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载体 > 重点实验室 > 文章正文

1990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建设,1995年建成,通过国家验收,同时正式对外开放。由天津大学和清华大学合办。实验室主任为叶声华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李同保院士。

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 (1)激光及光电测试技术:利用光学原理,充分发挥激光的独特优点,采用光电方法研究和发展新的测试原理和方法;(2)传感及测量信息技术:研究高精度、动态、复杂环境下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新型传感器和智能测量系统;(3)纳米测试及微型光机电集成技术:探索纳米测量的新方法,提高精度,扩大范围。研究新型光存储系统及信号处理的新原理、新方法,突破微型机电系统进入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技术;(4)制造质量控制技术:研究质量控制的新原理、新技术,包括有溯源功能的测量系统和溯源方法,零废品控制理论。

实验室近年来承担了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完成和在研的“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委重大(点)计划课题、国际合作课题以及横向课题共计300多项,实到科经费4730.64万元;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26项;发表在国外和国内重要刊物上的论文681篇,其中国外刊物101篇,被SCI收录99篇,EI收录322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3部;获发明专利12项;已鉴定的成果11项,技术转让5项。

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如:研究制造质量控制与溯源中的基本理论与基础技术,如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动态 测量精度理论、计量标准的直接溯源技术、零废品控制理论等。发表了论文75篇;出版专著2本;4项发明专利进入实质性审查;鉴定成果6项,其中4个内容被评为“国际首创”,9个内容被评为“国际先进”;获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2002年基金委验收评价为优秀。再如视觉检测技术,将机器视觉的识别功能拓展为尺寸和位置的精密测量,通过对被测物体图像的特征进行处理、分析和测量,应用到现代工业质量在线检测系统中,如汽车车身尺寸在线检测、无缝钢管直度在线检测、二维表面型貌在线测量等等。目前已应用在国内近十个大型国有企业的生产现场、国防单位和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中,仅在南京IEVCO汽车车身检测,就可将原来需7个工人1天的工作量减少为1个工人15分钟,并且提高了测量可靠性,获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实验室队伍结构合理,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实验室现有人员46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19人,45岁以下的教师20人,40岁左右的教授8名。有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10名年青的博士、博士后从国外来到实验室工作。近五年来共培养博士117人,硕士194人,博士后21人。有两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培养高质量博士关键抓创造性”项目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培养的博士和博士后中已有跨世纪人才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

实验室对外开放活跃,运行管理正常。近五年来,我室多次主办大型国际会议,如在香港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同主办“精密工程中的纳米测量技术研讨会”。特别是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第47届年会在我室召开,有343名外宾参加,扩大了实验室国际影响力。有3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任我室客座教授。来实验室讲学的国际著名学者50人次。

实验室在国内外该学科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至少是没有精确的科学、真正的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讲,精密测试技术是重要技术基础之一。因此,在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的基础上,集中天津大学和清华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光学工程”三个学科精密测试方面的优势,组建了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01年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估中,实验室依托的三个学科的通过率均为100%,都获得全国同类学科的第一名。实验室于2002年参加信息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在36个室中名列第7。实验室下一步发展设想是:实验室将围绕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这一总方向,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延伸;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进行基础理论与关键应用技术的研究,解决先进制造、石油等支柱产业以及国防、高科技、人民健康、生态保护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测试技术问题。

地 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政编码:300072

电 话:022-27406643 实验室编号:  1991DA105355  建设年份:  1991
           实验室名称: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验收年份:  1995  
           实验室曾用名:   依托单位:  天津大学 清华大学 
           主 管部 门:  教育部  所在地区:  天津 
           学 科领 域:  信息  网 址: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251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