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专著:
主编著作:
1.潘学标编. 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面向21世纪教材),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1
2.潘学标著. 作物模型原理,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6
3.张强,潘学标,马柱国主编. 干旱,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5
参加编写的著作(编委或作者):
1. 数字地球百问. 陈述彭主编.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9年4月
2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作物卷2(庄巧生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12月
3 .中国棉花可持续发展研究. 毛树春主编.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年8月.
4. 北京旱情研究与对策. 卢志光等主编.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10
5 .中国棉花遗传育种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主编.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
6.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报告. 毛树春主编.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年9月
7 .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报告2005. 毛树春主编.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年6月
8. 沙尘灾害与农业防护(4集). 郑大玮总撰稿,谭英总编导.潘学标担任科学顾问及第1集“沙尘为何飞扬”撰稿. 北京: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05.4
9. 北方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 程满金,郑大玮,马兰忠主编。呼和浩特: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年3月。
发表论文:
1. 潘学标, 邓绍华, 蒋国柱, 不同叶位棉叶气体交换特性研究, 植物生理学通讯,1988(1), 22-25
2. 潘学标, 蒋国柱, 刘明孝, 中棉12光合生态特征研究, 中国棉花, 1988(4),25-28
3. 潘学标, 不同叶色基因型棉花的一些光合特性比较,植物生理学通讯,1989(5),20-23
4. 潘学标, 刘明孝, 蒋国柱, 气象环境和遗传型对棉花光合作用及干物质生产影响的研究, 棉花学报, 1989, 1(1), 45-54
5.潘学标, 蒋国柱, 邓绍华, 棉花叶面积速测与模拟,中国棉花,1990,15(4),32-33
6. 潘学标, 刘明孝, 蒋国柱, 棉花光合作用的气象环境与遗传型控制, 作物学报, 1990,16(4), 317-323
7. 潘学标, 蒋国柱, 邓绍华, 吴同礼, 高产优质棉花生长发育模拟模型研究, 作物生产计算机调控系统的研究, 北京农业大学科研处、系统工程室主编,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1年1月,73-79
8. 潘学标, 宋小轩, 邓绍华, 崔秀稳, 黄萎病对棉叶二氧化碳与水汽交换的影响, 中国棉花, 1991,17(5), 45-46
9. 潘学标, 中棉16与中棉12的叶片发育特征研究, 河南职技师院学报, 1991,19(3), 14-20
10.潘学标, 董占山, 春播中棉12生长与潜在产量模拟研究简报,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1, 增刊, 95-96
11.潘学标, 龙腾芳, 董占山, 蒋国柱, 邓绍华, 吴同礼, 崔秀稳, 潘晓康, 一个棉花高产栽培生育动态模型, 中国农业科学, 1992,25(1), 91
12.潘学标, 龙腾芳, 董占山, 蒋国柱, 邓绍华, 吴同礼, 崔秀稳, 潘晓康, 棉花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模拟模型(CGSM)研究, 棉花学报, 1992, 4(增刊), 11-20
13.潘学标, 邓绍华, 蒋国柱, 吴同礼, 董占山, 潘晓康, 崔秀稳, 龙腾芳, 高产棉花太阳辐射能利用率及干物质分配规律研究, 棉花学报, 1992, 4 (增刊), 53-62
14.潘学标, 邓绍华, 蒋国柱, 崔秀稳, 庞明雄, 不同熟性品种棉花的器官发育规律研究, 棉花学报, 1992, 4(增刊), 63-72
15.潘学标, 蒋国柱, 邓绍华, 吴同礼, 董占山, 棉花丰歉年型的气候分析, 棉花学报, 1992, 4(增刊), 73-80
16.潘学标, 董占山, 麦套棉行太阳直达辐射时间的理论模型研究, 棉花学报, 1992, 4(增刊), 87-91
17.潘学标, 邓绍华, 崔秀稳, 潘晓康, 麦棉套种方式对棉行太阳辐射分布及棉株生长的影响, 中国农业小气候研究进展, 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3年, 150-155
