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科技创新网 > 文章中心 > 发表的文章 > 侯元兆 > 文章正文

洪菊生    侯元兆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文提出了“分类经营是热带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一论断, 并通过中国林业发展的“分类经营”理论,及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实施的ITTO中国海南热带林业发展示范项目的中期实验结果,给予了实证分析。文章指出,热带森林的保护与利用,是一个包括技术、经济、社会,甚至政治、文化、伦理的因素在内的综合性问题,必须用“系统论”的观点,从更大的背景下考虑解决。而既往的教训是局限于林业、局限于技术。

   热带林业,是八十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关注最多的一个世界性课题。一般人已知道,热带森林是“地球之肺”,它庇护和孕育着地球上绝大多数的生物物种。热带林还是广大热带国家的国民财富,它可以向拥有这些森林主权的国家提供土地、财源及各种各样的林产品。但是,热带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中国本身也有一部分热带国土。中国的林业工作者,也强烈地关心热带林问题。本文将首先概述我们对世界热带林业问题,包括其经营方法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我们关于通过分类经营实现热带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主张,并通过我们在ITTO资助之下,在中国海南岛所开展的实验及其初步结果加以实证。

1.世界热带林业发展五十年

1.1全球热带林资源状况

   据估计,目前全球共有热带天然林174820万hm2,其中60%为密林,40%为疏林。另外热带荒漠地带还零星分布有810万hm2。热带密林,53%分布在拉丁美洲,其余分布在热带非洲及热带亚洲。在拉丁美洲,仅巴西一国拥有57.4%的美洲热带林,或者说独自拥有26.6%的全球热带林。另外,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玻利维亚等国也都有较多分布。非洲的热带林主要分布在民主刚果(占非洲的25.3%)、加蓬、刚果(布)、喀麦隆等。亚洲的热带林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占亚洲的34.7%,相当于全球的6%)、巴布亚新几内亚、马来西亚、柬埔寨等。[1]

   热带密林及疏林中,生产性蓄积约有1600亿m3。拉丁美洲的热带密林树种最为复杂,但传统的商业树种很少,通常每公顷只有2-5株。东南亚的热带密林,特别是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占优势,因此商业蓄积较高。非洲密林的商业蓄积次之。[1]

1.2 热带林业发展五十年回顾

   全球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突然被当作战后重建与经济发展的一种重点开发资源,直到近一二十年,人们才开始冷静反思这种利用模式。

   全球热带林业发展的这五十年历程, 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

   1946-1960年,通过热带林生产建设用材,主要是一些欧洲国家,通过其殖民统治控制并主导着全球绝大部分的热带林资源及其采伐,美国在其太平洋领地和菲律宾,也采取了相同的做法。一些国际机构也参与了有关行动。如世界银行就支持了很多森林开发项目;1954年在Dehra Dun召开的世界林业大会的主题,就是“为着工业发展的森林”。

1961-1980年,热带森林被进一步引入经济开发系统之中。在亚洲及非洲,一些经济或政治决策人也作出了各处开发森林的决定并力图直接获利。例如1947年菲宾律采伐热带木材160万m3,而1969年采伐量达到了1470万m3。伴随人口爆炸性增长带来的对土地和农牧产品的需求,在这个时期,热带林消退事态几乎在世界各地一齐并发。例如,科特迪瓦,居然在短短几十年内,基本砍光了其热带雨林。有一位记者(Myers)估计,在这个时期,全世界每年约有4000-5000万hm2热带林被毁。鉴于对这种事态的疑虑,这个时期,出现了象《增长的中止》(Weadows,1973)这样的报告,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PNUE,成立于1972年)这样的国际机构。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1961年)、世界濒危动植物国际贸易协定(ITES,1973年)等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1977年,PNUE决定委托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全球热带林毁林情况进行全面调查,1980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揭开了热带林业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

