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材料科学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媒体报道

专家信息:


叶丰,男,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422人才计划”的青年骨干教师。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8年至1993月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学士。

1993年至1996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硕士。

1996年至1999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

1999年10月至2000年1月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理论与应用物理研究所, 博士后。

2000年2月至2002年6月德国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纳米技术研究所,洪堡学者。

2002年7月至2004年8月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理论与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2004年8月至今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社会兼职:

资料更新中……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资料更新中……

培养研究生情况:

培养了2名研究生。

资料更新中……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非晶态合金的形成机制,微观结构,结构弛豫过程,晶化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纳米晶材料的制备方法,晶界结构,和物理性能;金属间化合物及准晶的微观结构的研究。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1、Be-Al合金的制备,北京科技大学“422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人才基金。

2、新型纳米结构Be-Al合金,北京市科技新星B类项目。

3、LaAlNiCu大块金属玻璃中缺陷的生成与消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资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1、提出了研究高压下金属相变的新的实验方法,并自行设计和制造了一台高压高温相变测试设备,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

2、研究了常压和高压下三种典型的晶化过程,并且在实验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已有高压状态下晶化的实验结果,提出了新颖的非晶态固体晶化相变的热力学模型。

3、为热压法生产大块非晶合金,以及非晶在应力状态下使用时的热稳定性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4、5wt%Si高硅钢冷轧薄板制备工艺、结构和性能 陈国良;林均品;叶丰;王艳丽;梁永锋;金吉男;彭继华;潘丽梅;钟太彬;牛长胜;秦东钦;刘艳

发明专利:

1、高硅钢薄板的冷轧制备方法 林均品; 梁永锋; 叶丰; 王艳丽; 陈国良; 张勇; 林志; 刘艳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北京科技大学 2007-10-10

2、一种制备高铌钛铝多孔材料的方法 林均品; 王衍行; 贺跃辉; 王艳丽; 叶丰; 孙刚; 陈国良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北京科技大学 2007-12-19

3、一种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双光束激光干涉测量方法 叶丰; 刘武华; 林均品; 王艳丽; 黄妹婷; 陈国良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北京科技大学 2008-03-12

4、材料热膨胀性双光束激光干涉测量仪 叶丰; 刘武华; 林均品; 王艳丽; 黄妹婷; 陈国良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北京科技大学 2008-10-29

5、一种高硅钢定向凝固板坯冷轧直接制备薄板方法 林均品; 梁永锋; 叶丰; 王艳丽; 张来启; 林志; 陈国良; 郑泽林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北京科技大学 2009-01-28

6、一种块体非晶合金粘度系数的单光束激光测量方法 叶丰; 刘斌斌; 陈国良; 林均品; 王艳丽; 黄妹婷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北京科技大学 2009-05-06

7、一种Ti基大块非晶合金及其生产方法 林均品; 郝国建; 张勇; 王艳丽; 林志; 叶丰; 陈国良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北京科技大学 2009-04-01

8、块体非晶合金粘度系数的单光束激光测量仪 叶丰; 刘斌斌; 陈国良; 林均品; 王艳丽; 黄妹婷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北京科技大学 2009-09-16

9、通过添加钇提高高铌钛铝合金高温长期抗氧化性的方法 林均品; 赵丽利; 李光燕; 张来启; 王艳丽; 叶丰; 陈国良; 张宁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北京科技大学 2010-08-25

10、一种定向凝固高铌钛铝基合金的制备方法 林均品; 丁贤飞; 王皓亮; 张来启; 王艳丽; 叶丰; 陈国良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专利】北京科技大学 2010-11-03

论文专著:


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SCI收录20篇。

出版专著:

资料更新中……

发表论文:

英文:

1. Self-diffusion in liquid interface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92 095901 (2004), S. Herth, F. Ye, M. Eggersmann, O. Gutfleisch, and R. Würschum*

2. Self-diffusion and microstructure of ultrafine grained Nd2Fe14B with intergranular melting transition, Zeitschrift für Metallkunde 95 895-903 (2004), S. Herth, F. Ye, M. Eggersmann, H. Rösner, O. Gutfleisch, and R. Würschum*

3. High-temperature vacancy studies in icosahedral Zn65Mg25Er10 quasicrystal, Journal of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16 1531-1537 (2004). F. Ye*, W. Sprengel, X. Y. Zhang, E. Uhrig, W. Assmus, and H. -E. Schaefer

4. Characterization of Free Volumes in Amorphous and Nanostructured Pr2Fe14B Using Positron Lifetime Spectroscopy, Physica status solidi (a), 198 204-209 (2003), Y. C. Wu, F. Ye*, V. Barbe, W. Sprengel, K. Reimann, K. J. Reichle, D. Goll, R. Würschum and H.-E. Schaefer

5. Intergranular melting of nanocrystalline Nd2Fe14B studied by means of radiotracer diffusion, Interface Science, 9 337-341 (2001), M. Eggersmann, F. Ye, O. Gutfleisch and R. Würschum*

6.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of Al-La-Ni amorphous alloy, 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 262 228-235 (2000), F. Ye and K. Lu*

7. Pressure dependence of nanocrystallization in amorphous Fe86B14 and Fe85Cu1B14 alloys,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 286 193-196 (2000), B. Varga*, A. Lovas, F. Ye, X. J. Gu, K. Lu

8. Pressure effect on crystallization of mechanically alloyed amorphous Al85Fe15 alloy,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 278 61-65 (2000), X. J. Gu*, F. Ye, F. Zhou, K. Lu

9. Crystallization of amorphous solids under pressure, Physical Review B, 60 7018-7024 (1999), F. Ye* and K. Lu

10. Pressure effect on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of Al-La-Ni amorphous alloy, Acta materialia 47 2449-2454 (1999), F. Ye and K. Lu*

