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王印庚 博士,博导,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处长/二级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病害防治领域首席科学家、中国水产学会水生生物健康管理传播专家团队首席专家。
系统性完成对虾、鲆鲽类和海参疾病流行病学、病原学和防治技术研究,培育“参优一号”刺参新品种,建立了刺参池塘养殖高温综合防御主推技术。筛选出专用药物配方30余种,突破性治疗对虾“急性肝胰脏坏死病”、鱼类“小瓜虫病”、海参“腐皮综合征”等多种重大疫病防控技术。
主持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家863、科技支撑计划等50余项科研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农牧渔业丰收奖等技术成果奖27项;授权国家专利70余项,发表论文200篇,主编专著5部。
荣获科学中国人(2015)年度人物、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中国渔业科技服务领军人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国务院特贴专家等称号。
教育经历:
1981.9-1985.7 厦门水产学院(现称:集美大学) 海水养殖 学士
1991.8-1992.1 农业部科技干部英语培训班 科技英语 结业
1993.7-2001.2 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水产疾病控制 博士
工作经历:
1985.08-1986.0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见习期
1986.09-1992.0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实习员
1992.06-1994.0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病害组组长
1994.09-2001.0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病害研究室副主任
2001.4-2003.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科研处副处长(主持)、 副研究员;水产高效健康养殖与集成技术学科带头人
2003.8-2011.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鱼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青岛市鱼类种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11.6 - 至今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成果转化处处长、研究员。
社会兼职:
1.中国水产学会海水养殖分会理事。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病害防治学科委员会委员。
3.中国渔业协会河豚分会常务理事。
4.青岛市侨联常委。
5.亚洲水产学会会员。
6.中国水产学会资深会员以及中国海洋大学。
7.上海水产大学、大连水产学院研究生指导老师。
人才培养情况:
现已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80多名,数百次深入养殖生产一线进行专题讲座和疾病防治指导,培训各类技术人员10000余人次,技术辐射区域140万亩。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水产动物疾病学,开展流行病学、病原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和防治学等研究工作。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主持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行业专项、省部级等十余项有关水产病害领域的研究课题。
1.“大菱鲆工厂化养殖主要疾病的病原学研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经费10 元,2001-2004年,课题主持人。
2.“养殖刺参主要疾病的病原学和防治技术研究”,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经 费10 万元,2002-2004 年,课题主持人。
3.“工厂化大菱鲆养殖的疾病综合控臸技术”,国家863 课题,200 万元,2001-2005 年,课题主持人。
4.“半滑舌鳎人工养殖技术研究”,863 浙江省技术转化对接项目,50 万元, 2003-2006 年,课题主持人。
5.“养殖刺参腐皮综合症的流行规律和防治技术”,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20 万元, 2004-2006 年,课题主持人。
科研成果:
先后对对虾、贝类、鱼类和海参进行了病害防治研究,发现白斑病病毒(WSSV)栅状DNA-蛋白复制体的存在,对深入研究甲壳类病毒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同时,首次命名和揭示了细菌性白斑病的存在和形成原因,为快速诊断和正确指导生产提供了依据。在国内率先进行大菱鲆和海参养殖疾病的研究,发现并命名10多种新的疾病种类,填补了两大养殖品种疾病研究的空白。研制开发了防治专用药品20余种,为开发水产新药和专用药品奠定了基础。领导开发了大菱鲆、漠斑牙鲆、半滑舌鳎、塞内加尔鳎等多个新品种的育苗和养殖工艺研究,在国内属领先水平。进行水产病害诊断和咨询服务数千次,组织学术会议和科技下乡讲座50余次,为养殖业者挽回重大经济损失,被誉为“从试验室走出来的水产赤脚医生”。
1、系统性的完成了养殖大菱鲆和刺参的疾病研究,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空白。同时,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也对半滑舌鳎、牙鲆、花鲈、许氏平蚰、大黄鱼等多种海水养殖经济动物疾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并命名了鲆鲽类的病毒性红体病、细菌性红体病、皮疣病、烂鳍病、腹水病、白便症、疥疮病、鼓眼症、大菱鲆幼鱼白鳍病、黑瘦症、脾肾白浊病、红斑症、盾纤虫病、鞭毛虫病、刺激隐核虫病,游泳性鱼类的皮肤溃疡症、烂鳃症、胀鳔症和刺参的腐皮综合征、烂边症、烂胃症、化板症,以及对虾细菌性白斑病等40余种新的病害种类。
2、分离鉴定了鳗弧菌、灿烂弧菌、鲨鱼弧菌、大菱鲆弧菌、哈维氏弧菌、迟钝爱德华氏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海单胞菌、假单胞菌、大菱鲆红体病病毒、蟹栖异阿脑虫、飘游鱼波豆虫、刺激隐核虫、车轮虫、刺参后口虫等20余种(株)病原。在总结流行病学特征的基础上,开展病原微生态学、病原学等致病机理研究,通过DGGE、Roche 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生物机体和养殖环境菌群结构及丰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疾病发生阈值。相继完成了大菱鲆病毒性红体病、烂鳍病、白便症、鼓眼症、大菱鲆仔稚鱼白鳍病、黑瘦症、脾肾白浊病、盾纤虫病,半滑舌鳎皮肤溃疡症、腹水病,鲈鱼皮肤溃疡症、烂鳃症,刺参腐皮综合征以及对虾细菌性白斑症、红斑症等重要疾病的病理学研究,补充和丰富了我国海水经济动物的病理学研究资料,为疾病的科学诊断和发病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工作基础。集成上述研究成果构建了我国北方主要海水养殖品种的疾病档案,为深入开展疾病研究和临床防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3、针对产业需求开展了长期的疾病临床防控技术研究工作:(1)发现报道细菌性对虾白斑病(Bacterial white spot syndrome, BWSS), 收录于FAO《Asia Diagnostic Guide to Aquatic Animal Diseases》。几乎养大多数殖者误认为白斑病都是由WSSV病毒引起,消极采取措施、停止养殖管理或者消毒处置,给养殖生产造成了极大混乱和经济损失。弄清病毒性、细菌性两种白斑症的本质区别,对防控对虾疾病和健康养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以细胞系为载体创建了高通量筛选抗WSSV中草药的实验模型,筛选出抗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中草药复方,临床效果显著,对产业来说找到了治疗白斑综合症的实用性方法;同时也筛选出防治海水鱼类刺进隐核虫病、盾纤毛虫病以及刺参腐皮综合征等多种重要疾病的中草药复方或专用药品,高效治疗疾病顽症,这些重大技术突破为对虾、鲆鲽类、大黄鱼、刺参等多个养殖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3)走遍全国沿海对虾主产区进行调研,通过对“肝胰脏急性坏死综合征”流行病学、病原学、药效学、毒理学、临床实验,确定了这一重大疾病的主要致病原是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并筛选出专用治疗药物,建立了使用方法和规范,为产业提供了急需技术。
4、倡导与践行疾病无抗化防治和防控技术集成两大理念,设计完成了病原检测试剂盒、海参养殖附着基、饲料消毒仪、海参投喂装置等有关养殖工艺、设施装备等技术革新,研发系列化专用药品、技术产品30余种;八项专利技术和药物配方转让到多家企业进行产业化生产。建立了以病原检测试剂盒、专用药物、中草药、绿色消毒剂、免疫增强剂、微生态制剂、多联疫苗等为主体的疾病防控技术体系,研究水平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疾病临床防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国内知名的疾病防控和咨询平台。
5、选育出具有抗病耐高温的“高抗1号”、出皮率高的“青青1号”、刺型佳的“多刺1号”等多个刺参新品系并进行了推广养殖,作为技术支撑成功申报青岛市3家省级良种场,与龙头企业共建"黄河口海参产业技术研究院"。
6、收集保存了2000余株病原和环境益生微生物,构建了北方水产养殖动物病原库、疾病档案库、养殖数据库,建立了"北方水产疾病远程会诊中心站",辐射黄渤海沿岸10余个地区,实现了音频、视频和显微图像同步传输的异地水产疾病远程会诊功能。
认定成果:
1 对虾重大疾病防控技术应用示范 王印庚 ;张正;廖梅杰;李彬;荣小军;于永翔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2015
2 养殖鲆鲽类疾病控制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邓威;王印庚 ;孙金生;张正;马文婷;李军;廖梅杰;徐赟霞;赵良炜;荣小军;韩进刚;王菁;张丽 天津市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
3 刺参几种新型养殖模式创建与产业化示范 王印庚 ;廖梅杰;李彬;荣小军;范瑞用;陈顺满;邹安革;陈贵平;张正;孙慧玲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2014
4 离岸深水海域抗风浪网箱鲈鱼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 刘西磊;张天时;贾立国;王印庚 ;黄娇祥;韦成昱;李义辉;周闯;辛华波;彭晓瑜 广西海世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2014
5 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食味劣化及调控技术 梁萌青;王印庚 ;常青;王家林;王士稳;吴新颖;王联珠;张正;廖梅杰;郑珂珂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2007
发明专利:
[1]王印庚 ,李彬,王国庆,于永翔,田中喜,张正,廖梅杰. 一种滨海人工湿地生态养护系统及生态养护方法[P]. CN112674016A,2021-04-20.
[2]张正,于永翔,王印庚 ,王凯,施琳妮,张浩,廖梅杰,荣小军. 无致病力的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菌株及应用[P]. CN111304130B,2021-04-06.
[3]李彬,廖梅杰,荣小军,王印庚 ,吴秉慧,范瑞用. 一种刺参流体饵料投喂装置[P]. CN212852197U,2021-04-02.
[4]张天时,李健,王印庚 ,梁兴明,薄万军,孔祥科,李文龙,刘健. 一种防治南美白对虾细菌性疾病的组合物及使用方法[P]. CN108498583B,2020-12-15.
[5]李彬,王印庚 ,张永刚,廖梅杰,刘红强,荣小军,张正,于永翔. 一种副干酪乳杆菌CSDN-6及其应用[P]. CN111676148A,2020-09-18.
[6]廖梅杰,王印庚 ,李彬,张永刚,刘红强,荣小军,张正,于永翔. 一种刺参养殖用益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P]. CN111647523A,2020-09-11.
[7]张正,陈京,于永翔,王印庚 ,荣小军,廖梅杰,张浩. 一种快速检测轮虫弧菌的RPA反应体系[P]. CN111647674A,2020-09-11.
[8]张正,于永翔,陈京,王印庚 ,廖梅杰,荣小军,张浩. 适用于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快速检测的RPA反应体系[P]. CN111621550A,2020-09-04.