1981-1997年,是热带林业发展大论战和酝酿转换发展模式的时期。FAO 1980年公布全世界每年毁掉1130万hm2热带林(其中750万hm2为热带雨林,380万hm2为干旱半干旱热带林),这一数据以假设有45%的被毁热带林在经过轮垦之后几年再恢复植被为条件,不考虑这一因素,实际年毁林面积为1700万hm2。FAO的这一调查结果震惊了世界,并引发了一浪高过一浪的世界性舆论,各多边或双边机构也加紧了其行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3年)、国际热带木材协定(ITTC,1983年)、热带林行动计划(PAFT,1985年)等。1990年ITTO通过了热带林经营《2000年的目标》,规定届时全部用于国际贸易的热带木材必须产自可持续经营热带林;同年,关贸总协定纠正了它的热带材自由贸易的政策;1991年世界银行发表《林业政策白皮书》,宣布完全停止对采伐原始林的支持;1992年召开的世界环发大会上热带林问题也成为焦点之一。此后,联合国还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在许多基础领域尚不清楚,和过去的一些热带林永续利用方法往往局限于林业问题本身,等等,热带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保存、发展与合理利用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

1.3 热带林现有保护利用及发展方法[3][4]

  “二战”以后,各有关国家几乎都产生了一些适合于自己情况的热带林经营模式。这些模式,主要区分为两类,一类适合于原有热带天然林生态系统已破坏了的情况,一类适合于热带天然林生态系统还基本存在的情况。前者有3种,后者已知有9种,简述如下。

   ⑴营造人工林

   在原有的天然林已破坏的情况下,选择适当地段,营造各种集约程度不同的人工林,是一种常用方法。在条件好的地段,可以营造优质高产速生人工林或经济林木,可以带来显著经济效益。

   ⑵建立乡村“农-林-牧”平衡

   在热带天然林已经破坏,土地利用已经转向农牧业的地带,已不可能要求全部“退耕还林”。在这里,可以结合农业、牧业经营,建立林带、林网或片林,农、林、牧三业镶嵌式配置,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欧洲温带林破坏后,曾大力推广了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满足了经济需求,同时也稳定了生态环境。但因后来欧洲农牧业产品过剩,现又重新向天然林生态系统过渡。

   ⑶天然恢复(封山育林)

   试验表明,热带天然林生态系统被破坏以后,还是可以逐步恢复的,加上一些人工促进措施,恢复更快。这种天然恢复的一般进程是:草类→灌丛→阳性树种→阴性树种(生物多样性基本恢复)。恢复原始状态,绝无可能,但林木植被的恢复,数十年甚至数年即可。

   ⑷限制采伐,伐后更新

   这是一种比较简单但往往又普遍采用的热带林管理方法。如规定年采伐量,采伐迹地限期内更新。国际间也有一些限制行为,如建立热带木材永续生产标记制度等。

   ⑸开发欠知名树种

   由于知名商品树种少,大量树种不被认识和利用,所以开发欠知名树种,成为保护和合理利用热带林的一个必然选择。这种研究已普遍开展,但真正发挥效用,尚需时日。

   ⑹“采掘主义(extravisme)”

亚马孙地区流行这种概念。他们提出的“采掘主义”理论,是指在基本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原则下,采收木材、果实、纤维、树脂、胶乳、丹宁、毛皮、野味、油脂、某些矿物等各种林区天然产品。这样既可保护热带林又可满足地方市场需求。“采掘主义”完全不同于“采掘式林业”,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概念。“采掘主义”对于当地居民及局域性市场有好处,但难以抵挡现代社会对热带木材的巨大需求。

   ⑺建立自然保护区

   建立保护区也是一种保护热带林的通行做法。各国都在扩大热带林保护面积。但保护区的经营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不解决好自然保护区的经济自养问题,纯粹依靠政府投资,其实际意义有限。

   ⑻“扶持”式育林法

   即针对目的树种,采取种种措施扶持、促进其生长。“扶持式育林法”又分多种亚方法。如“标准化法”,即象温带地区的择伐乔林那样安排热带天然林的林分组成;“选择法”,即在伐前为可伐立木打上记号,同时留下数量足够而又分布均匀的保留木,实施一项很重要的选择工作;“诱导法”,即通过精心控制的更新取代先前组成不佳的林分,在育林过程中,扶持某些目的树种;“专门培育法”,该法仅涉及对一个或几个特定树种的“扶持”,主要措施是确定树种各个发育阶段的最适环境条件。扶持式育林法的应用前提是必须了解目的树种的生长需求并且要长期应用,才会有效。例如加蓬就成功地应用这种方法在天然林中培育奥库梅(Okoume),还有柚木、桃花心木等,都已行之有效。

