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创新人物百科 > 地球科学 > 文章正文
专家信息 科学研究 论文专著 荣誉奖励

专家信息:


王明星, 男, 山东莱西县人,1944年1月18日生。大气化学家。现任中国颗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现兼任南京气象学院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东华大学教授、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环境委员会主任、《大气科学进展》主编、LAPC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曾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所长,国际全球大气化学研究计划(IGAC)科学指导委员会执行委员等职。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6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

1976.12-1978.5月在英国牛津大学大气物理系进修。

1985年晋升为研究员。

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培养学生情况:

培养出博士后3名、博士15名、硕士14名,在学博士后1名、博士生3名、硕士生2名。他领导的稻田甲烷研究小组如今已经成为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化学部分的主要力量,在这一课题研究他将王跃思等几名博士培养成为了目前在科研一线担当重任的青年骨干研究员。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大气辐射、大气气溶胶和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研究。

承担的科研情况:

主持开发了一个二维全球海洋碳循环模式。该模式较好地考虑了生物过程和海洋环流,能较好地模拟海洋和大气的CO2交换,并已被用于模拟海洋对人为排放CO2的吸收和未来CO2浓度变化趋势,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主要成就:

在大气辐射、大气成分遥感探测、大气气溶胶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来源分析以及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等领域的研究中成绩卓著,特别是在大气气溶胶和大气温室气体领域造诣较深。发现并研究了大气气溶胶中硅和硫元素浓度谱分布的双峰特征,论证了气溶胶元素浓度谱分布双峰特征的普遍性及其形成原因,论证了中国北方无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碱性气溶胶的存在。发现了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的复杂的日变化规律,并从稻田甲烷产生、转化、输送机制出发给与了理论解释。主持完成的"北京地区气溶胶物理化学特性和来源的判别分析"获 1987 年度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被国内外同行多次引用;完成的"中国甲烷排放源的观测研究"获 1992 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稻田生态系统甲烷产生、转化、传输机理研?quot;获1999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过程,机理和观测技术研究"获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一成果改变了国际学术界对稻田甲烷排放的认识,并写进了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一工作组科学评价报告。1993 年 12月他被选为"国际全球大气化学研究计划 (IGAC)"的科学指导委员会 (SSC) 的委员,1994 年 2 月该委员会全委会上又一致推举他为5人执行委员会成员。该执行委员会的委员都是国际上很有名望的科学家。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发明专利:

资料更新中........

论文专著:


王明星研究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160 多篇,出版专著二部,与他人合著四部,主持翻译出版专著三部。

出版专著:

1、"中国稻田甲烷排放",科学出版社,2001。

2. 大气化学概论 著译者: 王明星,郑循华 编著,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2005。

3、"煤烟型城市污染大气气溶胶"( 与赵德山合著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

4、大气化学(第二版) 王明星 著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

发表论文:

1 高能强子在铁中的衰减 任敬儒; 陆穗苓; 王承瑞; 何瑁; 张乃健; 曹培园; 李金玉; 王士智; 王明星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1996-05-21

2 对高等学校建设新校区的思考 王明星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04-30

3 对高校教学院(部)校务公开的思考 王明星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06-15

4 对医院档案管理的思考 王学武; 付善峰; 王明星 现代医院管理 2007-10-18

5 大学二级学院校务公开的难点及对策 王明星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1-25

6 浅议公务员轮换交流制度 王明星 科学与管理 2000-12-15

7 水平表面上超细气溶胶粒子的沉积 亢燕铭; 荣美丽; 钟珂; 王明星 应用力学学报 2003-12-30

8 空气净化过程中的电晕放电与离子风 亢燕铭; 荣美丽; 沈恒根; 王明星 自然杂志 2002-06-30

9 两种流型下雾滴表面气溶胶粒子的扩散沉积 亢燕铭; 张仁建; 沈恒根; 王明星 应用力学学报 2001-09-30

10 高能强子在铁中的衰减 任敬儒; 陆穗苓; 王承瑞; 何瑁; 张乃健; 曹培园; 李金玉; 王士智; 王明星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1996-05-21

11"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大气气溶胶的来源",《大气科学》Vol.8, No.4;

12"北京地区的非酸性降水和气溶胶", 《气象学报》,1984,Vol.43, No.1;

13"中国甲烷排放源的观测研究",《大气科学》,1993, Vol.7,No.1;

荣誉奖励:


1. 曾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2.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3.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4. 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251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