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农林科技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吴文良,男,1961年生,山东昌邑人,博士,现任中国农业大学生态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务处处长、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有机食品出口认证中心负责人。曾任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生态与环境科学系主任、生态学与生态工程系主任。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9年8月-1983年7月:山东农学院土壤农化专业本科。

1983年9月-1986年7月: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专业硕士。

1986年9月-1989年7月:北京农业大学农业生态专业博士。

1989年7月-1991年12月:讲师、教研室副主任,在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系从事农业生态科研和土地经济教学。

1992年1月-1992年6月: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在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系从事农业生态科研和土地经济教学。

1992年7月-1996年12月:副教授、副系主任,在北京农业大学生态和环境科学系从事农业生态和土地经济的科研和教学。

1995年11月-1995年12月:美国持续农业研究与教育项目管理培训与考察。

1997年1月-1999年11月: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所长(兼),在中国农业大学生态和环境科学系、农业生态研究所从事科研和教学。

1999年12月至今:资源和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兼)、所长(兼),在中国农业大学资源和环境学院生态和环境科学系、农业生态研究所从事科研和教学。

学术兼职:

1、中国生态学会理事。

2、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常务理事兼生态农业专业委员会主任。

3、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区域生态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4、中国土壤学会理事兼土壤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5、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理事。

6、北京大学土地科学中心兼职教授。

7、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社会公益项目评审专家。

9、《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农业现代化研究》编委。

10、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专家组副组长。

11、北京市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专家组组长。

12、全国农村能源基地县建设、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区专家组成员。

13、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专家组成员。

14、国家发展计委"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专题组成员。

15、21世纪议程国家进展报告农业领域专家。

16、全球环境基金(GEF)和亚行(ADB)与中国政府合作伙伴项目"西部干旱生态系统土地退化防治"农业领域专家。

16、UNDP、LEAD、GEF、WBI、ADB、GTZ、Amity Foundation、UNCRD等国际组织项目专家。

17、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顾问。

18、北京市顺义区以及十多个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的顾问。

19、河北省涿鹿县和山东省桓台县科技副县长。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为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主讲土地经济学、农业生态学、泛生态学与农业农村持续发展(M04302)、泛生态学导论(D04301)、有机农业及其产品贸易(M04310)等课程。

培养学生情况:

已经指导培养硕士10人、博士8人,现指导在校硕士生9人、博士生16人。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相关的区域、产业、企业综合性战略研究。

承担的科研情况:

主持完成国际合作、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课题30多项。近年主持完成江西丰城“中国生态硒谷”产业发展规划、张家界生态旅游农业规划、内蒙准格尔期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规划、内蒙杭锦旗沿黄河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现主持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华北集约化粮区面源污染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新疆伊犁河利于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与加工技术与示范》、中英合作与中美合作研究课题《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与政策保障》。

"九五"以来主持完成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华北高产粮区农业生态调控研究》 1997-2000

2.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专题《中国持续高效农业发展战略与指标研究》1998-2000

3.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专题《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保证体系研究》1997-1998

4. 农业部项目《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1999-2000

5. 农业部项目《全国生态农业县建设技术指导与研究》1994-1998

6. 北京市计委项目《北京市生态农业总体规划研究》1996-1997

7. 农业部项目《北方部分生态脆弱区生态农业模式及技术》1997-1998

8. 农业部项目《全国生态农业县信息与技术总结》1997-1998

主持在研项目:

1. 教育部项目《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2000-2004

2. 教育部优秀教师基金《高产粮区土壤CN平衡研究》 2002-2003

3. 农业部项目《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方向与战略》2001-2002

4. 科技部项目《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01-2002

5. 农业部部长专项研究项目《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结构调整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2002-2003

6. 国家"十五"攻关重大专项《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中课题《区域生态农业技术规范与保障体系研究》2001-2003,课题主持人兼项目首席专家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农田生态系统CN平衡的环境成本评估模型》(2003-2005)

8. 北京市可持续发展中心项目《新世纪京郊区生态村理想模式创新设计》(2002-2003)

主要成就:

1、在农业生态研究领域,将内稳态和内生资源理论引入农业生态系统研究领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

2、在生态农业研究领域,提出了我国生态农业县发展的四个基本类型和三种模式,最早构建了我国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金字塔产业结构体系,并率先倡导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已经被政府决策部门接受。

3、在农田C/N平衡研究领域把生态模型与环境经济模型结合,实现了由微观试验研究到区域生态模型再到区域环境经济管理决策的跨越,培养了我国农业环境经济领域的第一位博士。

4、在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理论、评价方法、宏观调控和典型模式方面研究深入,培养出该领域我国第一位博士。

发明专利:

1 类产碱单胞MOB13及其应用 吴文良;邬娜;郭岩彬;孟凡乔;乔玉辉 中国农业大学 2009-06-24

2 绿针假单胞桔黄亚种Pa40及其应用 郭岩彬;邬娜;吴文良;孟凡乔;赵桂慎 中国农业大学 2009-08-26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已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合著8部。

