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信息:
王多成,男,1964年12月生,甘肃高台县人,大学本科学历,正高级农业推广研究员,甘肃省领军人才,河西学院客座教授。
参加工作38年,主要研究领域为农艺与种业。曾担任张掖市玉米原种场副厂长、北京德农种业张掖分公司总经理,现任张掖市多成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掖市多成农业研发中心主任。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三等奖各1项,地厅级一、二、三等奖各1项,育成玉米新品种3个,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拟承担农艺与种业领域农业硕士培养工作。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4年张掖农校毕业后分配张掖市玉米原种场。
1996年1月被组织任命为张掖地区玉米原种场副场长。
2006年当选为甘肃省种业商会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2008年被河西学院聘任为客座教授。
2009年被评为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长期致力于玉米种子生产技术研究,玉米良种繁育和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为种业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近年来,共主持、参加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 其中:
1.主持2013年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旱地玉米新品种繁育与推广》,2014-01至2015-12,100万元,完成。
2.参加2020年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类“河西走廊春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20YF8NG149),2021-01至2023-01,20万元, 在研。
取得科研成果:
1.第三参加人完成《高产稳产广适紧凑型玉米单交种郑单958》,获2007 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主持完成2013年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旱地玉米新品种繁育与推广》,2015年通过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验收。
3.主持完成科研成果“甘肃黑河流域灌区精品玉米种子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获2012年张掖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4.主持完成《粮饲兼用玉米杂交种正德304选育及推广》项目,获得2013 年张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5.第三参加人完成《玉米顶腐病研究及防治技术大面积应用》项目,获得2010 年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6.第二参加人完成《马铃薯脱毒种薯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09年张掖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7.主持完成《河西走廊玉米种子自然干燥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2016年通过张掖市科技局鉴定,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8.主持选育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正德304,2007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2007008)。
9.主持选育玉米新品种正德305,2014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甘审玉2014004)。
10.主持选育玉米新品种正德306,2016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甘审玉2016004)。
发明专利:
[1]王多成,王志松.一种制种玉米果穗立体自然晾晒篮[P].CN207544241U,2018-06-29.
[2]王多成,裴晖平,肖占文.玉米专用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P].CN103333030A,2013-10-02.
[3]肖占文,王多成,裴晖平.玉米田连作障碍调控剂及其制备方法[P]. CN103319266A,2013-09-25.
[4]张晓增,王多成,陈天仁,裴晖平.黄参粉条及其制备方法[P].CN103125806A,2013-06-05.
[5]王多成,张晓增,陈天仁,裴晖平.菊粉粉条及其制备方法[P].CN103125878A,2013-06-05.
[6]陈叶,王多成,裴晖平,陈天仁.马铃薯种薯薯块的消毒方法及使用的消毒剂[P]. CN103125176A,2013-06-05.
[7]裴晖平,张晓增,王多成,陈天仁.马铃薯种薯薯块包衣剂及其制备方法[P]. CN103113164A,2013-05-22.
论文专著:
在国家及省级刊物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2部。
出版专著:
1.主编《玉米种子生产与加工技术》,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参编《甘肃省经济植物病害志》,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发表论文:
[1]肖占文,王多成,侯梁宇,等.河西内陆灌区粮饲通用玉米超高产栽培优化农艺措施研究[J].玉米科学,2021,29(02):89-96.(通讯作者)
[2]裴晖平,王多成, 肖占文,等.河西绿洲灌区春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规范[J].甘肃农业科技,2021(8):92-94. (通讯作者)
[3]张东昱,程光华,王多成.改革开放40年张掖玉米种业取得辉煌成就[J].中国种业,2019(04):29-33.
[4]王多成,王志松,裴晖平,等.河西走廊制种玉米鲜果穗立体自然干燥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19(02):86-88.
[5]王多成,王永健,裴晖平,等.玉米品种正德305特征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范[J].农业科技通讯,2019(01):165-166.
[6]王多成,王志松,王永建,等玉米优良种衣剂筛选试验研究[J].耕作与栽培,2017(06):5-7.
[7]王多成,肖占文,裴晖平,等.河西走廊制种玉米果穗平面自然晾晒技术规范[J].甘肃农业科技,2016(10):89-90.
[8]王多成,肖占文,王永健,等.干燥方式对玉米种子发芽特性及活力的影响[J].中国种业,2016(10):47-49.
[9]王多成,王永建,裴晖平,等.马铃薯淀粉加工型品种陇薯8号适宜密度研究[J].耕作与栽培,2016(02):28-29.
[10]王多成,王永建,肖占文,等.河西地区高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2):49-54.
[11]王多成,肖占文,裴晖平,等.玉米新品种正德306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J].农业科技通讯,2014(11):142-143.
[12]王多成,肖占文,树燕.不同密度对正德306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14(03):15-16.
[13]王多成,堵纯信,王树燕,等.玉米新品种正德306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4(02):134-135.
[14]王多成,田开新,肖占文,等.河西走廊制种玉米果穗集中自然晾晒技术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种业,2012(11):34-35.
[15]王多成,肖占文,王振.张掖市甘州区玉米种子自然晾晒气象因子分析[J].甘肃农业科技,2012(10):26-29.
[16]裴晖平,王多成,肖占文,等.马铃薯专用品种克新1号适宜密度试验研究[J].耕作与栽培,2010(06):35-36.
