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艾渤 ,男,1974年出生。现任北京交通大学电了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3.8-1997.7,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
1999.8-2004.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分别于2002年3月及2004年6月获得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2005.4-2007.4,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信息与通信系统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社会兼职:
1.《IEEE Tran. on Commun.》《IEEE Commun. Letters》、 《IEEE T-MTT》、《IEEE TCAS》、《EURASIP on JAS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Systems》、《电子学报》、《通信学报》、VTC07,VTC08,ICC08,ICC09,Globecom07, Globecom08等23家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审稿人。
2.中文核心期刊《计算机仿真》杂志编委。
3.中文核心期刊《信息与电子工程》杂志编委。
4.英国《Recent Patents on Electrical Engineering》,Editor。
5.英国《UBICC Journal》,Publication Editor 。
6.荷兰SCI源刊《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Editor。
7.IEEE国际会议MCCAT2007技术委员会委员。
8.第九届世界重载大会IHHA2009分会场主席。
9.IEEE国际会议IWCMC2010技术委员会委员。
10.IEEE国际会议VTC Fall 2010技术委员会委员。
11.IEEE国际会议IWSP2010技术委员会委员。
12.IEEE Senior Member。
13.CIE Senior Member。
14.IEEE BTS北京分会秘书长 。
15.全球华人祖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国际合作部部长。
16.曾任清华大学博士后联谊会文体部副部长;北京博士后联谊会文体部部长。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无线通信技术、地面移动数字电视关键技术、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无线移动通信调制技术研究、电波传播与信道建模、GSM-R系统等。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项目: 高速铁路电波传播的理论、建模与仿真,2009.4-2012.3。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功率放大器数字基带自适应预失真结构及算法研究,2010.1-2012.12。
3.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结合了峰均功率比(PAPR)降低技术的功率放大器预失真及多端口,2010.1-2012.12。
4.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载波及多端口系统中的功率放大器数字基带预失真技术,2010.1-2011.12。
5.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铁道部科技司项目。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60830001):满足高速列车控制安全数据传输的无线通信理论与关键技术,2009.1~2012.12。
7.国家重大专项:TD-LTE终端基带芯片研发,2010.1~2013.1。
8.主持的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北京交通大学校基金项目、香港ADI公司项目已结题。
发明专利:
1 基于混沌加密算法解决IMS网络DNS欺骗攻击的方法 朱刚; 陆程遂; 艾渤 北京交通大学 2010-02-17
2 一种铁路无线环境路径损耗指数估值方法 朱刚; 侯碧翀; 艾渤 ; 钟章队; 姜丽君; 周贤伟 北京交通大学 2009-07-08
3 一种 GSM-R智能网SCP系统过负荷控制方法 朱刚; 钟章队; 赵晓亮; 丁珣; 艾渤 ; 丁建文; 吴昊; 熊磊; 陈霞 北京交通大学 2009- 07-15
4 实现语音组呼业务讲者优先级的方法 朱刚; 钟章队; 陈皓; 赵留俊; 艾渤 ; 丁建文; 吴昊; 熊磊; 陈霞 北京交通大学 2009-07-22
5 一种基于智能网的动态语音组呼实现方法 朱刚; 钟章队; 黎文边; 陈欣; 艾渤 ; 丁建文; 吴昊; 熊磊; 陈霞 北京交通大学 2009-07-22
6 一种基于位置寻址的短消息业务的实现方法 朱刚; 钟章队; 明琦; 庞萌萌; 艾渤 ; 丁建文; 吴昊; 熊磊; 陈霞 北京交通大学 2009-07-22
7 语音组呼业务中同时分配点呼信道和组呼信道的方法 朱刚; 钟章队; 陈皓; 赵留俊; 艾渤 ; 丁建文; 吴昊; 熊磊; 陈霞 北京交通大学 2009-07-29
8 一种基于智能网的位置寻址解决不唯一车次号的方法 朱刚; 钟章队; 明琦; 庞萌萌; 艾渤 ; 丁建文; 吴昊; 熊磊 北京交通大学 2009-07-29
9 一种动态语音组呼的定时器规范方法 朱刚; 钟章队; 黎文边; 陈欣; 艾渤 ; 丁建文; 吴昊; 熊磊; 陈霞 北京交通大学 2009-07-29
10 一种基于采样点间相关性的无线场强测试方法 朱刚; 蒋云翔; 艾渤 ; 钟章队; 周贤伟 北京交通大学 2009-03-11
11 一种基于网络监测的GPRS 优化编码方法 朱刚; 钟章队; 杨智辉; 庞萌萌; 艾渤 ; 丁建文; 吴昊; 熊磊; 陈霞 北京交通大学 2009-07-08
12 一种实现语音组呼资源恢复的方法 朱刚; 钟章队; 陈皓; 赵留俊; 艾渤 ; 丁建文; 吴昊; 熊磊; 陈霞 北京交通大学 2009-08-12
13 一种使用更早指配缩短紧急组呼建立时间的方法 朱刚; 钟章队; 陈皓; 赵留俊; 艾渤 ; 丁建文; 吴昊; 熊磊; 陈霞 北京交通大学 2009-08-19
