 V.18 No.1

1996,Zhao Guoze, Jiang Zhao, Liu Guodong, Tang Ji, Liu Tiesheng, Zhan Yan, The electrical structure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beneath a potential earthquake area in northern part of North China, 13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in the Earth, Onuma, Japan

1996,Zhao Guoze, Jiang Zhao, Zhan Yan, Liu Tiesheng, Tang Ji,Two-dimensional inversion on MT data along two profiles in northern part of Northe China, 30th IGC, Beijing, China

1996, 赵国泽、汤吉、刘铁胜、詹艳、江钊,1996,山西阳高-河北容城剖面大地电磁资料 的初步解释-阻抗张量分解技术及其应用。地震地质。18(4): 66-74

1995,Zhang Ruhui and Zhao Guoze Thermal process in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in Xingtai-Shulu area of Heibei province, 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V.9, No.3

1994, 赵国泽 詹艳 构造复杂区的大地电磁资料的解释, 刘若新主编 <<现代地球动力学研究及其应用>> 地震出版社 174-183

1994,徐常芳 赵国泽 詹艳 壳内低阻层的形成及其与地震的关系,刘若新主编 <<现代地球动力学研究及其应用>> 地震出版社

1994,邓前辉 张木生 赵国泽 汤吉 高频轻便数字大地电磁测深系统及部分应用成果,刘若新主编 <<现代地球动力学研究及其应用>> 地震出版社

1994,刘国栋 赵国泽 大地电磁法新进展, 地球科学进展, No.4

1993, 赵国泽 地球电磁感应研究的新进展, 地球物理学进展, Vol.8, No.2

1993, 赵国泽 詹艳等 大地电磁资料和电测井资料的联合反演解释, <<电磁方法研究与勘探>> 地震出版社 p.70-75

1993, 赵国泽 刘国栋 大地电磁测深方法研究和应用, 固体地球物理学论评, 第二集 地震出版社

1993,Zhao Guoze,Tang Ji,Zhan Yan,,Two dimensional modelling by using COPROD2 magnetotelluric data,,J.Geomag. Geoelectr., V.45, No. 9

1993,张汝惠 赵国泽 河北邢束地区地壳上地幔的热作用, 中国地震, V.9 No.3

1993,白登海 廖志杰 赵国泽 等 从MT探测结果推论腾冲热海热田的岩浆热源, 科学通报, Vol.39, No.4

1993,徐学军 赵国泽 等 松辽盆地北部北安-拜泉地区大地电磁测深勘探研究, <<电磁方法研究与勘探>>, 地震出版社, p.160-173

1992, 赵国泽 詹艳 等 用电测井曲线估算地层电阻率的等效统计法,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Vol.11, No.3

1992,Zhao Guoze, Zhan Yan,et al, Joint invers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MT data with a resistivity log, 11th Workshop o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in the Earth, Wellington, New Zealand 13

1990, 赵国泽 行武毅 等 东太平洋Juan de Fuca 板块的大地电磁研究 地震地质, Vol.12, No.2

1990, 赵国泽 行武毅 等 东太平洋Juan de Fuca 板块的磁变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 Vol.33, No.5

1990,Zhao Guoze,T.Yukutake,et al, Investigation of magnetovariational data of the Fuan de Fuca in the eastern pacific ocean,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Vol.33, No.4

1990, 赵国泽 刘国栋 大地电磁资料的二维反演, 地球物理学报, Vol.33,专辑 II

1990,Zhao Guoze,Liu Guodong,A new inversion scheme for two-dimensional modeling, Journal of Geomagnetism and Geoelctricity, Vol.42, 1209-1220

1989,Zhao Guoze,T.Yukutake,et al, The preliminary result on conductivity structure of the Juan de Fuca plate by magnetotelluric, Conductivity Anomaly 研究会及其论文集, Japan, p. 221--234

1989,Zhao Guoze,T.Yukutake,et al, Two-dimensional modeling of the electrical resisitivty structure of the Juan de Fuca, 6th Scientific Assembly IAGA

1988,Zhao Guoze,T.Yukutake,Liu Guodong, The conductivity structure beneath the Cenozoic North China plain basin and its comparison with Japan Island arc, 84th SGEPSS Fall Meeting, Japan

1988,邓前辉 张木生 赵国泽 汤吉 高频轻便数字大地电磁测深系统, 地震地质, Vol.10, No.4

1987, 赵国泽 译著<<大地电磁测深法>>, 6--10 章, 地震出版社

1987, 赵国泽 刘国栋 王宝钧 华北平原盆地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及上地幔的部分熔融,勘探地球物理专辑 (II), 地质出版社

1986, 赵国泽 赵永贵 华北平原盆地演化中深部热、重力作用初探 地质学报 Vol.60, No.1

1986, 赵国泽 刘国栋 王家映 北京--柏各庄剖面连续介质大地电磁反演解释 地震学报, Vol.8, No.2

1986, 赵国泽 刘国栋 地壳上地幔的大地电磁模型及参考道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地震地质文集>> 天津科技出版社

