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赵昌平,男,安徽宿松县人,1962年6月出生,博士,研究员,中共党员。现任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党支部书记。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79.09-1983.07,皖南农学院农学系,读本科。
1983.09-1986.07,浙江农业大学,读硕士。
1986.8-1993.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小麦栽培研究,先后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1993.7-1998.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杂交小麦育种与小麦栽培研究,副研究员、小麦栽培室副主任。
1997.09-2000.07,中国农业大学,读博士。
1998.7-2002.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杂交小麦育种与小麦栽培研究,研究员、杂交小麦室主任。
2002.3至今,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杂交小麦育种与小麦栽培研究,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
社会兼职:
1.北京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部副主任。
2.北京专家联谊会理事。
3.北京市职称评审委会高级评委。
4.首都青少年校外科技导师。
5.北京市谷物协会理事。
6.北京地区作物学科青年研究会总干事。
7.北京市顺义区特聘专家。
8.北京市作物协会常务理事,粮食专业组组长。
9.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聘顾问。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1.小麦遗传育种和栽培管理。
2.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1.国家863专项“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2.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标记克隆及代谢机理研究”。
3.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二系杂交小麦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研究”。
4.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小麦光温敏不育基因的标记定位和克隆”。
5.农业部项目“小麦品种DNA指纹图谱库建立”。
6.市农委项目“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试验示范工程”。
7.国家863“超高产二系杂交小麦的研究与应用”。
8.市科委“华北农作物核心种质资源创新研究”。
9.市科委“超高产二系杂交小麦的应用技术研究”。
10.市基金“光温敏不育小麦生态生理及异交生物学特性研究”。
11.市科委“光温敏二系杂交小麦研究”。
12.市基金“二系杂交小麦的生物技术研究”。
13.中华农业科教基金“超高产二系杂交小麦新组合及配套技术研究”。
14.市科委“冬小麦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机其应用技术研究”。
15.市新星“小麦综合营养诊断系统研究”。
16.北京市“生物工程杂交小麦研究”。
17.北京市“小麦玉米营养诊断与推荐施肥技术”。
18.北京市小麦产量形成系统的协调平衡研究”。
19.国家基金“小麦产量形成系统的协调”。
科研成果:
1.围绕小麦高产栽培生理与应用技术研究,首次提出了“小麦物质生产三个阶段划分”理论,作为负责人之一建立的“京郊小麦定位系统观测”网络达国际先进水平,主持或参加的“北京地区小麦高产技术体系研究”、“小麦产量形成系统的协调平衡研究”、“小麦生长发育及调控机理”、“京麦9158、京麦6、京冬12等系列品种选育与推广”等研究项目取得的成果,在我国北部冬麦区得到大面积广泛应用,创造出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小麦雄性育性的相对性原理”及其应用技术体系,为光温敏二系杂交小麦的研究与应用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3.研究建立了冬小麦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创新与改良的四条有效途径,并据此,率先选育出一系列小麦优异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约200份,构建小麦各类雄性不育性种质资源近5000份,为我国在该领域的持续领先奠定了坚实的种质资源基础。
4.在国际上,率先选育成功一批冬性二系杂交小麦高产新组合8份,其中京麦6号于2005年通过北京市审定,成为国际上第一个冬性二系杂交小麦新品种,并在北部冬麦区广泛示范种植。
5.围绕二系杂交小麦制种中的育性稳定性、父母本配制、开花习性、辅助授粉、化学调控等关键技术,开展攻关,建立了一套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系杂交小麦种子生产技术。
6.所领导的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成为国际该领域的领先优势单位,并被誉为国际杂交小麦研究的先锋。
品种审定:
1.京麦7号,2009年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京麦6号,2005年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3.京麦9158,2003年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4.京冬18,2006年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5.京冬20,2006年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6.京冬17,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7.京冬22,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8.京花9,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9.京冬12,2008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0.京冬23,2008年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发明专利:
[1]王伟伟,唐益苗,赵昌平,马锦绣,汪德州,郝小聪. 一种小麦雄性不育相关蛋白TaMYB97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P]. CN112521473A,2021-03-19.
[2]高世庆,赵昌平,孙仁玮,公杰,刘永杰,李丹,陈兆波,王永波,陈现朝. 二系杂交小麦产量杂种优势相关蛋白TaHMT39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12522230A,2021-03-19.
[3]公杰,高世庆,赵昌平,刘永杰,李丹. 二系杂交小麦产量杂种优势相关蛋白TaCCA1-7D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12266412A,2021-01-26.
[4]高世庆,赵昌平,公杰,刘永杰,刘钰涵,李丹,张风廷,陈兆波. 一种植物抗旱杂种优势相关蛋白TaATG5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12094331A,2020-12-18.
[5]唐益苗,赵昌平,徐磊. 一种水稻雄性不育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P]. CN107698672B,2020-12-11.
[6]刘丽华,庞斌双,赵昌平,李宏博,张明明,刘阳娜,张风廷,张立平. 用于普通小麦常规种品种纯度鉴定的特异性SNP位点组合以及鉴定方法[P]. CN111850158A,2020-10-30.
[7]高世庆,赵昌平,刘永杰,公杰,赵保存,张肖,王永波,张荃,张风廷,庞斌双,张淑娟,陈兆波,陈现朝. 植物抗旱杂种优势相关蛋白TaNF-YB3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11808180A,2020-10-23.
[8]庞斌双,刘丽华,赵昌平,张明明,李宏博,刘阳娜,张立平,张风廷. 用于鉴定普通小麦品种的SNP分子标记以及SNP分子标记检测方法[P]. CN111778353A,2020-10-16.
[9]唐益苗,赵昌平,徐磊,苏世超,王伟伟,房兆峰,孙辉,张风廷,王娜,郭春曼. 小麦花药绒毡层特异表达启动子及其应用[P]. CN107384928B,2020-09-18.
[10]高世庆,赵昌平,刘永杰,公杰,刘钰涵,张风廷,唐益苗,陈兆波. 小麦产量杂种优势相关调控基因TalncRNA1809及其应用[P]. CN111662905A,2020-09-15.
[11]张胜全,叶志杰,陈兆波,任立平,王拯,高新欢,赵昌平,张风廷. 一种应用无人机开展杂交小麦辅助授粉方法[P]. CN111642387A,2020-09-11.
