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农林科技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罗其友,男,1964年生,四川省宜宾市人。现任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区域发展岗位杰出人才,资源区划所农业布局与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

社会兼职:

1.中国农业资源区划学会农业区域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

2.《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编委。

3.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农业专家组成员。

4.中国绿色食品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农业区划、区域布局、区域发展和区域政策等农业发展区域问题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农业功能区划研究”。

2.“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研究”。

3.“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研究”。

4.“农产品产业带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研究”。

5.“种植业区域结构优化研究”。

6.“区域农村经济运行效率研究”。

7.“面向WTO的出口农产品基地研究”。

8.“农业基本资源环境区划研究”。

9.“华北平原节水农业分区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10.“北方旱农地区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11.“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函数研究”。

12.“区域节水高效型农作结构研究”。

1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安全及其资源保障研究”。

14.“马铃薯产业经济研究”等国家和部委课题。

科研成果:

1、“基于比较优势的种植业区域结构优化战略”获北京市科技进步3等奖;

2、“节水农业宏观决策基础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2等奖;

3、“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水资源价值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2等奖;

4、“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与实践”获北京市科技进步2等奖;

5、“地区差异与均衡发展”获农业部科技进步3等奖。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气象出版社,2010

《农业区域发展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08

《中国农产品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农业区域发展论》气象出版社,2006

《旱地农业决策基础研究》气象出版社,1998

《地区差异与均衡发展》

《中国农业区划学》

《节水农业宏观决策基础研究》

发表论文:

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安全与我国农业资源安全阈值测算 罗其友; 高明杰; 姜文来; 陶陶; 唐曲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0-07-15

2 农业功能区划理论问题思考 罗其友; 陶陶; 高明杰; 米健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0-04-20

3 中国马铃薯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基于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 刘洋; 罗其友 中国农学通报 2010-07-20

4 国外城乡统筹发展的做法与经验 张晴; 罗其友; 刘李峰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9-04-20

5 节水农作制度形成机制的研究 申昌跃; 罗其友 中国农学通报 2009-06-05

6 我国农业功能的地域分异与区域统筹定位研究 罗其友 ; 唐华俊; 陶陶; 周振亚; 唐曲; 张晴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09-15

7 偃师市城乡统筹发展综合评价 杨娜; 罗其友 ; 高明杰 中国农学通报 2010-01-20

8 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产业配置及其支撑体系 罗其友; 张燕卿; 唐曲; 陶陶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3-07-26

9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功能区划研究 罗其友; 陶陶; 姜文来; 唐曲; 李建平; 高明杰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5-11-26

10 我国奶牛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周旭英; 罗其友; 屈宝香 当代畜牧 2005-12-20

11 农产品产业带形成机制与建设战略 唐华俊; 罗其友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4-02-20

12 农业的多功能性与农业功能分区 陶陶; 罗其友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4-02-20

13 北方旱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决策模型研究 罗其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9-01-10

14 农业基本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区域调控研究 罗其友; 唐华俊; 陈尔东; 刘佳 经济地理 1999-06-30

15 21世纪节水农业持续推进的战略思考 罗其友 农业技术经济 1999-06-05

16 农业基本资源可持续利用区域战略 罗其友; 唐华俊; 陈尔东; 刘佳 中国软科学 1999-03-21

17 节水农业可持续推进战略 罗其友 中国软科学 1999-06-21

18 WTO框架下我国传统农区农业结构调整 罗其友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2-10-20

19 论不同类型区农业结构调整 杨瑞珍; 王道龙 ; 罗其友; 姜文来; 毕于运; 吴永常; 陶陶 中国软科学 2002-08-21

20 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在农业布局中的应用 罗其友; 李建平; 陶陶; 唐曲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2-12-20

21 我国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 唐华俊; 罗其友; 毕于运; 陈印军; 姜文来; 王东阳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1999-02-22

22 区域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评价模型 姜文来; 罗其友 经济地理 2000-06-30

23 21世纪我国农业资源配置战略 罗其友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0-02-20

24 21世纪北方旱地农业战略问题 罗其友 中国软科学 2000-04-21

25 农业基本资源与环境区域划分研究 罗其友; 唐华俊 资源科学 2000-03-20

26 农业水土资源高效持续配置战略 罗其友; 唐华俊; 姜文来 资源科学 2001-03-20

27 我国畜产品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李建平 ; 罗其友 管理世界 2002-02-20

28 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 罗其友; 陶陶; 宫连英; 薛志士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4-06-30

29 节水型农业与粮食持续增长 罗其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5-07-10

30 以色列的节水型农业 罗其友 世界农业 1995-07-10

31 黄河流域农业持续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罗其友; 宫连英; 薛志士; 陶陶 干旱区研究 1995-03-01

32 建设节水型农业的若干战略思考 罗其友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96-06-20

33 建设节水型农业的战略思考 罗其友 中国软科学 1996-02-21

34 节水型农业分区指标系统的初步研究——以华北平原为例 罗其友; 宫连英; 薛志士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97-02-20

