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1、从事小麦遗传理论及新品种选育研究,专长于本领域的轮回选择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技术的应用。
2、农作物良种繁育;作物抗旱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3、新品种示范推广及产业化开发,特色农作物培育及产业化开发。
承担的科研情况:
1、“优质冬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技术研究”甘肃省农牧厅生物技术项目,甘肃省农牧厅和省财政厅。
2、“抗旱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及高产田创建” 甘肃省重大科技攻关专项, 甘肃省科技厅。
3、“高产优质多抗冬小麦新品种选育”;甘肃省平凉市科技局。
4、“矮败小麦转育及高效育种技术应用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5、“优质保健黑小麦新品种选育及产业体系研发”;甘肃省平凉市科技局。
6、甘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成员,主持实施“陇东抗旱优质冬小麦育种”平凉分项工作。
7、省科创中心重点项目“小麦新品种及绿色增效模式集成示范”。
8、负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新品种示范园建设”项目平凉示范点工作。
9、负责“国家北部小麦区域试验”和“省陇东片冬小麦区试及生产试验”平凉试验点工作。
技术成果以及专长:
2005年入选跨世纪学术带头人“555”创新人才工程,2006年入选平凉市"222创新人才",2006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9年被授予第四批“平凉市优秀科技人才”荣誉称号,2017年被评选为平凉市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人选;2019年享受甘肃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津贴;甘肃省农业咨询团和省小麦专家团队成员,平凉市为农服务气象咨询及市中央财政资金评审专家,甘肃省评标专家库专家和甘肃省科技专家库专家,2019年当选为“丝绸之路小麦创新联盟”理事;2012年聘请为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兼职教授;2021年被为永寿县特色农产品开发专家工作站驻站专家;曾多次被市农牧系统和市农科院评选为先进工作者。
1987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市农科院从事冬小麦育种栽培工作,坚持小麦育种研究30年,带领小麦创新团队,主持育成了平凉39、40、41、42、43、44、45号,西平1号,陇麦079、普冰151、陇麦479号、陇紫麦2和号陇麦671等13个冬小麦新品种,累计示范推广1747.99万亩,增产粮食59576.22万公斤,获96622.34万元经济效益,为陇东小麦生产、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主持育成了十三个冬小麦新品种;主持完成科研项目27项,获国家、省、地(市)厅科技奖2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特等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农业技术成果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奖5项,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而及新时代奋斗号(提名)奖各一项。已通过省级技术鉴定验收成果登记的6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0篇,著作二部,编写标准三项,为陇东粮食安全、脱贫攻坚做出了重要贡献。
1、《抗寒耐旱类型蓝单体及其缺体小麦转育研究》,1992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三主持人。
2、《冬小麦抗黄矮病兼抗条锈病染色体工程育种》、1995年平凉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主持人。
3、《冬小麦显性核不育基因转育及其利用研究》1998年平凉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主持人。
4、《中草药引种与开发》,1998年平凉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主持人。
5、《冬小麦轮回选择育种》课题,2000年获平凉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主持人。
6、《高蛋白冬小麦新品种平凉39号选育》,2000年获平凉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主持人。
7、《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平凉40号选育》,2001年获平凉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主持人。
8、《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参加人。
9、《冬小麦新品种平凉41号选育》,2004年获平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主持人。
10、《冬小麦新品种平凉38号选育》,1987年获平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本人第9参加人。
11、《冬小麦新品种洛麦8918的推广》,2005年获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参加人。
12、《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平凉42号选育及应用》,2006年获平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本人第一主持人。
13、《陇东主要农作物优质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研究》,2003年12月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验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第2主持人。
