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地球科学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专家信息:

徐杰,男,江苏省通州市人。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为《地震地质》杂志编委、中国老年科协地震分会理事。

学习经历:

1.196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大地构造专业;

2.1978年师从马杏垣和马宗晋二位国内外著名的构造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3.1986年研究生毕业并获博士学位。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徐杰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地震构造、新构造、地质构造和工程地震等研究。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1.参加和主持过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

3.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

4.国家地震局重大科技项目;

5.各个年计划的重点项目;

6.石油部门的科技攻关项目;

7.“八五”和“九五”重点项目等的有关课题;

8.辽河等油田的重要科研课题等共 50多个;

9.水电部、核电部门等的工程地震项目 50多个。

科研成果:

1.在西南地震烈度区划综合研究中做出特殊贡献。上世纪七十年代,作为西南地震烈度区划综合研究队领导小组成员,他主持编写了 3年会战最终的综合研究报告,为全国地震烈度区划研究提供了工作路线及地震烈度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也为川滇地区工程建设的地壳稳定性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首先提出了川滇地区新生代以来南东—北西向水平挤压构造应力场和川滇块体向东南滑动的新见解。

2.华北地区发震构造认识的突破及新生地震构造带的提出和研究。1983— 1986年,徐杰在深入研究华北平原新生代盆地构造及其应力场演化特征等的基础上,对邢台、唐山和渤海等大震区重点剖析,得出大震的发震构造是地壳中、下部的高角度走滑断裂,而不是以往大家认为的地震上部产生的新生代断陷盆地。这是对该区发震构造传统认识的否定,引起很大的反响和争议,后来终于为一系列新的探测研究结果证实而被地震界承认。这一重大发现,不仅是发震构造认识的突破,而且为地震构造研究指出了不能再局限于地面地质和地壳浅层,必须开展深部构造探测和深浅构造关系研究的新方向,使地震地质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徐杰对华北和西南等地区的盆地构造、震源构造、新生代构造及其应力场演化等深入分析,发现地震构造带可分继承和新生两种类型,他提出新生地震构造带的概念,探索了一些研究方法,还揭示出唐山—磁县、腾冲—耿马—澜沧等几条新生地震构造带,重建了华北地区完整的地震构造格局,发表了《唐山一磁县新生地震构造带》等 10多篇论文。新生地震构造带的提出和研究,为我国地震地质工作的深入发展开拓了新的研究内容,是对我国地震地质工作的一大贡献。

3.揭示出我国大陆地区多种类型的盆—山构造耦合特征,对认识盆地区岩石圈结构构造的基本轮廓和探讨其形成机制有重要参考意义。

4.探索出一套通过含油气盆地区构造应力场研究预测储层裂缝发育规律的技术思路和研究方法。

5.最近,基于渤海湾盆地阶段性沉降和周围山区间歇性抬升的相关性及其具统一的动力学过程的认识,综合分析山区第四纪河流阶地和渤海边缘玄武岩形成时代的测年数据,推断了渤海地区第四纪构造活动发生的时间。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中国大陆地区浅沅地震的构造分类研究  作者:徐杰 出版时间:1981

资料更新中……

发表论文:

1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地表位移场的模拟——映秀-北川断裂逆冲兼右旋走滑错动形成的地表位移场   白玉柱; 徐杰; 徐锡伟; 周本刚; 陈国光  地震地质  2010-03-15

  2 营口—潍坊断裂带的新构造和新构造活动   徐杰; 牛嘉玉; 吕悦军; 吴小洲; 周本刚; 张进; 计凤桔; 陈国光  石油学报  2009-07-15

  3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地表垂直和水平位移场模拟计算分析   白玉柱; 徐杰; 周本刚  震灾防御技术  2009-09-15

  4 邢台、渤海、海城和唐山大地震震中区现今应变场的基本特征   李延兴; 徐杰; 陈聚忠; 张静华; 张中伏  华北地震科学  2006-06-30

  5 关于南海北部滨海断裂带的研究   徐杰; 张进; 周本刚; 陈国光  华南地震  2006-12-30

  6 华北地区M_S≥6.5级地震震源断层参数的研究   李铁明; 沈正康; 徐杰; 万永革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02-28

  7 龙门山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分段的初步研究   陈国光; 计凤桔; 周荣军; 徐杰; 周本刚; 黎小刚; 叶友青  地震地质  2007-09-15

  8 渤海盆地及邻区现今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李延兴; 徐杰; 张静华; 郭良迁; 张中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7-12-15

  9 渤海东南部NE向黄河口-庙西北新生断裂带的存在   徐杰; 张进; 周本刚; 吕悦军; 陈国光; 计凤桔; 高祥林  地震地质  2007-12-15

  10 营口-潍坊断裂带的新构造和新构造活动   徐杰; 吕悦军; 周本刚; 张进; 计凤桔; 陈国光  国际地震动态  2008-11-25

  11 中国大陆东部新构造期北西向断裂带的初步探讨   徐杰; 马宗晋; 陈国光; 周本刚; 李祥根; 楚全芝  地学前缘  2003-12-30

  12 1949年新疆库车7.4/级地震的地震构造条件   徐杰; 周本刚; 杨晓平; 汪祥余; 周庆; 陈国光; 冉洪流; 刘占坡  地震地质  2003-09-30