[9]廖梅杰,李彬,范瑞用,刘毅,王印庚 ,荣小军,张正,于永翔. 一种提高刺参亲本产卵量的方法[P]. CN109952981B,2020-08-28.
[10]廖梅杰,王印庚 ,李彬,荣小军,张正,于永翔. 一种基于胶合体包络技术的离岸处置浒苔方法[P]. CN110976480B,2020-08-18.
[11]张正,于永翔,王印庚 ,王学波,罗展,施琳妮,孙心如,张浩. 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多价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P]. CN111388660A,2020-07-10.
[12]张正,于永翔,陈京,王印庚 ,廖梅杰,荣小军,于雯雯,李彬. 强致病性和非强致病性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的快速鉴定PCR反应体系[P]. CN110747285B,2020-07-03.
[13]张正,于永翔,王印庚 ,王凯,施琳妮,张浩,廖梅杰,荣小军. 无致病力的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菌株及应用[P]. CN111304130A,2020-06-19.
[14]张正,于永翔,王印庚 ,王凯,施琳妮,张浩,廖梅杰,荣小军. 强致病力的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菌株及应用[P]. CN111304131A,2020-06-19.
[15]张正,姜勇,于永祥,王印庚 ,陈京,廖梅杰,荣小军. 一种在养殖现场快速检测轮虫弧菌的PCR反应体系[P]. CN111304347A,2020-06-19.
[16]廖梅杰,王印庚 ,李彬,荣小军,张正,于永翔. 一种基于胶合体包络技术的离岸处置浒苔方法[P]. CN110976480A,2020-04-10.
[17]张天时,王印庚 ,李健,张志伟,孔祥科,李文龙. 一种增殖型伞状人工鱼礁单体[P]. CN107018937B,2020-03-27.
[18]王印庚 ,王庆凯. 一种水产养殖用饵料微波杀菌消毒设备[P]. CN210076493U,2020-02-18.
[19]张正,于永翔,陈京,王印庚 ,廖梅杰,荣小军,于雯雯,李彬. 强致病性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的快速鉴定方法[P]. CN110747285A,2020-02-04.
[20]张正,姜勇,于永翔,陈京,王印庚 ,廖梅杰,荣小军. 一种在养殖现场快速检测轮虫弧菌的方法[P]. CN110699473A,2020-01-17.
[21]马万里,郑玉来,王印庚 ,陈贵平,柴力军. 一种用于虾苗标粗后的收集装置[P]. CN209768605U,2019-12-13.
[22]李风铃,王印庚 ,姚琳,江艳华,钟友欢,翟毓秀,尚德荣. 一种鱼油及其与棕榈油混合物的DNA提取与应用方法[P]. CN109609599B,2019-11-08.
[23]廖梅杰,李彬,范瑞用,刘毅,王印庚 ,荣小军,张正,于永翔. 一种提高刺参亲本产卵量的方法[P]. CN109952981A,2019-07-02.
[24]张天时,王印庚 ,陈松林,梁友,黄滨,孔祥科,梁兴明,刘健. 云纹石斑鱼雌鱼与鞍带石斑鱼雄鱼杂交育种方法[P]. CN105815244B,2019-06-18.
[25]张正,姜勇,于永翔,王印庚 ,廖梅杰,荣小军. 预防深远海养殖鱼类细菌性肠道疾病的组合物及应用[P]. CN109846968A,2019-06-07.
[26]王印庚 ,廖梅杰,李彬,荣小军,张正,于永翔. 离岸海区鲜活浒苔的熟化变性处置及利用方法[P]. CN109805173A,2019-05-28.
[27]李风铃,王印庚 ,姚琳,江艳华,钟友欢,翟毓秀,尚德荣. 一种鱼油及其与棕榈油混合物的DNA提取与应用方法[P]. CN109609599A,2019-04-12.
[28]张正,王印庚 ,姜勇,于永翔,荣小军,廖梅杰. 一种防治虾蟹孢子虫病的组合物及其应用[P]. CN109568464A,2019-04-05.
[29]李风铃,王印庚 ,姚琳,江艳华,翟毓秀,王联珠. 一种鉴别鱼油中掺加棕榈油的方法[P]. CN109536637A,2019-03-29.
[30]马万里,郑玉来,王印庚 ,陈贵平,柴力军. 一种用于虾苗标粗后的收集装置[P]. CN109392790A,2019-03-01.
[31]张天时,李健,王印庚 ,梁兴明,薄万军,孔祥科,李文龙,刘健. 一种防治南美白对虾细菌性疾病的组合物及使用方法[P]. CN108498583A,2018-09-07.
[32]廖梅杰,王印庚 ,李彬,刘安然,荣小军,陈贵平,范瑞用,张正. 一种用于抗病刺参选育的遗传分子标记组合及其应用[P]. CN108165637A,2018-06-15.
[33]廖梅杰,李彬,王印庚 ,荣小军,刘安然,陈贵平,范瑞用,张正. 一种用于刺参生长性状辅助选择育种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P]. CN107937569A,2018-04-20.
[34]李彬,荣小军,王印庚 ,廖梅杰,刘安然,陈贵平,范瑞用,张正. 一种用于速生刺参育种的遗传分子标记和应用[P]. CN107937570A,2018-04-20.
[35]张天时,王印庚 ,李健,张志伟,孔祥科,李文龙. 人工渔礁[P]. CN207011521U,2018-02-16.
[36]卢枳伸,王印庚 ,姜森颢. 一种水产养殖箱[P]. CN107494390A,2017-12-22.
[37]李彬,范瑞用,廖梅杰,王印庚 ,荣小军. 一种池塘养殖系统中吸底式排水闸门[P]. CN206651238U,2017-11-21.
[38]张天时,王印庚 ,李健,张志伟,孔祥科,李文龙. 一种增殖型伞状人工鱼礁单体[P]. CN107018937A,2017-08-08.
[39]李彬,范瑞用,廖梅杰,王印庚 ,荣小军. 一种池塘养殖系统中吸底式排水闸门及使用方法[P]. CN106759136A,2017-05-31.
[40]陈君,邹益东,邹苏燕,王印庚 ,邢华,王栋. 一种水产颗粒饲料快速粘合药物和添加剂的方法[P]. CN106721661A,2017-05-31.
[41]张振,王印庚 ,姜燕,陈霞,张正. 一种水产养殖系统水下生境观察装置[P]. CN206212175U,2017-05-31.
[42]张振,王印庚 ,姜燕,陈霞,张正. 一种水产养殖系统水下生境观察装置[P]. CN106454268A,2017-02-22.
[43]张天时,王印庚 ,李健,李素红. 鱼类受精卵孵化器[P]. CN205694988U,2016-11-23.
[44]张天时,梁友,黄滨,王印庚 ,孔祥科,薄万军,刘健. 一种独立的循环水养殖系统[P]. CN205492169U,2016-08-24.
[45]张天时,梁友,黄滨,王印庚 ,孔祥科,薄万军,刘健. 一种养殖水体和固体废弃物分离的独立循环水养殖系统[P]. CN105875473A,2016-08-24.
[46]张天时,王印庚 ,陈松林,梁友,黄滨,孔祥科,梁兴明,刘健,黄滨. 云纹石斑鱼雌鱼与鞍带石斑鱼雄鱼杂交育种方法[P]. CN105815244A,2016-08-03.
[47]廖梅杰,常青,王印庚 ,李猛,李彬,荣小军,张正,姜燕. 一种浒苔型刺参生物饲料及其制备方法[P]. CN105639209A,2016-06-08.
[48]张天时,王印庚 ,李健. 一种水产用孵化装置[P]. CN105532536A,2016-05-04.
[49]李彬,王印庚 ,廖梅杰,荣小军,范瑞用,宁超峰. 一种养殖池塘的护坡结构及其构建方法[P]. CN105274965A,2016-01-27.
[50]王印庚 ,李彬,廖梅杰,荣小军,陈贵平,张文泽,刘俊龙. 一种刺参养殖池塘的护坡结构及构建方法[P]. CN105265372A,2016-01-27.
[51]张正,王岚,王印庚 ,于永翔,李彬,廖梅杰,荣小军.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网箱的药物挂袋装置及使用方法[P]. CN104872033A,2015-09-02.
[52]陈贵平,李彬,王印庚 ,廖梅杰,张正,荣小军,陈佳,王岚. 一种底播海参苗种专用装置[P]. CN104823897A,2015-08-12.
[53]张天时,李素红,王印庚 ,李健,孔祥科. 一种自动排污的水产养殖系统[P]. CN204393103U,2015-06-17.
[54]王印庚 ,姜森颢,卢枳伸. 滩涂池塘高效养殖刺参的方法[P]. CN104642227A,2015-05-27.
[55]李彬,王印庚 ,张文泽,范瑞用,廖梅杰,荣小军,吴秉慧,宁鲁光. 一种水产育苗池苗种收集装置[P]. CN104585104A,2015-05-06.
[56]王印庚 ,姜燕,陈霞,陈宗阳,廖梅杰,李恒伟,郭伟丽. 一种杀除刺参育苗期玻璃海鞘的中草药组合物[P]. CN104585251A,2015-05-06.
[57]张天时,李素红,王印庚 ,李健,孔祥科. 一种自动排污的水产养殖系统[P]. CN104430126A,2015-03-25.
[58]王印庚 ,黄亮华,范瑞用,廖梅杰,荣小军,李彬. 一种刺参亲本的生态培育促熟系统[P]. CN104430072A,2015-03-25.
[59]张天时,李素红,王印庚 ,李健,孔祥科. 一种菌藻相平衡的对虾养殖方法[P]. CN104396838A,2015-03-11.
[60]李彬,荣小军,廖梅杰,王印庚 ,陈贵平,黄亮华,范瑞用,宁鲁光. 一种室内集约化水产养殖系统[P]. CN104381163A,2015-03-04.
[61]王印庚 ,李彬,陈贵平,王岚,廖梅杰,荣小军,张正. 一种参鲍饲用海带添加药物装置及方法[P]. CN104322417A,2015-02-04.
[62]廖梅杰,王印庚 ,李彬,张正,荣小军,张振,陈贵平,郝继光,范瑞用. 一种网箱养殖海参饲料投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P]. CN104255630A,2015-01-07.
[63]张正,王印庚 ,李彬,廖梅杰,王岚,荣小军,陈贵平. 一种水产养殖新型砂滤池及使用方法[P]. CN104255637A,2015-01-07.
[64]张正,廖梅杰,王印庚 ,李彬,王岚,荣小军,陈贵平. 一种鲆鲽鱼类工厂化养殖的组合消毒方法[P]. CN104257688A,2015-01-07.