出版专著:

1. 《冀西北景观生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0

2. 《农业新阶段新思路新对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3. 《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第一卷)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4. 《农业农村和农民》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5. 《21世纪初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生态农业部分) 农业出版社 2002

资料更新中……

发表论文:

1 农业科技园区效益的综合分析与评价研究 王欧; 吴文良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11-15

2 农民增收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牟子平; 吴文良 职业技术教育 2004-03-20

3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中的问题探讨 王大鹏; 吴文良; 顾松东; 牛新胜; 毛文峰 农业工程学报 2008-08-30

4 江西省丰城市“中国生态硒谷”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 吴文良; 张征; 卢勇; 徐峰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2010-03-30

5 华北集约高产农田温室气体净排放研究初探 梁龙; 吴文良; 孟凡乔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06-04

6 华北高产粮区夏玉米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王明新; 吴文良; 夏训峰 环境科学学报 2010-06-06

7 白三叶草/根瘤菌共生固氮潜力及干旱限制因素 李志芳; 朱春茂; 吴文良; 隋新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03-20

8 甜玉米/白三叶草秸秆还田的碳氮矿化研究 朱春茂; 李志芳; 吴文良; 杨培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05-15

9 基于GIS的华北高产粮区地下水硝态氮含量时空变异特征 陈淑峰; 李帷; 胡克林; 吴文良; 褚兆辉; 毛文峰 环境科学 2009-12-15

10 控释肥对小麦玉米生物学性状和土壤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于淑芳; 杨力; 张民; 吴文良; 巨晓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01-20

11 赛类斯在土壤和玉米中的残留动态及其对杂草防效的研究 邵小明; 衣纯真; 吴文良 农业环境保护 1999-08-20

12 升马唐种子萌发和出苗特性的研究 邵小明; 吴文良 生态学杂志 1999-06-11

13 ~(14)C-Carbofuran在土壤及玉米中的传导与分布 杨金朝; 辛德惠; 吴文良; 赵世云 种子 1999-08-15

14 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分析 刘绍民; 吴文良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2-08-01

15 江汉平原农田生态系统B素循环及平衡分析 林匡飞; 徐小清; 项雅玲; 韩纯儒; 吴文良 生态学报 2002-04-25

16 中国玉米及相关产业主要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分析 夏彤; 吴文良 吉林农业科学 2002-12-25

17 国内外有机农产品生产、贸易及法规管理体系 孟凡乔; 吴文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2-05-15

18 桓台县高产农田土壤硝态氮淋失动态研究 刘光栋; 吴文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2-11-15

19 乡镇淀粉工业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模式的确定 张华; 吴文良 农业环境与发展 1999-02-25

20 利用地面活动的节肢动物进行农田生态环境监测的研究 胡敦孝; 吴文良; 韩纯儒; 蔡烈万; 何家海; M.G.Paoletti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1999-02-15

21 麦玉两熟高产农田生态系统氮素的合理调控──以山东省桓台县冬小麦套种夏玉米系统为例 张新明; 吴文良; 李季; 赵桂慎 应用生态学报 1999-06-18

22 华北平原冬小麦不同培肥措施的节水增产效应研究 张忠学; 温金祥; 吴文良 灌溉排水 2000-03-30

23 我国无污染农产品重(类)金属元素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与研究进展 孟凡乔; 史雅娟; 吴文良 农业环境保护 2000-12-20

24 国外农作系统研究 陈锴; 李季; 吴文良 世界农业 2000-06-20

25 高产农田土壤有机质、养分的变化规律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孟凡乔; 吴文良; 辛德惠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0-12-20

26 长期不同施肥土壤微生物态氮作为土壤供氮指标的研究 田育军; 林杉; 赵笃乐; 吴文良; 胡恒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0-02-10

27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不同培肥措施的节水增产效应研究 张忠学; 温金祥; 吴文良 应用生态学报 2000-04-18

28 我国不同类型区生态农业县建设的基本途径与典型模式 吴文良 生态农业研究 2000-05-15

29 生态农业县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使用与质量保证 张从; 吴文良; 李季; 赵明; 欧阳华民 生态农业研究 2000-08-15

30 高产麦田系统氮肥综合效应研究 张新明; 吴文良; 崔若立 生态农业研究 2000-11-15

31 农田不同培肥措施的节水增产试验研究 张忠学; 孟凡乔; 吴文良 灌溉排水 2001-03-30

32 冬小麦节水增产灌溉模式试验研究 张忠学; 吴文良 灌溉排水 2001-09-30

33 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刘绍民; 吴文良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1-05-01