[17]裴晖平,王多成,盛萍,等.不同废弃物混合基质对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0(20):66-69.
[18]王多成,肖占文,田开新.福克戊(FKW)复配种衣剂对玉米苗枯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种子,2010,29(06):25-28.
[19]肖占文,王多成,闫吉治,等.不同连作年限对玉米制种产量及其农艺经济性状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0(02):107-109.
[20]陈叶,陈天仁,王多成,等.药剂处理防治马铃薯环腐病的效果试验[J].长江蔬菜,2010(03):46-48.
[21]陈广泉,王多成,张建文,等.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田细链格孢菌叶斑病诊断及病原鉴定[J].陕西农业科学,2010,56(01):41+73.
[22]肖占文,王多成,闫吉治,等.金绿洲有机无机复合肥在制种玉米上的适宜用量研究[J].中国种业,2010(01):55-57.
[23]王多成.玉米杂交种种子质量控制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9(11):49-52.
[24]王长魁,王多成.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马铃薯,2009,23(05):290-292.
[25]王多成.强化质量管理 提升金张掖玉米种业核心竞争力[J].中国种业,2009(08):22-24.
[26]秦嘉海,王多成,肖占文,等.茄子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专用肥最佳施用量的研究[J].中国蔬菜,2009(14):49-52.
[27]张东昱,王多成,张荣,等.钾肥对鲜食型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马铃薯,2009,23(03):152-154.
[28]周俊,王多成,侯德明,等.张掖市制种玉米专用配方肥筛选试验[J].甘肃农业科技,2009(01):22-25.
[29]王多成,肖占文.粮饲兼用玉米杂交种正德304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8(09):117+59.
[30]王多成,肖占文.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正德304适宜密度研究[J].耕作与栽培,2008(04):40+49.
[31]孟有儒,邢会琴,李万苍,等.玉米顶腐病鉴定[J].植物保护,2008(04):107-110.
[32]王多成,肖占文,裴晖平,等.不同芽率不同粒数播种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J].中国种业,2008(06):37-38.
[33]王多成,肖占文,裴晖平,等.玉米自交系适宜密度研究[J].耕作与栽培,2008(02):38-39.
[34]陈广泉,王多成,张建文,等.河西走廊玉米自交系顶腐病的初步研究[J].种子,2007(03):74-75.
[35]王多成,肖占文,闫吉治,等.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生态因子分析及制种优化布局[J].作物杂志,2006(04):31-32.
[36]肖占文,闫吉治,王多成,等.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种业,2006(06):9-11.
[37]孟有儒,李万苍,王多成,等.玉米黑束病发病原因与防治对策[J].植物保护,2006(03):71-74.
[38]王多成,孟有儒,李文明,等.苜蓿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J].草业科学,2005(10):78-81.
[39]王多成.玉米杂交制种质量检验规程[J].甘肃农业科技,2002(03):17-18.
荣誉奖励:
1、2005年被甘肃省组织部、共青团甘肃省委等五部委联合表彰为“甘肃省优秀青年企业家”。
2、2000至2001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区农业系统先进工作者。
3、2008年被全国年营业额400亿元的大型民营企业—万向集团评为“劳动模范”。
4、2009年荣获“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
5、2010年荣获“张掖市劳动模范”。
6、2016年荣获“张掖市道德模范”。
7、2017年-2019年荣获市管拔尖人才;
8、2019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建国70周年纪念章。
甘肃日报报道:
三十年耕耘 勇攀制种高峰
——记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市管拔尖人才王多成
2017-09-26
当初只想跳出农门,却和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过去30年间,他双足深植沃野,用脚步丈量土地,扎根基层,默默耕耘,长期致力于玉米种子的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和种子技术与产业化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他是王多成,张掖市多成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市管拔尖人才。他参与研发的高产稳产广适紧凑型玉米单交种“郑单958”,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玉米主栽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3亿亩,增产粮食150亿公斤,农民增收200多亿元。
十年一剑 研发主导品牌
初秋时节,走进多成农业研究发展中心,偌大的办公区内,各种玉米品种错落有致地摆放在楼道里,只留出一条一米宽的过道通往办公室。办公室里,两张办公桌和一组书柜占据了大半个空间,书柜里堆满了各种农业书籍和杂志。这就是王多成工作的地方——一个被种子和书籍完全占据的空间。
1984年从张掖农校毕业后,王多成被分配到张掖市玉米原种场,一直从事农业技术工作。从1996年开始,他潜心玉米制种的育种栽培研究。多年来,从选地、整地、中耕、浇水、去杂到收获,他都是全程参与。“春天土蛋蛋,夏天黑蛋蛋,秋天水蛋蛋”,提及当年的那段日子,王多成的妻子这样形容丈夫。