   ⑼“抑制”式育林法

   如果说对所要扶持的树种应该做些什么还不知道的话,那么至少不应该做什么是知道的。这种方法在于:提出一个森林中现存树种的清单,按其经济价值递减原则排序,配合应用森林采伐的效应,必要时还要通过破坏干形不好及树种清单下部树种的生长活力,疏开林冠,补足采伐效应,简化生态系统,直到出现树种清单上部树种的种间竞争。该法主要在拉丁美洲及非洲得到重视,在东南亚龙脑香科占优势的热带林中则不应采用。“抑制”式育林法针对的是森林生态系统总体,它无法为特定的几个树种创造理想的生长条件。

   ⑽整体培育法

   鉴于上述缺陷,人们又提出了“整体培育法”概念。该法在于:对生态系统进行整体干预,使其逐渐演变,不专门扶持,也不破坏某些特定树种。但这种方法要求事先弄清森林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和对外部干扰的反应。这些研究本身又十分复杂。

   ⑾带状皆伐法

   秘鲁有一项试验,即对试区的热带天然林进行带状皆伐,带宽100-300m,带距150m以上,带内林木全部伐除,伐除面积占全林面积的46%。利用保留带的生物多样性庇护与扩散效应,重新盘据皆伐带,轮伐期30-40年。据试验,皆伐带内自然更新的幼树中,87%为实生,13%为萌生。一些专家对这种方法抱有希望。

   ⑿“砍三留七”法

   这是中国海南岛采用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适当采出木材,尽量减少对森林生态系统带来冲击。所谓“砍三留七”,即每公顷立木蓄积,砍去三成,保留七成。保留下来的蓄积,加上新增蓄积,待下一个伐期中再砍三成……。海南还曾试验过“砍五留五”法,后演变为“砍三留七”,据观察,效果理想,但有待科学总结。

   上面第4-12种方法,适于原热带天然林生态系统还存在的情况。其中第8-12种是针对热带天然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的,它们包含着各式各样的各国特定方法。

有些资料[5]把热带天然林经营方法区分为“一次回归经营(Monocyclic system)”和“多次回归经营(Polycyclic system)”两种方式。“一次回归经营”又称“一致经营(Uniform system)”,“多次回归经营”又称“择伐经营(Selective system)”。

一次回归经营”的特点是对林地上具有商业价值的立木一致地加以采伐,剩下的仅是没有采伐价值的树木;也可理解为在林分成熟期对林分进行主伐,而此前只进行不带直接经济收入的抚育伐。一次回归经营的结果是造成树龄一致的林分。皆伐、渐伐都属于一次回归经营。渐伐只是在若干年内完成采伐而已,两次采伐之间并非是一个回归期。一次回归经营的主要缺点是两次主伐之间有数十年没有采伐收益。马来西亚一致经营作业法(MUS)、特立尼达高蔽荫防护林作业法(双轮伐期,前轮伐期培育30年生阳性树种,同期阴性树种在林冠下生长,后轮伐期培育60年生优质硬阔材)、安达曼提高林冠作业法(即通过抚育采伐等措施逐步往上疏开林冠,促进天然更新,适用于商业树种较多的林分),等等,属于一次回归经营法。

   “多次回归经营”的特点是对林分进行择伐,它不仅要求确定伐什么树,还要求确定留什么树,以及确定择伐周期,必须保证在经过一个择伐周期后能提供足够数量和质量的主伐木。菲律宾龙脑香科择伐作业法、印度尼西亚择伐作业法、马来西亚选择作业法(SMS)、缅甸择伐作业法、苏里南农业研究中心作业法等,均属此类。

   上述“一次回归经营”或“多次回归经营”方法,如果纳入本文的归纳体系,则多属“扶持”式育林法,或者“扶持”式和“抑制”式相结合而使用的方法,针对的都是对现存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如何永续经营的问题,而且所追求的只是传统产品――热带木材。尽管在林学上这是一个重大难题,迄今也没有解决,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部分。