34 土壤易矿化有机态氮和微生物态氮作为土壤氮素生物有效性指标的评价 宋建国; 林杉; 吴文良; 毛达如 生态学报 2001-02-25

35 华北盐渍化改造区农田蚯蚓生态学研究——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吴文良; 乔玉辉; 徐芹; 陈锴 生态学报 2001-07-25

36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及我国生态产业发展探讨 吴文良; 孟凡乔 中国蔬菜 2001-05-18

37 土壤干燥过程对土壤易矿化有机态氮的影响 宋建国; 刘伟; 赵紫娟; 林杉; 吴文良; 毛达如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1-06-20

38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定位与发展策略 吴文良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1-06-15

39 论我国生态农业的技术创新与保障体系建设 吴文良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1-10-15

40 华北盐渍化改造区蚯蚓种群次生演替与生产投入的关系——以河北省曲周试区为例 乔玉辉; 吴文良; 徐芹; 陈锴 应用生态学报 2001-06-18

41 呼唤生态意识 建设绿色文明 张宝文; 李文华; 吴文良; 李文学; 鹿策 领导决策信息 2001-06-20

42 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调控研究——以新疆昌吉市为例 刘绍民; 吴文良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2-12-30

43 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Ⅰ)——类型与结构 刘绍民; 吴文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2-12-30

44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输出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孟凡乔; 吴文良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999-12-30

45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根层土壤剖面硝态氮积累的初报 张新明; 吴文良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998-06-15

46 山东省主要土壤对不同形态氮素吸持能力的研究 于淑芳; 徐长英; 张军; 吴文良 山东农业科学 1998-09-30

47 生态果园微系统循环的研究进展 牛自勉; 吴文良; 梁小娥; 赵红钰 中国农学通报 1998-12-30

48 种衣剂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杨金朝; 辛德惠; 吴文良; 赵世云; 符树功 种子世界 1998-07-15

49 种衣剂对玉米植株生理代谢指标的影响 杨金朝; 辛德惠; 吴文良; 赵世云 种子世界 1998-09-15

50 关于构建生态文明秩序的思考 彭光华; 吴文良; 刘光栋 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 2002-09-05

51 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化发展途径与典型案例 吴文良 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科技年会论文集 2001-09-01

52 中国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吴文良 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2001年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001-11-01

53 国际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法规及管理体系 孟凡乔; 吴文良 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科技年会论文集 2001-09-01

54 发展绿色-有机食品 打破绿色技术壁垒 吴文良; 乔玉辉; 孟凡乔 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2-06-30

55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认真抓好绿色品牌经营 夏训峰; 吴文良; 王静慧 第十九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论文集 2003-10-01

56 华北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中蚯蚓种群次生演替规律 乔玉辉; 曹志平; 吴文良 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 2004-09-01

57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实践创新人才——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 吴文良 《中国高等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专家论坛论文集 2007-09-01

58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氮量对农田CO_2排放的影响 潘志勇; 吴文良; 牟子平; 王晓凤 土壤肥料 2006-02-10

59 运用混沌理论预测粮食产量 姜会飞; 温德永; 廖树华; 李树岩; 吴文良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6-02-28

60 不同的土壤培肥措施对低肥力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 胡诚; 曹志平; 叶钟年; 吴文良 生态学报 2006-03-30

61 毛乌素沙地杨树防护林内紫花苜蓿蒸散耗水规律的研究 桑玉强; 吴文良; 张劲松; 周择福; 张忠山 农业工程学报 2006-05-30

62 不同土壤类型和农业用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刘文娜; 吴文良; 王秀斌; 王明新; 毛文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05-25

63 模糊SOFM-GIS空间聚类模型在农用地分等中的应用 严会超; 杨海东; 肖莉; 胡月明; 陈飞香; 王璐; 杨培岭; 吴文良 农业工程学报 2006-06-30

64 不同土壤培肥措施对华北高产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 曹志平; 胡诚; 叶钟年; 吴文良 生态学报 2006-05-30

65 华北平原冬小麦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王明新; 包永红; 吴文良; 刘文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09-20

66 秸秆气化集中供气项目运行经验及其问题探讨 周中仁; 陈群; 张征; 陈淑峰; 吴文良 可再生能源 2006-12-15

67 基于GIS和BP神经网络的农区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分布特征分析 王明新; 吴文良; 刘文娜 农业工程学报 2006-12-30

68 小麦秸秆还田对华北高产粮区碳截留的作用 张庆忠; 吴文良; 林光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6-10-30

69 都市多功能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包永红; 吴文良; 王明新; 刘文娜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06-10-30

70 生态化综合农业技术创新的特征与途径 彭光华; 吴文良; 孙振钧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06-10-30

71 工业园企业关联度分析 彭涛; 夏训峰; 罗燕; 吴文良 工业技术经济 2007-02-25

72 生态科学的内涵、本质与作用——纪念生态科学创立140年 彭光华; 孙振钧; 吴文良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7-02-10