14、《优质冬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技术研究》,2008年获平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第1主持人。
15、主持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冬小麦新品种平凉43号选育及应用》,2008年获平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本人第一主持人。
16、《丰产多抗冬小麦新品种平凉44号选育及应用》,2009年获平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本人第一主持人。
17、《矮败小麦创制与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建立及应用》,2009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特等奖,参加人。
18、《冬小麦新品系90平7选育》,1994通过市科技局鉴定验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第一主持人。
19、《冬小麦新品系陇麦977选育》,2009年12月通过省科技厅鉴定验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第一主持人。
20、《高产优质多抗冬小麦平凉42号示范推广及产业化开发研究》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09年12月通过省科技厅鉴定验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第一主持人。
21、《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方法创建与应用》,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参加人。
22、参加完成的“彩色小麦全产业链融合发展”,2019年获“沣东杯”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参加人。
23、主持完成的《抗锈丰产冬小麦新品种陇麦079选育及应用》,2019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主持人。
24、参加完成的《试验示范站平台多元协同农技推广模式创》,荣获2019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合作奖一等奖”;参加人。
25、参加完成的《抗旱及高水分利用效率小麦品种鉴选与集成示范》,2018年12月结题验收(2016GAAS25),本人排名第3。
26、主持完成了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项目《染色体工程改良小麦品种及其育种应用研究》。
27、 彩色冬小麦新品种陇紫麦2号 任根深;黎哲;王亚翠;丁志远;刘众;刘俞之;郑琪;刘锁杰;续创业;刘建龙;庄少龙 平凉市农业科学院 2017 。
28、冻害对玉米种子超微结构的影响 郑琪;任根深;丁志远;续创业;王威;车卓 平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015
29、冬小麦新品种陇麦079 任根深;王亚翠;丁志远;刘众;刘逾之;郑琪;续创业;王伟;杨丽萍;杨波 平凉市农业科学院 2015
30、抗旱节水冬小麦新品种普冰151 张正茂;李立会;任根深;崔睿;杨欣明;李秀全;刘玉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31、冬小麦新品种西平1号 任根深;谢惠民;刘众;郑琪;丁志远;刘逾之;王亚翠;续创业;王伟;杨柳娜 平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014
32、冻害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郑琪;王宗胜;常宏;王威;任根深;丁志远;车卓;郭溦;王亚翠;刘众;续创业;张素梅;郑秀芳 平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012
33、高产抗病冬小麦品系陇麦898选育 任根深;王亚翠;丁志远;刘众;续创业;郑琪;刘晶;于清贤;杨小娟;杨波;路广平 平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011
34、抗旱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及高产田创建关键技术研究 郭奇志;王世红;宋建荣;张国宏;王浩瀚;任根深;李永平;周宽基;崔文娟;杨文雄;岳维云;李兴茂;王勇;续创业;谭璀榕;张俊儒;倪建福;刘效华;李金昌;倪胜利;姜青龙;王亚翠;白云飞;柳娜;欧巧明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2010
35、高蛋白质冬小麦新品系93平2选育 张明玉;任根深;刘万成;李幸禄;曹世勤 甘肃省平凉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5
36、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系94平2选育 任根深;丁志远;吴景科;蒋锦霞;刘万成 甘肃省平凉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5
37、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吕系陇麦108选育 任根深;张国宏;丁志远;王亚翠;唐光明;刘晶;于清贤 平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002
38、编写《优质冬小麦栽培技术规程》一项。
39、主持完成的省级标准《冬小麦品种 陇麦079》,2019年由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布(DB62/T4044--2019)。
40、主持完成的省级地方标准《冬小麦品种 西平1号》,2019年由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布(DB62/T4045--2019)。
41、完成的省级标准《冬小麦品种 陇紫麦2》,2021年由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布(DB62/T4461--2021)。
发明专利:
[1]任根深,王亚翠,刘众,丁志远,赵智慧,刘愈之. 小麦优质种资源材料[P]. CN109006462A,2018-12-18.