2001年,国家颁布新的《种子法》,允许个人创办民营种子企业。凭借超前的眼光,王多成毅然辞去张掖玉米原种场的职务,成立了张掖正德种业有限公司。2002年,借助北京德农雄厚的资金和品牌,他先后在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建立“基地+农户+公司”产业化链条,年种植玉米制种3万亩以上,制种农户年均增收500元,有力地带动了全市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2007年,他以“第三完成人”参与研发高产稳产广适紧凑型玉米单交种“郑单958”获得成功,该品种被农业部确定为“一增四改”主推品种。目前,该品种已成为全省制种规模最大、产量效益最高、最受农民欢迎的主繁品种,年均制种50万亩以上,占到甘肃省制种面积的33%。该成果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潜心研究力促增产增收
2011年,王多成自筹资金成立张掖市多成农业研究发展中心,带领他的团队围绕制种产业的发展瓶颈,专门攻克玉米新品种选育、种子加工和贮藏等关键技术。
走进研发中心,记者看到几位年轻的科研人员正在分析比对数据。“这个立体晾晒架上面的玉米是去年10月15号上架的,经过几个月的晾晒目前已进入高密度实验分析阶段,上周提取的一些样本已经出芽了,今天取一样本进行培育,再平面晾晒5天后进行实验,然后分析种子各个阶段的含水量、出芽率,最终形成技术体系……”实验员盛萍告诉记者。
几年来,王多成带领自己的团队反复试验,进行数据分析比对,查阅分析张掖近三十年9月、10月气象资料,研究出的玉米种子集中自然晾晒技术解决了制种果穗分户晾晒成本高、冻灾风险大、种子质量差等难题,为河西地区玉米种子晾晒加工找到了新路径。如今,该技术已成为河西走廊95%以上制种企业采用的主要晾晒模式,每亩可为企业节本增效100元以上,农户每亩可增收100元以上。
默默耕耘 继续探索前行
多年来,王多成一直致力于科技人才培训工作,他高薪聘请甘农大、河西学院、市农业局和市农科院多名教授、专家,作为长期、固定的科技顾问,与他们一道切磋、交流,撰写科技著作,分年度编写符合本土实际的培训教材,并开展多层次、大规模培训。近五年来,他主持举办的培训达300多期,培训技术人员1000多人次,培训基地农民约10万人次,培养出核心技术人才30多人。
“过去的30年,我是一路摸索前行,今后我将继续探索前行,多出研究成果,向土地要效益,让乡亲们富起来,同时带出更多农业科技人才,为张掖玉米产业化发展贡献一点力量。”王多成如是说。(谢利江)
甘肃农民报报道:
新产品拓宽新路子——访张掖市多成农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多成
来源: 甘肃农民报 2014-11-06
张掖市多成农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多成
本报记者 王东海
日前从张掖市多成农业集团公司传来好消息:该公司生产及实验基地已达3万多亩,总资产超过亿元,新研发的正德305玉米良种更是受到业界广泛好评。为更好地了解该公司以及其新产品,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该公司董事长王多成。
记者:近年来,国内良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请您简要介绍多成集团适应市场竞争所采取的措施?
王多成:张掖市多成农业集团公司是由张掖市多成农业有限公司、张掖市玉鑫淀粉有限公司、张掖市多成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张掖市玉鑫化工有限公司、民乐县现代循环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张掖市多成农业研究发展中心6家民办实体机构整合组建的,是集杂交玉米新品种繁育、马铃薯淀粉及淀粉制品加工、糠醛加工、牧草生产及牧草种子繁育、玉米新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新技术研发、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及农业信息咨询服务为一体的农业科技型民营集团公司。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多成集团制胜法宝就是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原则。针对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公司于2011年成立了研发中心,专门攻克玉米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加工、检验、贮藏等关键技术,研发的正德系列玉米良种深受广大农民喜爱,非常适宜机械化收获和机械现场田间脱粒的现代农业技术要求。其中,采用三系配套技术育成的玉米杂交种正德305,不仅综合性状优良,而且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
记者:正德305的产量表现怎样?
王多成:高产稳产。公司2012年在张掖、武威、酒泉、白银等6个地区试种,平均亩产1177公斤,比照郑单958增产16.5%,增产显著,居12个参试品种的第一位。今年,公司在张掖甘州区党寨镇陈家墩村、沙井镇南湾村、寺儿沟村万亩高产田创建中籽粒亩产平均达1.208吨,最高测产点达1.25吨;带穗青贮产量每亩可达6.7吨以上,小面积有7.8吨的记录,且青贮品质明显高于当前推广的其他品种。
记者:正德305新品种的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王多成:一是品质好,籽粒营养均衡。
经省农科院测试中心测定,正德305籽粒容重760g/L,粗蛋白含量9.71%,粗脂肪含量4.17%,粗淀粉含量73.65%,赖氨酸含量0.334%。比先玉335粗蛋白含量高0.16个百分点,粗脂肪含量高0.09个百分点,粗淀粉含量略低0.51个百分点,赖氨酸含量高0.034个百分点。
二是根系发达,茎杆健壮,抗旱抗倒。
该品种成熟期测定次生根数量可达40~48条;全生育期水分利率可提高30%以上。2013~2014年8000~12000株密度试验田遭受七级以上大风无倒伏现象。
三是抗病性强。
该品种高抗丝黑穗病、矮花叶病、红叶病、弯孢菌叶斑病,中抗瘤黑粉病和茎基腐病。
四是活秆成熟,籽粒脱水速度快。
该品种果穗在田间脱水,完熟末期籽粒含水量可降至30~40%,站秆10~15天,籽粒含水量降至20~30%,胚顶端出现黑层、乳线消失后3~4周,籽粒含水量可降到18%以下,适宜机械收获。
五是适应范围广。
该品种适宜在河西走廊内陆灌区及中东部雨养农业区海拔1800米以下的地区种植,也适宜在生态条件相近的新疆、宁夏、内蒙等西北春播区种植。要求全生育期≥10℃的有效积温2600℃以上,年降雨量300mm以内有灌溉条件的地区种植。
六是种子质量高,适宜单粒播种。
公司从亲本提纯、杂交制种隔离区设置、去杂去雄、收获、自然晾晒、种子检验及加工等环节全程控制种子质量,确保生产出色泽鲜亮、饱满均匀,纯度≥98%,发芽率≥95%,净度99.5%,水份≤13%,活力高,带菌带虫率低,健康度高的世界超一流种子。
记者:正德305新品种推广前景如何?