1.4 对热带林问题的再认识

   我们所面对的热带林问题,实际上是面对的一种“需求”――在今天的社会,这种需求包括各式各样的经济需求,如木材需求、土地需求、资金需求、能源需求,最基本的当然是当地居民的生计需求;还包括各式各样的生态需求,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求,区域性、全球性环境稳定的需求,等等。这就意味着,热带林业工作者,除了要考虑通过热带天然林生态系统生产木材,还要考虑生产其它多种产品和提供多种效用。同时还说明,我们所面对的热带林问题,实际上还应包括热带天然林生态系统已被破坏了的区域,包括已退化林地、已荒漠化林地,以及已被居民侵入并转化成了农业、牧业用地的地带。这样,热带林问题,实际上已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种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甚至还包括政治的、文化的、伦理的因素在内的问题,等等。

   因此,我们必须转换思路,引入“系统论”的观点,在更广背景下思考导致热带林不断破坏的原因,构思一种系统对策。

   这种“系统论”的方法或思路,就是本文中所要阐述的ITTO中国海南热带林实验项目及其所依据的“分类经营”的理论。

2. 中国林业分类经营理论与可持续发展

   前面曾提到过,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有关热带林经营本身的一些理论与科学问题尚未解决,热带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合理利用问题,并未解决。

2.1 林业需求分析[6]

   从需求的观点讲,热带林问题的本质,就是要满足不断增长的人类需求。如果原有的经营模式能够满足人类需求,就不可能产生新的问题,但现在已完全不是这种情况。

   人类对林业的需求经过了原始需求、简单需求,现已进入了“现代需求”阶段。现代需求的特征是需求在总量上的迅速扩大和在结构上出现分化。现代需求的结构日趋复杂和细化,但大致可分为经济需求和生态需求两大类。经济需求又包括大径材、中径材、小径材及其它多种林产品;生态需求可分为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生态环境(保护工农业生产的环境)及人类生态环境(维持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环境)三个类别的需求。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社会不论对那种经济需求还是生态需求,在总量上都在持续扩张。例如,全世界人均纸消费,100年前、50年前以及10年前,水平都大不一样,何况参与纸消费的人口本身也在膨胀。我们今天有60亿人,下个世纪可能达到120亿人甚至更多。还有,比如在过去,用同一块林地,既满足木材需求又满足狩猎或林间游憩的需求就够了,即“一林多用”是现实的。但今天,砍掉世界上的每一棵树也未必够用;而为满足今天的环境保护,又必须留住每一棵树。传统林业,在现代需求环境中,被置于“二难”境地。

   现代需求的本质是要求林业自身做到可持续发展,同时参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说来,要求今后的林业做到“五个兼顾,”即:当代利益与世代利益兼顾,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兼顾,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兼顾,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兼顾,本国利益与国际利益兼顾。「7」

   上述各种利益的“对子”,实际上都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都存在一个量的问题和质的问题,以及存在质量转化的问题,即量变到多大程度,对立双方可以共处一体,到多大程度又必然打破共处,脱胎出新的事物。

   关于木材需求,有大量的定量预测。许多预测都警示现存森林只能供应若干年。而在热带林方面,我们也不难想象,全球现存17亿hm2热带林,按现在的毁林速度(0.17亿hm2 /年),也还过100年后就砍光了。

   我们曾有系统的研究,论证了传统林业因有内在的不良经济机制和自我功能限制,无法适应现代需求,并论证了现实的需求量,早已超出了上述维持对立统一平衡关系的临界点。[8][6]

2.2 分类经营理论[8]

   因此,提出了通过对森林资源实行分类经营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设想,并从理论、实践、技术等多个方面,给予了论证。图1说明了分类经营的基本原理。

图1  未来林业发展模式构思

       规划确定的目标功能 相应的森林资源        森林的效益         经营模式       经营方法               总体效益

纯经济目标

工业人工林;

短轮伐矮林

部分速生丰产林

纯经济效益

(主要是木材)

商品林业(木材培育产业为主)

专业化

与现代需求相适应的全国性森林功能大协同

生态―经济目标

各种传统森林资源

各类生态经济效益

多功能林业

多功能协同

纯生态目标

自然保护区;

国家公园;

市郊森林;

景观林;

其它

纯生态效益(自然生态、经济生态、人类生存环境保护)

公益林业

专业化

 

按照这一构想,即不再主要依靠控制需求的办法保护现存森林资源,而是针对需求,引入专业化思想,采取在局部上一分为二,在总体上合二为一的策略,对一部分森林进行纯经济目标的规划与经营,对另一部分森林进行纯生态目标的规划与经营,同时保留传统的大部分森林,进行多功能目标的规划与经营。这样,就把森林资源的发展,划分成了三类,一类是商品林,一类是公益林,一类是多功能林。

