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首批遴选的国家级重点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的东南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的基础上, 1991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建立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1993年实验室建成通过验收,正式对国内外开放。
实验室致力于开发利用毫米波频谱资源,以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研究为核心,注重毫米波的前沿课题和交叉课题,以及新型毫米波系统中关键技术的研究,形成了以毫米波电路与网络、电磁波工程与计算电磁学、毫米波应用系统与测量技术、毫米波与相关学科交叉的理论与技术四大研究方向。
实验室以雷达、制导、通信、智能交通和遥感等系统为应用背景,研究电磁波理论与电磁波计算方法,线性与非线性电路理论,以及新一代毫米波集成系统基础技术,同时注重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新技术研究。当前重点开展毫米波集成电路技术与新型应用系统的研究。
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由我国著名毫米波技术专家孙忠良院士担任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由国内15位毫米波领域的专家组成,首席科学家陈定昌研究员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自1991年实验室建设以来,实验室取主要成果如下:
“行波式槽波导微波化学反应装置”和“谐振腔式圆形槽波导微波化学反应装置”获国家发明专利;获得12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毫米波无源电路的数值分析与应用”、“电磁场边值问题泛函解法的研究”、“毫米波准光功率合成器理论与技术研究”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由国家教育部等部委主持鉴定的项目18项,鉴定项目有“八毫米混合集成宽带收/发前端”、“三毫米固态锁相源”、“八毫米波段准光功率合成器”、“ 电磁生物效应及其应用研究”等;出版专著5部:Engineering Electromagnetism: Functional Methods、《电磁波成像理论》、《直线法原理及应用》、《毫米波铁氧体器件理论与技术》、《毫米波准光理论与技术》,参编专著1部:《复杂系统中的电磁波》。
实验室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充满朝气的科研队伍,现有固定研究人员3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11名,副教授7名。优秀中青年人才7人,其中2人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为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成次;5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江苏省人才工程。向国内外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博士后、博士、硕士优秀人才。目前实验室在站博士后1名,在读博士生32名,硕士生87名。
实验室在学术带头人孙忠良院士的带领下,坚持“联合、开放、流动、竞争”的运行机制,全体研究人员的勤奋工作,实验室一直处于良好的运行态势。实验室在国家教育部的支持下,建有访问学者制度,每年都有国内外的知名学者到实验室进行访问研究。实验室不定期的发布开放课题指南,由学术委员会审批国内外研究人员在本实验室申请的开放课题。自1991年以来,实验室共主办国际学术会议2次,主办国内学术会议3次,主办国际双边会议2次,国内学者来实验室讲学19人次,国外学者来实验室讲学98人次,本实验室学者在国外讲学13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36人次。实验室在国内外的影响不断扩大。多名教授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应邀做特邀报告,1位教授被选为IEEE Fellow和IEE Fellow, 4位教授入选IEEE高级会员。5位教授分别担任国外十多种核心期刊(IEEE MTT, IEEE AP, IEEE Electronics letters, J. of OSA, 等)编委或特邀审稿人。实验室研究人员发表的许多学术论文被国内外学者的论文、专著和手册等引用。
雷达、通信、遥感等应用系统的发展对毫米波技术的需求正日益增强,实验室将创造宽松、平等、自由的研究环境和努力进取的学术氛围,进一步组织好研究队伍,特别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青年学术梯队,在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做出新的成绩,尤其是加强原始创新方面的工作,使实验室的工作再上新台阶。实验室的目标是在毫米波技术前沿的部分领域做出原始创新成果, 达到世界水平,为国家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地 址:南京市四牌楼2号
邮政编码:210096
依托单位:东南大学
电 话:025-3794225
实验室编号: 1991DA105015 建设年份: 1991 实验室名称: 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 验收年份: 1993 实验室曾用名: 依托单位: 东南大学 主 管部 门: 教育部 所在地区: 江苏 学 科领 域: 信息 网 址: http://radio.seu.edu.cn/sklmmw/index.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