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专著:
主要专著、教材:
1. 《章士藻数学教育文集》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2. 《中学数学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数学方法论简明教程》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数学教育研究导论》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一套三册) 副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6. 《解析几何解疑》 章士藻、左铨如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7. 《坐标系与解析法证题》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
8. 《直线方程》 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
9. 《直线形》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
10. 《中学数学解疑》 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
11. 《班主任工作教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发表论文:
1. 关于我国数学教育学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1985。1
2. 试论中学数学教学法的性质、任务与体系——曲阜师范大学学报,1986。4
3. 再论中学数学教学法的性质、任务与体系——曲阜师范大学学报,1992。2
4. 关于二元函数的极限及其求法——曲阜师范大学学报,1981。4-1982。1
5. 关于兀的计算——曲阜师范大学学报,1978。1
6. 试论中学数学教学法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数学教育学报,1998。2
7. 解析法证题初探——数学通报,1979。5
8. 关于对称曲线与曲面方程的几个定理——数学通报,1984。11
9. 平面解析几何中几个基本公式的内在联系——数学通报,1987。6
10.关于数学应用教学的一点思考——数学通报,2005。11
11.一类线性微分方程的D算子解法——厦门数学通讯,1982。2
12.浅淡斜坐标及其应用——中学数学教学与讨论,1979。1
13.关于“曲线与方程”概念的教学——中学数学,1980。2
14.关干极坐标系中两曲线交点的求法——数学通讯,1983。10
15.浅谈求异面直线间距离的统一方法——中学理科教学,1984。1
16.高师数学教学应重视培养能力与发展智力——高等教育研究,1984。2
17.培养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教师,1984。4
18.关于渐缩线与曲率中心轨迹的等价性——盐城师专学报,1987。4
19.借鉴外国经验 建立我国数学教育学——盐城师专学报,1988。1
20.立足教学 开展科研——高师教育研究,1990。1
21.试论初等数学的研究方向——盐城师专学报,1992。1
22.培养直接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教育探索,1992。3
23.数学教育及其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展望——盐城师专学报,1996。3
24.开创教育科学研究的新局面——盐城师专学报,1997。4
25.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教育研究,2000。1
26.科研选题的原则与方法——盐城师院学报,2000。2
27.高师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意义、内容与途径——盐城师院学报,2001。1
28.新建师院科研工作的改革与发展——盐城师院学报,2002。2
29.关于“数学教育研究课”的教学实践——教育研究,2005。2
30.试论数学方法论的性质、任务、内容和体系——自然科学研究,2003。4
媒体报道一:
章士藻:中国特色数学教育的探路人
来源:《盐城师范学院报》第197期(2009年8月30日出刊)
( 李荣庆 何敏敏)
今年6月,2009年江苏省高校精品教材遴选结果揭晓,盐城师院章士藻教授编著的《中学数学教育学》(高教版,2007)榜上有名。此前,他的另一部著作《数学方法论简明教程》(南大版,2006)获2007年江苏省高校精品教材,同時他的学术专著《章士藻数学教育文集》已于今年年初出版,这是他数十年潜心数学教育研究心血的结晶。数十年来,章士藻教授潜心数学教育研究,出版专著7部、高师教材8本,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誉为“20世纪最后30年中国数学教育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数十年来,他立足盐城,放眼全国,在高师和中学数学教育领域内辛勤耕耘;他纵观古今,横贯中西,在中国特色数学教育之路上披荆斩棘。蓦然回首人生路,洒下的是汗水,收获的是硕果。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
1940年,章士藻出生在海安县农村。他从小好学,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1955年,他毕业于姜堰初级中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享誉国内外的南通中学。1958年高考时,以他的阶级成分,上大学的前途很渺茫。班主任、民主人士朱冰谷老先生怜惜这个德才兼具的得意门生,冒着极大的风险,为其作鉴定:“该生出身地主,父亲被镇压(当时这两句是非常怕人的),但学习刻苦,全面发展,成绩优秀,为人诚实,是非分明,阶级立场坚定,根据党的重在表现的政策,具有培养前途。”这样,他才得以被江苏师院(今苏州大学)数学系录取。4年大学生活中,他成为全系300多名学生中唯一的几十门功课全优(5分)的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为他以后从事教学和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2年,章士藻分配到盐城教师进修学院任教。他积极钻研教材,认真做好辅导工作,以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师生的好评。刚工作时,时逢原盐城师专撤销,师专因无人出结清补考的试卷而发愁,后经学院推荐,章士藻独自承担了数学学科全部课程80多人次补考试卷的命题与阅卷任务,帮助师专完成了撤销前的扫尾工作,人们对这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就刮目相看了。
