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农林科技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罗孝和,男,汉族,1937年3月出生于湖南省隆回县。现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62年9月毕业于湖南农业院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

1997年晋升为湖南省农科院研究员。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从事杂交水稻育种。

承担的科研情况:

主持和参与10多项国家、省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70年代初,参加袁隆平为首的三系杂交稻研究课题,在优势原理研究、不育系选育、优势组合选配、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等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1981年赴京领取国家特等发明奖。

70年代初,主持杂交粳稻研究,育出黎明不育系,供辽宁省农科院配出黎优57,该组合是80年代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粳稻,每年有6.7万hm2以上种植面积。所以,他是杂交粳稻的开拓者之一。同时,在国内首先发现培迪广亲和源,为亚种组合选育和超高产育种提供了重要资源,并首先育出国内外有影响的广亲和系培C311、轮回422、培矮64等。其中轮回422已在日本作为杂交粳稻恢复系注册登记和在江苏作恢复系配出杂交粳稻泗优422,该组合已通过省级审定并推广应用。

在爪哇稻“培迪”中发现广亲和基因,并育成了广亲和系培矮64S;第一个把广亲和基因与光温敏核不育系基因结合于一体,使两系法亚种间优势利用成为可能;在全国最先育成实用的低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是中国第一个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的两系稻骨干不育系,解决了两系杂种的质量问题;发明了冷水串灌繁种技术,解决了低温敏核不育系的繁殖难题,从而解决了“培矮64S”的种源供应问题。主持育成中国第一个两系杂交稻“培两优特青”,作为主要人员参与育成中国第一个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与湖南农业大学合作,育出优质的两系稻“培两优288”和“培两余红”;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合作,育出特优米“培杂双七”;与广东华茂公司合作,育出早、晚兼用的两系稻“培杂山青”、“培杂茂三”、“培杂茂选”;与广西省农业科学院合作,育出华南优质稻“培两优99”、“培两优275”;与陕西汉中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育出高产的“培优特三矮”等。至2001年,全国已育出17个培矮64S系列组合通过省级审定,并投入生产,推广到中国南方14个省、区,累计推广面积近1.2亿亩,创造经济效益100亿元以上。为两系杂交稻的育成与应用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罗孝和研究员第一个发现培迪广亲和资源,并把广亲和基因与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结合于一体,育成了广亲和光温敏核不育系。借助核不育系配组自由的特点,借助广亲和基因扩大亲缘关系的特点,使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成了可能,与江苏农科院合作育成了亩产过700公斤的超级稻——“两优培九”。在袁隆平院士指导下,把株型育种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育成了亩产过800公斤的超级稻——“P88S/0293”,把杂交水稻的增产潜力提高到新水平。

在所主持的科研项目中,获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专利。在所参与的科研项目中,获1项国家特等发明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培矮64S’选育及其应用研究

2、无公害双杂过吨粮 朱克纯;茹炳根;李纲;何笃修;李令媛;罗孝和 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发明专利:

1 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及其繁种技术 罗孝和;李新奇;郭名奇;武小金;尹华奇;颜应成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1996-01-03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了“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主编了“培矮64S研究及其应用论文选编”的论文集。

出版专著:

1、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资料更新中……

发表论文:

1 双两优1号在溆浦县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张在外; 谌平业; 宋顺和; 刘志刚; 罗孝和 杂交水稻 2010-01-15

2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双两优1号 罗孝和; 夏石头; 张志刚 杂交水稻 2009-05-15

3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剑叶叶鞘的光合功能 郭兆武; 萧浪涛; 罗孝和; 李合松; 吴成春; 康朵兰; 史齐 作物学报 2007-09-12

4 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两优389 张志刚; 罗孝和; 罗珊 杂交水稻 2008-11-15

5 水稻广亲和系的选育 罗孝和; 袁隆平 杂交水稻 2000-12-30

6 导致不育临界温度低的两用不育系培矮64S 罗孝和; 邱趾忠; 李任华 杂交水稻 2000-12-30

7 水稻广谱广亲和系的选育策略 袁隆平; 武小金; 颜应成; 罗孝和 杂交水稻 2000-12-30

8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特青的选育 罗孝和; 邱趾忠; 李任华; 白德朗 杂交水稻 2000-12-30

9 培矮64S地下水处理试验小结 罗孝和 杂交水稻 2000-12-30

10 培矮64S繁殖技术探讨 李任华; 罗孝和; 邱趾忠 杂交水稻 2000-12-30

11 培矮64S光温特性与异交特性 罗孝和 杂交水稻 2000-12-30

12 谈谈两优培特的一季加再生栽培技术 熊绪穰; 罗孝和; 廖瑞靖 杂交水稻 2000-12-30

13 培矮64S的育性指标分析 邓芳萍; 宗雪梅; 姚克敏; 罗孝和 杂交水稻 2000-12-30

14 两系组合“培矮64S/特青”简介 罗孝和 杂交水稻 1994-03-30

15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特青的选育 罗孝和; 邱趾忠; 李任华; 白德朗 杂交水稻 1994-09-30