王多成:该品种与目前较受欢迎的其他玉米类品种比较,其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高产稳产、籽粒营养均衡、茎秆健壮、抗病抗倒、耐密广适,优势非常突出,老百姓认可度高,是目前我省不可多得的玉米好品种,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张掖日报报道:
情系沃野谱华章记市政协委员、北京德农种业张掖分公司总经理王多成
http://www.gansudaily.com.cn 稿源: 张掖日报 2013-12-12 10:46
三十年,涵盖了一个人最美的年华。而王多成最美的年华里没有灯红,没有酒绿,有的只是田间地头的一次次试验,有的只是与农民兄弟们的一次次技术交流,有的只是一份做大做强张掖种业的期望。对于这样的生活,王多成从不言悔,在他看来,每一次新品种的选育成功,每一次应用技术的攻关克难才是他最美的人生。
年近50岁的王多成现任北京德农种业张掖分公司总经理,三十年来,他致力于新优品种选育、制种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创建、应用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农民技能培训。在献身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同时,他用八年的时间在家乡的热土上相继创办了德农种业、玉鑫化工、玉鑫淀粉、多成农业4家“农”字号企业,年产值超过2亿元,并加大研发力度,解决了产业化经营中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难题。针对张掖玉米杂交制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他自筹资金,自立课题,积极投身于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中,帮助解决农民在增产增收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自1996年开始,他历时十年,主要负责亲本种子的繁育、保纯,制种基地建设和高产制种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以第三完成人参与研发高产稳产广适紧凑型玉米单交种郑单958,该品种被农业部确定为“一增四改”主推品种,是甘肃制种规模最大、产量效益最高、最受农民欢迎的主繁品种,年均制种50万亩以上,占全省制种面积的33%。该成果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他个人成为近十年甘肃省获此殊荣第一人。此后,他又主持选育了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正德304、305、306系列品种,2007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抗病,适应性强,2007至2011年在甘肃、宁夏、新疆等地累计示范推广100多万亩,有效促进了玉米持续增产和农民增收。针对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他主持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他把自己的命运和企业、农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与1万多农户打交道,实现年玉米制种10万亩以上规模,北京德农种业张掖分公司成为我市乃至甘肃省最大的玉米制种龙头企业之一。
“当好政协委员,要想老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对于王多成来讲,这个“想老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就是实现农民节本增效,种业科学发展。2010年,王多成探索出投入少、节能环保且种子质量安全可靠的玉米种子集中自然晾晒技术,解决了分户晾晒、机械干燥方法劳力和设备成本高、冻灾风险大、种子质量差等问题,为河西地区玉米种子晾晒加工探索出了新模式。通过近3年的推广,该项技术已成为河西95%以上的制种企业采用的主要晾晒模式,每亩可节本增效100元以上,农民每亩增收100元以上,这项技术也成为张掖制种产业走向世界的核心技术之一。2011年,他以黑河流域张掖灌区玉米制种基地为区域,以生产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标准的精品玉米种子为目标,采用系统工程原理和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完成甘肃黑河流域灌区精品玉米种子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研究,该成果近3年在黑河流域灌区累计示范推广面积为53.1万亩,获经济效益为29921.8万元,新增税收1405.82万元,节支总额为4513.5万元,促进了玉米制种产业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快了玉米种子生产标准化进程。2013年王多成引进农用无人植保机飞防技术,这也是全省首次引进无人驾驶微、小型直升机作为农作物病虫防控技术……一次次科技梦想的实现,让王多成对政协委员职责的认识不断加深,对这片土地和百姓的感情越发浓烈。
从一名普通的基层农业技术员到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的领军人物,有人说,他的足迹就是张掖市杂交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历程。的确,作为农业科技领域的技术带头人,王多成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谱写了一曲感人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乐章,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陇原绿野上为农业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甘肃农业的丰收谱写着一首奉献的赞歌。
中国种子网报道:
大地的褒奖——记北京德农种业张掖分公司总经理王多成
他用6年时间在家乡的热土上相继创办了德农、万向、玉鑫化工、玉鑫淀粉4家企业,年产值超过2亿元,并加大研发力度,解决了产业化经营中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难题。
他把自己的命运和企业、农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与1万多农户打交道,实现年玉米制种10万亩以上规模,6年累计兑付农户制种款达6.7亿多元,成为张掖市乃至甘肃省最大的玉米制种龙头企业之一。
他参与研发的高产稳产广适紧凑型玉米单交种郑单958科研项目,至去年年底,全国累计推广面积2.5亿亩,增产145.5亿公斤,被农业部确定为“一增四改”主推品种。该成果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成为甘肃省获此殊荣第一人。
他就是高级农艺师、北京德农种业张掖分公司总经理王多成。
为人称道的科研型本土企业家