1969年,盐城教师进修学院撤销,章士藻下放到滨海县农高中接受再教育。由于出身问题,校革委会主任不顾他的数学本科专业出身,安排他与农工同住,让他担任体育教学,兼任会计与协助生产管理。章士藻对此毫无怨言,将体育课组织得井井有条,账目搞得清清楚楚,劳动时与师生、 农工打成一片,很快赢到了大家的好感。一次学校唯一的数学老师未按期返校,为了救急,校革委会主任只得请章士藻代上一下数学课。他只询问了一下进度,目扫教材与全班同学后,就开始讲起课来,这让学生很是敬佩,过去那些习惯了坐在桌子上听讲、甚至上课传球的同学一个个都老实起来,认真地倾听、思考。从此章士藻分得一半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进一步受到师生们的好评。
文革后期,根据中央“复课闹革命”的指示,教学工作被高度重视起来。为了补充师资,1971年3月,县里办起了师资培训班,章士藻作为第一人选被调去任教,这个年轻人在县里资历较老的教学高手堆里,最初并不被人了解,但不久他们对章士藻的态度也由轻视转为佩服了。
1973年5月,章士藻被调到县文教局教研室工作,当时他是局里唯一的本科生,参与招生、扫盲、督导和文字工作,几乎没有一丝清闲,成了局里的多面手、大忙人,甚至连打茶、扫地之类的活也干得最多。他为工作环境得到改善,特别是政治上不再受到过多压抑,感到由衷高兴,干劲更足了。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教研工作中,走遍了全县所有的中学,深入课堂,指导数学教学。他不断召开教研会议,培养教学骨干,为全县的数学教学与改革做了大量细致的指导工作。
展才华,小荷初露尖尖角
1974年秋,省里抽调章士藻参加中师数学教材编写工作,他是编写组里实力最强者,不仅出色地完成了编写任务,而且自行加压,筹划编写《中学数学解疑》一书。因为他深知教学参考资料的严重匮乏,随着教学秩序的恢复,人们对教学参考资料的需求将会更为迫切。为此,他针对在教研工作中接触到的问题,梳理成若干专题,尽量在更大的范围内收集资料,开展调研;他争分夺秒,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开展编著工作。一次在阜宁师范,他三天三夜未上床,实在疲劳了,就伏在桌上打个盹儿。这样,在外编写教材的一年时间里,他还完成了《中学数学解疑》一书初稿。回到县文教局后,再利用晚上的时间修改,历时一年,终于完成了30多万字的书稿。
1975年冬,章士藻怀揣书稿,坐着县里的装猪车来到省城江苏人民出版社。这部书稿是该社文革后接受到的第一部书稿,出版社专门召开城乡两个座谈会,在受到一致好评后,决定迅速出版。该书发行当日,南京市各大书店前排起了长龙。章士藻的第一本著作受到了读者广泛欢迎,在江苏教育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1976年,他应邀参加了省首届科学大会,受到了三级政府的表彰。
后来,章士藻又被江苏人民出版社借用了半年,组织省内知名教授、专家和中青年学者编写《中学数学基础知识丛书》(24册),他一人独自承担了两本书的编著工作,这套丛书对文革后恢复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江苏高考单独命题,按县区设立考场。数学考试那天,章士藻准时来到考场,很快发现一道行程问题考题缺少“同时”二字的条件,根本无法解答。他立即拿起电话向省教育厅胡厅长反映,经过争辩,得到了厅长的授权,他迅速通知各考场,使全县不少考生得以顺利解题。事后,胡厅长专门打来电话说,放下章士藻的电话后不久,苏州、徐州等考点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厅长直夸章士藻为江苏高考迅速地解决了一个难题。自然,此事也就在全市文教系统传为佳话。
为人师,传道授业兼解惑
1978年夏,章士藻来到复办的盐城师专(1999年升格为盐城师院)任教,先后主讲过10多门课程。2005(5)班班长居尔攀认为章教授具有十分注重课题引入、强化思维训练、知识间联系与沟通、自身示范作用、教书育人全面指导等特点的教学风格。他对章士藻教授给他们第一次讲授《解析几何》课时印象尤为深刻,他回忆道:上课铃响后,一位长者在黑板上写上“章士藻”三个大字。“章——姓;士——辈分,古意表示男子、官名;藻——海藻,一种低级植物。取名之意,能成为一名小官或小知识分子。用现代话说,藻类是离不开土壤生存的,尽管我们年龄差距很大,但心心相通,师生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章教授的一番开场白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接着,他针对矢量的概念进行提纲挈领式的讲解,重点在于教材知识间的联系、深化以及学习中的注意点,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这样90分钟的讲授,完全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境地。
1983届毕业生、现盐城市教育科学院副院长、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郑步春是章教授的得意门生。郑步春是一个从小就爱提问的学生,以致于有些老师认为他在钻牛角尖而讨厌他。一次,在《数学分析》课间,他试探着问了两个问题,章老师明确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并要求他用实例进行验证,对第二个问题表明自己还没有十足的把握,需要查找资料,再思考。第二次上课时,章教授递给他一张纸条,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并在课堂上公开地表扬了他,要求大家在学习中多想想为什么,多从正面、反面、知识联系与实际应用方面思考,以形成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良好氛围。至今,郑步春对章教授“敢于提问、学会研究、善于应用”的教诲难以忘怀。大学期间养成的思维方法与习惯,成了他今后做好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法宝。
2003届毕业生陈艳君在扬州大学读研期间,章教授给她开列了一个长长的书单,鼓励她多读书,勤做读书笔记。后来,她拿着《研究性学习对中学数学教师素质要求的研究》毕业论文提纲专程去请教章教授,章教授并没有立即翻阅,而是问道:“你的论文打算解决什么问题?”她当时被问懵了,细想之,国内相关的研究已经相当多了,要创新,只有另辟蹊径。在章教授的循序渐进的启发引导下,她找到了论文中存在的问题,重新确立了论文的着眼点,将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按照研究性学习的三个实施阶段进行分类研究,论文的这一亮点,得到了论文答辩专家的一致好评。事后,陈艳君表示,要将章教授的严谨治学精神,学会做学问、学会做人的教导,作为自己一生的努力方向。
数十年来,章教授桃李满天下。省内外直接得到他指导与帮助的高校教师、中学特级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数以百计,加上他培养的一茬又一茬的学生,他们共同推动着中国数学教育的发展。
