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王娜,女。现任长安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所长,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教授。
学术兼职:
1、陕西省智能建筑学会秘书长。
2、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
3、陕西省房地产研究会理事。
4、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建筑智能化技术专家。
5、建设部建筑智能化专家委员会专家。
6、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指导小组成员。
主讲课程:
研究生:“建筑智能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课程。
本科生:“建筑智能化工程导论”、“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智能建筑概论”、“信息设施系统”等课程。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从事建筑智能化技术及应用研究、建筑智能环境理论研究与教学,绿色、生态建筑技术应用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主持“建筑智能化系统专业教学综合实验创新基地的研究与实践”课题(陕西省教育厅资助课题)。
2、主持“智能建筑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陕西省教育厅资助课题)。
3、主持“智能化固态压力传感器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课题。
4、主持“住宅楼智能化方案的研究与设计”课题。
5、主持“智能建筑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课题。
6、主持“智能建筑交叉学科专业的研究与实践”课题。
7、主持“综合布线系统性能检测与分析”课题。
8、主持“智能建筑培训与继续教育用书”编写方案的研究与实施。
论文专著:
公开发表30余篇有关智能建筑技术及教学研究的论文。
出版专著:
1. 主编 《智能建筑基础》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2. 副主编《智能建筑技术资料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3. 主编《智能建筑概论》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4. 副主编《建筑电气工程师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5. 主编《智能建筑信息设施系统》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
6. 主编《智能建筑概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发表论文:
1. 建筑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 王娜 长安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 2009-10-30
2. 矿用防爆开关智能保护器的研制 王娜; 韩治华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6-06-15
3. 智能照明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建筑智能化系统专业教学综合实验创新基地”的研究与实践之一 谭伟; 王娜; 李锋博; 赵学风; 李世翠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西安 2006-06-30
4. 高层建筑接地电阻降压法测量的研究 王娜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2006-09-19
5. 智能照明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谭伟; 王娜; 李锋博; 赵学风; 李世翠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2006-09-30
6. 建筑设备监控实验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建筑智能化系统专业教学综合实验创新基地的研究与实践”之一 李锋博; 王娜; 谭伟; 赵学风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 陕西西安 2006-10-30
7. 空调监控系统节能策略的探讨 丁贞魁; 王娜; 王家生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 陕西西安 2007-04-30
8. 安全防范综合实验及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王家生; 王娜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西安市 2007-05-15
9. 综合布线系统中有线与无线的融合 杨硕; 王娜; 王超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建筑研究所;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建筑研究所;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建筑研究所 陕西西安; 陕西西安 2007-07-30
10. 安全防范综合实验及应用系统的设计 王家生; 王娜 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 2007-05-01
11. 智能建筑照明节能设计 王娜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2007-07-10
12.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丁贞魁; 王娜; 张福祥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莱芜钢铁集团技改工程指挥部 陕西西安; 陕西西安; 山东莱芜 2007-06-15
13. 建筑智能化系统综合实验平台 王娜; 申福林; 王俭; 陈志忠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长安大学实验室管理处;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长安大学实验室管理处 西安 2006-07-30
14. 数字安防系统设计 王家生; 王娜; 丁贞魁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建筑研究所;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建筑研究所;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建筑研究所 陕西西安; 陕西西安 2007-09-30
15.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实验系统设计 陈鹏; 王娜; 王婷; 郎禄平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 陕西西安 2007-11-15
16.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实验系统设计 陈鹏; 王娜; 郎禄平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建筑研究所;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建筑研究所;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建筑研究所 陕西西安; 陕西西安 2007-10-30
17. 数字视频监控实验室监控系统设计 吕阳伟; 王娜; 陈鹏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建筑研究所;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建筑研究所;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建筑研究所 陕西西安; 陕西西安 2007-11-30
18. 空调监控系统节能策略的探讨 丁贞魁; 王娜; 王家生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2007-02-06
19. 陕西省智能建筑发展前景广阔 王娜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建筑研究所2004-01-25