商品林,应包括一切可以用以生产林产商品的林种。我们主张林业要开发一种“木材培育产业”,就是要象生产粮食那样生产木材。一般说来,一个国家,利用10%上下的现有林地,完全可以代替,甚至大大超出其余90%林地生产的木材。世界上已有许多这种成功的例子。商品林一般应商业化经营。

   公益林是以各种自然生态保护、经济生态保护或人类生存环境保护为其基本经营目标的森林植被。主要是指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沙治沙林、市效游憩林、特殊景观林等。公益林的经营是为着公共利益或国家长远利益,因此应由国家投资经营。

   多功能林的经营目标是同时追求森林的生态、经济效益,它承担有木材生产功能,但为了尽量不冲击环境效益,采伐不能过多、过勤。因此应取长周期经营,主要依靠自然力,培育大径材。多功能森林就是传统上所经营的天然林(或天然化了的人工林)。它仍然应该是森林资源的主体。国家也应对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利税方面的优惠。

   商品林的经营,只要技术不断进步,在有限土地上所能生产的木质材料就会无限增加,这正象粮食一样。因此,最终也不无出现木材过剩从而缩小基地面积和扩大天然林生态系统的可能。商品林通常林木生长快,经营周期短,难以生产优质大径材,因此必须由多功能林给市场以补充。从总体上讲,这个发展方案是用商品林和多功能林来满足经济需求,以商品林为主力军;用公益林和多功能林来满足生态需求,以公益林为主力军。商品林和公益林的各自面积不会过大,多功能林在面积上仍占主体。

传统林业经营,出于对不同需求偏好的折衷,实际上浪费了许多潜在的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内在功能限制),导致各国虽然拥有广阔的林区,却又不能满足各种需求。而我们设计的方案,则是划出一些林地,专门发挥经济功能;划出一些林地,专门发挥生态功能,它们各自都进行专业化目标功能的经营,规避了相互制约,而其余大部分森林仍然保留复合功能,但减轻了冲突。列出的专业化林业,只要科学技术能够达到,其效用的潜力是无止境的。这样,就提出了一个科学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新模式,一个可持续满足人类经济的、开放的、动态的新林业系统,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林业。

2.3 世界林业发展的主流框架

情报研究表明,全世界森林经营的主体框架,就是“分类经营”。从本文前面提到的12种热带林经营方法,也不难看出“分类经营”的影子。1992年在热带木材理事会(ITTC)横滨会议上,新西兰代表团在立场发言中,专门阐述了新西兰的“分类经营”经验,指出新西兰占森林总面积80%的天然林之所以保存良好,是因为营造了占森林总面积20%的优质高产辐射松人工林。法国及很多国家的畜牧业过关,也是借助于这条路,林业上舍此别无它途。ITTO公布的《国际热带木材组织人工林经营指南》也强调,热带人工林具有减轻和拯救热带天然林压力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11届世界林业大会的“安塔利亚声明”中,也明确呼吁发展速生人工林,借以保护天然林。这些都体现了“分类经营”的思想。

   “分类经营”不完全是中国的发明。我们曾系统查阅过各国文献,发现主要从六十年代开始,有多个国家的不止一代的林学家或林政官员,都用不同的表述,表达过同一种思想。例如美国未来资源研究所一位专家1985年在日本林业国际年会上指出,森林经营将走向功能分离,未来的资源结构将有两极――自然保护和木材生产,而这两级之间是一个复杂的森林系列。实践更是走在了理论的前面,巴西、刚果(布)的桉树人工林,还有日趋增加的自然保护区,都是“分类经营”。在这里,我们只是对既往的主张和实践进行了总结归纳,并且应用于热带林业发展,和开展了系统的实验。

3.ITTO中国海南热带林项目――中国的实验

   为探索将“分类经营”理论应用于解决热带林持续经营的问题,我们曾经在系统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海南岛的具体情况,设计并提出了ITTO  PD 14/92 Rev.2 (F), 即《中国海南岛热带森林分类经营持续发展示范》项目。

3.1 海南的“分类经营”设想

   调研认为海南的森林分类经营,具体分解为以下4方面共7项工程(参见黑体字)它们是:

