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材料科学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专家信息:


辛勤,男,1939年出生。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授。

社会兼职:

1.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副主任。

2.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3.石油炼制学会催化剂分子筛学组副组长。

4.《光谱与光谱分析》,《分子催化》,《功能材料》杂志编委。

5.吉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抚顺石油学院,青岛化工学院兼职教授。

6.石化总公司齐鲁石化公司顾问。

7.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羰基合成和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教学情况:

培养学生情况:

指导研究生50余人。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1.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剂制备规律研究。

2.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和C1化学。

3.加氢精制。

4.氧化物表面氧物种和低碳烃活化研究。

5.过渡金属氮化物,碳化物催化剂研究。

6.纳米发光材料。

7.催化剂的原位光谱方法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极表面活性相及调变规律研究。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非贵金属电极催化剂的。

4.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项目: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的研究与开发。

5.中韩合作项目:Understanding and Improvement of Catalyst Cycle Life in DMFC。

6.美国通用公司合作项目:Joi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ntract。

7.主持了同希腊的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

8.主持了同西班牙的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

9.主持了同德国的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

10.主持了同英国的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

11.主持了同比利时的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

科研成果:

一、加氢脱硫催化剂表面活性相和氢溢流现象的研究。

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是石油加工生产中一个重要过程,虽然迄今为止工业上一直广泛使用有促进剂的 Co-Mo/Al2O3,Ni-Mo/Al2O3和Ni- W/ Al2O3等催化剂,但是有关这些催化剂表面活性相结构助剂Co和Ni的促进作用以及反应机制等长期以来仍然众说纷纭,较有代表性的有比利时鲁温大学B. Delmon 教授提出的“Remote Control”模型,丹麦H.Topsoe 教授提出的“Co-Mo-S”相模型。上述问题之所以长期争论不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关活性相原位表征手段不多。作者在多年吸附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两 种探针分子在不同活性中心上竞争化学吸附同原位双光束红外光谱技术相结合,从而发展出NO和CO双分子探针的红外光谱法用于硫化态的Co- Mo/Al2O3 催化剂表面活性相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原位条件下有效地区分出不同的表明活性相以及它们的相对丰度;并且,还可以提供有关活性相之间相互作用方 面的信息,较之通常研究工作中单独使用NO,CO 等探针分子大大前进一步,提供信息丰富的多。所以G. A. Mills 教授在第九届国际催化会议(加拿大1988)的大会总结报告中称该项研究为HDS催化剂研究方法进展之一。作者利用双分子吸附方法还第一次从实验上证明了 在硫化态Co-Mo/Al2O3 和 Ru/Al2O3 催化剂的表面存在有氢溢流(H-Spillover)现象。发现吸附在硫化态Co中心上的氢解离后溢流到附近的Mo中心,该Mo中心同HDS活性有密切关 系,这为HDS催化剂活性相调变最佳化提供了新的信息。Appl.Catal. 杂志主编Delmon B. 教授在第一届世界石油大会(科威特, 1989)的综述报告上称其为 HDS 催化剂研究进展之一。

二、在催化研究中的原位分子光谱方法及其进展。

催化剂表征对了解催化剂结构和组成在予处理,诱导期和反应条件下以及再生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原位观察又是阐明反应机理,分子与催化剂相互 作用的动态学和稳定中间物结构的最有效的技术,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的研究,特别是对催化反应中间物的原位观察,对发展催化科学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样的研究 结果提供了催化作用的全面知识,并有助于阐明催化剂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基于上述考虑,经过多年的努力,先后开拓和发展了如下原位分子光谱表征方法:

1. 原位双光束透射红外方法(-100℃ - 800℃);

2. 原位发射光谱方法;

3. 原位漫反射光谱方法(MIR,NIR);

4. 原位拉曼光谱方法;

5. 双分子探针方法;

6. 程序升温质谱(TPD-MS );

7. 化学扑获和同位素标记方法。

为此,研制和设计了相应的原位红外池,原位拉曼池和原位红外发射光谱池等关键设备。这些原位分子光谱技术已先后为美国西北大学,加州大学,比利时新鲁温 大学,西班牙催化和石油化学研究院以及前南斯拉夫等国内外50余家实验室采用。并为国内外提供了100余套设备,从而该实验室在催化基础研究方面成为国内 外有一定影响的实验室。已成功的利用这些方法在C1化学,加氢精制,烃类选择氧化等领域累计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有力的促进了国内相关学科的发展。

三、氧化物表面活性氧物种及其低碳烃活化和氧化的研究。

氧物种及其烃类活化的研究是烃类氧化基础研究的核心内容。本工作以氧物种为研究对象,详细表征了表面氧物种及其转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氧物种的反应活性,烃类与氧物种反应的机理以及饱和烃(以甲烷为代表)的活化。主要结果与创新点是:

1.用振动光谱(FT-IR),顺磁谱(ESR)和同位素技术(18O2),鉴别了CeO2 上的两个活性分子离子氧物种:超氧和过氧物种,观察到其特征振动频率分别为 1126 和 883cm-1。氧化铈表面上的甲烷活化和氧物种的转化过程主要依赖于氧物种的氧缺陷和电子状态氧化铈 O-2 - O2-2 之间易达成平衡。

2. CeO2,La2O3,Sm2O3 等稀土碱性氧化物经高温抽空脱除碳酸基和羟基后,表面上会形成极活泼的氧物种。这种氧物种主要是配位不饱和( C.U.S.)的表面晶格氧物种(1< 2),其反应行为类似于O- 物种。在低于100℃ 条件下即可使CO,C2H2 等分子氧化。CH4, C2H6 和C2H4 等低碳烃分子与氧化铈上氧物种反应结果表明:在温和条件(<200℃)下,超氧O2- 物种并不参与反应,而O2-,O- 和表面配位不饱和氧物种可导致烃类的氧化反应。实验发现在氧化铈和其它非化学计量的轻稀土氧化物上低碳烃的温和催化氧化过程经历一个共同的的机理,即完全 氧化均经表面甲酸根物种。

3. 在低温下(173-250K),在氧化铈表面上首次检测了CH4 在氧物种作用下形成的活化吸附态,观察到CH4 由于受表面氧物种(主要是 O- 和表面配位不饱和氧物种)作用岐变为C3v 结构时对称振动g sy 的红外吸收。此结果证明了CH4 在C-H 键断裂之前受到氧物种作用首先发生结构岐变,消除原来四个等同C-H 键的兼并性,并进而导致某一C-H 键弱化,断裂。这个结果对于认识甲烷及其它低碳饱和烃的C-H 键活化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研究先后在:J.Catal.,J.Phys Chem.,Catal.Letter,AppL.Spectroc., Chemical Commication- JCS,10thICC,美国第207届化学会学术会议上等一流国际杂志上发表系列研究学术论文 10余篇,在氧化物表面氧物种和CH4 活化方面的研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论文发表后受到了国外同行的广泛注意和好评。

四、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的钒镁氧(V-Mg-O)催化剂活性相表征。

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是低碳饱和烃活化和转化的又一个重要的课题,到现在为止在众多的催化体系中V-Mg-O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催化剂。所以在丙烷氧化脱氢 制丙烯的研究中V -Mg-O体系是最为关注的催化剂,由于一般化学方法制备的V-Mg-O 催化剂总是有多种V-Mg-O物相共存,且因制备方法和予处理条件不同而异,因此,文献中经常出现相互矛盾的结果,对活性相的归属各不相同。至今尚不清楚 究竟哪种物相是最理想的活性相? 因而,为了鉴别V-Mg-O催化剂的活性相,我们采用“分离变数”的方法巧妙的利用柠檬酸法在较低焙烧温度下获得较大比表面积的V-Mg-O的三种纯相 (偏钒酸镁MgV2O6;正钒酸镁Mg3V2O8;焦钒酸镁Mg2V2O7),并获得三种纯相的红外和拉曼光谱。通过对这三种纯相的反应研究发现其活动顺 序为:a -Mg2V2O7 > Mg3V2O8 > a -MgV2O6,并同它们相应的氧化还原(Redox)性质是一致的。实验结果还表明,两种纯相共存时活性相间存在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能够显著的提高 丙烷氧化脱氢的活性。通过原位红外和拉曼光谱研究进一步澄清了V-Mg-O催化剂活性相归属的争论,同时也看出:V-Mg-O在不同载体上(TiO2, Al2O3)三种纯相分布的相对变化,载体的性质决定了表面上的V-Mg-O 物种的结构和性质,表面钒氧化物的浓度和Mg/V比是决定丙烷氧化脱氢活性的主要因素。我们的研究还证明V-Mg-O催化剂的丙烷氧化脱氢活性,不能简单 的与V-Mg-O 纯相关联。这些结果受到了国际上同行的好评和充分肯定,并在文献中被大量引用(SCI检索:单篇引用率达39 次)。