[12]高世庆,赵昌平,徐蓓,张风廷,陈兆波,张荃. 植物抗旱相关蛋白PvSnRK2.6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9402150B,2020-09-04.
[13]高世庆,赵昌平,廖祥正,张风廷,李根英,杨涛,公杰,刘永杰. 植物抗旱、耐盐蛋白AsCIPK14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9666659B,2020-09-04.
[14]高世庆,赵昌平,张风廷,赵宝存,杨涛. 植物抗旱、耐盐蛋白EeCIPK26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9666681B,2020-09-04.
[15]唐益苗,高世庆,赵昌平,郭春曼,徐磊,房兆峰,柳珊,孙辉,王永波,王娜. 植物抗旱、耐盐和提高小麦产量相关蛋白及其基因和应用[P]. CN108341859B,2020-09-04.
[16]高世庆,赵昌平,唐益苗,张立平,高建刚,张风廷,陈兆波,马锦绣,刘阳娜. 植物抗旱相关蛋白AsTMK1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6636031B,2020-09-01.
[17]高世庆,赵昌平,张风廷,杨涛,廖祥正,张淑娟,公杰,刘永杰. 植物抗旱、耐盐相关蛋白EeSAPK4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9777790B,2020-09-01.
[18]唐益苗,高世庆,赵昌平,郭春曼,徐磊,房兆峰,柳珊,孙辉,王永波,王娜. 改良小麦株型相关蛋白TaAAA-ATPase1及其基因和应用[P]. CN108410846B,2020-06-09.
[19]张立平,苑国良,赵昌平,苑少华,白建芳,王娜,高世庆,张风廷,单福华,孙辉,马锦绣. 一种诱导植物花粉败育的相关蛋白TaPaO1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7937358B,2020-05-22.
[20]唐益苗,赵昌平,郭春曼,陈兆波,房兆峰,柳珊,王永波,王娜. 一种提高小麦粒重相关蛋白Tc105及其基因和应用[P]. CN108484744B,2020-05-22.
[21]唐益苗,赵昌平,徐磊. 控制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的相关蛋白及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7474125B,2020-05-22.
[22]张立平,赵昌平,段文静,王玉昆,苑少华,白建芳,王鹏,苑国良,张风廷,王娜. 诱导植物雄性不育相关调控的microRNA167a及其应用[P]. CN106636095B,2020-05-22.
[23]孙辉,王永波,张风廷,赵昌平,秦志列,叶志杰,任立平,廖祥政. 一种通过提高光合特性改善小麦光温敏不育系籽粒饱满度的方法[P]. CN111084063A,2020-05-01.
[24]高世庆,赵昌平,公杰,刘永杰,赵保存,张肖,廖祥政,张荃,张风廷,张淑娟,陈兆波,王永波. 小麦抗旱杂种优势相关蛋白TaNF-YB12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10964091A,2020-04-07.
[25]张胜全,王拯,赵昌平,张风廷,高建刚,陈兆波,叶志杰,任立平,高新欢. 用于稳定二系杂交小麦制种产量的方法[P]. CN110915648A,2020-03-27.
[26]高世庆,赵昌平,公杰,刘永杰,朱碧莹,张风廷,庞斌双,王永波,陈现朝. 植物产量杂种优势相关蛋白TaMADS134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10862439A,2020-03-06.
[27]白建芳,张立平,赵昌平,郭昊宇,苑少华,刘子涵,李艳梅. 小麦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小麦原生质体介导的转化方法[P]. CN110846270A,2020-02-28.
[28]高世庆,赵昌平,王永波,唐益苗,庞斌双,陈兆波,张风廷,廖祥政,王娜. 植物抗旱相关蛋白EtSnRK2.2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6636030B,2019-10-29.
[29]高世庆,赵昌平,唐益苗,孟林,张立平,杨卫兵,张风廷,刘丽华,孙辉,田立平,权威. 一种植物抗旱相关蛋白EeSnRK2.7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6636032B,2019-10-29.
[30]张胜全,叶志杰,任立平,王拯,陈兆波,高新欢,赵昌平,张风廷,董艳华. 一种可折叠切割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收割机[P]. CN209376207U,2019-09-13.
[31]高世庆,赵昌平,张风廷,杨涛,廖祥正,张淑娟,公杰,刘永杰. 植物抗旱、耐盐相关蛋白EeSAPK4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9777790A,2019-05-21.
[32]庞斌双,刘丽华,赵昌平,刘阳娜,张风廷,李宏博,张立平. 小麦常规品种纯度的SSR分子标记检测方法、引物组合及其应用[P]. CN109777881A,2019-05-21.
[33]高世庆,赵昌平,张风廷,刘永杰,公杰. 植物花粉育性恢复相关蛋白TaDMT25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9734786A,2019-05-10.
[34]高世庆,赵昌平,廖祥正,张风廷,李根英,杨涛,公杰,刘永杰. 植物抗旱、耐盐蛋白AsCIPK14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9666659A,2019-04-23.
[35]高世庆,赵昌平,张风廷,赵宝存,杨涛. 植物抗旱、耐盐蛋白EeCIPK26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9666681A,2019-04-23.
[36]高世庆,赵昌平,唐益苗,李雪垠,张立平,张风廷,孙辉,王永波,王娜. 一种植物抗旱相关蛋白Tabzip174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5753952B,2019-03-26.
[37]高世庆,赵昌平,徐蓓,张风廷,陈兆波,张荃. 植物抗旱相关蛋白PvSnRK2.6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9402150A,2019-03-01.
[38]叶志杰,张胜全,任立平,王拯,陈兆波,高新欢,赵昌平,张风廷,董艳华. 一种自走式父本去除收割机[P]. CN109392696A,2019-03-01.
[39]高世庆,赵昌平,唐益苗,杨涛,王永波,张立平,张风廷. 一种植物抗旱、耐盐相关蛋白EeSAPK7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5296443B,2019-02-05.
[40]高世庆,赵昌平,唐益苗,张立平,张风廷,孙辉,马锦绣,田立平. 一种植物抗旱、耐盐相关蛋白AsSnRK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5349505B,2019-02-05.