[65]王印庚 ,国子娟. 利用对虾原代细胞筛选抗白斑综合征病毒中草药的方法[P]. CN103695563A,2014-04-02.
[66]王印庚 ,姜燕,张振,范瑞用,田青,黄亮华,李彬. 一种刺参碟状颗粒饲料[P]. CN103689278A,2014-04-02.
[67]陈贵平,李彬,荣小军,王印庚 ,廖梅杰,张正,王岚,吴秉慧. 一种用于初孵仔鱼培育的开鳔装置[P]. CN103583454A,2014-02-19.
[68]张正,王印庚 ,于永翔,廖梅杰,荣小军,史秀清,李彬,王岚. 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冷冻真空干燥保护剂及其冻干方法[P]. CN103468573A,2013-12-25.
[69]王印庚 ,张正,于永翔,李彬,荣小军,廖梅杰,史秀清,王岚. 假交替单胞菌属细菌的冻干保护剂及冻干方法[P]. CN103451099A,2013-12-18.
[70]王印庚 ,李万春,王岚,廖梅杰,栾洋,陈贵平. 一种复层组合式立体海参养殖附着基及其组合方法[P]. CN103430885A,2013-12-11.
[71]卢枳伸,陈贵平,刘广丰,王印庚 ,刘玉杰,韦军,葛亚斌. 海参养殖用沉性膨化饲料[P]. CN103355507A,2013-10-23.
[72]卢枳伸,刘广丰,陈亚峰,陈贵平,王印庚 . 一种刺参苗种运输方法[P]. CN103340167A,2013-10-09.
[73]卢枳伸,刘广丰,陈亚峰,陈贵平,王印庚 . 一种海带型海参养殖用硬颗粒饲料[P]. CN103284013A,2013-09-11.
[74]卢枳伸,刘广丰,陈亚峰,陈贵平,王印庚 . 一种苜蓿型海参养殖用硬颗粒饲料[P]. CN103284014A,2013-09-11.
[75]卢枳伸,刘广丰,陈亚峰,陈贵平,王印庚 . 一种浒苔型海参养殖用硬颗粒饲料[P]. CN103271250A,2013-09-04.
[76]荣小军,李彬,王岚,廖梅杰,张正,王印庚 ,陈贵平. 一种海水纤毛虫体表纤毛的脱毛方法[P]. CN102928274A,2013-02-13.
[77]荣小军,李彬,廖梅杰,王印庚 ,王岚. 刺参体内寄生性后口虫液体培养基制备及培养方法[P]. CN102907377A,2013-02-06.
[78]荣小军,王印庚 ,李彬,王岚,廖梅杰,张正,陈霞. 防治刺参纤毛虫病的中草药复合配方[P]. CN102895546A,2013-01-30.
[79]陈贵平,管敏,王印庚 ,李素红,廖梅杰,张正,李彬,李娟. 海参网箱养殖附着基[P]. CN202496295U,2012-10-24.
[80]陈贵平,王印庚 ,廖梅杰,李娟,李素红,张正,李彬. 海参养殖附着基[P]. CN202496296U,2012-10-24.
[81]陈贵平,李娟,王印庚 ,廖梅杰,李素红,张正,李彬. 鲆鲽鱼类育苗池的换水器[P]. CN202496302U,2012-10-24.
[82]张正,王印庚 ,王岚,李彬,廖梅杰,荣小军,陈贵平. 一种用于海水工厂化养殖育苗池的换水装置[P]. CN202340620U,2012-07-25.
[83]廖梅杰,李彬,王印庚 ,王崇明,张正,荣小军,陈贵平,王岚,陈霞,曲江波. 一种萎缩芽孢杆菌及其制剂和应用[P]. CN102559533A,2012-07-11.
[84]荣小军,王岚,王印庚 ,张正,廖梅杰,李彬,陈贵平,陈霞,薛太山. 一种蜡样芽孢杆菌及其制剂和应用[P]. CN102559534A,2012-07-11.
[85]陈贵平,王印庚 ,廖梅杰,李娟,李素红,张正,李彬. 海参养殖附着基[P]. CN102550463A,2012-07-11.
[86]张正,李彬,王印庚 ,荣小军,王岚,廖梅杰,陈贵平,于雯雯. 海水盾纤毛虫体外活体培养培养基的制备及培养方法[P]. CN102492623A,2012-06-13.
[87]王印庚 ,陈贵平,李万春,管敏,廖梅杰. 海参养殖附着基[P]. CN202145798U,2012-02-22.
[88]管敏,王印庚 ,廖梅杰,陈贵平,张正,荣小军,管敏,李彬. 海参养殖人工渔礁[P]. CN202095399U,2012-01-04.
[89]廖梅杰,王印庚 ,李万春,张正,荣小军,管敏,李彬. 海参养殖附着基[P]. CN202077480U,2011-12-21.
[90]王印庚 ,张正,廖梅杰,李彬,荣小军,薛太山,梁友,王岚,陈霞. 多功能型海参养殖用复合微生态制剂[P]. CN102283328A,2011-12-21.
[91]张正,王印庚 ,邓楠楠,廖梅杰,王岚,荣小军,李彬. 鲆鲽鱼类五联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P]. CN102166350A,2011-08-31.
[92]廖梅杰,王印庚 ,李万春,张正,荣小军,管敏,李彬. 海参养殖附着基[P]. CN102144599A,2011-08-10.
[93]王印庚 ,管敏,葛岩,曲江波,高淳仁,梁友,张正. 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净化池套管式排污装置[P]. CN201890800U,2011-07-06.
[94]王印庚 ,梁友,刘新富,覃盼,管敏,高淳仁,张正,李彬,曲江波.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装置[P]. CN102010018A,2011-04-13.
[95]王印庚 ,梁友,曹磊,王庚申,高淳仁,廖梅杰,葛岩,曲江波. 海水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净化系统中生物膜快速构建方法[P]. CN101948164A,2011-01-19.
[96]荣小军,李彬,王印庚 ,廖梅杰,张辉,张正,陈霞,薛太山. 刺参肠道内容物及环境底泥中生物总DNA的高效提取方法[P]. CN101935643A,2011-01-05.
[97]王印庚 ,王友涛,荣小军,张正,陈霞,陈贵平,李娟. 养殖刺参流体饲料消毒器[P]. CN201691007U,2011-01-05.
[98]朱建新,黄滨,曲克明,刘慧,王印庚 . 环流式养殖水固液分离装置[P]. CN201676583U,2010-12-22.
[99]张正,陈贵平,王印庚 ,荣小军,廖梅杰,王岚. 工厂化养殖浮性卵的收集设施及方法[P]. CN101897308A,2010-12-01.
[100]廖梅杰,王印庚 ,郝志凯,荣小军,张正,陈贵平,梁友,陈霞. 活体刺参体重测量方法[P]. CN101846541A,2010-09-29.
[101]朱建新,黄滨,曲克明,刘慧,王印庚 . 环流式养殖水固液分离装置[P]. CN101804268A,2010-08-18.
[102]王印庚 ,任海,张正,陈霞,廖梅杰,荣小军,曲江波,翟介明. 大菱鲆细菌性疾病的多效中草药复方[P]. CN101744924A,2010-06-23.
[103]梁萌青,常青,王印庚 ,吴新颖,王家林. 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组织结构改良添加剂[P]. CN101703174A,2010-05-12.
[104]王印庚 ,李涛,廖梅杰,梁友,张正,曲江波,陈霞. 工厂化养鱼池水面污物清除器[P]. CN101700918A,2010-05-05.
[105]王印庚 ,荣小军,冷敏,廖梅杰,陈霞,曲江波. 刺参腐皮综合征的抗菌免疫双效复方中草药[P]. CN101623315,2010-01-13.
[106]朱建新,曲克明,刘慧,王印庚 . 折叠式室内海参养殖附苗器[P]. CN101461339,2009-06-24.
[107]曲克明,桑大贺,马绍赛,赵俊,徐勇,王印庚 . 养鱼池循环水多功能固体污物分离器[P]. CN201176401,2009-01-07.
[108]曲克明,桑大贺,赵俊,马绍赛,徐勇,王印庚 . 养鱼池循环水多功能固体污物分离器[P]. CN101224911,2008-07-23.
[109]梁萌青,孙慧玲,燕静平,王印庚 . 刺参配合饲料添加剂的配方[P]. CN101204197,2008-06-25.
[110]王印庚 ,陈洁君,荣小军. 海水鱼类盾纤虫杀虫剂配方[P]. CN1762382,2006-04-26.
[111]王印庚 ,陈洁君,陈霞. 防治海水鱼类盾纤毛虫病的中草药复合配方[P]. CN1762460,2006-04-26.
[112]王印庚 ,张正,陈霞. 鲆鲽鱼类养殖的腹水病防治药品配方[P]. CN1742739,2006-03-08.
[113]马爱军,陈超,雷霁霖,庄志猛,王印庚 . 获得大菱鲆优质受精卵的方法[P]. CN1647622,2005-08-03.
[114]史成银,王印庚 ,黄倢,王清印. 大菱鲆红体病虹彩病毒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法[P]. CN1635161,2005-07-06.
[115]王印庚 ,李秋芬,张正. 养殖大菱鲆烂鳍病防治药物配方[P]. CN1546167,2004-11-17.
[116]常青,梁萌青,王印庚 . 大菱鲆口服免疫增强剂及配制方法[P]. CN1473489,2004-02-11.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主编专著2部、参编2部《中国海水养殖病害图库全集》等5部专著。
1、王印庚 , 荣小军, 廖梅杰, 李彬, 陈贵平, 刘崎, 范瑞用, 邹安革. 《刺参健康养殖与病害防控技术丛解》. 北京: 农业出版社. 2013年。
2、王印庚 ,马爱军,杨志.,《大菱鲆健康养殖与疾病综合防控技术》. 北京:中国农影音像出版社,2005年。
3、司徒建通,刘雅单,王印庚 ,王桂堂,杨先乐,汪开毓. 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挂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
4、贾敬敦, 蒋丹平, 杨红生, 陈兆波, 王印庚 .《现代海洋农业科技创新战略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
5、王印庚 ,史成银,《养殖大菱鲆常见疾病及防治图谱》,青岛人民出版社,2003年。
发表部分英文论文:
1. Meijie Liao, Yingeng Wang , Xiaojun Rong. Development of New Microsatellite DNA Markers from Apostichopus japonicus and Their Cross-Species Application in Parastichopus parvimensis and Pathallus moll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11,12:5862-5870.(SCI, 通讯作者)
2. X.J. Rong, Y.J. Xu,Q.Y. Wang, M.J. Liao,X.Z. Liu,C.Y. Pan,Z. Zhang, Y.G. Wang .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markers from Coilia ectenes. 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2013,12(4):6011-6017(SCI, 通讯作者)
3. Zhang Zheng, Wang Yingeng , Wang Qingyin. Study on the immune enhancement of different immunoadjuvants used in the pentavalent vaccine for turbo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12,32,391-395. (SCI)
4. YongJiangXu, XueZhou Liu, Meijie Liao, QingYin Wang, Ming Zhao, YinGeng Wang ,Molecular cloning and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three GnRHs during ovarian maturation of spotted halibut, Veraspervariegatu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Zoology Part A,2012, 317(7):434-446.