论文专著:
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篇,其中4篇获《甘肃农业科技》优秀论文奖。
出版专著:
1、《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戏谱分析》,庄巧生主编,任根深 撰写了北方冬麦区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章节。
2、甘肃小麦品种志(1950-2019),中国农业出版社,ISBN 978-7-5116-4480-0,编委之一。
发表期刊论文:
[1]郑琪,李欣,任根深,王亚翠,王勇,张爱民.面包加工品质基因在中国和巴基斯坦小麦品种中的分布与遗传分析[J/OL].麦类作物学报,2020(12):1-7[2021-05-1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359.s.20201207.1751.026.html
[2]王亚翠,任根深,黎哲,王勇,丁志远,刘众,刘愈之,郑琪.黑小麦陇紫麦2号在陇东地区的表现及栽培要点[J].甘肃农业科技,2020(09):60-62.
[3]郑琪,李欣,任根深,李兴茂,张爱民.甘肃冬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及其品质现状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0,38(01):290-294.
[4]任根深.彩色小麦新品种陇紫麦2号[J].农村百事通,2019(16):34.
[5]王亚翠,任根深,何一哲,刘海鹰,刘愈之,王伟,王岩东.彩色冬小麦在甘肃平凉引种试验研究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9(03):44-47+95.
[6]任根深,黎哲,王亚翠,丁志远,刘众,刘愈之,郑琪.彩色小麦新品种陇紫麦2号选育报告[J].甘肃农业科技,2019(01):1-4.
[7]倪胜利,李兴茂,王亚翠,任根深.旱后复水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8,37(11):20-25.
[8]曹世勤,何理,陈杰新,任根深,李公平.2016年平凉市崆峒区小麦白粉病发生特点及防控策略[J].甘肃农业科技,2017(07):64-66.
[9]任根深,王亚翠,丁志远,刘众,刘愈之,郑琪,续创业,王伟.抗旱丰产冬小麦新品种——陇麦079[J].麦类作物学报,2017,37(04):570.
[10]王亚翠,任根深,丁志远,刘众,刘愈之,郑琪,续创业,王伟.抗旱丰产冬小麦新品种陇麦079选育报告[J].甘肃农业科技,2017(03):1-3.
[11]任根深,谢惠民,刘众,郑琪,王亚翠,刘愈之,王伟.旱地冬小麦新品种西平1号选育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16(01):1-4.
[12]王伟,刘愈之,任根深.小麦抗旱育种研究进展[J].甘肃农业科技,2014(10):62-64.
[13]续创业,任根深,丁志远,王亚翠,刘众,郑琪,赵智慧.108个冬小麦品种(系)对叶锈病的抗性鉴定[J].甘肃农业科技,2013(01):5-8.
[14]郑琪,王威,任根深,丁志远,续创业,刘众.低温冻害对玉米种子果皮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2(09):6-8.
[15]任根深,王亚翠,丁志远,刘众,续创业,郑琪.冬小麦新品系陇麦898选育报告[J].甘肃农业科技,2012(07):3-6.
[16]郑琪,王威,王汉宁,任根深,丁志远,徐创业.低温冻害对玉米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1,19(06):58-61+69.
[17]丁志远,任根深,续创业,刘众,郑祺.利用染色体工程技术改良小麦品种20年总结[J].甘肃农业科技,2011(08):34-36.
[18]任根深,王伟.冬小麦新品种平凉45号选育报告[J].甘肃农业科技,2010(05):3-5.
[19]李森,任根深.冬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回顾[J].甘肃农业科技,2008(09):34-41.
[20]王亚翠,任根深,于清贤,童乃鹏.冬小麦新品种平凉43号选育报告[J].甘肃农业科技,2008(04):3-4.
[21]任根深,柴强.限量补灌冬小麦套作玉米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及利用效率[J].水土保持通报,2008(01):145-149.
[22]任根深.利用矮败基因源育成抗旱冬小麦平凉42号[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04):1-5.
[23]任根深.丰产多抗冬小麦新品系陇麦157选育报告[J].甘肃农业科技,2007(05):3-4.
[24]任根深.利用矮败基因源育成冬小麦新品系陇麦108的实践[J].甘肃农业科技,2005(05):12-15.