[41]唐益苗,赵昌平,郭春曼,陈兆波,房兆峰,柳珊,王永波,王娜. 一种提高小麦粒重相关蛋白Tc105及其基因和应用[P]. CN108484744A,2018-09-04.
[42]唐益苗,高世庆,赵昌平,郭春曼,徐磊,房兆峰,柳珊,孙辉,王永波,王娜. 改良小麦株型相关蛋白TaAAA-ATPase1及其基因和应用[P]. CN108410846A,2018-08-17.
[43]唐益苗,高世庆,赵昌平,郭春曼,徐磊,房兆峰,柳珊,孙辉,王永波,王娜. 植物抗旱、耐盐和提高小麦产量相关蛋白及其基因和应用[P]. CN108341859A,2018-07-31.
[44]唐益苗,赵昌平,徐磊,张风廷,郭春曼,王伟伟,孙辉,马锦绣,王永波,孙瑞. 控制小麦雄性不育的BURP花粉蛋白TaBURP4B及其基因和应用[P]. CN108341860A,2018-07-31.
[45]张立平,苑国良,赵昌平,苑少华,白建芳,王娜,高世庆,张风廷,单福华,孙辉,马锦绣. 一种诱导植物花粉败育的相关蛋白TaPaO1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7937358A,2018-04-20.
[46]唐益苗,赵昌平,徐磊. 一种水稻雄性不育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P]. CN107698672A,2018-02-16.
[47]唐益苗,赵昌平,徐磊. 控制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的相关蛋白及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7474125A,2017-12-15.
[48]唐益苗,赵昌平,徐磊,苏世超,王伟伟,房兆峰,孙辉,张风廷,王娜,郭春曼. 小麦花药绒毡层特异表达启动子及其应用[P]. CN107384928A,2017-11-24.
[49]高世庆,赵昌平,王永波,唐益苗,庞斌双,陈兆波,张风廷,廖祥政,王娜. 植物抗旱相关蛋白EtSnRK2.2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6636030A,2017-05-10.
[50]高世庆,赵昌平,唐益苗,张立平,高建刚,张风廷,陈兆波,马锦绣,刘阳娜. 植物抗旱相关蛋白AsTMK1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6636031A,2017-05-10.
[51]高世庆,赵昌平,唐益苗,孟林,张立平,杨卫兵,张风廷,刘丽华,孙辉,田立平,权威. 一种植物抗旱相关蛋白EeSnRK2.7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6636032A,2017-05-10.
[52]张立平,赵昌平,段文静,王玉昆,苑少华,白建芳,王鹏,苑国良,张风廷,王娜. 诱导植物雄性不育相关调控的microRNA167a及其应用[P]. CN106636095A,2017-05-10.
[53]高世庆,赵昌平,唐益苗,李雪垠,张立平,张风廷,孙辉,王永波,王娜. 一种植物抗旱相关蛋白Tabzip174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5753952A,2016-07-13.
[54]高世庆,赵昌平,唐益苗,张立平,张风廷,孙辉,马锦绣,田立平. 一种植物抗旱、耐盐相关蛋白AsSnRK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5349505A,2016-02-24.
[55]高世庆,赵昌平,唐益苗,郭丽香. 植物抗旱、耐盐相关蛋白EeZFP2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4497113A,2015-04-08.
[56]高世庆,赵昌平,唐益苗,杨涛. 一种植物抗旱相关蛋白TaRBP2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4292318A,2015-01-21.
[57]高世庆,赵昌平,唐益苗,杨涛. 一种植物抗旱相关蛋白TaSnRK2.6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3497940A,2014-01-08.
[58]高世庆,赵昌平,唐益苗,徐蓓. 一种植物抗旱、耐盐相关蛋白AsSAPK7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3320410A,2013-09-25.
[59]高世庆,赵昌平,唐益苗,徐蓓. 一种植物抗旱相关蛋白EeSnRK2.4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3103169A,2013-05-15.
[60]廖祥政,赵昌平,张风廷,王永波,孙辉. 冬性小麦品种夏繁加代方法[P]. CN103039234A,2013-04-17.
[61]高世庆,赵昌平,唐益苗,徐蓓. 一种植物抗旱相关蛋白PvSnRK2.3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2766610A,2012-11-07.
[62]张立平,刘泽涛,马骅,向群,赵昌平,单福华,张风廷,唐益苗. 一种调控植物花药开裂相关蛋白TaAOC及其基因和应用[P]. CN102433310A,2012-05-02.
[63]张立平,向群,刘泽涛,马骅,赵昌平,唐忠辉,苑少华,高世庆. 一种调控植物花药开裂相关蛋白TaOPR及其基因和应用[P]. CN102433311A,2012-05-02.
[64]唐益苗,赵昌平,高世庆,张风廷,张朝,马锦绣,柳珊,陈京瑞. 一种植物抗旱、耐盐相关蛋白TaAP2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2206260A,2011-10-05.
[65]唐益苗,赵昌平,张朝,高世庆,张风廷,连魏卫,马锦绣. 一种小麦早熟相关蛋白TaMAPK1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2154236A,2011-08-17.
[66]高世庆,赵昌平,王永波,唐益苗,张风廷,徐蓓,陈京瑞,柳珊. 一种植物抗旱、耐盐相关蛋白EeNAC9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2146127A,2011-08-10.
[67]唐益苗,赵昌平,高世庆,张朝,张风廷,连魏卫,高新欢. 一种植物抗旱相关蛋白TaNAC2742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2140138A,2011-08-03.
[68]高世庆,赵昌平,唐益苗,杨颖,马锦绣,张立平,张风廷. 一种植物抗旱、耐盐相关蛋白ErABF1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2140133A,2011-08-03.
[69]高世庆,赵昌平,唐益苗,郭丽香. 一种植物抗旱、耐盐相关蛋白TaCRF2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1979407A,2011-02-23.
[70]高世庆,赵昌平,唐益苗,杨颖. 一种植物抗旱、耐盐相关蛋白ErNAC7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1906155A,2010-12-08.
[71]唐益苗,赵昌平,高世庆,冶晓芳,刘美英,张朝. 一种植物抗旱、耐盐相关蛋白TaNAC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1899103A,2010-12-01.