19.潘学标, 我国棉花栽培科学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农牧情报研究, 1993(4), 19-23
20.潘学标, 韩湘玲, 作物生长发育模拟模型研究, 世界农业, 1993(9), 13-15
21.潘学标, 作物生长发育模拟模型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3年12月, 340-346
22.潘学标, 龙腾芳, 董占山, 蒋国柱, 邓绍华, 吴同礼, 崔秀稳, 潘晓康, 棉花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模拟模型(CGSM)研究, 第一届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编,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3年12月, pp.115
23.潘学标, 龙腾芳, 董占山, 蒋国柱, 邓绍华, 吴同礼, 崔秀稳, 潘晓康, 棉花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模拟模型研究, 国际棉花学术讨论会文集,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3年4月, pp.461
24.潘学标, 邓绍华, 王延琴, 崔秀稳, 董占山, 麦棉套种对预留棉行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 棉花学报, 1994, 6(2): 109-113
25.潘学标, 邓绍华, 王延琴, 崔秀稳, 草纤维农用地膜棉田应用效果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27(4): 90
26.潘学标, 邓绍华, 崔秀稳, 黄萎病对棉花叶片光合效率和棉株生长的影响, 棉花学报, 1994, 6(增刊), 64-68
27.潘学标, 邓绍华, 崔秀稳, 蒋国柱, 中棉所12和中棉所16的光合生产力, 中国棉花, 1995, 22(6):24
28.潘学标, 蒋国柱, 棉花计算机模拟模型与专家系统, 《当代世界棉业》, 刘毓湘主编,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年7月, pp.205-222
29.潘学标,邓绍华,王延琴,崔秀稳,董占山, 麦棉套种对棉行太阳辐射和温度的影响, 棉花学报, 1996, 8(1):44-49
30.潘学标, 韩湘玲,石元春, 一个可用于栽培管理的棉花生长发育模拟模型-- COTGROW,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2):94
31.潘学标, 韩湘玲,石元春, COTGROW:棉花生长发育模拟模型, 棉花学报,1996,8(4):180-188
32.潘学标,王延琴,崔秀稳,邓绍华,棉花叶面积系数的非破坏性速测定方法,中国棉花,1996,23(10):13-14
33.潘学标,韩湘玲,董占山, 崔秀稳,王延琴,邓绍华,棉花生长发育模拟模型COTGROW的建立: I.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生产与分配,棉花学报,1997,9(3):132-141
34.潘学标,王延琴,崔秀稳,邓绍华,不同密度对棉花群体光合有效辐射特性影响的研究, 洪绂曾主编:冀鲁豫棉花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论坛, 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1997年4月,230-233
35.潘学标,21世纪中国棉花生产发展方向与栽培科学研究对策,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北京:1997年5月,129-138
36.潘学标,王延琴,崔秀稳,棉花生长季降水变化及其影响,中国棉花, 1997, 24(8):21-22
37.潘学标,王延琴,崔秀稳,棉花生长季温度变化及其影响,中国棉花, 1997, 24(10):17-18
38.潘学标,崔秀稳,王延琴,棉花高光效简化栽培技术初探,中国农学通报,1997,13(6):39-40
39.潘学标,张立桢,王延琴,崔秀稳,李亚兵, Peter Cull,Li Hongjuan, 不同品种类型棉花光谱反射特性研究,棉花学报,1998,14(2):107-110
40.潘学标, 新疆棉花生产现状与持续发展前景,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1998(4):44-46
41.潘学标,崔秀稳,王延琴,范正义,棉花不同部位器官中的氨基酸含量比较,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8, 34(4): 278-280
42.潘学标. 荷兰作物模型的发展与应用, 世界农业,1998(9):17-19
43.潘学标,崔秀稳,王延琴,范正义,棉花叶片氨基酸含量变化研究,中国棉花,1998,25(5):13-14
44.潘学标. 新疆棉花生产与区域持续发展对策.见:中国农学会编.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战略与对策.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8年12月. 569-573.
45.潘学标. 美国棉花计算机诊断管理系统COTMAN. 世界农业, 1999(6),21-22.