16 光敏核不育系轮回422S的选育 李任华; 王象坤; 罗孝和; 罗治华 杂交水稻 1995-11-30

17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两优培特的配套研究与开发应用 白德朗; 罗孝和 湖南农业科学 1995-12-10

18 分期播种和不同光照处理对培矮64S雌雄配子育性的影响 李传国; 李和标; 陈忠明; 罗孝和 江苏农业学报 1995-05-30

19 谈谈两优培特的一季加再生栽培技术 熊绪穰; 罗孝和; 廖瑞靖 杂交水稻 1996-11-30

20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Ⅲ.两系杂交水稻的选育 罗孝和; 白德朗 湖南农业科学 1996-04-10

21 水稻广谱广亲和系的选育策略 袁隆平; 武小金; 颜应成; 罗孝和 中国农业科学 1997-08-20

22 低温敏不育系水稻“冷灌繁种”技术微气象效应的数值试验 储长树; 卢显富; 姚克敏; 宗雪梅; 罗孝和; 李继明; 李新奇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8-03-20

23 成株搬移和低温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抽穗期的影响研究 廖伏明; 罗孝和 杂交水稻 1998-01-15

24 杂交粳稻“虎优115”的选育 罗孝和 湖南农业科学 1985-03-02

25 水稻广亲和系的选育 罗孝和; 袁隆平 杂交水稻 1989-05-01

26 日本农业科研和水稻育种考察报告 袁隆平; 朱运昌; 罗孝和 杂交水稻 1989-10-28

27 培迪广亲和基因重组效应的研究 李新奇; 罗孝和; 邱趾忠 杂交水稻 1990-08-29

28 76优312的主要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罗孝和; 彭志善 杂交水稻 1991-12-31

29 导致不育临界温度低的两用不育系培矮64S 罗孝和; 邱趾忠; 李任华 杂交水稻 1992-03-01

荣誉奖励:


1、1981年获得了国家特等发明奖。

2、199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3、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4、1998年获首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基金奖。

5、1998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6、1999年获“湖南光召科技奖”。

7、1999年评为湖南省先进工作者。

8、2000年获大北农科技成果奖。

9、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0、2002年获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1、2005年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12、2005年湖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媒体报道:


默默贡献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事业

——访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罗孝和

罗孝和,1937年出生于湖南隆回,1962年9月毕业于湖南农业院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自1970年以来,他一直在杂交水稻育种研究领域默默耕耘,孜孜追求,为水稻育种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称为“三系杂交稻研究的功臣,两系杂交稻和超级杂交稻研究的主将”,对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与不断发展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三系杂交稻研究方面,罗孝和科学地证明了水稻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他用南广占核不育材料与日本占杂交,选配出营养优势很强的水稻杂交组合,为证明水稻具有杂种优势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使当时的杂交水稻研究得以顺利进行。他还发现并首创施用“九二○”解除不育系包颈问题的技术,率先用“九二○”解除籼型核不育系包颈现象,为大幅度提高制种产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72年,罗孝和用包台型台中65A为母本,用矮化的黎明作父本,进行杂交转育,并于1975年育成我国第一个稳定的包台型粳稻不育系黎明A,开创了杂交粳稻推广应用的先河。

在两系杂交稻的研究中,罗孝和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籼型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培矮64S。他首先把广亲和基因与光温敏核不育基因集聚在一起,育成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该不育系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优质、多抗、高配合力和广谱广亲和性等优点。它的育成,改变了当时籼型光温敏不育系育性不稳定的艰难局面,对两系法杂交稻应用于生产起了关键作用,也为两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铺平了道路。培矮64S为迄今全国应用最广、应用时间最长的两用核不育系,其所配系列组合的种植面积占两系杂交水稻面积的70% 以上,累计种植面积1亿多亩,新增产值达100多亿元。该项成果2001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罗孝和还发明了低温敏核不育系的冷水串溉繁殖技术,解决了实用低温敏核不育系繁殖产量低的难题,使此类不育系繁殖产量大幅度提高,从而使两系杂交稻从研究转向生产应用。该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被全国许多种子公司广泛采用至今。他还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审定的强优两系杂交稻先锋组合培两优特青,该组合高产、多抗、适应性广,比同熟期三系杂交稻增产10%左右,累计推广面积达到500万亩,1998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罗孝和合作育了成第一期超级杂交稻先锋组合两优培九。2000年该组合达到我国超级稻的第一期育种目标(700公斤/亩),在全国已累计推广7000多万亩。该成果200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他主持育成了第二期超级杂交稻新组合P88S/0293。2004年该组合在隆回、中方、汝城三县连续两年的百亩示范片超过800公斤/亩,提前一年在湖南实现超级杂交稻研究第二期目标,被两院院士评为200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之一。

罗孝和的研究成果迅速应用转化,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1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98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首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1999年获“湖南光召科技奖”,2005年获湖南省杰出贡献奖,并先后荣获“湖南省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来源:《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0年第1期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251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