敦厚中透着精明,稳重中不乏精干,这是王多成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见到王多成,是在甘肃万向德农马铃薯种业公司。这是一家集脱毒微型薯、原种、良种于一体,开展专业化繁育经营的龙头企业,也是王多成招商引资创办的第三家企业。有这家脱毒微型薯、原种、良种的企业做保障,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民乐县马铃薯做大、做强基地的“瓶颈”问题,将对我市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短短几年间,一口气在家乡的热土上创办了4家企业。王多成靠的什么力量,这些企业是怎样一天天发展壮大起来的,王多成到底有什么样的人格魅力?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近了王多成。
1984 年7月,王多成从张掖农校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地区玉米原种场担任农业技术员工作。出生于农民家庭的他,非常了解农民的辛苦。工作后和农民打交道中,看到农民的艰辛和种地效益低下,他更加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自此,他就暗下决心,朝着确立的目标做着坚实的努力。
了解王多成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事业心非常强的人,也是一个为人称道的科研型本土企业家。他的成功在于敏锐地捕捉、把握住了千变万化的市场,充分依靠科技人才队伍,解决了张掖玉米制种、马铃薯产业中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实现了在生产基地搞科研,科研成果服务产业化的良好互动模式,实现了科研成果与市场的成功对接,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王多成在科技兴农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从1984年到1987年,他除了从事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和果园管理工作外,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参加完成的《甘肃省玉米产地检疫操作规程试点》和《果树叶螨防治研究及示范推广》两项课题,均获甘肃省农业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988年,他的工作岗位发生了变动,主要承担玉米原种和自交系生产管理工作。
凭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玉米自交系高产栽培实验、玉米田间化学除草药剂筛选试验示范、玉米自交系生产规程制定及示范推广、玉米病虫害综合治理等课题项目。1993年他借调到地区农业处承包经营机关果园,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承包任务,探索建立的猪舍加温室“1+1”优化生态养殖模式,受到了有关专家和领导的充分肯定,为今后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踏实肯干的作风,突出的工作业绩,良好的品性,得到了干部职工的好评,赢得了上级领导的信任。1996年1月,王多成被组织上任命为张掖地区玉米原种场副场长。针对多年来生产不景气的状况,他提出了实行场内家庭承包经营的设想,并配合主要领导完成了家庭联产、联效承包经营的改革,使全场生产经营成本很快下降,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职工收入不断增加。在此期间,他从当时实际情况出发,大胆拓展经营思路,狠抓质量管理,强化职工素质教育,加强农户科技培训,使基地规模迅速扩大,全场制种面积由1997年的2000亩到2001年的2万亩,建立的制种专业村由1个发展到20个。种子质量显著提高,由他主持起草制定的《玉米制种技术操作规程》、《玉米杂交制种生产技术规程实施办法》、《种子质量田间检验规程》、《玉米种子加工储藏制度》、《蹲点技术人员岗位责任考核制度》、《玉米种子生产组织管理制度》等规章迅速得到全面推广,在确保种子生产正常运行、质量合乎国家一级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被市内众多种子经营企业借鉴、采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的辛劳和付出换来的是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基地农户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因工作成绩突出,2000至2001年,他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区农业系统先进工作者。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认真总结探索种子行业和农业科技发展新动向,在国家权威及省级科技刊物上发表了《玉米种子生产质量控制规程》、《张掖市玉米制种区农业气象灾害及防治措施》、《张掖市玉米制种区划》等多篇论文,参与编著了《甘肃省经济植物病害志》、《玉米病害》专业书籍。
德农是王多成事业的新起点,这也为他日后成为一个科研型企业家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针对当时张掖制种企业良莠不齐且优劣加速分化的形势,王多成敏锐地意识到,要在众多的种子企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做大做强,必须有强大的实力做后盾。经过多方考察,他选择与德农合并,实行优势互补,成立了北京德农种业张掖分公司。
北京德农种业张掖分公司成立以来,先后与甘州区、临泽、高台三县区的10个乡镇30个村的1万多农户建立了“基地+农户+公司”的产业化链条,年玉米制种面积达10万亩以上,制种农户每年亩均收入达1400元以上,人均增收500元,每年近1万农户从中受益。
王多成针对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一是开展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生态因子分析及制种品种布局研究,显著降低了制种风险,为制种玉米品种优化布局,实现玉米适区制种和高产稳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开展不同芽率不同粒数播种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研究,玉米自交系、杂交种随种子发芽率的提高和点播粒数的增加,田间出苗率随之提高,为推广玉米精量播种和单粒点播新技术提供了可靠的试验依据。三是开展玉米自交系适宜密度研究,增产效果显著。四是开展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正德304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五是有机无机复合肥在玉米上的适宜用量研究、新型复合肥在制种玉米上的肥效对比试验研究。六是开展玉米种衣剂药效试验研究、不同药剂防治制种玉米黑粉病试验研究,玉米苗枯病的防治试验研究,为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付出就有回报。他的艰辛努力换来了累累硕果:其参加的《果树叶螨防治研究及示范推广》1986年获农业厅农业科技进步三等奖;《甘肃省玉米产地检疫操作规程试点》1989年获农业厅三等奖;《张春20号小麦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2005年获甘肃省农牧厅“农牧渔业丰收”杯二等奖。