73 北方小康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研究——以山东省桓台县为例 周中仁; 王效华; 陈群; 陈淑峰; 吴文良 农业工程学报 2007-03-31

74 小浪底库区坡地不同利用方式入渗规律与产流产沙特征研究 苏子友; 吴文良; 张劲松; 姜广辉 土壤通报 2007-04-06

75 工业共生效益分析——以九发工业园为例 彭涛; 吴文良; 夏训峰; 邹积华; 吴宝瑞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07-05-15

76 小浪底库区坡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的流失特征研究 苏子友; 吴文良; 张劲松; 姜广辉; 贾长荣; 李剑侠; 李中福 水土保持通报 2007-06-15

77 小浪底库区坡地不同景观配置对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产流产沙影响 苏子友; 吴文良; 张劲松; 姜广辉; 贾长荣; 李剑侠; 薛茂盛; 李中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07-15

78 北方农村“四位一体”模式调查研究 周中仁; 陈群; 张虹波; 吴文良 可再生能源 2007-08-15

79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果雅静; 吴华杰; 马铃; 张军连; 吴文良 生态经济 2007-11-15

80 不同水氮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及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晓凤; 吴文良; 潘志勇; 陈淑峰; 刘光栋; 夏训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10-25

81 用~(13)C脉冲标记法研究玉米光合碳分配及其向地下的输入 何敏毅; 孟凡乔; 史雅娟; 吴文良 环境科学 2008-02-15

82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着力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吴文良 中国高等教育 2008-06-03

83 都市型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研究 果雅静; 高尚宾; 吴华杰; 刘中蔚; 吴文良; 张军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03-15

84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与对策 吴文良 北京农业 2008-06-05

85 菊花瘿蚊雌蚊释放性信息素的确定和提取 刘亚佳; 何雄奎; 刘庆然; 刘旭; 吴文良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8-08-15

86 基于区位商法的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布局研究 果雅静; 高尚宾; 方放; 吴文良; 张军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07-15

87 毛乌素沙地新疆杨生长季节蒸腾耗水规律 桑玉强; 刘全军; 吴文良; 张劲松; 孟平; 周择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8-09-25

88 伊犁地区绿色-有机葡萄保鲜储运关键技术问题与对策 生吉萍; 申琳; 吴文良; 陈勇; 武文津; 罗新湖 新疆农业科学 2008-10-15

89 绿色-有机果品类植保技术 秦玉川; 吴文良; 焦子伟; 武文津; 陈勇 新疆农业科学 2008-10-15

90 伊犁地区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方法 李花粉; 罗新湖; 孟凡乔; 范荣霞; 乔玉辉; 吴文良 新疆农业科学 2008-10-15

91 新疆伊犁地区有机产品可追溯性系统信息平台的建设思路 乔玉辉; 吴文良; 孟凡乔; 李花粉; 罗新湖; 范荣霞 新疆农业科学 2008-10-15

92 新疆伊犁河谷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思路 郭岩彬; 焦子伟; 陈勇; 宋萍; 孟凡乔; 吴文良 新疆农业科学 2008-10-15

93 伊犁地区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现状、问题辨识与对策分析 孟凡乔; 叶晨; 焦子伟; 罗新湖; 吴文良; 李花粉; 乔玉辉 新疆农业科学 2008-10-15

94 伊犁河谷有机食品的采后商品化与加工利用前景分析 韩明霞; 李全宏; 吴文良; 焦子伟; 宋萍; 罗新湖 新疆农业科学 2008-10-15

95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与对策 吴文良 北京农业 2008-10-05

96 生态农业与特色型园区的发展——山东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发展的实证分析 王欧; 吴文良 农村经济 2003-06-28

97 树立绿色产品品牌的策略研究 夏训峰; 吴文良; 王静慧 农村经济 2003-10-28

98 用沼气法处理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的优点及存在问题 夏训峰; 吴文良; 王静慧 可再生能源 2003-04-25

99 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Ⅱ)——功能和效率 刘绍民; 吴文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02-25

100 北京怀柔冷水性鱼产业化研究 王静慧; 吴文良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3-06-30

101 中国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王欧; 吴文良 农业技术经济 2003-07-23

102 绿色品牌经营——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战略(上) 夏训峰; 吴文良; 王静慧 世界农业 2003-05-20

103 绿色品牌经营——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战略(下) 夏训峰; 吴文良; 王静慧 世界农业 2003-06-20

104 生态位概念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 夏训峰; 吴文良; 王静慧 商业时代 2003-07-10

105 北京怀柔西洋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王静慧; 吴文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8-25

106 中国生态农业建设成就与展望 吴文良 产业与环境(中文版) 2003-12-30

107 华北农业高产粮区地下水面源污染特征及环境影响研究——以山东省桓台县为例 刘光栋; 吴文良; 刘仲兰; 王立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04-01