[72]张立平,王灵云,郑岑,赵昌平,单福华,唐忠辉,张凤廷,苑少华,高世庆,唐益苗. 一种诱导植物衰老与雄性不育相关蛋白TaPaO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1845087A,2010-09-29.
[73]高世庆,赵昌平,唐益苗,杨颖,王永波. 一种植物抗旱、耐盐相关蛋白EeABF6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P]. CN101704884A,2010-05-12.
[74]赵昌平,张风廷,刘建平,叶志杰,秦志列,苏青,任立平,孙辉. 一种利用花药培养快速选育新小麦光温敏不育系的方法[P]. CN101228841,2008-07-30.
[75]唐忠辉,赵昌平,张立平,杨迪. 一种用于功能基因组研究的组织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 CN101231282,2008-07-30.
[76]王立新,赵昌平,张风廷,孙辉,张立平,常利芳,黄岚. 建立小麦指纹的AFLP-STS引物、以及使用SSR标记和AFLP-STS标记建立小麦指纹的方法[P]. CN101144100,2008-03-19.
[77]李新奇,赵昌平,袁隆平. 利用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次要恢复基因进行杂交作物育种的方法[P]. CN101049082,2007-10-10.
[78]李新奇,赵昌平,袁隆平,邓华凤. 一种水稻核质互作型不完全雄性不育系的繁殖和制种方法[P]. CN101044833,2007-10-03.
[79]李新奇,赵昌平,袁隆平. 低温或短日低温不育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制种方法[P]. CN101044834,2007-10-03.
[80]李新奇,赵昌平,袁隆平,张利伟. 高温或长日高温不育型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制种方法[P]. CN101044835,2007-10-03.
[81]王立新,赵昌平,李宏博,张风廷,葛玲玲,常利芳. 一种建立小麦品种的SSR指纹代码的方法[P]. CN101041852,2007-09-26.
[82]赵昌平,叶志杰,秦志列,张风廷,孙辉,任立平,张华. 一种小麦杂交种制种方法[P]. CN1943319,2007-04-11.
[83]赵昌平,张风廷,李新奇,秦志列,叶志杰,孙辉,任立平,张华. 一种光温敏二系杂交小麦盖膜制种方法[P]. CN1943320,2007-04-11.
论文专著:
发表期刊论文:
[1]刘阳娜,刘丽华,张风廷,张立平,苑少华,张明明,李宏博,庞斌双,赵昌平.利用永久F_2群体定位小麦穗部性状相关的QTL[J/OL].麦类作物学报:1-7[2021-05-1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359.S.20210508.1843.020.html.
[2]王娜,白建芳,马有志,郭昊宇,王永波,陈兆波,赵昌平,张立平.小麦lncRNA27195及其靶基因TaRTS克隆及表达分析[J/OL].作物学报:1-14[2021-05-1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09.S.20210222.1051.004.html.
[3]郝小聪,王伟伟,张风廷,孙瑞,房兆峰,柳珊,曹志琛,朱文根,赵昌平,汪德州,唐益苗.小麦TaHPPR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21,37(03):129-138.
[4]孙辉,张立平,侯起岭,白秀成,杨吉芳,张风廷,赵昌平.人工控制条件下BS型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与光合特性的关系研究[J].作物杂志,2021(01):7-15.
[5]王伟伟,马锦绣,曹志琛,郝小聪,朱文根,左静红,郭春曼,赵昌平,汪德州,唐益苗.小麦TaMYB35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OL].植物遗传资源学报:1-15[2021-05-10].https://doi.org/10.13430/j.cnki.jpgr.20200915001.
[6]苑少华,李艳梅,白建芳,段文静,谭照国,刘子涵,王娜,赵昌平,张风廷,陈兆波,张立平.小麦雄性不育系BS366和FA-101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J/OL].麦类作物学报,2020(12):1-7[2021-05-1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359.S.20201207.0835.002.html.
[7]岳洁茹,白建芳,张风廷,郭丽萍,苑少华,李艳梅,张胜全,赵昌平,张立平.杂交小麦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克隆及其在种子老化中的潜在功能分析[J].作物学报,2021,47(03):405-415.
[8]陈现朝,张立平,秦志列,廖祥政,孙辉,张风廷,赵昌平.二系杂交小麦亲本光周期、春化和矮秆等位基因的组成和分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20,43(05):15-19+45.
[9]侯起岭,赵昌平,杨卫兵,高建刚,陈现朝,杨吉芳,白秀成,张立平,张风廷,孙辉.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穗发芽抗性鉴定及相关分子标记验证[J].麦类作物学报,2020,40(09):1023-1032.
[10]权威,马锦绣,庞斌双,左静红,张立平,张风廷,赵昌平.外引小麦种质资源HMW-GS组成及品质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0,21(05):1124-1134.
[11]刘丽华,刘阳娜,张明明,李宏博,庞斌双,赵昌平.我国75份小麦品种SNP和SSR指纹图谱构建与比较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0,22(05):15-23.
[12]孙辉,张立平,陈兆波,白建芳,白秀成,杨吉芳,张风廷,赵昌平.BS型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光合特性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20,40(01):86-95.
[13]郝小聪,徐磊,汪德州,房兆峰,柳珊,孙瑞,王伟伟,赵昌平,高世庆,唐益苗.小麦类成束阿拉伯半乳糖蛋白编码基因TaFLA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9,39(11):1276-1283.
[14]单福华,田立平,王汉霞,高新欢,任立平,张风廷,赵昌平.冬小麦新品种京花12号的选育、特性及应用分析[J].种子,2019,38(09):126-129.
[15]田立平,单福华,王汉霞,高新欢,任立平,赵昌平,张风廷.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京花12号[J].麦类作物学报,2019,39(07):883.
[16]郭彩娟,公杰,刘永杰,赵昌平,高世庆,吴华伟.全基因组小麦PPR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2019,35(08):1-8.
[17]张明明,刘丽华,赵建宗,张力科,刘阳娜,李宏博,张风廷,姚骥,庞斌双,赵昌平.小麦种子规模化DNA提取及检测体系的优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21(07):161-169.
[18]孙辉,张风廷,苑少华,白建芳,苑国良,王娜,白秀成,杨吉芳,赵昌平,张立平.小麦雄性不育系FA99-3和BS101的育性转换特性比较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9,39(01):10-17.