五、紫外拉曼光谱仪研制和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

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专家鉴定认为,本项目属国内自行设计组装的第一台紫外拉曼光谱,利用连续波腔内倍频紫外激光作光源,采用创新的外光路系统,使用先进 探测设备,仪器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紫外光谱仪由紫外激光器、外光路采集系统、三光栅单色仪和CCD探测器和计算机组成。采用紫外连续波激光成功地避开 荧光干扰,而且利用紫外共振拉曼效应使灵敏度大幅度提高,因此极大地拓宽了拉曼光谱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这一领域的研究曾被美国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杂志评述为催化表征研究的三大进展之一。不仅在催化表面研究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为材料、生物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研究手段。

为将这一新技术很快应用于催化研究中,又设计组装了用于催化原位研究的配套装置,对一系列传统拉曼光谱难以研究的催化剂体系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批文献上未曾报导过的新结果。

在催化剂积炭研究、分子筛原位合成研究、有机物单层分散研究和低担载量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中已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首次获得了TS-1分子筛中有关骨架钛存在的直接证据,进一步表明这一新技术在催化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六、Ru催化剂上CO吸附态和活性相调变规律的研究。

采用原位红外实验技术(In Situ)同时结合化学吸附、热脱附、高分辨电镜等实验技术,系统地研究了Ru催化剂表面CO吸附态和活性相调变之间的规律以及诸因素如:预处理条件、残余Cl- 、Ru的平均晶粒、载体的性质、表面酸性和第二金属组元素的影响。

发现Ru催化剂表面上CO吸附态对Ru的氧化还原状态十分敏感,并且对文献上有争议的谱带进行了归属。无论实用的Ru催化剂或是基础研究中用的Ru催化 剂绝大部分是采用RuCl3水溶液浸渍制得,但残余Cl- 的影响问题一直未被人们认真注意,这也是文献中一些数据相互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本工作详细地研究Cl- 对CO吸附态的影响,发现残余Cl- 对CO吸附态类型、结构、强度均有明显影响并因预备处理条件而异。载体的酸性是否对Ru的催化性能和CO吸附态有影响,在文献中一直是有争议的。在本研究 中,所有实验结果都有力地证明了载体表面的B酸中心和L酸中心同Ru有明显相互作用,并导致不同程度的缺电子Ru+d 中心出现,从而明显地改变了Ru中心上的CO吸附态。在双金属Ru-Cu催化剂研究中,Cu对Ru的作用,以西德慕尼黑大学的G. Ertl教授为代表的观点认为, Cu在Ru单晶表面上相互作用,几何效应为主,同时存在较弱的电子相互作用,而且是Ru转移电子给Cu,但在载体存在时Cu-Ru相互作用如何?是否也是 如此?我们发现在Ru-Cu/SiO2体系中,Ru-Cu之间相互作用受载体和预备处理条件影响,在SiO2载体上Ru-Cu之间存在电子相互作用,而电 子转移方向是由Cu到Ru,也即载体的作用可以改变Cu-Ru之间电子转移的方向。除此之外还发现,Cu对Ru的簇化作用使得Ru能够再分散。上述实验结 果可较好的利用作者所提出的相互作用模型来解释。

七、软X射线出现电势谱仪研制的应用。

软X射线出现电势谱仪(Soft X-Ray Appearance Potential Spectrometer ---SXAPS是七十年代由Park和Houston等人发展起来的阈值法表面能谱仪。目前它已成为固体表面性质测试的重要方法之一。利用SXAPS可 以获得表面元素组成、电子结合能、化学位移和空态密度等信息。这些信息对催化剂的表征和催化作用机理研究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国内外均无商品化的仪器。

为了进一步扩展催化作用研究方法,于一九七九年底开始了SXAPS的研制工作,至今已完成了全金属样机的研制和调制工作,并做了一些应用。此样机除锁相 放大器外均采用国产和自制设备。利用此样机可以在10-8乇真空下,对十二个样品依次进行分析。能够获得表面元素组成、电子结合能(一次和二次微商谱)、 化学位移、空能带态密度的信息。在仪器的灵敏度、精度和准确度等方面与国外实验室同类设备的水平相当。在此样机中,安装了样品加热、测温和予处理装置,可 通入气体进行氧化、还原、气体吸附和反应,使谱仪不仅适用于表面研究,也具有原位研究催化作用的特点。

由于SXAPS属于阈值法能谱仪,相对 于动能法能谱仪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普及,它和俄歇(Auger)能谱可成为互补设备。尤其是对在催化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的过度金属(重元素),此谱仪 灵敏度高,谱峰简单,易于解释。而由SXAPS获得的空能带态密度信息,则是目前其他仪器无法获得的信息(只有广延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可获得空态密度信 息,但由于设备昂贵,无法普及)。因此,此谱仪的研制成功,对催化剂表面性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专利:

1 一种担载型和非担载型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孙公权; 孙世国; 唐水花; 姜鲁华; 徐恒泳; 辛勤; 周冰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7-11-14

2 一种用于过滤和洗涤样品的自动添加液体的装置 孙公权; 秦兵; 唐水花; 辛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7-11-21

3 燃料电池适配器 孙公权; 秦兵; 赵钢; 陈利康; 赵锋良; 辛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7-11-21

4 一种负载型PtRu合金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孙公权; 闫世友; 辛勤; 朴灿镐; 朱相熏; 张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三星SDI株式会社 2008-07-23

5 一种碱性电解质膜在碱性直接醇类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孙公权; 侯宏英; 王素力; 金巍; 柳鹤; 杨少华; 辛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10-05-26

6 大比表面双组元过渡金属氮化物及其合成 辛勤; 张耀君; 齐兴义; 王新平; 阎卫宏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997-08-27

7 一种紫外拉曼光谱仪 李灿; 辛勤; 应品良; 刘建科; 熊光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999-07-14

8 一种高活性氨分解催化剂 魏昭彬; 李灿; 辛勤; 梁长海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0-03-01

9 一种不要预硫化处理的加氢精制催化剂 魏昭彬; 辛勤; 李灿; 孙秀萍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0-03-08

10 一种活性中心高隔离过渡金属选择氧化催化剂 李灿; 杨启华; 应品良; 辛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0-05-17

11 一种高效氨合成催化剂及其制备 李灿; 梁长海; 魏昭彬; 辛勤; 孙秀萍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0-10-18

12 化学嫁接法制备高度隔离单活性中心过渡金属离子选择氧化催化剂 李灿; 杨启华; 鲁继青; 王素力; 辛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0-12-06

13 一种钛硅分子筛及其合成方法以及其应用 刘中民; 于健强; 李灿; 辛勤; 许磊; 孙承林; 黄韬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1- 06-20

14 一种卤代芳香族污染物的催化燃烧消除催化剂 李灿; 刘艳; 魏昭彬; 辛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2-04-03

15 一种担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辛勤; 周振华; 周卫江; 孙公权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3-06-25

16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辛勤; 周卫江; 周振华; 魏昭彬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3-07-09

17 一种高担载量双组元多组元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辛勤; 周卫江; 周振华; 李文震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3-10-15