勤探索,实践研究树常青
中学的教学实践,教研室工作的管理经验,以及在盐城师院多年的教学工作实际,为章士藻从事数学教育研究插上了飞翔的翅膀。立足教学,结合实践,着眼于解决数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是他研究的显著特色,也是他数学教育思想的菁华所在。二元函数的极限一直是数学分析中的难点,几乎见不到任何参考资料,他为此进行了深入研究,1981年连续在《曲阜师范大学学报》发表的论文《关于二元函数的极限及其求法》,填补了这方面的研究空白,至今仍是人们重要的教学参考资料。他系统研究的解析法证题法(见专著《坐标系与解析法证题》)至今仍在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他关注中学数学教育,发表了几十篇佳作,主编或主审数十本教学参考书,其中大多数至今对中学数学教学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章士藻在高校执教多门课程的基础上,能纵揽全局,为数学教育学科建设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他撰写了《关于我国数学教育学科建设中几个问题》等一系列高质量的论文,为创建我国数学教育学呐喊。1991年,章士藻编著的《中学数学教育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第一本《中学数学教育学》教材。该书两度修订,被全国200多所高校选为教材,10多个省市列为中学数学教师指定进修用书。著名数学教育家、全国高师数学教学研究会理事长马忠林教授为该书修订版作序时这样评价:“该书章节分明、体系严谨、立论精辟、叙述简明,集中外数学教育研究和教学经验之结晶”;“此书修订再版,是我国数学教育界的一件喜事”。
章士藻在承担《中学数学教学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中,为该课程及相关课程建设做了大量甚至是开创性的工作。1987年在全国高师数学教学研究年会上,他应邀作了“试论中学数学教学法的性质、任务与体系”的主报告,同年应教育部邀请为全国师专(二、三年制)起草《中学数学教学法教学大纲》,嗣后,参与主编《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全三册),该书多次修订,长期以来一直是全国高师院校的通用教材。该书于1996年获江苏省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他所任教的该课程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首批一类优秀课程。章士藻的研究从中小学数学教学延伸到高师数学教育,从教材建设到课程与学科建设,从数学教育研究到数学方法论研究等等。在他所任教的课程中,门门都有专著、教材出版或高质量的论文发表,其研究范围之广,涉及知识面之宽,在同行中较为少见。章士藻长期担任盐城市数学教学研究会理事长,通过培训班、研讨班与深入学校、课堂,他为提高全市中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水平,指导全市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还是全国高师数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师专组组长,为推进全国师专、教院数学教学法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作了许多很有意义的工作。他两次受教育部与全国高师数学教学研究会的委托,为全国高师院校同行举办“数学教学法”讲习班,并担任主讲;应邀为广大同行、高师生、中学教师作过数十场学术讲座,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多次应外校聘请承担数学教育硕士论文的指导和答辩工作。“他在学术上的影响和为高师数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所作出的贡献,已远远超出了本校,超出了江苏,这对专科层次或新建师院层次的高校同行来说可能也是较为罕见的。”知名数学史专家、江苏教育学院周焕山教授如是说。
章士藻做过10年的教务处长,5年的科研处长,在学校的管理岗位上同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团结全校教育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与研究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领衔承担了众多教育部与省教育厅的科研项目,其中“创设班主任工作课”获1991年度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3年度全国高校优秀教育成果二等奖。
老有为,桑榆晚晴霞满天
2006年1月,章士藻教授结束了近45年的教学生涯,开始了退休生活。
他婉拒了几个民办院校的聘请,因为他觉得自己在数学教育领域内还有许多问题要进一步探索。
1991年出版的《中学数学教育学》,离最后一次修订已时隔10年,需要结合当前教学实际,吸取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重新修订,以适应教学需要。他在多次执教《数学方法论》课程中,曾参阅大量教学文献,深感缺乏适合高师教学与中学教师进修的用书。他所成的讲稿曾被校内外多名同行借阅,于是有了将讲稿整理成书稿的设想,以满足广大同行急需。
还有,借出版社约编数学教育文集的机会,他需要对己一生所做的一些工作进行小结。 。。。。。。。
看到自己还有这么多的事可做,章士藻教授为退休生活的充实而高兴。为集中精力,提高效率,他向学校借用了一间简陋的工作室,此室又与琴房、操场相邻,别人为他的办公条件抱怨,他却一笑而过,自言“心静则耳边静”。就在这间工作室里,两部省高校精品教材诞生了,《章士藻数学教育文集》得以付梓。
值得一提的是,数十年来,章士藻教授本有多次改行从政和到名高校任教的机会,但他执意热爱教育事业,热爱他的第二故乡——盐城。他未出国留过学,未脱产进过修,以三流的条件,干出一流的业绩,不仅成果多,层次高,而且含有精湛的数学教育思想,其精神、品质、人格令人敬佩,其思想、方法、成果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为系统地总结章士藻教授在数学教育方面的业绩,记者专门采访了数学界有关权威专家,现看看他们对章士藻教授是如何评价的——
著名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数学教育学报》主编王梓坤教授指出:“第一,章先生的三本著作,凝聚了他数十年来对高师和中学数学教育研究的成果,既广泛地总结了自己的工作经验,同时又吸取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是难得的好书。第二,章先生的研究工作很有系统,既有教育思想方面的宏观综述,又有具体教学内容方面的微观研究,在总结自己大半辈子数学教育成果的文集中,没有哪一个像章先生这样研究得这么系统、深入的。第三,章先生的著作,既有很高的水平,又能让人看得懂,特别是能让更多的中学教师和高师院校的学生看得懂、学得会,易教易学,具有极高的普及性,这是作为精品教材重要的条件。”