20. 智能建筑交叉学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王娜; 王俭; 刘西建; 段晨东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西安 2004-08-30
21.论智能建筑专业人才培养 王娜; 王俭; 段晨东 长安大学机电系; 长安大学机电系 2000-12-25
22.中国西部大开发与建筑智能化的机遇 王娜 长安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 2002-01-02
23.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浅析 王娜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2001-03-30
2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 段晨东; 刘西健; 王俭; 王娜 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 2009-08-15
25.建筑智能化系统专业教学综合实验创新基地的研究与实践,王娜 长安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2006.8
26.计算机网络实验及应用系统,王娜等,长安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2006.4
27.智能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王娜等,长安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2002
28.“数字化家园”及其发展策略浅析,王娜,长安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2002
29.中国西部大开发与建筑智能化的机遇,王娜,长安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2001
30.由实例工程透视正确的智能建筑观,王娜,长安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2002.6
31.陕西地区BIS发展概况的调研及分析,王娜等 陕西省智能建筑学会,2004.12
32.加强建筑智能化系统运行管理始于根本,王娜,陕西省智能建筑学会,2002.12
荣誉奖励:
1. 长安大学优秀教师。
2. 长安大学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3. 陕西省土木工程学会先进个人。
4. “建筑智能化行业杰出女性”。
媒体报道一:
关注智能建筑教育
——访长安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所长王娜教授
2009年4月28日下午,千家网编辑来到位于西安南郊的长安大学本部对长安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所长王娜教授进行了一次专访,一年前,千家网已经就“西部城市智能建筑的发展”的问题曾经专访过王娜教授,本次我们再次专访时,重点就是“智能建筑教育”问题。
王娜教授1993年开始从事智能建筑技术及教学研究,1994年为相关专业学生开设有关智能建筑的课程,并积极探索设置智能建筑交叉学科专业,她所在的长安大学申请设置的 “建筑设施智能技术”本科专业经教育部批准已于2005年正式招生。在长安大学智能建筑实验中心,王娜教授欣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千家网:能不能谈一下长安大学智能建筑专业的情况?
王娜: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前身是建筑电气专业,创立于1987年,主要培养建筑领域的电气技术人才。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智能建筑概念的引入和建筑智能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我们及时为该专业学生开设智能建筑相关课程, 掌握了一定建筑智能化知识与技术的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欢迎。2002年在该专业下开设智能建筑方向, 2003年提出设置智能建筑本科专业, 2005年我校申请设置的”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专业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招生。目前我们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前者主要培养从事建筑电气工程和工业电气自动化工程设计、工程建设和管理人才。后者培养从事信息科学与楼宇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的建筑智能化技术领域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另外,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也在“环境工程”学科和“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下设立了建筑智能化技术研究方向。
千家网:毕业生分配情况如何?
王娜:我校”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专业首届毕业生今年7月毕业,但早在去年末该专业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除考研学生外)已经全部找到了工作单位,就业形势良好。毕业生主要去向是中建、中铁等大的集团公司,主要从事建筑电气、建筑智能化领域相关工作,由于我们开设的课程与实践应用结合得很紧密,用人单位对这些毕业生还是比较满意的。我校建筑智能化技术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就业形势也较好,主要就业于建筑、交通、铁路等行业的设计院,从事电气及智能化工程设计。
千家网: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专业在全国高等院校的开设情况如何?
王娜:全国有三所大学开设了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专业,除我校外,还有同济大学和湘潭大学,先后于2004年、2005年开始招生。另外由高等学校智能建筑指导小组组织申报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经教育部批准已于2006年开始招生,目前已有多所高等学校设立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
千家网:长安大学智能建筑专业有什么独特优势?
王娜:第一,起步早,有较好的基础。从1994至今,在专业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改革,先后完成 “建筑智能化系统专业教学综合实验创新基地的研究与实践”和“智能建筑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两项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智能建筑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智能建筑交叉学科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等多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主编出版《智能建筑基础》、《智能建筑概论》、《智能建筑信息设施系统》、《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技术》、《建筑电气设备安装调试技术》、《电气安装工程造价》、《建筑自动消防工程》等多部教材,与霍尼韦尔等国际知名企业共建的智能建筑实验中心包括建筑设备管理实验室、通信网络实验室、智能化住宅小区实验室和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实验室,为智能建筑专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注重与建筑大环境的结合,充分发挥我校在土木工程学科的综合优势,加强院际之间的联合,与建筑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的各专业、学科之间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为学生系统开设建筑概论、建筑设备、土木工程基础等课程,形成了建筑与智能有机结合的鲜明专业特色。
第三,在智能建筑专业课程设置上,做到强弱电结合。在我们设置的两个专业中,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侧重于建筑电气工程和工业电气自动化工程,但给他们也讲智能化的内容,做到强电兼顾弱电;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专业侧重于建筑智能化,但也开设建筑电气的课程内容,做到弱电兼顾强电,使得毕业生对工作岗位有很强的适应性,效果良好。
千家网:除了智能建筑本科教育,长安大学还在从事工程师的培训工作?