18 一种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流场分配板 孙公权; 刘建国; 陈利康; 辛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3-10-15

19 低温燃料电池铂-锡基阳极催化剂 辛勤; 周卫江; 宋树芹; 周振华; 李文震; 孙公权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5-02-09

20 一种高电催化活性的燃料电池铂基贵金属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辛勤; 周振华; 姜鲁华; 周卫江; 孙公权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5-02-09

21 一种担载型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辛勤; 周振华; 姜鲁华; 周卫江; 孙公权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5-02-16

22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膜电极结构与制备方法 孙公权; 赵锋良; 刘建国 ; 赵钢; 陈利康; 辛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5-03-09

23 燃料电池复合材料双极板及其制作方法 辛勤; 陈维民; 孙公权; 梁振兴; 任素贞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5-03-09

24 空气自呼吸式微型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结构与制作方法 孙公权; 赵钢; 刘建国; 陈利康; 赵锋良; 辛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5-03-09

25 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膜电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孙公权; 汪国雄; 樊小颖; 王素力; 赵新生; 孙海; 辛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5-05-04

26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电催化剂及其应用 辛勤; 李焕巧; 孙公权; 李文震; 周振华; 周卫江; 姜鲁华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5-06-29

27 一种直接醇燃料电池的阻醇膜及膜电极的制备方法 孙公权; 孙海; 王素力; 刘建国; 汪国雄; 樊小颖; 赵新生; 徐恒泳; 侯守福; 辛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6-02-22

28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多层膜电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孙公权; 王素力; 汪国雄; 孙海; 赵新生; 樊小颖; 辛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6-03-08

29 一种空气自吸式直接醇类燃料电池极板及应用 孙公权; 赵锋良; 陈利康; 赵钢; 秦兵; 杨少华; 辛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7-02-28

30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极和膜电极的制法 孙公权; 王素力; 吴智谋; 孙海; 汪国雄; 毛庆; 王琪; 辛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7-03-21

31 一种燃料电池的膜电极阴极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孙公权; 汪国雄; 王素力 ; 王琪; 孙海; 毛庆; 郑思静; 俞耀伦; 辛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7-03-28

32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电极、膜电极及制法和应用 孙公权; 王素力; 孙海; 汪国雄; 毛庆; 王琪; 辛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7- 05-16

33 一种用于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系统的醇类浓度传感器 孙公权; 孙伟; 杨维谦; 孙海; 杨少华; 辛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7-06-20

34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有序化膜电极及其制备和应用 孙公权; 王素力; 孙海; 汪国雄; 毛庆; 王琪; 辛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7-06-20

35 一种铝/过氧化氢燃料电池阴极制备方法 孙公权; 杨维谦; 杨少华 ; 孙伟; 辛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7-06-20

36 一种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电催化剂 孙公权; 田娟; 姜鲁华; 闫世友; 辛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7-07-04

37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的制备方法 孙公权; 毛庆; 王素力; 孙海; 吴智谋; 高妍; 辛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8-12-17

38 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气体扩散层及制法和应用 孙公权; 高妍; 王素力; 孙海; 毛庆; 叶瑷玮; 辛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9-04-01

论文专著:


出版专著: 1.主编的《现代催化研究方法》,科学出版社,2008。 2.主编了《固体催化剂研究方法》,科学出版社出版,2005。 3.同李灿合作主编催化丛书《Spillover and Migration of Surface Species on Catalysts--Studies in Surface Science and Catalysis112》1997年由荷兰 ELSEVIER 出版社出版。 4.主编的《催化研究中的原位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3。 5.同尹元根等人合编的《多相催化剂研究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1988。 6.同王宗明等人合作主编的《应用光谱技术》,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1985。 7.主编的《现代催化研究方法》,科学出版社,2008。

发表论文:

1 《催化学报》创刊30周年纪念同比利时B.Delmon教授科技合作20年回顾 辛勤 催化学报 2010-08-30

2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磷酸氢锆/Nafion115的研究 侯宏英; 孙公权; 吴智谋; 金巍; 辛勤 电源技术 2009-01-20

3 Nafion 修饰Pt/C电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张媛媛; 李相一; 李焕巧; 辛勤; 孙公权 电源技术 2009-05-20

4 甲醇电化学氧化催化剂的失活机理研究 陈维民; 苏会东; 辛勤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09-04-15

5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稳定性 陈维民; 辛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9-07-10

6 热处理对多元醇法制备的PtRu/C电催化剂的影响 闫世友; 孙公权 ; 齐静; 高妍; 辛勤 催化学报 2009-11-15

7 新型碳材料作为直接醇类燃料电池催化剂载体的评述 唐水花; 孙公权 ; 齐静; 孙世国; 郭军松; 辛勤; Geir Martin HAARBERG 催化学报 2010-01-30

8 制备方法对直接乙醇燃料电池阳极 PtSn/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姜鲁华; 臧海霞; 孙公权; 辛勤 催化学报 2006-01-30

9 PT/CE_(0.75)ZR_(0.25)O_2的催化性能及其氧移动性的~(18)O同位素交换表征 林瑞; RODGUEZ-RAMOS INMACULADA; BACHILLER-BAEZA BELIN; GUERRERO-RUIZ ANTONIO; 孙公权; 辛勤 催化学报 2006-02-28

10 低温燃料电池双极板材料研究进展 陈维民; 孙公权; 毛庆; 梁振兴; 辛勤 功能材料 2006-01-20

11 纳米级碱土金属钒酸盐发光材料[A_3(VO_4)_2:Eu]发光性质的研究 付晓燕; 牛淑云; 张洪武; 辛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6-01-30

12 磺化聚醚醚酮/聚偏氟乙烯共混膜的研究 任素贞; 孙公权; 吴智谋; 李辰楠; 金巍; 辛勤; 杨学锋 电源技术 2006-03-20

13 铝-过氧化氢燃料电池阴极的研究 杨维谦; 杨少华; 孙伟; 孙公权; 辛勤 电源技术 2006-05-20

14 一种水清洁阳极的基于甲醇渗透的浓度传感器 孙伟; 孙公权; 杨维谦; 杨少华; 辛勤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06-08-20

15 纳米级发光材料A_2SnO_4(A=Ca,Sr,Ba):Eu发光性质的研究 付晓燕; 牛淑云; 张洪武; 闵庆旺 ; 辛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6-08-30

16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载体碳纳米带的合成与表征 齐静; 高颖; 唐水花; 姜鲁华; 闫世友; 郭军松; 辛勤; 孙公权 催化学报 2006-08-30

17 PtRu纳米线的合成及其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中的催化活性 孙世国; 徐恒泳; 唐水花; 郭军松; 李焕巧; 曹雷; 周冰; 辛勤; 孙公权 催化学报 2006-10-30

18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双催化层阴极结构和性能 汪国雄; 孙公权; 王素力; 王琪; 孙海; 毛庆; 辛勤; 衣宝廉 电源技术 2006-11-20

19 PtRu/C电催化剂上甲醇吸附氧化过程的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 王琪; 孙公权; 闫世友; 汪国雄; 辛勤; 陈青松; 李君涛; 姜艳霞; 孙世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6-11-10

20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参比电极的设计与稳定性 毛庆; 孙公权; 赵新生; 杨少华; 辛勤 化工学报 2006-11-30

21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阻醇膜电极的研究 孙海; 孙公权; 王素力; 毛庆; 汪国雄; 杨少华; 辛勤 电源技术 2007-02-20

22 阳极催化层孔结构对DMFC性能的影响 俞耀伦; 孙公权; 辛勤 电池 2007-02-25

23 催化层与扩散层热压结合对DMFCs性能的影响 郑思静; 孙公权; 王素力; 孙海; 毛庆; 汪国雄; 俞耀伦; 辛勤 电源技术 2007-03-20

24 印刷线路板在被动式DMFC中的研究 赵锋良; 孙公权; 陈利康; 秦兵; 汪国雄; 王素力; 杨少华; 辛勤 电源技术 2007-03-20

25 纳米金催化剂在CO低温氧化和选择性氧化中的研究进展 鲁继青 ; 罗孟飞; 辛勤 化工进展 2007-03-25

26 纯甲醇进料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赵锋良; 孙公权; 高妍; 陈利康; 杨少华; 辛勤 电源技术 2007-04-20