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欧亚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张奠宙教授指出:“士藻先生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他的著作,是一个时代的记录。他以当地的数学教育指导者的身份,概括地论述了那个时期数学教育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方向。后人当可以从中看到,20世纪下半叶中国基层的大学、中学数学教师,是如何备课、上课、评课的,又是用怎样的理论做指导,以怎样模式、方法结合教学实际开展研究的。士藻先生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20世纪最后30年中国数学教育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回顾数十年所走过的路,年近古稀的章士藻无限感慨:“近年来,学校发展极快,成就喜人,我仅是其中的普通一员。自己在数学教育方面所取得的点滴成绩,完全得益于所受到的良好教育和许多名师、大家的教诲,受惠于众多前辈、同行的帮助和盐阜人民提供的午台”。抚今思昔,他感受到,一生所从事的工作,虽然在一定范围、程度上可反映中国特色数学教育的历程,但这是很初步、肤浅的,更希望看到我国数学教育事业日益兴旺,人才辈出,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媒体报道二:
章士藻:数学教育的探路人
来源:江苏教育报,总2010114期
不久前,2009年江苏省高校精品教材遴选结果揭晓,盐城师院章士藻教授编著的《中学数学教育学》榜上有名,此前,他的另一部著作《数学方法论简明教程》被评为2007年江苏省高校精品教材。数十年来,章士藻潜心数学教育研究,出版专著7部、高师教材8本,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40年,章士藻出生在海安县农村。他从小好学,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1962年,章士藻被分配到盐城教师进修学院任教。他积极钻研教材,认真辅导中学教师,以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1974年秋,省里抽调章士藻参加中师数学教材编写工作,他是编写组里实力最强者,不仅出色地完成了编写任务,而且自行加压,筹划编写《中学数学解疑》一书。
1975年冬,章士藻怀揣书稿,坐着县里的装猪车来到省城江苏人民出版社。这部书稿是该社文革后收到的第一部书稿,出版社非常重视,专门召开城乡两个座谈会,在受到一致好评后,决定迅速出版。该书发行当日,南京市各大书店前排起了长龙,在江苏教育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1978年夏,章士藻来到盐城师专(1999年升格为盐城师院)任教,先后主讲过10多门课程。数十年来,章教授桃李满天下。省内外直接得到他指导与帮助的高校教师、中学特级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数以百计,加上他培养的一茬又一茬的学生,他们共同推动着中国数学教育的发展。
章士藻长期担任盐城市数学教学研究会理事长,通过开办培训班、研讨班与深入学校、课堂,他为提高全市中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水平,指导全市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还是全国高师数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师专组组长,为推进全国师专、教院数学教学法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做了许多很有意义的工作。他两次受教育部与全国高师数学教学研究会的委托,为全国高师院校同行举办“数学教学法”讲习班,并担任主讲;也曾应邀为广大同行、高师生、中学数学教师作过数十场学术讲座,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多次应外校聘请承担数学教育硕士论文的指导和答辩工作。“他在学术上的影响和为全国高师数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所作出的贡献,已远远超出了本校,超出了江苏,这对专科层次或新建师院层次的高校同行来说可能也是较为罕见的。”知名数学史专家、江苏教育学院周焕山教授如是说。
2006年1月,章士藻教授结束了近45年的教学生涯,开始了退休生活。他婉拒了几个民办院校的聘请,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做,在数学教育领域还有许多问题要进一步探索。
他在多次执教 《数学方法论》课程中,曾参阅大量教学文献,深感缺乏适合高师教学与中学教师进修用书。他的讲稿曾被校内外多名同行借阅,于是他有了将讲稿整理成《数学方法论简明教程》书稿的设想,以满足广大同行的需要。
他向学校借用了一间工作室。一桌一椅是工作室的全部家当,又与琴房、操场相邻。别人不相信他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工作,他却自言“心静则耳边静”。在这间工作室里,诞生了两部省高校精品教材。
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欧亚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张奠宙教授指出:“士藻先生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他的著作,是一个时代的记录。他是20世纪最后30年中国数学教育界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本文刊于《江苏教育报》2010114期(2009年1月14日出刊)
媒体报道三:
天道酬勤 贵在坚持不懈——访盐城师院章士藻教授 湖南教育,总650期
编者按 盐城师院章士藻教授,1940年生,江苏省南通市人。他立足教学,长期潜心数学教育研究,在数学教育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享誉数学教育界。为此,本刊特约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雄辉博士(文中简称“赵”)对章士藻教授(文中简称“章”)进行了专访。
天道酬勤 贵在坚持不懈
——访盐城师院章士藻教授
赵 雄 辉
赵:章教授,您好!我在上世纪80年代就读研究生时就开始见到您的数学教育论文与著作,您45年的教学与研究生涯,成果丰硕,获得很多奖项,令人敬佩,今天很荣幸有机会与您交流数学教育的一些问题。您是怎样对数学教育研究感上兴趣的,是怎样步入专业数学教育研究领域的?