[25]任根深.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平凉42号[J].麦类作物学报,2005(03):145.
[26]张国宏,任根深.应用染色体工程技术创新小麦抗病资源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04(09):15-17.
[27]任根深.平凉市冬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措施[J].甘肃农业科技,2004(04):3-6.
[28]任根深.冬小麦新品种平凉41选育报告[J].甘肃农业科技,2003(06):11-13.
[29]任根深,李德明.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平凉40选育报告[J].甘肃农业科技,2001(07):9-10.
[30]任根深,张国宏.冬小麦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分析[J].甘肃农业科技,2000(11):10-13.
[31]张国宏,任根深.冬性自交结实缺体小麦选育及利用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00(02):78-84.
[32]任根深,王亚翠.冬小麦新品种平凉39综合表现及利用前景[J].甘肃农业科技,2000(04):14-15.
[33]张国宏,任根深.陇东地区冬小麦显性核不育利用研究进展[J].甘肃农业科技,1999(09):10-14.
[34]任根深.平凉地区冬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进展[J].甘肃科技,1998(01):31-32.
[35]任根深.应用“缺体回交法”选育冬小麦异代换系[J].甘肃农业科技,1996(10):5-6.
[36]雒舒,任根深.冬小麦染色体制片技术初探[J].甘肃科技,1996(04):47.
[37]任根深,雒杼.冬小麦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的转育[J].甘肃农业科技,1995(07):4-6.
[38]任根深.小麦高效杂交技术初探[J].甘肃农业科技,1993(08):11.
[39]任根深,吴景科,刘万成,雒杼.冬小麦农艺性状遗传模型、选择适宜世代及育种潜力预测探讨[J].甘肃农业科技,1993(07):7-10.
[40]任根深.平凉地区冬小麦品种演变及其主要育成品种系谱分析[J].甘肃农业科技,1991(05):2-5.
[41]吴景科,刘万成,任根深,鲍国军,丁志远.寒旱生态型蓝单体及其缺体小麦转育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1991(01):6-8.
[42]刘万成,吴景科,任根深.平凉西部冬小麦越冬死因浅析[J].甘肃农业科技,1989(10):8-9.
[43]抗旱丰产冬小麦新品种——陇麦079[J].麦类作物学报,本人排名第一。
[44].彩色小麦新品种陇紫麦2号选育报告[J].甘肃农业科技,本人排名第一。
[45]彩色小麦新品种陇紫麦2号[J].农村百事通,本人排名第一。
[46]抗旱丰产冬小麦新品种陇麦079选育报告[J].甘肃农业科技, 本人排名第2。
[47]甘肃冬小麦高分子量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品质现状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本人排名第3。
[48].黑小麦陇紫麦2号在陇东地区表现及栽培要点[J].甘肃农业科技, 本人排名第2。
发表会议论文:
[1]郑琪,任根深,李兴茂. 甘肃冬小麦加工品质检测及其品质现状分析[C]. 甘肃现代思路寒旱农业发展论坛——2019年甘肃省学术年会第二分会场论文集. 2019:11-16.
[2]郑琪,李欣,任根深,张爱民. 面包加工品质基因在中国和巴基斯坦小麦品种中的分布与比较分析[C]. 第八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 2017:221.
[3]郑琪,任根深. 低温冻害玉米种子播种后产量形成因素研究[C]. 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13:134.
[4]续创业,任根深. 冬小麦平凉42号高产田模式化栽培技术探讨[C]. 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1:225.
[5]任根深. 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模型、选择适宜世代及育种潜力预测[C]. 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09:145.
媒体报道:
『躬耕陇塬育良种 守望麦田担使命』
——记平凉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所长、三级研究员任根深
三农资讯 农科讯息传播者 2022-01-15
“我是农民的儿子,小麦就是我的根!”