35 节水型农业模式及其区域选择——以华北平原为例 罗其友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97-10-20

36 节水农业水价控制 罗其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8-06-25

37 旱农区域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评价指标 罗其友; 姜文来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8-09-25

38 我国马铃薯生产区域格局变化分析 罗其友 ; 刘洋; 高明杰 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2009) 2009-07-01

39 中国草原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周旭英; 罗其友 ; 姜文来 2006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 2006-09-01

40 国外农业安全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经验及借鉴 张晴; 刘李峰; 罗其友 2007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7-09-01

41 我国肉类生产区域布局调整的对策措施 周旭英 ; 罗其友; 屈宝香 中国畜牧杂志 2006-04-25

42 我国新型农村工业化战略问题思考 罗其友; 唐曲; 尹昌斌; 邱建军; 高明杰; 张晴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07-30

43 区域农业基础理论探讨 罗其友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6-10-20

44 黄淮海地区农业综合发展战略研究 姜文来; 唐华俊; 罗其友; 陶陶 农业展望 2007-03-20

45 我国生猪区域发展研究 周旭英; 罗其友; 屈宝香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7-06-20

46 我国区域粮食科技支撑体系研究 李建平; 唐华俊; 罗其友; 何英彬; 周振亚; 高明杰 中国科技论坛 2007-10-05

47 浅谈国外农业区域研究 张晴; 罗其友; 周振亚 世界农业 2007-10-10

48 国外农业安全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经验及借鉴 张晴; 刘李峰; 罗其友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7-10-20

49 我国农业区域协调度评价 罗其友; 高明杰; 张晴; 唐曲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7-12-20

50 中国油料区域供求平衡能力预测 米健; 罗其友 农业经济问题 2007- 12-15

51 中国花生产业发展与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保障分析 屈宝香; 罗其友; 张晴; 周振亚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8-11-28

52 我国桑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张晴; 周振亚; 罗其友 农业经济问题 2008-01-23

53 中国水产品区域供求平衡能力预测 米健; 罗其友; 程磊磊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01-15

54 水资源约束地区种植结构优化研究——以华北地区为例 高明杰; 罗其友 自然资源学报 2008-03-15

55 国外农业休闲功能及对中国农业的启示 张晴; 罗其友; 刘李峰 世界农业 2008-10-10

56 屯留县旱农实验区农林牧优化结构研究 李茂松; 罗其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2-09-30

57 农业区域协调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罗其友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06-01

媒体报道:


实施基于比较优势的农业区域结构调整

——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罗其友

如何让农民增收是时下农村工作的难题,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解决这个难题的重要途径。日前,记者就如何推进基于比较优势的农业区域结构调整、走出结构调整误区等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资源与区划所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罗其友。

区域结构调整关系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成败

中国农机化报:罗研究员您好。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想方设法提高农民收入,可效果似乎并不是很明显,以至于在近几年的两会上“三农”问题都成为代表和委员们讨论的一个热点。农业结构调整作为贯穿我国农村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各地都在把它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优化农业区域结构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您认为这项举措有何重要的战略意义?

罗其友:近年来,在国际、国内双重竞争压力下,各地都在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取得一定成绩。但总体上讲,目前进行的这种调整对改善全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和增加农民收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潜伏着很大的市场风险。然而,当务之急是要推进基于比较优势的农业区域结构调整,各区域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品,把农产品最大限度地配置在集中优势区,逐步建立具有国际应变能力的国家农业区域分工体系,从根本上抑制地区结构趋同和地区间无序竞争,这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增长的重要源泉和农业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关键。

目前我国各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共性问题就是地区结构趋同,结构调整呈现一边倒,对农业地域分工和区域比较优势、特色重视不够。很多地方政府领导看到周边地区的某种农产品效益好或是到外地进行考察后,不经过很好地论证就在盲目效仿,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据调查目前90%的农户生产都是采取“跟进式战略”,看别人头年种什么赚了钱,第二年他也跟着干,结果往往是一哄而上,利润消失,又一哄而下,出现“如果大家都踮起脚看游行队伍,最后还是谁也看不清的踮脚效应”。因此,客观上需要从提高国家农业国际整体竞争力的这个大局出发,建立地区间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农业区域结构,发展一批国际知名的农产品集中优势区,形成我国农产品核心产业带,提高农业地域分工水平,发挥比较优势,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推动农业结构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这个问题已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和相关政策,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区域宏观指导,减少各地结构调整的盲目性。

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区域专业化布局

中国农机化报:可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消除您所提到的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误区?