章:我喜欢上数学教育研究既是工作的需要,也与一定的机遇有关。1980年,我应邀参加在西安召开的数学教学法教材审稿会,有幸与众多数学教育界前辈相识,著名数学教育家、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长马忠林教授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你教过中学,当过教研员与编辑,搞过教师培训,又在高校任教多门课程,这种经历难得,具有从事数学教育研究的有利条件”,并对我作了众多勉励,我便开始有志于数学教育研究。1985年,在襄樊召开的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年会上,我的论文《试论中学数学教学法的性质、任务、内容与体系》(后发表在《曲阜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4期)被列为主论文与主报告,我的工作首次得到同行的认可,进一步增强了我从事数学教育研究的信心。从此,我就以担任数学教育方面的课程为主,并密切关注中小学数学教学,系统开展起有关的研究工作。
赵:我从您的数学教育文集和有关报道中,看到了许多您成长中的故事,您的数学学习经历给您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章:我出身在农村,幼年丧父,家境极为贫寒。我是建国后九岁入学的,小学读了三年,成绩一般。从姜堰初中二年级起,成绩才有起色。教几何的郑老师讲解深入浅出,易学易会,他徒手与尺规作图几乎一模一样,令人叫绝,从此我对数学渐渐产生了兴趣。在江苏省南通中学读高中时,名师徐质夫老师讲解极为熟练、精辟、生动,富于启发,注意揭示数学思想方法,我获益很大,数理化成绩尤为突出,还在南通市首届学生代表大会上介绍过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时我在学习上有三大特点:一是学习的动力大,积极性高;二是注意总结自身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三是乐于帮助同学,并从其中得到锻练与提高。
赵:看来好的老师对一个人的成长确实作用很大,不仅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而且能科学地学习。记得您大学是读的江苏师院(现苏州大学)数学系,这个阶段的数学学习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章:我1958年进入大学,当时学校名师云集,我这一届开课最多,名师执教也最多。我能加强课外阅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系里要求学生只选修一二门,而我同时选修六门。四年来,成为系里唯一的数十门功课全是清一色5分(当时学习苏联,实行5级分制)的学生。其中有一学期被抽去部队任教三个月,后又患病住院一学期,但由于我掌握了学习方法,提高了阅读能力,依然以优异成绩通过了考试。这主要受益于自己学习上的两个特点:一是重视知识的积累与经验的搜集;二是注意全面发展,系统提升自身素质。这些对后来走上工作岗位很快适应教学要求也非常有益。
赵:您的这些经历说明一个人形成好的习惯与品质非常重要。您从事过中学数学教学,后又长期担任盐城市数学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十分关注中学教学教改情况,根据您的了解,当前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章:我对此未能作深入调查,谈一点初步见解,未必准确。最大问题是课堂效益不高,教师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讲解欠明,教法欠活,只注重知识与方法的介绍,不善于思维的开发,不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揭示,结果教得太累,学得太苦。不少学校存在着种种怪现象:一是教材变动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握不住;二是过分依赖多媒体,不板书或很少板书;三是讲练脱节,以模拟试卷代替课外练习;四是课上不足课外补,成了恶性循环。其根本原因,还是教者数学修养不高,数学教育理论贫乏,特别是对数学教学重在思维教学的特殊性缺乏认识,加之备课仓促所致。近年来,各地虽然重视了师资培训,倡导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培训方式方法欠当,评价机制未健全,教师对自身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不足,因此不良现象依然难以根本地改变。
赵:提高教师本身的数学素养确实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根据您长期从事教师培训与教学指导工作的经验,面对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您认为现在数学教师最缺乏的是什么,您能够给他们一些帮助建议吗?
章:应该说,目前大多教师还是尽职尽力的,但数学知识与能力还是普遍存在问题,教学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发生改变后难以适应。在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方面,从外部环境说,教学管理要进一步科学化,培训不能流于形式,要有实效;举办的观摩教学一定要从实际实效出发,不搞形式主义、哗众取宠;要针对教学中的各个具体环节(越细越好)展开专题研讨,例如,针对新教材如何确定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如何运用教学方法、手段,如何布置与批改作业,如何编拟试题、组织考试,如何组织教研活动等等,展开专题研讨,提供范例(包括影像资料),使其可参考借鉴。从教师自身来说,关键是善于学习与实践。只有提高系统学习与科学实践重要性与迫切性的认识,结合工作实际,切实提高自己数学修养、数学教育修养与职业技能,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
赵:您的专著《数学方法论简明教程》成为畅销书,您认为中小学教师学习数学方法论方面的知识有何意义?怎么掌握数学方法论,怎样在数学教育活动中运用数学方法论?