108 华北农业高产粮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环境价值损失评估技术研究——以山东省桓台县为例 刘光栋; 吴文良; 靳乐山; Gabriel Gulis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04-01

109 法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及启示 严会超; 吴文良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5-04-25

110 中国园艺产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研究 钱秀丽; 吴文良; 张征 世界农业 2005-04-10

111 内蒙古翁牛特旗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李显军; 吴文良; 李志芳 世界农业 2005-07-10

112 我国园艺产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研究 钱秀丽; 吴文良; 张军连 生态经济 2005-06-01

113 转基因大豆发展及中国大豆产业对策 钟金传; 吴文良; 夏友富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5-08-30

114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趋势探析——以ECOCERT认证项目为例 董杰; 孟凡乔; 李艳; 乔玉辉; 吴文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07-01

115 浏阳农业结构类型及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对策 牟子平; 吴文良; 雷红梅 自然资源学报 2005-07-15

116 全球转基因大豆发展概况 钟金传; 吴文良; 夏友富 生态经济 2005-10-01

117 秸秆还田和施氮对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张庆忠; 吴文良; 王明新; 周中仁; 陈淑峰 生态学报 2005-11-25

118 不同土壤培肥措施对华北高产农田原生动物丰度的影响 曹志平; 陈国康; 张凯; 吴文良 生态学报 2005-11-25

119 中国小麦生产的时空变异及区域优势分析 姜会飞; 潘学标; 吴文良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5-10-20

120 生物质能研究现状及展望 周中仁; 吴文良 农业工程学报 2005-12-30

121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李显军; 吴文良; 李志芳 生态学杂志 2005-12-30

122 京郊生态村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的探索-以怀柔北宅村为例 王素珍; 吴文良; 刘黎明; 张军连 中国农学通报 2005-12-30

123 用生态系统理论浅析农业科技园区生态系统的发展 夏训峰; 吴文良; 王静慧 科技导报 2003-09-20

124 定西旱作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王欧; 吴文良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3-04-15

125 北京平谷农业主导产业——桃的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王静慧; 吴文良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3-08-15

126 “草原兴发”生态农业产业化中的技术开发及质量管理 夏训峰; 吴文良; 王静慧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3-10-15

127 生态学的科学学研究进展 彭光华; 吴文良; 张法瑞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30

128 我国燕山板栗生产带的优势、问题与对策研究 王静慧; 吴文良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3-08-20

129 培肥措施对植物线虫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 赵映霞; 刘奇志; 曹志平; 吴文良; 薛泽涛; 潘登 植物保护 2003-12-08

130 中国有机食品发展市场前景及面临的挑战 李季; 吴文良; 孟凡乔 中国农业信息 2003-08-25

131 高产农田土壤硝态氮淋失与地下水污染动态研究 刘光栋; 吴文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3-01-01

132 桓台县麦玉两熟系统化肥投入及土壤养分资源研究 吴文良; 张新明; 宗栓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3-04-01

133 国家绿色预算初探 张军连; 吴文良; 刘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3-04-01

134 杂草对冬小麦的危害损失及经济防除阈值 邵小明; 吴文良 植物保护学报 2003-05-15

135 农民增收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牟子平; 吴文良 农村经济 2004-01-28

136 对生态学泛化的思考 陈国康; 曹志平; 吴文良 生态经济 2004-12-30

137 景观生态学: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张庆忠; 陈庆义; 吴文良 生态学报 2004-04-25

138 华北高产农区公众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环境保护意识及支付意愿调查 刘光栋; 吴文良; 彭光华 农村生态环境 2004-05-30

139 我国农业劳动力冗余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牟子平; 吴文良 人口与经济 2004-05-25

140 论经济生态系统及其演化 赵桂慎; 吴文良; 卢凤君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30

141 人力资本法评估农业污染地下水环境价值损失 刘光栋; 吴文良; 靳乐山; Gabriel Gulis 中国环境科学 2004-06-20

142 区域农业结构类型划分方法构建及其应用 牟子平; 吴文良; 雷红梅 软科学 2004-06-30

143 北京郊区北宅生态村规划研究 粟驰; 吴文良; 于兴海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4-12-30

144 农业结构类型、资源效率及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对策 雷红梅; 牟子平; 吴文良 世界农业 2004-08-10

145 美国肉鸡产业化的主要特点 夏训峰; 吴文良; 朱珍华 世界农业 2004-08-10

146 华北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中蚯蚓种群次生演替规律 乔玉辉; 曹志平; 吴文良 生态学报 2004-10-25

147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与氮肥施用量对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潘志勇; 吴文良; 刘光栋; 高秀文 土壤肥料 2004-10-10

148 寿光农业结构类型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对策 牟子平; 吴文良; 雷红梅 资源科学 2004-11-20

149 寿光蔬菜产业化历程及其支撑体系研究 牟子平; 吴文良; 雷红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09-30