[19]王汉霞,单福华,田立平,马巧云,赵昌平,张风廷.北部冬麦区冬小麦区试品种(系)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J].作物杂志,2018(05):40-44.
[20]秦梦颖,苑少华,冯树英,段文静,白建芳,王娜,赵昌平,章文杰,张风廷,张立平.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的遗传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8,38(09):1029-1037.
[21]苑少华,段文静,白建芳,秦梦颖,王娜,马锦绣,赵昌平,章文杰,张风廷,张立平.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恢复性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18,38(06):654-660.
[22]刘丽华,庞斌双,刘阳娜,李宏博,王娜,王拯,赵昌平.基于SNP标记的小麦高通量身份鉴定模式[J].麦类作物学报,2018,38(05):529-534.
[23]刘丽华,苑少华,冯树英,庞斌双,李宏博,刘阳娜,张立平,赵昌平.小麦F型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SSR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差异分析[J].作物杂志,2017(06):30-36.
[24]孙仁玮,刘永杰,王翔,张荃,张立平,孙辉,王永波,高建刚,杨卫兵,赵昌平,高世庆,韩俊.小麦ARF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特性研究[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8,19(01):122-134.
[25]段文静,白建芳,王鹏,王玉昆,苑少华,孙辉,苑国良,张立平,赵昌平.小麦TaPRF7基因的克隆及表达[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7,25(07):1033-1044.
[26]王鹏,段文静,王玉昆,白建芳,苑国良,苑少华,权威,张立平,赵昌平.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7,18(05):939-951.
[27]孙辉,张风廷,王永波,叶志杰,秦志列,白秀成,杨吉芳,高建刚,赵昌平.雄性不育小麦BS210育性转换特性[J].作物学报,2017,43(02):171-178.
[28]徐磊,王伟伟,苏世超,马锦绣,孙辉,房兆峰,高世庆,唐益苗,赵昌平,蒋涛.小麦糖转运蛋白基因TaSWEET6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6,36(11):1411-1418.
[29]刘丽华,庞斌双,李宏博,刘阳娜,福德平,王娜,赵昌平.2009-2015年北京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系的DNA指纹分析[J].作物杂志,2016(05):13-18.
[30]苏世超,唐益苗,徐磊,王伟伟,高世庆,马锦绣,孙辉,王永波,乔亚科,赵昌平.普通小麦TaSEC14p-5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6,24(08):1129-1137.
[31]刘丽华,庞斌双,刘阳娜,邱军,李宏博,张欣,王娜,赵昌平.2009-2014年国家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6,36(02):165-171.
[32]王玉昆,苑少华,苑国良,段文静,王鹏,廖祥政,陈兆波,王娜,王拯,张立平,赵昌平.粗山羊草JAZ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6,36(01):9-17.
[33]田立平,单福华,高新欢,任立平,赵昌平,张风廷.小麦新品种京冬23号的选育、特性及应用分析(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5,16(10):2141-2143.
[34]刘丽华,庞斌双,刘阳娜,李宏博,王娜,张欣,张晓旭,赵昌平.利用SSR标记正确判断小麦杂交种中的杂株[J].科技导报,2015,33(16):39-45.
[35]李宏博,庞斌双,刘丽华,刘阳娜,赵昌平,陈景堂.河北区试小麦品种(系)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差异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2015,31(06):93-99.
[36]田再民,张立平,王丽辉,赵昌平,单福华,吕爱枝,龚学臣.小麦“BS20×Fu3”DH群体SSR遗传图谱的构建及不育基因的QTL定位[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5,16(04):857-867.
[37]单福华,田立平,高新欢,任立平,赵昌平,张风廷.小麦田间苗情诊断与管理[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1):52-54+90.
[38]王玉昆,高建刚,苑国良,苑少华,张立平,赵昌平.普通小麦TaADF8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5,35(02):143-150.
[39]田立平,单福华,高新欢,任立平,赵昌平,张风廷.小麦新品种京冬23号的选育、特性及应用分析[J].种子,2014,33(11):94-95.
[40]洪琳,徐磊,马锦绣,高世庆,权威,唐益苗,赵昌平.普通小麦TaTPR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4,34(09):1161-1169.
[41]张凤洁,李雪垠,高世庆,冯变娥,刘婷婷,唐益苗,赵昌平,王爱萍.普通小麦祖先种类TaNAC2a基因的鉴定分析和表达模式研究[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15(05):1012-1022.
[42]单福华,田立平,高新欢,任立平,赵昌平,张风廷.国审品种京冬22的选育·特性及应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2):12568-12569.
[43]刘泽涛,苑少华,杨迪,王玉昆,张立平,赵昌平,刘丽华,李宏博,庞斌双.小麦穗部组织EST-SSR标记引物开发及其在小麦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J].麦类作物学报,2013,33(06):1093-1099.
[44]孙珊珊,杨涛,柳珊,陈京瑞,赵昌平,唐益苗,高世庆.长穗偃麦草EeDREB2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5):149-156.
[45]刘丽华,庞斌双,王立新,李宏博,张欣,蔡金麟,赵昌平.醇溶蛋白法和SSR标记法检测小麦种子纯度的比较[J].麦类作物学报,2013,33(03):429-434.
[46]单福华,田立平,刘建平,高新欢,任立平,赵昌平,张风廷.小麦新品种京花10号的选育及品种特点[J].种子科技,2013,31(04):57.
[47]杨涛,孙珊珊,高世庆,唐益苗,赵昌平.燕麦AsRBP1基因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3,33(02):217-223.
[48]单福华,田立平,刘建平,高新欢,任立平,苏世超,赵昌平,张风廷.国审小麦新品种京花9号的特征特性与应用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2,16(10):20-23.
[49]单福华,田立平,高新欢,任立平,苏世超,赵昌平,张风廷.2005~2010年北京地区冬季气温与小麦品种抗寒性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2,16(09):30-33+59.
[50]许晨光,刘泽涛,苑少华,张立平,赵昌平,张胜全,张风廷.不同固定液对小麦花粉母细胞微丝骨架荧光标记的效果[J].作物杂志,2012(04):13-16+161.