章:数学方法论,是研究数学发现、发明与创新规律的学说,是半个世纪以来创立的一门新兴学科。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核心与灵魂,正如当今能力比知识更重要一样,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比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为此新大纲、新教材十分强调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重要性。在中小学教学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可有利于发挥数学的功能,更新数学教学的观念,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数学的学习与人才的培养。当前不少同志误认为数学解题方法就是数学思想方法,其实解题方法仅仅是最低层次的数学思想方法,两者完全不能等同。
我写的《数学方法论简明教程》是为满足高师教学与中小学教师进修的需要,从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结合点上,着重阐述经典数学方法论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有助于了解数学方法论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意义,掌握数学发现、发明、创新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与规律,由于相对较通俗易懂、简明实用,所以才普遍受到读者欢迎。
学习数学方法论,以选择经典的、简明实用的、入门性的教材为好。在中小学数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有渗透、揭示、运用等层次,新大纲己明确提出要求,我们应提高认识,善于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赵:您出版了7部数学教育专著,8本高师教材,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二本为省高校精品教材,三本为教育部推荐教材,取得这些成绩一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您在研究中得到的最大乐趣是什么?
章:我一生立足教学,开展研究,在任教的10多门课程中,尽力做到每门课都有专著、教材或论文发表。由于紧紧围绕工作进行研究,增强了与学生、同行间的交流,不仅有利于把握教材,而且了解了课程建设的全貌与学科建设的发展趋势,这提高了自身的业务修养,也提升了备课质量,讲解能得心应手,无疑也就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获得教学工作上的乐趣。同时,我在教学实践基础上编写的专著、教材,力求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易教易学,得到专家与同行的肯定,被众多高校使用,为同行与中小学老师提供教学参考,这既是一份贡献,也是研究工作上的乐趣。当然,由于条件所限与自身努力不够,我的工作还是初步的、肤浅的。
赵:您所工作的单位是一个地级城市的师范学院,而作出了一流的业绩,您觉得成功的秘诀在哪里,有无遗憾之处?
章:我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力所能及地做了点有意义的工作,现得到众多数学教育界大师的肯定与广大同行的关注,说老实话,内心很不平静,既感到庆幸,又感到遗憾。遗憾的是由于条件与能力所限,所做工作仅仅是局部的、初步的。(删去:未能对我国数学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我与众多从事数学教育研究的同行一样,特别深感不安的是:至今人们对数学教育研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学科地位不高,对我国传统数学教育的精髓研究、挖掘、提练与运用不够,中国特色数学教育学的创建还未能有根本性的突破。如果说能取得一点成绩的原因,我深深体会到有如下四个方面:一是自身有强烈的学习与研究动力;二是注意总结学习与研究方法;三是读书时受到良好教育,工作后又能得到众多大师、名师的教海与广大同行的帮助;四是有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得到领导与同仁的支持。
赵:您的体会对每个数学教师都有借鉴意义。希望您还能给数学教育界的青年同志提些专业成长建议。
章:我认为,教师要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首先要解决个动力问题,这个动力绝不是一时热情,要不畏艰辛,不计得失,甚至要面临挑战,面对非议;要自信,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能逐步提高,不断完善。其次,要解决方法与能力的问题。一要多读书,从多读书进入会读书。对经典著作要认真读,力求掌握其观点、思想、方法与技能,对一般文献要通过阅读提高对文献的概括、鉴别、提炼与运用的能力;二要勤思考,从勤思考进入会思考。数学是一门活的科学,有趣的科学,思维的科学,它存在与应用于日常生产生活与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它之间知识与方法又是相互联系、彼此沟通的,通过勤思考,深领悟,将数学与数学教学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三要勇实践,从勇实践进入会实践。解题、讲课、教改、搞研究、写论文等都是实践,在允许范围内、在可能条件下,根据掌握的理论与具备的方法,从小处入手进行实践、探索,在实践、探索中总结提高。当前研究的环境好,只要坚持下去,定能取得成功。
赵:谢谢您为我们提出的宝贵建议。我相信,中国数学教育事业在一代一代数学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优良的传统会得到巩固发扬,不适应时代要求的弊端能逐渐得到革除。
书评一:
春发其华 秋收其实
——读《章士藻数学教育文集》有感
王 光 明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300387)
章士藻先生邮来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章士藻数学教育文集》,学习后,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该书主要由数学教育学科建设、高师数学课程建设、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工作研究、学术讲座和有关序言与前言等七大部分组成。纵观这些研究成果,从中小学数学教育到高师数学教育,从教材建设到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从数学教育研究到数学方法论研究,彰显着章先生研究旨趣的广泛。
深刻领悟他关于“数学教育及其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展望”等文,凸显了章先生数学教育思想的深邃与高瞻远瞩。他关于高师数学课程建设的一系列论文反映了章先生在数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献身高等师范数学教育的扎实作风,这些论文更像是一部记录先生在高师数学教育实践的记录片,片中虽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但却是我国老一代数学教育工作者建设高师数学教育的真实写照。章先生关于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以及教育科研工作等一系列论文,对基础数学教育有直接的指导价值,反映了章先生时刻关注基础教育改革动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章先生的一系列学术讲座与有关序言和前沿的回顾与总结,反映着章先生不仅思想活跃,而且,他的思想是建筑在关于数学的教育的深刻思考与实践基础之上的。