11. Pressure effect on polymorphous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in amorphous selenium, Acta materialia 46 5965-5971 (1998), F. Ye and K. Lu*

中文:

1 轻质γ-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林均品; 张来启; 宋西平; 叶丰; 陈国良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中国材料进展 2010-02-15

2 大变形冷轧Fe-6.5%(质量)Si高硅钢薄板组织性能的研究 梁永锋; 林均品; 叶丰; 王艳丽; 陈国良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金属功能材料 2010-04-15

3 高铌TiAl合金双态组织室温断裂行为研究 闫茹; 许正芳; 林均品; 王艳丽; 叶丰; 林志; 陈国良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0-06-15

4 基于正电子湮没寿命谱研究Fe-6.5wt.%Si合金中热空位的生成 韦晓; 王艳丽; 梁永锋; 叶丰; 林均品; 陈国良; 李卓昕; 王宝义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 【期刊】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30

5 热处理对Fe-6.5wt%Si合金冷轧薄板组织及磁性能的影响 梁永锋; 林均品; 叶丰; 王艳丽; 张来启; 陈国良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材料热处理学报 2009-04-25

6 铸造高铌TiAl合金的热变形能力研究 王凤; 徐向俊; 林均品; 叶丰; 王艳丽; 王兴; 陈国良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9-06-15

7 高Nb-TiAl合金定向凝固组织的研究 丁贤飞; 林均品; 张来启; 王艳丽; 叶丰; 陈国良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材料工程 2009-09-15

8 Al和Nb元素对高Nb-TiAl合金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 赵丽利; 林均品; 张来启; 王艳丽; 叶丰; 陈国良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材料工程 2009-09-15

9 Zn_(65)Mg_(25)Er_(10)准晶中的空位研究 叶丰; 张湘义; W Sprengel; H-E Schaefer 【会议】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04-11-01

10 6.5wt%Si高硅钢冷轧薄板制备工艺、结构和性能 林均品; 叶丰; 陈国良; 王艳丽; 梁永锋; 金吉男; 刘艳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期刊】前沿科学 2007-06-28

11 冷轧0.02C-6.56Si高硅钢薄板的力学和磁性能 刘艳; 梁永锋; 叶丰; 林均品; 陈国良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期刊】特殊钢 2007-05-01

12 热喷涂技术在锌锅部件中的应用 万强茂; 王文俊; 林均品; 王艳丽; 叶丰; 陈国良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期刊】金属热处理 2007-10-25

13 La_(55)Al_(25)Ni_(10)Cu_(10)大块金属玻璃结构弛豫过程中的焓变 张涛; 叶丰; 王艳丽; 林均品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期刊】中国稀土学报 2007-12-15

14 Ti50Al和Ti45A18Nb合金高温初期氧化行为 赵丽利; 林均品; 王艳丽; 叶丰; 陈国良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期刊】金属学报 2008-05-11

15 一种基于多主体的C4ISR系统效能仿真试验评估框架 张英朝; 陈欣; 蓝国兴; 叶丰 【会议】'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0-08-01

荣誉奖励:


1、2005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2、获得过德国洪堡奖学金和马普奖学金。  

资料更新中……

媒体报道:


北科大教授叶丰:回国发展机会多 要具备独当一面能力

曾留德5年的叶丰,一直在海外关注着中国科研领域的发展状况。“适逢国家鼓励科技创新,国内科研领域的发展空间很大,对于科研人才来说,回国发展的机会非常多。”叶丰谈道,德国的材料研究以基础性研究为主体,而国内材料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则是走向直接应用。“我所认识的从事金属材料研究的留学人员,现在大部分都回来了。在这种大环境下,我觉得自己应该回来为国家贡献点力量。”

海外经历能给海归带来什么?叶丰认为,首先是思维方式的改变。“海外的研究经历给了我更广阔的视野,对于科学研究的思考也达到了更高的层次。”他指出,一个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不仅体现在实验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问题的看法和思维方式上。因此,有志于回国从事科研工作的海归,一方面要在专业技能上过硬,另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我们的团队在高硅钢研制项目启动前做了很多工作,我只是踢了临门一脚,后面有整支‘球队’在给我传球。”叶丰教授谈到冷轧高硅钢制备技术突破时说。高性能高硅钢研制项目由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陈国良牵头,从1996年开始一直延续到2006年。“如果没有这10年的基础工作,就不可能有我最后的临门一脚,真可谓是十年磨一剑啊!”叶丰教授感慨道。

硅钢广泛应用于各种机电设备,由于用量巨大,在硅钢铁芯上消耗的能量也很大,特别是当使用频率超过400Hz时,普通硅钢的铁损会迅速增加。采用高频铁损值低的高硅钢材料,比采用普通硅钢材料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佳的节能特性。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条利用传统轧制技术制备硅含量为6.5%薄板的商业生产线,而高性能高硅钢研制项目恰好解决了高硅钢的脆性问题,从而突破了冷轧这个关键环节,这在世界上都是处于领先水平的。

叶丰介绍说,我国以前含硅量为6.5%的高硅钢薄板完全依靠进口,目前世界上已有很多高硅钢生产技术专利,但我国各大钢铁企业仍不易购买到相关的先进专利技术。叶丰说道,得益于这项研究取得的突破,目前,中国的高硅钢研究成果在最具潜力、产品质量最佳、生产成本最低的传统轧制生产工艺方面,已处于世界前列。目前,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在与宝钢进行战略合作,将在短时间内建成冷轧高硅钢薄板的生产线,这有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条用冷轧工艺生产的高硅钢薄板生产线。“到那个时候,中国的高硅钢薄板就不用再依赖进口了!”叶丰教授激动地说。

作者:王晖余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8年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251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