5.Wang, Y.G ., K.L. Lee, Shariff,M.D. Hassan (2000) newbacterial white spot syndrome (BWSS) culturedtiger shrimp Penaeus monodon itscomparison whitespot syndrome (WSS) caused virus.Diseases AquaticOrganisms, 41: 9-18.(SCI 文章)
6.Wang,Y.G . Survival cell-free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 in seawater,and its endurance in shrimp carcass. 2002 World Aquaculture Conference, April 23-28, 2002, Beijing
7.Wang,Yin-Geng , Li, Qiu-Fen, Shi, Cheng-Yin, 2002. Turbot culture-a-newly established industry in china andd its disease problems. 5th Symposium on Diseases in Asian Aquaculture, 24-28 November 2002, Queensland, Australia
8.Wang Y.G . Virucidal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chemicals on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 Aquaculture Europe 2002 Conference, Trieste, Italy, October 16-19, 2002
9.Wang Y.G . Zhang C.Y. Rong X,J. and Chen J.J(2003)Diseases of cultured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in China. In the proceedings of Workshop on Sea Cucumber Aquaculture and Management, 13-18,October, 2003, Dalian, China
10.Wang,Y.G . (2001) Epidemiology of diseases of cultured black tiger shrimp (Penaeus monodon) in Peninsular Malaysia and experimental inactivation of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Doctoral thesis of Faculty of Veterinary Medicine, 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 Malaysia,
11.Shi,Cheng-Yin, Wang, Yin-Geng , Yang, Shao-Li, Huang, Jie, Wang, Qing-Yin. The first report an of iridovirus-like agent in fection farmed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 in China.Aquaculture, 2004. 236:11~25. (SCI 文章)
12.WangYin-Geng , Zhang Chun-Yun, Rong Xiao-Jun, Chen Jie-Jun and ShiCheng-Yin (2004). Diseases of cultured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in china.In:Advances in sea cucumber aquaculture and management.FAO Fisheries Technical Paper 463,297-310
发表中文期刊论文:
[1]荣小军,李彬,廖梅杰,王印庚 ,王治平,王锦锦,于永翔,张正,范瑞用.刺参“参优1号”苗种在不同pH条件下的代谢特征和适应性研究[J].渔业科学进展,2021,42(03):116-124.
[2]李彬,王印庚 ,廖梅杰,张永刚,荣小军,王锦锦,于永翔,张正,宁鲁光.刺参池塘养殖系统中1株副干酪乳杆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J].渔业科学进展,2021,42(03):100-107.
[3]王印庚 ,于永翔,刘潇,张永刚,张正,廖梅杰,李彬,蔡欣欣,荣小军,罗坤.凡纳滨对虾虾苗细菌性玻化症(BVS)的病原、病理分析[J/OL].水产学报:1-10[2021-05-2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1.1283.S.20210412.1520.008.html.
[4]廖梅杰,王印庚 ,李彬,荣小军,范瑞用,刘清兵.我国海参养殖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下)[J].科学养鱼,2021(04):26-27.
[5]尚晓金,荣小军,王印庚 ,汪文俊,刘福利,廖梅杰,张正,李彬,于永翔.一株条斑紫菜丝状体黄斑病致病菌病原学研究[J].海洋渔业,2021,43(02):219-229.
[6]廖梅杰,王印庚 ,李彬,荣小军,范瑞用,刘清兵.我国海参养殖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中)[J].科学养鱼,2021(03):26-27.
[7]廖梅杰,王印庚 ,李彬,荣小军,范瑞用,刘清兵.我国海参养殖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上)[J].科学养鱼,2021(02):24-25.
[8]刘潇,张正,王丽芳,于永翔,王印庚 ,廖梅杰,谢国驷,邢婧,张浩,王凯,许悦.海南地区与环渤海湾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水产动物分离株的表型与遗传特征分析[J/OL].微生物学报:1-15[2021-05-2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995.Q.20210129.0946.002.html.
[9]廖梅杰,王印庚 ,李彬,孔淼,荣小军,张正,于永翔.澳洲异尾涡虫杀灭药物的筛选及其对刺参的安全性评估[J].科学养鱼,2020(10):47-49.
[10]王印庚 ,廖梅杰,李彬,荣小军,张正.海参“3.15”事件解读及产业可持续发展思考[J].科学养鱼,2020(09):4-6.
[11]李海涛,王腾,王印庚 .基于VGG-16卷积神经网络的海水养殖病害诊断[J].计算机系统应用,2020,29(07):222-227.
[12]孔淼,廖梅杰,王印庚 ,杨振茂,李彬,荣小军,张正,于永翔,李欣容,张永刚.刺参养殖池塘中新敌害生物澳洲异尾涡虫的鉴定及其危害[J].水产学报,2020,44(09):1513-1524.
[13]王凤军,廖梅杰,王印庚 ,李彬,秦蕾,王治平,范瑞用,刘毅.投喂发酵饲料对刺参能量收支、生长、酶活性及其养殖水质的影响[J].渔业科学进展,2021,42(03):147-154.
[14]王治平,李彬,秦蕾,王印庚 ,廖梅杰,荣小军,张正,范瑞用,郑炯.刺参“参优1号”新品种在不同盐度下的代谢特征和适应性研究[J].渔业科学进展,2021,42(03):108-115.
[15]陈京,于永翔,张正,王印庚 ,廖梅杰,荣小军.基于toxR基因的轮虫弧菌荧光定量微流控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J].水产学报,2020,44(12):2066-2075.
[16]孙心如,王印庚 ,王凯,于永祥,张正.许氏平鲉网箱养殖系统菌群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周年变化规律[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08):110-113+150.
[17]王印庚 ,廖梅杰,李彬,荣小军.新冠疫情背景下刺参养殖产业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J].科学养鱼,2020(04):5-7.
[18]廖梅杰,王锦锦,李彬,王印庚 ,荣小军,张正,范瑞用.基于SSR标记的刺参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J].渔业科学进展,2021,42(01):165-176.
[19]张天时,王清印,朱泽闻,范玉华,王印庚 .水产养殖品种和育种技术评价方法的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9,38(06):10-14.
[20]闫倩倩,李彬,廖梅杰,王印庚 ,张正,于永翔,荣小军,李德军.山东主要刺参养殖区幼参肠道抗生素耐药菌及耐药基因分布特征[J].渔业科学进展,2020,41(04):134-143.
[21]施琳妮,于永翔,姜勇,张正,王印庚 ,廖梅杰,荣小军.不同来源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菌株表型差异性分析[J].海洋科学,2019,43(06):15-24.
[22]杨泽禹,廖梅杰,王印庚 ,张正,韦信贤,李彬,荣小军.地榆醇提物对对虾致病菌VP_(AHPND)生长影响及最适内参基因的筛选[J].渔业科学进展,2020,41(02):150-158.
[23]张超,王印庚 ,张正,孙金生,韦信贤,马来.养殖对虾白斑综合征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07):15-20+24.
[24]王凯,于永翔,张正,王印庚 ,廖梅杰.黄连素对海水病原菌的杀灭效果及药效稳定性[J].水产科学,2019,38(01):67-72.
[25]张艳楠,王印庚 ,刘福利,廖梅杰,李彬,张正,梁洲瑞,于永翔,荣小军.养殖长茎葡萄蕨藻黑褐病的病原学研究[J].渔业科学进展,2020,41(01):135-144.
[26]王锦锦,廖梅杰,李彬,王印庚 ,荣小军,张正,葛建龙.基于多个线粒体序列的中韩俄沿海不同地理群体刺参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结构分析[J].渔业科学进展,2020,41(01):75-85.
[27]张永刚,李彬,王印庚 ,王金燕,廖梅杰,张正,宁鲁光,范瑞用.刺参养殖池塘中一株植物乳杆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J].渔业科学进展,2019,40(06):154-162.
[28]安沛,王印庚 ,廖梅杰,张正,李彬,于永翔.金乌贼幼体弧菌性坏死病的病原、组织病理特征和药物敏感性[J].中国水产科学,2019,26(01):193-202.
[29]王凯,王印庚 ,姜勇,张正,于永翔,廖梅杰.一株感染深水网箱养殖许氏平鲉的病原菌分离与鉴定[J].渔业科学进展,2019,40(01):119-126.
[30]焦恺强,王印庚 ,荣小军,陈佳,张正,廖梅杰,李彬,孙陆宇,苏跃中.刺激隐核虫对大黄鱼致病力及中草药抑制其世代繁殖的研究[J].水产学报,2019,43(05):1326-1337.
[31]李靖,廖梅杰,李彬,王印庚 ,荣小军,张正,范瑞用,刘安然.养殖刺参早期发育阶段体内可培养细菌的菌群特征及其与环境菌群相关性分析[J].渔业科学进展,2019,40(02):122-131.
[32]刘志轩,王印庚 ,张正,王凯,蔡生力,包海岩,姚学良,张振.几种消毒剂对凡纳滨对虾致病性弧菌的杀灭作用[J].渔业科学进展,2018,39(03):112-119.
[33]许悦,王印庚 ,周永灿,张正,廖梅杰,李彬,梁友.海南地区养殖石斑鱼皮肤溃疡病病原的分离、鉴定、药敏分析及病理学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6(02):153-163.
[34]王金燕,李彬,王印庚 ,廖梅杰,荣小军,张正,牛盈盈,宁鲁光.刺参养殖池塘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分离及其生理特性[J].中国水产科学,2018,25(03):567-575.
[35]姜燕,张正,王印庚 ,景亚运,廖梅杰,荣小军,李彬,陈贵平,张和森.Effects of probiotic on microfloral structure of live feed used in larval breeding of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J].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18,36(03):1002-1012.
[36]刘安然,廖梅杰,李彬,王印庚 ,荣小军,张正,范瑞用,陈贵平.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重要经济性状相关SNP标记的验证分析[J].渔业科学进展,2019,40(01):101-109.