章先生作为一所普通高师院校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从事的专业方向为许多人所不重视,他的科研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完成的,他的教学与科研完全是兴趣使然与浓厚使命感的责任驱动。正如著名数学教育家张奠宙教授和著名数学家王梓坤、张景中院士为文集作序与题词评价所说:章先生“吃的是草,挤的是奶”,“作为一名普通学校的教师,不可能拿到国家项目,列入国家规划,所有研究都是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他的一生是当今知识分子的写照,反映低层教育工作者是如何具体地进行教学与研究的历程”。
章先生于1962年江苏师院(现苏州大学)数学系毕业后,从教过中学中师,当过地县教研员,搞过教师培训与编辑工作,1978年进入盐城师专(1999年升格为师院)后,担任10多门课程的教学,这为他的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实践根基。他立足教学开展研究,着重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研究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他凡执教过的主要课程与从事的工作,均有高质量的专著、教材出版或论文发表,研究具有广泛性、全面性;他编著的专著、教材,长期被全国广大高师院校选用,研究具有实效性、认同性;他面向数学教育的前沿问题进行探讨,开展教改实验,研究具有先导性、开创性;他将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一并进行研究,研究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等等。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章先生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换来了累累硕果。他已出版学术专著7本,编著高师院校教材8本,发表论文80余篇,获国家、省市奖励12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文集”出版是他献身数学教育,辛勤耕耘、喜获丰收的见证。
章先生默默无闻,耕耘数学教育热土,以其三流条件、一流成就的精神博得了数学教育同仁的好评。他情洒数学教育园地,以其高尚的情操、渊博的学识赢得了数学教育人的尊敬。他建树数学教育园地,以其真知灼见,引发着中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共鸣。如今进入21世纪,尽管数学教育观念、思想、方法、条件与环境等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国数学教育发展迅速与研究成果大量呈现,前景喜人,但章先生关于数学教育研究的成果,仍然对我国高师与中学数学教育改革有重要指导或启迪价值。而他的精神、品质与人格更是永存的,是数学教育事业中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青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本文作者系数学教育学报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本文刊于《数学通报》2009年9期
书评二:
数学教育的先声
——读《章士藻数学教育文集》有感
吉雄飞
有一天,一位朋友来电向我推荐他老师的文集书稿,当时我并未在意,因为手头业务重,心想若是书稿质量不高,只能婉言谢绝。没几天,朋友将文集的手稿送来,我已几年不开夜车,然而这一篇篇文章却深深地吸引了我,一口气读完,不觉己近深夜两点。
这部手稿最后是名为《章士藻数学教育文集》出版(精装本,定价40元),主要内容分为数学教育学科建设、高师数学课程建设、高师数学教学研究、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工作等7大部分。
该书反映了章先生在数十年教学与研究实践中的不断探索,悉心钻研。他的学术研究从中小学数学教育到高师数学教育,从教材建设到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从数学教育研究到数学方法论研究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嬴得了很高的声誉,得到了广大同行与许多数学教育家的充分肯定。
正如著名数学教育家张奠宙教授和著名数学家王梓坤、张景中院士为文集作序与题词评价所说:章先生“吃的是草,挤的是奶”,“他的思想、精神、方法、工作都是值得肯定的”,“作为一名普通学校的教师,不可能拿到国家项目,列入国家规划,所有研究都是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他的一生是当今知识分子的写照,反映底层教育工作者是如何具体地进行教学与研究的历程”。
此文集是章先生一生研究的结晶,也是他献身数学教育,辛勤耕耘、喜获丰收的见证,反映了他的研究思想、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与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同时这也是他几十年来干一行爱一行,立足本职奋发进取、持之以恒的结果,反映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与高尚情怀。这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催人奋进的巨大力量,其意义己远远超出文集本身与数学教育研究的范畴。
进入21世纪,人们从事研究的观念、思想、条件与环境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数学教育发展迅速,研究成果大量呈现,前景喜人,但章先生在艰苦条件下从事数学教育研究的精神、品质与人格是可贵的,学习研究文集,并从中得到启迪,吸取力量,这也许是对作者最好的回馈。
(本文作者系东南大学出版社《章士藻数学教育文集》责任编辑)
——本文刊于《江苏教育报》2009年第43期(2009年6月18日出刊)
书评三:
一 本 数 学 教 育 的 好 教 材
----读章士藻先生编著的《中学数学教育学》(高教版)有感
曹 一 鸣
在上世纪90年代初,由江苏教育社出版的《中学数学教育学》一书,是章先生论著中的精品之一,影响尤为重大。我是从阅读该书起与章先生相识的。
该书内容涉及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思维论、方法论、逻辑学、考试学等诸多边缘学科和应用领域。全书以数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主体,以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为核心,以研究中学数学的备课、上课、解题为手段,以提高中学数学的教学能力为目的,熔理论、方法、技能于一炉,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
该书立意新颖,探讨全面,取材精炼,叙述简明,通俗实用,易教易学,有很强的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既注意反映国内外数学教育改革的前沿成果,又密切联系我国中学数学与高师院校数学教学法课程的教学需要。正如著名数学教育家、全国高师数学教学研究会理事长马忠林教授为该书作序评价所说,该书“集中外数学教育研究和教学经验之结晶”,“该书出版是我国数学教育界的一件喜事”,“被众多高校选为教材和被众多省市列为教师培训的基本教材,这就很为自然了”。