2007年,“高产稳产广适玉米单杂交种郑单958”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选育的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正德304,2007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 2007008)。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表明,该品种表现出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活秆成熟、茎叶产草量高、粮草兼用等特点,一般产量11250㎏ /hm2以上。适宜于甘肃、宁夏、新疆等生态条件相近的西北春播玉米区推广种植。主持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在2007年通过甘肃省科技厅成果鉴定验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参与研发的《玉米顶腐病研究》项目通过甘肃省科技厅成果鉴定验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得2008年张掖市自然科学二等奖。并立足甘肃省河西地区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及产业化提升编写的种子行业培训教材《玉米种子生产与加工技术》一书正式出版。在国家及省级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2005年被甘肃省组织部、共青团甘肃省委等五部委联合表彰为“甘肃省优秀青年企业家”。2006年当选为甘肃省种业商会工作委员会秘书长。2008年被河西学院聘任为客座教授。
种子行业的行家里手
“人要不断学习,才能实现自我。”王多成说。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努力克服工学矛盾,通过自学于1992年、2002年分别取得甘肃农业大学农学、园艺专业的专、本科学历,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在学校他学的是植物保护专业,参加工作后又从事良种繁育。作为一名专业技术干部,在实践中他常常感到知识的匮乏,于是他开始刻苦学习和钻研业务,全面系统地掌握了农作物良种繁育以及粮、瓜、菜杂交制种、种子质量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建立全国一流的种子生产基地为目标,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地方增税,提高企业整体水平这个中心,健全管理体系,深化科技创新,进一步规范玉米和马铃薯种子生产,加强种子质量管理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提升种子科技含量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同时,加强各方面合作与交流,大力培养和提升农业技术人才素质,造就了一批懂业务、善钻研、会管理的企业科技队伍,成为了种子行业的生产技术骨干和经营管理的行家里手。
借梯登高,借外力发展企业是王多成最富有战略眼光的亮丽一笔。在原种场工作期间,王多成就认识到经济要发展,除引进资金和管理技术外,必须依靠科技和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培植地方经济财源。张掖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农业大市,发展制种业前景非常广阔。富有充分知识准备的他在2002年创办张掖地区正德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2003年与德农种业有限公司整合成立北京德农种业张掖分公司,任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从原张掖地区正德种业有限公司到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张掖分公司,王多成的公司在一天天壮大。他竭尽全力发展种子产业,推进种子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求发展的经营宗旨,带领全体员工精诚团结、开拓进取、艰苦创业,使基地面积迅速扩大,实现了企业效益快速增长、地方制种实力明显增强和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的“三赢”目标,成为当地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排头兵。玉米制种规模由2002年的2.8万亩到2007年的12万亩,3年翻了2番多,基地面积占全市玉米杂交制种面积的 15%以上,在全市31家制种公司中名列前茅。同时还为张掖市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了就业岗位,提供长期固定的就业岗位180多个,每年为农闲务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了10万个工作日的打工岗位。每年种子优质率及种子款项的兑付率居同行业之首,连续多年被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评为重质量守信用AAA级企业,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达1.5亿元、利税1000万元以上的中型民营企业。
农民关心的是价格,王多成关心的是种子质量。价格与质量,这在别人看来,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但王多成却靠自己的智慧,正确处理好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保证收上来的种子确保质量,公司指派技术员包村包组,为农民培训制种技术。在适期播种、种子包衣、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合理配置父母本、适时割除父本、摸苞带叶去雄、适期收获、科学晾晒等技术措施方面在同行业内率先倡导并严格实施,使张掖市的种子质量整体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几年来,公司累计生产郑单958等良种近2亿公斤。由于公司生产的良种色泽鲜亮,籽粒饱满,含水率低,发芽率高,因而备受客商青睐,杂交玉米种子畅销河南、河北、山东、四川、辽宁等13个省市,成为广大农民朋友的“放心种子”和首选名牌良种。同时也保证及时兑付制种农户的种子款,形成了种子企业良性循环的机制。
在种子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王多成根据行业性质和特点先后制定完善了行政、生产、加工、财务、质量检验、后勤等各项规章制度21项,尤其是制种基地村社考核管理制度、蹲点技术员质量考核制度、员工业绩考核办法及根据员工岗位、学历、职称、司龄、一贯表现、当年业绩、公司效益等因素构成的公司薪酬体系的建立达到了国内同行业生产管理的先进水平。