[37]李彬,王印庚 ,廖梅杰,杜佗,范瑞用.底部微孔增氧管布设距离和增氧时间对刺参养殖池塘溶氧的影响[J].渔业现代化,2017,44(06):13-18.
[38]许燕,王印庚 ,张正,姜燕,廖梅杰,李彬,王凯,李文生.不同健康程度和抗生素氟苯尼考干预下斑石鲷肠道菌群的结构差异[J].水产学报,2018,42(03):388-398.
[39]和飞,王印庚 ,廖梅杰,李彬,孙明超,杜佗,张文泽,范瑞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9月龄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力的估计[J].渔业科学进展,2017,38(05):114-121.
[40]李猛,廖梅杰,常青,王印庚 ,李彬,荣小军,高磊,范瑞用.不同浒苔型饲料对幼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消化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J].渔业科学进展,2017,38(05):122-129.
[41]姜燕,廖梅杰,王印庚 ,李彬,张正,荣小军,邹安革.原料灭菌处理对刺参饲料发酵效果的影响及发酵饲料在幼参保苗期的规模化应用效果评价[J].饲料工业,2017,38(16):30-36.
[42]王岚,王印庚 ,张正,陈国华,廖梅杰,陈霞,郭伟丽.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腹水病的病原多样性及其耐药性分析[J].渔业科学进展,2017,38(04):17-24.
[43]孙明超,王印庚 ,廖梅杰,李彬,蔡生力,范瑞用.“高抗1号”新品系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耐高温特性与高温期生理变化[J].渔业科学进展,2017,38(04):146-153.
[44]李爽,李耕,潘玉洲,张力,李忠红,王印庚 .几种药品对牙鲆肠道白浊病的治疗效果[J].水产科技情报,2017,44(04):219-221.
[45]杜佗,李彬,王印庚 ,廖梅杰,王金燕,刘志轩,王诗欢.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大水面养殖池塘环境中优势益生菌筛选及其特性分析[J].渔业科学进展,2017,38(03):180-187.
[46]逄慧娟,廖梅杰,李彬,荣小军,王印庚 ,张正,孙金生,孟繁林.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保苗期“肠炎病”及其治疗方法[J].渔业科学进展,2017,38(03):188-197.
[47]王印庚 ,杨洋,张正,李彬,廖梅杰,邓威,孟繁林.津冀地区养殖三疣梭子蟹大量死亡的病原和病理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17,24(03):596-605.
[48]于永翔,姜燕,张正,王印庚 ,景亚运,廖梅杰,薛良义.添加外源益生菌对大菱鲆育苗生物饵料菌群结构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7,41(04):602-612.
[49]崔晓翠,王印庚 ,陈霞,张正,李彬,柯巧珍,常亚青.槟榔、川楝子复方中草药对大黄鱼4种酶活性的影响及对刺激隐核虫的杀灭效果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17,24(02):362-373.
[50]孔祥科,薄万军,王印庚 .崂山仙胎鱼成熟培育与育苗技术研究[J].科学养鱼,2017(02):49-51.
[51]李彬,廖梅杰,荣小军,张正,王印庚 ,陈贵平,王岚,范瑞用.池塘养殖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含物、附着基和底泥中的菌群结构及其相关性[J].渔业科学进展,2016,37(05):127-132.
[52]景亚运,张正,王印庚 ,于永翔,廖梅杰,李彬.养殖大菱鲆腹水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4):106-108+122.
[53]姜燕,崔晓翠,张正,景亚运,王印庚 ,吴立新,常亚青.养殖大菱鲆肠炎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7):123-126.
[54]侯西坦,廖梅杰,李彬,王印庚 ,张正,陈贵平,荣小军,孙金生,范瑞用.刺参4个不同选育品系幼参对低盐胁迫的耐受及生理生化响应[J].海洋科学,2016,40(05):19-28.
[55]张天时,王印庚 ,王林,王晓萍,马德林,孔祥科,李嘉伟,刘健.新形势下农业科研院所技术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6,35(02):59-62+65.
[56]王印庚 ,张文泽,廖梅杰,李彬,荣小军,张正,李华,范瑞用,宁鲁光.刺参苗期附着基更换频率对刺参生长及其养殖系统菌群结构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6,23(02):359-369.
[57]张文泽,王印庚 ,廖梅杰,荣小军,李彬,张正,李华,范瑞用.夏季保苗期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阈值[J].渔业科学进展,2015,36(06):79-87.
[58]郝继光,王印庚 ,廖梅杰,李彬,崔浩,许燕,邹安革,张振.饲料中添加3种不同投入品对筏式浅海网箱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生长的影响[J].渔业科学进展,2015,36(05):102-110.
[59]李猛,廖梅杰,王印庚 ,常青,李彬,张振,范瑞用.浒苔添加比例与微生物发酵对幼刺参生长、消化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5,27(10):3270-3278.
[60]史秀清,王印庚 ,张正,廖梅杰,李彬,张述智,李华.大菱鲆仔稚鱼发育早期肠道菌群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J].中国水产科学,2015,22(05):1075-1083.
[61]史秀清,张正,王印庚 ,于永翔,邓威,李华.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仔稚鱼发育期消化道可培养细菌的菌群特征分析[J].渔业科学进展,2015,36(04):73-82.
[62]姜燕,王印庚 ,麦康森,张正,廖梅杰,荣小军,李彬,王新安.利用酿酒酵母发酵刺参饲料的条件优化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5(05):28-38.
[63]张正,李彬,王印庚 ,廖梅杰,王岚,荣小军.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池塘养殖半滑舌鳎消化道菌群的结构特征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15,39(01):38-45.
[64]刘金海,张正,王印庚 ,郭正龙,武宁宁.盐度对寄主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存活影响及其对车轮虫的杀灭作用[J].渔业科学进展,2014,35(06):68-75.
[65]张正,廖梅杰,李彬,王印庚 ,王岚,荣小军,陈贵平.两种疾病发生对养殖半滑舌鳎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分析[J].水产学报,2014,38(09):1565-1572.
[66]王晓萍,王印庚 ,马德林.农业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探析与启示——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为例[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08):84-86.
[67]田青,荣小军,李彬,廖梅杰,姜燕,范瑞用,王印庚 ,李强.饥饿胁迫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免疫和生长的影响[J].渔业科学进展,2014,35(04):71-76.
[68]黄亮华,李浩洋,李彬,廖梅杰,陈骏佳,班甲,荣小军,李强,王印庚 .裂壶藻对刺参生长、免疫及消化酶的影响[J].渔业科学进展,2014,35(03):91-97.
[69]于永翔,王印庚 ,刘智超,廖梅杰,张正,荣小军,李彬,战文斌.基于gyrB基因的SYBR Green I实时定量PCR检测病原灿烂弧菌[J].渔业科学进展,2014,35(03):134-142.
[70]廖梅杰,张正,荣小军,王印庚 ,刘智超,栾晶,李彬,王岚,陈贵平.基于vhhP2基因的SYBR Green I实时定量PCR检测哈维氏弧菌方法的建立[J].中国水产科学,2014,21(03):611-620.
[71]荣小军,廖梅杰,李彬,孟繁林,王岚,张正,王印庚 ,刘晓收.室内刺参育苗池中新发现的一种敌害生物——日本毛壶[J].海洋科学,2014,38(05):60-65.
[72]国子娟,王印庚 ,荣小军,廖梅杰,郭华荣,韩倩.刀额新对虾原代淋巴细胞培养及其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病理特征[J].水产学报,2014,38(04):583-591.
[73]郑慧,李彬,荣小军,廖梅杰,陈贵平,张正,王岚,王印庚 ,邹安革.盐度和溶解氧对刺参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J].渔业科学进展,2014,35(01):118-124.
[74]荣小军,廖梅杰,张正,王印庚 ,刘智超,李彬,王岚,陈贵平.迟缓爱德华氏菌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J].水产学报,2013,37(12):1829-1838.
[75]覃盼,廖梅杰,徐永江,潘传燕,李彬,王印庚 ,张正.漠斑牙鲆养殖群体微卫星遗传多样性的初步分析[J].海洋科学,2013,37(12):10-16.
[76]马荣荣,胡鲲,王印庚 ,吴冰醒,杨先乐.“美婷”原料药在鱼肌肉组织中残留检测前处理方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3,32(06):121-125.
[77]张浩,李超,夏伟,王晓丽,朱绍辉,王印庚 ,徐权汉.复方中草药提取的生产工艺及抑菌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8):11382+11398.
[78]王印庚 ,陈宗阳,廖梅杰,陈霞,陈贵平,范瑞用,邹安革,蔡生力.一种中草药复方对刺参苗期玻璃海鞘的杀除效果[J].水产科技情报,2013,40(05):245-249.
[79]孟繁林,荣小军,李彬,陈宗阳,廖梅杰,王岚,张正,陈贵平,王印庚 ,范瑞用.剌参养殖池塘中一种常见刚毛藻的调查及防控策略[J].水产科技情报,2013,40(04):179-182.
[80]王印庚 ,陈君,潘传燕,翟介明,孙礼娟,刘江春.鲆鲽类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病原菌的分布及杀除工艺[J].渔业科学进展,2013,34(03):75-81.
[81]张正,荣小军,王印庚 ,王岚,廖梅杰,李彬.一种病毒感染引起半滑舌鳎腹水症的病理学观察[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3,28(03):287-292.
[82]王印庚 ,荣小军,张凤萍,王岚,廖梅杰,邹安革.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致病菌——灿烂弧菌的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渔业科学进展,2013,34(02):114-118.
[83]王忠华,张辰仓,王印庚 ,苏跃中,陈霞,刘振勇.网箱养殖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及治疗[J].河北渔业,2013(02):29-34.
[84]王印庚 ,郭伟丽,荣小军,李彬,廖梅杰,张正,陈霞,刘升平.养殖刺参“化板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J].渔业科学进展,2012,33(06):81-86.
[85]王忠华,张辰仓,王印庚 ,苏跃中,陈霞,刘振勇.网箱养殖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及其防治[J].水产科技情报,2012,39(06):293-298.
[86]王庚申,王印庚 ,张正,廖梅杰,陈君,张辰仓,刘志伟,李德军.引起养殖许氏平鲉死亡的鳗利斯顿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J].水产学报,2012,36(08):1290-1296.
[87]管敏,王印庚 ,陈贵平,廖梅杰,潘鲁青,薛太山.不同类型附着基对刺参栖息趋向性的影响分析[J].渔业科学进展,2012,33(04):42-48.
[88]王印庚 ,任海,张正,王岚,荣小军,廖梅杰,陈霞.养殖大菱鲆黑瘦症的病原菌鉴定及杀菌中草药筛选[J].渔业科学进展,2012,33(04):57-63.