   首先是发展商品林,即在沿海台地大力发展人工林,并大力提升人工林的经营水平,更多地生产木材(包括工业材、乡村用材及薪炭材),更多地产生经济效益。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海南岛的光热条件,大力发展热带经济林。这种商品林发展,可按市场机制筹资并经营。

   其次是中部山区腹地的现存热带山地原始雨林,要全部保护起来,完全禁止采伐,并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及频危物种保护工作。另外,广大荒山也要封山育林,恢复植被。这类森林是为着做为全岛生命线的水源涵养和为着全中国、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的生物多样性之保护,它们是公益性质的森林,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为它们的经营负责,并进行投资。

   第三,各林区现存天然林,以及1500公里长的沿海人工防护林,应列为多功能森林进行经营。对这种多功能森林应实行长轮伐作业,主要培育大径材,借以尽可能少地冲击森林生态系统。此类森林的经营机构应发展多种经营,开展多种生产,借以保障投入,国家也应适当给予扶持或减少税收。因为这种森林虽然允许生产木材,但它以保护环境为首要目标。目前中国禁伐天然林,是对这种多功能森林的强化保护措施,并没有改变其多功能森林的属性。

   第四,还要在浅山地带,也即林业、农业、牧业三业发展最为冲突的地带,发展“农-林-牧”人工生态系统,因地制宜地进行各业的集约经营,稳定这里的生态环境,增加居民的收入,减缓农牧业活动继续向林区腹地延伸。

3.2  ITTO中国海南热带林项目的目标

   鉴于海南岛的商品经济林、封山育林、沿海防护林这三项已有成功经验,因此,我们对ITTO项目的设计,只是顾及了另外那四项发展工程,为此设立了四个示范区子项目。另有“情报调研”及“人才培训与推广”两个支持性子项目。

   项目的总目标,是经过6-8年工作,在海南岛树立起2000hm2优质高产人工林示范基地,经营达到国际水平;总结海南岛过去四十年的热带林采伐经验,吸收国际经验,确立海南热带天然林持续经营模式;建立起面积为500hm2的浅山地区“农-林-牧”人工生态系统示范模式,为合理解决农、林、牧三业矛盾找出有效办法;建立2000 hm2的热带山地原始雨林保护示范区,主要解决保护区经济自养系统、原始林保护监控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与保护系统,以及开展热带林生态系统功能研究等。

   项目的目的,一方面是对热带林分类经营,进行实证研究,并深化理论认识;另一方面是,树立一个示范体系。它既有具体效用,也有普遍意义。

3.3 效果分析

   项目实施近6年已显示出的效果,有力地支持了我们的总观点。

   首先看人工林。海南岛原有人工林约113 万hm2,平均年生长量约为6m3/hm2· 年,轮伐期通常约12年。如此低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遗传品质、育苗技术、造林及栽培技术等原因都有。ITTO示范项目提出了生长量30-35m3/hm2· 年,轮伐期为6年的指标。项目还建成了一个中心示范苗圃,从遗传育种、母株幼化、育苗基质、育苗容器等多个方面筛选组装国内外先进技术,初步选出的优树生产潜力比首批示范林的用造林材料更好。按照目前的经营水平估算,每公顷林地木材生长量可望达到原有水平的5倍,轮伐期缩短一半,这就意味着,现在用同样1 hm2林地和原有12年的时间,可以生长出原产量10倍的木材,或者讲现在的1 hm2等于过去的10 hm2。海南岛现有113万hm2,按原有水平,每年生产600万m 3木材,而现在从理论上计算,至少可生产3000万m3/年。考虑到大面积推广后的效果递减及多茬栽培后产量下降等因素,年产2000万m3仍有保障。以这些优质人工林为基础,还可发展一系列的木材加工工业,又将进一步增值和吸纳更多的人就业。从理论上讲,这已可以解放出海南的天然林,也为扩大天然林提供了机会,因为即使把一半的现有人工林(约60万hm2)恢复为天然植被,那么仍可保证每年1000万m3的生产能力。