150 中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与制度创新战略 雷红梅; 牟子平; 吴文良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2-30

151 北京市怀柔板栗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王静慧; 吴文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01-01

152 试论生态环境补偿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严会超; 吴文良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5-01-26

153 生态农村——未来农村发展的理想模式 朱跃龙; 吴文良; 霍苗 生态经济 2005-01-01

154 发达国家城郊生态村发展模式分析 刘鬯; 张军连; 吴文良 生态经济 2005-02-01

155 成龄苹果园树盘养蚯蚓的综合效应研究 薛进军; 辛德惠; 吴文良; 崔元林; 严清江 中国果树 1994-02-15

156 生态农业县规划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吴文良; 李国学; 郭向东 生态农业研究 1994-11-15

157 论区域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类型及其防治策略 吴文良 农业环境保护 1995-10-20

158 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与中国生态农业 王建武; 吴文良 开发研究 1995-12-30

159 曲周县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研究 温金祥; 宇振荣; 韩纯儒; 吴文良; 顾鹤皋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5-07-30

160 论农业投入的基本类型及真实践意义 吴文良 农业环境与发展 1995-05-25

161 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与中国生态农业(续) 王建武; 吴文良 开发研究 1996-02-15

荣誉奖励:


先后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茅以升科教基金北京青年科技奖一项。

1、获北京市"五四"奖章。

2、获北京市优秀教师。

3、获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先进个人。

4、获国家"九五"科技攻关先进个人。

5、获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6、获科技日报专栏"共和国科技少帅"。

7、获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教学院长。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


吴文良:有机食品播种者

苏丹红、注水肉、地沟油、毒海货、吊白块……越来越多的假冒伪劣食品被曝光于天下,令消费者心惊胆寒。难怪有人质疑:我们现在还能吃什么?什么样的食品才安全?谁能为我们带来真正放心的食品?民以食为天,没有安全的有质量保证的食品,百姓能吃得放心吗?本期《质量人物》专栏为您介绍一位著名的农业专家——吴文良,十几年来,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他在生态农业、有机食品领域孜孜不倦地探索和追求……

有机西红柿的美味唤起童年的回忆,激发研究与实践的冲动.

那是在一次普通的会议之后,主办单位送给吴文良一箱蔬菜,其中就有两个有机西红柿。吴文良拿起西红柿品尝,一股地道的西红柿的芳香扑鼻而来,使他仿佛突然回到童年,重新体会儿时在乡下吃西红柿的一幕:咬开西红柿,就有一种特有的芬芳留在齿间,看那瓤儿,沙甜、沙甜,依如从前瓜田里见过的沙瓤西瓜。乍看上去,仿佛有蜜糖要从上面掉下来…… 吴文良是农民的后代,最清楚真正的西红柿的味道。为什么现在的西红柿大而无味?为什么如今拿西红柿做的汤再也闻不到特有的酸甜味道?一个接一个疑问闪现在吴文良脑海。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很难再品尝到从前吃过的某种果实的原汁原味了。同样的遭遇也发生在吴文良身上,不同的是,吴文良那根敏感的研发神经被深深地触动了。怎么才能生产出那种原汁原味的西红柿呢……

吴文良出生于山东潍坊一个农村家庭,因为与土地千丝万缕的关系,加上他喜欢化学,就顺理成章上了山东农业大学土壤与农业化学专业,以后又连续深造本科、硕士、博士……现在吴文良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专家、生态农业专家、有机食品专家。

博览会上怦然心动 1998年春节后不久,吴文良第一次应邀参加在德国纽伦堡举办的世界最大的有机食品博览会,这是他第一次到国际市场上参观。世界上数千家经营有机农业、有机食品的商家云集于此,带来了各式各样丰富的有机农产品、天然食品。世界商贾要在博览会上展示自己的产品,进行恰谈交易,签定合同。

畅游在纽伦堡博览会各国有机食品的海洋中,吴文良再次被深深触动了。当国内的相关部门、业内专家、商家还在争论有机农业有无前途的时候,在国际上已经有了成熟的标准,有了如此丰富的商品贸易……做农业战略研究,必须从宏观上把握大的趋势,吴文良敏感而强烈地认识到中国在有机食品研发上的巨大差距,但同时他也看到我国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机食品做起来非常难,它是一个非常狭窄、非常苛刻的领域,但通过这个非常狭窄的渠道,我们可以与国际接轨。知道人家在吃什么?做什么?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吴文良告诉记者:“经过努力,中国这些年基本解决了蔬菜等食品短缺的问题,甚至还出现了过剩。然而,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们国家却在过量使用化肥、农药,虽然解决了吃饭吃菜、吃饭的问题,但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