14 GSM-R双层网络均匀分担方式下的切换排队策略 朱刚; 钟章队; 何蓉; 丁珣; 艾渤 ; 丁建文; 吴昊; 熊磊; 陈霞 北京交通大学 2009-10-21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数字移动电视广播原理与DSP实现》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年
发表论文:
1 高速铁路GSM-R系统无线信道特性仿真 熊磊; 路晓彤; 钟章队; 艾渤 ; 朱明伟 中国铁道科学 2010-09-15
2 记忆功放的BP神经网络分离预失真方法 崔华; 赵祥模; 艾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0-06-20
3 GSM-R无线通信网络指标评估体系研究 林思雨; 钟章队; 艾渤 铁道通信信号 2010-09-17
4 复合可重构Ad Hoc网络(英文) 倪明; 吴昊; 艾渤 ; 钟章队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9-04-15
5 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研究及其性能比较 孟昊; 钟章队; 艾渤 信息与电子工程 2009-04-25
6 放大器预失真系统中的环路延迟估计 艾渤 ; 钟章队; 朱刚; 许荣涛; 丁建文 系统仿真学报 2007-10-05
7 系数可变的多项式预失真器 李波; 葛建华; 艾渤 ; 王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15
资料更新中……
荣誉奖励: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度优秀研究生。
2.清华大学第十届(2006年度)优秀博士后。
3.《信息与电子工程》杂志社2007年度优秀编委。
4.北京市科技新星(A类)计划。
5.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6.2009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媒体报道:
“中国速度”的安全卫士——记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艾渤教授
艾渤 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IEEE高级会员,CIE高级会员。
研究方向:
无线通信技术、地面移动数字电视关键技术、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无线移动通信调制技术研究、电波传播与信道建模、GSM-R系统等。
主持的在研项目:
1. 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项目: 高速铁路电波传播的理论、建模与仿真,2009.4-2012.3.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功率放大器数字基带自适应预失真结构及算法研究,2009.4-2012.3.
3.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结合了峰均功率比(PAPR)降低技术的功率放大器预失真及多端口,2010.1-2012.12.
4.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载波及多端口系统中的功率放大器数字基带预失真技术,2010.1- 2011.12.
5.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高速铁路电波传播特性及建模仿真的研究,2010.1-2011.12.
学术论著:
著作2部,译著2部;共发表论文83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EEE Trans.上发表论文7篇;在IEE Proceedings上发表论文1篇;已被SCI收录15篇,EI收录28篇;论文他引204次,单篇论文最高他引次数55次。
获奖荣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度优秀研究生、清华大学第十届(2006年度)优秀博士后、《信息与电子工程》杂志社2007年度优秀编委、北京市科技新星(A类)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个人履历收入美国Marquis Who’s Who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和英国剑桥IBC杂志。
时速 180km,是强台风的速度;
时速300km,是波音飞机起飞的速度;
时速350km,这是目前中国高速列车的运营速度。
与风竞速,陆地飞行。犹如一道白色闪电,奔驰在莽莽原野上的“和谐号”动车组,划出一道梦幻般的轨迹。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中国列车还在加速,时速380公里新一代动车组又即将下线,时速500公里的试验高速动车组正在研发⋯⋯
速度快了,反应也要快,在列车飞驰的路上,一旦出现突发情况怎么办?谁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呢?这是比之速度更根本的追求。
我国铁路延续使用了40多年的模拟信号的单信道无线列调通信系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速列车的需要,我们亟需新一代的数字综合移动通讯系统,一种能够为列车控制提供安全的传输通道、为安全监控系统提供信息传输平台、为新一代调度指挥系统提供新型的通讯工具,来为我们的“中国速度”保驾护航。
建立适合中国铁路实际需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的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系统被提上日程,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迎难而上,担负起了这一科研重任。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这个身负重责的科研团体中一位年轻人的故事,以及这个团体催人奋进的事迹。
艾渤——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现任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与大多数同龄人不同,艾渤博士一心一意地埋首于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领域的研究工作,不沾浮躁之风。三十几岁的年龄、一连串的前沿成果,艾渤博士当真称得起“年轻有为”。在这条道路上,他潜心向前,以“学习”的态度行于斯、研于斯,不断收获。他所在的以中国铁路通信首席科学家钟章队教授为首的“面向高速铁路控制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在这个既踏实严谨又朝气蓬勃的团体里,艾渤和他的同事们用“赶超世界一流科技水平”的民族自尊精神、“ 倾注满腔热忱,热爱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和“人心齐、泰山移,众志成城”的团队精神,向我们诠释着科研人员最真实的热血情怀。