   再看原始林保护示范。该子项设在尖峰岭林区,子项目的目标是树立较先进、有效的原始林保护监控系统示范(无线通讯、交通巡视、高塔监视),涉危物种保护示范和保护区经济自养系统示范,以及开展生物多样性和天然林生态系统功能研究工作。尖峰岭林区原有一个森林采伐企业,有职工5000人,还设有一个热带原始林保护区,面积较小。也是在ITTO项目的一定影响下,1995年以来,这里的全部天然林已经停止采伐(全岛天然林也都已暂停采伐),省政府、省林业局及尖峰岭林业局共同努力,发展替代性产业。停止采伐后,林区职工的主业转向经营天然林、开展种植养殖及旅游业等,基本稳定了生活。例如一些职工种植Prunus Salicina,产量可达4.5万kg/hm2· 年,每个家庭仅此项已可保有1000-3000元的年收入。1996年,尖峰岭林业局非采伐性收入已达1400万元(过去年采伐总收入为3000万元)。示范项目参与了这些转产示范工作。

   “农-林-牧”人工生态系统示范项目,原意是在浅山区通过农、林、牧各业的集约经营示范,增加居民的收入,消除农、牧业生产继续向天然林区蚕食,从而保护天然林。这个项目选在了儋县的一片未开发丘陵灌丛区。几年来,项目组已成功地引种了29 hm2的热带牧草,估计示范牧场的载畜量比天然牧场或传统散牧高出10倍,牧草的营养价值也是最好的。加上畜种更新改良,完全有可能引导海南畜牧业,走上集约化、现代化。如果浅山地带的人工林经营或天然植被经营也树起示范,以及农作物也树立起集约经营示范,这必定有利于浅山区农、林、牧矛盾的解决,提高生产力,生态环境也会得以稳定。

   关于热带天然林持续经营示范子项目,项目组已对海南天然林经营区过去的采伐更新方法和效果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在试区设置了完整的示范实验小区体系,开展了30个欠知名树种的研究工作,并完成了一些报告。这些研究有待进一步试验。一旦找科学的科用方法,就可能应用于全岛的天然林经营。

4.讨论:分类经营--热带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科学战略

   为着地球的环境稳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也是为着热带林主权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世界的热带森林,必须加以保护并合理利用。

   但是,这远不止是一个技术问题,也非一两种发展模式所能涵盖。必须把热带林的保护与利用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

   我们认为,应该用“分类经营”的新战略取代一切传统的单一思路或方法。“分类经营”,在不同的地区或国家,可以有不同的变通,但其根本目标是通过专业化分工的战略满足经济需求和生态需求。它是一种技术方法,但也是一种经济方法和社会学方法。

   “分类经营”的理论,在中国是成熟的。我们所执行的ITTO中国海南项目,仅仅是用其解决热带林问题的一项实证研究。这个项目的主要特点不是指望靠单纯的技术、单纯的措施去解决热带林保存和发展问题,而是推出了一个紧密与经济-社会背景相联系的综合系统。而这个综合系统本身又并非特别复杂,只要成功地开展四个示范区并在情报与人才培训两个支持性子项的配合下,就可能达到目标。这个示范项目的价值不一定是某一项技术的成功,也不一定是某一项工程的成功,而在于一种全新的思路的成功。

主要参考文献

[1] CTFT. Memento du Forestier. ISBN 2-11-084874-x,1989

[2] CLIMENT J. Le d′eveloppement de lapens′ee et des actions forestieres tropicales depuis 1946. Bois et Forets des Tropiques, 1997, No 252,5-23

[3] 侯元兆· 论全球热带林经营的主要模式和根本途径, 世界林业研究。1994,N5-6。

[4] Mab/Unesco.  Atelier  Sur l′amenagement et  la  conservation de l′ecosysteme forestier tropical humide.Cayenne,1990

[5] 华网坤· 国外热带天然林采伐经营概况· 世界热带林永续经营培训班专家讲课论文集,1994.4。

[6] Hou Yuan zhao. Besoins et naissance de la ligniculture dans le monde.ENGREF, Framce-Namcy,1988。

[7] 侯元兆· 森林资源分类经营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两岸林业科技发展及实务交流研讨会论文集· 台北,中华林学会,111-124·

[8] 雍文涛主编· 林业分工论· 中国林业科技出版社,1992年。

(说明:此文发表于《林业科学》1999年第1期) 

文章录入:zgkjcx    责任编辑: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广告说明 | 合作项目

    名称:科技创新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13040577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5251号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E-Mail:zgkjcx08@126.com