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载体 > 重点实验室 > 文章正文

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5年成立,同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1989年晋升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在1988、1991、1996和2000年的国家验收中,成为全国仅有的2个连续4次获得优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尤其,在2000年的最近一次国家评估中,实验室荣居地学口榜首。另外,实验室于1990年被国家计委和中国科学院授予先进集体称号,1994年获金牛奖。实验室现任主任是王斌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吴国雄院士,学术委员会海外主任为夏威夷大学气象系Bin Wang教授。

实验室主要研究和发展地球流体(大气和海洋)宏观演变规律及机理的系统理论;研究天气和气候动力学,掌握天气、气候系统变化规律及其异常的发生机制,进行数值模拟并发展模块化数值模式系统,为提高预测能力,预防和减轻天气、气候灾害,合理利用气候和水资源提供新理论新方法。

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1)模式系统发展;(2)天气和气候动力学;(3)气候预测理论、方法及其试验;(4)地球流体力学。 围绕着上述研究领域,实验室在1996年到1999年四年期间,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如国家攻关项目、973项目、攀登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等)100项,总经费约2000万元。到2000年和2001年,我们争取的经费分别达到了1156万元和1676万元。在这些项目的资助下,实验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率先建立起“热力适应”理论,开辟了副热带动力学研究的新领域;最早在国际上指出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前期征兆在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并首先指出异常强的东亚冬季风对厄尔尼诺事件起着重要激发作用;建立的大气环流模式参加了1995年的“全球大气模式比较计划”(AMIP),成为诸多模式中模拟性能最优秀的三个模式之一,其它两个模式分别是美国和日本的;设计的全球海-气-陆耦合系统模式(GOALS)参加了1999年的“耦合模式比较计划”,对降水、表面气压和表面温度的模拟以及CO2的加倍试验整体上相当成功,是一个优秀的气候系统模式;在国际上首次基于气候模式进行跨季度气候预测,在近4年来的夏季降水预测中取得良好效果,为我国防灾减灾做出了贡献;建立的暴雨预报系统被国内外20多家业务部门和科研单位采用,取得良好的预报效果。由于取得的突出成绩,实验室共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共27项,其中国家奖6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中国科学院一等奖11项(自然科学奖6项,科技进步奖5项)。最近两年,实验室在气候动力学、非线性优化理论、变分资料同化和模式设计等方面又取得重要进展,如非线性最优扰动的新概念,全局分析理论,带权等面积网格剖分方法等,为天气、气候预测和气候研究提供新方法、新理论。

实验室自创建以来一直把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重点之一,现已取得显著成效。96年以来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位,海外青年学者合作基金获得者2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3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奖者2位。1位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青年,1位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4位中青年研究员成为973项目课题负责人。作为实验室的后备力量,1991年底成立的“大气科学青年流动站”一直是实验室的重要研究力量,流动站中的一些青年人已成为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

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实验室设立了一般开放课题、重点开放课题和短期客座访问课题。由实验室开放课题支持的一位青年研究员荣获世界气象组织颁发的“1998年世界气象组织(WMO)青年科学家研究奖”;湖南省气科所与实验室开发的湖南暴雨数值预报系统获湖南省年科技进步二等奖。几年来实验室先后与美国Arizona大学、美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心、英国Reading大学、日本气象厅气象研究所和荷兰鹿特丹大学海洋和大气研究所等签署了合作研究协议,以自身研究成果为基础,与国外学者进行实质性的合作。尤其,实验室的科学家开始参与重要国际研究计划的决策和协调,使实验室逐渐成为国际知名的大气科学中心。

气候系统模式是当代气候研究的不可替代的工具,实验室根据国际前沿学科发展方向,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联合发展中国气候系统模式的研究计划,采用一点带动全局的策略,力争在10至15年内把实验室建成国际一流水平的大气科学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并在重要的国际研究计划中发挥重要作用。

地 址:北京9804信箱

邮政编码:100029

电 话:010-62380882 实验室编号:  1990DA173053  建设年份:  1990 
           实验室名称:  大气科学及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验收年份:  1992 
           实验室曾用名:   依托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主 管部 门:  中国科学院  所在地区:  北京 
           学 科领 域:  地学  网 址:  http://www.lasg.ac.cn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251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