27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性能衰减研究 陈维民; 孙公权; 赵新生; 孙丕昌 ; 杨少华; 辛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7-05-10

28 纳米级ASnO_3(A=Ca,Sr,Ba)∶Eu的光谱研究 付晓燕; 牛淑云; 张洪武 ; 辛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7-09-15

29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因素 陈维民; 孙公权; 毛庆; 杨少华; 孙丕昌; 辛勤 催化学报 2007-08-15

30 碳载PtSn催化剂上乙醇电氧化的原位时间分辨红外光谱研究 王琪; 孙公权; 姜鲁华; 朱明远; 汪国雄; 辛勤; 孙世刚; 陈青松; 姜艳霞; 陈声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8-01-15

31 中空石墨碳材料作为电催化剂载体在直接乙醇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贾子麒; 孙公权; 曹雷; 汪国雄; 辛勤 催化学报 2008-02-15

32 活性炭担载硅钨酸催化甘油脱水制丙烯醛 宁丽丽; 丁云杰; 陈维苗; 龚磊峰; 林荣和; 吕元; 辛勤 催化学报 2008-03-15

33 低温燃料电池贵金属催化剂的老化 陈维民; 辛勤; 孙公权 催化学报 2008-05-15

34 Sn(Ⅱ)/Sn(Ⅳ)对PtSn/C乙醇电化学氧化活性的影响 朱明远; 孙公权; 李焕巧; 曹雷; 辛勤 催化学报 2008-08-15

35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阴极 Pt/C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制备及处理方法的影响 李文震; 周振华; 周卫江; 李焕巧; 赵新生; 汪国雄; 孙公权; 辛勤 催化学报 2003-06-30

36 紫外拉曼光谱研究焙烧气氛对氧化锆相变的影响 李美俊; 冯兆池; 张静; 应品良; 辛勤; 李灿 催化学报 2003-11-30

37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PtRu/C的制备和表征 周卫江; 李文震; 周振华; 宋树芹; 魏昭彬; 孙公权; Tsiakaras P.; 辛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3-06-15

38 纳米级发光粉体YVO_4∶Eu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 张洪武; 牛淑云; 彭鲲; 孙公权; 辛勤 功能材料 2003-10-25

39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研究进展 周卫江; 周振华; 李文震; 孙公权 ; 辛勤 化学通报 2003-04-18

40 氮化钼上肉桂醛的选择加氢 沙广燕; 肖进兵; 杨光; 辛勤 大连大学学报 2003-04-25

41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Pt-Ru/C催化剂的稳定性 赵新生; 孙公权; 陈维民; 唐水花; 辛勤; 杨少华; 衣宝廉 催化学报 2005-05-30

42 用硼酸三甲酯对Al_2O_3路易斯碱性进行红外光谱定量研究 傅仕福; 廖力夫; 陈仲清; 王丽华; 汪敏; 李灿; 辛勤; 张慧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6-30

43 低温燃料电池担载型贵金属催化剂 李文震; 孙公权 ; 严玉山; 辛勤 化学进展 2005-09-24

44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研究进展 任素贞; 梁振兴; 辛勤 ; 孙公权; 杨学锋 膜科学与技术 2005-08-25

45 碳纳米管担载PtSn阳极催化剂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赵新生; 孙公权 ; 姜鲁华; 毛庆; 辛勤; 衣宝廉; 杨少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5-07-15

46 碳纳米管负载的铂催化剂对柠檬醛选择加氢及CO微分吸附热研究 张耀君; 李聚源; 李文震; 辛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5-07-15

47 Nafion~膜的回收及再铸膜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李辰楠; 孙公权; 梁振兴; 任素贞; 赵新生; 辛勤 功能材料 2005-07-20

48 硼酸三甲酯为探针红外光谱定量研究氧化镁的路易斯碱性 傅仕福; 廖力夫; 汪敏; 梁俊; 李灿; 张慧; 辛勤 光谱实验室 2005-11-25

49 应用于燃料电池的全氟磺酸膜及其改性 李辰楠; 孙公权; 任素贞; 吴智谋; 刘瑾; 辛勤 科学通报 2005-10-15

50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双催化层阳极的稳定性研究 赵新生; 孙公权; 樊小颖; 汪国雄; 孙海; 毛庆; 王素力; 辛勤 电源技术 2005-12-20

51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模型研究进展 毛庆; 孙公权; 杨少华; 辛勤 电源技术 2005-12-20

52 纳米发光粉体YVO_4∶Sm的研制及性能 牛淑云; 韩燕; 张洪武; 辛勤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12-20

53 高分散直接甲醇燃料电池Pt/C阴极电催化剂的制备过程机理与表征 周振华; 周卫江; 姜鲁华; 王素力; 汪国雄; 孙公权; 辛勤 催化学报 2004-01-30

54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汪国雄; 孙公权; 辛勤; 衣宝廉 物理 2004-03-12

55 浸渍顺序对Ag-Pd/Ce_(0.8)Zr_(0.2)O_2催化剂活性及脱附性能的影响 闫宗兰; 林瑞; 罗孟飞; 辛勤 催化学报 2004-08-30

56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PtSn/C电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和性能 姜鲁华; 周振华; 周卫江; 王素力; 汪国雄; 孙公权; 辛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4-08-15

57 DMFC的阻甲醇渗透研究进展 宋树芹; 梁振兴; 周卫江; 孙公权; 辛勤 电池 2004-08-25

58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磺化聚醚醚酮膜初探 任素贞; 梁振兴; 赵新生; 辛勤; 孙公权; 杨学锋 电化学 2004-09-10

59 新型碳纳米材料在低温燃料电池催化剂中的应用 李文震; 梁长海; 辛勤 催化学报 2004-10-30

60 以硼酸三甲酯为探针分子红外光谱法测定Al_2O_3、SiO_2的路易斯碱性的研究 傅仕福; 廖力夫; 吕昌银; 汪敏; 李灿; 辛勤; 张慧 南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09-30

61 微量热法研究燃料电池PtRu/C催化剂的CO微分吸附热 张耀君; 李聚源; 张君涛; 辛勤 化学学报 2004-11-15

62 DMFC阳极催化层离子电阻的测定和优化 赵新生; 孙公权; 王素力; 孙海; 汪国雄; 衣宝廉; 杨少华; 辛勤 电源技术 2004-12-20

63 新型Pt-Sn/C阳极催化剂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 赵新生; 姜鲁华; 孙公权; 杨少华; 衣宝廉 ; 辛勤 催化学报 2004-12-30

64 用于CO选择氧化反应的新型Pt-Fe/Al_2O_3催化剂(英文) 唐晓兰; 张保才; 李勇; 辛勤; 申文杰 催化学报 2005-01-30

65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复合双极板材料性能测试 陈维民; 梁振兴; 张洪武; 任素贞 ; 王琪; 孙公权; 辛勤 功能材料 2005-02-20

66 纳米YVO_4:Ln(Ln=Eu,Tm,Dy)发光粉的研制及与相应块体发光粉的光谱对比 牛淑云; 韩燕; 付晓燕; 张洪武; 辛勤 稀土 2005-02-25

67 镁燃料电池的发展及应用 杨维谦; 杨少华; 孙公权 ; 辛勤 电源技术 2005-03-20

68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膜电极性能衰退原因的分析 赵新生; 樊小颖; 汪国雄; 王素力 ; 孙海; 衣宝廉; 辛勤; 孙公权 电源技术 2005-04-20

69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高性能双催化层阳极的研究 樊小颖 ; 赵新生; 孙海; 汪国雄; 王素力; 孙公权; 衣宝廉; 辛勤 电源技术 2005-04-20