[89]潘传燕,臧云鹏,廖梅杰,王印庚 ,荣小军,张正,李彬,陈贵平.仿刺参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J].渔业科学进展,2012,33(04):72-82.
[90]张正,王印庚 ,曹磊,王岚,曲江波,廖梅杰,李彬.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膜快速挂膜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5):157-162.
[91]王忠华,张辰仓,王印庚 .海水网箱养殖鱼类刺激隐核虫病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18(12):45-46.
[92]元福杰,王印庚 ,廖梅杰,张正,潘鲁青,张述智.一株刺参益生菌的发酵配方及其发酵条件优化[J].渔业现代化,2012,39(03):40-45.
[93]李彬,荣小军,廖梅杰,张正,王印庚 ,王岚,刘智超,薛太山.刺参肠道与养殖池塘环境中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周年变化[J].海洋科学,2012,36(04):63-67.
[94]邓楠楠,王印庚 ,张正,曲江波,廖梅杰,张辰仓,王忠华.黄芪多糖佐剂对大菱鲆五联疫苗免疫增效作用[J].渔业科学进展,2012,33(02):35-42.
[95]陈君,王印庚 ,王忠华,翟介明,孙维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红鳍东方鲀越冬期异钩虫病的治疗试验[J].科学养鱼,2012(04):55-57+93.
[96]李娟,滕瑜,郝志凯,王彩理,王印庚 .刺参加工产业化的可持续性发展概述[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03):124-127.
[97]张正,王印庚 ,王岚,廖梅杰,李彬,荣小军.养殖半滑舌鳎主要疾病及流行特征的初步调查[J].水产科技情报,2012,39(02):65-69.
[98]刘智超,廖梅杰,徐永江,柳学周,王印庚 ,张正,刘洋.漠斑牙鲆微卫星标记筛选及美国群体遗传结构分析[J].渔业科学进展,2012,33(01):40-46.
[99]姜燕,王印庚 ,薛太山,邹安革,廖梅杰,张正,朱建新,陈贵平,麦康森,张文兵.刺参池塘养殖系统中发酵饲料的制作与投喂[J].渔业科学进展,2012,33(01):66-71.
[100]张正,王清印,王印庚 ,廖梅杰,姜卓,樊瑞锋,曲江波,徐荣静.弧形筛及生物净化池净化陆基工厂化海水养殖废水的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S2):176-181.
[101]廖梅杰,荣小军,李彬,张正,王印庚 ,陈贵平,王岚.刺参池塘底栖真核生物DGGE指纹结构与环境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渔业科学进展,2011,32(06):25-30.
[102]黄华伟,王印庚 ,陈霞,张凤萍.低温期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发生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J].水产科技情报,2011,38(06):292-297.
[103]梁友,倪琦,王印庚 ,刘志伟,陈君,庞尊方,孙芳芳,马文辉.云纹石斑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J].渔业现代化,2011,38(05):31-34+41.
[104]张春云,陈国福,徐仲,闫培生,王印庚 .海参疾病学研究进展[J].水产科学,2011,30(10):644-648.
[105]林春媛,刘志伟,王印庚 ,李强,张正,王庚申.网箱养殖许氏平鲉疾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河北渔业,2011(08):50-54.
[106]廖梅杰,郝志凯,尚德荣,姜燕,陈贵平,王印庚 .浒苔营养成分分析与投喂刺参试验[J].渔业现代化,2011,38(04):32-36.
[107]王印庚 ,刘志伟,林春媛,陈霞,王玲,李华.养殖大菱鲆隐核虫病及其治疗[J].水产学报,2011,35(07):1105-1112.
[108]刘志伟,王印庚 ,陈霞,林春媛,李彬,李华,曲江波.双氧水和甲醛在海水中的消解速率及其对水质因子的影响[J].渔业现代化,2011,38(03):18-22.
[109]梁友,王印庚 ,倪琦,刘志伟,曲江波,王秉心.弧形筛在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中的应用及其净化效果[J].渔业科学进展,2011,32(03):116-120.
[110]樊瑞锋,王印庚 ,梁友,高淳仁,张正,李彬,翟介明,曲江波.一株广温性大菱鲆肠道益生菌的筛选与鉴定[J].渔业科学进展,2011,32(01):40-46.
[111]张正,荣小军,王印庚 ,廖梅杰,王岚,李彬,陈贵平.水产疾病远程会诊系统构建及其产业促进作用[J].渔业现代化,2010,37(06):25-28.
[112]王印庚 ,廖梅杰,郝志凯,王桂青,荣小军,陈贵平,陈霞.刺参体腔液穿刺抽取后细胞恢复过程的初步研究[J].渔业科学进展,2010,31(05):52-58.
[113]黄华伟,王印庚 ,陈霞,张凤萍.老化参池刺参腐皮综合征致病原的分离与鉴定[J].水产学报,2010,34(09):1460-1468.
[114]李彬,荣小军,姜卓,廖梅杰,王印庚 ,薛太山,李华.秋、冬季节刺参养殖池塘浮游细菌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J].渔业科学进展,2010,31(03):44-48.
[115]张春云,陈国福,徐仲,闫培生,王印庚 .仿刺参耳状幼体“烂边症”的病原及其来源分析[J].微生物学报,2010,50(05):687-693.
[116]张春云,陈国福,闫培生,徐仲,王印庚 .养殖仿刺参霉菌病的病原初探[J].水产科技情报,2010,37(02):80-83.
[117]李彬,荣小军,廖梅杰,陈贵平,张正,王印庚 ,薛太山.冬季刺参养殖环境与肠道内细菌菌群的研究[J].海洋科学,2010,34(04):64-69.
[118]王印庚 ,谢建军,荣小军,廖梅杰,张正.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2种致病菌间接荧光抗体快速检测方法[J].中国水产科学,2010,17(02):329-336.
[119]陈超,程波,于宏,王印庚 ,杨志,史成银,曲江波,赵丛明,徐静荣,姜卓.七带石斑鱼繁殖群体“突眼”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J].渔业科学进展,2010,31(01):25-33.
[120]张家松,王印庚 ,陈义平,张健,雷霁霖,李卓佳.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在水生动物病害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动物检疫,2010,27(02):71-73.
[121]王印庚 ,毛明光,刘宗柱,张家松,陈贵平,廖梅杰,曲江波.PolyI∶C不同途径诱导大菱鲆Mx蛋白基因的转录[J].渔业科学进展,2009,30(06):1-6.
[122]秦蕾,王印庚 ,史成银,张正,张立敬.一种虹彩病毒感染大菱鲆的病理学研究[J].渔业科学进展,2009,30(05):6-12.
[123]程波,陈超,王印庚 ,李胜忠,于宏,张家松,杨志,于文松,曲江波.七带石斑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J].渔业科学进展,2009,30(05):51-57.
[124]刘朝阳,王印庚 ,孙晓庆.小杂鱼携带细菌与大菱鲆疾病发生的相关性[J].南方水产,2009,5(05):44-51.
[125]刘朝阳,王印庚 ,孙晓庆.颗粒饲料携带细菌与大菱鲆疾病发生的相关性[J].南方水产,2009,5(04):13-21.
[126]毛明光,尹立杰,王印庚 ,刘宗柱.聚肌胞对雏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的影响[J].中国家禽,2009,31(14):26-28.
[127]董丽,王印庚 ,张正,曲江波,陈霞.养殖大菱鲆细菌性红体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J].海洋科学,2009,33(07):57-63.
[128]骆艺文,王印庚 ,陈超,王印伟,孟雪松,刘大鹏.红鳍东方鲀养殖技术构成及其产业发展设想[J].齐鲁渔业,2009,26(06):43-46.
[129]秦蕾,王印庚 ,张晓君.迟钝爱德华氏菌感染大菱鲆的病理学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09,16(03):411-419.
[130]王印庚 ,牟潜,张肖荣.7种消毒剂对大菱鲆烂鳍病致病原鳗弧菌的杀灭作用研究[J].齐鲁渔业,2009,26(05):12-16.
[131]张春云,陈国福,徐仲,闫培生,王光玉,王印庚 .养殖刺参附着期“化板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来源分析[J].微生物学报,2009,49(05):632-638.
[132]高淳仁,王印庚 ,梁友,王印伟.新养殖品种东澳鳍鳗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前景[J].齐鲁渔业,2009,26(04):27-28.
[133]王印庚 ,冷敏,陈霞,荣小军,廖梅杰.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J].渔业科学进展,2009,30(02):1-7.
[134]周书珩,王印庚 ,李胜忠,荣小军,李娟,陈霞.刺参育苗系统中的敌害生物——玻璃海鞘的药物杀除试验[J].渔业科学进展,2009,30(02):14-19.
[135]骆艺文,郝志凯,王印庚 ,曲江波.一株引起刺参“腐皮综合征”的蜡样芽孢杆菌[J].水产科技情报,2009,36(02):60-63.
[136]张辉,王印庚 ,荣小军,曹善茂,陈霞.刺参的趋光性以及对附着基颜色的感应行为[J].生态学杂志,2009,28(03):477-482.
[137]荣小军,廖梅杰,杨志,曲江波,王印庚 .国外海参寄生虫病研究概况[J].水产科技情报,2009,36(01):30-33.
[138]毛明光,王印庚 ,尹立杰,张家松,刘宗柱.温度和金属离子对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配对的影响[J].渔业科学进展,2009,30(01):74-78.
[139]周晓苏,王印庚 ,荣小军,廖梅杰,李娟,陈霞.注射一株灭活气单胞菌苗对刺参部分免疫因子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09,16(01):82-88.
[140]王印庚 ,张凤萍,李胜忠,陈霞,崔玉龙.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灿烂弧菌检测探针的制备及应用[J].水产学报,2009,33(01):119-125.
[141]秦蕾,王印庚 ,张正.养殖大菱鲆“皮疣病”的初步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8,23(06):479-483.
[142]王友涛,王印庚 ,张国兵,陈霞.几种消毒剂对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主要致病菌杀灭试验的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8,29(06):90-94.
[143]秦蕾,王印庚 ,阎斌伦.大菱鲆微生物性疾病研究进展[J].水产科学,2008(11):598-602.
[144]魏鉴腾,陈吉祥,王淑娴,张晓华,王印庚 .大菱鲆血清免疫球蛋白IgM的纯化及应用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6):932-936.
[145]周书珩,王印庚 .近海水域海星泛滥引起的反思[J].水产科学,2008(10):555-556.
[146]张凤萍,王印庚 ,李胜忠,荣小军,廖梅杰,张正.应用PCR方法检测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灿烂弧菌[J].海洋水产研究,2008(05):100-106.