[51]李花帅,孙辉,张立平,赵昌平,庞斌双,苏青,郭玉平,苑少华.温度和光照时间对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J].中国粮油学报,2012,27(07):1-5.
[52]单福华,田立平,张风庭,庞斌双,高新欢,任立平,侯淑敏,赵昌平.京冬系列国审小麦品种选育与育种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2012,33(02):17-20.
[53]姚玮,庞斌双,张立平,赵昌平,苏青,刘建平,任立平,苑少华.二系杂交小麦HMW-GS组合与品质关系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2,27(04):9-14+19.
[54]徐蓓,郭丽香,赵昌平,高世庆,唐益苗.长穗偃麦草EeSnRK2.6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2,32(01):36-43.
[55]连魏卫,唐益苗,高世庆,张朝,赵昌平.小麦TaSnRK2.9蛋白激酶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3):6-12.
[56]王灵云,张立平,赵昌平,张风廷,樊建青,苑少华,郭玉平.基因枪转化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受体的选择与培养条件优化[J].华北农学报,2011,26(04):126-129.
[57]张立平,许晨光,赵昌平,张风廷,单福华,苑少华.应用水稻基因芯片分析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基因差异表达[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1,27(08):761-767.
[58]马骅,张立平,赵昌平,逯晓萍,张风廷,苑少华.外源茉莉酸甲脂(MeJA)对光温敏不育小麦花药开裂率及结实率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1,31(04):648-652.
[59]高世庆,王永波,唐益苗,徐蓓,马锦绣,陈京瑞,柳珊,张风廷,赵昌平.长穗偃麦草EeNAC9基因功能初步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11(06):47-52.
[60]樊建青,张立平,赵昌平,许晨光,王灵云,苑少华.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小麦BS36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细胞学研究[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1,33(06):622-628.
[61]郭丽香,高世庆,唐益苗,王永波,刘美英,张朝,徐蓓,赵昌平.小麦TaCRF2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烟草中的初步功能验证[J].作物学报,2011,37(08):1389-1397.
[62]高世庆,陈明,徐兆师,唐益苗,李连城,马有志,赵昌平.转GmAREB基因提高拟南芥的干旱、氧化胁迫耐性[J].作物学报,2011,37(06):982-990.
[63]高世庆,唐益苗,杨颖,柳珊,陈京瑞,马锦绣,田立平,张风廷,赵昌平.偃麦草ErABF1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1,31(02):194-201.
[64]刘美英,冶晓芳,唐益苗,高世庆,张朝,赵昌平,陈学平.TaNAC提高转基因烟草的抗旱功能[J].中国烟草学报,2010,16(06):82-88.
[65]王永波,高世庆,唐益苗,刘美英,郭丽香,张朝,赵昌平.植物蔗糖非发酵-1相关蛋白激酶家族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0(11):7-18.
[66]向群,张立平,赵昌平,唐忠辉,徐小芹,苑少华.外源茉莉酮酸甲酯通过调节相关基因表达诱导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离体花药开裂[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0,26(11):1028-1035.
[67]徐小芹,张立平,赵昌平,苑少华.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抽穗期的QTL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13-18115+18118.
[68]王立新,李宏博,廖琴,邱军,常利芳,刘丽华,任立平,高新欢,赵昌平.利用分子标记筛查小麦相似品种(系)[J].作物学报,2010,36(09):1490-1497.
[69]王立新,常利芳,李宏博,季伟,刘丽华,赵昌平.小麦区试品系DUS测试的分子标记[J].作物学报,2010,36(07):1114-1125.
[70]张立平,田再民,赵昌平,王丽辉,单福华,张风廷,苑少华.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BS20育性的QTL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0,18(03):437-444.
[71]张立平,徐小芹,赵昌平,苑少华,郭玉平.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抽穗期的QTL分析(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0,11(06):45-48.
[72]赵昌平.中国杂交小麦研究现状与趋势[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0,12(02):5-8.
[73]徐达文,张立平,赵昌平,郑用琏.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育性的遗传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28(06):655-659.
[74]王立新,季伟,李宏博,葛玲玲,信爱华,王丽霞,常利芳,赵昌平.以DNA位点纯合率评价小麦品种的一致性和稳定性[J].作物学报,2009,35(12):2197-2204.
[75]冶晓芳,唐益苗,高世庆,杨颖,刘美英,王永波,赵昌平.植物NAC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9(10):20-25.
[76]刘丽华,王立新,赵昌平,姚骥,张风廷,张华,叶志杰,秦志列,郑用琏.光温敏二系杂交小麦恢复系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9,25(09):867-875.
[77]王丽霞,王立新,季伟,李宏博,信爱华,常利芳,魏建民,赵昌平.小麦F_4代株系的DNA位点纯合率和农艺性状变异幅度[J].分子植物育种,2009,7(04):703-708.
[78]杨颖,高世庆,唐益苗,冶晓芳,王永波,刘美英,赵昌平.植物bZIP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2009,29(04):730-737.
[79]郑岑,张立平,唐忠辉,赵昌平,苑少华.TAIL-PCR技术及其在植物基因中的克隆[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09,28(03):544-548.
[80]李艳秋,苏志芳,王立新,季伟,姚骥,赵昌平.小麦分子遗传图谱的加密[J].作物学报,2009,35(05):861-866.
[81]张之为,张立平,赵昌平,樊明寿,单福华,苏青,刘建平,张风廷,叶志杰.二系杂交小麦HMW-GS组成与品质关系的初步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9,24(01):149-153.
[82]唐益苗,赵昌平,高世庆,田立平,单福华,吴敬新.植物抗旱相关基因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2009,29(01):166-173.
[83]田立平,赵昌平.高产稳产冬小麦新品种—京冬22[J].麦类作物学报,2009,29(01):184.
[84]王立新,常利芳,李宏博,葛玲玲,信爱华,高世庆,季伟,孙辉,赵昌平.小麦种子纯度的分子标记检测方法[J].麦类作物学报,2009,29(01):1-8.
[85]王晓维,王立新,常利芳,魏建民,赵昌平.小麦AFLP-SCAR标记的开发及应用[J].麦类作物学报,2008(05):738-744.
[86]刘建平,张立全,田立平,苏青,赵克勇,单福华,张立平,赵昌平.高产优质早熟冬小麦新品种—京花9号[J].麦类作物学报,2008(05):921.