70 固体催化剂的研究方法 辛勤 石油化工 1999-12-20

71 固体催化剂的研究方法第十八章催化材料的电化学表征研究 姜艳霞; 孙世刚; 辛勤 石油化工 2002-09-20

72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初探 宋树芹; 陈利康; 刘建国; 魏昭彬; 辛勤 电化学 2002-03-25

73 紫外拉曼光谱研究钇掺杂的氧化锆体系表面相变 李美俊; 陈钧; 韩波; 冯兆池; 应品良; 辛勤; 李灿 光散射学报 2002-07-15

74 有机添加物对Cu-Co-Fe合成醇催化剂的修饰作用 徐杰; 杜宝石; 田宏; 辛勤; 李灿 催化学报 2000-01-29

75 γ-Mo_2N催化剂上的乙炔选择加氢 郝志显; 魏昭彬; 王来军; 李晓红; 李灿; 辛勤; 闵恩泽 催化学报 2000-05-29

76 双组分过渡金属氮化物催化剂Ⅰ.制备和表征 魏昭彬; 赵秀阁; 辛勤 催化学报 2000-05-29

77 双组分过渡金属氮化物催化剂Ⅱ.催化性能 魏昭彬; 赵秀阁; 辛勤 催化学报 2000-07-29

78 氮化钼催化剂上丁二烯吸附物种的程序升温表面反应 郝志显; 吴自力; 魏昭彬; 李灿; 辛勤; 闵恩泽 催化学报 2000- 07-29

79 微量热法研究γ-Mo_2N催化剂表面氢的微分吸附热 张耀君; 辛勤 物理化学学报 2000-05-30

80 CO/H_2 合成混合醇Cu-Co-Fe催化剂的组成和铁的分散行为(英文) 徐杰; 杨树武; 李灿; 辛勤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2000-11-28

81 CO加氢合成低碳醇的热力学计算与分析 魏音; 徐杰; 杜宝石; 辛勤; 李灿 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12-20

82 Pt/γ-Al_2O_3催化剂活性位的表征及其噻吩加氢脱硫催化活性 齐兴义; 徐春明; 侯建国; 李文钊; 辛勤 催化学报 2001-01-29

83 钛促进的钴钼耐硫变换催化剂性能的研究 张新堂; 纵秋云; 毛鹏生; 辛勤 催化学报 2001-01-29

84 以硅溶胶和三氯化钛为原料合成Ti-MCM-41分子筛 Ⅰ.Ti-MCM-41分子筛的合成 于健强; 李灿; 许磊; 李美俊; 辛勤; 刘中民 催化学报 2001-05-29

85 以硅溶胶和三氯化钛为原料合成Ti-MCM-41分子筛 Ⅱ.Ti-MCM-41分子筛的表征 于健强; 李灿; 许磊; 李美俊; 辛勤; 刘中民 催化学报 2001-07-29

86 以硅溶胶和三氯化钛为原料合成Ti-MCM-41分子筛 Ⅲ.Ti-MCM-41分子筛的催化活性 于健强; 李灿; 许磊; 李美俊; 辛勤; 刘中民 催化学报 2001-07-29

87 氧化铝负载氮化钼的表面性质及加氢脱氢性能 肖进兵; 罗有训; 罗根祥; 孙兆林; 辛勤; 李灿 催化学报 2001-11-29

88 硫化态Mo/γ-Al_2O_3催化剂活性位的低温CO-FTIR方法表征及噻吩HDS活性 齐兴义; 徐春明; 刘植昌; 李文钊; 辛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1-03-15

89 硫化态三组元NiMoP/γ-Al_2O_3催化剂的TPR表征及噻吩HDS活性的研究 齐兴义; 徐春明; 刘植昌; 李文钊; 辛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1-06-15

90 固体催化剂的研究方法 第八章 红外光谱法(上) 辛勤; 梁长海 石油化工 2001-01-20

91 固体催化剂的研究方法 第八章 红外光谱法(中) 辛勤; 梁长海 石油化工 2001-02-20

92 固体催化剂的研究方法 第八章红外光谱法(下) 辛勤; 梁长海 石油化工 2001-03-20

93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性能 魏昭彬; 刘建国; 乔亚光; 周卫江; 李文震; 陈利康; 辛勤; 衣宝廉 电化学 2001-06-25

94 新型Cu 基催化剂在糠醛加氢制糠醇反应中的研究 王美涵; 周焕文; 徐杰; 辛勤; 牛淑云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12-20

95 Nafion膜厚度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刘建国; 衣宝廉; 王素力; 魏昭彬; 辛勤; 陈利康 电源技术 2002- 02-27

96 硫化态PtMo/γ-Al_2O_3催化剂活性位的低温CO-FTIR方法表征及噻吩HDS活性的研究 齐兴义; 郭林; 李文钊; 辛勤; Michel Lacroix; Michel Vrinat; Francoise Mauge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2-08-15

97 不同方法制备的Cu-Co低碳醇合成催化剂的比较研究 Ⅰ.吸附态CO的红外光谱 王峰云; 张慧; 辛勤; 吴世华; 黄维平; 戴丽珍; 陆大勋; 彭少逸 催化学报 1994-03-29

98 CoMo/Al_2O_3和CoMo/TiO_2-Al_2O_3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 魏昭彬; 辛勤 催化学报 1994-05-29

99 Co-Mo/TiO_2和 C0-M0/γ-Al_2O_3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 魏昭彬; 辛勤; 盛世善; 陈恒荣; 刘敬利; 蒋建明 催化学报 1994-07-29

100 担载型钌催化剂吸附CO性能的原位红外研究 罗洪原; 石红月; 梁东白; 林励吾; 应品良; 辛勤 催化学报 1994-09-29

101 钼酸根与γ-Al_2O_3表面羟基相互作用的定性和定量研究 蒋宗轩; 孟淑纯; 于雅琴; 李灿; 张慧; 辛勤 催化学报 1994-09-29

102 金属─助剂相互作用对SiO_2载铑催化剂化学吸附的影响Ⅰ.Rh_2-V/SiO_2催化剂 周建略; 李峻; 陈耀强; 龚茂初; 陈豫; 辛勤; 李新生; 张慧 分子催化 1994-04-30

103 金属-助剂相互作用对SiO_2载铑催化剂化学吸附的影响──Ⅱ.Rh-V /SiO_2催化剂 周建略; 李峻; 陈耀强; 龚茂初; 陈豫; 辛勤; 李新生; 张慧 分子催化 1994-06-30

104 VPO, VPO/Al_2O_3催化剂前身物的热分解过程 谢超瑜; 李新生; 苗延芬; 李大明; 辛勤 分子催化 1994-12-30

105 柱撑粘土分子筛的红外光谱研究 赵东源; 杨亚书; 辛勤; 张慧; 郭燮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4-08-25

106 Rh/Al_2O_3上CO 的歧化和加氢 周建略; 陈耀强; 龚茂初; 张堰黎; 陈豫; 辛勤; 应品良 天然气化工 1994-10-30

107 原位拉曼技术研究Mo催化剂的还原和硫化 魏昭彬; 魏成栋; 辛勤 物理化学学报 1994-05-30

108 WO_3在不同担体上的程序升温硫化研究 纪纯新; 魏昭彬; 辛勤 物理化学学报 1994-10-30

109 TiO_2-Al_2O_3作为Mo催化剂担体的研究 魏昭彬; 辛勤 物理化学学报 1994-10-30

110 CO和NO在Rh-V/SiO_2上吸附的红外光谱研究 李新生; 辛勤; 张慧; 李峻; 周建略; 陈耀强; 陈豫 物理化学学报 1994-11-30

111 稀土氧化物的催化和表面化学I.CeO_2和Pr_6O_(11)的表面羟基及其反 李灿; 蒋宗轩; 辛勤 中国稀土学报 1994-03-30

112 甲烷在分子筛上的吸附研究 李灿; 李国强; 刘中民; 辛勤 自然科学进展 1994-10-15

113 炭担载的Mo和CoMo加氢脱硫催化剂 魏昭彬; 辛勤; 盛世善; 陈恒荣 催化学报 1995-09-29

114 Mo(W)-Co(Ni,Fe)簇合物的加氢脱硫催化活性 牛淑云; 张致贵; 徐吉庆; 张恒彬; 辛勤; 魏昭彬 催化学报 1995-11-29

115 甲烷在MnO_2/SiO_2催化剂表面吸附的原位FT-IR研究 吴金刚; 李树本; 李国强; 李灿; 辛勤 分子催化 1995-02-28

116 超细Mo/Al_2O_3催化剂(Ⅰ)──催化及还原性质研究 冯丽娟; 陈诵英; 彭少逸; 魏昭彬 ; 辛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5-01-15