46.潘学标,韩湘玲,王延琴,崔秀稳,邓绍华,棉花生长发育模拟模型COTGROW的建立: Ⅱ.发育与形态发生,棉花学报,1999,11(4):174-181
47.潘学标.棉花栽培生理生态学. 见毛树春主编: 中国棉花可持续发展研究.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年8月: 200-221
48.潘学标, 李玉娥, 王延琴. 气候变异对新疆棉花产量影响的空间分析. 中国棉花,2000,27(2):10-13
49.潘学标, 王延琴, 崔秀稳, 邓绍华. 棉花群体结构与棉田光量子传递特性关系的研究. 作物学报, 2000,26( 3)
50.潘学标. 基于GIS的中国作物生产信息系统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0,33(2):110
51.潘学标. 气候资源评估与农业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方法. 见:周光召主编,西部开发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9月. 908
52.潘学标,李克让. 基于GIS的新疆棉花生产发展时空变异分析. 干旱区地理, 2000, 23(3):199-206
53.潘学标,李玉娥. 气候对新疆棉花生产影响的区域评估系统研究,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气象出版社,2001年1月,51-60
54.潘学标,李玉娥. 新疆棉花评估模型中的分区与显示方法,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气象出版社,2001年1月,61-66
55.潘学标.数字化与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中国农业气候研究. 中国农业气象,2002,23(2):1~5
56. 潘学标. 西部旱区气候资源评估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2,16(3):38~46
57.Pan Xuebiao, Heyajuan, Chenshupeng and Li Kerang. Research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 of cotton production in China based on GIS. Chief Editors; Ouyang Zhiyun, Cong Shengr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Graphics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ystem. 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 678-683
58.潘学标,李玉娥. 新疆棉花生产区域评估系统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2003,36(1):37-43
59.潘学标. 基于GIS的中国县域棉花生产空间分布与变异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2003,36(4):382-386
60.潘学标.开展气候生态经济研究与评估,促进区域持续发展.见:中国气象学会农业气象与生态学委员会主编,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61.潘学标,何亚娟.气候与农业结构变化对民勤荒漠化的影响.见: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中国气象局编,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研讨会文集.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1,pp.271-298.
62. 潘学标,刘琰琰. 中国棉花优势区分析及遥感估产分区. 见:中国气象学会编,气象科技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文集). 北京: 气象出版社,2005.10,pp.277
63. 潘学标; 龙步菊; 苏艳华; 余淼; 马治国; 张屏. 黄土高原北部坡梁地微地形气候的温度变化特征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367-371
64.潘学标,龙步菊,魏玉蓉. 内蒙古黄土高原区降水规律与集雨利用潜力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4).
65.潘学标,苟诗薇,魏玉蓉,龙步菊.气候变异对内蒙古武川县麦类作物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8):526-531
66. Pan Xuebiao, Wei Yurong, Long Buju, Pan Zhihua, 2008.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e and plant community in north grassland of China. In: Multifunctional grasslands in a changing world. XXI International IGC and VIII IRC conference, 2008, Hohhot, Inner Mogonlia, China. Guang do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GuangZhuo. Pp 899.
通讯作者论文(指导的研究生发表的论文) :
1.武艳萍,潘学标.基于气候资源合理利用的种植结构调整与区域发展. 农业经济,2003(增刊):46-49
2.何亚娟,潘学标.甘肃民勤绿洲种植结构与水资源利用的研究.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11(4): 121-123.
3.托丽娜,潘学标,廖要明,张强.基于GIS的新疆棉花气候风险分析研究. 见:课题执行专家组 课题办公室编,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总装与业务化试验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年10月. pp. 234-239
4.武艳萍,潘学标.四子王旗生物气候资源及其变异分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1): 126-130
5.苏艳华,潘学标,段玉,张屏.准格尔旗黄土高原集雨补灌区不同玉米品种灌浆速率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2):288-290
6.托丽娜, 潘学标, 廖要明, 张 强. 新疆棉花生产气候风险评估的模型方法初探. 棉花学报,2005 ,17 (2) :122~124
7.李俊, 潘学标,李菊.棉花株间竞争对铃重及成铃数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 , 2005,(11):120-122,132
8.苏艳华, 潘学标.内蒙古准格尔旗农业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3):85-89
9.刘琰琰, 潘学标.中国棉花生产优势省域分析.中国农学通报, 2006,22(10):360-364
10.刘琰琰,潘学标,. 中国棉花生产县域比较优势分析[J]. 棉花学报,2007,(1).