[147]张辉,王印庚 ,荣小军,陈霞.海参陆基工厂化健康养殖关键技术[J].河北渔业,2008(09):27-29.
[148]周晓苏,王印庚 .我国海水养殖疾病防控策略[J].齐鲁渔业,2008(08):9-10.
[149]王亚敏,王印庚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8(06):72-75.
[150]周晓苏,王印庚 .我国海水养殖疾病防控策略[J].海洋与渔业,2008(05):17-18.
[151]田景波,王印庚 ,孙修涛,张辉,黄滨.海水池塘养殖废水净化减排系统的设计和工程化技术[J].渔业现代化,2008(02):1-5+10.
[152]刘新富,柳学周,连建华,王印庚 ,张福龄,于宏,马爱军,刘寿堂,翟介明.塞内加尔鳎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8(02):10-16.
[153]高淳仁,王印庚 ,杨志,曲江波,梁萌青,常青,朱建新,马爱军.饲料中添加不同脂肪源、V_C和V_E对大菱鲆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J].海洋水产研究,2008(02):65-72.
[154]范艳霞,王印庚 ,李红艳,曲江波,郭一令.不同增氧终端结构对养殖海水增氧效果的影响[J].渔业现代化,2008(01):5-9.
[155]曲晓荣,王印庚 ,李胜忠,李兆新,张正,陈霞.诺氟沙星在大菱鲆体内药代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J].海洋水产研究,2007(05):24-29.
[156]黄华伟,王印庚 .海参养殖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前景展望[J].中国水产,2007(10):50-53.
[157]秦蕾,王印庚 ,张立敬,戴继勋.蟹栖异阿脑虫寄生大菱鲆及其组织病理学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7(05):618-628.
[158]张艳,李秋芬,王印庚 .大菱鲆工厂化养殖水质净化菌的筛选与系统发育分析[J].海洋水产研究,2007(04):21-25.
[159]高晓田,马爱军,陈超,王印庚 ,王新安,杨志,曲江波.纯氧充气对大菱鲆生长及水质指标的影响[J].海洋水产研究,2007(04):110-117.
[160]谢建军,王印庚 ,张正,荣小军.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两种致病菌Dot-ELISA快速检测[J].海洋科学,2007(08):59-64.
[161]王印庚 ,秦蕾,张正,马爱军,张立敬.养殖大菱鲆的爱德华氏菌病[J].水产学报,2007(04):487-495.
[162]高淳仁,王印庚 ,马爱军,朱建新,刘新富,雷霁霖.温度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成活率和体内蛋白酶活性的影响[J].海洋水产研究,2006(06):33-36.
[163]李秋芬,张艳,王印庚 .复合有益菌剂对工厂化大菱鲆育苗水净化效果研究[J].水产学报,2006(06):852-856.
[164]王印庚 ,孙素凤,荣小军.仿刺参幼体烂胃病及其致病原鉴定[J].中国水产科学,2006(06):908-916.
[165]李筠,颜显辉,陈吉祥,王印庚 ,李秋芬.养殖大菱鲆腹水病病原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649-654.
[166]王印庚 ,方波,张春云,荣小军.养殖刺参保苗期重大疾病“腐皮综合征”病原及其感染源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06(04):610-616.
[167]马爱军,陈超,雷霁霖,陈四清,庄志猛,王印庚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 stocking density on growth, pigmentation and feed conversion[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06(03):307-312.
[168]张正,王印庚 ,秦蕾,李秋芬.养殖大菱鲆烂鳍病的流行调查及人工感染试验[J].水产科学,2006(06):271-274.
[169]张春云,王印庚 ,荣小军.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J].水产学报,2006(01):118-123.
[170]陈洁君,王印庚 ,牟潜,马爱军.养殖大菱鲆蟹栖异阿脑虫病及其防治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5(06):68-76.
[171]张艳,李秋芬,王印庚 ,张道波.益生菌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J].海洋水产研究,2005(06):83-87.
[172]史成银,王印庚 ,黄倢,王清印.中国大菱鲆虹彩病毒主要衣壳蛋白基因的PCR扩增及序列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05(05):588-593.
[173]王印庚 ,陈洁君,秦蕾.养殖大菱鲆蟹栖异阿脑虫感染及其危害[J].中国水产科学,2005(05):594-601.
[174]梁萌青,常青,王印庚 ,高淳仁,王家林.维生素E及脂肪源对大菱鲆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J].海洋水产研究,2005(05):17-23.
[175]常青,梁萌青,王印庚 ,高淳仁,王家林.饲料Vc对大菱鲆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J].海洋水产研究,2005(05):24-28.
[176]荣小军,王印庚 .当前养殖刺参暴发病的病因探讨和防治对策[J].水产科技情报,2005(04):169-171.
[177]杨少丽,王印庚 ,董树刚.海水养殖鱼类弧菌病的研究进展[J].海洋水产研究,2005(04):75-83.
[178]马爱军,陈超,雷霁霖,陈四清,庄志猛,王印庚 .饲育密度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生长、饲料转化率及色素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2005(03):207-212.
[179]王印庚 ,荣小军,张春云,孙素凤.养殖海参主要疾病及防治技术[J].海洋科学,2005(03):1-7.
[180]史成银,王印庚 ,秦蕾,张正,杨冰,杨少丽.我国养殖大菱鲆病毒性红体病及其流行情况调查[J].海洋水产研究,2005(01):1-6.
[181]王印庚 ,张正,秦蕾,史成银,陈洁君,杨少丽,马爱军.养殖大菱鲆主要疾病及防治技术[J].海洋水产研究,2004(06):61-68.
[182]马爱军,陈四清,雷霁霖,王印庚 .维生素与矿物质对大菱鲆幼鱼色素恢复作用的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4(05):25-29.
[183]王印庚 ,荣小军.我国刺参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疾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J].齐鲁渔业,2004(10):29-31+4.
[184]朱建新,王印庚 ,刘慧,刘元刚,雷霁霖.我国大菱鲆苗种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下)[J].科学养鱼,2004(10):1-2.
[185]张正,王印庚 ,杨官品,李秋芬.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细菌性疾病的研究现状[J].海洋湖沼通报,2004(03):83-89.
[186]朱建新,王印庚 ,刘慧,刘元刚,雷霁霖.我国大菱鲆苗种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上)[J].科学养鱼,2004(09):1-2.
[187]高淳仁,王印庚 ,雷霁霖,杨为波.不同放养量与水交换率对大菱鲆幼鱼的养殖效果及水质条件的影响[J].海洋水产研究,2004(04):23-27.
[188]张春云,王印庚 ,荣小军,孙惠玲,董树刚.国内外海参自然资源、养殖状况及存在问题[J].海洋水产研究,2004(03):89-97.
[189]王印庚 ,荣小军,张春云,孙慧玲.养殖刺参暴发性疾病——“腐皮综合症”的初步研究与防治[J].齐鲁渔业,2004(05):44-47.
[190]陈四清,张岩,王印庚 ,于东祥.海蜇苗种培育技术的研究[J].海洋科学,2004(05):4-7.
[191]张正,王印庚 ,韩文君,李秋芬.养殖大菱鲆烂鳍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系统发育学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04(02):193-197.
[192]滕瑜,王印庚 ,王彩理.沙蚕的营养分析与功能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04(02):215-218.
[193]门强,雷霁霖,王印庚 .大菱鲆的生物学特性和苗种生产关键技术[J].海洋科学,2004(03):1-4.
[194]雷霁霖,马爱军,王印庚 ,杨军勇.一种吻蛭类大鱼蛭在大菱鲆鱼体上的感染[J].海洋水产研究,2003(03):72-74.
[195]马爱军,雷霁霖,陈四清,刘新富,王印庚 ,张秀梅,陈大刚.鲆鲽类白化机理的研究进展[J].海洋水产研究,2003(03):80-85.
[196]史成银,王印庚 ,黄倢,王清印.大菱鲆病毒性疾病研究进展[J].高技术通讯,2003(09):99-105.
[197]马爱军,陈四清,雷霁霖,刘新富,王印庚 .大菱鲆鱼体生化组成及营养价值的初步探讨[J].海洋水产研究,2003(01):11-14.
[198]雷霁霖,门强,王印庚 ,王秉新.大菱鲆“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J].海洋水产研究,2002(04):1-7.
[199]孔杰,麦明,王清印,刘萍,王印庚 ,杨丛海.中国对虾精子和卵子受精能力的初步研究[J].海洋科学,1995(02):3-5.
[200]杨丛海,王清印,孔杰,于佳,刘萍,王印庚 .高温处理中国对虾受精卵对性比结构的影响[J].海洋科学,1993(04):1-2.
[201]陈品健,王印庚 .尖刀蛏生物学初步研究Ⅰ,形态学观察[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02):34-41.
发表会议论文:
[1]马荣荣,王印庚 ,廖梅杰,张正,荣小军,李彬,杨先乐. 珍珠龙胆石斑幼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初步研究[C].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2013:117.
[2]廖梅杰,刘智超,张正,王印庚 ,荣小军,李彬,王岚,陈贵平. 4种海水养殖重要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技术建立及应用[C].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2013:134.
[3]马荣荣,胡鲲,王印庚 ,吴冰醒,杨先乐. “美婷”原料药在草鱼肌肉组织中残留检测前处理方法[C].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2013:291.
[4]张正,李彬,王印庚 ,廖梅杰,王岚,荣小军. 养殖半滑舌鳎体表溃疡的组织病理学观察[C].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2013:321.
[5]马荣荣,王印庚 ,廖梅杰,张正,荣小军,李彬,杨先乐. 珍珠龙胆石斑幼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确诊[C]. 2013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13:120.
[6]黄华伟,王印庚 ,陈霞,张凤萍. 渡夏期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的发生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C].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 2011:140-148.
[7]高淳仁,王印庚 ,梁友,王印伟. 新养殖品种东澳鳗鲡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前景[C]. 中国鱼类学会2008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8:85.
[8]王印庚 ,陈洁君,秦蕾,张正. 养殖大菱鲆盾纤虫病及其防治研究[C]. 中国水产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摘要集. 2004:92.
[9]高淳仁,王印庚 ,雷霁霖,杨为波. 大菱鲆幼鱼不同放养量和水交换率的养殖效果研究[C].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摘要汇编. 2004:81.