[87]王丽辉,张立平,赵昌平,单福华,田再民,李国婧.小麦挑旗期和抽穗期的QTL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08(04):689-694.
[88]李艳秋,王立新,苏志芳,孙庆林,赵昌平.小麦AFLP-SCAR标记的遗传图谱定位[J].麦类作物学报,2008(04):543-549.
[89]缪晨琦,秦志列,赵昌平,王志敏,崔玉亭.不同时期茉莉酸甲酯处理对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颖花开放的诱导效应[J].麦类作物学报,2008(04):564-567.
[90]孔祥赫,张立平,赵昌平,张润生,苑少华.小麦籽粒主要蛋白质相关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20):8518-8521+8542.
[91]池慧芳,张立平,赵昌平,韩冰,单福华,田再民,王为先.小麦红叶耳基因的SSR标记定位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08(03):377-380.
[92]赵昌平,田立平.高产稳产冬小麦新品种—京冬17号[J].麦类作物学报,2008(03):541.
[93]李晓燕,赵昌平,叶志杰,秦志列,张风廷,张立平.二系杂交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的配合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07):2687-2690+2698.
[94]张立平,苏青,刘建平,单福华,赵昌平.小麦花培品质育种各世代的品质参数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7(06):69-72.
[95]季伟,王立新,孙辉,王茅雁,赵昌平.小麦SSR分析体系的简化[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7(05):907-908.
[96]王立新,李云伏,常利芳,黄岚,李宏博,葛玲玲,刘丽华,姚骥,赵昌平.建立小麦品种DNA指纹的方法研究[J].作物学报,2007(10):1738-1740.
[97]张立平,赵昌平,单福华,张风廷,叶志杰.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10育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J].作物学报,2007(09):1553-1557.
[98]秦志列,孙辉,张风廷,赵昌平,王志敏.不同种植方式对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育性表达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24):7385-7387.
[99]秦志列,张风廷,叶志杰,任立平,赵昌平,王志敏.不同花粉密度条件下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异交结实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7(04):130-133.
[100]张立平,苏青,刘建平,单福华,赵昌平.小麦花培品质育种各世代的品质参数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1):212.
[101]权威,孙辉,赵昌平,刘黎明,于卓.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转换规律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21):6349-6350+6362.
[102]刘淑英,秦志列,张风廷,赵昌平,马庆.茉莉酸甲酯与水杨酸对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颖花开闭的调控[J].麦类作物学报,2007(04):593-596+602.
[103]刘娜,赵昌平.小麦孤雌生殖育种技术研究新进展[J].种子,2007(03):47-50.
[104]赵昌平,张立平,李云伏,马荣才,单福华,张风廷,叶志杰,秦娜.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DDRT-PCR分析及功能预测[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7(01):56-62.
[105]李新奇,赵昌平,肖金华,谢放鸣.基因转化创造植物杂种优势利用新方式的途径分析[J].科技导报,2006(11):39-44.
[106]石海波,王立新,李宏博,张风廷,马庆,赵昌平.利用SSR标记区别小麦品种种子混杂和SSR位点不纯的研究[J].分子植物育种,2006(04):513-519.
[107]王立新,赵昌平,邱军,李宏博,葛玲玲,孙辉,姚骥.记录小麦SSR带型的快捷方法[J].麦类作物学报,2006(04):164-168.
[108]李新奇,赵昌平.一对等位基因互作控制的核雄性不育性[J].分子植物育种,2006(02):289-292.
[109]秦娜,张立平,田自华,赵昌平,单福华.小麦雄性不育遗传及基因工程方面研究进展[J].华北农学报,2005(S1):107-112.
[110]赵昌平,王新,张风廷,叶志杰,戴惠君.杂种小麦的研究现状与光温敏二系法[J].北京农业科学,1999(02):4-6.
[111]赵昌平,郭晓维,张风廷,诸德辉,李鸿祥,董克勤.从不同营养生长积温分蘖间的差异探讨小麦分蘖成穗的生理原因[J].华北农学报,1996(03):36-41.
[112]郭晓维,赵昌平,李鸿祥.不同水处理对冬小麦开花结实的作用[J].北京农业科学,1996(04):15-17+33.
[113]诸德辉,李鸿祥,赵春江,张凤廷,杨宝祝,郭晓维,赵昌平,李云福,杨刚.京郊粮食高产理论与对策的研究(二)──粮食生产宏观战略及技术对策[J].北京农业科学,1996(02):1-5+12.
[114]赵昌平,诸德辉,李鸿祥,赵春江.1994~1995年度京郊小麦生长发育特点及其措施的效应分析[J].北京农业科学,1996(01):11-14.
[115]郭晓维,赵昌平,李鸿祥,诸德辉,董克勤.春季灌溉对小麦开花结实过程的影响[J].北京农业科学,1995(06):17-20.
[116]诸德辉,李鸿祥,赵昌平.冬小麦分蘖生长的气候效应分析[J].北京农业科学,1995(06):41.
[117]诸德辉,赵春江,李鸿祥,张凤廷,杨宝祝,郭晓维,赵昌平,李云福,何欣,常红,李桂青,杨刚.京郊粮食高产理论与对策的研究(一)─—粮食生产资源潜力及经济效益分析[J].北京农业科学,1995(05):12-18.
[118]赵昌平,董克勤,诸德辉,张凤延,郭晓维, 郑兴耘,朱永懿,陈景坚,杨俊成,刘学莲.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光合产物的分配特性研究[J].北京农业科学,1995(04):12-15.
[119]赵昌平,诸德辉,李鸿祥.2010年京郊小麦生产目标与科技对策分析[J].北京农业科学,1995(03):1-4.
[120]王瑞,李硕碧,王光瑞,赵昌平.面包、面条、馒头质量与小麦面粉主要品质参数的相关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1995(03):35-37.
[121]诸德辉,赵春江,李鸿祥,赵昌平,郭晓维,张凤廷,杨宝祝.小麦管理专家系统(ESWCM)的研究及其应用[J].计算机农业应用,1995(01):1-9.
[122]董克勤,诸德辉,赵昌平,郭晓维,李鸿祥,吴晓琴,常红.品种类型与营养生长积温对小麦穗部性状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1994(03):39-43.