117 超细Mo/Al_2O_3催化剂(Ⅱ)──加氢脱硫表面结构性质研究 冯丽娟 ; 陈诵英; 彭少逸; 魏昭彬; 辛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5-01-15

118 W_2N/C催化剂加氢脱氮的研究 石雷; 王新平; 张耀军; 辛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5-09-15

119 催化新材料γ-Mo_2N的合成 张耀军; 魏昭彬; 李新生; 辛勤 化学通报 1995-12-30

120 模板剂对SAPO─34分子筛性能的影响 何长青; 刘中民; 杨立新; 蔡光宇; 辛勤; 应品良 燃料化学学报 1995-08-15

121 金属-金属相互作用对Rh_2Co_2/Al_2O_3催化剂吸附性能的影响 周建略 ; 陈耀强; 曹昭; 龚茂初; 陈豫; 辛勤; 李新生; 张慧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08-28

122 CO和NO在Rh_2- V/SiO_2催化剂上共吸附的红外光谱 李峻; 周建略; 李新生; 辛勤; 张慧; 陈耀强; 陈豫 物理化学学报 1995-05-30

123 红外光谱研究Pt-Re/Al_2O_3重整催化剂的表面结构 胡勇仁; 张兰新; 辛勤; 高兴涛; 应品良 物理化学学报 1995-07-30

124 用XPS和H_2化学吸附研究钝化Mo_2N的还原作用 李新生; 盛世善; 陈恒荣; 纪纯新; 张耀军; 辛勤 物理化学学报 1995- 08-30

125 在催化研究中的原位分子光谱方法及其进展 辛勤; 高兴涛 自然科学进展 1995-02-15

126 二氧化铈还原表面上水煤气变换反应机理 金恒芳; 胡延平; 李灿; 辛勤 催化学报 1996-03-29

127 SiW_(12)/Al_2O_3的硫化与加氢脱氮活性 王新平; 张文郁; 任铁力; 金恒芳; 辛勤 催化学报 1996-03-29

128 WS_x/γ-Al_2O_3加氢脱氮催化剂上的活性氢脱附 王新平; 魏昭彬; 任铁力; 辛勤 催化学报 1996-03-29

129 CoAPSO-34分子筛的合成与性能 何长青 ; 刘中民; 杨立新; 蔡光宇; 辛勤; 应品良 催化学报 1996-07-29

130 SAPO-34分子筛表面酸性质的研究 何长青; 刘中民 ; 蔡光宇; 辛勤; 应品良 分子催化 1996-02-29

131 催化新材料γ-Mo_2N的合成及表征 张耀军; 李新生; 魏昭彬 ; 应品良; 苗延芬; 王力; 辛勤 分子催化 1996-04-30

132 MoO_3/(TiO_2-SiO_2)催化剂的表面分散状态及催化性能的研究 周振华; 阎卫宏; 张耀军; 魏昭彬; 邓存; 辛勤 分子催化 1996-06-30

133 RhCo双金属催化剂的研究 Ⅱ.Rh+Co/Al_2O_3上CO吸附态的动态行为与CO歧化 陈耀强; 龚茂初; 曹昭; 周建略; 陈豫; 辛勤; 张慧; 郭燮贤 化学学报 1996-07-20

134 SiW_(12)/Al_2O_3为前身态的加氢脱氮催化剂研究 王新平; 辛勤; 魏昭彬; 应品良 燃料化学学报 1996-06-15

135 利用TPR方法研究WO_3/TIO_2-Al_2O_3催化剂的还原过程 纪纯新; 魏昭彬; 辛勤 石油化工 1996- 01-20

136 Mo_2N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研究 周振华; 张耀军; 闫卫宏; 魏昭彬; 邓存; 辛勤 石油化工 1996-10-20

137 天然气转化催化剂的失活特性 徐杰; 杜宝石; 王恩哲; 赵素芹; 辛勤 天然气化工 1996-12-30

138 杂多酸的硫化作用 王新平; 辛勤; 任铁力; 张文郁; 金恒芳 物理化学学报 1996-02-29

139 Mo_2N的表面性质和加氢脱氮活性 王新平; 张文郁; 任铁力; 金恒芳; 辛勤 物理化学学报 1996-06-30

140 γ-Mo_2N催化剂上H_2及NO吸附性质的TPD-MS研究 杨树武; 纪纯新; 徐江; 阎卫宏; 张耀军; 应品良; 辛勤 物理化学学报 1996-12-30

141 Co助剂对MoO_3/TiO_2─Al_2O_3加氢脱硫催化剂性能影响研究 周振华; 邓存; 辛勤; 魏昭彬; 闫卫宏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06-30

142 Mo_2N与CoMo/(TiO_2-Al_2O_3)催化剂加氢脱硫与加氢脱氮催化 周振华; 邓存; 辛勤; 魏昭彬; 闫卫宏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12-30

143 CuCl/γ-Al_2O_3体系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朱月香; 谢有畅; 唐有祺; 高兴涛; 辛勤 催化学报 1997-01-29

144 沉淀介质对合成醇Cu-Co-Fe系催化剂的影响 徐杰; 杜宝石; 辛勤; 黄海微 催化学报 1997-05-29

145 Rh/Al_2O_3上CO和NO的吸附性能及相互作用 羊彦衡; 陈耀强; 龚茂初; 曹昭; 陈豫; 辛勤; 应品良 催化学报 1997- 07-29

146 RhCo双金属催化剂的研究Ⅴ.Rh_2Co_2/Al_2O_3上CO吸附态的动态行为与CO歧化 陈耀强; 龚茂初; 曹昭; 周建略; 陈豫; 辛勤; 郭燮贤 催化学报 1997-11-29

147 γ-Mo_2N合成过程中的热变化及中间产物的研究 杨树武; 徐江; 阎卫宏; 应品良; 高秀英; 齐兴义; 辛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7-10-15

148 Mo_2N催化剂的XPS研究 张耀君; 纪纯新; 李新生; 盛世善 ; 辛勤; 庄叔贤 化学物理学报 1997-12-27

149 RhCo双金属催化剂的研究 Ⅲ.Rh+Co/A1_2O_3上表面羰基氢化物及其动态行为 陈耀强; 龚茂初; 曹昭; 周建略; 陈豫; 辛勤; 张慧; 郭燮贤 化学学报 1997-07-20

150 RhCo双金属催化剂的研究 Ⅳ.Rh_2Co_2/Al_2O_3上的吸附中心类型及吸附性能 陈耀强; 曹昭; 龚茂初; 周建略; 陈豫; 辛勤; 张慧; 郭燮贤 化学学报 1997-07-20

151 锆双组元氮化物的制备及加氢脱硫性能 张耀君; 赵秀阁; 周振华; 阎卫宏; 应品良; 辛勤 科学通报 1997-03-08

152 γ-Mo_2N的合成及其HDS和HYD性能研究 周振华; 邓存; 张耀军; 魏昭彬; 辛勤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12-30