王娜:是的,由于陕西省智能建筑学会挂靠在我校,从上世纪90年代末,我校与陕西省智能建筑学会即配合建设部智能建筑推广中心、建设部建筑智能化专家委、陕西省建设厅面向西北五省开展智能建筑技术培训。目前我校和陕西省智能建筑学会、陕西省建筑电气学会、陕西省勘察设计协会联合组织编写的《智能建筑工程师培训与继续教育丛书》已经由人民交通出版社陆续出版,已经出版的有《智能建筑信息设施系统》(2008年8月)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2009年3月),《智能建筑公共安全系统》、《智能建筑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等丛书教材将陆续出版。我们将充分发挥我校在智能建筑师资、教材、实验室等方面的优势,与陕西省智能建筑学会、陕西省建筑电气学会、陕西省勘察设计协会联合,面向社会展开智能建筑工程师继续教育专业培训,结合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更新知识,拓展应用,满足智能建筑动态发展的需求。
来源:《千家网》2009年
媒体报道二:
采访提纲
采访对象:长安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所长、陕西省智能建筑学会秘书长王娜
采访人:周妮
序言:正在召开的两会上,节能减排成为代表们热烈讨论的话题。我们就智能建筑行业如何应对新的节能减排要求;在新的政策环境下,我国的智能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如何;智能建筑行业人才的培养等问题,请教了长安大学王娜教授。
记者:王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大家知道正在热烈召开的两会上节能减排成为热点,受到广泛的关注,可以说这与我们智能建筑行业也是息息相关。对此,您认为对于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我们智能建筑行业该如何作为呢?
智能建筑中许多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内容与节能减排密切相关,比如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通过对空调、照明、电梯等设备的监控,从优化设备运行,减少设备开启台数和运行时间等方面节约电能,减少电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智能建筑中的信息设施系统使得智能建筑用户足不出户即可进行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减少了人们出行,比如利用视频会议电视系统开会,减小交通压力及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环境。因而面对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智能建筑行业一方面是要继续做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建设,充分宣传建筑智能化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智能化技术应用,在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和运行管理中要充分注重实效,真正能够发挥智能化系统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在节能减排新的形式下技术创新,拓展智能化技术在建筑节能、环保方面的应用。
记者:您认为国家新的政策、法令以及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出台 ,对智能建筑行业起着怎样的作用?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下,智能建筑行业可能会有哪些方面的突破呢?
在我国2007年正式实施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中明确了智能建筑以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为目标,与原《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相比,突出了节能、环保和健康,拓展了智能化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为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即开发智能化技术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应用,开发相关的节能减排产品,开发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应用,比如对中水回收系统的监控、污水处理系统的检测及监控、绿化喷淋系统的控制、雨水回收系统的监控、直饮水系统的检测和监控等,与环保生态系统共同营造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记者: 作为智能建筑方面的专家,请您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跟我们谈谈,您觉得中国智能建筑的发展之路有些什么样的特点?未来中国的智能建筑的潜在市场会广泛存在于哪些领域?
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从注重形式走向注重实效、从以技术为中心转向以需求为中心的过程,从盲目接受技术支配,到现在根据实际需求,理性地运用智能化技术提升建筑物的功能。特别是2007年《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智能建筑已经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信息时代特征、符合节能环保时代主题的内涵,新标准注重于系统功能,按照各类建筑物的功能进行分类,并突出了智能化集成系统的地位,因而未来智能建筑的发展一是注重需求与实效,以增强建筑物的科技功能和提升建筑的应用价值为目标,从而不断开辟新的应用,比如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等;二是功能细化,在建设通用性智能化系统的同时,按不同类别建筑物专业功能建设专项智能化系统,也为智能建筑市场提供新的发展契机;三是集成系统功能增强,加强智能化系统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和共享,实现优化和综合管理,比如统计分析节能减排的相关数据,为评价和改善节能减排效果提供依据。
记者:节能减排相关政策的出台,带来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机遇,当然对人才的需求也会大幅增加。在智能建筑人才培养方面,您作为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导师,是最有发言权的。您觉得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才必备哪些基本素质?以您多年的教学经验看来,对于智能建筑行业来说,要培养相关人才,应该注意从那些方面着手呢?
智能建筑是一个新型的技术领域,也是一个新型的边缘交叉学科领域,智能建筑的建设与发展既需要技术应用型人才,也需要理论研究型人才,由实践概括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因而在智能建筑领域一方面是加强交叉学科新专业建设(目前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智能建筑本科专业有 “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专业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为当前社会发展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还应将智能建筑作为一个学科领域来发展,发挥高等学校作为原创性科技和理论重要发源地的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和促进智能建筑发展,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高层次、高水平、创新性人才。
《布线安装与维护》杂志编辑部期待您的参与!