媒体报道:

地震局 赵国泽研究员:电磁法油气探测的中心在中国

作者:陈晨 来源:科学时报

 

第19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将于2008年10月23日至29日在京举行。会议由中国地震局承办,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为执行单位,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石油、中石化等支持。地磁感应究竟应用在哪些领域?我国为什么要举办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日前,本报记者专访第19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组委会秘书长、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赵国泽

用途广泛的电磁法探测

电法勘探和磁法勘探技术,自20世纪初以来一直是矿产资源勘探的主要方法之一。它使利用电磁法勘探矿产资源的深度和精度明显提高,并广泛应用于地壳上地幔深部结构探测,为地壳、岩石圈结构、演化和动力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正因为此,电磁法发展成包括分支学科最多、应用领域最广、具有完备的基础理论的地球物理方法。

现在,人们在继续关注和应用天然电磁场源的电磁法的同时,也正在投入很大精力和物力,发展和研究利用大功率人工源电磁场源的方法。电磁法正在成为既能在地面观测、又能在空间观测的可实现立体、四维探测的少有的地球物理方法,研究和应用前景更加可观。

赵国泽说,近几年电磁法在海洋石油探测中的关键作用也越来越显现出来,2003年世界上在海域的电磁法探测投入仅3000万美元左右,而现在年投入已经达到10亿美元左右。现在的海洋石油勘探工作程序已经被确定为,在地震勘探到的构造的基础上,首先要用电磁法探测目标层是油还是水,然后才能进行钻探开发。而我国有关部门已经对这方面的研究进行立项,研制仪器,开展应用研究。

此外,利用电磁法在灾难性地震前观测到的电磁场异常现象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据介绍,电磁法观测可能成为首先在地震短临前兆异常监测方面获得突破的地球物理方法。至今为止,国际上专门用于地震预报监测试验的5颗卫星都是电磁卫星,我国的电磁地震试验卫星也于前不久通过国家立项,开始前期研究和建设。

十年磨一剑的申办历程

1972年,在IAGA(国际地磁和空间科学协会)的支持下,第一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召开并成立工作委员会。此后,每两年一届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举行。

赵国泽说,近20年来,我国的电磁法探测的工作量是世界上最多的,有国外专家曾比喻电磁法油气探测的“首都”在中国。现拥有野外观测仪器数百套,从事电磁方法研究和应用的单位近百个,人员达几千人,平均每年获得约上万个新测点的观测数据。除了在地震危险区和近代活动火山区开展大量的深部构造探测研究外,在油气田探测、金属矿或非金属矿勘探、地热和地下水探查、道路和隧道及桥梁等的地基勘查、垃圾填埋场污染源探查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我国出席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的状况却完全是另一个情景——来自中国大陆的科学家一般仅有一两人。 赵国泽认为,可能有经费、语言等问题,但国际交流观念不强也不能忽视。

赵国泽告诉记者,我国最早开展大电磁法研究的引路人之一刘国栋教授等很早就希望在中国举行这个世界上本领域最高层次的会议。

1994年,在国家地震局等的支持下,中国开始提出承办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但由于申办国家众多,竞争激烈,直到2004年我国第四次提出申请承办2008年第19届会议,才获得成功。“不夸张地说,获得本会议的承办权,是我国几代科学家追求的目标和持续努力的结果。” 赵国泽说。

“电磁学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北京奥运会刚刚圆满落幕。 赵国泽和他的同事们也希望举行一次高水平、有成效的国际电磁会议。

他们卓有成效的筹备工作可能会让本次会议创造自1972年第一届会议以来的多个第一。第一次在中国举行。

参会代表数量第一,目前报名人数已达到500人,以前出席会议最多的人数仅250人左右,一般不足200人。

我国学者参会人数第一,以前来自境内的参会人最多时仅2~3人,包括境外的华人最多不超过10人,参加本次会议的大陆的代表预计将超过250人。

代表来自国家和地区数第一,他们来自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前最多不足30个。

提交会论文摘要数第一,达到388篇,以前最多不过200篇左右。

参加会议研究生人数第一,达到155人,其中来自境内97人,境外58人。

获得会议资助的人数第一,仅国际委员会资助就达77人,另外组委会和国内有关单位还资助有20多人,总共达到百人左右。

国际电磁委员主席和IAGA执委会成员等都对本次会议的筹备工作予以很高评价,他们以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作比喻,认为第19届国际电磁会议将是在举行一次“北京电磁奥林匹克盛会”(Beijing EM Olympics)。

赵国泽指出,本次会议不仅将创造诸多第一,它的举办,恰逢地球科学的关键时期——地球电磁法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将对我国电磁学科的发展和应用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从本次会议关注的主题就可以略见端倪:提高能源、资源勘探能力,为经济建设服务;加强地震等灾害监测,为创建和谐社会服务。

《科学时报》 (2008-10-13 A4科学基金)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251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