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人文社科 > 张箭 > 文章正文

一、专著:已出版、入藏专著译著四本,即:

1、《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独撰),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40万字;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的最终成果。本书在研读数百种中、英、俄、日语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叙述和研究15--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航海大探险的历史;勾勒文明人类征服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的历程;论述发现非洲南部、南北美洲、澳洲--大洋洲、北部亚洲的进程;描述人类对大地是个圆球、海洋相通并包围陆地的认识历史;评说地理大发现方面的众多风云人物;探讨和研究地理大发现发生的原因和大发现对人类历史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揭示地理大发现是中世纪晚期近代初期全世界范围内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和进程。本书还配有几十幅古地图、新研制的航行路线地图和古物古画图片,有上千个注释注明其资料出处。全书40万字。

2、《影响世界的犹太巨人》(独立主编并主撰),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33万字;

本书撰写了29位犹太历史巨人的传记。每篇传记除了论述传主的生平事迹外,还分析他成功的原因和机遇,研究他的思想和时代,讨论他的贡献和地位,并展示他的内心世界、家庭生活、情趣和轶事。是国内第一部按民族编著结集的历史人物评传,也是国内第一部犹太历史名人评传集。

3、《清末近代企业与官商关系》(美国陈锦江著,美国王笛、张箭合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21万字;

本书从近代中国商人的出身构成、官督商办企业及其管理者的官僚化、官商合办企业中的官商关系、私营企业中的商人与士绅的关系、政府与商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角度,比较全面地探讨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过程中官员、政府与商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剖析了典型企业、政府管理机构和商会组织。还将清末中国企业的官商关系与同期日本企业的官商关系做了比较。

4、《三武一宗灭佛研究》(博士论文,30万字,国家图书馆收藏,2002年)。

本书首次全面、系统、深入、立体地论述了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废佛、唐武宗禁佛、后周世宗限佛的历史,首次纵向拉通研究灭佛并横向贯通与8-9世纪的拜占廷破坏圣像运动比较,是第一部灭佛史专著。在具体论述方面,对魏太武帝灭佛的原因,对周武帝废佛的特点、对唐武宗禁佛的经济成效、对周世宗在限佛的同时是否崇道,对拜占庭破坏圣像中的反复、残酷、血腥以及灭佛行动中的相对温和与复佛中的平和、渐进等,都有精湛的研究、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提法和高屋建瓴的总结。全书有80多条说明性解释性脚注,1000多条征引性夹注,参考征引了200 多部篇中、英、俄、日语古今原始文献和研究文献。

二、论文:已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有20多篇刊于10多种国家一级学术刊报,即《世界宗教研究》、《拉丁美洲研究》、《中国翻译》(2)、《世界历史》(2)、《光明日报》、《自然辩证法通讯》(2)、《自然科学史研究》、《地理研究》、《史学理论研究》(3)、《西亚非洲》(2)、《历史研究》(2)、《中国史研究》(2);有数篇刊于台港澳的重要刊报:《中国文化学刊》,《大公报》,《广角镜》,《普门学报》,《中西文化研究》(2)。所撰论文常被《新华文摘》、《复印报刊资料》各分册、《高校文科学报学术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转载。

001约翰·古登堡——欧洲的毕升,《历史教学》1983年11期;

002齐奥尔柯夫斯基——宇航之父 ,《人物》1987年3期;

003奥兰治的威廉的宗教政策和尼德兰革命,《世界宗教研究》1987年第2期;

004发展研究生教育要与社会实际需求相适应,《光明日报》1989年4月19日;

005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模亟待调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0年1期

006翻译不应削足适履,《中国翻译》1990年3期;

007尼德兰革命的外交政策 ,《四川大学学报》1990年3期;

008高教专业设置、培养层次与国家人口,《高教研究》1990年2期;

009腿部残疾者用自助行立杖之定名,《语文建设》1992年7期;

010如何理解和翻译外国漫画 ,《中国翻译》1992年5期;

011从石锚辨“殷人航渡美洲 ”,《文史杂志》1992年6期;

012“地理大发现”简论,《世界近代史研究》,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013大地的形状、大小与地理大发现 ,《四川大学学报》1992年4期;

014缺乏历史依据的推断——就“殷人航渡美洲”问题与房仲甫先生商榷 ,《拉丁美洲研究》1992年6期;

015宗教改革若干重要用语的考析和翻译,《世界史研究动态》1993年1期;

016《马可·波罗游记》在地理学和地理大发现方面的意义,《天府新论》1993年3期;

017地理大发现在自然地理学方面的意义,《自然科学史研究》1993年2期;

018中世纪阿拉伯对地球学说的贡献,《阿拉伯世界》1993年2期;

019社会科学与重奖,《学习与思考》1993年6期;

020意大利的科技史研究,《世界史研究动态》1993年7期;

021商代的造船航海能力与殷人航渡美洲,《大自然探索》1993年4期;