吴文良到一户菜农家里调查,菜农中午请他吃饭,到地里去挖青菜,吴文良发现,菜农并没有走进蔬菜大棚,而是走到一块小菜地里。“为什么不摘大棚里的菜?”吴文良问。菜农憨厚地笑道:“那里面的菜都旋过化肥农药,只往城里卖,我们家平常都吃这些有机蔬菜。” 吴文良不无忧虑地说,他到过一些蔬菜大棚,看到菜农施肥打药的场景感到非常可怕。用化肥就像下雪,打农药就像下雨。在这种环境下生长出来的蔬菜,农民自己都不吃。“现在有人在广告上讲,他们生产的都是无公害绿色蔬菜,那是在开国际玩笑,说是绿色通道,实际上是黑色通道。” 在吴文良看来,“数量解决了,只是解决吃饱的问题,但安全问题的突现,则更严重。一定要想办法解决这个新问题!”为此,吴文良亲自实践,探究生产真正安全的食品之路。

构建农业与食品安全的金字塔

春去春又来,转眼1999年春天,当时的外经贸部贸促会组织召开中国农产品出口研讨会。一个身材不算高大,但颇结实的汉子精神奕奕地走上讲台,随着他***的讲演,与会的领导、专家、企业家眼前逐渐清晰地呈现一条中国农业和食品产业生态化与安全保障的发展之路。他就是吴文良。

就是在这个会上,吴文良正式提出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金字塔结构体系”。“这个安全保障体系是分级的,有机食品是顶级的,它完全与国际标准接轨。中间是绿色食品,基本要求是无害、安全,是可以放心食用的。无公害食品则是安全的底线标准。”吴文良的建议在大会上得到很多专家、企业的认可,后来不仅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也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常识。后来,商家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上也借用了这一金字塔的概念。

6年之后,吴文良在他的工作室接受记者采访,回忆往事,仍颇多感慨。

作为农业战略研究专家,吴文良始终坚持宏观研究与微观实验研究与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相结合。提出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金字塔结构体系,并非无根之花。从吃不饱肚子,到吃得好、吃得安全,对中国人来讲是一个巨大的飞跃。然而,近年来社会上种种有毒有害食品的报道,深深地刺痛了吴文良的心。“为了父老乡亲能吃上安全的食品,我也要坚持做有机食品的研究,并努力使之推广普及。”这是吴文良最初最单纯的想法。

中国资源短缺,人口数量巨大,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国外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在美国、欧洲、日本,包括加拿大,他们的农业发展都有强大的财力支持。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也有特殊的政策保障。发展中的中国面临种种困难,比如在生态脆弱和高度集约化的条件下,农业现代化如何解决资源环境与安全的问题?环境质量安全问题对于13亿中国人来说,尤为重要,这是我们必须迈过的一道槛!国家农业发展提出十字方针“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如何去落实“生态、安全”这四个字呢?如何处理高产、优质、高效与生态、安全之间的矛盾……在中国农业大学的校园内,吴文良在苦苦地探寻着。

“有机的并不一定在各个方面是最好的,但在安全性方面它一定是最好的。我提出的金字塔体系,主要强调它的安全性!由于有机食品是不用或者基本不用农用化学品的,它的安全性属于最高级别。它不用化学品,发展这一产业可以降低环境污染程度,同时对消费者健康是很有好处的。”吴文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说:“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有一窝蜂的地方,比如,一旦提出绿色食品好,突然所有的东西就都成为绿色、无公害了。这实际上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也对有机农业、绿色食品的发展与普及及为不利!” 基于这一想法,他最早带领同事们开展了有机食品的出口认证,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同时他也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聘为咨询委员会专家、认证评审委员会专家。

传道授业育桃李

从研究室走出来,吴文良决心以自身行动,倡导有机农业的发展。1998年秋,吴文良准备在中国农业大学开设有机食品研究生课。要开设一门研究生课得有理由,需要有关教授认定。吴文良首先征求自己导师辛德惠院士(现已去世)的意见,导师虽然研究宏观农业,但他指出,“这个很有前途,你最好在北京有实习基地。”与导师意见相左,有人认为开这个课没有必要,并提出质疑,开设这门课有价值吗?对有机食品不太了解的人则说,这门课不用讲30多个学时,就用3个学时给大家做一个专题报告就可以了。但吴文良并没有放弃。“治学,当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要站得高,看得远。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但实践中却很难去执行。有了目标后,要从具体的事情做起,坚持下去,机会自然就有了。如绿色食品、生态农业、有机食品,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如果它是科学、正确的,它就一定有发展前途,它是现代农业趋势的一个代表。” 经过努力争取,吴文良的有机食品专业研究生课终于开课了。吴文良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资料编成讲义,分发给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他就像一个虔诚的传教士,要把自己所研究的成果灌输给自己的学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希望自己播下的种子,能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开花结果,希望有机农业的路越走越宽广。让吴文良感到骄傲与欣喜的是,这门课程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的欢迎,每年都有数十名学生选这门课。他带的几个硕士生,通过学习有机食品课程,先后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其中一个硕士被一家有机食品研究机构选中,很快委以重任并被安排出国。

