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1989年由国家计委批准。
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筹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1995年9月,通过国家计委组织的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实验室现任主任是浙江大学特聘教授褚健,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优贤教授。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为:(1)控制理论研究。重点支持变结构控制、多模型鲁棒镇定、大时滞系统控制、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智能控制等控制理论和方法,以及系统建模方法与技术的研究;(2)自动化仪表及系统研究。重点支持现场总线技术、智能化仪表、工控网络技术、新型检测技术、测试系统、可靠性技术等理论研究、技术和设备开发;(3)系统工程与优化研究。重点支持实用优化方法与技术、决策支持、供应链、神经元网络、数据校正、信息挖掘技术,以及企业综合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等相关理论、方法与技术。(4)机器人技术研究。重点支持智能机器人系统、多智能体系统、实时模式识别与行为系统、实时规划和推理、微传感器和执行器技术等课题研究。
多年来,实验室共承担51项国家级研究课题。其中863计划项目8项,2项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7项;其它国家级及省部委级项目3项。在“九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攻关)计划中负责2个一级项目,并承担了13个专题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十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攻关)计划中,负责1个二级课题,并承担了3个专题项目的研究工作。
实验室自建设以来,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基础关键技术研究、集散控制系统可靠性技术研究、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控制应用理论研究、先进控制理论技术研究与应用、时滞系统理论研究、控制器实现理论研究、非线性控制理论研究、大型造纸厂生产过程计算机优化控制、无纸记录仪数据处理与存储技术研究、基于现场总线的智能化仪器仪表技术研究、多相流检测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研究成果。在1997~2001年期间,共获得国家和省、部、委级科技进步奖15项。其中“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基础关键技术研究”获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集散控制系统(DCS)的可靠性技术研究”于1997年12月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控制应用理论研究”于2000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在1997~2001年期间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通过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6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5本,在国际刊物和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406篇,其中SCI收录66篇,EI收录84篇。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20名,客座人员22名,分别属于工业自动化、系统工程、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检测与仪表等专业,具有高的层次和科研水平。固定人员中,教授、研究员1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7人,博士生导师9人,有博士学位者15人。目前,实验室科研队伍已形成合理的四级学术梯队。
实验室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实验室承担的大量国家重点科研任务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实验室本身能够形成合理的学术研究梯队以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还为国家输送了大量高层次的科研人才。
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NLICT)是一个面向全国及国际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具有良好的学术工作环境,邀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到实验室访问工作,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建立起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气氛。实验室邀请了国际著名自动化专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哈佛大学何毓琦教授担任本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并邀请了二位国际上知名的海外华人学者——美国路易斯安娜大学周克敏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丘立教授——担任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他们为加强实验室与国外学术机构、学者的访问交流作了许多工作。
1998年5 月,国家教委受国家计委委托,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评审意见认为:“实验室在造纸、炼油、冶金、生物、化工等应用领域的工业过程控制的研究和开发方面,在集散控制计算机系统的开发方面和复杂系统的控制理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批创造性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实验室确定的研究方向明确,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并对国民经济建设有直接指导作用。该实验室的最大特点在于,把基础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需求密切联系在一起,一方面支持了主战场技术进步的需要,同时,反过来也为研究提出了课题,成为研究的源泉和经费的支柱。实验室十分注重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中青年队伍”。
地 址:杭州市玉古路 20 号
邮政编码:310027
电 话: 0571-87951069
实验室编号: 1991DA105335 建设年份: 1991 实验室名称: 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验收年份: 1995 实验室曾用名: 依托单位: 浙江大学 主 管部 门: 教育部 所在地区: 浙江 学 科领 域: 信息 网 址: http://www.nlict.zju.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