在生产基地建设方面,王多成主导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合同化管理。在每年种子播种期间,他主动为制种农户预付制种经费,提供地膜、农药及化肥等生产物资,并及时送到田间地头。针对基地农户种子上缴路途远和掏不起钱雇车拉运种子的实际困难,积极协调和疏通与交通管理部门的关系,统一组织车辆上门义务免费进行拉运,帮助农户解决实际困难,平均每年为农民节约种子拉运费用就达125万元。
王多成的人才观为德农的健康快速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依靠人才发展企业,既是王多成的过人之处,也是德农走向成功的诀窍。王多成按照“先做人,后做事,先德后才”的用人选人原则,大力选拔和招聘具有专业性强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公司就业。目前,德农种业张掖分公司有员工100人,其中中高级以上职称的人员15人,大专以上文凭70人。甘肃万向德农马铃薯种业公司现有员工65人,张掖市玉鑫化工有限公司80人。 3个公司还先后分别修建了功能设施完善的综合办公楼和职工宿舍楼,为每个职工宿舍配备了电视机,建起了洗澡室。公司院内每年种植大量花卉、树木、优化美化环境。实行半免费优惠条件尽量改善职工生活质量,不断更新和完善食堂就餐设施。2006年度,王多成想方设法多方筹措资金,采取公司补助、员工自筹的办法,为北京德农种业张掖分公司员工修建家属楼1栋,解决了46 名员工的住房问题。逐年提高员工工资和福利待遇,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严格执行《劳动法》并及时缴纳社会统筹金,按时足额发放工资,想方设法为员工干事搭建创业平台,创造了良好的拴心留人环境。
寻找机会、创造机会干事创业。根据变化了的市场,不断创新是王多成一以贯之的作风。他在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延伸产业链条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他创办的玉鑫化工有限公司,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有效解决了周围玉米制种企业和农户玉米芯处理难的实际问题,增加了相关企业和玉米种植农户的经济收入;建设的甘肃万向德农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成为张掖市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供应基地和马铃薯新品种与新技术的辐射扩散中心;建设的玉鑫淀粉有限公司,对调整当地种植业结构,提高马铃薯产业化水平有积极促进作用,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新途径。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玉米制种产业,王多成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先后在北京德农种业张掖分公司建有标准化种子检验室1个,10吨种子加工包装生产线3 条,5吨种子加工包装生产线1条,全自动烘干生产线3条,700吨玉米鲜穗烘干生产线1条,年生产加工能力为5万吨。随着科技实力的增强和市场开拓能力的提升,公司玉米制种面积由2002年的2.8万亩扩大到2007年的12万亩以上,年销售收入1.67亿元左右。种子收购和检验工作不讲人情,不徇私情,对种子质量实行全程监控。在种子的生产加工上,严格质量标准,做到不合格种子不加工,合格种子按质量标准精细化加工。公司生产的玉米种子芽率、水分、净度和纯度四项指标每年在国家、省市抽检中均达到国家一级甚至超过一级标准,优于同行公司,质量标准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种子畅销全国13个省市,深受广大经销商和农民青睐。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而及时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科技素质则是企业最大的福利。”王多成说。每年年初公司都要聘请河西学院、张掖市农技部门农学专家教授和相关法律专业人员,对公司的员工进行专业技术、职业道德及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力促员工制种技术和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6年来,已累计组织举办职工业务学习培训班10期,授课200小时,参训职工达800人次,赴省外参加学习培训的职工达 120人次。同时,根据制种基地农户制种技术和知识水平差异大、普遍低的状况,每年组织公司培训小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深入农村,分片分点对制种农户在播种、抽雄、收获、晾晒前进行制种技术的学习培训,普及制种知识,提高农户制种技术水平。先后组织举办农民制种技术学习培训班20多期,参训农户2 万余人次,参训率达95%。每年坚持指派技术员长期驻扎生产基地,通过开会、培训、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宣讲玉米播种、去杂、抽雄、父本割除和病虫害防治知识,解答和指导农户在玉米制种过程中遇到的具体技术问题和难题,防止失控漏管而造成技术失误,确保种子生产质量。由于常抓不懈,公司玉米制种技术培训指导工作走在了全市乃至河西制种企业的前列。根据生产实际需要,王多成先后亲自制定完善了《玉米杂交制种生产技术规程》、《玉米杂交制种生产技术规程实施办法》、《玉米杂交制种田间检验规程》等,并且每年下发到制种农户手中执行,大大增强了农民依靠科技种田才能增收的意识。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连年大面积种植玉米造成土壤板结、养分不足和病虫害频发而影响农民增收的实际,他在全市玉米制种行业率先有效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制种农户每亩制种玉米增收100元以上。
诚信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企业的发展
“作为玉米制种的排头兵,王多成能服从服务于大局,重合同守信用。尤其是能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及时兑付制种农户的制种款,这在甘州区21家制种企业中,王多成和他的德农做得最好。王多成是农业战线上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甘州区种子站站长张建忠这样说。
王多成和他的德农从不亏农民。甘州区明永乡沤坡村村主任马应军深情地说:“我们与王多成合作时间最早也最长,之所以能合作这么好,是因为王多成正直守信,亲和力强。”有这样一件事他记忆犹新:2006年,村上与德农种业以每市斤0.98元的价格签订了6100亩的玉米制种 合同。年底收获时,由于市场行情相对较好,王多成主动提出按每市斤1元兑付,仅此全村增加收入近20万元。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诚信是企业经营者不可缺少的品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成功者必定是诚实守信、言出必行的人。王多成就是一个非常守信誉的人。他严格履行《生产合同》和产销行为,按时收购,及时兑付制种款,制种农户没有因种子的兑付款问题引发上访事件。在同行业中,制种款兑付工作每年走在同行企业前列,6年来先后累计兑付农户制种款6.7亿元。2003 年秋天我市遇到了20年来少有的冻害,各制种基地相继受冻,受冻害的大量种子不但不能当种子用,就连作饲料也不是好饲料,农民心急如焚,生怕经济上受到大的损失。王多成为稳定制种户情绪,决定由公司分担农户的部分损失。最后在公司损失几百万元的情况下,按时兑付了制种户的制种款,农户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农民高兴地说:德农种业经得起风,扛得起浪,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公司。2005年,临泽县鸭暖乡昭武村与公司签订了不包产值的玉米制种协议,7-8月份因天气干旱浇不上水,致使大面积玉米受旱减产,直接危及农户经济利益。但在当年底兑付种子款时,王多成充分让利于农户,让受灾农户得到了应有的经济补偿,从而维护了企业和农户的共同利益,稳定了企业年制种玉米10万亩的规模和效益。