11.魏玉蓉,潘学标,敖其尔,郝璐,. 草地牧草物候发育模型的应用研究——以锡林郭勒草原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1):117-121.
12.陈小敏,潘学标,魏玉荣.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及其对草本植物物候期的影响. 中国农业气象,2007,28(增):8-11
13.古书鸿,潘学标,赵沛义. 内蒙古后山地区生物篱防蚀增产综合效应研究. 中国农业气象,2007,28(增):85-89
14.陈 超, 潘学标, 李慧阳, 张立祯, 龙步菊. 基于COSIM 模型的新疆棉花延迟型冷害指标分析.棉花学报,2009 ,21 (3) :201~205
15.高浩,潘学标,符瑜.气候变化对内蒙古中部草原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 中国农业气象, 2009,30(3): 277-282
16.符瑜,潘学标,高浩.中国黄连木的地理分布与生境气候特征分析. 中国农业气象, 2009,30(3): 318-322
17.谭英,奉志伟,牛宝亮,潘学标.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牧交错区村民认知与应行为分析.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413-419
18.潘学标译, 根际土容与植株密度对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 国外农学--棉花, 1987(3), 38-40
19.Begonla, 潘学标译, 在增加CO2浓度下的棉叶光合作用, 国外农学--棉花,1987(6), 48-50
20.Idso, 潘学标译,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对棉花叶温、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国外农学--棉花, 1988(5), 32-36
合作发表的论文:
1.潘晓康, 董占山, 蒋国柱, 邓绍华, 吴同礼, 潘学标, 龙腾芳, 棉花生产的调控措施与诊断指标的研究, 计算机农业应用, 1991(1),80-85
2.郭海军, 蒋国柱, 邓绍华, 吴同礼, 潘学标, 在控制水分条件下棉花综合农业措施的产量函数模型研究, 计算机农业应用, 1991(1), 86-90
3.宋小轩, 潘学标, 郭金城, 李为, 感染枯萎病棉花叶片的二氧化碳与水汽交换,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1, 27(6), 48
4.邱竟, 胡萍, 潘学标, 棉花叶片自然衰老和病害胁迫时SOD,POD活性与光合特性的变化, 棉花学报, 1992, 4(1), 57-60
5.董占山, 潘学标, 龙腾芳, 蒋国柱, 邓绍华, 吴同礼, 崔秀稳, 棉花生产管理决策系统CPMSS/CGSM, 全国首届青年农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中国科技出版社, 1992年10月, 427-432
6.宋小轩, 郭金城, 张久绪, 潘学标, 李为, 棉花感染枯萎病的主要生理代谢变化的研究, 棉花学报, 1992, 4(2), 67-72
7.董占山, 潘学标, 龙腾芳, 蒋国柱, 邓绍华, 吴同礼, 崔秀稳, 棉花生产管理模拟系统CPMSS/CGSM, 棉花学报, 1992, 4(增刊), 3-10
8.董占山, 潘学标, 邓绍华, 蒋国柱, 吴同礼, 崔秀稳, 棉花生长发育与产量潜力的模拟, 棉花学报, 1992, 4(增刊), 21-31
9.郭海军, 蒋国柱, 邓绍华, 吴同礼, 潘学标, 在控制水分条件下棉花高产优质生育与产量模型研究 I.综合农艺措施的产量函数模型, 棉花学报, 1992,增刊), 31-37
10.邓绍华, 蒋国柱, 董占山, 潘学标, 潘晓康, 吴同礼, 崔秀稳, 棉花化学调控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研究, 棉花学报, 1992, 4(增刊), 45-52
11.董占山, 潘学标, 吴同礼,邓绍华, 蒋国柱, 棉花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CPMSS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农业应用, 1993(1), 16-19
12.郭海军, 董志强, 黄国存, 崔四平, 潘学标, 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种杂29高产抗逆生理生化机理研究, 华北农学报, 1994, 9(增刊):42-45
13.王延琴, 潘学标, 棉田化学除草剂的应用, 中国棉花, 1995, 22(5):37-38
14.郭海军,董志强,黄国存,崔四平,潘学标, 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种杂29高产抗逆生理生化机理研究,新疆国际棉花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棉花学会 新疆棉花学会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年9月,pp.186