153 RhCo双金属催化剂的研究Ⅵ.Rh_2Co_2/Al_2O_3上表面羰基氢化物及其动态行为 陈耀强; 龚茂初; 曹昭; 周建略; 陈豫; 辛勤; 郭燮贤 催化学报 1998-01-30

154 SiO_2负载的氮化钼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 杨树武; 徐江; 阎卫宏; 应品良; 辛勤 催化学报 1998-03-30

155 合成醇用负载型铜基催化剂的表征 徐杰; 杨贯羽; 辛勤; 李灿 催化学报 1998-05-30

156 乙醇对合成醇用Cu-Co-Fe催化剂的修饰效应 徐杰; 王向宇; 杜宝石; 辛勤; 李灿 催化学报 1998-05-30

157 助剂对低碳醇合成熔铁催化剂的影响 徐杰; 王向宇; 辛勤; 李灿 催化学报 1998-11-30

158 氮化铁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苯胺加氢性能 王来军; 郝志显; 应品良; 魏昭彬; 辛勤; 李灿 催化学报 1998-11-30

159 NiMoN_x/γ-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及加氢脱氮性能 储勇军; 魏昭彬; 齐兴义; 李灿; 辛勤 催化学报 1998-11-30

160 α-β不饱和醛中C=C和C=O键选择加氢的研究进展 杨树武; 徐江; 辛勤 分子催化 1998-04-30

161 负载型钴-钼氮化物的制备及吡啶加氢脱氮活性的研究 齐兴义; 熊光; 杨树武; 辛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8- 10-10

162 H_2S分子伸缩振动光谱的代数方法计算 冯兆池; 熊光; 杨启华; 辛勤; 李灿 科学通报 1998-12-23

163 Mo/Al_2O_3催化剂中钼配位结构的原位红外和拉曼光谱表征 辛勤; 熊光; 高兴涛; 李灿 光散射学报 1998-10-30

164 CO和H_2在Cu-Fe催化剂上TPD研究 徐杰; 白长敏; 杜宝石; 辛勤; 李灿 工业催化 1998-08-15

165 CoMo/TiO_2和CoMo/γ-Al_2O_3催化剂硫化行为的研究 刘敬利; 蒋建明; 魏昭彬; 辛勤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1994-12-15

166 V_2O_5/TiO_2催化剂表面结构FT-IR发射光谱研究(Ⅱ) 李灿; 张慧; 王开立; 辛勤 物理化学学报 1994-01-15

167 超细氧化铝的研究——Ⅲ.超细氧化铝表面酸性及应用 冯丽娟; 陈诵英; 彭少逸; 辛勤; 魏昭彬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1994-05-15

168 担载的Ru-M(M=Co,Fe,Mo,Ni,Rh,Mn,Cr)原子簇催化剂在CO+H_2反应中的催化行为研究 肖丰收; 徐如人; 市川胜; 福冈淳; D.F.Shriver; W.Henderson; 郭燮贤; 辛勤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2-06-29

169 Ru-Co-Mo/Al_2O_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 魏昭彬; 侯震山; 李新生; 辛勤 燃料化学学报 1992-04-01

170 稀土氧化钐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FT-IR研究 蒋宗轩; 李灿; 辛勤 燃料化学学报 1992-04-01

171 利用CO和NO吸附的红外光谱表征还原态的Ru-Co-Mo/Al_2O_3催化剂 肖丰收; 应品良; 辛勤; 郭燮贤 燃料化学学报 1992-07-01

172 利用程序升温还原方法研究钴,钌,钼加氢脱硫催化剂氧化态的还原过程 李新生; 辛勤; 郭燮贤 燃料化学学报 1992-12-30

173 傅里哀变换红外发射光谱法研究金属氧化物催化剂——Ⅰ.实验建立及氧化钼的还原-氧化研究 李灿; 王开立; 辛勤; 郭燮贤 物理化学学报 1992-03-01

174 MoO_3/TiO_2-Al_2O_3催化剂表面结构的LRS研究 魏昭彬; 魏成栋; 辛勤 物理化学学报 1992-04-30

175 Co-Mo/Al_2O_3和 Ru-Co-Mo/Al_2O_3催化剂的不同表面钴中心表征 肖丰收; 应品良; 辛勤; 郭燮贤 物理化学学报 1992-06-29

176 适用于表面研究的高温双束石英红外池 严玉由; 张慧; 聂其祥; 辛勤 石油化工 1992-01-31

177 铁系稀土CO中温变换催化剂的吸附性能及反应机理研究 胡延平; 金恒芳; 李灿; 辛勤 内蒙古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09-15

178 制备方法对均相多相化钯催化剂活性物种的影响 刘菁 ; 徐筠 ; 廖世健 ; 鲁奇林 ; 李灿; 辛勤 催化学报 1993-03-02

179 稀土Pr_6O_(11)上CO和表面羟基反应的原位FT-IR研究 蒋宗轩; 李灿; 辛勤 催化学报 1993-06-30

180 稀土 Pr_6O_(11)表面上低碳烃氧化反应的原位FT-IR研究 蒋宗轩; 李灿; 辛勤 催化学报 1993-06-30

181 混合金属络合物羟基镍铝交联蒙托土的表面酸性及催化性能 赵东源; 杨亚书; 辛勤; 张慧; 郭燮贤 催化学报 1993-08-29

182 还原态 WO_3/Al_2O_3,NiO/Al_2O_3和NiO-WO_3/Al_2O_3催化剂上H_2,CO,O_2的吸附特性 刘福臣; 李新生; 辛勤 催化学报 1993-10-28

183 TPD-质谱研究稀土氧化镨晶格氧及其与H_2和CO的反应性能 应品良; 李灿; 辛勤 催化学报 1993-12-27

184 负载Ru催化剂的CO吸附态的研究 丁云杰; 梁东白; 林励吾; 李灿; 辛勤 分子催化 1993-05-01

185 线式和桥式中心上一氧化碳和氢相互作用研究 陈耀强; 陈豫; 龚茂初; 周建略; 张堰黎; 辛勤; 应品良; 郭燮贤 分子催化 1993-08-29

186 BETA沸石酸性质的红外测定 肖丰收; 郭阳虹; 裘式纶; 庞文琴; 辛勤; 张慧; 应品良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3- 07-02

187 硫化态Ru-Co-Mo/Al_2O_3加氢脱硫催化剂的表征 李新生; 侯震山; 辛勤; 郭燮贤 物理化学学报 1993-03-02

188 铁铝复合柱撑粘土的制备、酸性与表征(Ⅱ) 赵东源; 杨亚书; 郭燮贤; 陈恒荣; 辛勤; 王国甲 物理化学学报 1993-06-30

189 负载Ru催化剂金属表面活性结构的研究 丁云杰; 梁东白; 林励吾; 李灿; 辛勤 物理化学学报 1993-12-27

190 用于原位状态下的激光拉曼光谱测试系统的研制 高兴涛; 王开立; 魏成栋; 辛勤 分析仪器 1993-10-01

191 Mo/Tio_2-Al_2O_3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研究 魏昭彬; 蒋少聪; 辛勤 石油化工 1993-01-31

192 TiO_2载体表面酸性的研究 刘敬利; 蒋建明; 魏昭彬; 辛勤 石油化工 1993-11-27

193 H_2,CO,O_2在还原态Ni-W/Al_2O_3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研究 刘福臣; 李新生; 辛勤 燃料化学学报 1993-08-15

194 CO在Pt/Al_2O_3上吸附态的红外研究 辛勤; 胡皆汉; 郭燮贤 催化学报 1980-04-30

195 阳离子型沸石骨架振动的红外光谱研究 郭文珪; 辛勤 ; 张慧; 梁娟 催化学报 1980-06-29

196 H_20对CO在Pt/Al_20_3上吸附态的影响 辛勤; 薛俊; 张慧; 郭燮贤; 胡皆汉 催化学报 1980-06-29

197 ZSM-5型沸石的红外光谱结构分析 郭文珪; 辛勤; 张慧; 梁娟 催化学报 1981-03-02

198 CO在Pt/Al_2O_3催化剂上歧化的研究 辛勤; 张慧; 薛俊; 郭燮贤 催化学报 1981- 05-01

199 HZSM-5型沸石表面结构OH基及其酸性的红外研究 郭文珪; 辛勤; 张慧; 梁娟 催化学报 1981-05-01

200 CO在Pt/Al_2O_3和Ru/Al_2O_3上的红外光谱及金属和载体的相互作用 郭燮贤; 辛勤 催化学报 1981-08-29

201 催化剂研究方法(ⅩⅤ)——第十一章 红外光谱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上) 辛勤 石油化工 1981-07-30