企业兴旺,得实惠最多的是农民群众。德农种业张掖分公司基地的扩张,使制种农户每年通过玉米制种,亩均收入达1400元以上,人均增收500元,每年近2万农户从中受益。甘州区甘浚镇星光村、沙井镇南沟村等28个村社依靠玉米种子产业增加了集体经济积累,先后修建了现代化的村办公楼和高标准的办公室,改善了村办公条件和村民文化设施。大部分农户家庭增添了电器设备,购置了摩托车,住上了小洋楼。德农公司的发展还为全市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仅种子收购加工发运环节每天到公司的务工农民平均在300人,按每人每天40元计算,公司每天为农民创造1.2万元的收入,整个生产周期为农民增收120多万元;每天进出公司的运输车辆达200台次,仅去年公司支付的种子拉运费和上站费就在300万元以上。
看一个企业的兴衰,看它的底气;看一个企业的竞争力,看它的差异化;看一个企业的未来,看它的创造力。德农的成功,没有让王多成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而是以德农为起点,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入手,将深邃的目光投向了产业的延伸与升级。2005年,王多成创办了张掖市玉鑫化工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年产糠醛2000吨,产值达1600万元以上,有效解决了周围玉米制种企业和农户玉米芯处理难的实际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马铃薯市场需求的逐年增大和种植结构调整的深入,凭借其独特的地利优势,马铃薯产业成为我市民乐、山丹等地的主导产业。荷兰艾味客集团的强势进入,更为这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而民乐艾味客企业的健康发展,首要的是解决原料,壮大基地。深谙发展之道的王多成适时把握住了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2007年9月,他依靠在企业多年的管理经验和良好信誉,引资5305万元投资建设甘肃万向德农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年生产微型薯3000万粒、原种1万吨、一级种薯10万粒,成为张掖市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供应基地和马铃薯新品种与新技术的辐射扩散中心,可满足50至60万亩马铃薯大田种植的用种需求,种植农户每亩纯收入可达到800至1000元,将为张掖沿山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特色产业的快速形成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该公司强劲的发展势头,体现了王多成发展企业的战略眼光。
智者与常人的区别,在于总比常人站得高,看得远。王多成就是一个智者。随着万向德农的成功建设,王多成规划了企业更为长远的发展。今年3月,他筹资1600万建设张掖市玉鑫淀粉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正在紧张施工,年底即可建成投产。
德农、万向、玉鑫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倾注了王多成的大量心血,也充分展示了他作为一个企业家的高瞻远瞩和过人胆识。
再写新篇章
公司组建之初,王多成就确定了“创建一流企业,生产一流种子,铸造一流品牌、造就一流业绩”的企业发展目标。在经营管理工作中能做到情景交融,小到待人接物、行文写作,大到工作纪律,无不严格要求,并一视同仁。他是领导,又是员工的贴心人。每当逢年过节,他都要到员工的家里去拜访,慰问员工的亲属,感谢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员工患病住院,他也要在百忙中抽空去看望,让人充分感受到了公司大家庭的温暖。2006年,王多成所属的张掖市玉鑫化工有限公司上缴税金 86万元。德农种业张掖分公司在享受西部大开发增值税免征、所得税按15%征收的情况下,先后累计向地方税务部门纳税400多万元。向西洞中学、沙井镇南沟村村委会建设、甘州区政府防非典和张掖大佛寺修建、四川汶川大地震,以及贫困学生捐助等社会各界赞助捐款71万元。王多成个人先后向张掖市慈善协会、困难职工和社会救助对象捐款6.4万元。
形象,是企业的一张靓丽名片。2005年,张掖市玉鑫化工有限公司被张掖市政府命名为“重点企业”。北京德农种业张掖分公司2005年被银行信用评估为AA级信用企业;2003至2007年连续5年被行业管理部门评为“重质量守信用AAA级企业”; 2004年被甘州区政府命名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制种产业先进企业”;2005年被张掖市委、市政府表彰命名为全市种业行业首批“诚信企业”,被甘肃省消费者协会推荐为“诚信单位”。2006年被评为“全省推进新农村建设十强示范企业”,被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2006至2007连续两年被万向德农股份有限公司评为“先进集体”;2007年被认定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王多成也因此获得“甘肃省第六届优秀青年企业家”的荣誉称号。
2006年8月17日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视察北京德农种业张掖分公司。在听取了王多成的汇报后,范小建对德农种业张掖分公司的生产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2006年12月21日,德农种业董事长于艳杰来公司调研,对企业发展方向和具体措施再次给予了高度评价。省、市各级领导也对他引资兴办的甘肃万向德农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和张掖市玉鑫淀粉有限公司的建成投产给予了充分肯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王多成是一个永不满足的人。他说:荣誉只代表过去,成功意味着向新的更高的起点迈进。
在探索者的跑道上永远没有终点。6年前,王多成创办公司,完成了一个技术干部到民营企业家的角色转变,几年间,他用自己的业绩,
树立了一个民营企业在农业领域中的重要形象。今天,他率领着一支在甘肃玉米和马铃薯种业市场有着重大影响的经营团队,以张掖这片希望的沃土为大本营,继续奋战在生产第一线。他的目标是把企业建设成为全国种子产业发展典范,把张掖市建成国内精品种子的优秀生产基地。
来源:《中国种子网》200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