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研究了白蛾周氏啮小蜂的行为学 通过解剖研究雌成虫内部生殖系统,研究了该小蜂的繁殖能力,为人工繁蜂时接蜂量以及释放防治时的释放量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这种小蜂为群集内寄生性;出蜂量大(每寄主蛹出蜂124~365头,平均274头);雌雄性比大 (45~96♀:1♂) [18];寻找寄主寄生的能力强,能找到寄主在各种隐蔽场所化的蛹产卵寄生;成蜂趋光性强,寿命达15天;雌蜂怀卵量大(最高680粒,平均270.5粒)[19]。
(1. 雌内生殖系统; 2. 卵; 3. 营养体颗粒; A卵巢管; B受精囊腺;
C.受精囊; D. 输卵管附腺; E. 毒囊; F. 毒腺; G. 杜氏腺)
6 研究了白蛾周氏啮小蜂发育与温度的关系,为人工大量繁蜂用于防治打下了基础 计算出了小蜂的发育起点温度为6.14℃, 有效积温为365.12日度。并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出了发育历期的理论值。为人工繁蜂时温度的确定、按时出蜂用于防治提供了保证[20]。
表2 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
发育起点温度(℃) |
有效积温(K)(日度) |
回归方程式 |
6.14±0.83 |
365.12±15.56 |
T=6.14+365.12V |
7 研究筛选出繁殖美国白蛾的替代寄主,解决了白蛾周氏啮小蜂人工大量繁殖的技术瓶颈,做到了规模化繁蜂和常年繁蜂,为利用这种天敌进行大面积防治创造了条件 通过对11种不同的寄主试验筛选,找到了良好的繁蜂替代寄主――柞蚕 (Antheraea pernyi) 蛹,使繁蜂量提高了近100倍,并试验解决了柞蚕蛹的长期保存问题,达到了常年繁蜂和规模化繁蜂;还研究解决了蜂种复壮问题,保证了人工繁殖出的小蜂的质量[21]。
8 研究确定了放蜂防治美国白蛾的最佳虫期、放蜂量和放蜂次数,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放蜂防治技术 放蜂最佳虫期为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放蜂量按经验公式TN=W·AN·3计算;放蜂次数采用每代美国白蛾放蜂2次共放蜂4次。经过放蜂的地区,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最高寄生率达88.02%。由于放蜂防治区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因而保护了其它天敌,使这些天敌的种群数量大大增加。因此,白蛾周氏啮小蜂和其它多种天敌的总寄生率最高达96.28%,平均92.3%。经过连续2代4次放蜂,使美国白蛾的有虫株率降到了0.1%以下,有效地控制了美国白蛾的危害,达到了有虫不成灾,并达到了持续控制的显著防治效果[21]。
9 建立了放蜂防治后白蛾周氏啮小蜂与其它天敌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并用生命表技术评价了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的长期控制作用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决定总寄生率高低和控制效果的关键因子,经计算分析,建立了表达在美国白蛾得到有效控制后,小蜂与总寄生率关系的数学模型:y = −51.60795 + 77.47512 lgx[21]。经连续2年4代定点观察研究美国白蛾生命表,发现放蜂防治后下代美国白蛾种群趋势指数(I)远远小于1(0.1364),表明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的持续控制效果十分显著[22]。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