《布线安装与维护》杂志编辑部:
联系人:周妮
电话:021-64088143 传真:021-64825619
Email: greenchl0392@sina.com
手机:13585966156 个人博客:http:// guilai8088.ib-blog.com/
媒体报道三:
王娜教授专访提纲
1.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您作为一名从事智能建筑行业资深的教授,并对西部城市的建筑智能化发展非常了解,请您首先谈下目前我国智能建筑,特别是西部城市建筑智能化发展的概况。
目前我国(包括西部城市)智能建筑发展已经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成熟包括市场的成熟、观念的成熟和技术的成熟。从过分强调智能,盲目接受技术支配,逐步发展到根据实际需求,运用智能化技术实现预定的目标,提升建筑物的功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智能建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标准对智能建筑的定义反映出智能建筑已经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信息时代特征、符合节能环保时代主题的内涵。新标准提出智能建筑以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为目标,拓展了智能化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为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而且新标准注重于系统功能,按照各类建筑物的功能进行分类,对智能化工程建设指导意义更加明确,新标准的实施将推进我国智能建筑健康、持续的发展。
2. 我们知道,因受经济发展的制约,西部城市的建筑智能化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请您介绍一下西部城市智能建筑发展的优势和困难分别有哪些?
西部智能建筑发展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起步晚,虽然起步滞后,但发展的起点高,一是可借鉴东部城市智能建筑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避免走弯路;二是起步时智能化技术已日趋成熟,许多智能化新技术在工程中得到应用;三是科技实力比较雄厚,西安、成都、重庆均为全国的高教中心,西安高校的数量和军工企业,科研院所数量均位居中国第三,目前陕西及四川省内建筑智能化项目大部分由当地集成商承担,并将其业务范围延伸到西北其他省市和四川邻近地区。由此也反映出西部城市建筑智能化技术水平不均衡,像银川、西宁、广西等地的建筑智能化项目大部分都是由外地集成公司承包的。
西部地区智能建筑发展的确会受经济因素的影响,有的项目规划时智能化系统工程内容丰富、全面,但实施时受资金制约,很多内容不能实施,不得不一次次删减修改设计。但在金融、电信、电力等资金相对充裕的行业,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一般内容比较齐全而且配置比较高。正是由于经济因素的制约,迫使得西部智能建筑建设从一开始就比较务实,并较早地关注节能。比如西安开元商城(10.3万m2),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以节能和科学管理为目标,建成的建筑设备管理系统运行以来,每天照明用电可节约1755度,空调用电每天可节电1100度,仅节能一年即能获得100万元的效益。西安十大地标建筑之一的(清华科技园)清杨国际大厦不仅智能化系统齐全,而且其主楼的南立面采用环保节能的太阳能集热器(面积1000平方米),该系统呈45度角倾斜,将太阳能与大厦中央空调及采暖供热系统结合并与动力中心热力管网切换,提供大厦热源供给。西安及及西北地区太阳辐照条件较好,全年综合利用太阳能的条件比较优越,该项目在西北地区具有较好示范作用。
3.请您预测一下西部城市建筑智能化发展的前景。
西部城市建筑智能化发展前景广阔,一是西部的城市建设有潜力,目前在建、待建、规划建设的项目比较多,二是雄厚的科技实力,使西部智能建筑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目前西部城市的智能建筑建设不仅注重建筑智能化新技术的应用,而且开始关注智能化技术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应用,西安的一些系统集成公司已经开始开发相关的节能减排产品,扩大智能化在建筑中的应用范围。另外,陕西、四川、重庆等地高校集中,在智能建筑人才培养起步较早,并积极探索智能建筑领域设置交叉学科专业(西安的长安大学“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专业经教育部批准于2005年已开始招生),培养从事建筑智能化领域的技术、经营与管理的专业人才,为智能建筑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保证,使西部智能建筑发展不仅有市场的潜力,更有技术人才的潜力。
4.千家网作为智能建筑行业的网站,长期专注于智能建筑的发展,希望可以与行业专家共同合作,促进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请您给我们媒体提一些宝贵意见,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做的更好。
千家网作为智能建筑行业的网站,在促进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本次将关注点放在西部智能建筑发展,我们非常感谢,作为陕西省智能建筑专业学术团体,我们希望千家网与全国的地方专业学会有更广泛、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将千家网真正办成一个全国性的智能建筑行业信息与技术交流的平台。祝千家网越办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