罗其友:最重要是,各地要按照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原则,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推动农业区域专业化布局。客观上存在的区域比较优势,为各地区因地制宜配置资源,推进农业地域分工,并通过区际商品交换,扬长避短,从而从分工与交换中获益提供了物质基础。农产品的区域综合比较优势取决于自然资源禀赋、市场需求拉动与环境质量等诸多因素的交互作用。在农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各因子的地位和作用各异。在自然农业阶段,自然资源供给因素居于主导地位;在商品农业阶段,市场因素、区位因素的地位上升;进入环保农业阶段,不仅对农产品数量、质量有要求,而且对农产品的产地环境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环境因素的地位逐步提高。我国正步入商品农业、迈向农业国际化阶段,农业发展面临资源与市场的双重约束,特别是市场约束不断硬化,市场在区域比较优势形成、发展中至关重要。各地区要以全国、全球为参照系,科学评价自身的资源、环境与市场综合比较优势,彻底转变观念,下决心逐步放弃一些不具比较优势的产品,而集中力量重点发展优势农产品,走出“小而全、大而全”的结构调整误区。

中国农机化报:对全国来讲,您认为在WTO背景下我国应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农业区域布局框架?

罗其友: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已做过一些初步研究。对于东北区来说,要发展以优势作物大豆、玉米和粳稻为主的粮食生产,重点发展专用大豆和专用玉米,提高大豆含油率和降低玉米含水率,提高市场竞争力,逐步将东北地区建成我国稳定的粮食(玉米、稻米)出口基地,形成“北出南进”新格局。同时强化种养相结合,建设东北优质奶源基地。

华北区应该稳定优势作物小麦、玉米和花生的生产,适当增加大豆、棉花的产量,调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建设优质专用小麦(面包、糕点)和优质专用玉米(饲用、加工用)生产基地。强化农牧结合,建设华北高档肉牛、肉羊基地。

沿江区发挥稻麦为主的粮食生产优势,把江苏、安徽逐步建成全国商品粮基地,重点发展优质大米、小麦,以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需要。同时,着力建设优质棉生产基地来满足区内棉纺织业的需要;建设长江中下游“双低”的油菜带,抵御进口油脂的过度冲击。

江南区发挥水稻和甘蔗生产优势。今后该地区的发展方向是充分利用本区水田资源丰富、热量充沛的资源优势,发展优质水稻的生产。可以利用低产水田进行玉米、水稻的复种水旱轮作,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改善粮食生产结构,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生产潜力。同时,积极推进蔗糖、橡胶等热作生产基地建设。目前这一带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优势在弱化,应积极发展水产、林业和创汇农业。

西北区发挥棉花、苹果、甜菜生产优势。该地区干旱少雨,气温日夜差大,具有优越的光量和光质条件,应建设优质特色农产品(棉花、水果和甜菜)基地,积极发展林草业与牧区畜牧业,农业发展应与生态环境改善协同推进。

西南区主要发挥烟叶、柑橘、薯类、生猪生产优势。该区应搞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增强本地区优质大米、油菜和薯类供应能力,退耕还林还草,建设长江中上游柑橘带和生猪生产基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应塑造真正市场竞争意义上的区际关系

中国农机化报:目前,可以采取哪些调控措施来促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批量化入市场,以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优化作物的区域结构呢?在目前的形势下政府部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农业区域结构调整?

罗其友:可以首先从流通领域入手,发展农产品专业化营销组织。一方面鼓励粮食主产区的农民成立自己的各种合作组织,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闯市场,提高农户的谈判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这样有利于农产品批量地进入市场,最大限度降低农产品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降低从事农产品经营的初期进入成本,鼓励各类商业组织进入农产品流通。

其次要放弃粮食区的自给政策,扩大农作物的结构调整空间。各区域对缺乏比较优势的农作物应“有所不为”,从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出发,在维持一定自给水平的条件下,减少生产,充分利用区外市场调节缺口,重点对具有比较优势的作物“有所为”。

要鼓励将边际资源退出生产领域。边际资源包括边际耕地和边际劳力。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供不应求的农产品几乎不存在,为大规模实施“一退三还”(即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提供了物质基础,应果断地将生态脆弱区的边际耕地资源退出农业生产,转向畜牧业和生态产业,建立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种植业体系。同时,边际劳力即过剩的劳动力滞留在种植行业是我国谷物等初级农产品劳动生产率低、在国际市场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将种植业中过剩的劳动力转移出来,既可提高种植业产品竞争力,也可拉长农业产业链和有效地提高农业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

对政府部门来说,要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区域规划,引导农业区域分工。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且水资源奇缺的国家,一些大宗农产品如粮食、棉花和油料作物等土地密集型的农作物产品已经不具国际比较优势,加入WTO对我国的种植业的影响冲击超过其他任何行业。因此,应充分利用WTO规则,改善国内农业生产、流通条件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要针对我国水土资源约束、特别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区域规划,通过提供有效的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促进国家农业区域分工,提高农业的整体竞争力。

就目前来讲,一个重要的工作是要建立地方政府行为的硬约束机制,打破地区之间的封锁。不能解决这一点,就不能塑造真正市场竞争意义上的区际关系。所以,国家应尽快制定实施反地区垄断方面的法规,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要构建有效的风险约束机制,抑制地方政府在处理区际经济关系时的博弈倾向。另外还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组织约束。由于组织约束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约束带有较强的政治意义,因而它是一种硬约束。这关键是要将“区域市场开放度”等指标列入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范围,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

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2002-06-06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251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