202 催化剂研究方法(ⅩⅦ) 第十一章 红外光谱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下) 辛勤 石油化工 1981-08-29

203 使用软X射线出现电势谱仪研究不锈钢真空出气特性 翟润生; 曹玉明; 辛勤; 刘喜文 真空科学与技术 1981-03-02

204 硅铝比对HZSM-5沸石骨架振动的影响 辛勤; 张慧; 王清遐; 蔡光宇 燃料化学学报 1982-12-31

205 表面振动光谱研究的新进展 辛勤 真空科学与技术 1982-05-01

206 一氧化碳在Ru/Al_2O_3上吸附态的相互转化和稳定性的研究 辛勤; 张慧; 应品良; 郭燮贤; 陈耀强; 陈豫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83-01-31

207 Ru分散度对CO吸附态红外光谱的影响 辛勤; 胡皆汉; 郭燮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83-03-02

208 氯对CO在Ru/Al_2O_3上吸附态的影响 辛勤; 张慧; 杨景林; 郭燮贤 催化学报 1984-04-30

209 利用CO作为分子探针考察Ni-Al_2O_3间的相互作用 翟润生; 辛勤; 李力; 郭燮贤 燃料化学学报 1984-07-01

210 经磷或镁改质的ZSM-5沸石的表面性质研究 蔡光宇; 辛勤; 王祥珍; 王清遐; 王作周; 李时瑶; 陈国权 催化学报 1985-03-02

211 高分散钌和载体相互作用的红外光谱研究 石宪祥; 辛勤; 郭燮贤 催化学报 1985-06-30

212 Ru-Cu/SiO_2催化剂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研究 郭燮贤; 辛勤; 李永学; 应品良; 梁守登 催化学报 1985-08-29

213 金属—载体相互作用:表面酸性对CO在Ru上吸附态的影响 辛勤; 石宪祥; 应品良; 郭燮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85-12-27

214 超稳Y沸石的红外光谱 刘兴云; 佘励勤; 李宣文; 辛勤 燃料化学学报 1985-12-31

215 担载铂催化剂上金属-载体相互作用与氢热脱附的关系 谢茂松; 郭燮贤; 辛勤 催化学报 1986-06-30

216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交联蒙皂土的结构和酸性 王知群; 闵恩泽; 辛勤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1987-12-31

217 利用TPD-MS、IR 和XPS表征还原态Co-Mo/Al_2O_3 辛勤; 魏昭彬; 张卫民; 盛世善 物理化学学报 1990-08-29

218 TiO_2在Al_2O_3表面上分散状态的AEM研究 魏昭彬; 辛勤; Sham; E.L.; Grange; P.; Delwon; B. 物理化学学报 1990-08-29

219 分散度、CO覆盖度和表面碳对Rh_4/Al_2O_3上CO吸附类型的影响 陈耀强; 张堰黎; 陈豫; 辛勤; 应品良; 郭燮贤 催化学报 1991- 03-02

220 加氢脱硫催化剂研究:TiO_2调变Al_2O_3载体对MoO_3物化行为的影响 魏昭彬; 辛勤; 郭燮贤 催化学报 1991- 08-29

221 H_2的吸附对Rh_4/Al_2O_3上CO吸附类型的影响 陈耀强; 陈豫; 张堰黎; 辛勤; 应品良; 郭燮贤 催化学报 1991-10-28

222 Rh_4/Al_2O_3上CO歧化,表面羰基氢化物与CO加氢反应机理 陈耀强; 陈豫; 张堰黎; 辛勤; 应品良; 郭燮贤 催化学报 1991-12-27

223 乙烯和乙烷在CeO_2上温和条件下表面氧化反应的原位FT-IR研究 李灿; 辛勤; 郭燮贤 分子催化 1991-06-30

224 Rh~Ⅰ中心上一氧化碳和氢相互作用研究 陈耀强; 陈豫; 张堰黎; 龚茂初; 周健略; 辛勤; 应品良; 郭燮贤 分子催化 1991-08-29

225 Ru作为Co-Mo/Al_2O_3加氢脱硫催化剂助剂的研究 肖丰收; 辛勤; 郭燮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1-12-27

226 铝交联蒙皂土结构羟基热稳定性的研究 廖晖生; 王知群; 刘凤仁; 何鸣元; 辛勤 燃料化学学报 1991-07-02

227 利用CO和NO探针分子的红外光谱研究钴和钌的助剂作用 李新生; 辛勤; 郭燮贤 燃料化学学报 1991-12-31

228 红外光谱法研究噻吩与CO和NO在Co-Mo/Al_2O_3上的共吸附 辛勤; 张慧; 李新生; 李灿 燃料化学学报 1991-12-31

229 钴、钌在加氢脱硫催化剂中的助剂作用 李新生; 侯震山; 魏昭彬; 辛勤 物理化学学报 1991- 12-27

230 近代物理技术在多相催化研究中的应用(ⅩⅣ)——第十二章 催化剂表面结构及其表面吸附态的激光喇曼光谱研究(上) 李灿; 辛勤 石油化工 1991-11-27

231 近代物理技术在多相催化研究中的应用(ⅩⅤ)——第十二章 催化剂表面结构及其表面吸附态的激光喇曼光谱研究(下) 李灿; 辛勤 石油化工 1991-12-27

232 负载型钯催化剂的硫中毒机理—硫对催化剂上CO吸附性质的影响 肖天存; 安立敦; 李灿; 辛勤 分子催化 1992-03-01

233 (PdCl_2-PVP)/Al_2O_3催化剂中Pd状态的探讨 刘菁; 徐筠; 廖世健; 李灿; 辛勤 分子催化 1992-03-01

234 Rh-Y分子筛上乙烯氢甲酰化反应的研究 刘安明; 黄林; 徐奕德; 辛勤; 郭燮贤 分子催化 1992-06-29

235 Ru-Co-Mo/Al_2O_3还原催化剂:CO和NO吸附的红外光谱研究 李新生; 张慧; 辛勤; 郭燮贤 分子催化 1992-08-28

236 H(Mg,Co)AlPO_4-5杂原子分子筛的酸性质测定 肖丰收; 徐如人; 辛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2-05-30

237 纳米La_2O_3:Eu的结构及其光致发光性质研究 付晓燕 ; 牛淑云; 张洪武; 辛勤 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Ⅰ 2004-09-01

238 共沉淀法合成纳米级YPO_4:Tb及发光性能研究 韩燕; 牛淑云; 张洪武; 辛勤 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Ⅰ 2004-09-01

239 甲烷重整处理对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涂宝峰; 董永来; 程谟杰; 辛勤 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04-11-01

240 空气自呼吸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研究 汪国雄; 孙公权; 王琪; 王素力; 孙海; 毛庆; 辛勤; 衣宝廉 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 2005-11-01

241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PtRu/C催化剂上甲醇吸附氧化过程的研究 王琪; 孙公权; 汪国雄; 王汉春; 孙世刚; 辛勤 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 2005-11-01

242 铝-过氧化氢燃料电池阴极的研究 杨维谦; 杨少华; 孙伟; 孙公权; 辛勤 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 2005-11-01

荣誉奖励:


1.1982年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

2.获198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3.1992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4.1993年度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5.1994年获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教委,中国科学院联合颁发的“金牛奖”。

6.获1994和1996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生导师”称号。

7.199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成果奖。

8.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发明二等奖。

9.1999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10.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

11.获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

12.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13.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奖。

14.2008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生导师奖、杰出贡献教师奖。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251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