初见任根深,这是他面对记者采访说的第一句话。
高挑清瘦的身材、古铜色的皮肤、朴素的衣着、常年戴着的麦秸草帽……像极陇原大地上的普通农民。若不开口,单从外表看,没人会把他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小麦育种专家”、“平凉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所长”联系起来。
常年奋斗在育种一线的任根深工作起来更像农民,任劳任怨、朴实无华,也正是刻在骨子里的执著、朴实和坚韧成就了他在小麦育种领域的成就。
甘肃地处大西北,土地贫瘠、沙化严重,自然气候条件恶劣,小麦品种单一,产量低而不稳,“丰收”成为每一个甘肃人挥之不去的执念和梦想。
1987年,任根深从甘肃农业大学毕业,他放弃了留省城进省级单位工作的机会,来到平凉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从事农业科研工作。从踏上家乡陇东这片黄土地的第一天,任根深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培育出高产抗病的优良小麦品种,改变这一状况!
风风雨雨三十五年,他牢牢扎根在育种第一线,与小麦结下了不解之缘,三十五年中,时时刻刻他都在践行着当初的的铮铮誓言:要让陇东大地丰收!
平凉属于六盘山贫困片区,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是甘肃省的商品粮和优质中筋小麦的生产基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素有“陇东粮仓”之称。平凉也是黄淮冬麦区到北方冬麦区的过渡带和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等主要病害的常易发区,是选育鉴定小麦抗旱性、抗寒性、抗病性的最佳地区之一。
每年新春伊始,河里还结着冰,泥土还冻着疙瘩,任根深就带着小麦育种工作人员下乡蹲点了。从早春三月到金秋十月,大半年时间他都泡在试验田里。五月杂交、七月夏收、八月考种、九月秋播……白天,仔细观察和研究几千份小麦材料的表现和特征;晚上,需要查阅资料、记录数据,总结改进方法,不断调整和创新思路。在选育小麦材料的紧张季节,经常一天连饭都顾不上吃,连地里长年劳作的农民都对他的工作精神赞不绝口!
传统育种周期长、程序繁杂,从杂交选育、鉴定品比、区域试验到最后的审定,艰辛而漫长,例如“平凉42号”这一优秀的抗倒伏品种,任根深就先后用了十二年的时间才选育成功。十二年中,伴随着高原上春天的凛冽寒风、夏季的漫漫黄土、秋天的炎炎烈日和冬季的茫茫大雪,他的选育工作从来都是风雨无阻。作物所的人们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一幕:2001年6月的一天,黑云密布,狂风暴雨即将来临,人们都在慌慌张张找地方里躲雨,任根深却带着同事们顶风冒雨往试验田跑,当看到“平凉42号”小麦在暴风骤雨中依然顽强挺立着时,他们欣慰的笑了……
为提高小麦育种效率,工作间隙他到全国各地搜集新材料、学习育种新技术,开展冬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和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应用研究,逐步积累了一系列遗传背景各异、富有价值的基础材料,并成功地将偃麦草和黑麦草等近缘植物的有益染色体导入当地主栽小麦品种,育成了“三抗一丰一优”冬小麦新品种,解决了小麦抗病育种“卡脖子”技术问题。
三十五年来,任根深带领他的团队数十年如一日,吃住在试验田,以田为家,以麦为友,在这块黄土地上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着青春年华,谁能看出,眼前这位两鬓斑白的育种人曾经就是昔日那个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少年?