15.郭海军,董志强,林永增,李振山,李俊兰,黄国存,崔四平,潘学标,黄萎病对棉花叶片SOD、POD酶活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1995,28(6):40-46
16.董占山,韩湘玲,潘学标,GOSSYM模拟模型在黄淮海棉区的验证, 棉花学报,1996,8(6):318-322
17. 张立桢,潘学标,李亚兵,王延琴,崔秀稳, Peter Cull,李红娟, 棉花不同冠层特征的映像分析,棉花学报,1998,10(3):140-145
18. 王延琴, 潘学标, 崔秀稳,潘仕梅. 转Bt基因抗虫棉R93-4生理特性研究. 中国棉花,1998,25(11):14-16
19. 王延琴, 潘学标, 崔秀稳,潘仕梅. 纤维素膜覆盖棉田应用效果初报. 中国农学通报,1998(6):58-59
20. 王延琴,潘学标,崔秀稳.麦套中早熟棉播期试验研究,山西棉花,1998(2)
21. 王延琴, 潘学标, 崔秀稳,潘仕梅. 不同打顶时间对棉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陕西农业科学. 1999(2):6-8
22. 王延琴,崔秀稳,潘学标,潘士梅.不同密度群体对棉花光能利用率和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耕作与栽培,1999(4)14-16
23. 王延琴,崔秀稳,潘学标. 麦棉两熟窄行距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1999(5):50-51
24. 王延琴,崔秀稳,潘学标等. 棉花株间竞争对光能利用和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中国棉花,1999,26(8):19-21
25. 王延琴,崔秀稳,潘学标. 中棉所35的生长与生理特性简报. 中国棉花,2000,27(4):29-30
26. 王延琴,孙忠富 ,潘学标,崔秀稳,潘士梅.两熟棉促早避霜栽培技术研究,中国棉花,2000(5):16-17
27. 王延琴, 孙忠富, 潘学标,崔秀稳, 潘士梅. 两熟棉促早避霜栽培技术研究. 孙忠富主编,霜冻灾害与防御技术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年, p331-336
28. 王延琴, 潘学标,崔秀稳. 两熟棉促早避霜实用技术研究. 孙忠富主编,霜冻灾害与防御技术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年,p337-343
29. 王延琴, 潘学标,不同密度棉花成铃分布及铃重变化规律. 中国棉花, 2001,28(6):21-22
30. 甘一忠. 潘学标. 刘流.广西荔枝果树商业性栽培区的气候生态适宜度灰色聚类评估.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01,17(2):73-76
31. 刘洪,宇振荣,潘学标. 不同类型棉花品种干物质积累及分配规律的研究. 中国棉花, 2002,29(5)
32. 李俊,潘学标,李菊.气候对棉花产量年型的影响及主要指标的划定. 见:中国气象学会编,气象科技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文集).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10,pp.274-275
33. 谭英,潘学标. 乡村受众气象信息收视特征与农业气象栏目策划. 见:中国气象学会编,气象科技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文集).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10,pp.433-434
34. 姜会飞,潘学标,吴文良. 中国小麦生产的时空变异及区域优势分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26(5):49-42
35. 郑大玮,王砚田,潘学标等.农牧交错带综合治理及生态保护型农业技术体系与模式研究进展.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4):55-61
36. 杨娟,赵明,潘学标. 基于NURBS曲面的棉花器官建模.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30:185-188
37. 姜会飞,霍治国,潘学标,廖树华. 中国小麦生产的区域比较气候风险研究. 自然灾害学报,2006, 15(3):58-65
38. 杨娟,赵明,潘学标. 基于NURBS和VC++6.0的棉花生长可视化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22(10): 159-162
39. 刘晓光,郑大玮,潘学标,郑秀琴,妥德宝. 油葵秆生物篱和作物残茬组合抗风蚀效果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22(12): 60-64
40.廖要明,潘学标,张强,陈德亮,. 逐日降水量的模拟及其在作物气候风险分析中的应用[J]. 华北农学报,2006,(S2).