022《真理报》沧桑,《四川新闻出版》1993年4期;

023源远流长枯木逢春的希伯来语,《语文建设》1994年2期;

024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是假问题吗 ,《学术论丛》1994年3期;

025马可·波罗与地理大发现 ,《世界历史》1994年4期;

026就中外封建社会的长短问题与何兆武先生商榷,《 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3期;

027“犹太”民族的译名应改一改,《西亚非洲资料》1994年1期;

028一位不懂外语的大翻译家,《中外文化交流 》1995年1期;

029以色列伊拉克孰强孰弱?《西亚非洲》1995年1期;

030An  Attempt  to  Clear  up  a  Chaotic  Realm  in  Historical  Studies( 汉译英),《历史的荒原——古文化的哲学结构》,巴蜀书社1995年版;

031寻找南大陆的人们,《海洋世界》1995年12期;

032《山海经》与原始社会研究,《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2期;

033关于殷人航渡美洲问题的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年2期;

034否定“地理大发现”之否定,《四川大学学报》1996年2期;

035“法显航渡美洲”说批判,《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1期;   

036马可·波罗对自然地理学和矿物学的贡献,《地理研究》1996年2期;

037农业起源的农神说和单中心说商兑,《中国农史》1996年2期;

038从自然地理学辨《山海经》的地域范围,《大自然探索》1996年3期;

039《马可·波罗游记》对地理学和地质学的贡献,《自然辩证法通讯》1996年4期;        

040论所谓“法显航渡美洲”说,《世界历史》1997年2期;

041评“法显航渡美洲”说的理论和方法,《史学理论研究》1997年2期;

042马吉多维奇和他的《地理发现史纲》,《世界中世纪史新探》,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6年;

043美洲地名由来与郑和远航,《郑和研究》1997年2期;

044漫谈各国军衔及相应翻译,《文史杂志》1997年4期;

045近现代世界通用语刍议,《天府新论》1997年4期;

046法显乘船的国籍、数量、成员和航经的海区,《中国史研究》1997年3期;

047法显时代印尼爪哇流行的宗教,《宗教学研究》1997年3期;

048勤劳的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西亚非洲资料》1997年2期;

049论《山海经》非世界地理书,《成都大学学报》1998年1期;

050论大航海时代及其四个阶段,《海交史研究》1998年2期;

051《世界历史》与我对地理大发现的研究,《世界历史》1998年6期;

052千纪、世纪、年代问题,《文史杂志》1999年1期;

053两洲一洋地名的由来,《海洋世界》2005年6期;

054二十年来对哥伦布、麦哲伦的研究述评,《郑和研究》1999年1期;   

055犹太民族和犹太人杰散论,《世界民族》1999年1期;

056《奥赛罗》(编译、缩写),《莎士比亚戏剧故事全集·悲剧卷》,重庆出版社1998年;

057论远东第一富商哈同,《文史精华》1999年6期;

058大陆桥刍释,《丝绸之路》1999年4期;

059关于中国海空武装力量建设的思考,香港《大公报》1999年8月25日;

060Preface  of  Leung  Ka--Keung ,  Content  of  Dai  Yuans  Rhythm  of  Ink,  Titles  of  her  works(汉译英),《戴媛墨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061古代中国人足迹和地理知识的北至,《历史研究》1999年6期;

062杨耀坤教授的事迹暨学术成就,《校友通讯》2000年总7期;

063论古代中世纪的世界通用语,《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1期;

064元朝北疆范围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年1期;

065关于中世纪中西航海史的若干问题,《海交史研究》2000年2期;

066论导致北魏灭佛的直接原因暨罪证,《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12期;

067吃蜘蛛与食鸟卵,《民俗研究》2000年4期;

068中西语言文字优劣比较,《文明比较研究》2000年2期;

069大陆桥经济带与西部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

070葡人开辟欧印新航路辨正,《安徽史学》2001年2期;

071明末清初俄使出访中国初探,《清史研究》2001年1期;

072论后周世宗限佛,台湾《中国文化月刊》2001年4期;

073论美洲粮食作物的传播,《中国农史》2001年3期;

074关于论文一稿两投的学术规范,《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年4期;

075后周世宗是否崇道辨析,《宋代文化研究》第十辑,线装书局2001年;

076中国现阶段不宜发展航母,香港《广角镜》2001年11期;

077欧印新航路开辟的意义、人选、时间和利润,《南亚研究季刊》2001年4期;

078周宋之际的户数,《中国史研究》2002年1期;

079论北周武帝废佛的作用和意义,《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3期;

080关于籍贯问题,《东方研究》第1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4月;

081吃蜘蛛与食鸟卵考,《中国农业考古》2002年1期;

082是教授就应该给本科生上课,《科学时报》2002年6月6日“大学周刊”;

083天花的起源、传布、危害和防治,《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4期;

084论三武一宗之继代者的逐步复佛,台湾《普门学报》2002年6期;