21世纪理想农业的追求 其实困难与阻力一直没有离开吴文良。当国际上对有机食品炒得正热时,吴文良和同事们给农业部的一位领导汇报,那位领导却说:“这个东西太难了,在中国不现实,做不成。”香山会议是中国科学家公开发表自己言论的最高级别的会议,在两年前的香山会议上,当讨论生态农业涉及到有机食品时,吴文良再次提出有机食品的发展问题,依然有很多人还说“没什么前途,那条路走不通。”前不久,在讨论我国农业发展问题的一次会议上,有多个中国工程院老院士参加,执着的吴文良再次提出一个假设: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在未来20年、30年有没有可能形成一种主流的农业生产模式和食品消费模式?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我们从现在就应该做点什么?吴文良不断地提问、宣传有机食品,但他已很少再去争论,而是更注重研究、实践和服务社会。当吴文良看到德国博览会上有机食品的丰硕成果时,他已开始实实在在的行动了。数年来他一直没有间断地在研究,搜集国外几十年的相关研究材料。国家的绿色食品研究、发展他更是积极参与,有机食品出口认证从七八年前开始做,到现在已经成为业内的榜样。在国内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吴文良也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这就跟小孩子似的,虽然她很小,但成长性很强。有机食品具备这种成长性,现在全球拥有数百亿美元的贸易额。而且每年都以百分之二十、三十,甚至更高的速度在成长,2010年会突破1000亿美元。从国外跟国内的比较来看,目前我们落后的时间比较长,同时我们在份额方面占的比例也比较低。但是在全球绿色环保的大趋势下,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前途无限、商机无限。”在2005年的春天里,吴文良格外充满信心。他和同事们的有机农业、有机蔬菜试验研究已有多年了,他还与华南农业大学密切联系,互相学习与交流。“华南农大的有机大米已做成并在香港上市了,市场非常好。他们产出的有机大米投入降低,产量增加,价格大幅度上涨,而且还得到了国家农业部、发改委和国家基金委的资助,这就是最好的说明。既然有机大米可以大规模做成,那么,理论上其他的农产品也一定可行,关键是我们要坚持去研究、开发、实践!”

“只要我们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去做,一定会慢慢地逼近目标。”吴文良说:“有机农业、有机食品是健康产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吃穿用整个大的消费中,绿色消费、环保消费不仅是新世纪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是21世纪财富积累的最大机遇之一。麦当劳是上世纪成功的商业模式,但它不是成功的生态模式、消费模式,美国已提出控制垃圾食品问题。它的商业模式如何进行生态转型?我们国家突飞猛进的快餐业,如何进行食品安全保障?这都需要从宏观与微观上关注、研究农业和食品产业的发展!”

对于将来的研究方向,吴文良胸有成竹。“人是有惰性的,许多人往往是被动地去做事。如果被动地去做,肯定做不好。”吴文良教授说:“作为一个研究者,一定要有前瞻性,要主动地去做。对于环境问题,我们最早发现问题的是生产环节,但生产、加工和消费是一个循环,不能孤立地看。人们重视‘绿色食品',应该包括生产、加工和消费的全过程,现在‘绿色餐饮'、‘绿色旅游'很时髦,最终都要靠消费来完成。确定未来农业与食品生产、消费模式,有机农业或高标准的生态农业无疑是主流模式。这需要我们从理论上、技术上、模式上、政策上去研究,去实践!它牵涉到整个社会的质量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人物小传:

男,1961年生,山东昌邑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生态与环境科学系主任、生态学与生态工程系主任。现任教务处处长、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有机食品出口认证中心负责人。“九五”和“十五”期间先后任河北涿鹿县和山东桓台县科技副县长。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首席专家。长期坚持试验研究与战略研究相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经济科学研究相结合、系统分析研究与规划设计相结合。主要从事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相关的区域、产业、企业综合性战略研究。专长是与农业和生态密切相关的战略定位与总体设计。在农业生态研究领域,将内稳态和内生资源理论引入农业生态系统研究领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在生态农业研究领域,提出了我国生态农业县发展的四个基本类型和三种模式,最早构建了我国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金字塔产业结构体系,并率先倡导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已经被政府决策部门接受。在农田C/N平衡研究领域把生态模型与环境经济模型结合,实现了由微观试验研究到区域生态模型再到区域环境经济管理决策的跨越,培养了我国农业环境经济领域的第一位博士.在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理论、评价方法、宏观调控和典型模式方面研究深入,培养出该领域我国第一位博士。

结合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研究和教学,主持建立了目前国内最大的有机食品出口认证机构,认证产品占全国有机食品出口的50%以上。目前正在筹建中法合资生态认证中心。

来源:《人民网》2010年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251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