41.马治国,郑大玮,段玉,潘学标,李少斌,. 黄土高原北部农牧交错带提高庭院集雨经济转化利用效率的技术途径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2006,(4).
42.王春乙,张雪芬, 孙忠富, 吕厚荃, 潘学标.进入21世纪的中国农业气象研究.气象学报, 2007,65(5): 815-824
43.姜会飞,潘学标,龙步菊.谈谈我校农业气象教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112-114
44.Wei Yurong, Guo Ruiqing, Pan Xuebiao, Long Buju, 2008. The effect of climate change on livestock carrying capacity of Inner Mongolia. In: Multifunctional grasslands in a changing world. XXI International IGC and VIII IRC conference, 2008, Hohhot, Inner Mogonlia, China. Guang do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GuangZhuo. Pp 918.
45.王靖,于强,潘学标,尹红,张永强, 2008.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热、CO2通量估算模型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8(2008-06):2843-2853
46.L. Zhang, J.H.J. Spiertz, X. Pan, W. van der Werf, 2008. Modeling cott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relay intercropping systems: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mechanistic crop growth model SUCROS-Cotton in China. ISCMD 2008 conference, Nanjing, China
47. 谭英,王悠悠,潘学标,张峥,杨小兰. 农民眼中的气候变化及农民抗灾能力调查. 中国农业气象,2008,29(增):1-53
48. 安萍莉,琪 赫,潘志华,龚 晨,潘学标,妥德宝,赵沛义. 北方农牧交错带不同农作制度对土壤风蚀因子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2008,22(5):26-29
49. 紫檀,潘志华,安萍莉,潘学标,妥德宝,赵沛义.北方农牧交错带不同退耕方式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8 ,13 (6) :6-10
50. L. Zhang,W. Van Der Werf,W. Cao, B. Li, X. Pan and J.H.J. Spiertz.2008.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SUCROS-Cotton: a potential crop growth simulation model for cotton. NJAS, Wageningen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56, 59-84.[SCI]
51. 谭英,潘学标,赵士文,李庆风.科普片的创作与受众认知规律的和谐性研究——以《数字化农业》为例.科普研究, 2009,4(108):24-29
52. 赵沛义,李焕春,妥德宝,潘学标,闫 伟,段 玉.作物残茬与生物篱组合对减轻土壤风蚀的作用.农业工程学报,2009,25(8):231-235[EI]
参加学术会议的论文(论文集):
1. 潘学标,棉花模型的研究与应用,第95次香山科学会议论文,1998年5月. 31-38
2 .潘学标,李克让,陈育峰,用作物模型和GIS评估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首届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学术研计会论文,1998年5月. 258-259
3. Pan Xuebiao, Module of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in Cotton Model COTGROW, 南京 "作物-气候-土壤-虫害系统模拟及其在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国际学术会议论文,1998年6月. 见论文集"Modeling for Crop-Climate-Soil-Pest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Substainable Crop production", pp. 88-94
学位论文和博士后出站报告:
1 .潘学标. 棉花环境和遗传型对棉花光合生态及干物质生产影响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毕业论文.1987.7 指导教师:刘明孝研究员,蒋国柱研究员
2. 潘学标. COTGROW:棉花生长发育模拟模型.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5.9.导师:石元春院士,韩湘玲教授
3. 潘学标. 基于GIS和模型的作物生产信息系统研究-空间分析与变异分析.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1999.6.合作导师:陈述彭院士 李克让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