铁路通信与信息系统是整个轨道交通系统的神经中枢,良好的铁路通信系统对保证列车正点运行、降低机车能耗、提高通过能力、通告险情、抢险救援、防止事故、故障预警等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铁路运输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提高运输生产率的重要保障。
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铁路系统统一更换通讯制式,这是一件非同小可的大事,更何况它直接关系铁路运输的安全,安全大于天,本着“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等技术引进的原则,铁道部抱着审慎的态度,经过多年的论证与模拟试验,最终决定,中国的高速铁路将普遍采用GSM-R通信系统。
GSM-R是一种专门为满足铁路应用而开发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以其基础优势、可持续发展性以及适合铁路综合信息化需要的特点,可使中国铁路在迈向信息化、自动化的进程上前进一大步。1993年,GSM-R在欧洲开始发展,但在中国却还一直是个空白。研究适用于我国铁路需求的GSM-R铁路综合移动通信系统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SM-R技术装备,实现关键技术的国产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以高速铁路这一重大工程项目为依托,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每一项科研课题都与国家与人民的最高利益密切相关,艾渤和实验室的同事们刻苦攻关,只为迎接中国高铁的异军突起。
结合国家轨道交通的长远发展与现实需求,秉承实验室“结合背景开展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结合实际重大需求形成关键技术”的研究理念,艾渤博士主要承担了轨道交通专用移动通信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高速移动环境下时变无线信道理论的研究,轨道交通专用移动通信网络综合评估测试平台,解决高速条件下的电波传播、无线干扰、安全苛求应用条件下的传输系统可靠性及适应性等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在中国高铁强势崛起的背后,不可避免地依然存在发展上的滞后,理论研究落后于工程建设就是不能回避的一点,而艾渤博士的研究正是结合轨道交通需要开展移动通信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为我国轨道交通通信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他没有选择最出成果的工程领域,放弃了个人可能获得的关注与掌声,他选择了沉默,选择了为中国高铁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最坚实的理论基础,这种选择,是一种智慧。
年轻科学家——爱生活爱科研
年轻的艾渤博士甘于选择寂寞的基础理论研究,很大程度上出自于父亲的教诲。作为早年西北大学第一批物理系的研究生,搞了一辈子科研的父亲,一生都在教育儿子要淡泊名利,父亲希望儿子能够踏踏实实做学问,能够为后人留下一些宝贵的、经典的科研理论财富。
“钱是为了保证我们的基本生活的,当我们的生活有了保证,就要做研究。”父亲一直这么讲。朴素的道理、精神的力量,这种力量很多时候比我们想像中还要强大,科研之路不是平坦的,每每遇到困难的时候,父亲的教诲都会激励艾渤继续前行。
带着父亲“做科研”的嘱托,艾渤念军校、下连队,却一直没有放弃对科学的追求,通信技术更是他一路走来的事业目标。孜孜不倦的追求换来累累硕果,1999年,艾渤考取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的硕博连读资格,取得博士学位后,又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信息与通信系统博士后流动站数字电视研究中心研究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就是我国数字电视领域首席科学家杨知行教授。有感于两年的清华博士后生活,感情丰富的艾渤说:“我怀念那里的学术氛围、怀念那里的建筑、更怀念的是那里的人。清华教授们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是我很好的学习榜样。”
秉承了老一辈科学家严谨治学、正直为人的道理,又融入了军人刚强的意志,我们年轻一代的科学家,身上更具有新时代的朝气蓬勃,艾渤博士就是这样,科研以外,他的生活是色彩斑斓的。
他说:“最让我感到值得的是被选为清华大学博士后联谊会常务理事兼文体部副部长和北京博士后联谊会常务理事兼文体部部长,有机会组织了很多活动,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的各位老师建立了良好、密切的关系,也结识了很多朋友,使我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在站期间住在清华大学西北小区,每次从实验室回来晚了,就会和收发室的师傅聊聊天,有时摆上两盘象棋。这些浓浓的情谊、友情我会一直珍藏下去。”
艾渤博士的话语中,洋溢的是年轻人热情的魅力,在实验室,是他和同事们拼搏的岁月,他们一起经历过挫折的考验、也体验了成功的欣喜,几年间,从一个20平米的小办公室到设备精良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从跟踪一项技术到推动并扶持一个产业的兴起,他们用双手和智慧,为中国高铁奉上了点晴的一笔。原铁道部总工程师王麟书曾这样说:“作为铁路无线通信领域人才摇篮的北京交通大学正活跃着铁路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开发和教学的中坚人物。”
正是这样一群将激情和梦想奉献给中国高速铁路建设事业的人,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一座没有高度的新时代的精神里程碑,是他们用执着的爱担起这份责任,是他们用一颗颗赤子之心完成了这一次次使命,不断推动“中国速度”向着更快、更安全的方向全速前进!
来源:中国科学人 20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