[123]赵昌平,诸德辉,李鸿祥,魏文琪,吴晓琴,张彩云.1992~1993年度京郊冬小麦生长发育特点分析[J].北京农业科学,1994(01):16-20.
[124]赵昌平,诸德辉,李鸿祥.北京地区小麦栽培理论与技术的发展[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3(01):1-6.
发表会议论文:
[1]张胜全,赵昌平. 春季限水灌溉对杂交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C]. 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13:171.
[2]赵昌平. 中国杂交小麦研究进展[C]. 第十五次中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2:592-593.
[3]张立平,唐忠辉,许晨光,刘泽涛,赵昌平. 小麦光温敏不育系BS366细胞骨架信号传导途径与雄性不育的关系研究[C]. 2012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12:87.
[4]王立新,常利芳,李宏博,季伟,刘丽华,赵昌平. 分子标记在我国区域试验小麦品种DUS检测中的应用[C]. 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09:80-81.
[5]赵昌平,秦志列.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366异交结实研究[C]. 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7:356-359.
[6]张立平,苏青,刘建平,单福华,赵昌平. 小麦花培品质育种各世代的品质参数分析[C]. 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7:219.
[7]王立新,常利芳,黄岚,李宏博,葛玲玲,赵昌平. 小麦品种DNA指纹的建立和应用[C]. 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 2006:69-70.
[8]秦志列,赵昌平,孙辉,张风廷,叶志杰. 不同时期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可溶性蛋白质差异的比较[C]. 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 2005:147-148.
[9]赵昌平,诸德辉,董克勤,郭晓维,李鸿详,吴晓琴,常红. 冬小麦穗、粒、重协调平衡关系研究Ⅲ.品种、营养生长积温对小麦粒数和粒重的影响[C]. 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 1993:66-69.
荣誉奖励:
1.“小麦产量形成的协调平衡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市人民政府。
2.“京郊小麦定位观测研究与应用”获北京市农业推广一等奖,北京市人民政府。
3.“小麦产量形成系统研究”获北京市自然基金成果验收奖二等奖,北京市自然基金委。
4.“小麦高产技术体系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人民政府。
5.“京郊平原中低产区粮食增产综合开发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委。
6.“北京地区小麦高产技术体系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委。
7.“京郊小麦定位系统观测的研究与推广”获北京市农技推广一等奖,北京市农办。
8.“京郊粮食高产理论与对策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委。
9.“农业节水综合开发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委。
10.“小麦产量系统的协调平衡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市科委。
11.“小麦生长发育及调控机理研究获”成果后补贴奖二等,北京市自然基金委。
12.电视科教片 小麦生长调控法,中央电视农业频道。
13.电视科教片 二系法杂交小麦,中央电视农业频道。
14.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国务院。
15.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人选,国家人事部,1997。
16.北京市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科干局,1999。
17.北京市‘五四’奖章 共青团北京市委,1996。
18.全国青年科技标兵,共青团中央,1996。
19.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北京市委组织部,1998。
20.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科委,1997。
媒体报道:
赵昌平 30年深耕攻克杂交小麦世界难题 保障14亿人粮食安全
2020-08-05
当杂交水稻产业化,越来越多的农作物和蔬菜,通过杂种优势利用提高了产量和品质时,小麦作为全世界种植最广、适应性最强的粮食作物,却在杂种优势利用上给世界出了一个难题。因其基因组的复杂性,在长达一个世纪以来,各国科学家都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有一个人带领团队打开了这一世界性难题的大门,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成功培育出能够大面积生产、推广的杂交小麦品种,实现了商业化。他就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昌平,通过“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的科学家。
30年深耕攻克杂交小麦世界难题 保障14亿人粮食安全
1986年,刚刚硕士毕业的赵昌平凭借敏锐的学术嗅觉开始研究杂交小麦。尽管当时有前辈提醒他“这个领域绝大多数人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的,小麦有着百年的种植史,几代人想把它做成,但是目前看来都没有成功的。”
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赵昌平在麦田里一待就是30多年。从最初的全凭肉眼观察小麦雄性器官的发育,到1994年发现了光温敏雄性不育材料,就在赵昌平认为要进入发展快车道时,他们配了50万个组合却没有一个成功,这一卡就是七八年。尽管如此,他和团队仍毅然决然的坚持下来,终于迎来了新的机遇。
2002年,由赵昌平牵头的我国唯一从事杂交小麦研究的专业机构——“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2005年,赵昌平团队系统开展了“二系杂交小麦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研究”,牵头全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领域研究,创制出第一代冬性二系杂交小麦新品种。历经20余年的科研攻关,如今的小麦中心累计选育出优良小麦新品种达33个,累计推广面积约2000万亩。
回想起在麦田里走过的30余年,赵昌平感慨道:“杂交小麦的探索过程是不可预知的。这也正是科学的魅力,让我义无反顾的为它献身。”当年的赵昌平永远不会想到,有一天他将为14亿人粮食安全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让中国杂交小麦走出国门 用“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
1994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发表了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他提出中国可能出现粮食短缺问题,极有可能引发世界性的粮食危机。这一言论深深地刺激到赵昌平,也激发了他攻破杂交小麦的决心。
在赵昌平和他的团队30余年的不懈努力下,在千千万万个像赵昌平一样的秉持科学初心的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不仅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帮助了许多发展中国家解决了吃饭问题。
赵昌平培育的杂交小麦在丰产、节水、抗旱、耐瘠薄等方面综合优势明显,与常规小麦相比,可增产20%以上,节水30%—50%,用种量减少30%以上,据全国23个示范区不完全统计,平均增产幅度达20%以上。赵昌平团队的杂交小麦试验田捷报频传。它的成功不仅立足于中国,更走向了国际。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乌兹别克斯坦、伊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等“一带一路”国家,种植中国杂交小麦的试验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地提高了中国杂交小麦的国际影响力。
高产、稳产、优质、高效,一直是育种学家奋斗的目标。对于未来,赵昌平还有着更多的梦想。“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是赵昌平一直秉承的理念,辽阔肥沃的土地是他30余年来不断攻坚的战场。今晚(8月5日)22:00北京卫视《为你喝彩》,带你走进用“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的农科学家赵昌平的种子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