  13 华北地区活动地块与强震活动   韩竹军; 徐杰; 冉勇康; 陈立春; 杨晓平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12-30

  14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8.7级大地震构造背景的初步分析   徐杰; 高祥林; 陈国光; 周本刚  地震地质  2005-06-30

  15 根据周围山地第四纪地貌特征估计渤海第四纪构造活动幕的发生时间   徐杰; 马宗晋; 陈国光; 龚再升; 邓起东; 高祥林; 张功成; 蔡东升; 张进; 赵俊猛  第四纪研究  2005-11-28

  16 华北渤海湾盆地大震的构造特征   陈国光; 徐杰; 高战武  华北地震科学  2003-06-30

  17 渤海海域第四系发育概况   徐杰; 冉勇康; 单新建; 陈国光; 李祥根  地震地质  2004-03-30

  18 辽河油田大民屯凹陷井壁崩落法地应力测量   屈春燕; 陈国光; 徐杰  地震地质  2004-06-30

  19 渤海盆地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强震活动   陈国光; 徐杰; 马宗晋; 邓起东; 张进; 赵俊猛  地震学报  2004-08-15

  20 天山造山带基底结构的有限差分研究   赵俊猛; 王清晨; 段永红; 嘉世旭; 徐杰; 杨桌欣; 潘淑珍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12-30

  21 渤海中部渐新世以来强烈沉陷的区域构造条件   徐杰; 马宗晋; 邓起东; 陈国光; 赵俊猛; 张进  石油学报  2004-09-25

  22 张家口-渤海地震构造带的地壳形变研究   王若柏; 顾国华; 徐杰; 周伟  地震地质  2004-12-30

  23 营口潍坊断裂带新生代活动的特征   徐杰; 宋长青; 高战武  地震地质  1999-12-30

  24 塔里木盆地轮南潜山构造特征   徐杰; 李涛; 陈国光; 孙建宝  石油学报  2002-09-25

  25 太行山山前中—新生代伸展拆离构造和年代学   张家声; 徐杰; 万景林; 张剑玺; 高占武  地质通报  2002-05-20

  26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构造特征   徐杰; 高战武; 宋长青; 孙建宝  地震地质  2000-06-30

  27 华北沧东断裂的构造特征   高战武; 徐杰; 宋长青; 孙建宝  地震地质  2000-12-30

  28 1969年渤海7.4级地震区地质构造和发震构造的初步研究   徐杰; 高战武; 孙建宝; 宋长青  中国地震  2001-06-25

  29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的分段特征   高战武; 徐杰; 宋长青; 孙键宝  华北地震科学  2001-03-30

  30 区域伸展体制下盆-山构造耦合关系的探讨——以渤海湾盆地和太行山为例   徐杰; 高战武; 孙建宝; 宋长青  地质学报  2001-05-15

  31 台湾海峡两岸横向构造的对比研究   马宗晋; 徐杰; 聂逢君; 张进; 王乾盈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06-20

  32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地震构造特征的初步探讨   徐杰; 宋长青; 楚全芝  地震地质  1998-06-30

  33 我国华北和西南地区两条新生地震构造带的初步研究   徐杰; 王若柏; 王春华; 宋长青  西北地震学报  1998-06-22

  34 华北东部盆地区新生代构造活动和动力学   邓起东; 徐杰; 闵伟  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  2000-06-30

  35 沧东断裂的构造特征   徐杰; 高战武; 宋长青; 孙建宝  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  2000-06-30

  36 太行山前中、新生代不对称拆离构造和年代学   张家声; 徐杰; 张剑玺; 高占武  中蒙中生代伸展构造现场研讨会论文摘要及野外地质考察路线指南  2001-07-01

  37 中国东部大陆新构造期的北西向断裂系   马宗晋; 徐杰  中蒙中生代伸展构造现场研讨会论文摘要及野外地质考察路线指南  2001-07-01

  38 1949年库车7(1/4)级地震的地震构造条件   徐杰; 周本刚; 杨晓平; 周庆; 陈国光; 冉洪流; 刘占坡  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  2002-09-01

  39 渤海湾盆地区大震区的构造特征   陈国光; 徐杰  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  2002-09-01

  40 中国大陆东部新构造期北西向活动断裂系的初步探讨   徐杰; 马宗晋; 陈国光; 周本刚  第四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02-05-01

  41 中国西北部地球动力学综合探测研究所揭示的基本问题   赵俊猛; 张先康; 邵学钟; 王尚旭; 徐杰  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  2003-10-01

  42 华北强震序列中积累应力变化场演化及地震发生研究   沈正康; 万永革; 甘卫军; 李铁明; 徐杰  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  2003-10-01

  43 华北地区的新生地震构造带和区域地震构造格局   徐杰; 宋长青  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  1998-10-01

  44 营口-潍坊断裂带的新构造和新构造活动   徐杰; 吕悦军; 周本刚; 张进; 计凤桔; 陈国光  国际地震动态——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专集  2008-12-01


荣誉奖励:


1.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

2.获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3.获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4.获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2次;

资料更新中……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251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