085我国的陆地边界究竟有多长,《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年11期;

086一流大学需要有一流学风,《四川大学学报》2002年增刊;

087交响音乐民族化中国化的一块里程碑,《郑和研究》2003年1期;

088也谈中国大学评价,《社会科学报》2003年5月22日6版;

089籍贯、祖居地、出生地,《辞书研究》20003年4期;

090是“萨斯”还是“非典”,《科技术语研究》2003年2期;

091后周世宗文明限佛析论,《文史哲》2003年4期;

092“小康”涵义的嬗变,《四川大学学报》2003年增刊;

093应当怎样评价地理大发现的主要代表人物,《睦邻友好的使者——郑和》,海潮出版社2003年出版;

094二议“海龟”,《社会科学报》2004年1月8日5版;

095论佛教对汉语文字词汇的影响,《成都大学学报》2004年2期;

096试析南方为什么不灭佛,《宗教学研究》2004年3期;

097梅毒的全球化和人类与之的斗争,《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年2期;

098论美洲花生、葵花的传播和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农业考古》2004年1期;

099《地理大发现研究》评论与杂说,《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2期;

100金字塔研究的几个问题——兼论它与《山海经》有何关系,《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2期;

101北周禁佛特点初探,《佛学研究》2003年刊;

102应当规范和限制人名用字,《中华读书报》2004年3月17日8版;

103下西洋与中国动物学知识的长进,《海交史研究》2004年1期;

104博导“不导”中的制度缺陷,《社会科学报》2004年4月8日3版;

105周宋之交中原王朝所辖的户和口,《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年2期;

106郑和宝船实际吨位探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3期;

107强强合并是建设一流大学的有效途径,《中国教育改革》(香港)2004年8期;

108 《中国和亚洲的海洋》简介,《郑和研究》2004年2期;

109蟿螽的读音问题探讨,《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4年5期;

110浅议规范博士生的入学考试和学位授予,《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9期;

111中国美洲古代所谓“交往研究”,《四川省社科课题成果选解》,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2下西洋与渡美洲的航海术比较,《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3期,《泉州港与海上丝绸之路,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3哥伦布的轶闻趣事,《海洋世界》2005年1期;

114下西洋所见所引进之异兽考,《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1期;

115有关博士后的语言困惑及其对策,《修辞学习》2005年1期;

116论中国人没有参与地理大发现的地理原因,《南开学报》2005年1期;

117记载下西洋的“三书一图”,《历史教学》2005年2期;

118郑和下西洋和西葡大航海的若干比较,《中西文化研究》(澳门)2004年2期,《郑和远航与世界文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

119《郑和航海图的》复原,《四川文物》2005年2期;

120下西洋与非洲动物的引进,《西亚非洲》2005年2期;

121拜占廷破坏圣像运动与中国三武一宗灭佛比较,《中西文化研究》(澳门)2006年1期,《历史比较的新视野》,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

122哥伦布第二次远航与旧大陆生物初传美洲研究,《历史研究》2005年3期;

123《郑和航海图》航线说明辑录及处理,《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24中国人为什么“缺席”了地理大发现,《海洋世界》2005年7期;

125马欢的族属和《瀛涯胜览》的地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6期;

126也说如果郑和航海到达欧洲……,《科学中国人》2005年8期;

127院士并非“万事通”,《天府早报》2006年12月5日4版;

128妙手华编育数代,史语纵横戎、狄、夷,《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6期;

129从考古文物辨析郑和宝船的吨位,《华夏考古》2005年3期;

130卡伯拉尔远航印度意义初探,《北方论丛》2006年1期;

131俄罗斯的地理发现辨正,《重庆邮电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年1期;

132后周废寺汰僧数量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1期;

133地理大发现新论,《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2期;

134唐武宗禁佛经济成效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6年1期;

135战国长平之战赵降卒被秦坑杀数新探,《齐鲁学刊》2006年4期;

136咖啡的起源、发展、传播及饮料文化初探,《中国农史》2006年2期;

137《星槎胜览》英语译注本评介,《郑和下西洋研究》2006年7月总第3期;

138《系列世界地图的历史》评介,《地图》2006年1期;

139博士教授戏考,《百姓》2006年4期;

140写简中的繁化问题,《西华大学学报》2006年2期;

141小议“菠萝”称谓的统一,《成都大学学报》2006年3期;

142学术研究成果评奖的规范和改进;关于论文一稿两投两发的双向学术规范,《见微知著——中国学界学风透视》,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3对世界一流大学标准的认识偏差,《学习月刊》2006年6期(上);

144郑和下西洋的七种精神,《海洋世界》2006年7期;

145《美国核老大的崛起》摘介,《国际资料信息》2006年7期;

146再谈美国隐形空军与当代战争样式革命——兼与戴旭同志商榷,《国际展望》2006年19期;

147论现阶段大陆社会科学界不宜设院士,《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11期(上);

(截止到2006年12月)                           

[1]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251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