荣誉奖励:
所获荣誉:
1. 荣获科学中国人(2015)年度人物。
2. 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3. 中国渔业科技服务领军人才。
4. 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5. 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
6. 国务院特贴专家等称号。
7. 青岛市拔尖人才。
8. 青岛市侨界十大杰出人士。
9. 院科技服务与推广标兵。
10. 黄河三角洲学者。
11. 江苏省双创人才称号。
12. 荣获“第八届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先进个人。
13. 改革开放40周年渔业科技服务领军人才。
14. 2003年度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优秀工作者
所获奖励:
1. 2011年,《大菱鲆疾病综合控制技术及示范推广》,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 2011年,《刺参良种培育与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和应用》,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3. 2010年,《养殖刺参疾病防控技术及示范推广》,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4. 2008年,《海水鱼类主要致病弧菌的病原学及发生机制》,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5. 2011年,《养殖刺参疾病防控技术与示范推广》,青岛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6. 2010年,《大菱鲆疾病综合控制技术及示范推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7. 2008年,《半滑舌鳎繁育生物学及产业化示范推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一等奖,排名第十五。
8. 2008年,《半滑舌鳎繁育生物学及产业化示范推广》,青岛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十五。
9. 2012年,《营养调控改善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品质的研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2,获奖时间2012
10. 2013年,《营养调控改善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品质的研究》,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二。
11. 2009年,《中国对虾复合性状良种(黄海1号)养殖模式技术开发》,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三等奖,排名第四。
12. 2013年,《海参敌害生物玻璃海鞘的杀除及专用药物的应用推广》,潍坊市寒亭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3. 2014年,《海参敌害生物玻璃海鞘的杀除及专用药物的应用推广》,潍坊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4. 1990年,“七五’国家攻关项目“对虾良种选育—人工交配及性控技术”的“对虾精荚移植技术” 于1990 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五。
15. 1990年,农业部重点项目: 中国对虾亲虾越冬及成熟培育技术研究,1990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媒体报道:
面对疫情逆行而上 助力渔业复产复工
——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王印庚
2020-06-23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会各界人士投入到抗疫工作中,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智慧和力量。青岛市政协委员、中国侨联特聘专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王印庚研究员积极响应号召,立足本职工作,充分发挥渔业技术优势,组织专家通过网络远程系统、手持终端、现场调研指导等形式,开展线上问诊与线下服务相结合、分类指导和分区施策等精准服务,发挥渔业科研主力军作用,指导和协助渔业生产单位复工复产,用实际行动为实现稳产保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展现出新时代科研人的使命与担当。
一、成立渔业抗疫复产服务团,为行业发展出谋划策
疫情暴发伊始,黄海水产研究所迅速反应,密切关注疫情影响下水产行业的状况。为了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公益职能作用,切实做好水产企业抗疫复产的技术咨询服务工作,2月21日,黄海水产研究所组织所内国家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项目首席专家、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专业领域专家50余人成立“渔业抗疫复产服务团”(简称服务团)。服务团按照养殖品种和技术类型划分为10个专业组,通过网络远程系统、手持终端、现场调研等多种形式与产业技术人员直接对接,第一时间了解产业需求和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王印庚作为所成果转化处处长负责服务团的建议与运行,并发挥个人专长积极建言献策,为渔业行业健康发展支招,为政府部门献计献策,先后撰写了《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刺参养殖产业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新冠疫情背景下养殖对虾病害防控策略与应对措施》等行业发展报告,并通过水产主流媒体推送给广大养殖者。同时,组织专家撰写《水产养殖百项共性关键技术汇集》《新冠疫情背景下水产养殖应对处置技术手册》等口袋书。
二、搭建线上服务平台,远程助力企业发展
同期组建“渔业抗疫复产服务团”微信群,汇聚了来自政府渔业主管部门、渔业协会、涉海科研院所和大学、产业联盟、渔业企业和水产媒体相关人员500人。线上及时推送国家推动企业复产复工的法规政策和水产品市场行情信息,为企业销售牵线搭桥,帮助解决压塘滞销难题;在线解答技术问题,有力支撑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微信群就是专家的工作室,疫情阻隔的只是距离,却阻挡不了专家的技术服务。自微信群组建以来,只要群里有企业求助,王印庚等专家团队总是有求必应,毫无保留的将知识和技能与大家分享;无论是深夜还是周末,这支专家队伍以新颖的工作方式,始终关注着疫情防控、水产品保供、行业发展等重点、难点和堵点问题,为水产养殖企业抗疫复产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驾护航作用。
三、为政府决策助力,为养殖企业护航
春不种、秋不收,春季是水产养殖稳定生产的关键时期。曹妃甸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简称保护区)建立于2005年,湿地内野生动植物资源达1200余种,其中野生植物63科164属238种,鸟类17目52科334种,是澳大利亚至西伯利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和栖息场所。为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近期河北省对保护区进行整治,实施“退养还湿”,建立湿地的生态种养计划。
“退养还湿”工程启动后,如何在保护生态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是摆在政府面前必须要解决的难题。2020年1月,王印庚研究员团队应保护区管理服务中心委托,对保护区内的卤水湿地、实验区淡水湿地以及库塘湿地进行生态维护方案编制工作。在疫情尚未解除、复工复产工作十分严峻的情况下,王印庚挺身而出、疫情中逆行而上,带领团队积极投入到复产咨询行动当中。受疫情影响,乘坐公共交通多有不便,王印庚就亲自驾车行程600多公里,带领团队成员先后四次前往保护区。在保护区,他们忙于现场考察调研、走访当地渔民、访谈主管部门、撰写生态维护方案;返回青岛后,他们更是加班加点、夜以继日,三个月相继制定了《卤水湿地生态养护方案》《实验区生态养殖规划与实施方案》《落潮湾水库湿地生态系统维护与实施方案》,并通过了专家验收。一年的工作量在三个月内加速完成。由此,防疫不松劲、春播不误时,王印庚团队牵头制定的系列方案为保护区7000多养殖户提供了生态养护方案,并于5月初开始投放苗种,保障了春播秋收的生产时节需求。
王印庚研究员四次前往唐山曹妃甸开展保护区生态维护方案调研工作
四、乡村振兴践使命,科技兴农勇担责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也是黄海水产研究所的重点任务之一。黄海水产研究所充分发挥在智力和人才方面的优势,勇于担责、主动作为,制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2019-2022年)》。防疫不误服务,王印庚先后走进东营、威海、曹妃甸等乡村振兴示范场,现场考察、部署任务、协调人力,着力落实《行动方案》有关任务的执行。
线下,王印庚带领团队辗转于各示范区、养殖企业,在疫情导致养殖企业普遍业绩下滑的情况下,助力青岛瑞滋集团有限公司逆势领跑海参种业发展。为防止极端气候对海参的高温危害,先后3次到东营进行调研、研发、优化系统降温方案,赶制冷水礁、敷设冷线系统、制定放养计划;构建的刺参池塘高温灾害防御技术迅速形成大面积推广态势,为应对今年夏季高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线上,他积极配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水产养殖技术直播培训工作,在山东《渔业通》平台上对全省技术推广人员进行网络培训,主讲《新冠疫情背景下养殖对虾病害防控策略与应对措施》;疫情期间先后3次利用直播形式开展网上培训,培训技术人员5000多人次。同时配合青岛、潍坊、东营、威海、河北省曹妃甸等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进行调研、咨询、现场指导和产业项目对接,破解产业燃眉之急,贡献乡村振兴之技能。
王印庚研究员在网络平台上主讲对虾疾病防控技术
五、疫情无情人有情,爱心奉献显担当
疫情无情人有情。当得知青岛市红十字会启动向抗击新冠疫情捐赠工作时,王印庚当即通过公募平台捐赠2000元,为支援湖北抗击疫情献上一份爱心。随后通过山东水产学会、山东省海洋经济技术研究会捐款1500元。甘肃省陇南市是青岛对口支援地区,2017年至今,青岛市通过“消费扶贫”帮助陇南脱贫。东西扶贫协作,责无旁贷,王印庚作为青岛市政协委员在春节前夕直接对接甘肃陇南市菜农,伸出援手,奉献爱心,春节前购买3500元农产品分发给下属职工,为困难地区的脱贫致富贡献力量。半年来,王印庚共计捐款10000元,体现了一位侨界委员的担当和大爱。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先。面对新冠疫情的严峻挑战,黄海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攻坚克难,始终战斗在生产和科研一线,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黄海水产研究所70余载创新求实、耕海牧渔的初心,王印庚研究员更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渔业科技服务领军人才、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对王印庚而言,这些荣誉的背后既是肯定,也是动力,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他始终坚信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共同的梦,希望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青岛日报报道:
坚守36年 王印庚带领团队做渔业科技一线的"水产卫士"
2021-04-09 10:18
王印庚(中)在实验室指导研究生开展研究工作。
采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王印庚时,恰逢滨州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前来“取经”。作为研究所成果转化处处长,王印庚要负责产学研合作对接,仅4月2日一天,这种全国各地“出题目”、黄海所“作答案”的渔业对接会就举行了3场。
王印庚是水产动物病害专业出身,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博士毕业后毅然决定“海归报国”,在国内着手建立实用的水产病害防控技术。为了进行系统地调研,他的足迹遍及我国沿海渔业主产区。在应对渔业突发事件中,遭遇过台风雷电袭击命悬一线,也曾顶着零下17摄氏度的严寒调研取样令双手失去知觉……作为一名“农民科学家”,王印庚笑言已有自我保护经验。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他带领团队发现了30余种水产新病害,筛选出40多种疾病防控药物,研发出70余项专利技术,制定了百余种病害防控技术方案,支撑起我国水产养殖的绿色健康发展。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他“白对虾生态养殖突出贡献十大人物”,渔民赞誉他是“一名水产卫士,产业的护航员”。
2021年,是王印庚任职黄海所的第36年。30多年来,他扎根渔业,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5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一等奖等奖励27项,成为水产动物病害防控、抗病育种选育领域的领军人才。2021年,也是王印庚担任黄海所成果转化处处长的第10个年头,10年间,他推动签订所企研发合同1600多项,架起了研究所与数百家企业的合作桥梁。
“与青岛其他涉海院所相比,黄海所可以说是最接地气、最注重科研成果转化的一个。”王印庚说,目前,黄海所已推动数十项研究成果在青岛落地转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项是培育出我国首个抗病性状刺参新品种“参优1号”。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站在新起点,即将“耳顺之年”的王印庚依然耕耘不辍。他说,科技工作者永远在创新路上奔走,要不忘初心,锐意进取,把一辈子的技术成果、工作经验贡献给祖国。
党员档案
王印庚,男,1963年4月出生,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水产动物病害防控与良种选育研究,现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成果转化处处长。先后获得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省优秀共产党员、国务院特贴专家、改革开放40周年渔业科技服务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来源: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