为适应新的教改形势,该书在原版基础上作了重大修改,于2007年改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我有幸获得章先生的赠书,拜读之余,良感颇多。高教版虽然体例上与原版大致相同,保持了原版的许多优点,但在内容处理上却有了很大改观,其特色更为鲜明。第一,在内容上增加和渗透了数学史、教师论、逻辑学、工艺学、比较教育学、数学基础等多个领域的新知识,既体现了数学教育的综合性,又均衡了学科之间的平衡发展,更凸现了这门学科建设的总体方针。
第二,在体系上更加突出了数学在学科中的主体地位。全书以中学数学逻辑、思维、方法、能力为基础,以研究中学数学教学为核心,以探讨提高中学数学教学与研究能力为着眼点,使抽象的概念与深奥的知识数学化、程序化、具体化、通俗化。
第三,在编排上基于教学的考虑,将提高数学素养的内容安排在先,将培养数学教学能力的内容安排在后,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这样做,既考虑到了学生的数学基础与学习的习惯,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的效果。
第四,在立意上仍将书名定名为《中学数学教育学》,把数学教育学这个述语限制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对象上,没有宽泛的面对数学教育的全部。这样立意,既揭示了学科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又明确了取材与研究的重点。
第五,在创新上增加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一章,以取代原来的数学教学目标。这不仅反映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新进展,同时也体现了师范院校培养新型师资的时代要求,使这门学科既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
(本文作者系中国数学会基础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师数学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刊于《数学教育学报》2009年5期
书评四:
立足基本思想方法 关注数学教育需求
——喜读章士藻先生主编的《数学方法论简明教程》一书
孔 繁 哲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
早在20多年前,我在山东工作时就早己与章士藻先生相识了。当时他是全国高师数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师专组组长。他应聘多次举办讲习班,为推进高师“数学教学法”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后来,我来到东北,尽管未能再见面,但常可见到他发表的一些论文、论著,其中《数学方法论简明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就是他的一本佳作 。
数学方法论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分支,横跨数学、哲学、逻辑学和数学史等学科分支,是研究数学发现、发明与创新等法则的一个领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著名数学家、教育家徐利治教授的倡导与带领下,我国在数学方法论的研究上,取得了一批批重要的成果,为世人所嘱目。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史宁中教授的倡导下,对基本数学思想、核心数学方法的研究又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核心与灵魂,它不仅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数学发展的源泉与动力,相比之下,数学方法比数学思想更便于操作和应用。随着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数学方法论在数学与数学教育中的教学地位日益突出,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要求,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将数学的基本思想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学生的实践经验并列,作为数学课程的“四基”,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己成为当前数学教育普遍关注的课题之一。
正由于这样,目前数学方法论己成为我国理工科大学和高师院校数学系普遍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必修或选修课程,数学思想方法也己成为中小学数学新课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
近30年来,我国出版的数学方法论方面的著作众多,正如章先生所分析的,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国外名著的译著;二是国内学者立足于整个数学,特别是高等数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研究的专著;三是中小学数学教师的研究心得,虽冠以数学方法的美名,但大多是实为具体解题方法的介绍,而一直缺乏针对高师院校教学需要和中小学教师业务提高的专著与教材。”
在此,我们十分可喜地看到,章先生在数年教学实践中,为适应教改新形势,立足于培养新型师资的需要,经过悉心研究,数次易稿,编著成《数学方法论简明教程》一书,以满足教学之急需,实在令人欣慰。
该书共10章,分别为绪论(重点介绍数学方法论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发展简史与研究意义)、化归、类比与归纳、联想与直觉、数学的论证方法、数学的抽象方法、数学的模型方法、数学的试验方法、数学的美学方法与数学语言。纵观全书,有如下三大显著特点:
在素材的选取上,取其数学方法论中最重要最基本、经典而核心的内容,即既有传统的逻辑方法(如化归法、抽象方法、论证方法,模型方法),又包括非逻辑方法和数学中发现、发明与创新的方法(如类比与归纳、联想与直觉、试验方法、美学方法),以显示学科的完整性与教材的科学性。
在行文的论述上,以初等数学与基础高等数学知识范国内,力求在宏观方法论前提下,在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结合点上,侧重介绍微观意义上的一般数学思想的数学方法论,并适当介绍如何进行教学与培养能力的问题,以满足当前高师教学与中学教师进修的需要,具有强烈的实用性、针对性。
在内容的编排上,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实例的规范性、代表性,同时在每章后附有思考题与练习题,并在书末提供解答或提示,方便读者自学,以达到易教易学的目的,具有通俗性、易读性。
总之,本书章节分明,结构严谨,体例新颖,通俗易懂,具有简明实用,易教易学的特色,是一本集中外研究成果,适应当前我国高师教学与中学教师进修需要的好教材。并以上数语,向编著者表示真诚的祝贺。
(本文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刊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资料》2009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