“我是在陇原农村长大的孩子,平凉是我的故乡,我要把我的全部奉献给这片生我养我的黄土地!”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三十五年来,任根深先后主持育成了平凉39号、平凉40号、平凉41号、平凉42号、平凉43号、平凉44号、平凉45号、西平1号、陇麦079号、普冰151号、陇紫麦2号和陇麦479号等12个省审冬小麦新品种,选育出的陇麦671号等一批新品系,也在陆续应用于生产,为陇东小麦品种更新换代提供持续的技术储备。
他选育成功的抗倒伏品种平凉42号,给农民带来了1.6亿元的直接经济收益。
他主持培育的集持久抗病性、抗冻抗旱、丰产优质等于一身的平凉40号,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获平凉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农业部小麦良种直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主持培育的营养功能型彩色小麦“陇紫麦2号”,富含人体需要的17种氨基酸和钙、铁、锌等微量元素,总氨基酸含量为14.01%,蛋白含量14.03%,是一种蛋白含量高、营养品质好的保健食品原料,创造了多项第一,在食品保健、食品安全与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做出了贡献;
他培育的抗锈丰产冬小麦新品种陇麦079,在陇东及固原等地累计推广面积超过百万亩,增产小麦6200多万公斤,2019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开创了陇东小麦育种新局面。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他为自己创造了多少财富,不在于名誉的大小、职位的高低,而在于他对社会、对人类作出了多大的贡献!”
优良品种培育出来了,如何让它走进大田并高产丰收?这也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为了让新技术新品种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任根深积极组织科技人员进行新品种的示范和推广,他逐村联系示范田、召开农技培训会、组织现场观摩会……在小麦良种推广工作中,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播种同收获,从一名研究所专家变身成了农民的“亲戚朋友”,无论在田间地头还是农户的餐桌炕头,都有他熟悉的身影。六个多月的生产季节,几乎每天他都深入到各个示范点开展技术指导,从播种到收获,浇水、施肥、治病、防虫……直到小麦脱粒入仓,直到农民朋友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他的推广工作才能按下暂停键。
多年来,为了小麦优良品种的示范推广,任根深跑遍了陇原大地,他自主培育及引进的的12个省审冬小麦新品种,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1747.99万亩,增产粮食59576.22万公斤,获经济效益70657.31万元,为陕甘宁交汇地区及六盘山贫困片区的粮食丰收和脱贫攻坚做出了贡献。
“为了大地的丰收”! 任根深通过辛勤的科研和和推广,通过无私的奉献,完美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谛。
“粮安天下,种筑基石”,任根深坚持育种工作35年,为小麦育种及良种推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任根深现任平凉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所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他还是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十一届委员、省作物学会和遗传学会会员。2005年任根深入选甘肃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555创新人才工程”,2006年入选平凉市“222创新人才”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被授予第四批“平凉市优秀科技人才”荣誉称号,2017年被评为平凉市第一层次科技领军人才。
作为甘肃省和河南省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甘肃省评标专家库专家、甘肃省农业专家咨询团成员、平凉市为农服务气象咨询专家、平凉市中央财政资金评审专家,任根深先后主持完成了中国农业部、甘肃省农牧厅和科技厅等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27项,获国家、省、地(市)厅科技进步奖2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特等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一、二等奖各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合作奖1项,省农业技术成果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5项,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通过省级技术鉴定验收成果登记6项。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长年奋战在育种一线的同时,任根深边实践边总结,先后在中省级刊物发表论文35篇,著作2部,编写标准4项,有力指导和促进了平凉及甘肃地区的小麦育种和粮食生产工作。
荣誉面前,任根深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我只是做了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情!当行走在田间,看到麦浪翻滚,丰收在望,这才是我人生最幸福最激动的时刻!”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虽步入花甲之年,任根深前进的步伐没有停息,他牢记总书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嘱托,带领平凉市农科院作物所的科技工作者,继续奋战在培育小麦良种、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线上!(农业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王军)
其它报道:
★发展中的平凉市农科所小麦育种研究----甘肃农业科技
★ 平凉农科所田间搞科研 44个冬小麦良种助农民增收---平凉日报
★小麦育种专家-----甘肃农业科技
★陇上农业专家任根深,------每日甘肃网
★ 情系农业发展,汗洒陇原丰收
--------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任根深
★任根深:“ 小麦就是我的根”
--------记我市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任根深
★麦田里的守望者
--------记平凉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所长任根深
★我市冬小麦育种创新获重大突破-------平凉日报
★我市校地合作首次获国家级表彰奖励------平凉日报
★平凉市首个彩色小麦品种通过省级审定------平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